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女儿、杨宪益、巴金等人的身后的重西学文化素养是通过读什么得来的?

第07版:名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杨宪益:是真名士自风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宪益近影
  进入了北京什刹海后海一带的这幢杨家小院,门户洞开,窗明几净,绿树葱郁。房厅里的北墙之上,一对手书条幅悬挂于墙,上面是王世襄先生亲笔题书:“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记得还是杨宪益先生过90周岁生日的时候,他送给了我一本书,是高等院校统一教材《大学语文》,其中有一篇杨宪益的散文《竹》。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位有良好修养的文化老人,总是能够向我们后辈的人传送一些美好又有益的文字。一位好的文化老人总是关心晚辈的。他们待人接物态度和蔼,与人交往真诚有童心,仿佛是与他们的名气和年龄成为正比的。只要晚辈的人有所请教了,他们便会敞开家门,拱手礼让,让你坐下。关心你住得远吗?热心问你喝点啥?接着与你一同坐下。老人会侧起发聋的耳朵,眯缝双眼望着你,一五一十把他们心中和身历过的事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现在我眼前的一位文化老人正是如此。这位先生今天己经94岁了。他的名字叫杨宪益。  杨宪益先生的聊天讲话不乏幽默与情趣,所以访问杨老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增加知识的事。每当有人问起杨老的翻译成绩时,他总会谦逊地说,其实自己这么些年也没做太多的事,也就是翻译一点德文、法文、希腊文、意大利文、英文什么的。其实译文的数量也不太多,也就是把《红楼梦》、《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之类译成了洋文,介绍到欧美去了。倾听杨宪益谈话之间,我们不时会注意到杨宪益先生身后的墙上,一对镜框里杨先生和杨宪益夫人的唐装素描画像。多少年来,杨家搬了多少次,可是他们夫妇的照片依然静静安挂。杨宪益夫人过世10年了,杨宪益依然还是能够默诵自己写的那一首怀念爱妻的诗:“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杨宪益先生的生活和学问总是跟他的夫人戴乃迭分不开的。杨宪益1915年元月出生于天津。杨宪益的祖父当过淮安知府,祖父的8个儿子都是留学生,杨宪益的父亲曾经留学日本。后来杨宪益的父亲成为了天津中国银行行长,也成为中国当年最杰出的金融家之一。杨宪益少年时代分别住过天津日租界和法租界,他对花园街印象一直比较深刻。  杨宪益21岁时考进了牛津大学,1940年他与英国一位传教士的女儿戴乃迭订婚,并且决定共同返回中国定居。戴乃迭原名格拉蒂丝,出生地在北京,所以她自幼就对中国、对北京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她是当年杨宪益留学英伦时期的同窗挚友。由于兴趣相投,他们成了一双红尘知己。戴乃迭当时芳龄21岁,申领入华护照的时候,英方官员不禁纳闷:呀?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洋姑娘,为何非要去正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呢?然而当时戴乃迭小姐却“一意孤行”地说:我要和我的中国未婚夫一起去。就这样,年轻的夫妇身上只揣着50英镑,从南安普敦开始了他们此世一生的双人旅程。经过长途跋涉,辗转上海香港等地,历经了数次险途,终于借钱到达了家人所在的重庆。杨先生讲过,他们在抗战时刻毅然回国完全是冒了险的,如果两个年轻人没有理想的话,是回不到祖国来的。杨老回忆上个世纪40年代初,自己和戴乃迭在重庆婚礼上的证婚人,一个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还有一个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回祖国,到了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一直勤恳效力于祖国。经著名学者向达推荐,1951年杨宪益从南京来到了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曾经和钱钟书先生共事。他到外文出版社之后,差不多一直从事着一项业务:翻译。杨宪益的翻译作品很是丰盛,比如中文译英文的主要作品有《离骚》、《长生殿》、《牡丹亭》、《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十五贯》、《鲁迅选集》等等。杨宪益曾任《中国文学》杂志主编。1993年香港大学授予78岁的杨宪益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生活上的杨宪益夫妇都是质朴从简了一辈子的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北京城西百万庄的外文局宿舍楼,一住就是40年。1994年杨宪益为了夫人身心健康缘故,搬进了友谊宾馆专家公寓,安娜·路易丝·斯特朗、马海德、史沫特莱都曾是杨戴夫妇的邻居。后来由于戴夫人过世,杨宪益搬出了友谊宾馆。离开了这一片住过许多洋人名家的寓所。搬出搬入,都是为了戴夫人。  不论杨宪益戴乃迭的生活怎样千辛万苦,他们都没有分开过。