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惠州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来了的

浅谈莒县为何发展不起来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_莒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4,971贴子:
浅谈莒县为何发展不起来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收藏
一楼祭天。
「住哪里都上携程」低价,狂减,服务好,,携程订房超划算!携程-便捷的在线酒店预订网站!7*24小时免费预订!
制约莒县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交通和政策。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稍后慢慢展开。因为我们必须先谈谈莒县的现状,然后结合现状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展开。
假如你第一次进入莒县,首先发现的问题就是莒县的城市规划非常令人吃惊。居民区与工厂交错的方式是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这是生活在工厂的居民区,也就是这是生活在污染中的人民。这样健康如何保证?事实上,这样的布局也印证了我的猜测,莒县人根本顾不上居民健康和城市的持续发展这样的命题。因为巨大的压力不允许人们喘息。但是很多人认为这应该是政府规划出了问题。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历届政府都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一个政府没有钱,他什么也无法规划。所以我不会苛求某界政府。他们很可能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莒县的发展了。然而,莒县的问题是在于对比。他比周围的县级单位发展要慢的多。
嗯 希望马云来投资建设
但是发展慢又反过来制约着城市规划。于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制约中,莒县不断的沉沦。而城市发展并不单单和城市规划有关。但是,城市规划就是城市的愿景,是城市发展的依据。是未来的可行的路。是需要经过检验的大家任何的未来。所以。有一件事,莒县政府做的非常好,因为找到了解决这个城市的一个突破口。城市的中心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何要建立莒县?或者说我们的祖先为何建立莒县,他们怎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建立城市并且发展自己呢?可能政府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旅游热,旅游经济。但是无论如何,政府都找到了这把钥匙。给城市找一个中心和坐标,我们的古城。无论这个古城建设的如何,这个坐标被我们标出来了,那么,以后我们就会知道方向。
会火,快占楼!!!
如果我们翻开历史,我们会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是齐鲁大地上坚持到最后第三个被灭掉的国家。我们作为一个小国,这是非常伟大的成就,更伟大的是,我们地处沂河和沭河中间的河谷地带。也就是沂沭河谷。在这样的平原地区根本无险可守。可是莒县人还是一次又一次抵御了对手疯狂的进攻。我想虽然当时可能有河沼之利,但是绝对和莒县人的精神气质有关,所以,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开始我说的,一进入莒县就发现这是工厂与居民区混合的地方。看来,某些地区就算经历了几千年也没有被时间冲刷掉。但是,这种精神应该反映在好的一面而不应该是不好的一面。
这种精神气质虽然可嘉。但是我们还是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我们的祖先在从商朝到战国被楚国所灭的近千年的时间里,独独选择莒县建城作为自己氏族的核心并且千年来不断巩固这个核心?而不是临沂或者日照呢?
如果我们莒县人不能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就不能看到我们先祖曾经看到的东西。而之后的历史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趋势,莒县最终被临沂超越,成为地区的王者。这样的现象又是如何造成的?我这里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来思考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渭河平原上的关东地区。也就是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函谷关以西,陇山以东的地区。这片广大的地区有一个伟大的城市,叫做长安。现在我们又叫做西安。他在汉朝是国家最大的城市,但是关中平原太小了,即使从春秋时秦国发展出了郑国渠,从而发展了经济,但是,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要新建各种渠的河道,因为经常淤积。所以,渭河不能支撑长安的发展。小小的渭河平原又如何和后来的华北平原相提并论?华北平原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和湖北一部分。这是一个以长江为南部界,以燕山山脉和太行山为界的大平原。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以。小小的渭河平原所汇聚成的长安是没法和北京相提并论的。这是历史的选择。第二个例子就是郑州和开封,开封为何现在无法超越郑州呢?当然还有一个比开封还要牛的洛阳。我想假如去过开封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清明上河图中的水城完全不同。这哪里有水?所以,宋朝没有原则长安做首都,选择开封。原因就是开封当时有天下第一的漕运。可是后来,黄河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所以遍地盐碱地的开封最终把地位让给了郑州。我说这两个例子都是历史的选择。可以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莒县为何如此这般沉沦?是因为也是历史的选择吗?
