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仙客常能忍

包含仙的词语(共100个)_zuciwang.com
包含仙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仙的词语(共100个):水仙,仙客,仙人,上仙,仙槎,仙掌,仙仙,登仙,地仙,仙人掌...
水仙shuǐ xiān 1.
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司马承顺《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王安石《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冯夷,华阴,潼乡堤伯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按,汉袁康《越绝书o德序外传记》称伍子胥为水仙;晋王嘉《拾遗记o洞庭山》称屈原为水仙。因伍子胥死后被沉尸于江;屈原自投汨罗江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
谓水葬者。
●北齐刘昼《新论o风俗》:「胡之北有射姑之国,其亲死,则弃尸于江中,谓之‘水仙’。」 3.
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袁郊《甘泽谣o陶岘》:「﹝陶岘﹞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泛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吴越之士,号为水仙。」 4.
●《水仙操》的简称。
●宋陈亮《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夏完淳《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绝散。」
●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杨诚斋云: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盏,深黄而金色。」
●清黄宗羲《小园记》:「买瓦盆百余,以植草花:水仙、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沈覆《浮生六记o闲情记趣》:「种水仙无灵璧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草二·水仙》。水仙(2)shuǐ xiān(无)★「水仙」在《汉语大词典》第7313页 第5卷 858★「水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21页★「水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水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水仙shuǐ xiān亦作「水僊」。 1.
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 唐·司馬承順《天隱子o神解八》:「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之曰神仙。」
? 宋·王安石《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八:「馮夷,華陰,潼鄉·隄伯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河伯。」按,漢·袁康《越絕書o德序外傳記》稱伍子胥為水仙;晉·王嘉《拾遺記o洞庭山》稱屈原為水仙。因伍子胥死后被沉尸于江;屈原自投汨羅江以死,故后人傳說為水仙。 2.
謂水葬者。
? 北齊·劉晝《新論o風俗》:「胡之北有射姑之國,其親死,則棄屍於江中,謂之‘水仙’。」 3.
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 唐·袁郊《甘澤謠o陶峴》:「﹝陶峴﹞富有田業,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則泛艚江湖,遍遊煙水,往往數歲不歸……吳·越之士,號為水仙。」 4.
? 《水仙操》的簡稱。
? 宋·陳亮《訴衷情》詞:「數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 明·夏完淳《夜宿山館》詩:「《水仙》未成調,《廣陵》已絕散。」
? 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詩:「一曲蒼茫奏《水仙》,靈飛鬼嘯一千年。」 5.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楊誠齋云:世以水仙為金琖銀臺。蓋單葉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黃而金色。」
? 清·黃宗羲《小園記》:「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陽、茉莉。」
? 清·沈覆《浮生六記o閑情記趣》:「種水仙無靈璧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 冰心《住事o別後》:「﹝一個女子﹞正低頭畫那鋼琴上擺着的一盆水仙。」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草二o水仙》。
仙客xiān kè 1.
●汉刘向《列仙传o女几》:「女几薀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绝尘。」
●宋司马光《瘿盆》诗:「昔时仙客浮孤槎,波痕渍朽成凹洼。」 2.
借称官职清贵或风神超逸之士。
●宋无名氏《满朝欢·寿韩尚书出守》词:「元是凤池仙客,曾曳履、持荷簪笔。」
●明屠隆《彩毫记·乘醉骑驴》:「下界凡夫、幸遇仙客,容下官款留请教。」 3.
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唐崔峒《送侯山人赴会稽》诗:「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
●唐李宗闵《赠毛仙翁》诗:「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才教称两旬。」 4.
指王仙客。
●唐传奇《无双传》中,王仙客娶外舅之女无双。因亦用为王姓女婿之典。
●宋秦观《调笑令十首并诗·无双》:「姊家仙客最明俊,舅母惟止呼王郎。」
●宋无名氏《鹊桥仙》词:「风流仙客,文章逸少,复见当年佳婿。」原注:「王仙客、王逸少。」参阅《太平广记》卷四八六引唐薛调《无双传》。 5.
古人对某些特异的动植物,如鹿、鹤、琼花、桂花等,皆有「仙客」之称。
●唐郑嵎《津阳门诗》「长生鹿瘦铜牌垂」原注:「上常于芙蓉园中获白鹿,惟山人王旻识之,曰:‘此汉时鹿也’。上异之,令左右周视之,乃于角际雪毛中得铜牌子,刻之曰:宜春苑中白鹿。上由是愈爱之,移于北山,目之曰‘仙客’。」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昔张敏叔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伯声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琼花为‘仙客’。」
●元郭若虚《图画见闻志o五客图》:「李文正尝于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陇客’……各有诗篇,题于图上。」
●明都邛《三余赘笔o十友十二客》:「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桂,‘仙客’。」★「仙客」在《汉语大词典》第1144页 第1卷 1144★「仙客」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客xiān kè 1.
? 漢·劉向《列仙傳o女几》:「女几薀妙,仙客來臻。傾書開引,雙飛絕塵。」
? 宋·司馬光《癭盆》詩:「昔時仙客浮孤槎,波痕漬朽成凹窪。」 2.
借稱官職清貴或風神超逸之士。
? 宋·無名氏《滿朝歡o壽韓尚書出守》詞:「元是鳳池仙客,曾曳履、持荷簪筆。」
? 明·屠隆《綵毫記o乘醉騎驢》:「下界凡夫、幸遇仙客,容下官款留請教。」 3.
對隱者或道士的敬稱。
? 唐·崔峒《送侯山人赴會稽》詩:「仙客辭蘿月,東來就一官。」
? 唐李宗閔《贈毛仙翁》詩:「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纔教稱兩旬。」 4.
指王仙客。
? 唐傳奇《無雙傳》中,王仙客娶外舅之女無雙。因亦用為王姓女婿之典。
? 宋·秦觀《調笑令十首並詩o無雙》:「姊家仙客最明俊,舅母惟止呼王郎。」
? 宋·無名氏《鵲橋仙》詞:「風流仙客,文章逸少,復見當年佳婿。」原注:「王仙客、王逸少。」參閱《太平廣記》卷四八六引唐·薛調《無雙傳》。 5.
古人對某些特異的動植物,如鹿、鶴、瓊花、桂花等,皆有「仙客」之稱。
? 唐·鄭嵎《津陽門詩》「長生鹿瘦銅牌垂」原注:「上常於芙蓉園中獲白鹿,惟山人王旻識之,曰:‘此漢時鹿也’。上異之,令左右周視之,乃於角際雪毛中得銅牌子,刻之曰:宜春苑中白鹿。上由是愈愛之,移於北山,目之曰‘仙客’。」
?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昔張敏叔有《十客圖》。忘其名。予長兄伯聲嘗得三十客:牡丹為‘貴客’,梅為‘清客’……瓊花為‘仙客’。」
? 元·郭若虛《圖畫見聞志o五客圖》:「李文正嘗於私第之後園,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後命畫人寫以為圖: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隴客’……各有詩篇,題於圖上。」
? 明·都邛《三餘贅筆o十友十二客》:「張敏叔以十二花為十二客,各詩一章。牡丹,‘賞客’;梅,‘清客’……桂,‘仙客’。」
仙人xiān rén 1.
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
●《文选o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李善注引《列仙传》:「王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史记o秦始皇本纪》:「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新唐书o方技传·姜抚》:「自言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唐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云笈七签》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 2.
唐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李白《玉真仙人词》王琦注引胡震亨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太极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
古代杂戏的一种。
●《魏书o乐志》:「﹝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抵、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
南北朝时高丽官职名。
●《周书o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
书法名称的一种。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o文字》:「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仙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138页 第1卷 1138★「仙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8页★「仙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人xiān rén亦作「僊人」。 1.
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
? 《文選o古詩<生年不滿百>》:「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 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 《史記o秦始皇本紀》:「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 《新唐書o方技傳o姜撫》:「自言通僊人不死術,隱居不出。」
?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唐道士侯道華喜讀書,每語人曰:‘天上無凡俗仙人。’此妙語也。」
? 《雲笈七籤》卷十七:「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2.
唐人用以稱女道士。
? 唐·李白《玉真仙人詞》王琦注引胡震亨曰:「玉真公主,睿宗女。字持盈。
? 太極元年出家為道士,築觀京師以居。」 3.
古代雜戲的一種。
? 《魏書o樂志》:「﹝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凰、仙人、長蛇、白象、白虎及諸畏獸、魚龍、辟邪……以備百戲。」 4.
南北朝時高麗官職名。
? 《周書o异域傳上o高麗》:「大官有大對盧,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並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外事焉。」 5.