来自异国他乡的女性戴乃迭,始始终终钟爱着杨宪益。无论身着中式丝质短袖旗袍跟杨宪益结婚,还是在“文革”中夫妇共蹲4年大牢的磨难日子,两人永远都是心心相映的。杨宪益回忆说:没有被多灾的生活磨难搞成精神崩溃,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是光明的。杨老记得,在他们夫妇相亲相随的日子里,杨宪益常常是手捧中国的古典名著流畅口译,戴乃迭手下的打字机飞速流动。无论在英伦还是在中国,杨宪益都非常照顾戴乃迭,就连家常语言,杨宪益也常常主动讲英语,以至由此落下有趣的话柄:戴乃迭埋怨自己汉语不大流畅的原因,是由于中国老公的英文过分熟练。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缘,可谓真是历尽艰辛而至死不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出了监狱之后,也差不多同时离了休,夫妇变成了无业人员,虽然他们当时很穷,但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仍然情同手心手背,乐观地生活着。虽然他们血脉不同,肤色不同,但是他们淌着的血,跳动的心,却是相通的。经过了“文革”,这对肤色不同、心灵合一的中国夫妻重生了,他们一起携手重整家园,打扫卫生,上街买菜,继续过日子。夫妇仍如以前一片痴心,杨宪益先生一直陪伴着戴夫人,陪她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刻。每一次去杨宪益家,我都会站起身去看戴乃迭与杨宪益的那一幅唐装婚照。照片上面,郁风端庄书写着:“金头发变银白了,可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诗打一缸油  现在90多岁的杨先生承认,自己的年岁确实大了,所以也不怎么出门了。在家里,杨老只是常常独自呆在自己独门独院的阳光下,晒着宁静小院的温暖阳光,写写字,会会朋友。我们看望杨先生的时候,他一边端着茶杯,一边举着香烟,展示着跟黄永玉和黄苗子的通信。杨先生讲道:自己一直十分感谢身边这样一些好朋友。有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曾经,杨家的客厅里有几样东西比较抢眼,比如琳琅满目的中外酒瓶子,比如悬挂着的许多名人字画,比如不知哪年哪月问世的旧家俱还有稀奇古怪的各样石头。  杨宪益先生最关心的是过去生活里的那些老朋友,包括自己的至交还有跟自己有过一些分歧的人。伴茶聊天中,杨先生还谈到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早在英伦留学的年代,杨宪益与吕叔湘一起办起了专给华侨参看的《抗战时报》。杨先生还想起了现代诗人卞之琳有名诗作《断章》,还清晰地回忆到了作家老舍、戏剧家吴祖光,文学翻译家、批评家冯至、罗大冈、袁可嘉,还有理论家周扬、胡乔木等等。  过去杨宪益曾经对酒的感情甚好。杨老先生只要请人喝酒就显得高兴,他与客人推杯换盏,喝二锅头,也没有什么下酒的菜。而且酒桌上面没有辈分,只有兴致盎然的浓厚酒情。杨宪益如果联想到了一些比较快意的往事,便一定会喝上一两口二锅头白干酒。可是现在老人听医生的劝,不喝酒了。但是杨宪益的日常生活里,还有着关于酒的打油诗,其中有一首叫做《祝酒辞》:“常言舍命陪君子,莫道轻生不丈夫。值此良宵须尽醉,世间难得是糊涂。”另一首《谢酒辞》与《祝酒辞》仅相差几字,但是意义却显得有所不同:“休言舍命陪君子,莫道轻生亦丈夫。值此良宵虽尽兴,从来大事不糊涂。”  酒不能再喝了,烟还是可以抽几口的。表面看起来,戒酒好像实在是一件家常的平凡小事,可是对于现在九十几岁的杨宪益先生来说,意义就有些不同了。杨老的这个戒酒,就好像是生活当中失去了一个与自己曾经密不可分的老友知己。杨宪益戒酒了,不过杨宪益先生在别人喝酒的酒桌上的话题,还是宽泛的。他能一直从伟人马克思、丘吉尔、斯大林,聊到希特勒和画家梵高,又一直聊到当代的毛泽东、邓小平,还有今天城市里的工人以及乡下的农民。如果别人登门访问的话,杨宪益也会聊到他自己,语气平和,满面慈祥。  杨宪益老人的兴趣广泛,平常他还比较爱写一写打油诗。比如:“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这一句。这有一点自嘲似的笑话,是杨宪益的一句口头禅。杨先生的倜傥锋芒暗含打油诗中。杨宪益的这些打油诗虽然属于即兴偶得,可是,他的每一诗写妥之后,当时就被亲朋好友们给收集走了,后来有心人还集成了册,出版了一本杨宪益的《银翘集》。为什么叫做《银翘集》呢?杨先生这样解释:“当年与黄苗子兄弟和诗,有一联云‘久无金屋藏娇念,幸有银翘解毒丸’。当时启功先生认为黄苗子此仗对得还不错。银翘是草药,功效是清热败火,我的打油诗既然多是火气发作时写的,用银翘来败败火似乎还合适。”最近一次访问杨宪益先生,请求跟老人合影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杨老在自己的那篇《竹》里面,引有苏东坡这样的话语:“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新语丝: 杨宪益终于道出真相, 指出钱钟书英语并不好    杨宪益     by 李翔     就像一只鹰在回忆自己是如何毫不费力的飞行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只是觉得事情本应如此,哪里还有什么飞行的艰辛、热情,暴雨带来的苦痛和由飞行而来的自豪。    你看,就这样,张开翅膀,然后挥动,然后就飞起来了。想要高一些?那就再用力些。哪里还有别的?    “在欧洲嘛,各个国家的语言都还是挺像的。没觉得学起来难啊。”    “梁实秋,嗯,那人还不错。在重庆的时候他就一直说要翻译莎士比亚,后来到了台北,总算见他翻了。