四大名著h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段落以及现代的意义

 &&>>&&>>&&>>&正文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
作者/编辑:读后感 https://www.unjs.com
  []演义片段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
没有了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所属栏目:〖〗
  〖〗链接地址:
  三国演义读后感提供的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https://www.unjs.com
上一篇读后感: 下一篇读后感: 没有了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相关读后感四大名著“译者痴”
四大名著“译者痴”
《环球》杂志
  几百年来,人们未曾停止对中国经典名著的翻译和推介。他们是精通至少两国语言的语言学家,是为中国文化着迷的汉学家,是痴情经典的书迷……他们是将这些集于一身的人,甚至是用数十年为作者译一个“痴”字的人。
文/《环球》杂志记者 胡艳芬 孙丽萍
《环球》杂志记者 田颖(发自柏林)
《环球》杂志特约撰稿 彭大伟(发自柏林)
  如果人类都讲一种语言,用同样的口音,通天巨塔也许就能建成——巴别塔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世人:一旦打破语言的隔阂,人类将形成强大的合力,这力量无可限量。
  虽然语言远非人类唯一的隔阂,但打开语言的大门,另一个世界的精彩才会逐渐清晰,文化的沟壑会变得更浅。所以,当德国人看到德语版《三国演义》,他们会惊叹“中国也有《奥德赛》”;当法国人看到《红楼梦》,他们会为中国式浪漫神魂颠倒;当《西游记》的译本在多国流传,人们或许不再像电影《刮痧》中的美国律师那样,把孙悟空描述成顽劣暴力的猴子,而是把他当成中国的“超级英雄”。
  这一切离不开翻译者手中那把神奇的“钥匙”,不仅打开语言隔阂,也将异域之妙变为共享的文化大餐。几百年来,人们未曾停止对中国经典和名著的翻译和推介。他们是精通至少两国语言的语言学家,是为中国文化着迷的汉学家,是痴情经典的书迷……他们是将这些集于一身的人,甚至是用数十年为作者译一个“痴”字的人。
尹芳夏的《三国演义》
  2017年年初,《三国演义》首个德文全译本(德文标题“Die Drei Reiche”)由德国菲舍尔(S.Fisher)出版社出版,随即在德受到关注。德国《世界报》《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世界报》在一篇文章中说,“《三国演义》像是以《魔戒》的形式将《尼伯龙根之歌》呈现出来;《权力的游戏》与之相比就像幼儿园。”
  而德文版译者,德国汉学家、翻译家尹芳夏(德文名埃娃·舍斯塔格)则把《三国演义》比作中国的《奥德赛》。“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是以各自民族中的英雄时代为背景的。《奥德赛》的时代与《三国演义》的时代共同之处,是都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杰出人才,后世难以超越。”尹芳夏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说。
  2011年1月,菲舍尔(S.Fisher)出版社正式委托尹芳夏开始《三国演义》的翻译工作,当时没有规定何时成书。“当我翻开这部2000多页的书籍的第一页时,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就像站在一座巍峨的大山脚下仰望其巅峰。从那时起的6年中,我几乎从没把书从手上放下。其间,我只做做英德法律或金融翻译,这是我第二个主要的经济来源。”尹芳夏说。
  截至2015年年底,尹芳夏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初稿,2016年1月,尹开始逐章修改译文。这时,汉斯邀请了克里斯蒂安·瓦岑格加入,让他对尹的译文进行初读。
  “他的反馈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瓦岑格没有汉学背景,但是精通国际古典文学。同时,我开始撰写脚注,主要为广大读者提供历史背景。我努力避免在文本中出现任何汉学行话和术语。创作在语文学上忠实于原文的译文,以及写就一个生动、优雅、超越时间的文本,成为我最大的挑战。”尹芳夏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这6年中,尹芳夏喜欢长期待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楼仁(Looren)翻译之家,那里可以让她“从翻译之外的一切事务中脱身”。楼仁译者之家坐落在阿尔卑斯山麓的瑞士维尔涅兹豪森村,那里如同世外桃源。
  尹芳夏的工作和生活区主要是一间6平方米朝南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卫生间,窗前摆一张书桌。窗外,线条柔和的山坡上覆盖着青草,一直延伸至远处苏黎世湖畔的松林脚下,湖的另一边是被积雪覆盖的峰峦。
  望着旖旎的山色,尹芳夏借助想象勾勒着公元2~3世纪遥远东方的战场和宫廷。她还有一本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翻到“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这一页,思绪便跳进图上的土地。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一点。如遇好天气,她就坐在外面长椅上,俯瞰着苏黎世湖,吃个简单的午餐,然后继续工作到午夜方才收工。在时间不紧迫的日子里,她还会在山里徒步一小时再回到书桌前。“在这段长期的深度隐居生活中,我只与外界保持着很少的联系。”尹芳夏说。
  “我总是为那些经久不衰光芒永驻的东西痴迷,它们超越时间,优雅之至,文学经典正是如此。《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最古老的、可能也是最受欢迎的。而且德国一直没有《三国演义》德文全译本,汉学家弗兰茨·库恩在上世纪中期仅翻译了120回中的35回。毋庸置疑,能够用6年时间翻译这部作品,我感到荣幸和快乐。”尹芳夏说。
  她评价说,从语言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最“古雅”的,包含了很多汉代文本,有长散文诗、檄文、敕令、书信,等等。