書法名稱的一種。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o文字》:「南齊·蕭子良撰古文之書五十二種:鵠頭、蚊腳、懸針、垂露、龍爪、仙人、芝英……偃波、飛白之屬,皆狀其體勢而為之名。」------------------------------仙人xiān rén 11138亦作「僊人」。 补义条目
指神采非凡的人。 ? 《南史o隐逸传上·龚祈》:「祈風姿端雅,容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之,歎曰:‘此荆楚之僊人也。’」
上仙(I)shàng xiān 1.
天上的神仙。
●唐司空曙《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余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唐徐凝《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唐皮日休《和鲁望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为说风标曾入梦,上仙初着翠霞裙。」 2.
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
●《云笈七签》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上仙(II)shàng xiān 1.
道家谓升天成仙。仙,也作「仙」。
●《庄子o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枕中书》:「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虽有亿万里,往还如一步耳。」 2.
用作帝、后死亡的婉称。
●唐白居易《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贞元中,沙鹿(指皇后)上仙,长秋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于妃。」
●宋洪迈《容斋五笔o丙午丁未》:「淳熙丁未,高宗上仙。」
●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戊子六月二十八日,慈懿王太后上仙。」上仙(2)shàng xiān 1.
成仙;登仙。
●《庄子o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唐牛僧孺《玄怪录o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
●明陈继儒《虎荟》卷二:「天宝中,缑氏县太子陵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
●郑泽《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仙。」 2.
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
●《旧唐书o郑颢传》:「不数日,宣宗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仙,方悟其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o神仙鬼怪》:「仁宗不悦,即时回辇,翌日上仙,而英宗登极。」 3.
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第一等为上仙。
●《云笈七签》卷三:「太清境有九仙……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上仙」在《汉语大词典》第270页 第1卷 270★「上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上仙shàng xiānI 1.
天上的神仙。
? 唐·司空曙《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詩:「唯餘古桃樹,傳是上仙栽。」
? 唐徐凝《和嵩陽客月夜憶上清人》詩:「獨夜嵩陽憶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 唐·皮日休《和魯望懷楊臺文楊鼎文二秀才》詩:「為說風標曾入夢,上仙初著翠霞裙。」
道家所傳說的「九仙」中品級最高者。
? 《雲笈七籤》卷三:「太清境有九仙……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II 1.
道家謂升天成仙。仙,也作「僊」。
? 《莊子o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
? 《枕中書》:「上仙受天任者,一日三朝玄都太真人也,雖有億萬里,往還如一步耳。」
用作帝、後死亡的婉稱。
? 唐·白居易《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志銘》:「貞元中,沙鹿(指皇后)上仙,長秋虛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聽於妃。」
? 宋·洪邁《容齋五筆o丙午丁未》:「淳熙丁未,高宗上仙。」
? 明·彭時《彭文憲公筆記》:「戊子六月二十八日,慈懿王太后上仙。」
仙槎xiān chá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张孝祥《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方孝孺《万里图》诗:「仙槎二月出龙门,万里春风掉晴雪。」
●《随园诗话》卷十二引清郭起元《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鬓逢秋白更加。」
●《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李适《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刘基《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仙槎」在《汉语大词典》第1148页 第1卷 1148仙槎xiān chá亦作「僊槎」。 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晉·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 宋·張孝祥《蝶戀花o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 明·方孝孺《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龍門,萬里春風掉晴雪。」
? 《隨園詩話》卷十二引清·郭起元《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鬢逢秋白更加。」
? 《太平廣記》卷四o五引《洞天集》:「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
? 李德裕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 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 唐·李適《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君平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明·劉基《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仙掌xiān zhǎng 1.
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唐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o建章宫》。 2.
华山仙人掌峰的省称。
●明刘基《徐资深华山图》诗:「华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
●明何景明《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仙掌去。」参见「仙人掌」。 3.
唐代一度改华州为仙掌,后遂称华州及华阴县为仙掌。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o华州》:「﹝华阴县﹞垂拱元年改曰仙掌,寻复旧名。」
●唐姚合《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仙掌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华州刺史。」
●唐无可《寄华州马戴》诗:「水寒仙掌路,山远华阳人。」 4.
地名。即仙人掌。
●清王士禛《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详「仙人掌」。★「仙掌」在《汉语大词典》第1148页 第1卷 1148仙掌xiān zhǎng 1.
漢武帝為求仙,在建章宮·神明台上造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後稱承露金人為仙掌。
? 漢·張衡《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 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 唐·杜牧《早雁》詩:「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參閱《三輔黃圖o建章宮》。 2.
華山·仙人掌峰的省稱。
? 明·劉基《徐資深華山圖》詩:「華嶽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仙掌。」
? 明·何景明《華州作柬桑汝公》詩:「乘興欲攀仙掌去。」參見「仙人掌」。 3.
唐代一度改華州為仙掌,後遂稱華州及華陰縣為仙掌。
?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o華州》:「﹝華陰縣﹞垂拱元年改曰仙掌,尋復舊名。」
? 唐·姚合《送裴中丞赴華州》詩:「自無仙掌分,非是聖心偏。」原注:「去年曾夢除華州刺史。」
? 唐·無可《寄華州馬戴》詩:「水寒仙掌路,山遠華陽人。」 4.
地名。即仙人掌。
? 清·王士禛《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弔柳屯田。」詳「仙人掌」。
仙仙xiān xiān 1.
轻盈貌。轻举貌。
●《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孔颖达:「仙仙,舞貌也。」
●《庄子o在宥》:「鸿蒙曰:意,毒哉!仙仙乎归矣!」成玄英疏:「仙仙,轻举之貌。」
●三国魏曹植《妾薄命》诗之二:「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南朝宋刘铄《白纻曲》:「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明高进孝《云间据目抄序》:「其人森森乎如开玉府,仙仙乎若乘白云而行广漠,盖非天壤间恒有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丐仙》:「蝶展然一飞,化为丽人……陈曰:‘不可无以佐觞。’女乃仙仙而舞。」
●林纾《祭宗室寿伯茀太史文》:「长安春阴,柳绵仙仙,回车告别,遂辞幽燕。」 2.
●清杜浚《长干阿育王塔》诗:「竦身思矫矫,寄想亦仙仙。」 3.
形容善于言辞。
●汉刘向《说苑o指武》:「孔子曰:‘辩哉士乎!仙仙者乎!’」
●明冯梦龙《智囊补·语智部小序》:「侨童有辞,郑国赖焉,聊城一矢,名高鲁连,排难解纷,辩哉仙仙。」★「仙仙」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页 第1卷 1141★「仙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仙xiān xiān亦作「僊僊」。 1.
輕盈貌。輕舉貌。
? 《詩o小雅o賓之初筵》:「舍其坐遷,屢舞僊僊。」
? 孔穎達:「僊僊,舞貌也。」
? 《莊子o在宥》:「鴻蒙曰:意,毒哉!僊僊乎歸矣!」成玄英疏:「僊僊,輕舉之貌。」
? 三國·魏·曹植《妾薄命》詩之二:「袖隨禮,容極情,妙舞仙仙體輕。」
? 南朝·宋·劉鑠《白紵曲》:「僊僊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雲行。」
? 明·高進孝《雲間據目抄序》:「其人森森乎如開玉府,僊僊乎若乘白雲而行廣漠,蓋非天壤間恒有也。」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丐仙》:「蝶展然一飛,化為麗人……陳曰:‘不可無以佐觴。’女乃仙仙而舞。」
? 林紓《祭宗室壽伯茀太史文》:「長安春陰,柳綿僊僊,回車告別,遂辭幽·燕。」 2.
? 清·杜濬《長干阿育王塔》詩:「竦身思矯矯,寄想亦仙仙。」 3.
形容善於言辭。
? 漢·劉向《說苑o指武》:「孔子曰:‘辯哉士乎!僊僊者乎!’」明·馮夢龍《智囊補o語智部小序》:「僑童有辭,鄭國賴焉,聊城一矢,名高魯連,排難解紛,辯哉僊僊。」
登仙dēng xiān 1.
●《楚辞o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王逸注:「仙,一作仙。」
●《汉书o王莽传下》:「或言黄帝时建华盖以登仙,莽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挽者皆呼‘登仙’。」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可文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 2.
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陆大夫宴喜西都,郭有道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缙绅羡其登仙。」
●《新唐书o倪若水传》:「班景倩自扬州采访使入为大理少卿,过州,若水饯于郊,顾左右曰:‘班公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驺仆。’」 3.
称人死亡的婉辞。
●唐刘知几《史通o杂说下》:「复有怀嬴失节,目为贞女;刘安覆族,定以登仙。」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不数日宣仁登仙,上始亲政焉。」
●《宋史o乐志十六》:「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仙,弓堕隔苍烟。」登仙(2)dēng xiān(无)★「登仙」在《汉语大词典》第11685页 第8卷 529★「登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登仙dēng xiān亦作「登僊」。 1.
