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鲁国原是鲁国人三日无粮闲太城……,藏头诗有人回答吗

  孔安国存到国家书库的资料叫《纬书》,记载的更详细:““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汉朝《七纬卷弟九 尚书纬之一》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烧掉三千一百二十篇!  有人辨护说孔子编撰整理经典,当然编撰整理经典很好。为什么必要把原著毁灭呢?孔子他没有并没有编撰整理西周的编年史、商代的编年史、夏代的编年史。《连山易》《归藏易》失传,《周易》被选择性地保留下来。  儒教烧光了我们的上古史书,它自己编造篡改的史书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史书。最后孔子竟然成了中华文明的祖师爷?!所有中华经典古籍都以孔子为先!  老子痛骂孔丘宣扬的儒教思想,说它蛊惑人心,是最大的祸乱,最无耻:  “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  “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孔子的东西对中华上古华夏文明有极大的毁灭性和歪曲。  例如,关于上帝信仰,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从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看,  商朝人信仰上帝,甲骨文中频繁出现“上帝”!商朝人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上古中国人没有祖先崇拜,只祭祀祖先但不以祖先为神,最隆重祭祀上帝。  而孔子推崇祖先崇拜,而且活人殉葬还非常盛行,《墨子 节葬》曰: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是明确且可信记载,考古挖掘也证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活人殉葬的贵族墓几乎不存在,孔子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孔子不但看在眼里,而且总是津津乐道于此,他是殉葬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殉葬本来就是“礼”的重中之重。 《礼》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 这其实是孔子的原话,孔子是殉葬制度方面的专家。上文“五重”、“三重”、“再重”,指棺槨的层数,墓主人的等级与可使用的棺椁层数是有严格规定的。“八翣”、“六翣”、“四翣”指殉葬的妻妾和侍女数目。 “翣”,形声会意字,由“羽”和“妾”组成,本义就是头上饰有羽毛的嫔妃们。后世儒家为回避礼制固有的活人殉葬,这一令他们难堪的话题,刻意回避,竟把这个汉字曲解成棺饰,目的就是不能让“圣人”的真面目暴露出来。  这种活人殉葬文化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现代文明,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开始关注和尊重生命的价值,并由此导致人文精神的出现,此种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的萌发,提升和扩散,就是现代文明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确不能在孔子学说中找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子,孔子学说坚持殉葬的立场,已经清楚地显示孔子学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文明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价值取向的演变,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这与儒家学说本质上不相容,客观上相抵触,但总有一些人希望在孔子学说中寻觅到开拓现代文明的武器,缘木求鱼,不可得也!  无论制度性活人殉葬,还是民间活人殉葬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这种文化对于社会弱者生命态度的一种意识形态。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缠脚到活人殉葬,从后宫三千到阉割太监,从文字狱,连坐制度,株连九族到凌迟,社会各个层面对于社会弱者生命的漠视,影响之范围、持续时间之久远,恐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独尊儒术,科举和八股文对于知识分子,文人思想,灵魂和人格的扭曲和摧残进一步达到登峰造极的的步,反而被儒家继承人施抹粉黛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制度设计。  作为几千年中国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的社会存在,活体器官直取,人命明码标价,官大一级压死人。非法限制他人人生自由,信仰,思想,言论自由。这些流毒仍然大有市场。大家不要轻视几千年文化,社会对于弱者生命的轻视和随意践踏的影响。  法家思想本身结合儒家尊卑观的进一步世俗化和政治适用主义的必然结果  法家荀子,李斯, 也同时是儒家后代和继承人, 他们在相同尊卑价值观定位下面,一脉相承,狼狈为奸。同一种价值观的两面性,看起来是两家,事实上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一个中心,两张面孔。 一个白脸, 一个黑脸。  儒家思想最大的毒害至少有三  其一公然宣称等级思想,固化身份,歧视弱者,草菅人命  直接违背人人生而权利平等的自由理念  其二讲潜规则(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臣为君隐”,官官相护 隐文化),不讲公开透明,不遵守公开的社会规则和法治。  与直接和保障个体人尊严与自由的权利的文明社会法制精神背道而驰  其三以庸为美德和行为标准,,残酷的“礼教” “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四非”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直接扼杀个体人独立自主的人性,思想解放  扼杀人类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摧残和扭曲个体人独立人格。而现代文明主张,只要在法律规范以内,不侵犯他人权益,人性思想自由解放,勇为他人先,充分发挥在理性支配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儒家这些教条与人类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绝对是格格不入。  关于“仁义礼智信”,“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为公”等等意识,是从中国三皇五帝时期氏族公社的产物,根本不是孔子以后尊卑文化,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制度的新发明。  说明对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生命,社会功能结构的价值观存在根本性问题,和错误定位。绝对不能够允许这种意识形态满血复活,卷土重来。  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批判和彻底否认儒家文化,我们实事求是。