翻得还成吧。”    “钱钟书,英语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找过我,让我帮他翻毛选。可是被我拒绝了。”    “你们看什么书喜欢,就拿走吧。”    经过了91年,已经无所谓悲喜,只是看淡一切,毫不在意。    为什么要把飞行看得那么重要?鹰纳闷着。下面是无数人在惊呼:你看!     还有一些人则在跃跃欲试。    还有一些同样在下面飞行着的,则在一脸自豪地接受人们的膜拜。    而他只是每天把眼睛眯成一条线,坐在阳光下的沙发上,盯着眼前的电视机,里面在演绎世间万象。慵懒而毫不在意。就像一只年老的鹰在阳光下的岩石上目视天和海,偶尔也会回忆毫不费力的飞行。    却没有解释,“是的,当时就是这样的。”     --------------------------------------------------------------------    为什么说钱钟书英语并不好? 具体分析在这里:     http://www.yifanbbs.com/ubb/Forum18/HTML/001576.html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来源: 新语丝     杨宪益评价钱钟书“英文不是很好”那段访谈被删    [ZT] 大人物的小细节     刚刚交的那期,写了一篇杨宪益的口述,这是我写了这么多口述,采访最长时间的一位(一共去了六次),单是采访原纪录整理出来就2万多字,其实采访时已经知道仅仅为一篇口述,是不需要问的那么细致的,可能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这位老人家的尊重吧。    拼命删,还是写了5页。交给李大人,让他全权处理。李大人告诉我,只是删了杨宪益说的柯庆施的好话(“解放初期我在南京市政协作秘书长工作,市长柯庆施是安徽人,拿我当同乡看,我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他也没有汽车,来往或骑车或步行,当时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意料之中。意外的是,周二上班时,主编大人特地跑来告诉我:三联的大领导把钱钟书那段删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哪一句话有冒犯之处,第一反应是杨说钱在牛津时是书呆子,心想这也不算什么坏话啊,就算杨不说,地球人也能看出来?主编说,是把杨评价钱“英文不是很好”拿掉了,据说是怕杨老太太看了不高兴,找上门来。  
  这么珍贵的史料都被删了(有关钱钟书、柯庆施),这是我们的出版界经常发生的事,中国什么时候能有出版自由呢?
  好与不好,不是一人可以评价的,便是举证还有时间,环境,专业上的不同,很容易以偏概全。
  对于人物的评价,总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度,柯庆施的人,他当然有人情味的一面,同样钱钟书是人,也有其学问薄弱的一面,所以,不管怎样人物评价总是无法统一的多方面的,关键是这个评论来自哪个角度,毛对柯庆施的评价,及受过柯庆施迫害的人的评价,可能更是大相径庭.不过我记得杨宪益在自传里说过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什么6天就译一种剧本等等,这一次的看法却有了变化.
    作为中国人,英语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中文一定要好
  楼上说的对极了。外语再牛逼又能如何?别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我作为闽南人,中文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闽南语一定要好
  钱钟书的做派,我在《吴宓日记》中看到一些,很惊讶。随后,又很平常。一样的肉胎凡身,哪里有什么神仙。
  主编说,是把杨评价钱“英文不是很好”拿掉了,据说是怕杨老太太看了不高兴,找上门来。  -------------------  看来杨老太太在别人眼里,......
  不懂英语,不好乱说。但据何炳棣的回忆录里考证,历届清华留美/英考试,钱钟书的成绩是最高的。从何的回忆似乎也可看出,当时清华人对钱钟书的学问,起码是外语,还是真心佩服的。
  这个贴子叫人笑倒。  跟贴也是:  作者:玛特 回复日期: 10:22:14 
    主编说,是把杨评价钱“英文不是很好”拿掉了,据说是怕杨老太太看了不高兴,找上门来。    -------------------    看来杨老太太在别人眼里,......    ————————————————————————————  玛特兄不仅目光如炬,而且很会猜度。
  杨宪益是独一无二的.
  楼主要砸钱,何必借他人之口。学者也是普通人,意见相左、相互BS的多了去了,看了笑笑可耳,拿彼言攻此人,反正是不太高明。章太炎还说过梁启超学问不行呢,梁任公的学问真的就不行吗?    要反驳也很容易,夏志清回忆过文革后钱去哥大还是耶鲁演讲,发音及措词都得在座之人赞赏,那都是些美国名校里的高眉,估计个个也都是眼高于顶的。    何炳棣在读书阅世60年里也记叙过历届清华留美/英考试,钱钟书的平均分数是最高的。何自己还考了两次才去了哥大,钱水平如何可想而知。
  我同意楼上的话。一人的评价只能说明一点。不能以点盖面
  “钱钟书,英语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找过我,让我帮他翻毛选。可是被我拒绝了。”      
是钱自己不想干那活啊!!!
