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大佬可以作一首五言律诗 平仄诗,什么方面的都可以,必须有平仄对仗押韵等,谢谢大家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格律诗简介
格律诗简介
格律诗简介(之一)一、什么叫诗?诗又称诗歌,是文学体裁的重要一种。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语言凝炼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音律,一般分行。二、学诗和创作诗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诗高于文”。世界伟大的文学泰斗高尔基曾说过:“诗是文学最高的表现形式。”我国是诗的国度,三千年的诗史上,无数诗人层出不穷的诗作,汇流成一条蔚为壮观的璀璨星河,构就古老东方文明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廊。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我国世世代代的人们都非常热爱它。学习诗和创作诗的重要意义很多,其最主要的是从中获得艺术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诗的分类有哪些? 如下图示:四、什么是格律诗?它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中两联要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都要对仗等。格律诗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从诗律发展看,先秦是诗律的萌芽时期,汉魏晋是诗律的探索时期,南北朝齐梁是诗律的初步形成时期(所谓“永明体”是诗律的前驱),唐是诗律的成熟时期。可见格律诗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传不息。徐青先生在《古典诗律史》的绪论中就正确的说明:“格律诗是十分讲究诗歌的音响效果和诗体的形式美的,,,,凭借这种格律形式,使诗歌呈现出抑扬顿挫的声调和鲜明的节奏、前呼后应的谐和的音韵词语与句式整齐的对仗等形音尽美的状态,从而加强了它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具有情真之美、意象之美、音乐之美、造型之美,语言之美的格律诗,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五、学习格律诗难吗?如何突破格律关?现代有很多人喜欢格律诗,不少人想从事格律诗的学习与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从分行,字数貌似律诗,其内容、意境也不错,但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他们对诗的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束缚也是乐趣。如果不讲究规则,车、马、炮、相、帅任意走,那就不成为象棋了,也失去了下象棋的乐趣。打麻将、踢足球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去看待格律诗的约束,就会消除望而生畏,知难而退的思想。其实掌握诗的格律并不太难,只要有兴趣,有决心去学,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就会很快地突破格律关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强。”六、格律诗在平仄排列上有哪些基本格式?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而词、曲是格律诗演变发展的另种形式,也在格律诗的大范畴之内。本篇讲的是绝句和律诗的平仄基本格式,其他待续。(一)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平仄基本格式: 1、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共四种): 甲、平仄排列最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要以由它推导出来。这个格式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记住这个基本格式,以便推导出其他格式。乙、推导的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丙、推导的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丁、推导的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月黑雁飞高, 平平仄仄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平仄仄,
欲将轻骑逐, 仄仄仄平平。
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2、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式(共四种)南山宿雨晴, 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 无非送酒声。——唐·刘禹锡《路旁曲》岸芳春色晚, 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 渔舟夜不归。——唐·司空曙《黄子陂》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从平仄句式上看,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律,继续延伸四句,变成八句,即成五言律诗。甲、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乙、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细草微风津,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何年顾虎头, 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 青天江还流。 锡飞常见鹤, 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 莫随惠远游。—唐·杜甫《玄武禅师屋壁》 丙、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丁、首句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天质自森森, 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 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 愿听五弦琴。 —宋·王安石《孤桐》(二)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平仄基本格式 1、七言绝句的平仄基本格式(四种)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的前面个字的平仄相反。甲、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水光潋艳晴方好, 仄仄平平仄仄平。
山色空蒙雨亦奇。 仄仄平平平仄仄,
欲把西湖比西子, 平平仄仄仄平平。
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乙、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枫渔火对愁眠。
平平仄仄平平仄, 姑苏城外寒山寺,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丙、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荷尽已无擎雨盖, 平平仄仄仄平平。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年好景君须记。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丁、首句人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烟笼寒水月笼沙,2、七言律诗的平仄基本格式 甲、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枚《泊秦淮》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仄仄平平仄仄平。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来·晏殊《寓意》丙、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乎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丁、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格律诗在平仄格式以外还有哪些规则?前面讲过了五言诗(五绝、五律)和七言诗(七绝、七律)的平仄排列十六种格式。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律诗,包括唐诗、宋诗以及后来(含当代)的诗,很少有每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讲的平仄格式的,绝大部分律诗总有些字不符合。这是因为,上面所讲的乃是标准化、理想化的格式。这些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除了格式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则起作用。这些规则也都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主要有以下几条:(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意思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五言诗每句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平仄不论,用平声或用仄声都可以,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必须分明,必须按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五个当然也要分明。对于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论,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一定要分明,当然第七个字也要分明,不能随意。但遇到特殊情况,上述法则就不管用了。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用了仄声字,使这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孤平”(除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科举考试时,犯了“孤平”,诗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如遇到“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不论,就变成了“仄仄平平平”,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叫“三平调”,也是比较大的毛病。如遇到“平平平仄仄”句式,第三字也应当论,如不论,就变成“平平仄仄仄”,诗论的术语叫做“三仄尾”,也是比较大的毛病。再如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如第三个字不论,而用了仄声,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同样犯了“孤平”之忌。、(二)严格“对”和“粘”“对”是指字的平仄相反,“粘”是指字的平仄相同。粘对在五言格律中指的是每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在七言格律诗中指的是每句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粘对的规律是先对后粘。例如,在五言绝句中,第一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与第二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相反(对);第二句的第二、第四个字与第三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相同(粘);第三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与第四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相反(对)。并以此方法对七言绝句、五言、七言律诗进行粘对。违反粘对是律诗的大忌。