凡是存在与全人类普世价值相同,或者不矛盾的部分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仁义礼智信”我们必须回归中华民族上古文化“仁义理智信”,从根本上抛弃几年前的封建“礼教”部分,回归全人类共同普世价值观。 而绝对不是让儒家搞什么“民族特殊性”,分裂人类意识形态。 再搞一次全人类文明毁灭性,断代和破坏。  中国文明几千年之所以,中国人生活的殷实富足 ,安逸舒适,就是由于上古文明遗留的几大发明:丝绸(黄帝),茶叶(炎帝),中医(黄帝,炎帝),陶瓷。。。使得中国国民健康水平高,繁殖能力极强,人口恢复迅速,生产总值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大量社会财富。 因此,有很多人,大量空闲劳动力,可以从事诗词歌赋,音乐,艺术,一些小小独立的技术发明(事实上都是玩物,根本没有科学思想和完整理论体系可以交流,传播世界)。  这些不是因为什么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进步!中国历史这几千年,在那一个领域谈得上科学技术? 科学在那里? 科学思想在那里? 逻辑体系,理性思维在那里?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尚书 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布时间: 被阅览数:5852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牺、神家、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王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及秦始皇来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我们大家不要急于得到结论,孔子是否真正销毁三皇五帝经典的具体事实与证据的过程和细节。  首先,孔子的行为发生在2500年以前,我们谁也没有亲自见证与目睹这一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的判断只能够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孔子以后的历史事实来思考,分析和判断。  如果我们离开这些基础,完全凭据今天一个学者的经验,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以至于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如果对于一切历史文献的记载保持怀疑的态度,同时自己也没有亲自见证与目睹这一事实。当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观点。  我个人对于各种历史文献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下,仅仅提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认真阅读和理解《尚书。序》的原文。这是孔子和自己后代的关于孔子《尚书》整理后的阐述。从这一段自述,可以肯定的得到如下结论:  (1)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一定存在(是书,而且不是甲骨,龟壳乱七八糟的东东)。  (2)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他一定得到了这些遗书完整经典。如果没有,他根本不可能得到结论:“三坟”,言大道也。“王(五)典”,言常道也。“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3) 再来看一看孔子的“追求和志气”,处理问题的手段,方法和个人影响。  志气:〇孔子论“克己复礼,仁也” 孔子今年二十二岁,在鲁国有一定影响,适楚灵王被杀,孔子引古语“克己复礼,仁也”评论此事。“克己复礼,仁也”又见《论语?颜渊》,是孔子的一个重要主张。这是孔子一贯思想,是孔子对前人的承诺。  目的:《隋书。经籍志》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起自黄帝苍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处理问题的手段方法和果断性:作为大司寇上任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说明孔子办事果断,不留下后患。  个人影响和能力: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绝不是一个今天的一个“乡村教师”。今天那一个乡村教师在世时能够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吗?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共同或者同时保留的意思)? 如果天下仍然有很多版本和“三皇五帝的这些经典” 在广泛传播,孔子的“断…黜…除”字有意义吗? 孔子能够相信自己是“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吗?(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今天谁能够把一个编辑“复制”的作品号称为“足以垂世立教”吗?  如果一个编辑“复制”“抄袭”的作品“足以垂世立教”条件是什么?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编辑“复制”,你凭什么保证后人不可以在你编辑的基础与三皇五帝原始著作一起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推陈出新? 条件就是原来的原始著作这个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孔子讲话绝对不是一个信口开河,随随便便说话的人。 当他宣称自己整理的《六经》:“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的时候,“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 克己复礼的文字工作他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完成。  所以,孔子讨论具体是如何得到这些三皇五帝的经典,怎么样黜“八索”…除“九丘”,是“破碎”,焚烧,还是“掩埋”,谁操作的? 我们没有现场鉴定,除了文献,就是个人猜测。 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孔安国要讲“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他孔安国也不是白痴。 事实上,汉武帝时代,皇室到处收集《尚书》的全部遗书。孔安国必须讲实话。否则,汉武帝让他继续全部上交出来….. 他能够拿出来吗?所以,孔安国也只有实话实说。  以上只是自己根据事实和逻辑的一种思考和分析,不排除孔子夸海口讲大话的可能,不代表对于孔子个人的看法。也不代表对孔子学术思想的全盘否定。孔子学术思想的很多方面仍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无论对于老子的《道德经》或者孔子的作品,都不能够确定认为完全是他们自己独立的创作。  其中有一种说法:  《尚书》“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一方面王朝用《义经》思想统治天下,一方面又“封建亲戚以蕃蔽周”形成王公排斥党私格局。