  在法兰克福家中书房,尹芳夏摊开一幅她在台北买的仿米芾作《春山瑞松图》,她很喜欢这幅画。画上三座山峰耸立在云雾之上,山峰相连的部分被云雾遮蔽。她说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就像这幅画上的山峰一样,看上去每个字都是独立的,可以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其实却有看不见的、内在的联系。这与欧洲语言不同,欧洲语言中一个词往往要与介词、冠词等并用才能形成意义单位。
  她把这一感悟连同这幅画编入2009年菲舍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精选4+1卷》丛书里,介绍给德语读者。尹曾专门在南京大学学习古汉语,那时,她对《诗经》和庄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尹芳夏也被《三国演义》强大的叙事格局所吸引:“《三国演义》讲述的故事跨越了上百年时间。但是它却经常跳出叙事框架,穿插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支线故事。其构思与结构就像一部240集连续剧,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又是现代和当代的……它是一部关于战略策略的经典,被视为领导艺术的参考书,亚洲历史上的政客或领导人都常常引用这本书中的策略来分析并解决难题。”
  翻译《三国演义》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这本书中人物上千,原文中每个人物都有姓、名、字、号,有时根据情形还会有别名。很多中文字除了声调不同外,基本是同音字,因而许多名字如果按拼音翻译就完全一样。为了让德国读者更容易理解,我决定在每个人物出场时,按照原文姓名字号进行介绍,之后的翻译中就始终只用姓和名。但是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最重要人物的名字是个例外。第二个帮助读者识别人物的手段是脚注,我用脚注提醒读者某一人物在哪一章节中出现过。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用字面意思来翻译人名,因为那将使得一个人名变成一个词语,剥夺了名字本身虚指和两可的属性。”尹芳夏说。
  最难翻译的一部分出现在一百零二回: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部分文本来自陈寿的《三国志》。这段文本像密码一样,而且有不同的版本从历史上流传下来。“我曾想过写一个脚注解释我为何跳过不翻,但这时,克里斯蒂安·瓦岑格出手相助,让我将这段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然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用纸和笔照着画,试图通过画画和计算的方式来理解这部分从技术上和工程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了他的帮助,我可以将‘孔’这个字解释为技术层面的轴承,或者是解剖学层面的关节,这样才将这一段译成德文。”
  目前这套售价99欧元的精装书已售出2000余册。据尹芳夏透露,一个出版社有意向与她合作出一套《三国演义》儿童书。
一译“红楼”几成痴
  《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当年“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此书,人们常说这书里“字字血泪”。
  几百年来,将《红楼梦》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一直是很多汉学家的梦想,其中不少人亦为之成痴,为之白头。
  其中霍克思和闵福德两代汉学家历时40余年完成的英译本,堪称《红楼梦》译著中的精品。2015年,作为“外教社中国名著汉外对照文库”四大名著之一的霍、闵英译本(五卷本),跟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脚步,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林肯中学,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
  据负责《红楼梦》出版项目的编辑介绍,霍克思、闵福德译本的最大特点,是两位西方翻译者经过多方考据,将全书120回“浓缩”为5卷,分别名为《枉入红尘》《海棠诗社》《异兆悲音》《绛珠还泪》和《万境归空》。
  除了翻译极其精美,两位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很“传奇”。霍克思曾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热爱中国文学,能写中文旧体诗。为了翻译《红楼梦》,他毅然辞去牛津大学教席,将毕生精力投入其中。从1973年开始,他出版了《红楼梦》前3卷,后2卷由他的女婿闵福德完成。
  而在《红楼梦》法文版译者安德烈·铎尔孟的心目中,翻译《红楼梦》就如攀登欧洲的勃朗峰。
  2001年,即法文版《红楼梦》出版20年后,在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将30多公斤重的《红楼梦》法文版手稿“扛”回中国,存入中国现代文学馆时,人们被震撼了——铎尔孟在其译本4213页手稿上留下的修改手迹,每一行每一句都有,页页如此。而1954年铎尔孟接手《红楼梦》的校审时已73岁,翻译10载几乎足不出户。他的学生李治华仅校对那4213页译稿就用了一年半时间。
  1964年,铎尔孟确诊为癌症晚期,他拒绝了手术治疗,也不愿住进疗养院。他曾对好友贝熙业的女儿热韦娜说:“医院怎么可能产生创作激情?”从此,他谢绝所有客人的来访,抓紧时间进行《红楼梦》译稿的校审。他说唯有这部《红楼梦》能让他硬撑着多活几天。
  法籍华人作家郑碧贤女士曾对法文版《红楼梦》的翻译故事进行了多年寻访。在她的专著《铎尔孟的红楼梦》中有一段描述,再现了弥留之际的铎尔孟——
  “1965年新年过后,铎尔孟从尚堤驿回到华幽梦山庄,开始校审《红楼梦》第五十回——大观园里正大雪纷飞,而此时夜色下的华幽梦,窗外也是白雪茫茫,书里、书外融成一片,他好像随着大雪飘到大观园,看见史湘云、林黛玉、宝玉、宝琴、李纨、宝钗……一个个兴致勃勃,面对雪景你一句我一句地抢对即景诗:
  宝钗:‘淋竹醉堪调。’
  宝琴:‘或湿鸳鸯带。’
  湘云:‘时凝翡翠翘。’
  黛玉:‘无风仍脉脉。’
  宝琴:‘不雨亦潇潇。’
  日,铎尔孟去世,华幽梦‘圣路易卧室’的长明灯熄灭了。”
  这段描述混入了作家的想象,却令后继者李治华及夫人雅歌颇为动容,将《红楼梦》中所有的诗文、判词等等均进行全文翻译,这其中的艰难只有当事人最能体会。
  李治华和雅歌接力铎尔孟未完成的事业,又经历了17年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完成了《红楼梦》法文翻译稿的全部校对。
  李治华校对完《红楼梦》最后一句“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后,挥笔题诗曰:“胸怀壮志走他邦,迻译瑰宝不识狂,卅年一觉红楼梦,平生夙愿今日偿。”