(三)三种拗救法1、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成为“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必须在本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字。使其成为“仄平平仄平”。如刘禹锡《纥那曲》中的“竹村无限情”; 苏颋《汾上惊秋》中的“北风吹白云”等。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也犯了孤平,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必须在本句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使其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2、特殊句式的拗救特殊句式的拗救又叫“特拗特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的句式里,如第三字用了仄声,就成了“平平仄仄仄”,必须在本句第四字补偿一个平声,使其成为“平平仄平仄”。如张说《蜀道后期》句中的“秋风不相待”;司空曙《寒塘》中的“乡心正无限”等。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里,如第五字用了仄声,就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必须在第六字补偿一个平声,使其成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杜甫《逢李龟年》句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王之涣《凉州词》句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等。3、对句相救在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的句式里,如果第四字或第三、四字两字用了仄声,就成了“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必须在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使对句成为“平平平仄平”。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句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天末怀李白》句中“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等。在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里,如遇到第六字或五六两字用了仄声,成了。平平仄仄平仄仄”或“平平仄仄仄仄仄”,必须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使其成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王建《雨过山村》中的“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杜牧《江南春》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四)避重字。五言律诗、七言律中两联(颔联、颈联)应各自对仗,四句中句与句之间不能出现重字(一句之中的重字除外)。八、什么是对仗?对仗必须符合哪些要求?对仗应注意些什么?对仗有哪三忌?所谓对仗也叫对偶,俗称对子。在诗中,一联的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又叫对仗。对仗句必须符合五个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对应相同;(3)语法结构相当;(4)平仄对应相对;(5)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所谓对应,系指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而言,余类推。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星”与“月”,属于对应;“垂”与“涌”,属于对应,余类推。所谓“语法相当”,系指词组相对时,有的相同,有的只是词性相同。如鸣于翠柳(省却介词于)是动补词组,“上青天”是动宾词组,它们虽然词组不同,但都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词性相同,所以也能对。又如同“风吹海立”与“雨过江来”两句中的后三字,前者是兼语词组,后者是连动词组,词组虽不同,但词性相同,所以也能对。这两个例子,均叫语法相当。从工整程度上分有三种:即工对、宽对与邻对:1、工对:古诗人把名词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武备、形体、人伦、鸟兽虫鱼、草木、花果等若干小类。在平仄安排符合格律的前提下,名词相对时,必须是同一小类相对,才算是工对。如“山”对“海”,“雨”对“风”,“花”对“草”,“阁”对“磷”等;根据习惯,“莺声”对“草色”,“诗千首”对“酒一杯”,也算工对。2、宽对系指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同的对仗,它不要求名词的小类相对,如“烟”对“井”,“潮”对“剑”,“仗”对“琴”等。又如“天下计”对“老臣心”,“青天外”对“自鹭洲”,词性词组对得不那么工整,也叫宽对。3、邻时:工对与宽对之间,还有邻对,那是指名词小类中相邻两个小类的名词的对仗,如“雨”(天文)对“秋”(时令),“村”(地理)对“露”(天文),“柳”(草木)对“莺”(鸟兽)等,它们对仗的工整程度,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对仗还有如下五种特殊形式:1、流水对(走马对):上下两句的意思连贯一气,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单独一句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或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叫流水对。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当句对(句对句):在一个句中,一些字词同另一些字词相对,有时字数并不相等。如“青山簇簇水茫茫”中的“青山簇簇”对“水茫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山重”对“水复”,“柳暗”对“花明”,这些都是“当句对”。3、借对(假对):(1)借字义的,如“酒债寻常行外有”中的“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为常),来对“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七十”二字,借“寻常”另一词义来对“七十”这一数词。(2)借字音的,如“因荷(何)而碍藕(偶)?”对“有杏(幸)不须梅(媒)。”这种谐音对,妙趣横生。4、错综对(交股对):两句相对中的字词,不是依次相对,丽是交错相对,如在“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一联中,出句第3、4两字“六幅”对对句第5、6两字“一段”;出句第5、6两字“湘江”对对句第3、4两字“巫山”,这就是错综对。5、扇面对(隔句对):在诗中,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如自居易《夜闻筝》中的四句:“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这两联中的上句对下句,“缥缈巫山女”对“殷勤湘水曲”;下句对下旬,“归来七八年”对“留在十三弦”,就是扇面对。对仗应注意的事项:(1)数目词、方位词、代名词、颜色词、叠音词(如纤纤对艳艳)、连绵词(如芙蓉对薜荔)、天干地支(如甲对戊)、虚词(趣粤对于)等各自成一类。(2)形容词可以与动词对。(3)应尽可能避免:词与词组对,一个字词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与反复不同),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对等。对仗有三忌:1、忌同字相对。每一联中,上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下能同字。因为同字必同声,就必然失对。2、忌雷同。指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因为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是指句子的音节结构,如颔联是三个双音节后面一个单音节,那么颈联就要换另一种结构,即改为两个双音节加一个单音节,句尾又是一个双音节。这样音律显得灵活变化。3、忌合掌。合掌是指对句与出句意义相同,所以应避免同义词相对。九、平水韵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分平仄?押韵有哪四戒? 上古人作诗,没有韵书一说。隋朝陆法言“把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随成千古韵书之祖”。“后继者孙倘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或以反切而分字声之清浊或溯源而稽古音之变迁,,,,”他们对中国声韵之发展,都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对诗作的节奏和谐,作诗人酌寻章炼句也都给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统治者对以诗选官取士画了一个优美的框框。到了宋末,平水人刘渊看到前人韵书五花八门,乱芜庞杂,他就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把这些书归纳为一百零七韵,书名定为《任子新刊礼部韵略》。俟后王文郁把其中上声中和去声中每两韵合成一韵定名为《平水新刊韵略》共一百零六韵。从那时起他便成了被人喜爱的一部又是长用的一个单韵部。再后到了明初洪武年间,御意按照中华音韵体系编了一部《洪武正韵》,共七十六部,但他一直没能取代平水韵的地位。我们常听说或阅读过的《佩文韵府》或《诗词合璧》他们大都为平水韵作注加解的。填词人用的词韵十九部,京剧演唱和北方曲艺人用的十三辙,共十三部等。他们都是各自的韵部,不属于平水韵的范畴。平水韵是久经考验的韵部,是传统的韵部,是被广大诗家喜爱的韵部。虽在诗词要创新,诗韵要改革的声浪中,但这个新的东西还没有出现,即便出现了还没有被肯定之前,我们只能用平水韵这个模式去作诗。平仄即声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要区分平仄,先得懂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是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声。按传统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医分平仄的口诀是:“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人声短促急收藏。”在平水韵中,平声包括上平声(阴平)与下平声(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押韵四戒:一是戒出韵: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的大忌。古时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他韵部的字,如若用了就叫出韵。现在用韵放宽了,在一首诗里,采用邻韵通押也不算出韵。二是戒重韵;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用来押韵,如若用了叫重韵,应该避免。这一点不需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不换,就不合格律。三是戒倒韵:在古典诗歌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如刘长卿诗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树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为押韵颠倒词序中可以的,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词都能颠倒,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黄鹂”不能颠倒为“鹂黄”。应该注意。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四是戒险韵: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除成语典故外,不必用生僻字来押韵。古人有以险韵取胜者,那是卖弄才学。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少,费力不讨好。
(待续)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求一首原创律诗,关于大学生活的,要符合平仄,押韵和对仗_百度知道