“厉始革典共和”《民之宪言》300年后的周灵王时期,出现了“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不上不下非官非民的群体“谷洛斗”,既王室与洛邑党派势力冲突。灵王要镇压其长子晋王要平服,故作《太子晋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太子晋启动了“修义经”历史举措,“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太子晋劳累病故后其弟周景王继续“修义经”,由儒子王宾起主持老聃主笔。时经30年修成中国《义经》老子文。景王“铸无射”并铸上了修义经铭文(为此留下道德先后的不同老子文抄本)。但,朝野争议很大,单穆公开指责它“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过慝之度,离民之器”。公元前 522年他趁景王去世发动了“单氏取周”政变,杀宾起立孔子为儒子王(名孔文子)..............  说单穆公政变是“亲下以谋上”,说老子文是《周书》,因此《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文子》老子曰“河出图(义图),洛出书(义书)。”留传下了春秋末期各国对周《义经》、《令德》、《周书》或《老子》的不同抄本。   中国两千五百年的“患抑固窭”告诉现代人,当年周景王“铸无射”——“宣布哲人之令德”无可非议,是历史的必然!孔子谄上谄下的谄术,先谄住鲁国的孟僖子、季武子得以“从老聃助葬于巷党”谄住老子,接着又谄住单穆公“毁道德以为仁义”结“朋党”政变而“单氏取周”................  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公元前504年春,王子朝之余党儋翩将在周作乱,郑国助之,为之伐周六邑。鲁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郑国,晋国以大夫阎没率军入周,助周戍守。  鲁国“单氏取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全部材料备齐,退而忙于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1) 在孔子以前,不是什么天下 “三皇五帝之书”书籍,象今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老聃系周守藏室之史,是专门负责掌管三皇五帝之书的图书馆馆长。《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三皇五帝之书,到春秋时期,仍仅仅由周室史官所保存,这一点确为信史。  夏商周三代,对于档案十分重视,深藏于王宫之中,密不外传。   在夏商周三代,典册(文件史书)皆由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手下的官吏(主要是各种史官)所写作,所掌握,非官吏不能掌管,不能学习。学在官府,学必有师,老师皆是贵族官吏。  周王室史官所保存“三皇五帝之书”就是天下关于上古之书籍。  (2)春秋战国儒家不讲的尧舜以前的神农黄帝事故? 就证明尧舜以前的书还存在? 今天我们还可以讲尧舜以前的神农黄帝事故。 有没有那个时代保留下来的书? 神话传说 和文献记载 是一回事?  (3)黜,除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术语。孔子认为“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他是从其政治目来整理文献的。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第一步是要“正名乎,名谓书字”....。不是从一个学者角度来完善资料的。孔子是一个政治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学者。  政治上以达到:“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的目的。  只有后来各种书籍遍布民间以后,才需要象秦孝公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 焚书....康熙整理《四库全书》焚书, 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焚书…..这样的政治权力才可以 禁言焚书。  中国这个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喜欢,用自己个人的观点,统一思想,禁言焚书整个民族的。 没有对于思想和知识的尊重,更没有包容,彼此学习,世世代代积累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看看以色列人是如何世世代代保存《圣经》《塔木德》的,他们如何敬畏真理,尊重知识的世世代代积累和提高。
  《逸周书》就是告诉我们 原始的 《周书》经历了一场浩劫。   《逸周书》书之来历﹐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孔子《尚书》﹐而以是战国人诸侯国自己剩下残卷,和依靠记忆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 就是从 一场浩劫中, 部分诸侯国 自己保留或者依靠记忆所编 逃逸 之 《周书》。  ---------  原来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夏书》《商书》《周书》 发生了空前浩劫。 《逸周书》的名字就是告诉你《周书》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什么事情。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历史,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  儒家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支持!
  Yue.  
  孔老二让站着的人变成跪着的奴才
  董仲舒两千多年来的实践已证明,孔孟之道弊大于利!儒家学说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有损我们民族利益的发展与共惠!它成了利益集团中饱私囊的工具,它不是中华民族最好的选择!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陈和春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共同或者同时保留的意思)? 如果天下仍然有很多版本和“三皇五帝的这些经典” 在广泛传播,孔子的“断…黜…除”字有意义吗? 孔子能够相信自己是“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吗?(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今天谁能够把一个编辑“复制”的作品号称为“足以垂世立教”吗?  如果一个编辑“复制”“抄袭”的作品“足以垂世立教”条件是什么?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编辑“复制”,你凭什么保证后人不可以在你编辑的基础与三皇五帝原始著作一起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推陈出新? 条件就是原来的原始著作这个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  这种扣帽子的水平太低了,您知道“尚书”是什么吗?“断…黜…除”就是“破碎,掩埋或者焚烧”???!!!您那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更可笑的是还有为这狗屁文章叫好的,您都看懂了吗???!!!