  郑碧贤在她的书中详细回顾了《红楼梦》正式译完的那一天:
  那一天,李治华“痴了”——原本心情大好的李治华走出房门,不知走了多久。“当他站在伯勒古广场中央,大脑中竟一片空白,忘记了家在何处,最后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被儿子接回了家。此时李治华才66岁。”
  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铎尔孟和李治华曾定下“星期二的约会”,10年不变。从1954年开始翻译和校审《红楼梦》,每周星期二下午,由李治华带着译稿到华幽梦交给铎尔孟,铎尔孟再把他修改的篇章、诗词念给李治华听,最后再共同商榷。
  1981年11月,《红楼梦》由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出版,社会上顿时掀起一股“红楼热”,把沉浸在文化自我欣赏中的法国,着实搅动了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法国人心中的文学巨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巴尔扎克的作品并驾于《七星文库》。
  据悉,当时报纸文章铺天盖地,巴黎众多大小书店在醒目的位置摆放着这套精美图书:书分上下两册,鲜红色函套,正面印着一幅大观园的水墨画,侧面是黑色中文字草体书写的“红楼梦”,红、黑相衬既华丽又非常中国味,书脊深蓝色羊皮面上醒目的烫金字“红楼梦”又非常法国味。
  《红楼梦》法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将《红楼梦》诗、词、歌、赋,完完整整呈现给法语系读者的巨著。为了忠实作者的良苦用心,铎尔孟坚决反对以往对书中人名直接音译的粗暴做法,而是在充分理解曹雪芹对每个人名赋予的内涵后,按其意译成法文,共涉及400多个人名。
  在铎尔孟的译本之前,大多数法文译本只是介绍了一个三角恋的故事,完全曲解了原著,也造成了法国人对《红楼梦》长久的误解。
在《西游记》里“取经”
  第十三届德国“莱比锡书展奖”于日颁发。瑞士译者林小发(Eva Luedi Kong)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摘得这一德语地区图书行业重要奖项的翻译类大奖。林小发1968年生于瑞士比尔,早年就读于苏黎世大学汉学系,曾在中国生活超过25年。
  “莱比锡书展”主办方在颁奖理由中写道,作为中国最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此之前,《西游记》没有以德文的形式出版过,最多也只出版过一个简略的节译本。“现在它全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得以呈现,这是林小发的功绩。”
  主办方评价她“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峭壁中搭起了一座桥。这正是‘世界文学’的真意,一种来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的文学。”
  林小发译本《西游记》于2016年10月由擅长出版经典著作的德国雷克拉姆(Reclam)出版社推出。同年12月,《法兰克福汇报》将其列入最适合圣诞节馈赠的书籍之一。该书首发时定价88欧元,初印2000册迅速销售一空,5个月后即开始印第四版。
  林小发表示,以前在德国知道《西游记》的人很少,只有练气功、打太极拳,或者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可能听说过它的一些片段。对于这么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实在是非常可惜。
  “我从2000年开始翻译《西游记》,陆陆续续翻译了十多年……这本书给我打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读了之后我很想继续深入了解,也很想分享给德文读者,于是就开始翻译。”林小发说,最大的难题是,“翻译中遇到很多佛教和道教的内容,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真正投入其中,从原意本身去理解。比如出现在回目和诗词中的一些道教术语,如金公木母、婴儿姹女等,直接字面翻译成德语很容易,但这不是我的翻译方式。我认为翻译之前必须理解透彻,否则无法把真正含义传达给读者。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内容,读了很多文献,也请教过佛学院和道学院的人。”
  在林小发看来,当今世界上,人似乎没有根,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中国古典文学包含的大世界观可以回答这些问题。“《西游记》里师徒取经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就是一个人逐渐释放内心负面的东西、获得自由的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说,这部作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四大名著在西方都有经典名译,近年来,出版社陆续将它们引进中国,让国内读者透过“文学之镜”一睹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古典名著。翻译界人士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依赖高水平的翻译力量,中国的翻译事业仍需给力。
  据介绍,中国四大名著的英译活动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各种译本不少,有的已经在西方读者心目中成为经典。
  “出版中国古典名著的汉英对照版,不但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而且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出版界的自信形象。”庄智象说。
  “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翻译。”英译《红楼梦》的编辑人士认为,当下,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业仍面临着中外文化差异、推广策略和力度等种种挑战。
来源: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本刊通用网址: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编辑部电话:
globe1980@vip.sina.com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邮政编码:100040
总 编 辑:姬斌(兼)
执行总编辑:金风
副总编辑:聂晓阳
&&&&&&&&&&&&&李晓明
&&&&&&&&&&&&&刘新宇
&&&&&&&&&&&&&刘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三国演义》成语在现代韩国的接受研究--《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三国演义》成语在现代韩国的接受研究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明清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备受广大学者推崇。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国演义》的内容结构、主题思想、版本、题材、人物形象、传播影响等方面,对词汇研究的成果较少,对成语的研究更是属于启蒙阶段。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后续《三国演义》成语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三国演义》的研究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本文以《三国演义大辞典》中总结的366条成语作为语料库,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法、典型分析法等对《三国演义》成语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探明《三国演义》成语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解《三国演义》成语在韩国的接受状况。
本文首先从出处、结构、内容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成语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分析。出处方面,《三国演义》成语大部分来源于《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世说新语》等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小说本身所创造的新成语;结构方面,联合式成语所占比重最多,然后为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等;内容方面,成语描述的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方面、人的品行才貌方面、描述事物处境方面等方面。其次对中韩《三国演义》成语的异同进行了重点研究。《三国演义》成语传到韩国之后,有些成语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有些成语在形式或者意义方面稍加改动流传了下来,还有一些完全成了韩语式的表达。成语形式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中韩语法的差异,中韩民众认知心理的差异,韩国民众追求成语的四字格式以及用字的通俗易懂。成语意义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传播过程中的误读,中韩两国人对成语取义角度、联想角度的差异以及成语本身语义发展的不同。最后对《三国演义》成语在《东亚日报》八十年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窥探《三国演义》成语在韩国的使用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成语渗透到了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韩语的语料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H13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鸣塘;;[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王今铮;[J];汉字文化;2004年01期
米文佐;;[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艳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周春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邹建军;周亚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丁亚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甘翠华;;[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陈秀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谭贤楚;周长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孔令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杨荣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李佑标;;[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涛;;[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庆伟;;[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王仁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陶原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潘雪莲;;[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江必新;程琥;;[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阎宗彪;乔生;;[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邹伟;段竞晖;鞠霓;饶晓亭;胡丽莉;张雪;罗邦民;;[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孙景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林慧英;黄国清;;[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顾远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雪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邹春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立新;[D];武汉大学;2010年