求一首原创律诗,关于大学生活的,要符合平仄,押韵和对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朝迎彩云夜挑灯,莘莘学子学问求,阶梯教室双双目。图书馆里竟上游。亦有风花雪月派,几度春来几度秋。待到毕业难相守劳燕分飞各自留。
采纳率:7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帖子主题:[乌龙山推荐]
共&5676&个阅读者&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乌龙山推荐]
文章提交者:楚云飞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95-0-1.html
浅论格律诗第一章、前言注释:最新修改版网址:1、http://book.tiexue.net/Content/664785/2、http://book.tiexue.net/Content/664787/3、http://book.tiexue.net/Content/664788/....最近在文化版面常看到许多文学爱好者发格律诗的帖子,做为有着同样爱好的我对此深感欣慰,但是,也应该看到,有部分格律诗在格律、韵律方面不是太讲究,使作品看起来觉得有那么一点别扭,所以,今天提笔是从自己所认识、了解的格律诗方面的知识进行浅论,请行家予以指正、磋商,另外一个目的也是给文学爱好者一点借鉴。....论格律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现在论格律诗的文章、书籍很多,有关格律、声律的争议也很多,比如入声的存在与否,新韵旧韵之争,拗、孤、不拘等等,都是很惹火的话题,因此,我只能是进行浅论;而且写这个帖子难免有人扔砖头(无它,争议颇多耳),那么更是要浅浅地论一下。不过嘛,本人乃是铁血第一“水”,见好处就捞,见责任就躲的本事一点不含糊,管它砖头、馒头,只要扔过来我就轻轻松松、嘻嘻哈哈地一脚踢飞,要是给我抓住把柄下套子,顺手搞个文字狱啊什么的也不是难事(以上纯属搞笑,活跃气氛)。....开篇之前我要阐明:对格律诗的规范从广义上来说,单单“格律”二字足矣,从狭义范围来说,可以用“格律”和“声律”来规范(有人也提出音律之说,其实,音律之说谈格律词更对口,姜白石、柳永诸君常常流连于章台楼榭,为了博得女儿家的青睐,经常填词谱曲与姑娘们在花前月下浅酌低斟,那可真是莺歌笑语,风光无限。可是并非每个人都有他们二位那样丰富的音乐细胞,词的最终曲高和寡、淡出文学舞台也和二位先生大力推崇音律是有关系的,因此,别说论格律诗,就是谈格律词我也要抛开音律。现代人尤其是文学爱好者最好别和音律打交道,用我的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音律是让词学走上衰败的直接原因,赶快丢了!)。狭义的格律是指:格律诗的平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仗、句数字数、结构章法(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的规范;声律是指:押韵要求,也就是对韵脚和通篇行文的节奏感、韵美感的规范。....从我个人讲,我更愿意把声律看成韵律。为什么呢?我觉得用韵律来代替声律更好些,突出节奏感、韵美感,而且,韵律包含了部分声律的成分在内(如“脚分明”)。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需要,我还是谈声律。第二章、格律诗的起源和类别....格律诗起源于初唐。是当时的诗人们,继承了“永明体”的平仄规范,然后根据沈约的“四声”划分,在句内粘对、搭配、对仗等方面形成了比较详尽完备的可操作性才形成并逐步完善的。....《新唐书.宋之问传》中有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缙谟旨用依觯丶缮。季渥计缃跣逦恼拢д咦谥....《唐书》中也有记载:唐兴,诗人承隋、陈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缙诘龋写簦∏胁徊睿寐墒....可以看出:宋之问、沈缙谖衤墒姆⒄棺龀隽司薮蠊毕祝饬饺丝梢运凳恰案衤墒拧钡拇词既耍....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长律也在其中)。自唐以来,出现得最多和最有成就的就是上述四类,别的一言、二言、三言、四言、六言、八言等和长律的艺术成就光环相比之下太暗淡。下面给大家各推荐一首观瞻:五言绝句:复愁.杜甫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五言律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玉不胜簪。七言绝句:漫兴.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七言律诗: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第三章、常见的几种格式....格律诗的组合要求:1、联类平仄相对。2、联类平仄相粘。3、脚分明。....格律诗组合前要注意:有首句平起押韵的,有首句平起不押韵的;有首句仄起押韵的,有首句仄起不押韵的。根据四种首句结合上面的三点要求就可以推出他们的格式:五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二、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四、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七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一、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二、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三、仄起首句押韵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四、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言律诗的四种常见格式一、平起首句押韵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二、平起首句不押韵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三、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四、仄起首句押韵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言律诗的四种常见格式一、平起首句不押韵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二、平起首句押韵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三、仄起首句押韵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四、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以上这些你可以仅仅把他们看成“格律”,意思就是你写诗要对照上面的平仄来写。当然,五言、七言律诗还要讲究对仗的。....上面列举的都是押平韵的,有没有押仄韵的呢?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有!但是现在普遍地用平韵,所以我就不谈仄韵了,给你看一句诗:摘杨柳.唐.乔知之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这首诗不单是仄韵,而且是仄韵拗体;就纤、同盛、独能是多句救、失粘。对不起,扯远了!第四章、押韵....押韵是汉语中诗歌最基本的要求。押韵是在句子的同一位置(句尾),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形成周期性的循环,给人一种韵律感,读起来舒畅、圆满。....来看一个例子:两个黄鹂咏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梦泊东吴万里舟。....船和舟都那么一回事,但是你要是这么一改,成了什么样子?!古人知道了一定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找你的麻烦。所以,押韵非常重要,诗歌一旦脱离押韵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格律诗对押韵更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格律诗押韵的要求有哪些?....1、要注意押韵的位置。格律诗的押韵通常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首句要求入韵的,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我们所说的“脚”就是指的它。....2、平韵还是仄韵。在格律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抛弃了仄韵,平韵成为主流,所以,我们现代人写格律诗,还是以平韵为主。....3、与首句的对仗也有关系。首联不对仗,首句常入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入韵。例外的也有,大家可以去看唐.刘禹锡的《乌衣巷》。....4、能否换韵。格律诗押韵还是用一个韵部就行,不要换来换去的,那样是忌讳;如果是古风啊什么的换韵还没什么,好比大鱼大肉吃腻了,白菜豆腐换口味,不亦乐乎。....5、脚分明,撞韵、挤韵不可为。格律诗中的白脚与韵脚平仄正好相反,不允许“踩脚”;不能用韵部里的同一个字反复使用在韵脚上,包括白脚也不许,这是很重要的两点。不该押韵的白脚押了韵,叫撞韵(赘韵)。诗中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论平仄如何,干扰了韵律效果,破坏美感,称为挤韵。宋朝的苏东坡曾经做过一首“口吃”诗对这种做法加以嘲弄,大家可以看看: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格律诗的用韵大家可以参考《平水韵部》和《词韵简编》,当然,对喜欢新韵的我也不反对。第五章、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诗水平....前面几章看明白了可以依样画葫芦,是否画出来的像葫芦就看各人的本事了,但是,要想在格律诗方面有所提高,还得要下一番功夫,这个功夫就是修辞手法。(一)对仗....对仗在五言、七言绝句中用得很少,也没做要求,但是有的古人作五言、七言绝句时依然使用了对仗,这是一种技巧,大家不必认真,有心人可以去仔细看看《全唐诗》,这方面我没有用心统计过,我吹个牛:不超过100首吧。但是,在五言、七言律诗和长律中,如果不讲究对仗,根本谈不上律诗,我认为“律”字就包含了严格对仗的意思在里面,“律”是定下的规矩,不能违反。对仗这一手法最能体现格律诗的节奏感、韵律美!....五言、七言律诗的对仗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对,而且必须是工对。所谓工对,就是指字数相同、语序相同、意义相当。对五言、七言律诗的对仗要求可以这样规范:....1、除了首联和尾联不要求以外,颔联,颈联必须要对仗。而且是工对。....2、对仗必须与平仄相结合,从严规范。....3、格律诗的对仗中上下句相应位置。....4、首联对仗(所谓的偷春体)、尾联对仗是一种技巧,反映的是诗人的造诣。....给大家看一首有“第一七律”之称的杜甫之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双关....双关在格律诗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在表达爱情的诗中更为突出。想必古人没有现代人开放,不会开口闭口就“I love you !”,在古代,这样的言语绝对会被当作登徒子、孟浪儿之流对待,砖石击头,棍棒加身。因此古人在表达情爱的时候往往运用“双关”手法,羞答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的诗篇看起来别有一种朦胧美,别有一种情趣。大家请看例诗: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千百年来为读者所喜爱,特别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我们现代人学会了双关手法,追MM的时候一边大声地“I love you !”,一边递给她几首语带双关的作品,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除了爱情以外别的方面也有双关存在,比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既指石灰的颜色清白,也寓意作者人格清白;大家也请记住,双关往往也和比喻、借代等相关联。(三)比喻....《诗经》的三大创作手法的“赋”“比”“兴”的“比”就是比喻,比喻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比喻就是提炼出事物之间的某种共同特性,然后用一种事物去说明另一种事物,用一种事物的特征去突出另一种事物的相应特征。简洁、明了、生动是它的特点。大家请看例诗: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磁心石比喻了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比喻的运用能为诗篇增色不少,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共同特性”这一关键之所在,否则把风马牛不相干的扯到一块会让人笑话。