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目前为止最得意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章(或诗词)是怎样的

诗词在线友情提示
最新分享诗词 &
&(新诗里诗)
&(穿越时空)
&(北方飘雪)
&(兰天明月)
&(青萍居士)
&(兰天明月)
最新分享诗集 &
&(朦胧诗音)
&(会飞的甲)
&(朦胧诗音)
&(树欲静风)
分享诗人推荐 &
推荐诗词(时间排序)&&&&&&&&
美人树 . 题照
文/汤树强
四位姑娘是哪家?
香闺展露正芳华。
青裙窄窄轻垂地,
绿鬓浓浓满缀花。
结伴秋游情放纵,
并排簇拥臂交加。
婀娜艳惹行人赏,
疑是群仙弄紫霞。 推荐理由:刘佑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引人遐想。虽然“拥”字出律,但表情达意,自然流畅。推荐!
创作诗歌情感十五谈—诗歌的六个要素之一
创作诗歌情感十五谈—诗歌的六个要素之一
何谓情?情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精神状态。本质是生命运动或活动释放出的能量,外部特征表现为多种不同形式的状态。
从怒发冲冠、豪气干云、切齿痛恨、喜气盈门、愁绪绵绵、忧思断肠等众多语汇中,我们看到了人体内在精神能量的迸发;从豪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里,我们看到了人体内在精神表现为外在的诸多不同的状态。
何谓感?认知、体验、觉悟、触及、兴叹是感;见物生情,情而议论、评价、褒贬、肯定、否定就是感。
何谓情感?缘情而引发的感叹、感概、行为就是情感。“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的“笑”是情,“问”是感;“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中的“喜笑怒”是情,“骂”、“文章”是感;男女相互爱慕是情,相拥相吻是感;“怒从心上起”是情,“恶向胆边生”是感。情在先而感在后,无情则无感。情象于形(如忧愁状),无语言与肢体动作,感则有语言与肢体动作了。情的生命运动较为单纯,感的生命运动较为复杂。将情与感结合起来,就是很复杂的生命运动。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是说,人的精神处于平静的时候,称为平衡;如果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精神现象在适度范围内,称之为适可而止。如此则中庸(协和、协调)。秉持中庸的目的是求得事物的中正、平衡、稳定,不排斥精神状态的亢奋与抑郁,但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就会影响生命的运动和发展。
历史上有众多文学天才,皆英年早逝,乃情感、精神过度释放、运动所致。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谈诗的短文,称《中庸无诗歌》。即认为诗歌是情感偏激之物,静态的心作出的诗缺乏冲击力、震撼力。当然,不否定闲情逸致状态下作出好诗,但这类诗近于佛性,宜于养生而不利于调动读者昂扬奋起。
在诗歌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与情相关的词汇:
情感、抒情、真情、性情、情意、情志、情怀、情绪、衷情、情浓、凝情、至情、情思、痴情、豪情、闲情、愁情、柔情、情景等等。这些词汇。每一个都与写诗有密切关系。
1、情感。一个冷血动物,没有情感,不仅写不出诗,散文也写不出来。能触景生情者,易得情感,体内有这方面敏感的细胞,有为诗的基因。在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下面,在闭月羞花的美人面前,像个木偶,毫无惊叹之情,自然是没有作诗的基因。作诗必须有情感这个基因。没有这个基因,则失去了作诗的基础。
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情感需要对世界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对生活有满腔的热血。
苏东坡中秋之夜, “欢饮达旦”,于是写下了《水调歌头》这首千古名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皓月当空下激发了情感。
2、抒情。作诗还有一个基因,那就是善于抒情。一般而言,一般人都有情感,甚至有深深的爱、刻骨铭心的恨,也有在大好河山面前激动不已之时,想道却道不出来,想写却写不出来,这就是体内没有抒情这个天赋的基因。
抒情诗是才气、才情的体现。
贾平凹的散文和诗歌,有化平常为神奇的魅力,这就是善于抒情。所谓抒情,就是诗人面对社会生活,将想说的话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诗就是抒情诗。
此处的结论是:诗人必须具有两个基因,第一个情感基因,第二个是抒情基因。这两个基因是作诗的基石。
当然,即使有对事物比较敏感的情感基因和抒情的才气基因,若不勤奋实践,也难以成为诗人。
3、真情。乃为诗的原则。情有虚假。口里在笑,心里在恨,这是虚情假意。例如有的贪官,在台上讲话信誓旦旦倡清廉,台下却大势搞腐败,这就是人格语言和行为的背离。据说历史上著名文学家潘安就是这样的人,写诗表清白,可实际上囊括不义之财。为后人不齿。
诗格即人格。从李白和杜甫的诗里可以看到两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有一种诗叫打油诗,其所以称为“打油”,也是因为没有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或内心世界,而只是对客观物象的一种摄影似反映。
4、情浓。指浓厚的感情。情不仅要真,而且要浓厚、浓烈。淡淡的情,浅浅的情作不出不打动人心的诗,更作不出震撼人心的诗。淡淡情如掺了水的酒,品之无味。浓情应是芬芳的茶。情浓源于乐之甚,爱之切,恨之深。以饱满的激情、勃发的精神为基础。浓情需要积蓄,收藏。积之越久,蕴之越深,情感迸发如大山里的泉水,从博厚的胸襟里奔涌而出;偶如火山爆发,地裂山崩。如有个诗人写《百合花芳魂》:
这山的芳魂是你
山泉向山外宣言
山外的人
不能翻译山泉的声音
你飘逸不到山外去
圣洁从来难风行
何况山外有山
还有山口拦路的阴云
听听鸟儿的嗓子
含有你的色彩
拔根小草嗅嗅
有人裂弦碎琴
这首诗的感情比较浓厚,最后达到浓烈。
5、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激情基于浓烈和深厚的感情,需要培育、蕴藏。激情往往是丰富情感的爆发、喷射、燃烧。激情是生命活力、奋进精神的张扬。
创作诗歌需要对诗产生强烈的爱好、兴趣,需要高度的激情。诗歌乃绽放生命之花,传达灵魂深处的精神,没有激情,难以将心灵幽深的奥秘传达到外部世界。
有激情的诗,往往有生气、有色彩。唐代诗人的激情,莫过于李白,其《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近代女诗人秋瑾创作诗歌也很有激情,如《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性情。揭示诗人的人格、个性、品格、品行、兴趣、爱好特点。因为性情不一,因而给诗带来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景象。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阳刚,有的阴柔;有的沉默少语,有的多言多语;有的怯弱,有的勇敢;有的谦恭,有的傲慢;有的随和,有执拗niù;有的拘谨,有的洒脱;有的气量小,有的胸襟宽。诗歌往往是性之所至,情之所至。写诗,就是表现诗人的真性情。
性情虽与遗传有关,但后天可以修养、修为、修道,修身,故有陶冶情操之所说。古人云:修身齐家,也是说对性格、性情的磨砺。孟子有“养浩然正气”一说,被后人奉为修身养性之根本。立天地之正气的诗人,有可能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诗人。
7、情意。指情与意。情意绵绵,情投意合,情深意切。写诗,可以说情与意不可分离。有情必有意,有意必有情。做诗以外的事情,二者可以分离。
情与意,有时候意在情先,有时候情在意先。心里有所思,然后产生感叹,是为意在情先。如曹操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戴望舒的“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也是。诗人在社会生活中忽然发现外界十分新颖的美感刺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大发感概,这属于情在意先。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等。
意由思维而生,如春时稚嫩之芽,可枯可长。枯则意消,长而成情志、成观念、成理论,成文章。由此反复积累,修为,可成情怀。
8、情思。情意生化而成情思。即大脑接受一个客体物后不断琢磨他,想念他。情丝缕缕袅袅,而成情绪。情意、情思是山是水,情绪是雾。“行成于思”、“三思而后行”。不愉快的思是忧思。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诗虽若直致,然情思深婉,怨而不露。” 明 刘基 《将晓》诗:“东风可是无情思,吹出新杨一树黄。”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神情专注,思虑集中,是为凝情。
刘勰《文心雕龙》里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思就是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有情思的想念。
9、情志。指对某些事情的爱好、兴趣。是对情意、情思的浓缩与选择。情意、情思可以漫无天际,无方向、无目标,而情志则有定向和目标了。
“喜好”是情,喜好的原因是“志”;欣赏、喜好书法是情,想当个书法家是志;爱好诗歌是情,志于熟读唐诗是志,志于写诗、做一个诗人也是志。
一见钟情。“钟”也是志。钟情于某件事里的中也是“志”。
如果说情意为幼芽,情思是青苗,情志是年轻的绿树。情志由情意发展而来。有意、有思而无志,那件事做不到尽头。如秋天的嫩芽,见霜即萎,这意便凋零了。
将情志付诸实践,衷情于斯。先是读诗,继而爱诗,继而作诗,时时习之,吟吟哦哦,曲不离口,这就是情趣,雅兴、雅趣,这就是乐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读诗、作诗的乐趣,离诗人就不远了。
乐趣的极致是痴情。子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乐以忘食,乐以忘记冷暖。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了这种境界,不成仁也会成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情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情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情。