没有形成支柱产业才是根本原因
又一个大明白
我认为莒县的衰落确实是历史的选择,因为当敌人不再来自西部,也就是齐国和楚国,我们沂沭河谷这片地区的人不再需要以沂河为天险来阻止敌人的进攻。以后大一统的环境下,不再需要河沼阻隔敌人的入侵。莒县不可避免的衰落了。这就是宿命。既然我们能够认识我们曾经为何那般辉煌,也能够接受为何后来如此衰落,那么我们才能够前进。并且大踏步的前进。
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沂河是比沭河大的。我们这个临沭(莒县)为何比临沂小,也可以找到很直接的依据。因为大河通常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当然在交通的作用下,现代城市和江哥大小的关系不大。但是在古代,河流和平原决定一个城市的大小。也就是种植面积和饮用水决定城市大小,因为游牧和渔猎承载的人口太少以及流动性,所以没有城市。而后来由于漕运和交通的发展。只要能够把粮食运到城市即可,但是水却必须是就近原则的。虽然现在我国有南水北调。但是,在这之前,水是承载城市的核心。因为粮食在古代可以运,水却不能。当然,近代欧洲的城市兴起和海运有关。总之和交通有关。所以现代城市,水甚至也很难制约一个城市的发展。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粮食,水,交通。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莒县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吧。至于产业等问题在分析完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才能分析。
基本不明白楼主表达的意思
首先我们身处沂沭河谷这片土地。这是什么意思呢?沂沭河谷是山东地势最低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我们自然不缺水。真的不缺水吗?要知道,现代城市用水,是必须分为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有些工业用水量非常大而且污染非常大,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健康指数的。连沿海城市使用海水来冷却工业设备都不够,我们真的不缺水吗?所以,这里我可以直接给出大家答案,就是我们暂时不缺饮用水,至于未来我不敢保证。因为污染是一个变量,科学发展也是一个变量。至于工业用水,天呢,我们莒县的工业,工业似乎和我们没有缘分,但是水质已经被污染。多尴尬的事情,我们没有发展起来,水却并不清澈了。好了,水我们不富足,但是现阶段不影响发展。至于粮食,全世界慢性粮食危机,因为人口膨胀。不懂的同学上网看看全世界耕地面积第一的印度在上世纪的粮食危机中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非常谢谢袁隆平这个人,他是救世主他是伟大的英雄。不过,只要我国持续强大,这个危机永远不会到来。但是一旦出现战争或者国运改变的事,那么大家将会明白什么叫做人吃人,到时候别说转基因食品了,能充饥的一切都会吃包括人。所以,不要随便叫嚣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之上策。因为城市的存亡和战争息息相关,所以我就多说一点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最不可能制约莒县发展的粮食,实际上我们需要珍惜。
制约莒县发展的唯一的基础条件是交通。我们看山东或者国家的交通地图就会发现,莒县似乎是孤立于其他城市的。这就是说很难通利用其他城市的资源来发展自己。和其他城市相比,我们的交通是很大的问题。莒县要想发展,交通相比其他城市并不便利。火车,只有东西向,没有南北向,而且次数很少。公路,高速居然离莒县如此遥远,十分不便。整个莒县就没有一个交通大动脉经过。所以,交通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呢?
交给共产党!我放心!