  @露希奥拉 10楼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露希奥拉 11楼
11:24:24  @陈和春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  -----------------------------  黜,除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术语。孔子认为“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他是从其政治目来整理文献的。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第一步是要“正名乎,名谓书字”....。不是从一个学者角度来完善资料的。孔子是一个政治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学者。  政治上以达到:“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的目的。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2楼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露希奥拉
11:24:24  @陈和春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  -----------------------------  @陈和春 13楼
11:52:47  黜,除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术语。孔子认为“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他是从其政治目来整理文献的。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第一步是要“正名乎,名谓书字”....。不是从一个学者角度来完善资料的。孔子是一个政治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学者。  政治上以达到:“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的目的。  -----------------------------  拜托您多看点书去吧,别在这胡诌了行吗?断…黜…除最多就是尚书里面节选或者不用某段文章文字。到您这儿就成政治目的了。你懂什么叫政治,什么交学术吗???!!!  “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这段明显说的是“去除那些繁杂浮夸无用的文字,只取其纲领和主题,就可以流传于后世教化众人了。”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4楼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中国的真实历史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露希奥拉
11:24:24  @陈和春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  -----------------------------  @陈和春
11:52:47  黜,除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术语。孔子认为“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他是从其政治目来整理文献的。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第一步是要“正名乎,名谓书字”....。不是从一个学者角度来完善资料的。孔子是一个政治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学者。  政治上以达到:“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的目的。  -----------------------------  @露希奥拉 15楼
12:32:29  拜托您多看点书去吧,别在这胡诌了行吗?断…黜…除最多就是尚书里面节选或者不用某段文章文字。到您这儿就成政治目的了。你懂什么叫政治,什么交学术吗???!!!  “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这段明显说的是“去除那些繁杂浮夸无用的文字,只取其纲领和主题,就可以流传于后世教化众人了。”  -----------------------------  你还以为孔子是学者,仅仅做一些“除那些繁杂浮夸无用的文字”? 如果这样能够“克己复礼”吗?  看看下面,历史是如何被篡改: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历史,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露希奥拉
11:24:24  @陈和春  后果与结论  在孔子整理《尚书》的时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三皇五帝的遗书以后。这些经典已经被孔子完完全全的妥善处理了(破碎,掩埋或者焚烧)。  如果没有妥善处理:黜“八索”…除“九丘”。讨论以后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  同时保留原著,能够称之为黜“八索”…除“九丘”…吗(如果孔子保留了原著, 能够称之为“断…黜…除”,大家知道汉字黜…除…根本没有......  -----------------------------  @陈和春
11:52:47  黜,除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术语。孔子认为“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他是从其政治目来整理文献的。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第一步是要“正名乎,名谓书字”....。不是从一个学者角度来完善资料的。孔子是一个政治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学者。  政治上以达到:“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的目的。  -----------------------------  @露希奥拉 15楼
12:32:29  拜托您多看点书去吧,别在这胡诌了行吗?断…黜…除最多就是尚书里面节选或者不用某段文章文字。到您这儿就成政治目的了。你懂什么叫政治,什么交学术吗???!!!  “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这段明显说的是“去除那些繁杂浮夸无用的文字,只取其纲领和主题,就可以流传于后世教化众人了。”  -----------------------------  对于一种者宗教或学术, 不能够仅仅读他是文字,词语和作品。必须看看结出什么样的果子。  文字,词语和作品没有不“好听”,“美丽动人”,“鲜艳夺目”的。 就像世界上的“花”,没有难看的!罂粟花一样美丽动人,看看它结出来什么样的果子! 这些“犬儒”的表现 和人格..... 和对于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对于社会大众的危害....多少 范进, 孔乙己,王莽,阿Q,祥林嫂。。。。  再看看这些.... 儒家学者在公共媒体空间,对于不同意见的表现。他们有理性吗? 除了骂人,就是人身攻击。 什么时候真正以理服人?看看你们儒生自己,马天仁 在网络上面的表现?还有哪一位“好为人师”教人“如何写 “茴香豆”的茴字”....
  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为编纂六经的准则。讲潜规则(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官官相护 隐文化),不讲公开透明,不遵守公开的社会规则和法治。从此,中国社会文化进入宗亲,朋党,帮派,关系网文化。  从孔子的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为编纂六经的准则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仁义礼智信”在后来世俗化,实践中进一步被歪曲和曲解以宗亲,朋党,帮派人情和关系网文化为核心。 “仁”被狭意理解成为自我为核心利益关系网的不同层次的“仁”,这种“爱”资源的分配从内核到外圈,内外有别。中国人从古到今,缺乏真正的宗教信仰,灵魂没有归宿,又社会生活潜规则,隐文化陷阱重重,危机四伏,严重缺乏安全感,人们迫切寻求自己安身立命的社会基础和能够融入特定社会关系之中。中国社会宗亲文化,朋党,拉帮结派,关系网,人情文化因此特别显得重要,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世代交替,生生不息。生命个体在宗族,朋党,帮派关系网以外根本无法生存,凸显的特别脆弱。可以在古代中国文学作品也能够看到,“义”在《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也被演绎成为“兄弟哥们”拉帮结派的“义与忠”,只有宗族,朋党,帮派的团结,才能够形成力量。  奉周礼为圭臬的孔子往往从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出发,主张为亲者、贤者、尊者讳。比如,孔子认为如果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知道了,不但不能检举,还要隐瞒其真相。