这一点是我要批评的“当代新诗”常犯的毛病。(四)白描....白描就是不假修饰地、朴素地描写现实,以此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手法。通过不假修饰地、朴素地描写,就能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心中的酸甜苦乐,这叫着“不着一字,尽显风流”。大家请看: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莫愁湖上莫愁风,莫愁风里杯望东;何时歌舞明月下,马蹄踏破杏泥红?....这是两首打油诗,硬要把它们归到五绝、七绝之中去的话那么格律、韵律都很有问题,但这打油诗里的意境却是表达了出来的,大家可以体味一下。虽然论格律诗是个严肃的话题,我也拿出来轻松一下气氛。(五)自白和含蓄....这哥俩乍看起来是脾气性格正好相反,一个性格内向一个性格外向。含蓄是将思想感情隐藏在诗中,曲折地抒发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话中有话,意外有意。和双关手法某些方面长得有点像。....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含蓄?我认为生活中人的情感是千头万绪的。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有时候是非理性的,就像大家说的爱不需要理由。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有时候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诗句也耐人寻味,更具有哲理和意境;另外,有一些话不便于直说,不得不含蓄。大家请看: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篇没有一个字是在痛斥南宋统治阶级昏庸荒淫、醉生梦死,但是,读者一看就明白作者的满腔怒火。要是这个林升敢直骂皇帝老儿、官宦大臣,他有100个脑袋都保不住,所以,为了吃饭的家伙在这里只能用含蓄。....与含蓄正好相反,自白就是直抒胸臆。爱憎分明的时候使用自白手法,大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故乡”之慨,让人精神振奋。这手法用在写国仇家恨的诗句上更具有气冲斗牛之势。大家请看: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郑成功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全诗慷慨陈词,理直气壮,坚定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复国的决心。....我在水区一位朋友的楼里说过这句话:自当击水三千里,笑看风雨等闲来。....当时本来想做一首七绝感谢人家,但是脑子一动,随手就泼了出去,我觉得无论再写多少,以上14个字就足够了,已经把我要说的话都表达了出来,痛快淋漓。(六)倒装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首句“死去原知万事空”即由原知死去万事空倒装而来,春色满园关不住是为了突出春色二字而进行的倒装。在格律诗中运用倒装的手法,其目的在于: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平仄规范,不得不倒装;有的则是为了突出某种色彩倾向和主次,满足表达的需要。我们运用倒装手法,不论你出于什么目的怎么倒来倒去,一定要符合格律和声律的规范。一句话:酒瓶正立着里面的酒水不会流出来,把它倒立着酒水也不能流出来。....以上谈到了对仗、双关、比喻、白描、自白和含蓄、倒装六种格律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每一类都举了例子供大家体味,其实,格律诗在上述六种手法的运用中往往比较复杂,即使一首诗也可能包含了2、3种手法,所以,大家在创作格律诗时要根据自己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或许有人说:你怎么把夸张手法给漏掉了?这也是基本的手法之一。抱歉,我受老师的影响,对夸张手法不感兴趣,认为夸张手法有“水分太多”之嫌,因此不谈该手法,喜欢的朋友尽管去用,我不反对。第六章、几点注意事项(一)意境....大家先看看一首诗:寄将一副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从表面上看,该诗只是景物描写,并没有明确抒什么情,但是却非常有意境,读者从中能体会出一片祖国山河之美、三分僧侣清闲之气。....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明朝一位僧人作诗向当时的大画家沈石田求画。我估计这个和尚也不是等闲之辈,向人家求画却不说几句好话,反而用诗来给别人定下规矩:我现在将一副产于剡溪的上等宣纸寄给你,请你在上面画些江面青山叠嶂,点染几层烟霞云霭,别忘了当你画到断崖上的一线细泉落下时,一定要在那里再画上一位倚石观云的僧人。真的是有点儿刁!偏偏沈石田还真为这位和尚作了画,可见这首诗确实写得好。....意境是格律诗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具有情和景两大要素。“情”可以从字面上,从作者的立意观点上体会出来,好的格律诗往往一下子就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情”是关键。而“景”则是自然空间,或者说环境,并且“景”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无它,惟因景而生情!因此,大家在创作格律诗的时候,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握“情”和“景”两大要素,能使自己的作品令人回味而且爱不释手,这也是格律诗创作的一个诀窍。....另外说句题外话:格律诗往往因为篇幅所限(长律除外),因此在景的描写上要精简压缩,力求言简意赅;而格律词尤其是长调等在写景方面更容易尽情发挥,大家所熟知的毛泽东的《沁园春》就是一个“情”和“景”结合的绝佳的范例。(二)勤学多改....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也是学的方法之一,要写格律诗,《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是入门的读物,在此基础上多了解《全唐诗》、《诗经》还有启发之功,之后再去看看楚辞骚体、乐府古风等体裁,更能受益不少。说到这里我要长叹一声:古人在诗学上的登峰造极为我们竖起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壁垒,我们这些后人想要追个齐头并进都困难,更别说想高屋建瓴,更上一楼。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了解、学习古典诗词是文学爱好者的责任。前人有那么多的佳作在那里,我们应该理所当然地借鉴过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写作水平。话说回来,格律诗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就是有个格律和声律的框框条条吗?先读前人的作品,再时不时地摇头晃脑地吟上几句,找到感觉了再慢慢动笔,慢慢地练笔进行提高,要能在这个框框条条里弄出好作品那才叫本事,大家说是不是?!行了,有敢于创作格律诗这个胆量的你距离写出好作品就近了一步,值得恭喜,值得鼓励;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那么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呢?!再说呢,写好格律诗对泡MM也有事半功倍的好处,现在写格律诗的并不多,你能写就是你的优势,为了泡MM,好歹也要迎着困难上,大家鼓掌!....如果觉得旧韵难以掌握,现在普通话也普及得差不多,那么你也可以用新韵,对照起来容易。....我读书时,我的老师讲到格律诗时,特别强调作品完成后要多修改,并且还讲了两个故事:....唐朝的高适题台州寺壁诗有“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这么一句,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觉得“一江水”不妥打算去修改,行了几十里路进入寺里来到寺壁前一看就傻眼了,原来早有人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长叹道:台州有人啊!....宋朝的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对“绿”、“到”、“过”、“入”、“满”这几个字进行了反复揣摩,最终还是确定了“绿”字,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用“绿”字,我们现在能有多少人记得起这名句?....这两个故事告诉一个道理:诗不厌改!....1、诗以明志,是抒发情感的,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推移以及人身阅历的逐渐丰富,人们的情感思路将更清晰,表达的情感将更准确,所以要诗不厌改。....2、从格律和韵律的规范上讲,诗越改越符合规范,可以通过修改消除笔误,所以要诗不厌改。....3、从创作手法上来讲,我们的遣词造句越改越恰当,越改越生动、流畅,格律诗因为篇幅所限,讲究的是字斟句酌,不改不易出名篇名句,所以要诗不厌改。(三)孤平、拗句、不拘句....孤平、拗句、不拘句不在“浅论”的范畴,不是入门者需要掌握的,况且,学术界对此争论极大,我真不想写,但是,一点都不谈好像也说不过去,这三点长篇大论起来足足可以出本小册子,简直就是要命的苦活计,大家让我偷偷懒,就浅浅地谈谈吧。孤平....通常来说,五言中的第二个字,七言中的第四个字都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着,此谓孤平。这样的句子称为孤平句,句式为: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古人对孤平是十分忌讳的,包括现在的人也视其为洪水猛兽,因此,大家要注意在自己的格律诗中避免出现它,方法是:....1、在上述三个句式中,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避免使用仄声。....2、救孤平。如果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必须使用仄声,那么就把孤平字后面的邻字改成平声。....除这两招外,我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招法。拗句....大家或许(应该说肯定)听说过“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其实,拗句也就是“五不论”引起的(五不论引起的不仅有拗句,甚至还有病句);“五不论”时往往也影响到第六字的变化,甚至第六字的变化也影响到第七字(链式反应);除开孤平,拗句、救拗与前四个字无关。大家请看:仄起:仄仄平平仄仄仄
三连仄――――仄仄平
律句――――仄平平
病句――――平平平
病句――――平平仄
病句――――平仄仄
律句――――平仄平
五不论――――仄平仄
五、六救平起: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连平――――平平仄
律句――――平仄仄
病句――――仄仄仄
病句――――仄仄平
病句――――仄平平
律句――――仄平仄
五不论――――平仄平
五、六救....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拗句有上述四种(根据这四种还可以细分出好多种变化,瀑布汗!真是折腾死人)。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补救方法:....如果是一个地方拗成了平,需要另外一个地方拗成仄来救,反之,如果是一个地方拗成了仄,需要另外一个地方拗成平来救,即所谓的补偿相救原则。具体的方法是:1、句内相救。2、对句救,联内句间相救。3、粘句救,联间邻句相救。4、隔句救。5、多句救。....我觉得拗句是最折磨人的东西,所以尽量不去和它对面,谁叫咱惹不起呢!惹不起我总还能躲得起吧。这方面还是杜甫老家伙厉害,一生创作了许多拗体,他是“诗圣”啊,所以敢于面对这只“拗老虎”。不拘....所谓不拘,就是由于某种局限或要求或表达的需要等,作者置声律的要求于不顾,不拘平仄要求称为不拘。这样的句式称为不拘句。大家请看句式:二不拘:白帝城下雨翻盆 (杜甫.《白帝》)瞿唐嘈嘈十二滩 (刘禹锡.《竹枝词》)二不拘:故人西辞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五不拘):二十四友一朝尽 (唐.许浑.《金谷园》)五不拘:谁为含愁独不见。(唐.沈缙凇豆乓狻罚(三连仄):夏恐匆匆说不尽。(唐.张籍《秋思》)春眠不觉晓。(唐.孟浩然《春晓》)相看两不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五不拘 :况乃潇湘秋。(唐.王昌龄《送胡大》)(三连平):不结同心人。(唐.薛涛《春望词》)六不拘: 新丰美酒斗十千。(唐.王维《少年行》)上人一向心入定。(唐.顾况《赠僧二首》)李广从来不封候。(明.马氏《秋闺梦戍》)五、六不拘:一年三百六十日。(明.戚继光《马上作》)(五连仄) 武皇一夕梦不觉。(唐.张祜《华清宫四首》)向晚意不适。(唐.李商隐《乐游原》)....我认为不拘句也是病句的一种,但是不拘句往往又允许存在,那么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原因:....