很多诗人的诗都表现自己的情志。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落情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10、情怀。指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情怀由情意、情志发展而来。情意是幼芽,情志是年轻的绿树,而情怀是横秋的大树。高山流水是情怀。知识、阅历慢慢积累、沉淀、发酵,便有了情怀的底蕴。因此,情怀是各种思想、观念的交织、交融、成熟与固守。情怀是认知系统、价值系统;情怀是生存观、生命观;情怀是沧桑岁月、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风霜雨雪。情怀是在修养、修炼、磨砺、历练、感悟之后展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个作诗的人,特别要注意修养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百姓情怀、正义情怀、赤子情怀。
后人为何纪念屈原,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诗歌,而是因为他热爱祖国的壮烈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浓厚的家国情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愤向天呼的民族情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百姓情怀。“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斩邪留正解民悬”、“横眉冷对千夫指”是正义情怀。“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赤子情怀。袒露真性情、说真话也是赤子情怀。李白就是这样的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皆真性情,真实话。诗人,应该是至情至性的人。
11、豪情。具有英雄气质的感情。也就是有胆气、有豪气、有骨气;有阳刚精神、洒脱风范。怯弱之人,怕这怕那,畏首畏尾,难生豪情。豪情壮志者,可感血管中的血流哗哗,语言掷地有声。有豪情之人如果配以正气、正义与诗才,将会成为诗歌的旗帜。北宋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就是这样的旗帜。家国情怀、民族情怀没有豪情作为羽翼,就不能奋起腾飞。岳飞的《满江红》、毛先生的《沁园春?雪》抒发了盖世的豪气。“大风起兮云飞扬”、“ 九万里风鹏正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亦是表现的豪气。
12、闲情。写诗的闲情,可以认为是闲适的心情。即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宁静、恬适的状态。闲情可达逸致,甚至恬淡虚无。在闲情逸致状态下创作的诗,虽然没有强大的冲击力,但意境空灵,格调高雅,很有韵味,回味悠长。陶渊明有“淡柔情于俗内,赋雅志于高云”的情怀,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淡然、空灵之境。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白云抱幽石,绿筱xiǎo媚清涟”亦是这样的优美境界。创作和欣赏有闲情逸致的诗,有助于陶冶宁静致远的心境。
13、柔情。温和柔婉的情感。在诗歌里多表现为反映儿女情长与男女情爱。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也很柔情。请见: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情虽柔,但有很强的审美震撼力。
14、愁情。忧虑、悲哀的情思。婉约派诗人,有很多诗都是抒发的愁情。为何而愁,无非是愁国、愁家、愁他人,愁自己。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宋代诗人林升在愁国(《题临安邸》)。
元稹的《遣悲怀》(其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愁家。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这是杜甫忧愁他人(李白)的诗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哀伤自己的诗句。
15、情景。一首诗展现出的状态。这个“景”是诗人感情奔涌创造的主观之景。这个景来源于客观之景色、景物,但经过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取舍、移位、组合、变化。因而诗歌里的“景”融入了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不完全是客观之景了,故称情景。
情景由这首诗的意境决定,是表象的状态,抽象状态,模糊的状态。思想内涵藏在情景里面,深入其中才能看到。有些物象、意象跨度很大的诗、很朦胧、以及晦涩的诗,外在的情景很美,可是要进入里层,释然作者的用意,却难以捉摸透。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外部情景绚丽斑斓、婉转至情、时空氤氲yīnyūn,而内在之意是别离愁绪。
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情景很诱人,很朦胧。小象与大象、具象与抽象、微观与宏观、大地与天空、虚与实、实与虚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迷离幻化的情景。但这首诗的真实心境后人难以解读。 推荐理由:猎峰--看过,感慨颇多,推荐一下
折腰体与阳关体及顺风调考
折腰体与阳关体及顺风调考
折腰体乃诗之别体也,且由来已久。《万首唐人绝句》开篇第一首,所录太宗李世民赐房玄龄五言绝句即是也,其诗云:
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何谓折腰体呢?[南宋] 魏庆之 著《诗人玉屑》 诗体三: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
雨梦按:
绝句折腰者指首尾联失粘,又称“绝句变体”;
八句折腰者则指律诗颔颈联失粘,又称“七言变体”,见《诗人玉屑》(诗体下)载: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赠别)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如老杜诗云: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
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
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
老杜云: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折腰体五言绝句尤多,淸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共选五言绝句共37首,折腰体竟有7首之多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长干行?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唐诗三百首》七绝58首,折腰体有3首。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别?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甫折腰体诗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有客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拨闷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白马(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戳,中夜商于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折腰体从理论来说,各体均有四种格式,即:
1.首句平起仄收式
2.首句平起平收式
3.首句仄起仄收式
4.首句仄起平收式

雨梦按:
折腰体诗或因一时需要,将句中平仄变动;或作者一时疏忽,与正体有异。我认为既不可刻意为之,亦无需刻意避之。偶得佳句,因平仄故,惜不能集一诗之中表述,演释为二首又觉画蛇添足,前人有此体,效之应无大碍。同时了解一下,不致见此大惊小怪。
......
阳关体
七言绝句之王维诗《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被[钦定词谱]收入,被称作“阳关体”,
[钦定词谱]
本名《渭城曲》。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 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只有一种体式。
渭城朝雨浥轻尘(韵)客舍青青柳色新(韵)劝君更进一杯酒(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韵)
●○○●●○○  ◎●○○●●○  ●○●●●○●  ○●○○○●○
注:用“○”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
宋苏轼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即非此调。 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
“阳关体”仅为折腰体之一体也。
“阳关体”为“首句平起平收式”之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入词者有好几谱:
1.欸乃曲--[钦定词谱]: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
雨梦按:为平起平收或仄起平收之七言绝句
2.采莲子--[钦定词谱]:此亦七言绝句。其“举棹”、“年少”乃歌时相和之声,与《竹枝》体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于句中,“女儿”二字和于句尾,此则一句一和声耳。
3.杨柳枝--[钦定词谱]: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
雨梦按:为各体之七言绝句。
4.八拍蛮--[钦定词谱]:唐教坊曲名。按孙光宪词所咏俱越中事,或即八拍之蛮歌也。
雨梦按:为仄起平收或仄起仄收之折腰体七言绝句。
5.浪淘沙--[钦定词谱]:此七言绝句也。 按《浪淘沙》词创自刘、白,刘词九首与此同,惟白词六首皆拗体耳。
雨梦按:为各体之七言绝句及古风体。词中多嵌浪淘沙三字
6.字字双--[钦定词谱]:因每句有叠字,故名《字字双》
雨梦按:古风体诗。
7.阳关曲--[钦定词谱]:本名《渭城曲》。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   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雨梦按:
阳关曲又称“阳关体”,实折腰体之首句平起平收之七言绝句。其平仄安排应遵王维之阳关曲。梅云按:《阳关曲》一调为王右丞所创,体式乃折腰体七绝。坡翁本曲子中缚不住者,而此调则持律甚严。细加参校,首句第五字宜入;次句第五、六字当用上、入;第三句末三字须入、平、上;结句第二字入,末三字宜平、去、平。
...
前人将七言绝句入词,与配乐和所咏有关,阳关曲应为赋离别之词。[钦定词谱]将《小秦王曲》并入阳关曲,实非宜也。一则因其非折腰体,二据明 杨慎[词品]小秦王一则云:唐人绝句多作乐府歌,而七言绝句随名变腔。如水调歌头、春莺转、胡渭州、小秦 王、三台、清平调、阳关、雨淋铃,皆是七言绝句而异其名,其腔调不可考矣。
将小秦王,阳关并列,故应非同调也。
......