他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论语?子路》)这叫为亲者讳。又如鲁昭公明知同姓结婚为“非礼”,仍娶了同姓的吴姬为妻,孔子却硬说他“知礼”。(注:《论语?述而》)这是为尊者讳。  这一个实例说明“隐文化”的核心就是在自己的内部“关系网”圈子里面,根本没有是非曲直,正确或者错误,原则和规则,非礼和知礼的区别,尊者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有这种关系网有一切都给“兜着””“罩着”隐瞒着的功能。尊者在这种关系网中绝对自由和无上权力。各种“宗亲”“朋党”“帮派”关系网在社会的权势,财富相结合过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弱肉强食,无规可寻丛林法则的多种层次的黑社会。当然,每一个社会都有“宗亲”“朋党”“帮派”关系网的社会文化,但是, 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网文化如此强大。从高衙内,到“我爸是李刚”…….一旦有很强大的权力背景和关系网,狗仗人势,党纪国法置之度外,横行霸道,无法无天。  这种社会结构,“氏族”“宗亲”“朋党”“帮派”势力特别顽固。当一个人有钱有势,有地位以后,就开始广纳门客,网罗党羽,及至羽翼丰满而干政、乱政、篡逆、反叛。偷合苟容,持禄以养私交。早期从,西汉到东汉,宦官外戚交替专权,作恶多端,残民以自肥。到近代 满清王朝,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惨败,《解放军报》在7月28日分析,“‘帝后两堂暗斗于内,翁李两党倾轧于外’。战场上,湘军、淮军、绿营各成派系,挟国家利益而争权”,“直隶兵败而两湖之兵可以恬然不顾;北洋水师大败而南洋水师不仅坐视不救,反而暗自嘲笑’。”“什么战法谋略的失误,什么船速炮速的落后,都不过是苍白无力的开脱。”“前人经历的甲午,是私利之争的悲局;后人所知的甲午,亦是私利之争的碎片。”有识之士总是高声疾呼:吏制,国之死生也,不可不察也。然而,吏制始于封建专制,亲亲尊尊的价值观始于孔孟之道, 如何正本清源?却往往因为利益集团的“黑洞”不了了之。对于结党营私的官员来说,比因其利益苟同而党同伐异,以血缘、婚姻、私交、故旧、乡党、同门之私下交易为潜规则,官官相护,官官相隐,视“公正之士,众人之痤”而排挤打击。如此“公义之士退,而奸佞之人进”,又复致官场拉帮结派,扶植亲信之风盛起。久而久之,蔓延民间,造成道义、良知、是非、恻隐、义举的民风沙化,明君之虞在天下不可传也。中国的腐败文化与西方腐败很大不同,在于是以朋党腐败私利而生,其坏却远大于个别贪污腐败。中国历朝,有多少锐意变革者,终因朋党,帮派挡道而流产。一旦朋党羽翼丰满,纵使有英明之君,亦无可如何。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鲜有成功。从周景王变法“铸无射”,王安石变法,到戊戌变法,整个社会被朋党, 帮派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所绑架, 社会矛盾无法通过变革实现化解, 总是让社会矛盾激化到爆发革命。终至于“五百年必有亡兴者”,“后人复哀后人也”。农民起义,革命大屠杀,人口锐减50% 到98% 不等,是以朋党, 帮派之害。西方就完全不同,因为有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社会个体原子化,人人平等,每一个人最重要的关系是直接面对上帝,家庭观念也只是局限于“夫妻子女”的小家庭。所以,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关系网在灵魂与生存方面的依赖性大大削弱。西方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来,很多国家总是能够在不断改革和修正的过程中得以调整和进步。所以,现代社会的西方文明能够直接和保障个体人尊严与自由发展的权利。  孔子的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希望实现以德治国,以仁爱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但是,他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解体,社会处于转型的时期,周朝势微、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礼崩乐坏。这些问题本身正是“周礼” 亲亲尊尊“氏族,宗亲,朋党”文化所致。在 周武王在武王伐纣以后的 诸侯分封可以看到。全国最好最精华的封地都是 周氏家族至亲。与他一起参与武王伐纣的外姓诸侯,无论功劳大小,就连基本尊严都得不到,例如当时的楚国。武王、周公、成王三人分封的诸侯就有七十一个,其中有十五个都是周公的兄弟,和周公同姓的(姬姓)有四十个,其他的大多是周族的亲戚。分封到全国各地区去的诸侯控制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掌握着军队,共同的捍卫着周王室,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成为完完全全没有半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家天下。虽然这种亲亲尊尊的“共主”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掌握国家权力,维系稳定。但是,由于没有共同信仰基础的契约约束,随着世俗利益分化,和子孙后代繁衍的结果, 过去的亲亲尊尊,就不再亲亲尊尊,亲亲尊尊的分化也是必然的。必定导致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也是迟早的事情。通过仁义理论和道德说教,抗衡世俗利益分化和冲突,亲亲尊尊的裂变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因为,这问题本身就是这种亲亲尊尊原则惹的祸,他的仁义道德又不能够离开亲亲尊尊原则的基础。  所以,孔子后来自己也失败于,鲁国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权力倾扎而被驱逐。亲亲尊尊的仁义理论和道德说教,听起来是“美妙的,高尚动人的”,因为在想象中理想中,人们既可以亲亲尊尊,也可以仁义道德。社会实践就是自我相克,逻辑死循环。  孔子的愿望和实践,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  对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专制,权力至上的等级制度的泥潭深陷,而不能自拔也是一个悲剧。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7楼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历史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20楼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历史,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儒家这种篡改有前科!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20楼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邪教的混蛋不要污我华夏了。  即便孔子将古往所有典籍全部毁掉烧掉,怎么就将古文明全破坏了呢?  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纯粹的混蛋逻辑吗?  如果连这个逻辑你都想不明白,你也只有信仰邪教的智商,并且因此而沾沾自喜,还觉得自己聪明无比。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21楼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感觉孔子没那能力,焚天下书。
  @hjm50 24楼
00:07:34  感觉孔子没那能力,焚天下书。  -----------------------------  在孔子以前,不是什么天下 “三皇五帝之书”书籍,象今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老聃系周守藏室之史,是专门负责掌管三皇五帝之书的图书馆馆长。《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三皇五帝之书,到春秋时期,仍仅仅由周室史官所保存,这一点确为信史。  夏商周三代,对于档案十分重视,深藏于王宫之中,密不外传。   在夏商周三代,典册(文件史书)皆由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手下的官吏(主要是各种史官)所写作,所掌握,非官吏不能掌管,不能学习。学在官府,学必有师,老师皆是贵族官吏。  周王室史官所保存“三皇五帝之书”就是天下关于上古之书籍。
  @hjm50 24楼
00:07:34  感觉孔子没那能力,焚天下书。  -----------------------------  此外,各个诸侯国只有自己的历史《春秋》, 还有各个氏族的家谱。
  @露希奥拉 13楼
12:13   @露希奥拉 10楼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2楼
11:51:30   宾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 -----------------------------传教的傻逼,中国古代信你妈上帝!  