从二楼开始就不靠谱了,
孟领导的动员大会报告上都说的很清楚啦,不需要再赘述。
权都大于法了,还谈什么
过两天再更,太忙了
你说的交通不好,我不认同。不能只看高速路,莒县有206国道,多条省道。交通绝对不是制约莒县发展的重要因素。莒县占据天时,地利。比邻亚洲前列的日照港,比连云港和黄岛港条件都要好。为何不能成为天津?不能成为上海?就连国家要逐步取缔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我们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沿海地区,自南向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哪个不比山东发达?(不是说经济总量,山东人口多,平均下来只能算中游水平,这还是连西部都算上)。。。。。。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至于是哪些人,你我应该都清楚
先考虑考虑怎么挣钱吧 - -
你考虑的再明白也没啥用啊
铁路线太少。
南方人十个人有八个做生意,莒县人有八个打工。比喻
什么牌子的键盘
小心被查水表。
登录百度帐号浙江省衢州市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又不是丽水全是山【城市gdp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773贴子:
浙江省衢州市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又不是丽水全是山
四省通衢,又有大平原,发展成这样,真的不像话
省政府的定位就是绿色,不大力发展工业,本身人口也不多
目前块头太小,希望快速冲上两千亿的台阶
现在浙江打造航母
且中国整体经济不理想
丽水衢州都是210万左右常住人口,GDP不可能一下爆发,舟山人口更少才110万,有一千亿gdp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几个地方人口都太少了~
人均GDP比丽水还是要好一些的。关键衢州是钱江源,丽水不是,衢州的污染工业几乎都外迁了,丽水承接了部分温州的产业。
衢州和丽水环境不错的,人均收入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属于前列,其实挺好的。
只是地理上的省际交汇处,并非人口和经济的重心,没有意义的,加上不是省会,也没用国家级政策,人口也一般,又不直接沿海,条件很一般
猎聘网,专为经理人提供500强企业高薪职位,实时发布城市规划招聘信息.让经理人求职快速高效,圆您高薪梦!
袁派唱几句,唱的好好听
太平天国之后
衢州 湖州 就一蹶不振了 现在也没恢复过来
1.人口少,人口少,人口少2.水源地
大概类似于我鲁聊城菏泽
宣城也不行
人口太少了,而且是钱江源有限制
五十步笑百步,难道衢州除了金衢盆地,其他也不都是山?衢州丽水金华很多地方都是被限制发展的,要问自己为什么基础不好,那你去问问广西桂林全州的洪某某吧,为什么他把浙西搞的乌烟瘴气的
苏州一带的人一向很会投降伺候新主子,所以无论怎么战乱,苏州损失都不大,皖南浙西南京一带每次都是损失惨重,人口损失巨大,文明重建。
因为挨着江西 这么简单直接的道理
一个重要原因是八十年代前与金华合并了,失去了地级的地位……
位于边界吧,受不到重视,不过说回来还是衢州人不行吧,位置真心还不错。。。至少在高速网铺开之前,交通算是便利的啦
人口少是个原因,还有很多是外移了,平时农村里年轻人都去杭州或金华地带工作去了,留下的大都是孩子和老人居多,然后有钱后大都在杭州或义乌一带买房子了,衢州其它地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开化是这样的,留在开化买房的大都是因为在老家发展了,那些出去的打拼的人几乎都是在外买房买车的,年底回家过年 车牌大都浙A和浙G居多。。
说白了就是贪官太多没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领导
等杭州再发展一点,宁波再强大一些,会辐射到衢州的。现在宁波遍地都是衢州菜馆,味道相当好,我每月必去。
衢州 以后安心当杭州 宁波后花园,搞好旅游业 我们会去消费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转载)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安庆崛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122贴子:
(转载)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转载)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首先一个明显的感觉,省会合肥在孙走了之后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那种热火朝天拼命三郎的劲头似乎悄悄的淡了。合肥2014年的GDP是5100亿,而武汉的GDP2014年更是突破的一万亿,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破万亿的城市,武汉复兴的势头非常强劲。  再看看作为号称安徽双核之一的芜湖,估计14年gdp不会超过3000亿,可能在2500左右。  不要说跟苏州无锡比,跟徐州比一下,差距更是吓人,徐州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在2013年已经突破了一万亿,2014年更是达到了1.15万亿,徐州的gdp早就突破四千亿,2014年徐州的gdp更是达到了4998亿,几乎跟合肥不相上下。徐州有六大千亿的产业群,包括:新能源、食品、工程机械等,徐州的这些实力如果放在安徽稳稳的安徽第二,甚至有些指标能达到第一。对比之下,合肥现在只有家电产业达到千亿的规模。  安徽现在大概有五六个城市的GDP在千亿元以上,还有很多城市连千亿都没达到。很多其他省份的非省会城市早就开始向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的目标进军,而安徽还停留在缓慢的增长阶段。就算是跟中部其他省份比,安徽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非常的慢。  再看看基础设施建设,拿地铁来说,安徽现在只有合肥一个城市在开建地铁,武汉、郑州、长沙地铁早就开始运营。