顺风调
不少论者常将律诗失粘都称为折腰体,实非宜也,其实有些属顺风调。
绝句折腰者指首尾联失粘,(又称“绝句变体”);
八句折腰者则指律诗颔颈联失粘,(又称“七言变体”)
何谓顺风调呢?联间失粘者是也。
绝句只有首尾二联,联间失粘者称作折腰体。
而律诗有四联,唐诗各联均有失粘现象。先引《学诗百法》:
二十一 指示变体法 :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见前五律七律平起仄起各法)。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李白之“登金陵凤凰台”诗,首联与颔联失粘,两联平仄应如一双鞋左右对称(平仄相反),如今却相同,称作一顺风。两联如此,故称顺风调。
李白之“登金陵凤凰台”顺风调诗,若将颔联平仄调正,则全诗合律。

顺风调可能出现在任何联:
1.首联顺风
杜甫《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此诗首联顺风,颔颈尾联粘对无误。

2.颔联顺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颈联顺风
杜甫《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4.尾联顺风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但颈联顺风,而尾联与其相对时(即颈尾联不顺风)则称作(八句)折腰体:
唐杜甫、白居易顺风调七言律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首联顺风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即事(杜甫)颔联顺风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长沙送李十一(杜甫)首联顺风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所思(杜甫)颈联顺风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城西陂泛舟(杜甫)颔联顺风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酬哥舒大见赠(白居易)首联顺风
去岁欢游何处去?曲江西岸杏园东。
花下忘归因美景,尊前劝酒是春风。
各从微宦风尘里,共度流年离别中。
今日相逢愁又喜,八人分散两人同。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白居易)尾联顺风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
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
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
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荅马侍御见赠(白居易)首联顺风
谬入金门侍玉除,烦君问我意何如。
蟠木讵堪明主用,笼禽徒与故人疏。
苑花似雪同随辇,宫月如眉伴直庐。
浅薄求贤思自代,嵇康莫寄绝交书。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江楼月(白居易)首联顺风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任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对镜吟(白居易)首联顺风
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
谁论情性乖时事,自想形骸非贵人。
三殿失恩宜放弃,九宫推命合漂沦。
如今所得须甘分,腰佩银龟朱两轮。

酬微之誇镜湖(白居易)首联顺风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
军门郡閤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
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白居易)首联顺风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形骸潦到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
犹有誇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白居易)首联顺风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
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
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
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白居易)首联顺风
求荣争宠任纷纷,脱弃金貂祗有君。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山色好当晴后见,泉声宜向醉中闻。
主人忆尔尔知否,抛却青云归白云。

迂叟(白居易)首联顺风
一辞魏阙就商宾,散地闲居八九春。
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
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
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

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首联顺风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白居易)首联顺风
双金百鍊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望梅閤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白日回头看又晚,青云举足蹑何迟。
壮年可惜虚销掷,遣把闲杯吟咏诗。 推荐理由:张兆仁--精品,就得饱餐。
古平仄两读字意义及用法
古平仄两读字意义及用法(转帖)
古音韵与现代音韵差别很大,部分初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对一些平仄两读的字用得比较混乱,为避免惹出笑话,特从网络及其他资料上查找汇总,希望对初学诗词的朋友有所帮助。因能力有限,盼各位老师、诗友予以帮助添加、指正,力争添加全面、正确。
B
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不:平声同“否”。
C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藏:平声,收藏;仄声,库藏。
乘:平声,升,驾乘;去声,车乘。
除:平声,除夕,台阶。
穿:平声,孔洞;去声,贯穿。
传:平声,动词,流传;去声,传记。
创:平声,创伤;去声,草创,惩创。
怆:平仄意义不变。
吹:平声,动词,以口吹;去声,名词,鼓吹,如“横吹”。
从:平声,动词,由;去声,名词,随从之人。
D
当:平声,应当,担当;去声,正当,相称,以为。
单:平声,单于;其余平仄意义不变。
弹:平声,动词;仄声,名词。
钿:平仄意义不变
调:平声,调和;去声,音调,征调。
F
分:平声,动词,分开;去声,名词,名分。
菲:平声,芳菲;仄声,菲薄。
缝:仄声,缝隙。
G
供:平声,供给;去声,陈设。
观:平声,动词,看;去声,名词,寺观。
冠:平声,名词,冠冕;去声,动词。
过:平仄意义不变
H
翰:平声,名词,赤羽山鸡,鸟羽;去声,翰墨,文辞。
荷:平声,名词;去声,动词,担负。
和:平声,和谐;去声,唱和。
华:平声,华美;去声,太华。
患:平仄意义不变
J
溅:平声,溅溅。
间:平声,中间;去声,参与,离间。
教:平声,使为;去声,名词,教化。
禁:平声,同“胜”;去声,禁止,宫禁。
将:读三个音(jiāng jiàng qiāng)1.为仄:动词(率领);名词(将帅)2.为平:动词(扶持、奉养、奉行、携带…);名词(旁边);连词、助词3.读 qiāng:包括(原、请、将伯:请长者;将将:高大貎、)
降:平声,降伏;仄声,升降。
几:平声,微也,如见几;仄声,几多。
据:平声,拮据。
狙:平仄意义不变。
卷:平声,卷曲;仄声,书卷。
K
楷:平仄意义不变。
看:作动词可平可仄,有“看护”之意,为平。
例句: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王建
作为“看见”平多仄少。仄:天街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杜诗几乎全为平)
其他(探望、视察、看待、招待、料理、助词)皆为仄。
慷:平仄意义不变。
吭:平仄意义不变。
空:平声,空虚、空旷;仄声,空缺。
L
浪:大多为仄,其中名词、动词中均有平仄
1.为仄:动词:“放荡、轻率、敲击”;名词“波浪”
2.为平:“浪汗(纵横散乱)、浪浪(流动的样子)、沧浪(水名)”
了:平声,明了;仄声,了望,未了,了得。
累:仄声,连累。
离:平声,别离;去声,离去。
量:平声,衡量;仄声,数量。
令:平声,使;去声,命令,县令。
笼:作为动词,为平;作为名词,为仄。
例句:作为动词,为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作为名词,为仄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贾岛
论:平声,动词,讨论;去声,名词,言论。
M
漫:做副词时仄声,其余平仄意义不变
泯:平仄意义不变
N
那:平声,何;去声,无那(无奈)。
难: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患难,灾难。
P
判:平声,动词,拚;去声,别,裁。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喷:平仄意义不变。
拼:平仄意义不变。
扁:平声,扁舟。
凭:平仄意义不变。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
铺:平声,铺盖;仄声,店铺。
Q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抢:平声,突也。
妻:平声,夫妻;仄声,妻之,以女妻人。
R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茹:仄声,食也。
S
丧:平声,丧葬;仄声,丧失。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作为动词,为平;作为名词,为仄。(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例句:作为动词,平: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作为名词,仄: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韩愈
售:平仄意义不变。
司:平仄意义不变。
T
叹:平仄意义不变。
听:平仄意义不变大多为平,唯“听任之”古音曾读去声。伫想琅玕字,数听枯槁吟。――孟郊
囤:平声,囤积。
W
王:去声,统治,称王。
闻:作为动词为平、作为名词为仄
例句:作为动词,为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
作为名词,为仄:闻人――有名望之人。闻望――名望。闻达――受称誉。
望:平仄意义不变。作为动词,多为仄,少为平
例句:动词,平: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杜甫
作为动词,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
为:作为动词可平可仄
1.为平:包括“担当、造成、变成、学、使、是、被、则、兴、将、助词”
2.为仄:包括“帮助、替代、由于、为了、因为”
污:平声,名词,污秽;仄声,动词,使污。
X
相:作为动词、名词可平可仄
1.为平:动词:“共同、交互”;名词:“质地、实质”
2.为仄:其中动词:“视察、审视、辅助…”;名词“形貎、古官名、古乐器名、星名…”
醒:平仄意义不变。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平声,新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Y
研:平声,研究;仄声,研磨。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要求;去声,欲得,重要。
夭:平声,夭夭;仄声,夭折。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莹:平仄意义不变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遗:仄声,馈遗。
予:平声,我也;仄声,赐予。
誉:平声,动词;仄声,名词。
Z
纵:平声,纵横;去声:放纵。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撞:平仄意义不变。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一、惩(平声)
  十二、癸(仄声)
  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五、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推荐理由:盛国智--费心费力实属不易,此般精神难能可贵,当荐之与一众诗友分享!