  孔老二的确可恨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楼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你又如何断定它是信史的?你又是如何断言孔子没看到它的?
  @hjm50
00:07:34  感觉孔子没那能力,焚天下书。  -----------------------------  @陈和春 25楼
02:54:48  在孔子以前,不是什么天下 “三皇五帝之书”书籍,象今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老聃系周守藏室之史,是专门负责掌管三皇五帝之书的图书馆馆长。《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三皇五帝之书,到春秋时期,仍仅仅由周室史官所保存,这一点确为信史。  夏商周三代,对于档案十分重视,深藏于王宫之中,密不外传。  ......  -----------------------------  看清楚自己写的,那是老子,关孔老二屁事。
  @陈和春
13:51:00  @露希奥拉 10楼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2楼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  —————————————————  上帝,上你麻痹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露希奥拉 29楼
08:11:50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你又如何断定它是信史的?你又是如何断言孔子没看到它的?  -----------------------------  有政治目的删除,篡改就不可能成为"信史".   很多学者研究资料表明,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根据他自己的需要和观点:他完完全全抛弃了资料的历史价值考虑,和这个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记忆的需要。  五、编纂六经的准则  大体说来,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有下列四条:  (一)从世界观层面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不语怪、力、乱、神”。  (二)从政治观层面看,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为编纂六经的准则。  (三)从学术角度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矣”。  (四)从具体实施角度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述而不作”。  ******  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思想方面:没有宗教信仰,完全世俗化,利益导向  社会文化结构:由“隐文化”“潜规则”的“宗亲”“朋党”“帮派”关系网构成弱肉强食的黑社会。  具体个人行为:中庸, “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四非”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扼杀个体人独立自主的人性,和人本身的自由和思想解放。
  @陈和春
13:51:00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ok 31楼
08:17:53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  —————————————————  上帝,上你麻痹  -----------------------------  对于一种者宗教或学术, 不能够仅仅读他是文字,词语和作品。必须看看结出什么样的果子。  文字,词语和作品没有不“好听”,“美丽动人”,“鲜艳夺目”的。 就像世界上的“花”,没有难看的!罂粟花一样美丽动人,看看它结出来什么样的果子! 这些“犬儒”的表现 和人格..... 和对于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对于社会大众的危害....多少 范进, 孔乙己,王莽,阿Q,祥林嫂。。。。  再看看这些.... 儒家学者在公共媒体空间,对于不同意见的表现。他们有理性吗? 除了骂人,就是人身攻击。 什么时候真正以理服人?  这一位犬儒 ok ,狂犬病又发作了!这种人有什么理性? 仅仅一只丧家之犬!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露希奥拉
08:11:50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你又如何断定它是信史的?你又是如何断言孔子没看到它的?  -----------------------------  @陈和春 32楼
21:56:42  有政治目的删除,篡改就不可能成为"信史".  很多学者研究资料表明,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根据他自己的需要和观点:他完完全全抛弃了资料的
价值考虑,和这个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记忆的需要。  五、编纂六经的准则  大体说来,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有下列四条:  (一)从世界观层面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不语怪、力、乱、神”。  (二)从政治观层面看,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  -----------------------------  只看第一条就知道神棍最恨孔老二,您那看圣经的脑子就别琢磨论语了,你真心看不懂。起码我知道华夏文明在儒家思想下千多年都是领先全世界,而您那神棍最后带来的是黑暗的中世纪!
  @陈和春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露希奥拉
08:11:50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你又如何断定它是信史的?你又是如何断言孔子没看到它的?  -----------------------------  @陈和春
21:56:42  有政治目的删除,篡改就不可能成为"信史".  很多学者研究资料表明,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根据他自己的需要和观点:他完完全全抛弃了资料的
价值考虑,和这个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记忆的需要。  五、编纂六经的准则  大体说来,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有下列四条:  (一)从世界观层面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不语怪、力、乱、神”。  (二)从政治观层面看,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  -----------------------------  @露希奥拉 34楼
23:17:13  只看第一条就知道神棍最恨孔老二,您那看圣经的脑子就别琢磨论语了,你真心看不懂。起码我知道华夏文明在儒家思想下千多年都是领先全世界,而您那神棍最后带来的是黑暗的中世纪!  -----------------------------  中国文明几千年之所以,中国人生活的殷实富足 ,安逸舒适,就是由于上古文明遗留的几大发明:丝绸(黄帝),茶叶(炎帝),中医(黄帝,炎帝),陶瓷。。。使得中国国民健康水平高,繁殖能力极强,人口恢复迅速,生产总值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大量社会财富。 因此,有很多人,大量空闲劳动力,可以从事诗词歌赋,音乐,艺术,一些小小独立的技术发明(事实上都是玩物,根本没有科学思想和完整理论体系可以交流,传播世界)。  这些不是因为什么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进步!中国历史这几千年,在那一个领域谈得上科学技术? 科学在那里? 科学思想在那里? 逻辑体系,理性思维在那里?