  文人相轻而已
  我的朋友的朋友、“钱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研究员、笔名叫做“爱默”的李洪岩先生,也认为钱锺书的英文不好,但是我为了谨慎起见,仍然持存疑态度。
  再精致的谎言, 最终还是要破产。  
  [ZT]    一个人外文不好不要紧, 但不能没有常识。    钱钟书25岁(1935年)才出国留学, 在英国呆了二年,   在法国呆了一年, 1938年回国, 以后整整四十年钱钟书  未出国, 1978年后才去几个国家做短暂的访问。      然后读读下面这些赤裸裸的谎言:      来源: 《钱钟书文集》        "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仅凭其操英语的口才,即令四座  吃惊,一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美国学者说,  他在美国长这么大,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英语,  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的英语水平差堪  同钱相媲婉美。"        "除此之外,钱钟书还精通英、法、意、德、拉丁、  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对于一个曾经在牛津留学的文科  学生来说,通晓这些相关语言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要做到纯正得没有一点母语腔调,对所有这些语言  文学全部贯通,烂熟于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赤裸裸的谎言也只能骗骗中国人, 反正我们从小  就被骗惯了。    哈金在美国已经呆了20年左右, 可他说英文时中文口音  还很重。钱钟书在国外只呆了三年(英国二年, 法国一年),  却已经是&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  语言......纯正得没有一点母语腔调&(即纯正得没有一点  中文腔调), 这可能吗? 不是弥天大谎是什么?    想一想: 钱钟书有任何外文著作吗? 他的几篇英文文章  有哪一篇是登在英美报刊上的? 为什么上面这些弥天  大谎会骗了这么多人?       这些弥天大谎还登在中央电视台网站上, 继续欺骗国人:      http://www.cctv.com/culture/special/C15/101164.shtml  
  钱大巴子就是跟老胡的关系好        老胡叫吴晗写海瑞,叫老钱翻毛选,老胡捧钱,捧方鸿渐,说这书了得,结果干部们全都附庸风钱了
  作者:不再掩饰 回复日期: 12:14:44 
    文人相轻而已    这话端的可恶!  九十多岁的人了,哪里会轻谁?    不过,前两天逛书店,倒是看到一本钱的英文集子,随意翻了一翻。我的英文不好,好坏,我也说不上。
  作者:Cody9999    我怎么感觉你姓林?  你可能真的姓林,对不?
  ”让我帮他翻毛选。可是被我拒绝了。”    原来翻毛选是钱钟书个人的事,老杨是拒钱还是拒官方,这点要搞清。可惜老钱没请Cody9999 帮他翻,要是也被老Co拒绝了,那才牛!
  钱的英文好不好是一回事(何况杨宪益口中的“不好”,多半像汪中口中的“不通”一样,天涯诸位,又有几个能当得了杨老“不好”二字呢?),但楼主成天满世界找老钱英文不行的证据(常逛书话的人都该知道您的嘴脸吧),不知道是啥意思。
  作者:有码不下纯支持 回复日期: 13:09:18 
    作者:Cody9999        我怎么感觉你姓林?    你可能真的姓林,对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科院的、著名的鲁迅专家、甚至可以称作现代文学的研究大家、且其有一位好像写过《冰心传》、《萧红传》的笔名“肖凤”真名赵凤翔的夫人的……那个林非(方言读起来与“磷肥”相近)之“林”?
  楼主这回是捡到宝了,公鸡中的战斗鸡,你太有才了
  [作者:南窗寄傲生 回复日期: 13:15:33  不知道是啥意思。]    To learn from 钱钟书 and his wife the noble and subtle art of   deception and self-deception.  
  杨老先生一个人的话能够说明问题么?不过,钱倒是批评过杨的中译外作品,认为很糟糕,比如&红楼梦&远不如霍克斯翻译的.其实,许国璋\王佐良\杨周翰等等英语大家对钱的推崇难道还不说明问题么?
  我见一位未曾出过国门的后生,今年三十三岁,英语大概是伦敦的口音.  
  以前上学时我们系里一位搞宋代文学的老师说:人家说钱锺书学冠中西,外语我水平不高不好说,中国文学方面钱老是巨人。我后来看了一些当今外语专家的文章,对钱先生的外语都非常推崇。Cody9999先生的帖子今天翻看了一下,好像是专门和钱先生作对的。大概有先入为主的东西在内。我有个同学于当代学人最不喜欢钱锺书,痛加贬斥,可他喜欢的不过是顾随等人,比起钱锺书来差几个档次了。我问他钱有什么不好,那本著作有问题,他却说没仔细看过钱的书。还好他硕士改行读经济了,否则继续搞古典文学的话不知是个啥样子。  Cody9999先生说钱外语不好,外语好就非要在老外的报纸上发表几篇文章吗?再说了杨宪益说他不好,那说钱外文好的那些专家你怎么提也不提?钱锺书去世了,我们不可能请他来讲外语给大家听让大家判断他发音等行不行,但是英文集子却出版了,说他水平不高方式可以直接,可以去找他的英文集子的东西有没有问题,管锥编等书中的翻译有没有问题,如此作才能服众,否则说的话只能算白说。
  作者:短衣匹马随李广 回复日期: 13:28:46 
    作者:有码不下纯支持 回复日期: 13:09:18        作者:Cody9999            我怎么感觉你姓林?      你可能真的姓林,对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科院的、著名的鲁迅专家、甚至可以称作现代文学的研究大家、且其有一位好像写过《冰心传》、《萧红传》的笔名“肖凤”真名赵凤翔的夫人的……那个林非(方言读起来与“磷肥”相近)之“林”?  ----------------------------------  不管楼主是不是那个林非,总觉得你挺可怜的。  钱钟书不是没有可贬之处,但不是你这种贬法。
  “钱锺书去世了,我们不可能请他来讲外语给大家听让大家判断他发音等行不行,但是英文集子却出版了,说他水平不高方式可以直接,可以去找他的英文集子的东西有没有问题,管锥编等书中的翻译有没有问题,如此作才能服众,否则说的话只能算白说。”  说的很中肯,我们只有从钱的著作中举出例子来才能说明问题,否则不过是拾人牙慧,仰人鼻息而已。  
  钱钟书的英文说的怎样我不知道  但从他写的英文看,实在是烂得一塌糊涂
  楼上说话不怕闪了自己的舌头    这么说你比钱先生的外语好了?    举几个例子瞧瞧
  人都安息了.就不要鸡蛋里挑骨头啦.