? 《楚辭o遠游》:「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 王逸注:「仙,一作僊。」
? 《漢書o王莽傳下》:「或言黃帝時建華蓋以登僊,莽乃造華蓋九重……車上人擊鼓,輓者皆呼‘登僊’。」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可文一見了信,直把他喜得賽如登仙一般。」 2.
喻聲名直上或升遷高官。
?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陸大夫宴喜西都,郭有道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縉紳羨其登仙。」
? 《新唐書o倪若水傳》:「班景倩自揚州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過州,若水餞於郊,顧左右曰:‘班公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為騶僕。’」 3.
稱人死亡的婉辭。
? 唐·劉知幾《史通o雜說下》:「復有懷嬴失節,目為貞女;劉安覆族,定以登仙。」
?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不數日宣仁登仙,上始親政焉。」
? 《宋史o樂志十六》:「綴衣將出,神凝玉几,一夜登僊,弓墮隔蒼煙。」
地仙dì xiān 1.
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云笈七签》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罗浮山中有黄道人,相传东晋时,葛洪炼丹仙去,道人捞其鼎中余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发氅衣,出行山中。」 2.
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唐李涉《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余,竹林斜到地仙居。」
●《新五代史o杂传·张筠》:「筠居洛阳,拥其赀,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余年,人谓之‘地仙’。」
●宋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 3.
比喻美丽的女子。
●元张可久《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斗婵娟。」
●清鹅湖逸士《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地仙」在《汉语大词典》第2764页 第2卷 1020★「地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地仙dì xiān 1.
方士稱住在人間的仙人。
? 晉·葛洪《抱樸子o論仙》:「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
? 《雲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飛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聞。」
? 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卷三:「羅浮山中有黃道人,相傳東晉時,葛洪煉丹仙去,道人撈其鼎中餘丹吞之,遂為地仙。時時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2.
比喻閑散享樂的人。
? 唐·李涉《秋日過員太祝林園》詩:「望水尋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
? 《新五代史o雜傳o張筠》:「筠居洛陽,擁其貲,以酒色聲妓自娛足者十餘年,人謂之‘地仙’。」
? 宋·蘇軾《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詩:「已向閑中作地仙,更於酒裏得天全。」 3.
比喻美麗的女子。
? 元·張可久《醉太平o席上有贈》曲:「風流地仙,體態天然,畫圖誰敢鬥嬋娟。」
? 清·鵝湖逸士《老狐談歷代麗人記》:「吾所見麗人,約須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麗,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
仙人掌xiān rén zhǎng 1.
华山峰名。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典出《文选o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李善注:「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
●唐崔颢《行经华阴》诗:「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明何景明《送韩汝庆还关中》诗:「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2.
地名。地在宋真州城西,当今江苏省仪征县境。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之墓在此。
●清王士禛《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原注:「柳耆卿墓在城西仙人掌。」 3.
植物名。原产美洲热带及亚洲热带干旱沙漠地区。茎为肉质,形如手掌,有刺,色青绿,花黄色,可供观赏。同属中其它品种,花色繁多,形状奇特,通常也泛称仙人掌。有仙人塔、仙人山、仙人鞭、仙人杖等。★「仙人掌」在《汉语大词典》第1139页 第1卷 1139★「仙人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8页★「仙人掌」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人掌」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人掌xiān rén zhǎng 1.
華山峰名。在今陝西省·華陰縣。典出《文選o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屭,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李善注:「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水過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開其上,足蹋離其下,中分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於今尚在。」
? 唐·崔顥《行經華陰》詩:「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 明·何景明《送韓汝慶還關中》詩:「黃河一線通滄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2.
地名。地在宋·真州城西,當今江蘇省·儀征縣境。
? 宋代著名詞人柳永之墓在此。
? 清·王士禛《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弔柳屯田」原注:「柳耆卿墓在城西仙人掌。」 3.
植物名。原產美洲熱帶及亞洲熱帶乾旱沙漠地區。莖為肉質,形如手掌,有刺,色青綠,花黃色,可供觀賞。同屬中其它品種,花色繁多,形狀奇特,通常也泛稱仙人掌。有仙人塔、仙人山、仙人鞭、仙人杖等。
游仙yóu xiān 1.
漫游仙界。
●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绡。」
●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住寺莫教流败叶,游仙应学煮甜霜。」
●清龚自珍《木兰花慢》词:「无奈游仙觉后,碧云垂到而今。」 2.
指晋郭璞所作《游仙诗》。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章炳麟《辨诗》:「汉《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声熙熙,悲而不伤,词若《游仙》,乃足以作将帅之气,虽《云门》《大卷》弗过也。」 3.
泛指游仙诗。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游仙》可致,无劳郭璞之言;《招隐》成文,敢嗣刘安之作。」游仙(2)yóu xiān古人谓游心仙境,脱离尘俗。
●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游仙。」
●唐广宣《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诗:「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宋沈遘《七言斋居寄杨祖二阁老》:「萧洒城南尺五天,尽凉高枕梦游仙。」
●清周亮工《同人柏台茅屋成》诗:「游仙未必此中闲,百念难删竟自删。」★「游仙」在《汉语大词典》第7955页 第5卷 1500游仙yóu xiān(參見遊仙) 1.
漫游仙界。
? 明·葉憲祖《鸞鎞記o品詩》:「混俗同魚服,游仙學紫綃。」
? 清·周亮工《次清風店詠黃芽菜》:「住寺莫教流敗葉,游仙應學煮甜霜。」
? 清·龔自珍《木蘭花慢》詞:「無奈游仙覺後,碧雲垂到而今。」 2.
指晉·郭璞所作《游仙詩》。
?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翰林》以為詩首,但《游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
? 章炳麟《辨詩》:「漢《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聲熙熙,悲而不傷,詞若《游仙》,乃足以作將帥之氣,雖《雲門》《大卷》弗過也。」 3.
泛指游仙詩。
? 唐·楊炯《群官尋楊隱居詩序》:「《游仙》可致,無勞郭璞之言;《招隱》成文,敢嗣劉安之作。」
仙家xiān jiā 1.
仙人所住之处。
●《海内十洲记o元洲》:「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牟融《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黄山,见绝壁之上,刻‘江丽田先生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
●《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
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舍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仙家」在《汉语大词典》第1146页 第1卷 1146仙家xiān jiā 1.
仙人所住之處。
? 《海內十洲記o元洲》:「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亦多仙家。」
? 唐·牟融《天台》詩:「洞裏無塵通客境,人間有路入仙家。」 2.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癸卯春,余遊黃山,見絕壁之上,刻‘江麗田先生彈琴處’,疑是古之仙家者流。」
? 《老殘游記》第九回:「這屏上詩是何人做的?看來只怕是個仙家罷?」葉聖陶《記金華的兩個岩洞》:「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仙家、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
舊時迷信,用以稱狐仙。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o姑妄聽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實不忍火攻。苟無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仙家xiān jiā 补证条目
1.指仙人。 ? 唐刘禹锡《桃源行》:「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仙人杖xiān rén zhàng 1.
菜名。可入药。又名仙人杖草。
●唐陈子昂《观荆玉篇序》:「夏四月,军幕次于张掖河。河洲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菜二·仙人杖草》﹝集解﹞引苏颂曰:「仙人杖有三物同名:一种是菜类,一种是枯死竹笋之色黑者,枸杞一名仙人杖是也。此仙人杖乃作菜茹者。」 2.
枸杞的别名。为常用中药。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木三·枸杞》。 3.
中药名。一种枯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木四·仙人杖》﹝集解﹞引陈藏器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4.
仙人掌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全身长有细毛刺,茎成圆形,长一米左右,形状像拐杖。五六月间,开黄色花朵于杖的顶端。供观赏。参见「仙人掌」。★「仙人杖」在《汉语大词典》第1138页 第1卷 1138仙人杖xiān rén zhàng 1.
菜名。可入藥。又名仙人杖草。
? 唐·陳子昂《觀荊玉篇序》:「夏四月,軍幕次於張掖河。河洲草木無他異者,惟有仙人杖,往往叢生。」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菜二o仙人杖草》﹝集解﹞引蘇頌曰:「仙人杖有三物同名:一種是菜類,一種是枯死竹筍之色黑者,枸杞一名仙人杖是也。此仙人杖乃作菜茹者。」 2.
枸杞的別名。為常用中藥。
? 晉·葛洪《抱樸子o仙藥》:「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木三o枸杞》。 3.
中藥名。一種枯筍。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木四o仙人杖》﹝集解﹞引陳藏器曰:「此是筍欲成竹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4.
仙人掌的一種。多年生植物。全身長有細毛刺,莖成圓形,長一米左右,形狀像拐杖。五六月間,開黃色花朵於杖的頂端。供觀賞。參見「仙人掌」。
仙去xiān qù 1.