南昌的地铁进度似乎也比合肥快。看看隔壁的江苏,五六个城市同时开建地铁,全国第一。我的意思不是要说跟江苏比地铁的数量,而是那种办事的效率和能力。看看苏北的徐州,从地铁批下来到开始建设,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效率非常高,地铁的标志也有了,官网也弄好了。反观合肥,到现在连个地铁的标识都没影,地铁的官网更是少有更新,永远都是那几个什么会议在上面。这就是两省之间办事效率的差距。  安徽的问题出在哪里?  1,国家政策的缺失  这个是制约安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之前就有网友统计过,安徽是建国以来中央投资最少的省份之一。  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央企总部。武汉有东风汽车、中国葛洲坝集团、武钢等等。一个大央企几乎等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和带动力。  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合肥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要不是近十年来中央稍微照顾一下,合肥就是个屌丝城市。  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没有一个自贸区,没有一个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经济特区。新疆的喀什都被中央批准为经济特区。  安徽至今没有一所中央兴办的重点大学。中科大是文革落难逃到安徽,合工大是安徽自己的学校,安大就不说了。  从建国的前三十年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安徽是中央政策的回避者和忽略者。中央欠安徽太多的东西。  2,安徽人才流失极其严重  安徽省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十几年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绝大多数没能够留在安徽而是去了京津粤江浙沪等地。前不久有个统计,安徽是全国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份,好像没有之一。而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安徽留不住人才。安徽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留住人才。这恰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安徽人才流失不说,而且还非常不注重吸引人才,非常不注重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比之下江苏的大学生村官做的是全国最好,西部的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地都是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几乎每年都组团去北京重点高校进行高端人才的引进,给出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看看安徽做了些什么实际有效的工作?几乎什么都没做。从对待人才的态度方面,不要说去跟沿海地区比,安徽连西部的态度都不如!  3,安徽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重量级城市  这是安徽最大的痛处。即便是作为省会的合肥,放在全国来说也是排名几十名开外。安徽其他的城市更是不用说,根本拿不上台面来。外地人对安徽的了解仍然停留在黄山、黄梅戏、打工这些低级层面。很多人对合肥不了解,不知道合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安徽欠缺一个在全国有分量的大都市。湖北有武汉、四川有成都、陕西有西安,即便是湖南的长沙、河南的郑州、江西的南昌这些城市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合肥。这一点必须承认。安徽东面是南京,北方是淮海中心徐州,再往南是杭州、上海,以前联系不多的武汉,现在高铁也通了,只有两个小时多的路程。安徽周边的重量级城市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对人口、资源的集聚力越来越强。一个省没有一个强大的城市,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吸引投资?安徽每年那么多毕业的高校学子,安徽有哪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即便是城市,你吸引的是大量的农民工,人家留下的是大量的大学生,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你这个城市就完了,注定屌丝终身。有时候我甚至为安徽的城市感到悲哀。合肥若没有了科大,可以说什么都不是。芜湖呢,蚌埠呢,安庆呢?又有什么资本。  4,安徽的省会一直没有真正提升  合肥,安徽省省会,被网友戏称为霸都。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合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焦点。有不少人抱怨当初安徽的省会设在合肥是一个错误,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既定的事实,去争论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不是一个理智 的行为。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当今的合肥。合肥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2005年左右,以大拆违、大建设为起点。