  参考文献如下:  http://www.gmw.cn/guoxue//content_.htm  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有下列四条:  (一)从世界观层面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对鬼神持怀疑疏远态度,对人事颇为重视。他“不语怪、力、乱、神”(注:《论语?述而》),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注:《论语?子路》)因此他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注:《论语?雍也》)他还指出:“天地之性,人为贵”(注:《孝经?圣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论语?子罕》)。孔子对旧的神鬼观念基本持否定态度,既不谈论鬼神,也不希望学生与他议论鬼神,但肯定老百姓有自己的人格。并且,孔子心目中的“天”只是自然的,与商周时有意识的“天”是不同的。因而他“不怨天”(注:《论语?宪问》),并赞扬既反对禳祭为已消灾、又不主张祭祀黄河的楚昭王:“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孔子虽然在《仪礼》中肯定祭祀,但他认为“祭神如神在”(注:《论语?八佾》)。既然是“如神在”,就不是真正的“在”。可见他肯定祭祀,并不认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求得祭祀者心理慰藉与满足而已,这与他怀疑疏远鬼神的态度是一致的。尽管孔子相信“命”和“天命”,但他说的“命”是无可奈何,与传统观念奉为至高无上人格神的“天命”是有区别的。  孔子在这种倾向唯物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所作《春秋》就主要记朝聘、会盟、征伐、丧葬等人事,不与鬼神联系,虽记载自然变异,如日食、彗星、地震、水旱、蝗灾,但只是从“异”的角度记载,并未做过多的附会。古代文献中大量有关鬼神的记载,被孔子本着“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去掉了,因而六经很少有鬼神主宰之类荒诞芜杂的篇章。从此,六经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倾向的基础。  (二)从政治观层面看,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为编纂六经的准则。  奉周礼为圭臬的孔子往往从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出发,主张为亲者、贤者、尊者讳。比如,孔子认为如果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知道了,不但不能检举,还要隐瞒其真相。他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论语?子路》)这叫为亲者讳。又如鲁昭公明知同姓结婚为“非礼”,仍娶了同姓的吴姬为妻,孔子却硬说他“知礼”。(注:《论语?述而》)这是为尊者讳。孔子将这一理论付诸史学实践,便有“天王狩于河阳”之类的曲笔。顺便指出,前文提到孔子赞扬董狐敢于直笔,而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直笔的史家却屈指可数。执意曲笔或违心曲笔的史家则数不胜数,其始作俑者,不能不说是孔子作的《春秋》。  原来,践土之盟,实际上是“晋侯召王,以诸侯见”,周王不敢不应召。无论“以臣召君”,还是君应臣召,都“不可以训”(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不合周礼。孔子既要为尊者讳,不责周襄王,又要为贤者讳,不责晋文公,并隐晋文召君之失,明其勤王之德,因而只好书“天王狩于何阳。”(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  再如《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称:“定、哀多微辞”。司马迁也说:“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彰,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注:《史记?匈奴传太史公曰》)孔子主要政治学术活动在定、哀之世,他本着“讳国恶、礼也”(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的原则,再由于深知齐太史直笔被杀的教训,行文有所忌讳,对当代的事不便真切记载与褒贬,因而《春秋》记定、哀之际多隐晦之词。  还有,《春秋》反对一切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因而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这是为了“正名分”。  总之,孔子视周礼为评论历史、褒贬人物的准则,往往从“礼”与“非礼”出发,决定“书”、“不书”及“如何书”,犹如杜预将此归纳为《春秋》书法“五十凡”那样。司马迁说:“《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注:《史记?太史公自序》),真是一语破的。  (三)从学术角度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矣”。  孔子说:“攻(按,治)乎异端,斯害也已矣。”(注:《论语?为政》)他主张研究六经正道,反对学习异端邪道,旗帜是鲜明的,态度是坚决的。像宰予反对“三年之丧”,遭到孔子指责:“予之不仁也!”(注:《论语?阳货》)又像樊须向孔子请教种菜种庄稼的事,孔子认为学礼、义、信就足够了,“焉用稼?”并斥之为“小人哉,樊须也!”(注:《论语?子路》)可见孔子对与自己观点对立或不同的言行是排斥的。他正是以克服“异端”为已任,以“正”与“礼”为准绳,整理与编纂六经的。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论语?为政》)这说明,孔子编《诗》时,入选的是有益的“正”诗,去掉的是有害的“邪”诗。  孔子编选《书》时,也是留“正”去“邪”。后来居然有人将孔子删而不用的篇章搜集拢来编成一部《周书》(《逸周书》)。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今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  再者,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冬,晋赵鞅、荀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按,铭刻)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认为“铸刑鼎”,属于异端邪道,违背了晋国从周王那里接受的“法度”(礼制),将使晋“贵贱无序”,“晋其亡乎!”(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因此坚决反对范宣子制订的法律文书的公布,以致《春秋》“不书”之。幸赖《左传》较详记下此事,否则,中国法学史上的这件大事就湮没无闻了。  (四)从具体实施角度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述而不作”。  孔子的认识论不乏唯物观点。他说:“多闻阙疑”,“多见阙殆”(注:《论语?