  英语不是强项和英语不好好像并不是一回事吧,lz中学语文没学好?
  作者:蓝罐2lb礼盒 回复日期: 20:06:42 
    钱钟书的英文说的怎样我不知道    但从他写的英文看,实在是烂得一塌糊涂  ——————————————————————  真正的猛士和绝对的傻B有很多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  猛士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讲话。  而傻B则喜欢一棍子盖死。
  读书阅世六十年里有清华留洋考试的英文试题的原卷,去看看吧,看了就知道这考试难不难,能过关是多么的不易。    牛皮哄哄的道听途说和无端指摘非常无聊。
  作者:玛特 回复日期: 10:22:14        主编说,是把杨评价钱“英文不是很好”拿掉了,据说是怕杨老太太看了不高兴,找上门来。      -------------------      看来杨老太太在别人眼里,......    ————————————————————  怎么把温文尔雅的扬老太太当成灭绝师太了?
    章太炎说梁启超学问不好,确实梁启超学问有一定问题,不能  以文人相轻解释,梁启超胡适的学问都偏于浮,都有宣传的意味  不是很持久。(其中一个例证,就是梁居然推崇陈寅恪)    钱钟书最差的是他的古典文学,英语很有可能不如杨宪益,但在  一般中国人中还可以吧,应该比巴金好吧.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让人开心的帖子了。  顺便替楼主表示一下愤慨——楼主怎么可能姓林?林某怎么配做楼主?  对吧?
  老靠英语世界第一,可怎么老爱和钱锺书比呀?我看该让英美人来华向老靠学习他们的母语,不然英语真要越来越不像样了!
  章太炎的学问也是所谓&光大汉之天声,& 也是宣传.     我不赞成这样的比较. 再说, 杨先生说的&并不好,& 恐怕也远在我们今生可以达到的水平之上. 钱的英文, 仅就看到的那一点而言, 不是像某些宣传说的那么好, 但那不是全貌. 另外, 巴金好像没有自诩英语如何.
  钱钟书最差的是他的古典文学,    ---天哪,现在的人口气之大,实令人瞠目。
  作者:绮色佳04 回复日期: 9:33:12 
    钱钟书最差的是他的古典文学,        ---天哪,现在的人口气之大,实令人瞠目。  ----------------------------------------------  这也值得瞠目?常来书话的应该都司空见惯了,呵呵。    他哪天不用这种口气才令人瞠目呢。
  我没有什么学问. 凡是比我水平高的, 我都敬佩. 如果我要说, 或者我要借别人的话说, 某人的什么学问&并不好,& 那我肯定要事先确定, 我的学问比那个&某人&好.
  梁启超的学问当然比不上章,那本近三百年学术史很多东西来自于章,不过梁已经胜过如今林林总总的教授辈不知多少了。再说了,章对他的批评也不无个人意气吧,两人治学路径本身就有别。    钱钟书中西融贯,那本谈艺录至今仍不少人在里头淘宝,对诗学贡献尤大。怎么能说他最差的是古典文学呢??    楼主是千年反钱派,最搞的是那个“爱尔兰不动产”的贴,自己毫无幽默感,却强作解人,死鸡撑硬颈。    钱钟书当然有弱点,但还真不是楼主这个砸法。
  作者:围城 回复日期: 9:35:40 
        作为中国人,英语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中文一定要好      强调和突出弱点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涵了.
  人家可能英文是不好,可是还是去英国法国读了很久的书呢……何况~好不好,又怎地,人家都不在乎,你自己在乎什么。杨老太太会为这种事找上门来?呵呵。还真是~
  他英文不好, 楼主自己学好点不就成了 ?   
  [作者:人生自是 回复日期: 14:52:53   但是英文集子却出版了,说他水平不高方式可以直接,可以去找他的英文集子的东西有没有问题]    早在2004年就已经详细分析过了。在这儿:    [英语杂谈] 为什么钱钟书的英语不是好的英语?  [闲闲书话] 为什么钱钟书的英语不是好的英语?     现在杨宪益持有同样的看法, 这说明: 再精致的谎言,   最终还是要破产。  
  人死如灯灭,客观的看待一个人的历史才是真正有意思的,是砸 是捧 都是无聊.楼主有点不厚道.
