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草酸钠凝血哪个更快

这些抗凝原理你真的了解吗?
抗凝管为防止血液凝固,经过抗凝剂处理过的试管。用于医疗,生物实验等方面。医院用于抽血的抗凝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用途,及所含不同的抗凝剂,但其中的抗凝原理你都知道吗?
通常长用的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有: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
3.枸橼酸钠
肝素广泛在肺、肝、脾等几乎所有组织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它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物质,平均分子量为-40000)。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III(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每毫升血液抗凝需要持素15±2.5IU 。尽管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但由于其常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在染色时产生蓝色背景,因此肝素抗凝血不适全血液学一般检查。肝素是红细胞透渗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抗凝机制:
肝素是血液化学成分测定中最好的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分子量为1.5万,其抗凝机制是与抗凝酶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X的作用。
肝素的盐类有钠、锂、铵盐。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是10.0~12.5IU/mL血液。临床常用肝素锂,虽其价格较贵,但抗凝效果较好。某些生化成分在血清和肝素抗凝的血浆中有明显的区别。在凝血过程中由于红细胞的溶解破坏使血清钾的含量比血浆为高,由于血浆中含有Fg,其含量比血清高。因此,测定钾离子时,注意血清与血浆之间的差异。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故不适于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学检验。通过试验表明,采血时加入肝素钠抗凝剂后,对测定血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加入了抗凝剂后,阻断了凝血活酶的生成,阻止了血液凝固,导致纤维蛋白原不能水解转化成纤维蛋白单体,有效阻止了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这些纤维蛋白原仍留在血浆中。而血清是血液经凝固后,纤维蛋白原水解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并因凝固而消耗,离心后随血细胞一并分离出去了。
乙二胺四乙酸盐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均可与钙离子结全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盐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EDTA-NA与EDTA-K2对血细胞计数影响均较小,但二钠溶解度明显低于二钾,有时影响抗凝效果,其他抗凝剂不适合于血细胞计数。
抗凝机制:
EDTA是临检工作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抗凝剂和试剂之一,其机制是通过与水相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的盐类有钾、钠、锂盐、均溶于水,钾盐较钠盐的溶解度大,全血胞计数最好使用EDTA的钾盐。
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于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EDTA还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能,也不适于做止血学检验和血小板功能检验。
用EDTA抗凝血制备的涂片对粒细胞形态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抗凝血放置时间和抗凝剂浓度有关。按照ICSH建议EDTA的使用浓度为1.4~1.6g/L血液,迅速制备涂片,粒细胞形态特征有微小的改变,有时细胞核分叶不见,细胞肿胀。如果用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制备的涂片可出现细胞浆内颗粒消失,胞浆和细胞核有空泡,染色质模糊不清。用大于1.5g/L血液浓度制备的血涂片,粒细胞可完全变性,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有影响,尤其是血小板,可出现肿胀、破裂而产生碎片,影响其计数,造成结果偏高
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trisodium citrate)枸橼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2Na3C6H5O7。和2Na3C6H5。11H2O等多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109mmol/l(32g/l)水溶液(也有用106mmol/l浓度),与血液按1:9或1:4比例使用。枸椽钠对凝血V因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减低缓,故常用于凝血象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毒性小,是输积压保养中的成分之一。
抗凝机制:
枸橼酸盐主要用于止血学检验及血沉的测定。因其毒性小,也用于输血保养液中。其抗凝机制是枸椽酸盐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其反应式为Na3C6H5O7+Ca2+→CaC6H5+3Na+。
枸缘酸钠与血液按1:9使用。对于用于监测口服华法令等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测定PT、APTT所用的枸缘酸钠浓度不应随意改变,因为可能影响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草酸盐是通过其草酸根与血液中的Ca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其无凝血功能。
草酸钾常用于供检验用血液样品的抗凝。在试管内加饱和草酸钾溶液2滴(或10%溶液0.2ml),轻轻敲击试管,使溶液分散到管壁四周,置80℃以下的烘箱中烤干(烘烤温度过高,可使草酸钾分解为碳酸钾而失效),每管能使3~5ml血液不凝。供钾、钙含量测定的血样不能用草酸钾抗凝。
来源:huatongmed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临床检验基础习题 第一章 血液的一般检验 单项选择题
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A.手背静脉
B.肘部静脉
C.颈外静脉
D.内踝静脉
E.股静脉 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3.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
A 抗凝血酶I
B 抗凝血酶II
C 抗凝血酶 III
D 抗凝血酶IV
E抗凝血酶V
4.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小板计数
D.白细胞分类计数
E.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5.枸橼酸钠用于凝血象检查,其主要优点在于可稳定
A.Ⅴ因子和Ⅷ因子
E.Ⅺ因子 6.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7.关于抗凝剂,错误的是
A.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
C.双草酸抗凝剂
E.枸橼酸钠 9.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E. 1∶9 10.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 A.血浆
D.浓缩血细胞
E.血清因子 11.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