成仙而去。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彭祖之弟子﹞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
●宋曾巩《仙都观三门记》:「建昌军南城县仙都观,世传麻姑于此仙去,故立祠在焉。」
●清吴伟业《过淮阴有感》诗之二:「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2.
去世。死的婉辞。
●宋无名氏《仁宗御容赴景陵宫奉安导引》词:「彩云缥缈,海上隐三山,仙去莫能攀。」
●《梅涧诗话》卷上引宋李昴英诗注:「山谷谪居宜州城楼,得热疾,病中以檐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元倪瓒《画竹》诗:「湖州(指宋文同)仙去三百祀,坡翁高绝孰与侣?」
●明吴承恩《寿胡内子张孺人六帙序》:「逮夫双洲翁媪仙去,西畹已入官,而一切巨细不免丛孚其身矣。」★「仙去」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页 第1卷 1141仙去xiān qù亦作「僊去」。 1.
成仙而去。
?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蠶……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 晉·葛洪《抱樸子o極言》:「﹝彭祖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數百歲,在殷而各仙去。」
? 宋·曾鞏《仙都觀三門記》:「建昌軍·南城縣·僊都觀,世傳麻姑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
? 清·吳偉業《過淮陰有感》詩之二:「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2.
去世。死的婉辭。
? 宋·無名氏《仁宗御容赴景陵宮奉安導引》詞:「彩雲縹緲,海上隱三山,仙去莫能攀。」
? 《梅澗詩話》卷上引宋·李昴英詩注:「山谷謫居宜州城樓,得熱疾,病中以簷溜濯足,連稱‘快哉’,未幾仙去。」
? 元·倪瓚《畫竹》詩:「湖州(指宋·文同)仙去三百祀,坡翁高絕孰與侶?」明·吳承恩《壽胡內子張孺人六帙序》:「逮夫雙洲翁媼僊去,西畹已入官,而一切巨細不免叢孚其身矣。」
仙凡xiān fán 1.
仙境与人间。
●元刘因《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2.
谓仙人与凡人。
●明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三摺:「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3.
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o歌咏》:「杨文公初为光禄丞,太宗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贻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待重瞳,蓬莱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
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苏轼《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冯应榴注:「其人由官荆楚而内召入汴者。」★「仙凡」在《汉语大词典》第1140页 第1卷 1140仙凡xiān fán 1.
仙境與人間。
? 元·劉因《游天城》詩:「天設限仙凡,雲生失昏曉。」 2.
謂仙人與凡人。
? 明·朱有燉《風月牡丹仙》第三摺:「秀才,你讀書人,豈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o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那時還相信神仙和鬼神,並不以為虛造,所以所記雖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卻都是史的一類。」 3.
借喻皇宮內苑與宮外。
?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o歌詠》:「楊文公初為光祿丞,太宗頗愛其才。一日,後苑賞花宴詞臣,公不得預,以詩貽諸館閣曰:‘聞戴宮花滿鬢紅上林絲筦待重瞳,蓬萊咫尺無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
比喻朝廷與地方。
? 宋·蘇軾《贈人》詩:「別後休論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誰憐澤畔行吟者,目斷長安貌欲枯。」
? 馮應榴注:「其人由官荊·楚而內召入汴者。」
八仙bā xiān 1.
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以上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2.
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 3.
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o李白传》。
●唐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八仙」在《汉语大词典》第1748页 第2卷 4★「八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页★「八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八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八仙bā xiān 1.
民間傳說中道教的八個仙人。即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李鐵拐、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已見於唐、宋、元人記載,元雜劇中亦有他們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裡,始確定為以上八人。參閱《浦江清文錄o八仙考》。 2.
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莊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 晉·譙秀《蜀紀》以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故3.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皆好飲酒賦詩,稱為「酒中八仙人」。見《新唐書o李白傳》。
? 唐·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八仙bā xiān 补义条目
宋时对钱塘县尉的美称。因钱塘(今杭州)有湖山之美,承平时县尉清闲,故称。 ?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o官寺三·诸县官厅》:「錢塘縣:尉司在錢塘門外。 ? 《華庚記》:錢塘尉承平時號‘八仙’。」
仙姑xiān gū 1.
●《太平广记》卷七十引《墉城集仙录o徐仙姑》:「徐仙姑者,北齐仆射徐之才女也。不知其师,已数百岁,状貌常如二十四五岁耳。」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 2.
对女道士的敬称。
●明高濂《玉簪记·幽情》:「小生潘必正,下第羞归,暂投女真观中安息,偶见仙姑修容,光彩艳丽夺人,此心羁绊,不忍轻去。」
●明高濂《寄弄》:「敢求仙姑,面教一曲如何?」 3.
旧时对从事下神占卜等迷信活动的妇女的称呼。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 4.
蝼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虫三·蝼蛄》。★「仙姑」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仙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7页★「仙姑」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姑xiān gū 1.
? 《太平廣記》卷七十引《墉城集仙錄o徐仙姑》:「徐仙姑者,北齊僕射徐之才女也。不知其師,已數百歲,狀貌常如二十四五歲耳。」
? 《紅樓夢》第五回:「﹝寶玉﹞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 2.
對女道士的敬稱。
? 明·高濂《玉簪記o幽情》:「小生潘必正,下第羞歸,暫投女真觀中安息,偶見仙姑修容,光彩豔麗奪人,此心羈絆,不忍輕去。」
? 明·高濂《寄弄》:「敢求仙姑,面教一曲如何?」 3.
舊時對從事下神占卜等迷信活動的婦女的稱呼。
?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時三仙姑才十五歲,剛剛嫁給于福,是前後莊上第一個俊俏媳婦。」 4.
螻蛄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蟲三o螻蛄》。
仙品xiān pǐn 1.
稀有罕见的非凡之品。
●唐谢邈《谢人惠琴材》诗:「七弦妙制饶仙品,三尺良材称道情。」
●《宣和书谱o女仙吴彩鸾》:「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
●清龚自珍《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此卷之为唐临晋迹,不在缺笔一证,审其气韵,殆仙品也。」 2.
指非凡的气质和姣美的姿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小翠》:「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3.
仙人的品级地位。
●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某东海龙也,天帝所敕,主八海之宝,一千年一更其任,无过者超证仙品。」 4.
仙界的果品食物。
●《西游记》第五回:「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仙品」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仙品xiān pǐn 1.
稀有罕見的非凡之品。
? 唐·謝邈《謝人惠琴材》詩:「七弦妙制饒仙品,三尺良材稱道情。」
? 《宣和書譜o女仙吳彩鸞》:「彩鸞為以小楷書《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
? 清·龔自珍《跋唐人臨晉本黃庭經》:「此卷之為唐臨晉蹟,不在缺筆一證,審其氣韻,殆仙品也。」 2.
指非凡的氣質和姣美的姿容。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小翠》:「視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3.
仙人的品級地位。
? 唐·薛用弱《集异記補編o葉法善》:「某東海龍也,天帝所敕,主八海之寶,一千年一更其任,無過者超證仙品。」 4.
仙界的果品食物。
? 《西游記》第五回:「是我不待他請,先赴瑤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
半仙bàn xiān 1.
半似仙人。传说中仙人居住在高空,旧因称耍秋千的人为半仙,耍秋千为半仙戏。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西湖主》:「出诣秋千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 2.
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宋范成大《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缘,我与枯藤各半仙。」 3.
旧称从事星相、占卜、巫医等迷信职业的术法灵妙者。亦有自称以惑众者。如宋周密《武林旧事o诸色伎艺人》中有施半仙。★「半仙」在《汉语大词典》第709页 第1卷 709★「半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半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半仙bàn xiān 1.
半似仙人。傳說中仙人居住在高空,舊因稱耍鞦韆的人為半仙,耍鞦韆為半仙戲。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 明·高明《琵琶記o牛氏規奴》:「本是北方戎戲,移來上苑豪家。女娘撩亂隔牆花,好似半仙戲耍。」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西湖主》:「出詣鞦韆架下,徘徊凝想……遂題巾曰:‘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 2.
半似仙人。指登高山的人。
? 宋·范成大《山頂》詩:「翠屏無路強攀緣,我與枯籐各半仙。」 3.
舊稱從事星相、占卜、巫醫等迷信職業的術法靈妙者。亦有自稱以惑眾者。如宋·周密《武林舊事o諸色伎藝人》中有施半仙。
仙郎xiān láng 1.
年轻的男仙人。
●唐戴叔伦《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 2.
借称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于爱情关系。
●五代和凝《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尽放娇。」
●宋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 3.
唐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
●唐綦毋潜《题沈东美员外山池》诗:「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
●前蜀韦庄《漳亭驿小樱桃》诗:「当年此树正华开,五马仙郎载酒来。」仙,一本作「仙」。参见「仙台」。★「仙郎」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仙郎」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郎xiān láng亦作「僊郎」。 1.