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合肥有所成绩,但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合肥当然需要工业立市,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但不要忘了合肥更需要一个优美、文明的城市居住环境。合肥的城建一直以来都是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水准,杂乱无章,毫无细节可言。合肥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档次低、环境差,一股浓浓的乡土味扑面而来。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府,门口一块介绍李鸿章的石碑,名字被人抹黑了将近十年,从未见有管理单位整治过。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你就能看出合肥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合肥的出租车成为合肥这座城市最丑陋的不文明流动站,不仅车况差,打车难、拒载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合肥的绿化,没有本着对合肥市民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胡乱绿化,缺乏管理。我们离长三角江浙沪这么近,有这么多优秀的城市可以借鉴,但一直搞不好城市建设。人家都说后来者居上。问题是合肥一直在做着后来的角色,从来没有居上过。我们不要求合肥你去立马达到南京、杭州的水准,但是最起码比人家普通地级市要好点吧?合肥代表着安徽的形象,合肥哪一点给安徽长脸了?举全省之力都搞不好一个合肥?这种落后是人的落后,精神状态的落后,思维的落后。前不久笔者乘坐合肥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前几天合肥南站居然没有出租车愿意去拉客。我问原因何在,司机答曰:因为南站有运管处在强制要求司机背诵创建文明口号,结果司机们都不买账干脆不去南站了,直接导致南站大批乘客无车可打。这就是合肥的管理手段。在这样一种思维管理下的城市,有何资格被评为文明城市?  5,安徽行政区划的不合理和发展方向的混乱  安徽目前有16个地级市,地级市的数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长期以来安徽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淮北、铜陵、淮南等地行政区域偏小,带动力不强。芜湖是安徽重点打造的双核之一,按理说芜湖的发展应该对安徽有所带动才对。可是恕我直言,芜湖至今并没有真正起到带动作用。芜湖的缺陷在于自身的体量太弱,如果不是拆分巢湖合并了无为,芜湖更难有发展。在中国你很难到一个城市人口在百万左右,而综合实力却能排在前列的城市。你没有人口就没有消费,就没有工业,规模上不去,永远只是小打小闹。芜湖的实力如果放在江苏,其实是倒数的。我还发现安徽城市一个奇怪的现象,规模很小的城市能够有一些资源,而那些人口大市却啥都没有,比如连像样的大学都没有,典型的如安庆、阜阳。安徽长期以来忽视安庆、阜阳的发展,造成了几乎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6,安徽的创业兴业环境不佳  安徽人其实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一点不比江浙那边差。但问题是安徽人似乎在安徽都很难发展,反而到了外地却都能够生龙活虎大有作为。拿创业经商为例,安徽省内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民营大企业、 企业家。你再看看比如早期苏宁的张近东,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雨润的祝义才,这些人物都是在外省把事业做大做强。前不久福布斯2014中国富豪榜,出生在安徽的中国前200位富豪一共有13人,只有2人现在留在安徽,其他都跑去外省,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等地留在本土的中国富豪数量也远远大于安徽。安徽不仅留不住基本的人才,富豪也留不住。我只能理解为安徽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7,安徽欠缺一种真正的拼搏精神  安徽没有精神吗?有的,但是你看看那是什么精神,黄山松精神、大包干精神。我不知道当初是哪个领导拍脑袋搞出这些所谓安徽的精神。你问问有几个安徽人知道并且了解这个东西。安徽没事就喜欢搞一些表面工作,什么小岗村,什么好干部,年年考察年年宣传,结果小岗村响遍全国,安徽依然倒数,老百姓根本没富起来。前不久有个全国省份发展质量的排名,你猜猜安徽排名第几?全国倒数第三!再看看江苏的口号,很简单干练,就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率先领先。仅仅从口号上你就能感觉到江苏的那种冲劲、干劲和豪迈。武汉也有自己的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每天不一样。多么形象多么顺口好记。合肥是什么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芜湖是什么口号?皖江明珠、创新之城。你看看合肥跟芜湖弄的这些口号,空洞乏味,毫无意义。你连个口号都搞不好,谈什么发展?安徽不缺敢为人先的精神,但是安徽欠缺真正持久有效富民强省的精神。  8,皖人能治国,皖人却不能治皖  这是流传在安徽民间的一个普遍的共识。(转载)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具体来说,就是安徽人在安徽省内做事很多方面不行。我举几个例子。
安徽大学,省属211高校,这么多年来成绩一直很稳定,全国排名在100位左右。我不知道安徽主管教育的领导、安徽大学的领导是什么回事,难道你们没有觉得害臊吗?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安徽大学,在211学校里面安徽大学是倒数的你们不知道吗?安徽大学至今只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院士都没有你们知道吗?安徽大学连很多非211学校的发展势头都比不上你们知道吗?