古典诗词鉴赏三部曲 网络文摘
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概括地说,主要靠的是“三步曲”。
  一、读懂
  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懣之情。读此词,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二、读透
  读透,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在这一步上,要达到前人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如何才能读透?我以为,至少应做到“四会”。  
1.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感时伤别,连本无情感的花也会“溅泪”,鸟也会“惊心”;为何“家书”如此珍贵,“抵万金”;为何诗人年仅四十余岁就已成“白头”,而且“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所致。感时伤别,与诗人其他同题材的作品如“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的诗风也是沉郁顿挫。会知人论世,这要求鉴赏者除了多读诗人的作品之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论世”而读透作品。   
2.会“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语见西晋诗人陆机《文赋》:“或沿波而讨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古典诗词鉴赏上,会“沿波讨源”,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如,读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其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不能不沿波讨源,了解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隋书?五行志》记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于是,《玉树后庭花》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王安石在词中化用杜牧诗句,以古讽今。如何才会“沿波讨源”,这就要求鉴赏者多读作品,最好能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读起,对其后每个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有大致的了解,也可阅读一些今人所写的文学史、诗歌史等。只有“胸有成竹”,才能从诗词的语句中沿波而讨源,也才有可能读透作品。  
3.会挖掘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 “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的大与小等。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一个美学范畴的意象,二者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则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不妨看一看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的诗《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4.会比勘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是极为有利的。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如比较唐代诗人李端《鸣筝》、柳中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这三首同题材的诗(诗题也基本相同),都写听筝,但其着眼点都不在表现弹筝者精湛的技艺,也不在描绘筝乐的内容,而是“听筝之意不在筝”,在借听筝以写人,在这方面,三首诗又各取所需,各有侧重。李端的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在写法上,三首诗也明显有别。李端的诗主要是巧妙用典,以一生动的细节表情达意,具有诗趣;柳中庸的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以形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结合起来,将表达筝之“悲怨声”与诗人之“离别恨”结合起来,化无形为有形;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运用“空白”的技法,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通过比较,我们便能读透这些作品。   
  读化,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上,鉴赏者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前人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也就是说,对一首诗(词)的解读,也不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与其意境的挖掘等层面上,而是对作品能烂熟于心,将作品的意境化为鉴赏者心中的境界,并能以其独特的角度、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出来。其突出表现在于完成对鉴赏文章的撰写。鉴赏文章是鉴赏成果的外在表现,没有这一步,鉴赏过程是不完整的,而且不能说是成功的。如何撰写古典诗词鉴赏文章?我以为,这没有也不应该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不过,有三点可以强调:  
1.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要少说空话,少说废话,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不可像现在有些人写小说那样,本来只够写短篇的素材,硬要拉成中篇甚至是长篇。我觉得,只要将自己读诗词的最深刻最有个性的体会写出来就行了,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更没有必要去硬做大文章。   
2.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就是在写作鉴赏文章时不要一个模式,而应根据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就诗词的篇幅而言,一般来说,对长诗可以采用论文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短的诗词则适宜采用随笔、对话体等。就探讨诗词的内容与形式而言,鉴赏文可以多角度下笔,也可以就其中一两点加以赏析。一句话,不要墨守成规,而要灵活多样。  
3.语如诗美
  诗词是美的艺术,其语言是美的语言。作为对美的艺术的诗词的鉴赏,鉴赏文章也应像诗词语言一样美,不能将鉴赏文章写得枯燥无味,了无诗趣。我写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鉴赏文,对此诗前两句的鉴赏这样写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写钱塘江潮像白虹似的朝着宽阔平坦的江岸奔腾而来。诗人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来作比,舍虹之原色,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瑶台失手玉杯空”这句,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总而言之,完成了读懂→读透→读化三步曲,也就完成了对具体诗词作品的鉴赏。 推荐理由:诗海独行--推荐学习
谈谈怎样写好古风
作者廖向希 有改动
&&&&&&
&&& 一些老同志喜欢写古典诗词,但又觉得格律不好掌握。我建议这样的同志,先学会写古风。
从广义的角度说,唐代格律诗出现以前的诗,都可以称为古风。从诗经到汉魏乐府,到白居易的新乐府,直到现代人写的,不讲究格律的句式整齐的三、四、五、六、七言诗,都属于古风的范畴。
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古典诗词,笔者担任《笔友网》诗词曲赋的编辑10年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诗人数千、诗歌数万首,我觉得现在的格律诗词,完全可以和盛唐媲美,不仅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全唐诗,就是质量上,也并不逊色。可惜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现在说到古典诗词,还是言必称唐宋,现在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现在还有人会写格律诗词。如果说到差距,我以为不差在格律诗,而差在古风。《唐诗三百首》中,古风占了一半。如果现在搞一个《今诗三百首》的话,占一半的古风,就很少可以入选的。所以研究和写作古风,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古典诗词写作者的重要任务。
古风,因为很少拘束,可长可短。短的可以只有两三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长的可以洋洋洒洒千言万言,如《离骚》、《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要写好古风,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押韵。所有古风都必须押韵。押韵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可以一韵到底。一韵到底,就是通篇诗歌,都只押一个韵。这里有两种情况,就是要么押平声韵,要么押仄声韵。一韵到底,不能平仄通押。二是可以押几个韵。我们看杜甫的《玄都坛歌》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干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短短12句诗,竟然用了四个韵。偶句必须押韵,这是通例;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换韵的地方,奇句也必须入韵。如第三句&谷&,和第四句&屋&;第五句&坛&,和第六句寒;第九句&往&和第十句&长&(此处读仄声)都入韵。转韵的奇句入韵,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样的好处,是转韵有了过渡,不显得突兀。如果第三句不入韵,那个&屋&字,是不能成立的。如果第五句不入韵,要读到第8句,才知道已经换韵了,诗的韵律将大受影响。
2、句式。古风的句式,一般要求整齐。也可以不整齐,就是所谓杂言诗。格律诗的诗句,一般是的节奏,古风则不只这些。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其节奏是:122,122,。其中的&念天地之悠悠&和后来的词的句首领字,是一回事。&念&,管后面的五个字。可见,古风句式的节奏非常灵活,完全以意为主。
3、古风不避重字。如前所引陈子昂诗中的&前不见&&后不见&,&不见&就是重字。《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全诗都押一个&了&字。曲艺中有&百子词&,全押一个&子&字,这就是重韵。
4、写古风有一个前人没有说过的规则,就是一首诗要尽量避开4句和8句。这是因为,唐以后,一首诗4句8句是格律诗必备的特征。编辑看见你写的是4句或者8句,先得判断你是不是格律诗。甚至读者会认为你是想写格律诗,但是不会写。而且写古风的思路和写格律诗的思路是大为不同的,格律诗必须高度概括,古风却可尽情挥洒。既然要写古风,又何必用4句8句来束缚自己呢?因此今人写古风,最好写成6句、10句或者更长些。当然也有的人,提笔就只会写四句八句,又没有掌握格律,那就只得由他了。
5、写古风也要坚持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形象生动,讲究炼字炼句,可不能写成&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统一起来。这是写诗必须讲究的。 推荐理由:韵三--推荐给网站中为数众多的仍然坚守在第一线的古风爱好者!
什么是诗词的意境?