  [作者:任远2 回复日期: 9:00:37  钱的英文, 仅就看到的那一点而言, 不是像某些宣传说的那么好]     《钱钟书文集》里面的那些东西(见上面的转帖)完全是
  弥天大谎! 钱钟书整整四十年没有出国, 然后到美国访问,  英语口语居然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生平从未听过  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  的英语水平差堪同钱相媲婉美&), 请问你相信吗? 这种弥天  大谎也只能骗骗那些earnest fools。  
  《钱钟书文集》里面的那些东西(见上面的转帖)完全是     弥天大谎! 钱钟书整整四十年没有出国, 然后到美国访问,    英语口语居然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生平从未听过    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    的英语水平差堪同钱相媲婉美&), 请问你相信吗? 这种弥天    大谎也只能骗骗那些earnest fools。    ----你还真是小觑了民国时期那些教会学校出身的人,更遑论当时清华的西化气氛有多浓。当时那些教学中学连体育课都外聘欧美人,在那种气氛浸淫下,读说写比现在标准化教育出来的英语六级过关者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那个美国访问的例子,我记得是夏志清所述。    楼主还真是一根筋啊!
  [作者:绮色佳04 回复日期: 11:19:55  最搞的是那个“爱尔兰不动产”的贴,自己毫无幽默感,却强作解人,死鸡撑硬颈。]     你懂什么幽默?! 你根本就不懂幽默与恶俗的区别,   把钱钟书的恶俗当作幽默。    如果有一个爱尔兰作家这样写:        &相传中国人的不动产是奶和屁股。&         请问你会认为是幽默吗?    如果你认为是幽默的话, 那么再问一下:        你是中国人, 你的不动产里有多少是奶? 有多少  是屁股? 是大奶、二奶还是小奶? 是大屁股、  二屁股还是小屁股?    (详情请见: [闲闲书话] 御用翻译钱钟书副博士  闹了一个大笑话)   
  [作者:绮色佳04 回复日期: 16:53:39  你还真是小觑了民国时期那些教会学校出身的人]    那么请你找出录音来, 让大家欣赏一下钱钟书无比美妙的  英语口语, 从而使大家相信&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  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的英语水平  差堪同钱相媲婉美&。    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 有什么好害羞的?   
  那么请你找出录音来, 让大家欣赏一下钱钟书无比美妙的英语口语    ------胡搅蛮缠!无聊透顶!    这么说来,四大古典美人肯定也是丑的,因为从未有照片留下来佐证!  
  [作者:绮色佳04 回复日期: 17:29:07   ------胡搅蛮缠!无聊透顶!        这么说来,四大古典美人肯定也是丑的,因为从未有照片留下来佐证!]    当时古代没有照相技术, 但是钱钟书活着的时候早已经有  录音了呀, 为什么不让大家欣赏一下钱钟书无比美妙的  英语口语, 从而使大家相信&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  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的英语水平  差堪同钱相媲婉美&?    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 有什么好害羞的?  
  《钱钟书文集》里面的那些东西(见上面的转帖)完全是       弥天大谎! 钱钟书整整四十年没有出国, 然后到美国访问,      英语口语居然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生平从未听过      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的一位语言学教授      的英语水平差堪同钱相媲婉美&), 请问你相信吗? 这种弥天      大谎也只能骗骗那些earnest fools。  ========================  这是老钱自赞的话,还是别人的话?帐怎么都算到钱钟书身上了?    照这逻辑,我也觉得“Cody9999”的英文“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呢,反正到时候别人骂也是骂你,瞧这“弥天大谎”!
  [作者:南窗寄傲生 回复日期: 19:07:39   这是老钱自赞的话,还是别人的话?帐怎么都算到钱钟书身上了?        照这逻辑,我也觉得“Cody9999”的英文“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呢,反正到时候别人骂也是骂你,瞧这“弥天大谎”!]    这些谎言来自《钱钟书文集》, 而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流传到现在, 广为人知, 但从来没有见到钱钟书或杨绛出来  否认过。请问你见到了吗?    更为恶劣的是, 这些弥天大谎还登在中央电视台网站上,   继续欺骗国人:        http://www.cctv.com/culture/special/C15/101164.shtml    如果你说我的英文“超过任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 我马上  就否认, 因为我还有自知之明, 不想用沉默来笑纳这种  弥天大谎, 而且我还不想掌握the noble and subtle art  of deception and self-deception。  
  搞不懂
  神经。
  “钱钟书,英语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找过我,让我帮他翻毛选。可是被我拒绝了。”  ---------------------------------  我很想知道,钱锺书的强项是什么?
  拜托大家不要吵了!    杨宪益说“钱钟书,英语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找过我,让我帮他翻毛选。可是被我拒绝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也许钱的英语是没有杨的好. 但是杨宪益的水平之高恐非常人能比.所以他说钱的英语不好并不是就说钱的水平就差的我们一般的水平.    打个比方: 爱因斯坦说杨振宁的物理不好,是不是杨振宁的物理水平就很烂了??
  从来就对宣扬的某人精通几门外语之类的话不感冒,骗些门外汉的口水和迷离崇拜也就罢了。
  幸好钱钟书的英文文集已经出版了(外研社),不贵,不妨自己买一本去看看。
  绮色佳04:    
我说的是非常平实的判断,你如果认为王国维,章太炎的古典  文学见解好,你就不应该承认钱钟书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水火不能  容的地方,钱在那个时代就是愤青,他是内心很不服这些前辈,又没有  本事和这些人明着辩论,钱钟书的古典文学怎么样,你读一下的他的古诗就看的出来.    
我不过比你更敏感一些.      
    钱钟书在古典文学的被高估,是这个时代中国古代文化  缺乏理解的表现。      
    你可以查一下,钱钟书怎么评论王国维的宋元戏剧史的  不过比前辈多看几本洋书,就发出轻狂而不自知的议论。    我说他差,一点也不过分。        
  杨宪益的英语水平能高到什么地方去呢!谁来说说!