A.EDTA-K2
B.枸橼酸钠
D.双草酸盐
E.草酸钾 12.凝血象检查时,最好采用 A.EDTA-K2
B.38g/dl枸橼酸钠
C.109mmol/L枸橼酸钠 D.肝素
E.草酸钠 13.属于酸性染料的是
B.天青 C.硫堇
E.苏木素 14.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是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Hb为碱性物质
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15.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
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16.对瑞氏染色的介绍,正确的是
A.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蓝
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
C.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 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E.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 17.关于瑞氏染色后细胞着色情况,错误的是
A.中性颗粒为淡紫红色
B.淋巴细胞胞质为蓝色
C.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
D.嗜酸性颗粒为桔红色
E.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 18.关于血细胞染色,正确的是 A.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B.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染色不及吉姆萨染色法
C.瑞氏染色法对嗜酸性细胞染色效果尤其好
D.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差
E.吉姆萨染色法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9.吉姆萨染色法较瑞氏染色法的优点在于
A.试剂便宜
B.标本色彩艳丽
C.染料渗透性强
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
参考答案 1.B
1.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的白细胞为
A 嗜酸性粒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早幼粒细胞
2. 引起WBC 数量生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新生儿 B 急性中毒 C 运动、情绪的影响 D妊娠期 E吸烟
3. 改良牛鲍计数板每个计数池被划分为几个大方格
A 8个 B 16个 C 25个 D 9个 E 400个
4.通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的白细胞主要来自于
A 成熟池 B 分裂池 C 贮备池D 循环池 E 边缘池
5. 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
A 尾部B 头部 C 体尾交界处 D 体部 E 头体交界处
6. 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
A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C 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 D 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E 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
7.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主
A 1叶 B 2-3叶 C 4 叶 D 5叶 E 6叶
8. 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五叶以上这超过
A 2% B 3% C 4% D 5% E 6%
9.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 A 急性白血病B 慢性白血病 C 贫血 D骨髓增生 E 中毒
参考答案 1.E 2.B
1.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玻片法计数用乙醇染料
B.试管法计数用盐水染料
C.染色前要充分固定 D.染色时间必须充分
E.37℃条件下染色
2. HiCN转化液应置于
A 无色玻璃瓶内 B 无色有机玻璃瓶内 C 棕色玻璃瓶内 D 白色塑料容器 E 棕色塑料容器
3. HiCN法测定Hb后,废液处理时常用
A 次氯酸钠 B 过氧乙酸 C 去污染粉 D 甲醛 E 新洁尔灭
4.铅中毒时外周血涂片中易见
A 小红细胞 B 球形红细胞 C 有核红细胞 D 碱性点彩红细胞 E 嗜多色性红细胞
5.红细胞结构异常不包括
A 染色质小体 B 卡波环 C 嗜多色性红细胞 D碱性点彩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6.染色质小体最常见于
A 脾切除后B 缺铁性贫血 C 红白血病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7.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采用
A 瑞氏染色 B HE染色 C 煌焦油蓝染色 D 加入偏亚硫酸钠后观察 E 吉姆萨染色
8.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 腹泻 B 烧伤 C 铅中毒 D 溶血性贫血 E 大手术后
9.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
A.性别 B.年龄 C.精神因素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感情冲动
参考答案 1.C 2.C
9.D 名词解释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y)
也称豪焦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直径1`2微米,1至数个不等,已证实为核的残余物。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见于容血性贫血和脾切除术后 2.卡波环(Cabot ring)
呈紫红色线圈状或8字型,存在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并存,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脾切除术后。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RDW有助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 3
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以皮克
为单位单位。 MCH?Hb(g/L)?1012pgRBC(/L) 6.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毒性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 7.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8.棒状小体(Auer body)
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1~6μm,一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9.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 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和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血物质,是常用而且比较灵敏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指标之一。 11.国际敏感度指数(ISI)