年輕的男仙人。
? 唐·戴叔倫《織女詞》:「鳳梭停織鵲無音,夢憶仙郎夜夜心。」 2.
借稱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於愛情關係。
? 五代·和凝《柳枝》詞:「醉來咬損新花子,拽住仙郎儘放嬌。」
? 宋·劉過《沁園春o美人指甲》詞:「風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閒。」
? 《紅樓夢》第五回:「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 3.
唐人對尚書省各部郎中、員外郎的慣稱。
? 唐·綦毋潛《題沈東美員外山池》詩:「仙郎偏好道,鑿沼象瀛洲。」
? 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仙郎久為別,客舍問何如。」
? 前蜀·韋莊《漳亭驛小櫻桃》詩:「當年此樹正華開,五馬僊郎載酒來。」僊,一本作「仙」。參見「仙臺」。
玉仙yù xiān 1.
仙女,美女。
●唐杜牧《瑶瑟》诗:「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湘水彻明寒。」
●唐刘兼《春夜》诗:「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阕。」 2.
道观名,即玉仙观。故址在今开封市。
●宋苏轼《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王文诰辑注引施元之曰:「吕希哲《家塾记》:玉仙观,在京城宣化门外。」 3.
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
●《云笈七签》卷八:「月中树名骞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琉璃焉。」 4.
●元好问《台山杂咏》之八「草花」清施国祁注:「《清凉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钵囊、玉仙。」★「玉仙」在《汉语大词典》第5544页 第4卷 476玉仙yù xiān 1.
仙女,美女。
? 唐·杜牧《瑤瑟》詩:「玉仙瑤瑟夜珊珊,月過樓西桂燭殘。風景人間不如此,動搖湘水徹明寒。」
? 唐·劉兼《春夜》詩:「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2.
道觀名,即玉仙觀。故址在今開封市。
? 宋·蘇軾《安國寺尋春》詩:「遙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 王文誥輯注引施元之曰:「呂希哲《家塾記》:玉仙觀,在京城宣化門外。」 3.
道教稱食騫樹之葉而成仙者。
? 《雲笈七籤》卷八:「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凡有八樹,在月中也。得食其葉者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琉璃焉。」 4.
? 元好問《臺山雜詠》之八「草花」清·施國祁注:「《清涼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缽囊、玉仙。」
仙室xiān shì 1.
仙人所居的宫室。
●前蜀杜光庭《青城山记》:「﹝大面山﹞之顶,去平地七十二里,为兹山之主,非常人所到,灵禽异兽,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琼楼仙室,金阙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见,非凡俗所窥也。」 2.
指道教祠观。
●前蜀杜光庭《告修青城山丈人观醮词》:「自轩后锡封,汉皇望秩,玄宗构宇,先帝增崇,仙室益严,清坛弥肃。」 3.
指东汉洛阳宫中藏书的东观。
●《文选o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李善注:「华峤《后汉书》曰: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今故言仙室。」 4.
泛称皇家藏书之所。
●宋范仲淹《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自是蹈扬仙室,历迁帝闱。」★「仙室」在《汉语大词典》第1144页 第1卷 1144仙室xiān shì 1.
仙人所居的宮室。
? 前蜀·杜光庭《青城山記》:「﹝大面山﹞之頂,去平地七十二里,為茲山之主,非常人所到,靈禽異獸,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瓊樓仙室,金闕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見,非凡俗所窺也。」 2.
指道教祠觀。
? 前蜀·杜光庭《告修青城山丈人觀醮詞》:「自軒后錫封,漢皇望秩,玄宗構宇,先帝增崇,仙室益嚴,清壇彌肅。」 3.
指東漢·洛陽宮中藏書的東觀。
? 《文選o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
? 李善注:「華嶠《後漢書》曰: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今故言仙室。」 4.
泛稱皇家藏書之所。
? 宋·范仲淹《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啟》:「自是蹈揚仙室,歷遷帝闈。」
仙子xiān zǐ 1.
仙人。常用以借称道士。
●唐孟浩然《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诗:「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唐皎然《买药歌送杨山人》:「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 2.
●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命妇》词:「果是月宫仙子降,诞生乐国人如玉。」
●《红楼梦》第一百回:「曾见一人,说是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里的仙子临凡。」 3.
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前蜀韦庄《春陌》诗之一:「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五代阎选《临江仙》词:「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仙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140页 第1卷 1140★「仙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8页★「仙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子」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子xiān zǐ 1.
仙人。常用以借稱道士。
? 唐·孟浩然《游精思觀題觀主山房》詩:「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
? 唐·皎然《買藥歌送楊山人》:「揚州喧喧賣藥市,浮俗無由識仙子。」 2.
? 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 宋·無名氏《滿江紅o壽命婦》詞:「果是月宮仙子降,誕生樂國人如玉。」
? 《紅樓夢》第一百回:「曾見一人,說是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必是那裏的仙子臨凡。」 3.
比喻容顏姣好的女子。
? 前蜀·韋莊《春陌》詩之一:「滿街芳草卓香車,仙子門前白日斜。」
? 五代·閻選《臨江仙》詞:「物華空有舊池塘,不逢仙子,何處夢襄王?」
仙居xiān jū 1.
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
●唐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明陈钟盛《蓬莱阁记》:「夫蓬莱境界号称仙居,其说见于山经水注所记,骚人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 2.
借指歌妓居处。
●宋孙光宪《浣溪沙》词:「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3.
县名。在今浙江省。
●宋景德四年始置。以产白术著名。参见「仙居术」。 4.
杭州灵隐山的别名。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o北山胜迹》:「灵隐山,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灵苑,曰仙居,曰武林,俗称西山。其山起歙,出睦,跨富春,控余杭,蜿蜒数百里,结局于钱唐。」★「仙居」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仙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居」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居xiān jū 1.
仙人住所。亦借稱清靜絕俗的所在。
? 唐·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詩:「賀上人迴得報書,大誇州宅似仙居。」
? 明·陳鍾盛《蓬萊閣記》:「夫蓬萊境界號稱仙居,其說見於山經水注所記,騷人韻客所托興,不一而足。」 2.
借指歌妓居處。
? 宋·孫光憲《浣溪沙》詞:「靜街偷步訪仙居,隔牆應認打門初。」 3.
縣名。在今浙江省。
? 宋·景德四年始置。以產白朮著名。參見「仙居朮」。 4.
杭州·靈隱山的別名。
?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o北山勝跡》:「靈隱山,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靈苑,曰仙居,曰武林,俗稱西山。其山起歙,出睦,跨富春,控餘杭,蜿蜒數百里,結局於錢唐。」
大仙dà xiān 1.
尊称仙人。民间称「狐仙」为大仙;亦以称其它动物成「精」者。
●唐胡曾《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诗:「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o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孝廉问:‘大仙初学道时,所慕效者何人?今之状貌,乃何人也?’」
●老舍《骆驼祥子》十九:「虾蟆大仙说话老声老气的,而且有些结巴。」 2.
●唐王维《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漆园傲吏,著书以稊稗为言;莲座大仙,说法开《药草》之品。」赵殿成笺注:「《释氏要览》:‘古译经有称佛名大仙者。此与天仙不同。《般若灯论》云,声闻菩萨等亦名仙,佛于中最尊上故,已登一切波罗密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大仙」在《汉语大词典》第3076页 第2卷 1332★「大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大仙dà xiān 1.
尊稱仙人。民間稱「狐仙」為大仙;亦以稱其它動物成「精」者。
? 唐·胡曾《早發潛水驛謁郎中員外》詩:「已是大仙憐後進,不應來向武陵迷。」
? 清·薛福成《庸盦筆記o幽怪一o狐仙談歷代麗人》:「孝廉問:‘大仙初學道時,所慕效者何人?今之狀貌,乃何人也?’」老舍《駱駝祥子》十九:「蝦蟆大仙說話老聲老氣的,而且有些結巴。」 2.
? 唐·王維《薦福寺光師房花藥詩序》:「漆園傲吏,著書以稊稗為言;蓮座大仙,說法開《藥草》之品。」
? 趙殿成箋注:「《釋氏要覽》:‘古譯經有稱佛名大仙者。此與天仙不同。
? 《般若燈論》云,聲聞菩薩等亦名仙,佛於中最尊上故,已登一切波羅密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
仙桃xiān táo 1.
神话传说中供西王母等仙人食用的桃。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西游记》第五回:「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 2.
泛称桃树或桃实。
●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3.
称禁苑中的桃。
●唐杜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仙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145页 第1卷 1145★「仙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桃xiān táo 1.
神話傳說中供西王母等仙人食用的桃。
? 《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
? 《西游記》第五回:「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來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開寶閣,做‘蟠桃勝會’。」 2.