安徽卫视,曾经地方卫视排名仅次于湖南卫视,这些年被踢出第一方针,远远落后湖南、江苏、浙江、天津等卫视。网上有人把原因归结于某领导,我只能说人是活的,人家为什么能做好,安徽为什么做不好? 铁路建设方面,一会从这规划,一会从那规划,你不知道安徽到底要规划什么。拿最近传的比较火的京九高铁来说,隔壁江西的动作都比安徽快,人家河南都比我们积极。但是你不知道安徽在想什么。机会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城市建设方面,整个安徽拿不出一个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城建。合肥不行,芜湖不行,其他更不用说了。安徽那种农村规划思维、乡村建设水准的城建方式早就臭大街了。安徽这方面真的不行。
汽车产业来说,曾经的奇瑞是多么的风光,上届领导九大常委几乎全都去奇瑞参观访问。但是你现在再看看奇瑞,早就被对手吉利、比亚迪甩的远远的。奇瑞已经没脸再说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旗帜了。这跟小岗村现象是多么惊人的类似。风声大,雨点小。就会做表面文章,实际办事能力根本不行。合肥的江淮汽车也是如此。还有什么美菱、荣事达、合力叉车这些企业,都是萎靡不振,难有发展前途。人家江苏的徐工为什么能做到中国老大?河南的宇通为什么那么争气?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为什么后来居上?
安徽怎么搞什么都是风光一小会然后就悄无声息甚至灭亡了?
说说对于安徽未来的期望。 安徽为什么没搞上去? 我总结的一句话就是中央不重视、领导不作为、人民不争气。 中央不重视:这是硬件,国家不支持,不投资,底子差,想要发展非常费劲。 领导不作为:这是软件,建国以来安徽就没几个领导真正有作为,安徽似乎成了领导人养老升迁的地方。 人民不争气:这是精气神,安徽人喜欢耍小聪明,但是没大智慧。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不注重细节,没有专业精神。 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整个安徽省的精神状态不在发展的轨道上,你很难看到那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的干劲。 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算是有想做事情的人,也难有施展才华之地,这恰恰是看不见最具有杀伤力的地方。 有些人喜欢说什么后发优势,问题是你的后发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 什么是后发优势?就是虽然我比你起的晚,但是我比你走的远。安徽哪一方面敢说我做到了? 更何况你在发展,别人会停下来等你吗? 安徽若想真正洗心革面,必须有釜底抽薪,壮士断腕,以一当十那种精神,否则安徽永远只能落后,而且是越来越落后。 当然,安徽也有好的一面,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要肯定。 如果把中国34个省区市比作一个班级的学生,安徽肯定不是成绩最差的那个,但安徽一定是成绩倒数的那几个。 我们焦虑的核心就在于安徽似乎总是处在那种慢慢悠悠,半死不活、萎靡不振、自甘堕落,却又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没有谁会比安徽人更爱安徽,更希望安徽能够发展起来了。 看到周边省份一个个都大有希望的在大步前进,作为安徽人真的心里着急。 我们真的希望安徽你能醒醒,闯出一片天地来,别继续落后了,别让安徽人民失望了。(转载)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领导们并不关心
因为伪省胡搞是一类的 所以发展不起来 肥肥度量小 把改革开放发展势头好的安庆芜湖蚌埠全打压掉了 不按常规出牌 活该伪省穷 居然还东施效颦学武汉搞一城独大 武汉岂是肥肥能比得了 武汉可是古城 多少年积累那样的 可以说省会要是放在安庆伪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也不至于出600多亿搞引江济巢工程了 这么多可以修500多公里高速和和高铁了
江西要哭晕在厕所 中央人都没几个
归根结底,省会挪走就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大错误
曾经的长江五虎落魄成如今这幅尊容
不希望北方的人南迁
安徽现在就是南北不和,合肥则是左右逢源。不像隔壁的江苏,苏南力压一切。
好像1949年 芜湖 安庆 蚌埠 合肥 加一起还没汉口人多.就不说武昌和汉阳了. 安徽已经还好了
伪省因合肥加速死亡,劣质体制因此加速死亡。
楼主真有心,这个要是你打出来的,我觉得你真是人才,其他的不说单凭你打这么多字就要给你大赞,还有中央不发展安庆写的太好了,
长期忽略人口大市!