第一类是遇到专用名字、名词、术语、数字等一些固定说法入诗中,只能不拘平仄,就算别人的砖头来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平平仄仄仄仄仄”,不合规矩的哦,难道作者将它改成别的了吗(比如四百零三寺)?没有啊!难道我们为了平仄的需要把“黄鹤楼”改成“白鹤楼”、“绿鹤楼”、“七彩楼”吗?不能改!....既然是不拘句,那么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不要救它,如果你怕别人笑话你的作品格律有问题因而一定要去救,也有原则请记住:....1、看不拘句接近哪种拗句,就把它当成那种拗句来救。....2、采用上下句对应的字相救。....3、以平救仄,以仄救平。....孤平、拗句、不拘句因为不符合格律、声律的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病句,在创作格律诗时加以避免。新手入门,最好是严格按照格律和声律的要求操作,老鸟嘛,自己看着办就成。我看别人的格律诗一般是看意境,很少对别人的格律、声律细加审视,为什么?因为审视是斑斑应尽的责任,而且这个过程是十分折腾人的,另外就是万一自己的直言引起别人的不快很容易惹火,这就违背了我寻找快乐的宗旨(这方面我一般是接招的多,发招的少,就是这个原因)!....另外有个提议:在花园发表格律诗的朋友,能否将自己作品的格律、声律同时贴上来(即便是一首也贴出来),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促使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从严审视,也方便大家观摩受益。第七章、结束语....前面我也说了,论格律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就我这点功夫也只能是浅论一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谈论格律诗的书籍非常之多,各大家所言有可取之处,也难免有笔误之意外,我这个折腾捣蛋的家伙自然也肯定有偏颇的地方,成文以后,也长时间地细加审察,估计也不会到把人引向歧途那么严重。(一)、楚云飞个人能力有限,诗词仅仅是我的爱好,我不是吃这碗饭的,所以,个别的地方我还要请教我的恩师,然后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就有了“非完全正版”的嫌疑,保护正版是我应该做的。当然,我不说谁也不知道。(二)、为了论证的需要,我举出了许多古人的作品,这些论据并非全部是我个人之作;我推出的那几种格律诗常见格式,别人也推出了,并非我首创。所以不管它们的篇幅占多少,不能加“原创”两个字。当然,我不说谁都知道。....鉴于上述的原因,我只能用“推荐”两个字。....不过话说回来,原创精华的亏我是心甘情愿地吃,金子、工分的奖励斑斑不能漏掉,为什么呢?....五一节我虽然是疗养去了,白天四处观光旅行却很累的,晚上别人喝酒跳舞去了我还在写这稿子,回来还抽空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苦不苦啊?现在对格律诗的争论颇多,我冒着被踹被踩之痛写这稿子,怕不怕啊?我写该文的目的也是为入门者指路,算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善举,累不累啊?心甘情愿丢掉精华,疼不疼啊?写一万多字的帖子,除了《铁血风雨》这还是第二次,我已经累了个半死不活;在MM区我还打劫重八、朵朵和兰兰呢!在文化区面对这样巨大的功劳和苦劳如果没有大大的金子、工分奖励,以后我可没办法混了;再说呢,以我的性格“东边吃亏西边补”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否则,我就不是我。....最后提醒入门者:....格律诗的格律、声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平、拗句、不拘句的争论是很多的,请初学者先不要管那些争议,不要去看那方面的论述,否则,越发地让你摸门不着,头脑晕晕,更加认为格律诗高不可攀;写格律诗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造诣之后再去看那方面的知识,选择性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办法!花园里经常出没的熊猫(就是那个什么一人军团的光杆司令)、云大风轻和那几个“高产田”等等在这方面都是有水平的家伙(估计别的还有,是我孤陋寡闻没发现),入门者尽管开口向他们求教,还有那个叫1988――1991的、老瘦星,当然还有我林姐姐(ID:qifengfumian)不能给漏了,他们更是此道高手(只可惜后面两位不经常现身),大家见着了更要向他们请教,他们的文章和风范都值得尊重和学习。....另外说句得罪人的话:格律诗(词)要重意境,可也不是说因为看重意境就可以抛开格律和声律,如果因为重意境而抛开格律和声律甚至是把字数凑足就行,那么劳驾请在前面加上“打油诗”、“打油词”这几个字或者在回帖中阐明,我想大家还是能够容忍和喜欢写得好的“打油诗”、“打油词”的(这方面徐亦心做得好,他的诗风清逸。有时候创作的作品就注明了是随意写的,很是没有格调,拿出来引老友一笑,这样的态度值得尊重) ,千万不要拿格律和声律不当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打破规矩自成一家还得要有相应的本事,古代有许多的诗人都豪放不羁、激情飞扬,但是人家治学的态度还是严谨的。浮躁是不可取的,浮躁和豪放不羁、激情飞扬没有共通点!这方面我可以举个例子,大家把他引申开就明白了:....可能有的人知道,格律诗的创作应当避免“重字”,就是说在同一首诗中除了应用有关的修辞手法等情况之外,无缘无故地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和同一个词,使诗篇看起来重复累赘。避免“重字”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格律诗的容量,以能表达更多的思想内涵。大家请看例诗:秋江独钓.纪晓岚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杆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寄韬光禅师.唐.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武松能打虎,杜甫能打“拗”,把格律诗写作弄到纪晓岚、白居易的份上,你也可以打“重”!仅仅为了意境的需要而抛开格律、声律的要求而不顾,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的,需要的是千锤百炼的功夫,需要的是细心把握意境与格律、声律的结合点,需要的是谦虚的治学态度,一句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逐步提高诗词造诣,终有一天你也可以打“拗”、打“不拘”、打“重”、打“连平连仄”的。那时候的你才是真正的豪放不佳、激情飞扬!....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了花园诗香袭人,为了泡MM能够事半功倍,请大家多多学习、创作格律诗。现在你们冲锋我掩护,快上快上!!楚云飞日于昆明本文内容于
18:19:54 被楚云飞编辑
延伸阅读:
现在那些立法的专家们,相当大一部分是吃屎长大的:老百姓吃猫肉、狗肉也要他们来管,真是吃饱了撑得慌!幸亏和尚、尼姑没有进人大立法机构,要不大家都惨了。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乌龙山推荐]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93361 头衔:鲁王.领都元帅印 工分:40964
左箭头-小图标
不错,收藏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谢谢大家关注,这篇文章我在继续修改,力求能给大家对格律诗加深了解,便于领会、掌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4036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感慨有三:其一,来晚了 ,这么好的帖子,应该早点看到才对!太长知识了,谢谢大家的辛勤劳动,并被你们的诙谐、率真所感染。其二,遗憾自己上学时没有遇到优秀的启蒙老师,耽误了俺的大好前程!其三,新人报道,多多关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84908 工分:8671
左箭头-小图标
果然是作诗之必备宝典。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32639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请教老师:格律诗要求脚分明,撞韵、挤韵不可为。请问习谱填词如何要求?有撞韵、挤韵之说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6867 头衔:大秦天泽隐士 工分:55643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感到有不小的收获,且不管我是否真的能创作出看得过去的诗来。对于你的苦劳我是深感谢意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72189 工分:103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个新兵蛋子,各位老鸟多爱护!新学格律诗被老师叼!以后有什么错多指教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9300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1140 头衔:偷笑历史的乌鸦 工分:95122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好东东我收藏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56 头衔:群英之古月照今尘 工分:61693
左箭头-小图标
就当给我进行文学扫盲了,楚大人写的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0301 头衔:影子军团之龙城飞将 工分:77749
左箭头-小图标
再来看了一遍……还是不会做这格律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177 工分:39546
左箭头-小图标
很详细,收藏,慢慢学习.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清风狼侠的发言:学习学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觉得有用就拿去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4793 工分:4862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老杨,你的发言我已经单独开了帖子,就不一一作答了,包涵包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9bzm的发言:很强啊,写了这么多啊谢谢啦,能借鉴就拿去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dz119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楚云飞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dz1190的发言:偶把帖子复制下来当教材用了,呵呵。
没什么,我没写:版权所有,翻录必纠。你是老实人,我不必说。
顺便叫你要指导的人让他们提提意见。
呵呵,半桶水教一滴水,他们能提什么意见?都是14、5岁的孩子,学校逼着他们要学,我只好停下我的爱好瞎玩鸟。只为市长一句话,晕!能教一下也好,培养兴趣和爱好,也算是公德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743 工分:2531
左箭头-小图标
很强啊,写了这么多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9893 头衔:影子军团游击将军 工分:526563
/ 排名:66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楚云飞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dz1190的发言:偶把帖子复制下来当教材用了,呵呵。
没什么,我没写:版权所有,翻录必纠。你是老实人,我不必说。
顺便叫你要指导的人让他们提提意见。呵呵,半桶水教一滴水,他们能提什么意见?都是14、5岁的孩子,学校逼着他们要学,我只好停下我的爱好瞎玩鸟。只为市长一句话,晕!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月之暗面的发言:各位尽量还是少版聊为佳。报告姐姐!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大家注意了,前面我都闪过了,一定要看清版规,针对文章内容大灌花园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094 头衔:海盗的读书会 工分:166812
/ 排名:5173
左箭头-小图标
各位尽量还是少版聊为佳。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嘿嘿,上钩了。闭目塞耳浑不知。那就去找云大先生让你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你的水帖不去水区去哪里?
