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诸葛亮几出祁山山打一数字

诸葛孔明一出祁山时魏国皇帝是谁?
14-04-14 &匿名提问诸葛亮六出祁山 (打一唐朝人名,秋千格) - 带格谜语 - 谜语库-中国图书馆网
当前位置:
诸葛亮六出祁山 (打一唐朝人名,秋千格) ------魏徵
时间: 00:06:11
来源:本站发布
导读:诸葛亮六出祁山 (打一唐朝人名,秋千格)——谜底:魏徵
谜语:诸葛亮六出祁山 (打一唐朝人名,秋千格)谜底: 魏徵孔明出师,真正的目的是以攻为守。当时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实力最具备统一天下的还是魏。但吴国据守长江天险,魏国自知很难攻取,遂把目标转向蜀。孔明知道蜀国如不率先出兵,无异于坐以待毙,而吴也不会出手相助,反而可能趁机分一杯羹。反之,若蜀出兵,并向吴求援,实争取主动,将吴拖下水,以获得更大的空间。
这更大的空间,并不是转弱为强,而是只是让蜀活得更久一点而已,这才是孔明主动出击的真正目的。北伐不能保证蜀国胜利,但可以保证蜀国平安更久一点。六次征伐中原,四次在陇山以西的甘肃省,两次在关中。地图形势是这样的:汉中在关中的正南方,中间横着秦岭,从汉中北出秦岭,兵下秦川可以夺取关中(刘邦的起家路线)从关中西出经武兴,向西北迂回祁山,可以断陇右。从汉中东出,则可以直向宛,洛,或循汉水南下攻襄阳,或迂回武关取长安。
1,228年春,攻占祁山,但以街亭之战的失败告终。2,228年底,围陈仓之战,这次是仓促出兵是因为陆逊攻魏,关中空虚,诸葛亮掌握时机出兵,但是魏将郝昭坚守,孔明只好退兵。要知道这次孔明只带了几千个兵就去打魏的几万兵,最后居然能全身而退,强吧?3,229年,武都,阴平之战,终于赢了一次。这两郡的战略位置正好屏蔽汉中,益州,对蜀很有利,而且魏鞭长莫及。4,230年四月,魏国有点抓狂了,终于发现孔明简直不是人,密集的战事让魏国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压力,于是决定主动出击,由司马懿亲率兵出征,但首战阳山之战蜀国就赢了,魏国出师不利,又因为阴雨连绵,魏兵不得不班师回朝。5,231年二月,围攻祁山之战,因为蜀国粮运不继,退回汉中。6,234年,吴蜀联兵伐魏,双方实力相当,对持时久,孔明抓住机会差一点至司马懿死地,但老天不开眼,五丈原这次的大雨反而帮了魏国,孔明报憾饮恨,感天之命也。
孔明以自己低于敌人数倍的兵力,据强敌与外,不论是战术上还是策略上,都高出对手一大截,让蜀国得以在夹缝中生存,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JVrmsT9RkmxkErkz4IPRs96ZOcKxfRAYUTyeFiUXVYHpy2.jpg发布时间: 15:57:33
按着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可以说蜀国每每都是主动出击魏国,反观魏国从始至终都是一幅守势,按理说魏国从各方面都碾压蜀国,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国家,怎么却打的如此被动?为何不主动出击攻击蜀国那?在诸葛亮死后多年?到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其实在曹操经过赤壁之战以后,三分天下开始出现,刘备以荆州为根据,进而攻占蜀川与曹操在争夺汉中发生了一场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的战争“汉中之战”结局是刘备获胜自立汉中王,分封五虎大将,曹操最后撤退,在也没有进军汉中,目光开始转向江东孙权。曹操后期一般都是打东吴,曹丕时期也是,到曹叡时期,魏国的国策一直都是延续 这曹操以后的路线,先定吴,后定蜀!吴国即灭,蜀国自服!最后为什么先定蜀了,因为大姜维穷兵黩武让司马昭看到了一战灭蜀的机会!其实还有一个一个原因是蜀道难,入川不易。唐朝的李白,就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在以前人的眼光里,入川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对曹魏来说,江东的东吴,虽然有长江的天线,但是与蜀道难来说,不论是兵力,粮草运送都是相对来说容易的事情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 ,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诸葛亮,姜维都建议调驻守险要,但刘禅听信黄皓听信鬼神之说不去理)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280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三国英雄辈出的年代,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与对手的后人,都没有统一天下,最后获胜的是司马家族。
姜维相关文章
蜀汉相关文章
更多>蜀汉历史人物
更多>蜀汉政治人物
更多>卡牌人物
更多>其他人还搜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三国五大守城高手,第一耗死孔明,第二坑苦关羽,第五吓哭孙权!在以冷兵器作战的古代,攻打一个势力或国家的时候,首要战略目标就是占领对方的城池,所谓攻城掠地是也。三国时期,也是如此。但是当进攻方以占领对方城池为目的的时候,被进攻方也相应会采取守城措施,善守者反而能不战而胜,不善守者不但被对方攻下城池,甚至还会被俘虏甚至斩首。因此,在有些时候,善守比善攻更能显示一个将帅的能力和素质。在三国时期,就诞生了一批善守的将帅。今天,分享给各位小伙伴。第一:司马懿。诸葛亮数次出祁山北伐,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诸葛亮领兵十万,信心满满。但曹魏的前线总指挥司马懿则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为作战方针,坚守不战。诸葛亮派兵挑战,司马懿也不接招,最后诸葛亮着急了,就给司马懿送来一件妇人衣服,想激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只是笑而不接招。诸葛亮无法引出魏军进行野战,只好做长期打算,想分出一部分士兵进行屯田。这时候,诸葛亮又派遣使者向司马懿下战书,但司马懿却不谈军事,而问诸葛亮饮食起居,饭量如何。来使回答后,得知诸葛亮吃饭不怎么样,每天日理万机,大小事都亲自过问,司马懿就对来使说诸葛亮命不久矣。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不久就病逝了。有人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活活耗死的,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也符合事实。难怪连诸葛亮都赞叹说:司马懿乃天下第一善守大将。第二:曹仁。曹仁一直是被众多三国迷忽视的猛将。真实的史载中,曹仁弓马娴熟,善于统兵,功劳甚大,曹操十分信任。曹仁不仅是一员善于打硬仗的猛将,还是一员善守的猛将。尤其是樊城之战,关羽率领三万兵马围攻樊城,久攻不下。后来于禁庞德来援,又因天下大雨,汉水暴涨,于禁等七军被关羽全部俘虏。此时的樊城几乎全部陷在水中,而曹仁守军只有千余。关羽的部队驾着舟船把樊城围困了好几层,城中没了粮食,也与外界断了音信,按说此樊城必败无疑,守是守不住了。但曹仁却不断激励将士们的士气,誓与城池共存亡。将士们斗志满满,誓死抵挡关羽的进攻,关羽久攻不下,直到徐晃援军来到,此时大水退去。曹仁和徐晃里外夹击,击退关羽。平心而论,若换个守将,估计不是投降也早守不住了。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出祁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