泛稱桃樹或桃實。
? 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詩:「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3.
稱禁苑中的桃。
? 唐·杜甫《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仙桃xiān táo 补证条目
1.亦作「僊桃」。称禁苑中的桃。 ? 明邵璨《香囊记·琼林》:「瓊林春色醉僊桃,聖澤千年此日遭。」
神仙shén xiān 1.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
●《史记o孝武本纪》:「海上燕齐之闲,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汉桓宽《盐铁论o散不足》:「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宋梅尧臣《读<汉书·梅子真传>》诗:「九江传神仙,会稽隐廛闬。」
●陈毅《游桂林》诗:「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2.
●《文选o班固<西都赋>》:「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李善注引《三辅黄图》:「长乐宫有神仙殿。」神仙(2)shén xiān(无)★「神仙」在《汉语大词典》第10461页 第7卷 859★「神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57页★「神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神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神仙shén xiān亦作「神僊」。 1.
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脫塵世,長生不老。
? 《史記o孝武本紀》:「海上燕·齊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 漢·桓寬《鹽鐵論o散不足》:「當此之時,燕·齊之士釋鋤耒,爭言神仙方士。」
? 宋·梅堯臣《讀<漢書o梅子真傳>》詩:「九江傳神僊,會稽隱廛閈。」
? 陳毅《游桂林》詩:「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 2.
? 《文選o班固<西都賦>》:「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區宇若茲,不可殫論。」
? 李善注引《三輔黃圖》:「長樂宮有神仙殿。」
仙尉xiān wèi汉梅福的美称。
●梅字子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归里,一旦弃妻子去,传以为仙,故称。见《汉书o梅福传》。
●前蜀韦庄《南昌晚眺》诗:「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仙,一本作「仙」。后亦以「仙尉」为县尉的誉称。
●唐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中:「县尉曰仙尉,盖用梅福尉南昌故事……或称县尉,则慊然为慢我,是皆习俗使然。」
●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梅福,同为上日吟。」★「仙尉」在《汉语大词典》第1147页 第1卷 1147仙尉xiān wèi亦作「僊尉」。 漢·梅福的美稱。
? 梅字子真,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歸里,一旦棄妻子去,傳以為仙,故稱。見《漢書o梅福傳》。
? 前蜀·韋莊《南昌晚眺》詩:「南昌城郭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綠遮僊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僊,一本作「仙」。後亦以「仙尉」為縣尉的譽稱。
? 唐·李白《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詩:「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縣尉曰仙尉,蓋用梅福尉南昌故事……或稱縣尉,則慊然為慢我,是皆習俗使然。」
? 清·金農《元日過張少府小飲花下》詩:「仙尉逢梅福,同為上日吟。」------------------------------仙尉xiān wèi 补义条目
县典史的美称。 ? 清王用臣《幼学歌o各衙门官职称名·外官》:「典史亦曰仙尉。」
仙班xiān bān 1.
天上仙人的行列。
●《云笈七签》卷一○三:「仙班既退,光明遍彻诸天焉。」
●清陈维崧《贺新郎·毛卓人示我满江红词数首中多养生家言作此戏柬》词:「我自人间能倔强,碧霄宫,懒逐仙班走。」 2.
指仙人之辈。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虽年少,浪游江湖,阅人多矣,从不见先生珠辉玉映,真乃天上仙班。」
●清洪升《长生殿o情悔》:「祇是奴家恁般业重,敢仍望做蓬莱座的仙班?」 3.
借指朝班。
●宋黄庭坚《同子瞻韵和赵伯充团练》诗:「金玉堂中寂寞人,仙班时得共朝真。」
●明王世贞《武林遇李太仆归省有赠》诗:「青门四明客,早晚向仙班?」★「仙班」在《汉语大词典》第1145页 第1卷 1145★「仙班」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班xiān bān 1.
天上仙人的行列。
? 《雲笈七籤》卷一o三:「仙班既退,光明遍徹諸天焉。」
? 清·陳維崧《賀新郎o毛卓人示我滿江紅詞數首中多養生家言作此戲柬》詞:「我自人間能倔強,碧霄宮,嬾逐仙班走。」 2.
指仙人之輩。
?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雖年少,浪遊江湖,閱人多矣,從不見先生珠輝玉映,真乃天上仙班。」
? 清·洪昇《長生殿o情悔》:「祇是奴家恁般業重,敢仍望做蓬萊座的仙班?」 3.
借指朝班。
? 宋·黃庭堅《同子瞻韻和趙伯充團練》詩:「金玉堂中寂寞人,仙班時得共朝真。」
? 明·王世貞《武林遇李太僕歸省有贈》詩:「青門·四明客,早晚向仙班?」
求仙qiú xiān 1.
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
●《文选o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李善注引《三辅故事》:「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
●三国魏夏侯湛《抵疑》:「接舆佯狂以蔽身,梅福弃家以求仙。」
●唐李白《题雍兵崔明府丹灶》诗:「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滦阳消夏录三》:「﹝狐﹞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 2.
访求仙人。
●《豆棚闲话o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山上乃是仙家藏真修炼之处……那些求仙问福的,虽有许多,也俱在彼静心守候。」★「求仙」在《汉语大词典》第7353页 第5卷 898求仙qiú xiān 1.
謂以服藥、辟穀、修煉等方法,求得長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
? 《文選o張衡<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 李善注引《三輔故事》:「武帝作銅露盤,承天露,和玉屑飲之,欲以求仙。」
? 三國·魏·夏侯湛《抵疑》:「接輿佯狂以蔽身,梅福棄家以求仙。」
? 唐·李白《題雍兵崔明府丹灶》詩:「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o灤陽消夏錄三》:「﹝狐﹞先煉形為人,既得為人,然後講內丹,是為由人而求仙。」 2.
訪求仙人。
? 《豆棚閑話o空青石蔚子開盲》:「那山上乃是仙家藏真修煉之處……那些求仙問福的,雖有許多,也俱在彼靜心守候。」
仙骨xiān gǔ 1.
道教语。谓成仙的资质。
●《太平广记》卷五引晋葛洪《神仙传》:「于是神人授以素书……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
●唐许浑《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诗:「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2.
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
●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3.
喻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质。
●清沈初《西清笔记o纪文献》:「张南华前辈真天才……今所流传诗画,气韵绝高,自有仙骨。」
●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的人们的梦话。」★「仙骨」在《汉语大词典》第1143页 第1卷 1143★「仙骨」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骨xiān gǔ 1.
道教語。謂成仙的資質。
? 《太平廣記》卷五引晉·葛洪《神仙傳》:「於是神人授以素書……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聰明,得此便成,不復須師。’」唐·許渾《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詩:「尋仙在仙骨,不用廢牛刀。」 2.
比喻超凡拔俗的氣質。
? 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3.
喻不同凡響的藝術特質。
? 清·沈初《西清筆記o紀文獻》:「張南華前輩真天才……今所流傳詩畫,氣韻絕高,自有仙骨。」
? 魯迅《花邊文學o看書瑣記》:「一有變化,即非永久,說文學獨有仙骨,是做夢的人們的夢話。」
地行仙dì xíng xiān 1.
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
●《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寿南涧》词:「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唐寅《题自画守耕图》诗:「昨日三山降除日,长沮同拜地行仙。」 2.
比喻远行的人。
●宋文天祥《怀则堂实堂》诗:「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地行仙」在《汉语大词典》第2766页 第2卷 1022地行仙dì xíng xiān 1.
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
? 《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阿難,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後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閑適的人。
? 宋·蘇軾《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詩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o壽南澗》詞:「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 明·唐寅《題自畫守耕圖》詩:「昨日三山降除日,長沮同拜地行仙。」 2.
比喻遠行的人。
? 宋·文天祥《懷則堂實堂》詩:「中夜想應發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白衣仙人bái yī xiān rén指观世音菩萨。因常着白衣、坐白莲中,故称。
●宋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
●《剪灯余话o芙蓉屏记》:「每日于白衣大士前礼百余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白衣大士出现,特来瞻礼!’」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观音大士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经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白衣观音。」★「白衣仙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0页 第8卷 174白衣仙人bái yī xiān rén指觀世音菩薩。因常著白衣、坐白蓮中,故稱。
? 宋·蘇軾《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詩:「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觀音」。
? 《剪燈餘話o芙蓉屏記》:「每日於白衣大士前禮百餘拜,密訴心曲,雖隆寒盛暑弗替。」
?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見白衣大士出現,特來瞻禮!’」清·俞正燮《癸巳類稿o<觀世音菩薩傳略>跋》:「《咸淳臨安志》云:‘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象。
? 錢忠懿王(錢俶)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天竺看經院。’白衣本毗陀天女,而俗人名為白衣觀音。」
天仙tiān xiān 1.