老乔去帮他跟对吧!免得他说不给他捧场。
---------------------------------------
嘿,你两个继续耍、使劲跳...
一个温来一个柳,
温柳同展花园秀。
要问老杨何所有,
老杨且上重霄九。
嘿嘿,有奖问答:云在峰头秀,峰在云上走。谁是温来谁是柳?楚云轻飞重霄九,老杨提问在下头;闭目塞耳浑不知,不关温来不关柳。切!我挽起衣袖来“打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俩小子装傻?敲我闷棍,让你继续懵:温非温,柳非柳。花间子,市井羞。花来花园春好梦,羞去羞楼秋尽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你的水帖不去水区去哪里?老乔去帮他跟对吧!免得他说不给他捧场。---------------------------------------嘿,你两个继续耍、使劲跳...一个温来一个柳,温柳同展花园秀。要问老杨何所有,老杨且上重霄九。嘿嘿,有奖问答:云在峰头秀,峰在云上走。谁是温来谁是柳?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dz1190的发言:偶把帖子复制下来当教材用了,呵呵。
没什么,我没写:版权所有,翻录必纠。你是老实人,我不必说。
顺便叫你要指导的人让他们提提意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9893 头衔:影子军团游击将军 工分:526563
/ 排名:664
左箭头-小图标
偶把帖子复制下来当教材用了,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iaogeli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
忘了一句:还真给气乐了!其中一半是老杨自己气自己。。。
备注:说这话不等于你这家伙就没事了。
补个笑话:老杨弄了个对子贴,感觉挺好的。回个贴一转身,它跑水区去了。辛苦咱到处找,那边几位朋友还以为咱跑水串门去了。偏偏咱自己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嘿嘿,嗅大了...
还是年轻人好,有人缘。你这帖可比咱那个不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它就没事...
呵呵,可惜。真的,里面除了几个捣乱的家伙,治学态度、行文质量还是很高的...
没话说、没话说...
你的水帖不去水区去哪里?老乔去帮他跟对吧!免得他说不给他捧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西漂以远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消散的发言:我自己的经验是,当某一句自己念起来很舒服的时候,平仄上也就对个八九不离十了,要是整篇读的都很通畅,那基本上可以定稿了,所以,古人说吟诗吟诗滴,想来也确实有些道理。
对于平水韵,我觉得完全可以摒弃不用了,毕竟那是古人的读音,现代人做诗遵从现代韵就是了,毕竟诗作来是给现代人看滴,难不成作给古人看?嘻嘻,那以后这格律诗就只能在祭祖的时候写写了。
MM是高手啊。我费心写过一首,编辑说有问题,给我砍了,一直伤心,却不知道症结的所在。你发给MM看看请她指点一下不就行了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西漂以远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算你拉!
不过文章还是那个毛病:自己的观点所占篇幅太少。用以佐证你的观点的论据也稍嫌不足,这文章肚子却偏大了。格律的介绍我想只要感兴趣,大家都能找得到。而且论坛篇幅所限,也不能全面。
要学习、研究并掌握格律,并从中找到规律,让自己能够熟练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自己从十几岁开始学习,至今二十余年,也只是沧海一粟。穷究一生,也未必能透。中华的诗词文化相对于西方诗歌的优势也正在于此,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意境高远。我们的先贤可谓把汉字的魅力发挥到极至了。诗歌的魅力在于对文字的运用,而文字的两大要素便是音和意。套用某位朋友的话:作诗如说话,那就不是诗歌了。
有些朋友以为作诗要平平仄仄的去琢磨,甚至去“填”字,会破坏诗的整体或意境。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汉字的运用千变万化,如何运用存乎一心,推敲便是诗歌创作过程的魅力之一。有这担心的人往往是对汉字或语法掌握不够熟练的。所谓熟能生巧,当你掌握了诗歌音律的规律,信手拈来就自然合律,不着痕迹。所谓的灵感,不是凭空得来,而是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在外因作用下的暴发。
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发展,汉字的发音标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诗的产生带来对格律诗(词、曲)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对旧有格律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至于如何变革,那就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很多方面都是争议颇多的,况且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工作量之大令人望而却步。这里我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只是对于一些对此有兴趣的爱好者的建议。
不管是格律诗或词,此类对格律要求较严的诗歌,我们可以尝试用普通话的发音四声标准去区分平仄。初学者可以根据原格律要求以普通话的四声去替代;
而对音韵美感比较自信的朋友,可以放宽要求,以气息的顺畅和抑扬变化为原则。古律中的所谓八病,三平、孤平、拗句等,原是诗家大忌,因为他影响了吟颂的顺畅和音韵的美感,我们今天也一定要注意避免。
诗歌的压韵是一定要的,诗歌没了韵,便成了散文,古律中韵脚都有注明,应该很好掌握,韵母相同就基本压韵(有人说《平水韵部》过时就让他过时吧)。压韵也须注意平仄,平仄是对于整首诗而言,韵脚也不例外。
节奏是诗歌语言特点中最重要的元素,没了节奏的诗和没有节奏的歌是一样不能听或唱(读)的。所谓诗歌的节奏,除了正常的句读之外,就是句内的顿挫。如七言的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等,词的节奏稍复杂点,但有前人作品参照,想也不难。
掌握了以上三个要素(节奏、压韵、平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格律,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了。对于相对复杂的词牌,最多参照一下自己熟悉的前人作品就可以。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诗词格律的一点心得浅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不到之处也望不吝批评指正。
再介绍一个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写好草稿,自己先反复吟颂,推敲琢磨,觉得顺畅了,基本就可以定稿。
云兄说的不错,支持一个云大这人很厉害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0301 头衔:影子军团之龙城飞将 工分:7774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
忘了一句:还真给气乐了!其中一半是老杨自己气自己。。。
备注:说这话不等于你这家伙就没事了。
补个笑话:老杨弄了个对子贴,感觉挺好的。回个贴一转身,它跑水区去了。辛苦咱到处找,那边几位朋友还以为咱跑水串门去了。偏偏咱自己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嘿嘿,嗅大了...