  王国维的宋元戏剧史我在几年前备考时草草读过,我专业也非此,所以也无资格置喙.但我承认我没看过钱钟书对宋元戏剧史的评价.请小说读者贴过来,让我长长见识.    ANYWAY,钱钟书的诗学成就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过去.在我心目中,这是一本集历代诗话之大成的中国最后一本诗话.援西学入中学的第一人是王国维,但将之发扬光大的恐怕还是钱钟书吧.    你说钱的旧诗做得差,我也不能苟同.钱做诗偏宋诗近江西,槐聚诗存里的我不一一列举,围城里头那几首仿江西末流之作就够穷形极相了.    "钱在那个时代就是愤青"---这句我部分同意,不过,有大才者大抵有傲气,这里还是还有一个贴叫做"钱钟书到底瞧得上谁呢"的吗?    几天前还有一个人跟我说钱基博的学问比他儿子好呢,哈哈.    抱歉,我得出门,不能打太长.不过现在此贴中心已经转移到钱的中学是不是好了,哈哈,有背楼主原意.
  打错一个字,应为宋元戏曲史,纠正.
  钱的中、西学功底总体来看,在国内已经少有人在其之上了。    但是,如果要说一个长期在国内生活的人,其英语水平让外国学者都觉得世所罕见,我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存疑。    
    钱基博的学问确实他儿子好,起码有一条比较老实。  比钱钟书在古典文学的理解好的人很多,刘师培,鲁迅,周作人  章太炎等等,关键是一些基本的认识,钱钟书的看法有问题,他  的看法,如果是某个小说中的人物,调侃一下也无所谓,但真论  起来,就一点也占不住脚。      
    他那些诗,你能读出快感吗?江西派,我想你是读过一些  宋诗的,有那些诗的风韵吗?他的诗就是清朝某三流诗人的体。        
  好不好关你Cody9999 屁事
  钱的旧诗,确实不能算高明之作。    不过上面列举的几位里面,周作人和章太炎,对古典文学有什么研究呢?实在没有看出来。
    不是不断谈论某古人,谈论古代的诗,就能说明他的古典文学  好,关键是见识,这恰恰是管锥篇被过高估计的原因,不能因为  他不断在谈论这些东西,他就真善于此道。比如周作人,鲁迅本身  写的是杂文和散文,他们的片言只语也比钱的一整本书强,而且这里面有非常对立的美学观。钱钟书代表的清朝的三流诗人的美学观。    
  古典文学的范畴要定义,始终不觉得周作人和章太炎在这个领域有什么成就。
    兰若低眉:  
看书太少了,先有章太炎的著作,后有所谓的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框架上的见解都是出自这些人的书,当时所谓  国学.      
    比如一个小故事,当年周作人编选明清笔记文,钱钟书很把  自己当回事,去指正说漏了某某人,周作人以周氏兄弟的特有的  刻冷回敬了钱,说自己并没有看错,哪怕是几十年的事了。      
  古典文学跟国学是一回事情么?    跟章太炎的国学是一回事情么?    周作人对于古典文学的眼光是很私人,也是有点偏执的。就凭几个选本,你就要说他在古典文学领域有很高的成就,难以服人。    读书多少是一回事,读完后的见识,又是一回事。
  章太炎全集的目录如下,我们来寻找一下一般意义上的古典文学在其著作中的位置,然后再来评价。    章太炎全集    章太炎 著(全书共六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2月第一版
        第一册    膏兰室札记(沈延国校点)  诂经札记(汤志钧校点)  七略别录佚文徵(汤志钧校点)    第二册    春秋左传读  春秋左传读叙录  驳箴膏肓评    第三册    訄书初刻本(朱维铮校点)  附:訄书补佚  訄书重订本(朱维铮校点)  检论(朱维铮校点)    第四册    《太炎文录初编》五卷:  《文录》二卷(早年诗文结集,单篇诗文一百二十七篇)  《别录》三卷,(政论文和学术论文三十九篇)    第五册    《太炎文录续编》章太炎晚年的著作七卷:  前六卷散文  后一卷韵文、诗歌六十七首。    第六册    齐物论释(王仲荦校点)  齐物论释定本(王仲荦校点)  齐物论释、定本校点后记(王仲荦)  庄子解故(朱季海校点)  庄子解故点后记(朱季海)  管子余义(沈延国校点)  广论语骈枝(陈行素校点)  体撰录(沈延国校点)  体撰录校点后记(沈延国)  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姜亮夫、崔富章校点)  春秋左氏疑义答问校点后记(崔富章)     
  关于周作人,我个人认为,他对于新文学、日本和希腊古典文学翻译的贡献要远大于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成就。    周作人对于古典文学的涉猎是很局促的,都比不上乃兄鲁迅。
  所谓古典文学包含于国学,周作人很私人,但这个私人的意见  是被大部分专家认可的,而钱钟书的东西连私人也算不上是垃圾.    