天上神仙。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唐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诗:「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苟才这一乐,登时就同成了天仙一般。」 2.
仙女。多比喻美女。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
●《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飘飘不染尘埃,耿耿天仙风韵。」★「天仙」在《汉语大词典》第3155页 第2卷 1411★「天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87页★「天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天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天仙tiān xiān 1.
天上神仙。
? 晉·葛洪《抱樸子o論仙》:「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
? 唐·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詩:「紫微降天仙,丹地投雲藻。」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苟才這一樂,登時就同成了天仙一般。」 2.
仙女。多比喻美女。
? 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畫出天仙,閼氏覽而遙妒。」
? 《水滸傳》第四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時,但見:朱顏綠髮,皓齒明眸。飄飄不染塵埃,耿耿天仙風韻。」
仙籍xiān jí 1.
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
●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崆峒非凡乡,蓬瀛在仙籍。」 2.
仙人的名籍。
●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明袁宗道《绝句》:「贫穷辄慕宦游,将相更希仙籍。」
●清洪升《长生殿o传概》:「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 3.
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诗:「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李沧《及第后宴曲江》诗:「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仙籍」在《汉语大词典》第1152页 第1卷 1152★「仙籍」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籍xiān jí 1.
神仙之鄉。亦形容清幽之境。
? 唐·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詩:「崆峒非凡鄉,蓬瀛在仙籍。」 2.
仙人的名籍。
? 唐·李商隱《重過聖女祠》詩:「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 明·袁宗道《絕句》:「貧窮輒慕宦遊,將相更希仙籍。」
? 清·洪昇《長生殿o傳概》:「幸遊魂悔罪,已登仙籍。」 3.
古以科舉及第為登仙,因稱及第者的資格與名姓籍貫為仙籍。
? 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詩:「仙籍共知推麗藻,禁垣同得薦嘉名。」
? 唐·李滄《及第後宴曲江》詩:「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
仙舟xiān zhōu舟船的美称。
●隋江总《洛阳道》诗之一:「仙舟李膺桌,小马王戎镳。」
●唐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无名氏《梅妃传》:「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舟。」
●宋梁明夫《贺新郎·寿吕道山四十九岁》词:「万里朝天去,见浔阳江上,风引仙舟淮浦。」
●金曹之谦《送李郭二子还乡》诗:「祖帐临寒水,仙舟漾夕晖。」★「仙舟」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页 第1卷 1141仙舟xiān zhōu舟船的美稱。
? 隋·江總《洛陽道》詩之一:「仙舟李膺棹,小馬王戎鑣。」
? 唐·李嶠《送光祿劉主簿之洛》詩:「仙舟窅將隔,芳斝暫云同。」
? 宋·無名氏《梅妃傳》:「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
? 宋·梁明夫《賀新郎o壽呂道山四十九歲》詞:「萬里朝天去,見潯陽江上,風引仙舟淮浦。」
? 金·曹之謙《送李郭二子還鄉》詩:「祖帳臨寒水,仙舟漾夕暉。」------------------------------仙舟xiān zhōu 订讹条目
? 《后汉书o郭太传》:「〔郭太〕乃游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衆賓望之,以爲神仙焉。」后因以「仙舟」美称贤人所乘舟船。亦用作舟船的美称。
仙方xiān fāng 1.
旧时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药。
●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五:「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
●唐徐凝《寄潘先生》诗:「世上仙方无觅处,欲来西岳事先生。」
●明屠隆《彩毫记·仙翁指教》:「希谢安、学子房,回首觅不死仙方。」 2.
传说中神仙所赐的药饵。
●宋洪迈《夷坚甲志·玉津三道士》:「君得吾仙方,不以账恤贫乏,而贪冒无厌,禄过其分,天命折君算。」
●《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政道:‘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 3.
旧时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药方。★「仙方」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页 第1卷 1141★「仙方」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方xiān fāng 1.
舊時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藥。
? 唐·白居易《不如來飲酒》詩之五:「莫學長生去,仙方誤殺君。」
? 唐徐凝《寄潘先生》詩:「世上仙方無覓處,欲來西岳事先生。」
? 明·屠隆《彩毫記o仙翁指教》:「希謝安、學子房,回首覓不死仙方。」 2.
傳說中神仙所賜的藥餌。
? 宋·洪邁《夷堅甲志o玉津三道士》:「君得吾仙方,不以賬恤貧乏,而貪冒無厭,祿過其分,天命折君算。」
? 《紅樓夢》第二五回:「賈政道:‘有兩箇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 3.
舊時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藥方。
臞仙qú xiān旧时借称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文人学者亦往往以此自称。
●宋刘克庄《最高楼》词:「这先生,非散圣,即臞仙。」
●金刘长言《通叔以诗送古镜为长言生日之寿次韵谢之》:「彩衣禄隐非臞仙,犹有向来文字缘。」
●清赵翼《寒夜澄怀园步月》诗:「惜无人送半臂来,不觉臞仙两肩耸。」
●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洁清不数臞仙臞,谁知闻声有彼姝。」★「臞仙」在《汉语大词典》第9400页 第6卷 1417臞仙qú xiān 1.
隱居山澤的術士。
? 宋蘇軾《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作詩送之》:「歸家但草淩雲賦,我相夫子非臞仙。」 2.
骨姿淸瘦的仙人。指梅花。
? 宋陸遊《射的山觀梅》詩之二:「淩厲冰霜節愈堅,人間那有此臞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凝情待久,無限恨、臞仙知否?」 3.
舊時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文人學者亦往往以此自稱。
? 宋·劉克莊《最高樓》詞:「這先生,非散聖,即臞仙。」
? 金·劉長言《通叔以詩送古鏡為長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綵衣祿隱非臞仙,猶有向來文字緣。」
? 清·趙翼《寒夜澄懷園步月》詩:「惜無人送半臂來,不覺臞仙兩肩聳。」
? 高燮《題蔡哲夫所繪沈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潔清不數臞仙臞,誰知聞聲有彼姝。」
玉天仙yù tiān xiān 1.
天上的仙女。
●元张鸣善《粉蝶儿·思情》套曲:「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
●明无名氏《四德记·牡丹嘉赏》:「缟素花王,逞清真国色……端详,宛然似玉天仙身跨彩鸾飞降。」
●清洪升《长生殿o觅魂》:「俺只索绕清虚阆苑,到玲珑宫殿,必是破工夫找着那玉天仙。」 2.
比喻美如天仙的女子。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摺:「一个个玉天仙,一双双美婵娟。」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摺:「你道我顾玉香是娇滴滴玉天仙,偏撞他柳盗跖恶哏哏做死冤。」★「玉天仙」在《汉语大词典》第5542页 第4卷 474★「玉天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玉天仙yù tiān xiān 1.
天上的仙女。
? 元·張鳴善《粉蝶兒o思情》套曲:「霧鬢雲鬟,楚宮腰素粧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謫降人間。」
? 明·無名氏《四德記o牡丹嘉賞》:「縞素花王,逞清真國色……端詳,宛然似玉天仙身跨彩鸞飛降。」
? 清·洪昇《長生殿o覓魂》:「俺只索繞清虛閬苑,到玲瓏宮殿,必是破工夫找着那玉天仙。」 2.
比喻美如天仙的女子。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摺:「一個個玉天仙,一雙雙美嬋娟。」
?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摺:「你道我顧玉香是嬌滴滴玉天仙,偏撞他柳盜蹠惡哏哏做死冤。」
仙曹xiān cáo 1.
仙人的行列。
●前蜀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善功潜着,则名列仙曹。」
●清曹寅《小游仙》诗之四:「全部奕世列仙曹,长笑三郎钓六鳌。」 2.
指唐代尚书省属下各部曹。
●唐许浑《十二月拜起居表回》诗:「一章西奏拜仙曹,回马天津北望劳。」 3.
泛指朝廷官署。
●唐李商隐《迎寄韩鲁州》诗:「圣朝推卫霍,归日动仙曹。」
●唐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
●明杨慎《垂杨篇》:「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仙曹」在《汉语大词典》第1147页 第1卷 1147★「仙曹」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曹xiān cáo 1.
仙人的行列。
? 前蜀·杜光庭《馬尚書本命醮詞》:「善功潛著,則名列仙曹。」
? 清·曹寅《小游仙》詩之四:「全部奕世列仙曹,長笑三郎釣六鰲。」 2.
指唐代尚書省屬下各部曹。
? 唐·許渾《十二月拜起居表回》詩:「一章西奏拜仙曹,回馬天津北望勞。」 3.
泛指朝廷官署。
? 唐·李商隱《迎寄韓魯州》詩:「聖朝推衛·霍,歸日動仙曹。」
? 唐·陸龜蒙《寄茅山何威儀》詩:「曾向人間拜節旄,乍疑因夢到仙曹。」
? 明·楊慎《垂楊篇》:「臨池歸院總仙曹,應制分題競彩毫。」
仙伯xiān bó 1.