什么是诗词的意境? (作者:辽宁风韵)
鉴于古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不广,学术方面的词汇不丰富,故古人对意境的解释,颇为复杂,不易理解,下面我用现代的汉语词汇来解释,大家一看就懂。三首诗为本人作、
【意】是作者的倾述。
【境】是境界。境界是空间、空壳,是个容积体,诗境=深X宽X高;意境里面有东西,所有东西与其之间的关系叫意象。
【象】是大自然的全部=物(包括人)+事+景。
意境=意象+境界,这样解释简单、易懂。
-----------
下面,仅仅八个关键名词概念:
1、【物象】是各种素材,有实质的,有形象化的。
2、【意象】掺加了作者情绪后的各种素材,属于零零碎碎的。
3、【诗境】是个空间、空壳、容积体,体积=高X宽X深。
4、【诗意】是作者化万物万事万景为思绪后所产生的新东西,为一个整体;即,诸多零零碎碎的意象形成了一个整体,十分缜密地烘托主题。
5、【意境】也可以说是诗境+诗意。
6、【诗味】是意境里的东西,为形而上。声韵的平仄决定诗味。
7、【诗气】是意境里的东西,为形而上,乃诗魂,属阳。遣词造句决定诗气,乃主动袭人一种特征,感觉就有。
8、【诗情】是意境里的东西,为形而上,乃诗魄,属阴。须凭感悟才有。作者塑造意境时的感慨,乃作者之情;读者阅读时的感慨,乃读者之情。
这首《五律·辽宁好》可以说明“气势第一,情绪第二”。第三联主情(准确说是气带情),“松风男子志,雪景女人情”仅十个字便概括了北方人的特征;第四句主气,“魅力恒从比,唯孙可继兴”霸气、豪气十足。
《五律·辽宁好》
雄踞东北亚,滨海大辽宁。
山水奔腾秀,城乡发展隆。
松风男子志,雪景女儿情。
魅力无堪比,唯孙可继兴。
情与气相同重要。一个家庭,气好比父亲主外,情好比母亲主内。
气,是具有统摄力的,所以说,气决定意境大小。气摸不到、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却时时刻刻存在,诗气最能表现诗人的品质,诗应生气、灵气、和气、喜气、正气、豪气、勇气等,忌败气、死气、晦气、恶气等,无论哪种诗气,都不可塑造成为小气。命题、用词、引典、比兴等技法技巧决定诗气,无论哪种类型诗倘诗气小了便归于失败作品。
像杜甫这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千百年来被推崇原因是败气相当重,怨气也很重;秋季自然是一片败象、败气,“艰难苦恨”是怨气。
比方说,“善、懦、凶、雄”体现在气质上——上年纪人更容易清楚:看警察有雄武之气(在于正规的培训,在于拥有和彰显国家的尊严,在于经常面对犯罪分子令面部某些部位的肌肉渐渐收紧),看老大妈往往就有善良之气(在于养孩子、抱孩子,累积善为等)。
《六韬》载:优秀的帅,遥远看一座城池上方之气,就知道该守城军民士气如何——大、小、旺、衰,就知道该城能否攻下。
正所谓“士气咄咄”、“气势逼人”,所以我说,气属阳,具有袭人性。
------------
情,则与气刚好相反——此乃符合中华易理。
情,需要读者去品味。比方说,一个人长相凶恶,但可能满怀善良之情;一个人眉清目秀,但可能内心险恶。所以说,情属阴,是内在、被动的,需要读者主动去品。
五言·立黄河岸歌
胸前黄河风,脚下黄河水。
流逝多少年?不饮今生悔。
这首《五言·立黄河岸歌》仅胸、风、脚、水四象皆实在之象,“流逝多少年”体现气势,“不饮今生悔”体现情感。情感的重量,不低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文学作品的意境,是作者主观思绪与客观景物交融、创新、浑然一体的一种艺术美。所以,诗词主流应向美、向积极。诗人不仅应有求知欲,更应有上进的心,然而,古今大多数人们崇拜悲观、消极、嫉妒、谩骂一类诗词是民族的悲哀,正是这种情绪,导致了近一千多年里我们的民族屡遭凌辱;也正是这种消极落后的情绪,民国至今,西方物理数学普及近百年,却没有一位学者、教授能把“意境”解释得清楚——我是个辍学生,我中学书没念完。
塑造意境=塑造气的高度+塑造气的宽度+塑造气的深度,这三个度博而和谐则自然避免了小气,至于中和之气是要对三个度把握均匀——突出高度则大气,突出宽度则豪气,突出深度则蕴藏收敛之气,注重技巧则灵气,杜绝负能量则正气、喜气、生气等。
这种解释,符合中华易理:一首诗意境=一个空间=一个太极;太极=一阴一阳;即空间大小由气、情决定;气为阳,情为阴。
易经,为中华文化之根,之源,谁敢不信?等你读二、三十年《易经》之后,你才有资格评价易经,那时候,你或许就不反驳易经了!
《七律·中华易经》
两仪四象宗八卦,动静时空天地人。
气乃阴阳相对立,行为生克与合分。
水滋艮位寅即演,火止坤宫申亦伸。
造化凶吉恒复命,丙交子癸可究因。
【卦】与汉字同宗,像根、机、垦、良等字与艮卦有关,像未、末、申、坤等字与坤卦有关。《易经》九宫格与黄金分割法相关联,于书法学结字有好处。
【天地人】即三才、三正,西方哲学为“时间、空间、人物”。
【行】五行,土金水木火。
【复命】生死轮回。
【丙交子癸】就是火水既济。原始地球是个冰球,太阳光融热,冰化水后,水则具有了温度,于是生命成长。
以上乃独家观点,不与任何人雷同。如今诗词界被诗词老人们统治,可这帮诗词老人们没有谁把意境给解释得这样清楚,包括一切导师、教授也没有我解释得清楚!我曾仰天长叹!今天,借《诗词吾爱网》平台展示给大家,以弘扬中华诗词。 推荐理由:醉风--值得时人借鉴!
又是一年春起惹
一曲相思再寄
徘徊在小巷古道
耳边萦绕羌笛歌赋的你
梨花带雨声声
滋润了整个倾城
然而 却滴落的心疼
园中莲池荷叶微荡
蓬船渔民伫上
似乎出春的绿尘与往年一样
雨过双双蝶舞
只見痴恋增了一份炎凉
旧曰人生如戏&& 又有谁会在乎我这真正的情义?
独坐树下呆起静静地等候
相信总有一天
蔷薇花会留在你的记忆。 推荐理由:猎峰--入情 猎峰 推荐
落花意·水无情
琵琶行,流水轻音谁知心,峨山威,隔望江湖笔笺上,风吹白纱帐。悠悠箜篌曲,红袖添香醉扶笛。遍叶山谷落满地,思君起。 推荐理由:猎峰--意境在
浅谈平水韵 (网络搜集整理)
“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的运动造成了同一时代的方音差别和同一地点的古今音差别。古时科举以诗赋取仕,如果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写出来的诗赋韵脚当然也各不相同,这无疑地给考官阅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到了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又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修订本是公元1252年(宋淳佑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编者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 后人说的“诗韵”都是指《平水韵》而言。 《平水韵》原书今虽不存, 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材料考知它的结构。这部书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中又按韵母的异同把汉字分为若干类,全书共分一百零七类,即一百零七韵①。比如“东”“同”、“弓”、“空”、“彤”等字排在第一韵,就为它们起一个名字叫“一东”②;“元”、“繁”、“言”、“魂”、“门”等字排在第十三韵,就叫“十三元”,等等。