作为阜阳人看到后,这才是安徽的病根
总之一句话,安徽当官的思想还老思想,他不知道怎么发展经济,面子上还拉不下来,也不想不耻下问。一没有经验,二还想继续当官,反正就是听话得了。三古思想阴谋阳煤的搞关系。一个地区的领导都拧不出像样又敢拼的人,能指望这些人吗?所有安徽人都出去找机会了。
安徽发展不起来
是因为资金都在发展合肥,也就是从90年开始的,90年以后其他地方也就是正常发展而已。从新建的一个城市。需要大量资金,看看中国超大城市,大部分 不是沿江就是沿海,当然除了帝都,不是说要水运没落什么的,人生存是需要水的,
合肥现在已经察觉到缺水了,在安庆引长江水去合肥。破坏安庆的环境,花的是全省的钱,安徽要发展好,发展沿江的城市的必须的,我这并非是因为我是安庆的才这样说。
你很用心,但我只强调几点:1没有真正的核心,合肥带动能力太弱。2高端人才流失过于严重,研发中心没有起到研发中心的作用。3农业人口过大,一产比例过大,要要调整二产比例,以二产带动三产,促进一产。4安徽16城真得就1个勉强能看,剩下的都是萝卜头烂白菜,做好蚌埠淮南一体化,最大阜阳,做强合肥起到研发中心的作用,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而不是汽车的外壳!做实安庆的西南中心,安池一体,拉动两地山区人民入城!马芜铜一体化才是现实对抗南京的外张,而不是芜马同城,地缘文化,习俗,决定了铜陵更与芜湖相近!
安徽人在外地经商成功的还是很多的,在什么人们宁愿去外地都不愿留在安徽,值得领导深思
虽然有些观点不一致,不过写这贴子的网友对安庆还是不错的
安徽在中央的就有好多。。但是有毛用
熟悉安徽的人都知道,自从建国合肥当上省会后把安徽害惨了,明明是一个当初只有五万人的县,为了成为安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极全省之力建设合肥,合肥是富了(当然是表面的,而且只是相对的)安徽却穷了,一个水陆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有京沪铁路,有两淮煤矿,有黄山,有长江淮河)历史上曾出过中国第一大商帮---徽商,曾经富甲一方做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地区之一的安徽现在在全国的排名已经从后面数了.蚌埠,一个从一个小渔村到成为安徽第一个建市(47年建市)只用二十年,解放前与济南天津齐名的城市和古代就是中国四大米市,拥有长江自西向东第一大深水港的芜湖在合肥不遗余力的剥削与吸血下江河日下,奇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就是这个奇瑞出名后也差点被合肥夺走(手段卑鄙令人发指,想通过江淮汽车来整合奇瑞,最终把奇瑞的研发部门搬到合肥,在芜湖只保留生产基地,奇瑞没出名之前安徽省政府连在发改委为奇瑞争取一个生产轿车的名额都不愿意,害得奇瑞只好挂靠在上汽旗下,上汽什么都不干却凭白无故的得了奇瑞百分之二十的股分,合肥竞争不过别的城市只好利用自身的行政资源抢自家兄弟的,以合肥的地理位置注定发展不起来,所以被人比喻为中国最大的山区城市,做为省会下辖的县当中竟然有国家级贫困县,其区位带动能力可想而知。合肥为了摆脱掉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竟然把这个贫困县一半的地区在2003年都划给了淮南。),现在国家要建高铁,要在蚌埠建安徽唯一的高铁站,合肥又眼红了,派人到铁道部去游说,要高铁在拐个弯不从蚌埠过从合肥走,刘志军(现任铁道部部长,引进日本CRH列车的原凶,此人我向来不看好,不过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做得还像个人)说,我要走合肥拐个弯那速度比现有的铁路还慢,我还建高铁干嘛?