还是年轻人好,有人缘。你这帖可比咱那个不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它就没事...
呵呵,可惜。真的,里面除了几个捣乱的家伙,治学态度、行文质量还是很高的...
没话说、没话说...
你的水帖不去水区去哪里?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3532 头衔:南蛮峒主 工分:6712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消散的发言:我自己的经验是,当某一句自己念起来很舒服的时候,平仄上也就对个八九不离十了,要是整篇读的都很通畅,那基本上可以定稿了,所以,古人说吟诗吟诗滴,想来也确实有些道理。
对于平水韵,我觉得完全可以摒弃不用了,毕竟那是古人的读音,现代人做诗遵从现代韵就是了,毕竟诗作来是给现代人看滴,难不成作给古人看?嘻嘻,那以后这格律诗就只能在祭祖的时候写写了。MM是高手啊。我费心写过一首,编辑说有问题,给我砍了,一直伤心,却不知道症结的所在。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3532 头衔:南蛮峒主 工分:6712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算你拉!
不过文章还是那个毛病:自己的观点所占篇幅太少。用以佐证你的观点的论据也稍嫌不足,这文章肚子却偏大了。格律的介绍我想只要感兴趣,大家都能找得到。而且论坛篇幅所限,也不能全面。
要学习、研究并掌握格律,并从中找到规律,让自己能够熟练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自己从十几岁开始学习,至今二十余年,也只是沧海一粟。穷究一生,也未必能透。中华的诗词文化相对于西方诗歌的优势也正在于此,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意境高远。我们的先贤可谓把汉字的魅力发挥到极至了。诗歌的魅力在于对文字的运用,而文字的两大要素便是音和意。套用某位朋友的话:作诗如说话,那就不是诗歌了。
有些朋友以为作诗要平平仄仄的去琢磨,甚至去“填”字,会破坏诗的整体或意境。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汉字的运用千变万化,如何运用存乎一心,推敲便是诗歌创作过程的魅力之一。有这担心的人往往是对汉字或语法掌握不够熟练的。所谓熟能生巧,当你掌握了诗歌音律的规律,信手拈来就自然合律,不着痕迹。所谓的灵感,不是凭空得来,而是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在外因作用下的暴发。
当然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发展,汉字的发音标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诗的产生带来对格律诗(词、曲)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对旧有格律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至于如何变革,那就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很多方面都是争议颇多的,况且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工作量之大令人望而却步。这里我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只是对于一些对此有兴趣的爱好者的建议。
不管是格律诗或词,此类对格律要求较严的诗歌,我们可以尝试用普通话的发音四声标准去区分平仄。初学者可以根据原格律要求以普通话的四声去替代;
而对音韵美感比较自信的朋友,可以放宽要求,以气息的顺畅和抑扬变化为原则。古律中的所谓八病,三平、孤平、拗句等,原是诗家大忌,因为他影响了吟颂的顺畅和音韵的美感,我们今天也一定要注意避免。
诗歌的压韵是一定要的,诗歌没了韵,便成了散文,古律中韵脚都有注明,应该很好掌握,韵母相同就基本压韵(有人说《平水韵部》过时就让他过时吧)。压韵也须注意平仄,平仄是对于整首诗而言,韵脚也不例外。
节奏是诗歌语言特点中最重要的元素,没了节奏的诗和没有节奏的歌是一样不能听或唱(读)的。所谓诗歌的节奏,除了正常的句读之外,就是句内的顿挫。如七言的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等,词的节奏稍复杂点,但有前人作品参照,想也不难。
掌握了以上三个要素(节奏、压韵、平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格律,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了。对于相对复杂的词牌,最多参照一下自己熟悉的前人作品就可以。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诗词格律的一点心得浅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不到之处也望不吝批评指正。
再介绍一个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写好草稿,自己先反复吟颂,推敲琢磨,觉得顺畅了,基本就可以定稿。
云兄说的不错,支持一个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
忘了一句:还真给气乐了!其中一半是老杨自己气自己。。。
备注:说这话不等于你这家伙就没事了。
补个笑话:老杨弄了个对子贴,感觉挺好的。回个贴一转身,它跑水区去了。辛苦咱到处找,那边几位朋友还以为咱跑水串门去了。偏偏咱自己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嘿嘿,嗅大了...
还是年轻人好,有人缘。你这帖可比咱那个不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它就没事...
呵呵,可惜。真的,里面除了几个捣乱的家伙,治学态度、行文质量还是很高的...
没话说、没话说...
我像晚风轻渡竹梢,除了簌簌有声,也看见老杨心意阑珊。
看见了吧?这叫“文化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忘了一句:还真给气乐了!其中一半是老杨自己气自己。。。备注:说这话不等于你这家伙就没事了。补个笑话:老杨弄了个对子贴,感觉挺好的。回个贴一转身,它跑水区去了。辛苦咱到处找,那边几位朋友还以为咱跑水串门去了。偏偏咱自己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嘿嘿,嗅大了...还是年轻人好,有人缘。你这帖可比咱那个不知道水到哪里去了,它就没事...呵呵,可惜。真的,里面除了几个捣乱的家伙,治学态度、行文质量还是很高的...没话说、没话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
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
强烈滴,严正滴支持老扬!!!
这边扇阴风,那里点鬼火!好狡猾的花园之狐!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老杨,我说出了写作背景,然后也讲了:我也想把它的格律认真规范,可是改来改去,始终不能如意,把格律扶正意境又跷起来,把意境扶正格律又跛脚,最终就让它原封不动地保持这样。只是那个兄弟引用了又不说话,我才问的,我也想你和老乔看看能否规范一下格律,是真心的,你要是生气就是上“花园之狐”的当!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小雨竹的发言:楚哥哥,没想到你懂的东东这么多~
在这里学习了~
没有学费的哦,哈小雨竹喜欢就拿去吧,没关系。全心全意为MM服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2
/ 排名:67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强烈滴,严正滴支持老扬!!!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冒坏水的家伙,你不说咱还不敢气,你这一说我真气。老杨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对付的原来是本破集子?有苦说不得、门牙肚里吞。这帐以后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6883 头衔:乌龙山采莲仙子 工分:2655
左箭头-小图标
楚哥哥,没想到你懂的东东这么多~在这里学习了~没有学费的哦,哈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2
/ 排名:67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楚云飞的发言:行吧,你说是不拘就不拘,我才是“楚云”,你是“云大”,就这样定了!
哦!如果你改“花园之狐”,我出金子!我云没大,你云就飞,别给我下套,求您,喊你老大还不成么?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行吧,你说是不拘就不拘,我才是“楚云”,你是“云大”,就这样定了!哦!如果你改“花园之狐”,我出金子!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2
/ 排名:672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老杨,我没有说出缘由来叫你改,对不住了哈!云大呢?你去申请一个头衔叫“花园之狐”!这首打油诗作于四年前,那年回家过中秋节,邀约了当年读书时文学社的“琴棋诗书画”五剑于湖畔赏月,“琴棋书画”其中二人成了家,另二人也在热恋中,问我怎么一个人来?我答应他们的《听雨轩文集》出版了没有?我说:“一年前‘她’就离开了人世,集子也已焚化。”“书”顿足长叹:去年中秋时,斯人在何处?今宵月圆后,不知与谁共?“琴棋画”命我作一首长令祭奠,我说仓促之间没准备,最终捱不过就作了这首打油诗。我也想把它的格律认真规范,可是改来改去,始终不能如意,把格律扶正意境又跷起来,把意境扶正格律又跛脚,最终就让它原封不动地保持这样================================================================================================================================这狐狸二字如何敢当?还是免了的好这打油么,怎么也不似打油,是所谓不拘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见鬼,忘了。只记得前面有个朋友贴着,当时还以为你要给人家加加油哩。所以才有上面一问。
写打油诗又没违反哪条规定,怎么不能写?---这话从何说起?老杨自己就只会弄急就章,怎么会反对别人写打油诗呢?