写诗填词时一般只许用同一个韵中的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的人们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如果用错了韵就不行。这样一来,《平水韵》就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黛玉和湘云联句,有这样一段对话:“(黛玉:)‘……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什么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上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它是第几根,就是第几韵。’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可见人们都养成了“押官韵”的自觉性。 古人从小就背诵诗韵,自然能运用纯熟,但我们今天却往往容易搞错,这是由于时代不同,语音发生了变化的缘故。例如从普通话的角度看,“神”、“沉”、“盆”三个字的韵母都是én,照理说应是一个韵的,可是它们在诗韵中却分属于“十一真”、“十二侵”和“十三元”这三个不同的韵,如果用这三个字作韵脚来写首七绝,在内行人看来就是闹笑话了。又如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斜”、“家”、“花”三字押韵,其中“斜”的韵母今读ié,“家”的韵母今读iā,“花”的韵母今读uā,似乎不该押韵,读来也并不上口,然而这三个字都在诗韵的“六麻”,我们便由此知道这首诗古人念来本是很谐和的,并非作者有意破坏诗的韵律美。 对于初学者来说,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字是属于哪一韵呢?这里介绍一个不用韵书,只用《辞源》④和下面的“诗韵韵目表”来查诗韵的简易方法。  诗韵韵目 表 上平声⑤ :一东,二冬(锺),三江,四支(脂之),五微,六鱼,七虞(模),八齐,九佳(皆),十灰(咍),十一真(谆臻),十二文(殷⑥),十三元(魂痕),十四寒(桓),十五删(山)。 下平声: 一先(仙),二萧(宵),三肴,四豪,五歌(戈),六麻,七阳(唐),八庚(耕清),九青,十蒸(登),十一尤(侯幽),十二侵,十三覃(谈),十四盐(添),十五咸(衔严凡)。 上声: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旨止),五尾,六语,七麌(姥),八荠,九蟹(骇),十贿(海),十一轸(准),十二吻,十三阮(混很),十四旱(缓),十五潸(产),十六铣(狝),十七篠(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果),二十一马,二十二养(荡),二十三梗(耿静),二十四迥(拯等⑦),二十五有(厚黝),二十六寝,二十七感(敢),二十八琰(忝俨),二十九豏(槛范)。 去声: 一送,二宋(用),三绛,四置(至志),五未,六御,七遇(暮),八霁(祭),九泰,十卦(怪夬),十一队(代废),十二震(稕),十三问(焮),十四愿(慁恨),十五翰(换),十六谏(裥),十七霰(线),十八啸(笑),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过),二十二祃,二十三漾(宕),二十四映⑧(诤劲),二十五径(证嶝),二十六宥(候幼),二十七沁,二十八勘(阚),二十九艳(酽),三十陷(梵)。 入声: 一屋,二沃(烛),三觉,四质(术栉),五物(迄),六月(没),七曷(末),八黠(鎋),九屑(薛),十药(铎),十一陌(麦昔),十二钖,十三职(德),十四缉,十五合(盍),十六叶(帖),十七洽(狎业乏)。 任意一个字,只要我们先从《辞源》中查到它所在的《广韵》韵目,再用这个韵目来对照上表,就可以知道它在《平水韵》的哪一韵了。比如“南”字,我们先在《辞源》“十部七画”下查到“南,nán,那含切,平.覃韵,泥”,其中的“平”指“平声”,“覃韵”是《广韵》韵目。知道了“南”字在《广韵》平声覃韵以后,我们再到上表的平声一类(包括上平和下平)去查“覃”字,就可得知最初要查的“南”属于《平水韵》的“下平声十三覃”了。又如“二”字,在《辞源》中查得为《广韵》去声至韵,再对照上表的“四置(至志)”,于是得知《广韵》的至韵属《平水韵》的置韵,那么“二”字也就是“去声四置”韵了。 掌握诗韵除了有助于提高诗词欣赏能力外,还有两个功用:首先,它可以帮我们使用古代工具书。《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书都是按诗韵编排的,查某一个字先要知道它属于哪一韵,然后再到这个韵中去查才能查到,假如我们只会用常用的笔划或音序检字法,就会开卷而无所适从。另外,古籍整理工作者还用诗韵来鉴定古诗的创作年代。比如《胡笳十八拍》相传是蔡文姬所作,但是诗的第一拍押韵用“为”、“衰”、“离”、“时”、“危”、“悲”、“亏”、“宜”、“谁”、“知”十字,全在《平水韵》“四支”,第二拍押韵用“家”、“涯”、“遐”、“沙”、“蛇”、“奢”、“嗟”七字,全在《平水韵》“六麻”。蔡文姬是三国时人,她写诗怎么可能严格按照后代的“唐官韵”处理韵脚呢?所以有理由怀疑《胡笳十八拍》不是三国时的作品,而是唐朝以后文人的拟作⑨。 记诗韵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我们今天自然不必象古人那样去通篇背诵,而应该象对待外语单词那样,只要勤查勤记,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就可以对诗韵了如指掌,运用纯熟了。 ①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韵,但书名仍按习惯称《平水韵》。②实际上韵的名称是从隋朝陆法言《切韵》沿袭下来的。④旧版《辞海》亦可。本文举例所用是一九七九年版《辞源》(修订本)。⑤《平水韵》把平声字分为“上平”和“下平”两卷,仅仅是因为字数多,这并不同于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⑥殷又作欣。⑦本表所列为一百零六韵,若推究一百零七韵,则拯等当独立为二十五拯,以下类推。⑧映又作敬。⑨参考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刘盼遂《谈〈胡笳十八拍〉非蔡文姬所作》一文。这里仅仅是以此举例。 写中国字说普通话;当老实人做和谐事;怀平常心交真诚友。
本表共收录6276字,平韵2556字,仄韵3720字,其中上平1210字,下平1346字,上声1178字,去声1418字,入声1124字,基本涵盖了国标字库中的常用字。各韵部收录字数在韵部后括注,韵字根据汉字笔画顺序排列。
【平韵·上平】
一东〖86字〗 工 弓 中 丰 公 风 丛 东 冯 功 匆 讧 充 冲 同 戎 红 芎 虫 忡 攻 穷 侗 咙 忠 枫 泷 穹 空 终 宫 峒 栊 洪 狨 珑 疯 盅 绒 胧 荭 虹 倥 庬 桐 烘 砻 翁 衷 躬 通 崆 崇 崧 笼 聋 菘 铜 隆 鸿 棕 童 筒 葱 雄 嗡 嵩 蒙 蓬 僮 熊 骢 潼 瞢 聪 蒙 窿 篷 融 朦 瞳 螽 懵 艨 蠓 酆
二冬〖57字〗 从 凶 冬 邛 龙 农 冲 匈 佣 彤 汹 纵 供 侬 咚 宗 松 枞 茏 封 浓 茸 重 钟 容 峰 恭 痈 胸 脓 蚣 逢 邕 庸 淙 淞 烽 筇 舂 龚 喁 葑 蛩 锋 溶 缝 蓉 蜂 跫 雍 墉 慵 榕 憧 踪 壅 镛