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各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ISI值越接近1.0,试剂的敏感性越高。 1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的比值,临床多用作抗凝治疗的监护指标。 13.凝血酶原时间(PT)
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14.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细胞,其胞质中尚残留部分嗜碱性物质,可被某些燃料活体染色后呈蓝色或紫色的网状或颗粒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15.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骨髓增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指在瑞氏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灰蓝色点状物,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简答题 1. RDW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1)确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鉴于95%以上的缺铁性贫血RDW均升高,故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
(2)鉴别缺铁性贫血和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两者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红细胞大小明显不等,RDW增高;后者大小较均一,RDW基本正常;
(3)RDW结合MCV进行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
2.简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 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2)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说明治疗有效,贫血愈严重,网织红细胞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在红细胞和Hb升高之前;反之,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增高,说明治疗无效或骨髓造血功能有障碍。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情况。
3.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学评价(HiCN测定法、SDS-Hb测定法) 测 定 方 法 HiCN测定法 优
点 ①参考方法 ②操作简单 ③反应速度快、产物稳定 ④可检测除SHb之外的所有Hb ⑥参考品性质稳定,便于质控 SDS-Hb测定法 ①次选方法 ②操作简单,呈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①SDS质量差异大,SDS-Hb消光系数未确定 ②SDS易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 缺
点 ①试剂中的KCN有剧毒 ②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标本可致浑浊 ③对HbCO的反应慢(100min) ④不能测定硫化血红蛋白
4.网织红细胞分型及特征 分型 Ⅰ型(丝球型) Ⅱ型(网型) Ⅲ型(破网型) Ⅳ型(点粒型) 形态特征 RBC几乎被网织物充满 位于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 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排列 嗜碱性物质少,呈分散的细颗粒、短丝状 正常存在部位 仅在正常骨髓 大量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很难见到 外周血中少量0.2~0.3 主要在外周血0.7~0.8
5.Hct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温氏法 微量法 优点 应用广泛,无须特殊仪器 缺点 难以完全排除残留血浆(可达2%~3%),需单独采血,用血量大。已渐被微量法取代 WHO推荐为常规方法。标本用量少,需微量血液离心机 相对离心力高,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血液分析仪法 放射性核素法 无须单独采血进行测定,检查快速,精密度高 最为准确,ICSH规定为参考方法 方法繁琐,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准确性不及微量离心法,需定期校正仪器|/|/|/|/|/|
//|//|//|//|//|
【求助】肝素对出凝血的影响
普通肝素抗凝的机制是与AT-III结合,催化灭活凝血因子 IIa、Xa、Ixa和 XIIa
,X因子和II因子都灭活了,那对PT和APTT影响都很大,为什么临床上用APTT来检测而不用PT来检测?前阵子我碰到了一个病人,普通肝素用了之后PT延长很明显,而APTT在正常范围,这该怎么解释啊?还有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等凝血因子合成缺乏等书上说影响PT为主,这些病中以影响II、VII、IX、X为主,按道理PT和APTT都会影响的呀,怎么会是以PT为主呢?百思不得其解,望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小弟万分感谢!自己顶上来1、普通肝素主要作用在IIa、Xa,而与PT相关的因子Ⅶ,所以临床上主要用APTT来监测普通肝素的用量。2、普通肝素主要对丝氨酸蛋白都有影响,但因子Ⅶ的半衰期较短,当用用药的初期PT延长较明显,不知你那病人的用药情况怎样?3、口服抗凝剂对PT、APTT均有影响,但用于监测只能用PT-INR,因为这个指标是经过标准化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排除了试剂、仪器及检测方法等的影响。同样在用药的初期以PT延长明显,而且其他抗凝蛋白同样被灭活,因而现在国际上推荐同时加用肝素,以防血栓形成。华法令、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等影响PT: 华法林会影响II、VII、IX、X但是在这其中VII的半衰期最短,6h,所以最先影响PT,用药时要检测INR.如果很过量,PT APTT都会长。用肝素时为什么主要影响APTT:肝素通过AT-II主要I影响凝血酶和X因子,还有Ixa和 XIIa,而对外源途径的VII影响小,所以如果APTT比值在1.5-2.5时,主要影响的还是APTT. 还有, 为什么用低分子肝素不影响APTT呢?
您的位置: &&> 问题详情
凝血象检查首选抗凝剂为A.枸橼酸钠B.EDTA-K2C.肝素D.草酸钠E.双草酸盐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凝血象检查首选抗凝剂为A.枸橼酸钠B.EDTA-K2C.肝素D.草酸钠E.双草酸盐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输血保养液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A.肝素B.枸橼酸钠C.EDTA-K2D.草酸钾E.氟化钠2关于草酸钠抗凝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与血液按1:9的比例使用B.常用浓度为0.5mol/LC.可与血中Ca2+生成可溶性螯合物D.对V因子有保护作用E.可用于血细胞计数3姬姆萨与瑞特染色比较优点在于A.试剂便宜B.染色后色彩艳丽C.染料渗透性强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4关于抗凝剂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EDTA-Na2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实验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起抗凝作用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草酸盐抗凝作用是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血液凝固实验加入肝素和草酸钾的两支试管不凝血,再加钙离子可使其凝血吗?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肝素不知道,但草酸钙是沉淀,这样抗凝血剂就失去了效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