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
●《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淮南王﹞安,未得上天,遇诸仙伯。安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于是,仙伯主者,奏安云不敬。」
●宋范成大《题金牛洞》诗:「自从仙伯弭芝盖,凤舞鸾歌开洞天。」
●明陈子龙《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何来一仙伯,发短而心长。」 2.
借称官职清贵、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陈师道《和饶节咏周昉画》:「金华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复千金摹。」
●宋张孝祥《鹧鸪天》词:「忆昔追游翰墨场,武夷仙伯较文章。」★「仙伯」在《汉语大词典》第1142页 第1卷 1142仙伯xiān bó 1.
仙人之長。亦泛稱仙人。
? 《太平廣記》卷七引《神仙傳》:「﹝淮南王﹞安,未得上天,遇諸仙伯。
? 安少習尊貴,稀為卑下之禮,坐起不恭,語聲高亮,或誤稱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安云不敬。」
? 宋·范成大《題金牛洞》詩:「自從仙伯弭芝蓋,鳳舞鸞歌開洞天。」
? 明·陳子龍《寄郢中鄭澹石座師》詩:「何來一仙伯,髮短而心長。」 2.
借稱官職清貴、文章超逸的人物。
? 宋·陳師道《和饒節詠周昉畫》:「金華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摹。」
? 宋·張孝祥《鷓鴣天》詞:「憶昔追遊翰墨場,武夷仙伯較文章。」
御仙花yù xiān huā 1.
荔枝的别称。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俗谓球路为笏头,御仙花为荔枝,皆失其本号也。」
●《宋史o舆服志五》:「荔支或为御仙花,束带亦同。」 2.
指御仙带。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唯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方团球路以赐两府,御仙花以赐学士以上。」
●《宋史o舆服志五》:「﹝哲宗《元符仪制令》﹞观文殿学士至宝文阁直学士、御史大夫、中丞、六曹尚书、侍郎、散骑常侍并御仙花,权侍郎不同。」御仙花(2)yù xiān huā(无)★「御仙花」在《汉语大词典》第4430页 第3卷 1024御仙花yù xiān huā亦作「御僊花」。 1.
荔枝的別稱。
?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今俗謂毬路為笏頭,御僊花為荔枝,皆失其本號也。」
? 《宋史o輿服志五》:「荔支或為御仙花,束帶亦同。」 2.
指御仙帶。
?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初,太宗嘗曰:‘玉不離石,犀不離角,可貴者唯金也’乃創為金銙之制以賜群臣,方團毬路以賜兩府,御僊花以賜學士以上。」
? 《宋史o輿服志五》:「﹝哲宗《元符儀制令》﹞觀文殿學士至寶文閣直學士、御史大夫、中丞、六曹尚書、侍郎、散騎常侍并御仙花,權侍郎不同。」
仙茅xiān máo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文理。唐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因又名婆罗门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根、茎可入药。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仙茅一名婆罗门参,出南雄州大庾岭上。以路北云封寺后者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处者,即心有黑晕,以此为别。」
●宋无名氏《蝶恋花·寿江察判孺人》词:「九叶仙茅呈瑞巧,青青辉映萱庭草。」
●宋石麟《水调歌头·寿致政叔》词:「九叶仙茅方茂,瑞气霭中山。」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草一·仙茅》。★「仙茅」在《汉语大词典》第1142页 第1卷 1142★「仙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仙茅」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茅xiān máo亦作「僊茅」。 植物名。原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文理。
? 唐·開元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藥,因又名婆羅門參。分布於我國東南至西南部。根、莖可入藥。
?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僊茅一名婆羅門參,出南雄州·大庾嶺上。以路北雲封寺後者為佳,切以竹刀,洗暴通白,其寺南及他處者,即心有黑暈,以此為別。」
? 宋·無名氏《蝶戀花o壽江察判孺人》詞:「九葉仙茅呈瑞巧,青青輝映萱庭草。」
? 宋·石麟《水調歌頭o壽致政叔》詞:「九葉仙茅方茂,瑞氣靄中山。」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草一o仙茅》。
仙丹xiān dān 1.
道教为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所炼制的丹药。
●《资治通鉴o后梁均王贞明六年》:「﹝赵王镕﹞晚年好事佛及求仙,专讲佛经,受符箓,广斋醮,合炼仙丹。」
●《清平山堂话本o张子房慕道记》:「慕道修真还苦行,游山玩景炼仙丹。」 2.
比喻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如以千钧之石,将肠胃压下……未半盂,沉沉睡去,颡上微汗,朦胧中闻家慈唶曰:‘岂非仙丹乎!’」
●张天翼《清明时节》:「他主张罗二爷该喝点童便--这比仙丹还灵。」★「仙丹」在《汉语大词典》第1141页 第1卷 1141★「仙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07页★「仙丹」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仙丹xiān dān 1.
道教為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所煉製的丹藥。
? 《資治通鑒o後梁均王貞明六年》:「﹝趙王·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專講佛經,受符籙,廣齋醮,合煉仙丹。」
? 《清平山堂話本o張子房慕道記》:「慕道修真還苦行,遊山玩景煉仙丹。」 2.
比喻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余甫飲一勺,如以千鈞之石,將腸胃壓下……未半盂,沉沉睡去,顙上微汗,朦朧中聞家慈唶曰:‘豈非仙丹乎!’」張天翼《清明時節》:「他主張羅二爺該喝點童便--這比仙丹還靈。」
胎仙tāi xiān 1.
鹤的别称。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
●元张养浩《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禽一·鹤》﹝释名﹞引八公《相鹤经》:「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骥,千六百年乃胎产,则胎仙之称以此。世谓鹤不卵生者误矣。」 2.
道教神名。
●《黄庭内景经o上清章》:「琴心三叠舞胎仙。」务成子注:「胎仙即胎灵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胎仙」在《汉语大词典》第9224页 第6卷 1241胎仙tāi xiān 1.
鶴的別稱。古代鶴有仙禽之稱,又相傳胎生,故名。
? 元·張養浩《寨兒令o夏》曲:「見胎仙,飛下九重天。」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禽一o鶴》﹝釋名﹞引八公《相鶴經》:「鶴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產,則胎仙之稱以此。世謂鶴不卵生者誤矣。」 2.
道教神名。
? 《黃庭內景經o上清章》:「琴心三疊舞胎仙。」
? 務成子注:「胎仙即胎靈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胎仙tāi xiān 补证条目
道教神名。 ? 清蒋士铨《冬青树·碎琴》:「三叠胎仙舞,漫天柳絮颺,便成連哭倒在君山上。」
何仙姑hé xiān gū传说中的女仙人。八仙之一。后世又加附会敷演,谓为零陵人,采茶山中,为吕洞宾所度,成为吕洞宾弟子。见《续道藏·吕祖志》。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无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
●明汤显祖《邯郸梦·度世》:「先是贫道度了一位何仙姑来此,逐日扫花。近奉东华帝旨,何姑证入仙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青娥》:「有女青娥,年十四,美异常伦。幼时窃读父书,慕何仙姑之为人。」★「何仙姑」在《汉语大词典》第1227页 第1卷 1227★「何仙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何仙姑」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何仙姑hé xiān gū傳說中的女仙人。八仙之一。後世又加附會敷演,謂為零陵人,採茶山中,為呂洞賓所度,成為呂洞賓弟子。見《續道藏o呂祖志》。
?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四:「永州有何氏女,幼遇異人,與桃食之,遂不饑無漏。自是能逆知人禍福,鄉人神之,為構樓以居,世謂之何仙姑。」
? 明·湯顯祖《邯鄲夢o度世》:「先是貧道度了一位何仙姑來此,逐日掃花。近奉東華帝旨,何姑證入仙班。」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青娥》:「有女青娥,年十四,美異常倫。幼時竊讀父書,慕何仙姑之為人。」
列仙liè xiān 1.
●《汉书o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唐苏颋《景龙观送裴士曹》诗:「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清陈大章《戊子生日书怀》诗:「勋业尽抛青琐客,形容尚类列仙臞。」 2.
谓位高的仙人。
●明刘基《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
●明方孝孺《赠王时中序》:「其神气闲定如列仙之流,莫能名其术也。」列仙(2)liè xiān(无)★「列仙」在《汉语大词典》第2354页 第2卷 610★「列仙」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列仙liè xiān亦作「列僊」。 1.
? 《漢書o司馬相如傳下》:「相如以為列僊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賦》。」
? 唐·蘇頲《景龍觀送裴士曹》詩:「昔日嘗聞公主第,今時變作列仙家。」
? 清·陳大章《戊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手仙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