三江〖20字〗 双 扛 江 邦 尨 杠 庞 泷 降 缸 逄 桩 梆 罡 豇 窗 腔 跫 幢 撞
四支〖225字〗 儿 亏 尸 为 之 支 氏 丕 丝 仔 仪 卮 司 尼 皮 饥 伊 危 夷 师 机 池 祁 而 肌 芝 迆 驰 丽 医 吹 孜 岐 时 私 芪 词 迟 陂 龟 其 卑 坻 垂 奇 宜 岿 帔 弥 怡 怩 披 枇 枝 歧 治 炊 知 肢 规 诗 迤 饴 兹 咨 姨 姿 差 思 持 施 栀 毗 狮 眉 祗 祠 胝 茨 虽 贻 追 郦 埘 姬 牺 狸 瓷 疲 离 绥 耆 脂 荽 莳 蚩 衰 谁 赀 资 陲 陴 骊 鸱 匙 唯 基 崎 崖 帷 惟 推 涯 淄 淇 猗 疵 痍 移 笞 累 维 缁 萁 萎 蛇 逵 逶 隋 随 馗 骐 骑 嵋 悲 斯 期 棋 椅 椎 欹 欺 湄 滋 琦 琪 琵 祺 筛 粢 脾 葵 蛳 辎 遗 鹂 嗤 媸 慈 楣 漓 畸 痴 痿 睢 碑 窥 缡 蓍 觜 訾 辞 锤 锥 颐 飔 僖 厮 嫠 旗 漪 熙 璃 疑 磁 箕 綦 罴 雌 鹚 嘻 墀 嬉 澌 蕤 蕲 踟 霉 鲥 麾 噫 熹 禧 篪 篱 罹 羲 螭 髭 嶷 簃 糜 縻 羁 貔 麋 彝 鳍 羸 靡 魑 麒 曦 夔 蘼
五微〖45字〗 几 飞 讥 韦 归 饥 妃 机 玑 衣 围 圻 希 帏 沂 矶 违 闱 依 祈 肥 非 威 挥 郗 唏 晖 晞 诽 颀 欷 绯 菲 扉 稀 腓 葳 辉 微 痱 畿 薇 霏 徽 巍
六鱼〖60字〗 于 书 予 车 如 余 初 妤 庐 欤 纾 驴 咀 居 於 沮 狙 苴 鱼 祛 胥 茹 闾 除 徐 涂 疽 诸 据 梳 淤 渔 渠 猪 菹 虚 蛆 储 滁 琚 畲 疏 舒 趄 锄 榈 蜍 裾 誉 雎 嘘 舆 蕖 墟 樗 蔬 龉 躇 蘧 醵
七虞〖168字〗 于 乌 区 夫 无 殳 毋 乎 刍 卢 奴 凫 吁 朱 污 纡 迂 劬 吴 吾 呜 孚 岖 扶 芙 芜 芦 苏 驱 侏 刳 呱 呼 图 垆 姑 孤 孥 巫 帑 弧 徂 拘 枢 沽 泸 炉 狐 盂 肤 臾 诛 邾 驹 驽 俘 俞 匍 姝 枯 枸 栌 殂 洙 禺 竽 胡 茱 诬 轳 郛 须 俱 壶 娱 徒 株 梧 殊 涂 珠 租 荼 蚨 谀 逋 途 都 鸪 鸬 屠 晡 桴 瓠 符 粗 舻 菇 菟 菩 菰 萸 蛄 趺 躯 铢 隅 雩 颅 麸 厨 喁 嵎 愉 揄 渝 湖 猢 腴 葡 葫 蛛 觚 谟 趋 辜 逾 酤 酥 铺 愚 榆 瑚 瑜 稣 蒱 蒲 虞 觎 输 雏 鲈 摹 模 滹 窬 箍 膜 酴 需 骷 敷 糊 蝴 龉 儒 醐 嚅 孺 濡 瞿 襦 蹰 鼯 氍 癯 衢 鸆
八齐〖60字〗 兮 乩 圭 西 齐 低 批 诋 鸡 妻 泥 奎 砒 荑 迷 闺 倪 凄 奚 栖 梨 绨 脐 梯 犁 猊 畦 羝 萋 啼 堤 嵇 提 犀 缔 蛴 赍 鹈 携 溪 跻 睽 霓 嘶 撕 稽 题 黎 齑 篦 蹄 醍 霓 鲵 蹊 藜 醯 黧 蠡 鼙
九佳〖38字〗 阶 怀 乖 佳 侪 钗 哇 娃 差 洼 皆 俳 埋 娲 挨 斋 柴 豺 偕 崖 捱 排 涯 淮 谐 喈 崽 揩 牌 蛙 街 楷 槐 睚 蜗 鞋 骸 霾
十灰〖79字〗 才 开 台 回 灰 呆 材 来 灾 财 坯 抬 杯 枚 玫 苔 诙 该 陔 骀 咳 哀 哉 垓 孩 徊 恢 洄 胎 胚 茴 虺 追 唉 埃 崃 徕 栽 桅 莓 莱 赅 陪 偎 傀 培 堆 崔 徘 推 梅 猜 皑 盔 隈 隗 媒 嵬 蛔 裁 颏 催 槐 煤 煨 瑰 腮 雷 颓 魁 鲐 摧 裴 醅 擂 儡 檑 薹 鳃
十一真〖115字〗 人 巾 仁 仑 匀 屯 民 申 伦 因 尘 巡 旬 纫 臣 驯 伸 均 抡 沦 纯 纶 身 辛 辰 邻 陈 呻 岷 旻 昀 泯 绅 肫 苹 诜 询 贫 轮 亲 垠 姻 峋 恂 春 洇 津 洵 珉 珍 神 茵 荀 钧 闽 唇 娠 宸 宾 氤 狺 畛 真 秦 莘 莼 谆 逡 寅 彬 晨 淳 菌 银 傧 堙 循 斌 湮 皴 缗 锌 嗔 嫔 新 椿 溱 滨 甄 筠 缤 蓁 鄞 频 鹑 夤 榛 槟 禛 粼 嶙 瞋 遴 遵 醇 濒 臻 薪 辚 瞵 磷 豳 鳞 颦 麟
十二文〖39字〗 云 分 文 斤 军 君 员 坟 汶 汾 纭 纷 纹 芬 芸 芹 昕 欣 氛 勋 荤 贲 郧 闻 殷 狺 耘 蚊 焚 筋 裙 雯 勤 氲 群 熏 薰 曛 醺
十三元〖92字〗 门 仑 元 屯 们 存 孙 扪 论 吞 囤 园 抡 村 沅 纯 芫 言 轩 饨 坤 奔 昆 昏 炖 垠 垣 浑 爰 狲 盆 荪 冤 原 埙 恩 根 烦 袁 赶 鸳 圈 婚 掀 痕 谖 豚 阍 馄 喧 喷 媛 尊 援 敦 温 湓 湲 琨 番 萱 飧 鼋 暄 源 煊 猿 跟 锟 骞 髡 魂 鹓 瘟 蜿 辕 墩 幡 樊 蕃 暾 樽 燔 璠 鲲 礅 繁 臀 翻 藩 蹯 蹲
十四寒〖86字〗 丸 干 丹 兰 刊 叹 邗 团 奸 安 欢 汗 纨 观 坛 完 抟 杆 玕\ 肝 邯 单 姗 官 拚 拦 冠 娈 峦 栏 残 洹 珊 看 竿 倌 剜 宽 栾 桓 狻 般 郸 钻 难 弹 曼 盘 萑 鸾 寒 棺 殚 湍 跚 阑 韩 搬 摊 滩 瘅 谩 漫 端 箪 谰 酸 銮 馒 潘 澜 瘢 瞒 磐 鞍 翰 颟 餐 檀 繁 蹒 鼾 蟠 攒 鳗 獾
十五删〖40字〗 山 讪 关 奸 删 扳 纶 还 闲 间 环 疝 艰 弯 娴 悭 殷 班 般 顽 颁 患 菅 孱 斑 湾 痫 蛮 鹇 潸 潺 颜 圜 寰 擐 斓 鳏 攀 鬘 鬟
【平韵·下平】
一先〖142字〗
千 川 专 天 仙 戋 玄 田 边 阡 传 先 全 年 延 权 芊 迁 佃 员 坚 妍 连 单 卷 弦 怜 沿 肩 诠 贤 鸢 便 前 咽 宣 扁 拴 毡 泉 涎 牵 畋 研 砖 穿 籼 荃 骈 圆 娟 悛 扇 拳 挛 捐 旃 栓 涓 涟 烟 狷 眠 胭 胼 莲 虔 辁 钱 钿 铅 乾 偏 婵 悬 旋 渊 焉 琏 痊 笺 绵 舷 船 铨 棉 湮 湲 溅 然 犍 禅 筌 筵 编 缗 缘 联 蜒 遄 鹃 填 愆 椽 滇 煎 缠 跹 鄢 阗 骞 嫣 搴 漩 煽 蔫 蝉 鲜 儇 廛 璇 篇 翩 蝙 镌 颛 澶 燃 燕 褰 邅 颠 膻 鳊 鞭 鞯 鬈 巅 癫 躔 颧 蠲
二萧〖119字〗
刁 幺 夭 辽 乔 尧 妖 杓 条 钊 佻 侥 侨 岧 招 枭 苕 苗 迢 哓 姚 娆 娇 峣 峤 挑 昭 枵 标 浇 荞 要 轺 饶 骁 骄 凋 宵 桡 桥 消 烧 祧 绡 调 逍 陶 鸮 猫 窑 笤 聊 萧 铫 描 朝 椒 焦 硝 翘 蛲 谣 貂 超 销 剽 徭 摇 瞄 碉 腰 跷 遥 锚 龆 僚 嫖 寥 漂 潇 瑶 箫 蜩 谯 韶 嘹 噍 寮 憔 撩 潦 潮 獠 缭 蕉 霄 飘 髫 鲦 鹞 樵 橇 燎 瓢 瞟 邀 镖 雕 飙 飚 魈 瞧 礁 镣 鹩 鹪 嚣 鳐 镳
三肴〖41字〗
爻 凹 包 交 刨 抄 抛 咆 坳 庖 泡 狍 肴 苞 茅 郊 姣 炮 胞 茭 钞 哮 捎 梢 胶 匏 崤 巢 教 淆 铙 蛟 跑 艄 蛸 敲 鲛 嘲 蝥 鞘 鵁
四豪〖73字〗
刀 毛 叨 号 尻 忉 劳 牢 芼 牦 挠 洮 逃 唠 捞 敖 旄 桃 涛 涝 皋 绦 羔 袍 陶 高 啕 掏 曹 毫 淘 焘 萄 搔 猱 痨 骚 嗥 嗷 滔 獒 蒿 遨 骜 嘈 漕 熬 缫 膏 豪 遭 韬 髦 槽 艘 褒 操 篙 糕 翱 薅 螯 嚎 壕 濠 糟 臊 艚 螬 醪 鳌 鏖 饕
五歌〖83字〗
么 戈 他 它 禾 多 讹 过 那 驮 伽 何 佗 诃 阿 陀 陂 呵 和 坡 拖 沱 河 波 罗 苛 迦 驼 俄 哪 挪 柯 玻 珂 科 轲 倭 哥 哦 唆 娑 娥 峨 挼 涡 疴 荷 莎 婆 梭 萝 逻 颇 嵯 搓 硪 窝 跎 酡 锅 鹅 歌 窠 蓑 蛾 锣 靴 瘥 磋 箩 鄱 骡 摩 蝌 瘸 磨 蹉 鹾 皤 螺 髁 魔 鼍
六麻〖85字〗
丫 叉 巴 牙 车 加 瓜 划 华 夸 爷 邪 佘 呀 岈 抓 杈 沙 纱 芭 花 芽 些 呱 杷 爬 耶 茄 迦 咤 哑 哗 姱 娃 差 挝 枷 查 洼 珈 疤 砂 茶 虾 骅 鸦 娲 家 拿 桠 桦 爹 琊 痂 笆 耙 奢 揶 斜 涯 笳 蛇 袈 赊 麻 嗟 椰 渣 琶 畲 葩 葭 跏 遐 楂 槎 瑕 衙 裟 嘉 瘕 遮 鲨 蟆 霞