  是不如鲁迅,但比钱钟书,不知强多少倍。    
    兰若低眉 :  
你翻过来看,你去查查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最主要的见解  出自何处,你一点一点查一下去,你就能查到章太炎。      
  而且你也就明白为什么钱钟书的东西是垃圾了。    
  古典文学,可以包含在国学中,但是不等于国学大师,一定就在古典文学领域有成就。    章太炎的主要成就恰恰不在一般意义的古典文学上,而是在经学和文字学上面。    我还真的不知道古典文学里面有哪些所谓的观点,可以上溯到章太炎这里。也请方家一一指出。    章太炎在文学研究上,是个述而不作的人。凡是可以上溯到他的所有观点,必定也可以再往上追溯。    关于钱的问题,需要另外谈。    周不仅不如乃兄,而且不能算很有成就,在古典文学领域,比钱强多少倍的话实在勉强。  
    其实中国的学问看不复杂,你比较一下章太炎的诗和钱钟书的诗  就可以立判高下,中国古代并没有所谓文学这样的科目,文字不过  是表意的,就像书法。但是一个简单的判断,你看他写的文章,就  能看出他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周作人,没有鲁迅广博,在中国文学上,但他很专,这主要表现  在对明清散文的理解,而所谓新文学与旧文学也必然相关。              
    你可以随便找一个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你可以问是周作人  的理解的好,还是钱钟书的。没有人敢肯定地说钱钟书吧。    周作人对中国古代各类文字,多有议论,这就不用说了。          
  看一个人写的文章,从中看出他的古典文学素养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等同于他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    我们讨论章、周、钱,都是在分析他们在古典文学领域的成就,而不是比文字功力。    钱的诗文一般,不能等同于说,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成就不及他人。学者和诗人,可以二位一体,也可以各擅胜场。    我的观点,若要举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超出钱的名单,章和周,恐怕不是合适的人选。
  作者:兰若低眉 回复日期: 22:57:21 
    古典文学的范畴要定义,始终不觉得周作人和章太炎在这个领域有什么成就。  ------------------------------------  关于章太炎的文学水平,林纾曾有过确切的评价,叫“妄庸巨子”,呵呵。  他关于作文的高见就是通篇填进去一些别人认不得的古字,这样就雅了。  他看不上唐宋文学,这是因为桐城派的高度他达不到,于是转而诋毁之,推崇六朝。可是,一个看不上韩愈杜甫的人,能称得上懂中国古典文学吗?  周作人对韩愈的攻击是不遗余力,这也体现了他的“妄庸”。  章太炎最擅长的是小学,那是经学的附庸,现在学术界一提到国学就强调小学,就是章门通过北大这一路流传下来的谬论。
  关于章太炎的文学水平,林纾曾有过确切的评价,叫“妄庸巨子”,呵呵。  他关于作文的高见就是通篇填进去一些别人认不得的古字,这样就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冈君妄言矣。
  没有啊,需要的话,我可以搜出林纾的原话来。
  作者:南窗寄傲生 回复日期: 13:15:33 
    钱的英文好不好是一回事(何况杨宪益口中的“不好”,多半像汪中口中的“不通”一样,天涯诸位,又有几个能当得了杨老“不好”二字呢?),但楼主成天满世界找老钱英文不行的证据(常逛书话的人都该知道您的嘴脸吧),不知道是啥意思。      早有人考证过这老兄是啥意思了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88468.shtml  作者:失鹤零丁 回复日期: 18:50:24 
      《Cody爹爹为钱锺书所骂考》      骂钱锺书的,不超过如下几类:    1、笨人。也就是传说中的“厚道人”。此类人,除掉“骂”和“赞”,就看不出别的,让他读钱,也真难为他了;    2、陋人。陋人见人引书,就不快活,也不仅仅是对钱;    3、小伶俐人。钱促狭,喜拆穿别人,所以,伶俐看了就烦,自然不喜欢;    4、伪君子;这一类还真多,到处都碰得见,不多说了;      Cody,倒也不属以上四类,所以,只有最后一类可归了:    5、钱的仇人的后人。    证毕。      
  作者:无厘头之闲闲书话 回复日期: 13:10: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这个,证明得很有条理,结论我完全能接受,并且赞同.
  呵呵,我也不是说践卓翁没骂那句话。  “林纾曾有过确切的评价”,指这句妄。确切的说,是“确切的”三字也。更确切的说,那不过是林翁的回骂。  君的第二句,也是错的。太炎先生的文章,高过林纾甚远,不可同日而语。其用换字法,通人之蔽耳,文自佳。而在当日,林的古文(畏庐文集中,林自负可传的,不指林译),却是被讥为“俗学”的。
  兰若低眉:  
能研究的未必能写,能写的做研究更不是问题,钱钟书  在很多关键问题看法有问题,这已经体现在他的诗文中:  比如:  
1什么是中国古典文学最有价值的部分?  
2那些部分对今天的文学具有影响?    他的想法的陋,直接就可以从他的文字能看的出来,而且钱钟书  如果说研究能力也是非常的弱,他可以说一点理论感觉都没有。      
我不想,更细致的举出,那些文字,这个确实牵涉到专业上的  事情,我也不是专门研究古典文学,所以很多东西记不住,但我  想我的感觉是没有问题的。      
    所谓研究,你得有一套理论,比如新批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我提到上面的所有的人,都比钱钟书有理论,就以章太炎论,就是  古文经学路子,钱钟书他那个东西算什么,西不是,东不是,好像他  自己说是解释学,这不是笑话吗?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钟书 围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