听说最后和合肥人拍了桌子,还骂了人,你安徽要不让高铁从蚌埠过,我在你安徽都不建站!合肥之无耻也可见一斑,大家也许都看过安徽卫视,里面合肥土话连篇,特别是安徽台自己制作的那些节目,每次看过我都有想吐的感觉.合肥话这么难听合肥人竟然讲的堂而皇之,安徽人的脸都被合肥丢干净了! 还有合肥人长得出奇的丑,去过那里的人都知道,也许是水土的原因(巢湖臭的是多远就能闻到),个个不是大饼脸就尖嘴猴腮,在安徽马鞍山是出美女的地方,芜湖女子也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可安徽的省会偏偏选在了合肥,真是天亡安徽呀.选合肥的主要原因是备战,东部发达省份多在长江边上或重要交通线上(这正是经济腾飞的重要条件)
无奈之下只好让安徽做出牺牲,因为合肥离大别山近,打起仗来整个华东的军政机关都可以转移至此,但这一举却断送了安徽经济大省的地位,为安徽的衰落打下了基础,说到底安徽是为国家牺牲的. 再说一下蚌埠高铁的后续事件,自从高铁走合肥被铁道部否决后,合肥就开始走汪精卫式的曲线救国路线,从安徽财政中出巨资修一条合肥连通蚌埠的高铁客运专线,大家都知道修铁路要花多少钱,而且是高铁专线,更何况是从安徽这个穷省的财政里出!为了发展合肥取得点形像工程政绩工程给领导的面子上增光安徽这次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这个提议目前已经被铁道部立项了,没办法,安徽的主要领导现在是***的亲信啊,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从这点看合肥市政府修两座高一点的楼,比楼更高一点的喷泉还稀奇吗?别的省修公路都是把主要城市串连起来形成城市经济带以求得发展,安徽却是条条高速通合肥,管它有车没有车,现在合肥又在谋划个什么滨湖新区,要围着市里一个半大不大的破湖建个新城,预算说出来吓死你们,相当于安徽三年GDP的总和(以06年计),这不算什么,你们不说我们合肥交通不便不临江不靠河吗,我们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呢,准备要挖一条连接长江淮河的江淮运河,这样我们合肥不就又靠江又靠河了吗,真应了毛主席那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一言以蔽之:安徽本是南方省份,可惜被皖北的北方人控制了。中国就是越往南思维越开放,经济越发达;越往北则越讲虚的政治,乱来,最北的是东北,情况如何大家都知道了。学江苏不要学河南才是安徽的出路!
发展沿江大市才是安徽的出路!发展沿江大市才是安徽的出路!发展沿江大市才是安徽的出路!重要的话说三遍!
芜湖和安庆我个人认为是安徽最应该成为省会的城市,可以上面领导却选择了合肥。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300场胜利
别说安庆了,现在就是芜湖,安庆选一个做省会发展都赶不上了,浪费时间太多了,等你起来了,人家城市不知道又发展什么样了,不过关靠合肥发展,更没希望,旁边几个经济大城都在吸人口,我明显这几年在合肥感觉人少了不少,前几年步行街,人挤人,这两年好了不少,我表弟合工大的,他一个寝室毕业全往上海跑,合肥都不待,现在合肥留人才也难了,有技术的不是南京就是北京上海,广州,安徽高端人才被吸光了,少了高端人才发展起来也难了
二胖子全省吸血GDP搞不上去找心理安慰跟理由的洗脑传销帖!
合肥应该改名叫庐州才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