七阳〖222字〗
乡 亡 亢 仓 冈 昂 方 王 长 央 邙 伤 伥 光 刚 创 匡 场 妆 庄 当 忙 扬 汤 羊 芒 芗 行 邡 防 阳 吭 呛 坊 妨 岗 床 张 彷 忘 抢 旸 杨 汪 沧 炀 狂 玚 纲 羌 肓 肠 良 芳 苌 苍 丧 佯 劻 怏 戕 房 昂 昌 杭 枋 枪 泱 疡 肪 详 郎 飏 姜 将 尝 帮 庠 徉 恇 殃 殇 洋 疮 皇 相 茫 荒 钢 钫 香 鸧 倡 凉 唐 娘 旁 框 桑 浆 浪 狼 珰 祥 秧 胱 航 舱 莨 赃 颃 鸯 偿 凰 厢 商 堂 娼 常 康 廊 徜 望 桹 梁 猖 琅 眶 章 菖 裆 跄 铓 铛 阊 隍 黄 傍 喤 强 徨 惶 慌 棠 榔 湘 湟 硠 稂 筐 筜 缃 翔 装 觞 遑 量 锒 雱 鲂 塘 搪 溏 滂 煌 粮 粱 蜣 墙 嫜 嫦 嫱 彰 慷 漳 潢 獐 瑭 膀 臧 蔷 螂 裳 踉 锵 锽 鞅 僵 樟 樯 璋 璜 磅 箱 篁 膛 蝗 螀 磺 糖 缰 螃 螗 镗 簧 糠 藏 螳 蟥 襄 霜 疆 孀 攘 骦 骧 禳 囊 瓤 穰 镶 镶
八庚〖131字〗
令 兄 平 正 生 争 伧 名 并 成 行 贞 亨 兵 呈 坑 声 宏 更 评 迎 闳 京 侦 坪 庚 征 怦 抨 明 氓 泓 狞 盲 英 苹 茎 茔 茕 诚 轰 顷 鸣 城 姘 峥 枰 柽 牲 狰 盈 荆 荣 訇 轻 倾 卿 哼 桁 桢 浜 珩 砰 祯 耕 莹 莺 钲 婴 情 惊 旌 清 烹 盛 笙 绷 菁 萌 营 萦 蛏 铮 嵘 彭 晴 晶 棚 琼 瑛 甥 程 筝 赓 铿 楹 盟 睛 粳 觥 赪 嘤 撄 甍 精 缨 罂 蜻 酲 撑 横 樱 澎 璎 嬴 擎 橙 檠 瞠 膨 衡 鲭 鲸 鹦 黉 瞪 赢 瀛 羹 蘅 黥
九青〖69字〗
丁 仃 厅 叮 宁 汀 刑 廷 邢 伶 听 形 灵 町 疔 盯 钉 陉 咛 囹 坰 泠 泾 经 苓 青 亭 俜 型 屏 庭 扃 星 柃 玲 瓴 荥 荧 冥 娉 瓶 铃 停 棂 硎 羚 翎 聆 萍 萤 蛉 铭 婷 惺 猩 蜓 溟 腥 零 龄 暝 蜻 霆 瞑 螟 醒 酃 馨 醽
十蒸〖62字〗
仍 升 冯 弘 扔 丞 兴 冰 灯 层 应 凭 征 承 朋 肱 姮 恒 矜 胜 乘 凌 烝 症 称 能 陵 崚 崩 渑 绫 绳 菱 惩 曾 棱 登 塍 楞 腾 蒸 誊 鹏 僧 兢 蝇 增 嶒 憎 滕 澄 瞢 缯 凝 薨 鲮 矰 罾 膺 簦 藤 鹰
十一尤〖147字〗
不 仇 勾 区 尤 牛 丘 囚 头 犰 由 矛 纠 丢 休 优 刘 州 收 牟 舟 讴 呕 忧 抔 投 抠 攸 求 沟 沤 犹 虬 诌 邮 邱 邹 鸠 侔 呦 周 妯 抽 欧 油 泅 瓯 驺 侯 俅 俦 修 咻 娄 幽 庥 彪 柔 洲 浏 疣 秋 罘 酋 钩 鸥 帱 流 浮 留 羞 莸 诹 辀 逑 阄 陬 偷 偻 兜 啁 悠 惆 掊 桴 球 琉 眸 绸 蚯 谋 赇 啾 喉 揉 揪 搂 搜 游 湫 溲 猴 瓿 畴 硫 遒 馊 鱿 愁 旒 楸 楼 猷 稠 筹 蜉 裘 貅 酬 飕 馐 骝 骰 榴 缪 踌 瘤 篌 篓 糇 耧 蝣 蝤 蝼 瘳 篝 蹂 髹 鲰 繇 蟊 鍪 鎏 雠 鞣 髅 鬏
十二侵〖58字〗
今 壬 心 任 寻 阴 吟 妊 岑 忱 沈 沉 芩 芯 针 参 林 金 临 侵 浔 荫 衿 钦 音 浸 涔 砧 衾 郴 骎 淋 淫 深 祲 谌 喑 愔 森 湛 琛 琳 琴 禽 斟 椹 歆 禁 瘖 擒 箴 檎 霖 黔 簪 蟫 襟 霪
十三覃〖48字〗
三 甘 含 岚 男 邯 函 参 担 昙 泔 贪 南 柑 眈 耽 蚕 谈 郯 婪 庵 惭 探 涵 聃 蚶 谙 骖 龛 堪 戡 毵 湛 覃 酣 楠 痰 蓝 颔 谭 憨 潭 褴 澹 篮 镡 簪 蟫
十四盐〖46字〗
占 尖 纤 严 佥 奁 歼 帘 拈 沾 炎 苫 恬 砭 觇 钤 兼 盐 钳 崦 淹 添 渐 甜 粘 阉 阎 腌 谦 嫌 廉 签 缣 蒹 詹 箝 潜 髯 鹣 黔 檐 黏 瞻 襜 镰 蟾
十五咸〖17字〗
咸缄岩谗衔帆衫杉监凡馋芟搀喃嵌掺巉 推荐理由:诗海独行--推荐学习
浅谈张志民教授的诗词艺术风格
张志民教授,男,1944年生于武安市矿山镇蕙兰村。196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一直在邯郸学院中文系任教。2006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杜甫诗全译}{唐诗三百首赏析}(与韩成武合著)、(诗囚居自吟集)(个人诗词集)等。现在71岁,宝刀不老,爱好书法,善咏诗词。受张教授委托,我从去年秋天开始到现在,陆续在论坛上发表了张教授107首诗词。反响很大,诗友都有评价。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张教授诗词的艺术风格。
一、 诗囚名字的由来。
学“诗奴”而意美,作“诗囚”则情深。推敲辞渐雅,磨练境弥新。历史上唐代诗人贾岛被称为“诗奴”,孟郊被称为“诗囚”。两位都是苦吟诗人,一生被诗所吸引,所痴迷,醉心吟诗。现在属于新社会,和平盛世,环境的变化,反映在张教授的诗词中,或怀古,或歌今,或登山,或望海,豪情激荡,任意挥洒。张教授被诗所囚居,故自称“诗囚”,诗集就以(诗囚居自吟集)命名。
二、诗词风格雄浑婉约兼具,清新绮丽并存。意象是心与物的高度融合,反映客观寓主观的审美情趣。“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意象或雄浑壮美,或婉约清新,二者兼具。
意象雄浑壮美的诗句:崇山、长河、雄关、大漠、草原、农村、故乡等。“碍天舒羽翼,摇首出尘埃”写泰山,“霞曳霓虹带,云裁缟素衣。”写华山,“润物时时雨,朝阳处处红。”写庐山,“云山翻碧海,松色溢长天。”写黄山;“百川翻鄂楚,九派叠风骚。”写长江;“涛声铸山岛,水影湿衣衫。”写大海;“界天碍秦月,缩地走燕嵩。”写长城;“天低云长草,月涌浪淘沙。”写草原。“犁田翻晓月,割麦笼骄阳。”写农村;“甲午情怀奔万马,建安风骨舞群龙”写故乡。若此很多。笔力遒劲,气势雄伟,充满活力,有李白之风。此类诗贾岛所未有,孟郊也罕见。
下面先看一首绝句(登将军岭):
地远天长独此间,英雄魂魄抱山眠。
将军岭上松千树,绿到白云红日边。
此绝句获华夏诗词优秀奖。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代表了张教授诗词水平。此诗气韵充盈,张力十足。大巧若拙,匠心独运。’独”” 抱” “绿”动词形象,传神到位。象征味浓,化虚为实。将英雄魂魄化成千棵松树。结句“绿、白、红”色彩鲜明,交相辉映,韵味无穷。
意象婉约清新的诗句:“风清荷解语,池碧水融山。”“时见鱼翔树,旋逢鹿饮天。”写承德避暑山庄,“晓负万钧月,暮挑千仞烟。”写山上民工,“摘回一颗相思籽,埋入心田一角红”写相思树,“碑石虽无字,依稀亦有声”写无字碑,“天下同今日,江山异惜时。”写华清池。“铜驼上林泣,故国黍离悲。”写圆明园,“迎风学筛月,傍户欲遮阳。”写院中小树,“易主巢居一抹霞,风涂柳色到窗纱。”写故人宅,“无言荷出水,带韵柳摇烟。”写春景,“歌哭同秦地,漂流共蜀云。”写杜甫。“竹影题墙流墨韵,梅枝蘸月写诗魂。”写书斋。还有很多,不再赘述。都表现在月光、柳色、锦瑟、斜阳、小荷等等。这些意象表现了教授或委婉、或沉郁、或悲壮的艺术风格。受杜甫诗影响较深。
下面以一首(游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说明。
玉渊潭水漾微澜,暮色朦胧碧水端。
出水小荷轻似梦,在怀明月味如兰。
霓虹生晕开花面,曲径迎人曳锦纨。
思绪不随流水去,至今依旧绕桥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得意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