为政》),“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注:《论语?子路》)还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注:《论语?阳货》)孔子主张多听多见,对可疑的靠不住的及自己不懂的事情,一般应采取保留态度,不随便发表意见;反对道听途说,因为道听途说,必多谬妄。因此,“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论语?子罕》)孔子主张看问题办事不要主观猜测,不要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反对随意性、绝对化、思想僵化与唯我是从。  孔子从自己的这种认识论出发,主张在整理编纂故有文献过程中应遵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注:《论语?述而》)的准则,即必须保留故有文献的原貌(原有文字、原有内容、原有风格),对故有文献稍作篡改都是要不得的。孔子整理编纂的《诗》、《书》、《礼》、《乐》、《易》是选编、厘订、阐释,保持了故有文献的文辞。而他作的《春秋》,尽管有不少曲笔隐晦,但基本上做到了对于明确的事情写出,对于可疑的事情采取保留态度。正如《春秋谷梁传》桓公五年所云:“《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我们认为孔子所说“述而不作”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孟子说:“其(按,《春秋》)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注:《孟子?离娄下》)《春秋》是这样,其他五经也有“义”在。总之,六经的编纂有史义有剪裁,说都是孔子之编著也未尝不可。
  三毒:儒毒 马毒 毛毒  儒毒让人愚昧,不辨是非,趋炎附势,崇拜皇权。马毒崇尚暴力。毛毒是马毒和儒毒的结合。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露希奥拉
08:11:50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你又如何断定它是信史的?你又是如何断言孔子没看到它的?  -----------------------------  @陈和春
21:56:42  有政治目的删除,篡改就不可能成为"信史".  很多学者研究资料表明,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根据他自己的需要和观点:他完完全全抛弃了资料的
价值考虑,和这个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记忆的需要。  五、编纂六经的准则  大体说来,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有下列四条:  (一)从世界观层面看,孔子编纂六经遵循的准则是“不语怪、力、乱、神”。  (二)从政治观层面看,孔子把周礼亲亲尊尊的基本精神作......  -----------------------------  @露希奥拉
23:17:13  只看第一条就知道神棍最恨孔老二,您那看圣经的脑子就别琢磨论语了,你真心看不懂。起码我知道华夏文明在儒家思想下千多年都是领先全世界,而您那神棍最后带来的是黑暗的中世纪!  -----------------------------  @陈和春 36楼
23:58:46  中国文明几千年之所以,中国人生活的殷实富足 ,安逸舒适,就是由于上古文明遗留的几大发明:丝绸(黄帝),茶叶(炎帝),中医(黄帝,炎帝),陶瓷。。。使得中国国民健康水平高,繁殖能力极强,人口恢复迅速,生产总值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大量社会财富。 因此,有很多人,大量空闲劳动力,可以从事诗词歌赋,音乐,艺术,一些小小独立的技术发明(事实上都是玩物,根本没有科学思想和完整理论体系可以交流,传播......  -----------------------------  瞧您这说的乱七八糟的,我问一句,您是中国人吗,怎么说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露希奥拉
11:08:37  @陈和春  一个鲁国小官修订删改了了鲁国本国几本典籍就要被扣上对华夏上古文化破坏的帽子了?这帽子您还不如扣在老子身上呢,好歹人家是整个大周的史官。  -----------------------------  @陈和春
11:51:30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http://www.fenfenyu.com/Family/Article.aspx?id=6327&FamilyID=612  -----------------------------  @露希奥拉
12:13:03  您写这些跟我说的有关系吗,拿个私人网页您想说什么?  奉劝你们这些基督徒,想传教老老实实回教堂去,没事靠贬低别人的文化来抬高自己只能证明你们自己和你们所推崇文化的无耻和卑劣!  -----------------------------  @陈和春
13:51:06  中国的真实
已经被儒家篡改得面目全非。 我给你的是宾氏家谱。 政府没有办法篡改。 知道吗?  -----------------------------  @露希奥拉
14:04:19  你确定你家的家谱就是真实的?你确定你所谓的
就是儒家改的?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知道上面这段的出处吗?  -----------------------------  @陈和春
14:32:13  《逸周书?世俘篇》记载,武王灭掉了99国,割取敌军耳朵177700多,俘虏敌军30多万,服国652,真可谓:“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  与儒家典籍里面的记载大相径庭。说明孔子已经把他时代以前的
,编著删除得面目全非。儒家的传说中,周军“前歌后舞”,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  ......  -----------------------------  @露希奥拉
17:27:58  真要是篡改《逸周书》又是怎么传于今世的?要知道“尚书”传到今天还剩下多少篇?脑残教徒们只看到《逸周书》里面有个“格于上帝”就欢喜的凑上去了,殊不知此“上帝”非彼“上帝”啊!  -----------------------------  @陈和春
23:57:46  汉刘向﹑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来。今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史官员人多不信从﹐而以是战国人自己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  由于《逸周书》部分内容及思想与儒家道德理论相违背.  《逸周书》不是周王室的典籍。 孔子没有看到而幸存下来。  -----------------------------  @露希奥拉
08:11:50  无耻的基督徒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儿吗?通篇都是混淆和臆断。如果《逸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离开鲁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