彭懿;[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孙余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郭继文;[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文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惠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延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晓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苏甦;[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小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董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夏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周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田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凤翚;;[J];学理论;2000年02期
沈伯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姚正武;[J];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吴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刘治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唐基苏,王家宏;[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胡世厚;[J];晋阳学刊;2000年01期
喻镇荣;[J];晋阳学刊;2000年01期
徐龙年;[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刘永良;[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仁福;;[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林宪亮;;[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喻斌;;[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蓝晓光;;[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单长江;;[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马显慈;;[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文新;;[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曹亦冰;;[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关四平;;[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关四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后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李云峥;[N];证券时报;2006年
李晓明?刘学斌;[N];山西日报;2008年
记者 张维维;[N];滨海时报;2010年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蒲荔子
周晓婷;[N];南方日报;2011年
易中天;[N];南方周末;2010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冯立鳌;[N];光明日报;2014年
康小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雷鸣;[N];中国质量报;2008年
记者奚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素媛;[D];山东大学;2009年
赵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聚宝;[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秀云;[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古旭;[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武志国;[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闫丽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邹彬;[D];扬州大学;2010年
孙广硕;[D];延边大学;2009年
陈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洪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韩得志;[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韩霄;[D];武汉大学;2005年
田静;[D];山东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精彩段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