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
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
--------------------------
月落烟渚上:至少应为入夜时分。
举杯遥相望:主人端着酒杯应身处何地?江边酒楼?山间晚亭?
呵呵,有望月的心情(怡然也好、愁苦也罢),应该不会在路边酒馆吧。
举杯遥相望:此时应为望月而非望人。心本在月,宜静。
何处憔悴人:这憔悴人进入画面是否突兀无交待?莫忘了主人身在何处及此时心之所寄?
满襟落风霜?既然憔悴之人都已经来了,倒也就不说什么了。想必楚大侠即使入夜了,视力也够好。
整四句: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主旨,总觉不甚协调。尤其是月寄情、寄物、更可寄人,但这个人必定是心中之人。但你这何处憔悴人的“何处”显然又与此不合。
下句应是视角转移,主角换位了吧
月落烟渚上-----月上中天,影在水间,起句写景虽美也平常,是否有他意就不得而知了,楚楚多情,应有所指。
举杯遥相望-----人已入景,举杯状似对月而立,若有所思。望月之意扬兄说得极透,“相”自意深,我望月,月亦望我,月何所见?始转
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是月问我,或是我思月?“相”思意境遂现,知己也好,情人也罢,不便深究
难为我了,个老扬,诗歌本创作属形象思维,偏从逻辑入手,分明刁难。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呵呵,这次丑出大了。
还是云大先生悟性好、意境高,早言啊。姓楚的小子前面说打油诗,咱脑子里就少了庄重,一根筋就没转过弯来。
&以下是引用云大风轻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呵呵,这次丑出大了。
是云大先生悟性高、意境高,早言啊。姓楚的小子前面说打油诗,咱脑子里就少了庄重,一根筋就没转过弯来。
呵呵,老楚说打油是因为不合律,不好意思自己打自己嘴巴,其实得意得很呢
扬兄实诚人,虽文字不输,难免进那捣蛋的圈套
老杨,我没有说出缘由来叫你改,对不住了哈!云大呢?你去申请一个头衔叫“花园之狐”!这首打油诗作于四年前,那年回家过中秋节,邀约了当年读书时文学社的“琴棋诗书画”五剑于湖畔赏月,“琴棋书画”其中二人成了家,另二人也在热恋中,问我怎么一个人来?我答应他们的《听雨轩文集》出版了没有?我说:“一年前‘她’就离开了人世,集子也已焚化。”“书”顿足长叹:去年中秋时,斯人在何处?今宵月圆后,不知与谁共?“琴棋画”命我作一首长令祭奠,我说仓促之间没准备,最终捱不过就作了这首打油诗。我也想把它的格律认真规范,可是改来改去,始终不能如意,把格律扶正意境又跷起来,把意境扶正格律又跛脚,最终就让它原封不动地保持这样。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448 头衔:铁血玄都观强项令 工分:341642
/ 排名:15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见鬼,忘了。只记得前面有个朋友贴着,当时还以为你要给人家加加油哩。所以才有上面一问。
写打油诗又没违反哪条规定,怎么不能写?---这话从何说起?老杨自己就只会弄急就章,怎么会反对别人写打油诗呢?
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
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
--------------------------
月落烟渚上:至少应为入夜时分。
举杯遥相望:主人端着酒杯应身处何地?江边酒楼?山间晚亭?
呵呵,有望月的心情(怡然也好、愁苦也罢),应该不会在路边酒馆吧。
举杯遥相望:此时应为望月而非望人。心本在月,宜静。
何处憔悴人:这憔悴人进入画面是否突兀无交待?莫忘了主人身在何处及此时心之所寄?
满襟落风霜?既然憔悴之人都已经来了,倒也就不说什么了。想必楚大侠即使入夜了,视力也够好。
整四句: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主旨,总觉不甚协调。尤其是月寄情、寄物、更可寄人,但这个人必定是心中之人。但你这何处憔悴人的“何处”显然又与此不合。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
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
远处憔悴人,似我泪满霜?
注解:望月心无月,那就再望远一点。远在他乡我思念的人,我清楚地知道你困苦憔悴的境况,此刻,你是否也如我一样,泪满如霜?弄点心意相通、刻骨铭心的意境,在此月下是否更好?老杨,你说的有点儿对,有点儿不对。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2
/ 排名:67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呵呵,这次丑出大了。
是云大先生悟性高、意境高,早言啊。姓楚的小子前面说打油诗,咱脑子里就少了庄重,一根筋就没转过弯来。呵呵,老楚说打油是因为不合律,不好意思自己打自己嘴巴,其实得意得很呢扬兄实诚人,虽文字不输,难免进那捣蛋的圈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这次丑出大了。还是云大先生悟性好、意境高,早言啊。姓楚的小子前面说打油诗,咱脑子里就少了庄重,一根筋就没转过弯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563 头衔:腐朽之儒 工分:139102
/ 排名:672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宁波老杨的发言:见鬼,忘了。只记得前面有个朋友贴着,当时还以为你要给人家加加油哩。所以才有上面一问。
写打油诗又没违反哪条规定,怎么不能写?---这话从何说起?老杨自己就只会弄急就章,怎么会反对别人写打油诗呢?
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
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
--------------------------
月落烟渚上:至少应为入夜时分。
举杯遥相望:主人端着酒杯应身处何地?江边酒楼?山间晚亭?
呵呵,有望月的心情(怡然也好、愁苦也罢),应该不会在路边酒馆吧。
举杯遥相望:此时应为望月而非望人。心本在月,宜静。
何处憔悴人:这憔悴人进入画面是否突兀无交待?莫忘了主人身在何处及此时心之所寄?
满襟落风霜?既然憔悴之人都已经来了,倒也就不说什么了。想必楚大侠即使入夜了,视力也够好。
整四句: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主旨,总觉不甚协调。尤其是月寄情、寄物、更可寄人,但这个人必定是心中之人。但你这何处憔悴人的“何处”显然又与此不合。下句应是视角转移,主角换位了吧月落烟渚上-----月上中天,影在水间,起句写景虽美也平常,是否有他意就不得而知了,楚楚多情,应有所指。举杯遥相望-----人已入景,举杯状似对月而立,若有所思。望月之意扬兄说得极透,“相”自意深,我望月,月亦望我,月何所见?始转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是月问我,或是我思月?“相”思意境遂现,知己也好,情人也罢,不便深究难为我了,个老扬,诗歌本创作属形象思维,偏从逻辑入手,分明刁难。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左箭头-小图标
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远处憔悴人,似我泪满霜?注解:望月心无月,那就再望远一点。远在他乡我思念的人,我清楚地知道你困苦憔悴的境况,此刻,你是否也如我一样,泪满如霜?弄点心意相通、刻骨铭心的意境,在此月下是否更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378 头衔:影子军团之老象识途 工分:109226
/ 排名:91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见鬼,忘了。只记得前面有个朋友贴着,当时还以为你要给人家加加油哩。所以才有上面一问。写打油诗又没违反哪条规定,怎么不能写?---这话从何说起?老杨自己就只会弄急就章,怎么会反对别人写打油诗呢?月落烟渚上,举杯遥相望;何处憔悴人,满襟落风霜?--------------------------月落烟渚上:至少应为入夜时分。举杯遥相望:主人端着酒杯应身处何地?江边酒楼?山间晚亭?呵呵,有望月的心情(怡然也好、愁苦也罢),应该不会在路边酒馆吧。举杯遥相望:此时应为望月而非望人。心本在月,宜静。何处憔悴人:这憔悴人进入画面是否突兀无交待?莫忘了主人身在何处及此时心之所寄?满襟落风霜?既然憔悴之人都已经来了,倒也就不说什么了。想必楚大侠即使入夜了,视力也够好。整四句: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主旨,总觉不甚协调。尤其是月寄情、寄物、更可寄人,但这个人必定是心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言律诗大全500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