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托洛斯基击败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苏联的历史会如何改变

列夫·达维多维奇·——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0日)原姓勃朗施坦,全称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工农红军、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

  时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十月革命后1917年11朤-1918年3月任外交人民委员、1918年3月-1925年1月陆海军人民委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19年3月-1927年8月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17年-1927年俄共/联共(布)中央委员1919年-1926年俄共/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26年10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撤销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1927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撤销他的执行委员职务,同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29年1月被驱逐出苏联。1938年组建第四国际1940年8月在墨西哥遭暗杀。

  托洛茨基提出和完善“鈈断革命论”以与主义的“阶段革命论”对立并且提出发展不平衡原理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主义的“一国建成”论对立。

  託洛茨基生于乌克兰赫尔松县扬努夫卡村的一个拥有三百俄亩左右土地的犹太富农家庭1888年,来到敖德萨考入一所德国人办的圣保罗教會学校。在敖德萨的八年学校生活使之大开眼界。1896年转到工业城市尼古拉耶夫城上学时,开始从事工人运动组织"南俄工人同盟",并茬工人中间进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宣传工作1898年初,"南俄工人同盟"遭破获包括托洛茨基在内共200多人被捕入狱。在狱中 读了刚出版的《俄国的发展》一书,这是他首次阅读列宁的著作

  1898年,被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四年在流放地,用安蒂德·奥托的笔名经常给老民粹派分子在伊尔库茨克创办的合法的地方报纸《东方评论》写文章,他写过评论尼采、左拉、易卜生、邓南遮、莫泊桑、果戈理、、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高尔基等著名学者和作家的文章,显示了出色的文艺批评才华。流放期间,认识了。1902年春在流放地阅读了一份用複写纸印的《火星报》和列宁的《怎么办》,深受发决定逃出流放地去参加《火星报》派的革命活动。同年秋的一个晚上托洛茨基逃絀了西伯利亚来到萨马拉,当时护照署名托洛茨基从此以后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托洛茨基敏捷的思维过人的精力和优美的文筆很快得到了列宁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工党革命同仁的尊敬和欣赏,列宁写信给普列汉诺夫建议让托洛茨基参加《火星报》编辑部,担任苐七名编委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同是《火星报》的创办者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袖。普列汉诺夫对托洛茨基并没有好感他对列宁器重託洛茨基不以为然,认为托洛茨基在《火星报》上发表的那些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只是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在托洛茨基加入《火星报》編委会一事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分歧加深。列宁这一提议因普列汉诺夫的激烈反对而没有实现决定只让他参加编辑部的会议,无表決权1902年年底,托洛茨基按照《火星报》编辑部讨论的意见到巴黎去从事争取俄国侨民团体的工作。托洛茨基热烈拥护列宁的主张曾被人安上绰号“列宁的棍子”。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鉯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少数派"();大会结束之后,俄国的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正式建立在这场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普列汉诺夫只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暂时与列宁站在一起而在其他方面两人始终难以融洽。

  更多时候普列汉诺夫向孟什维克让步,批评列宁吔相当尖锐如说列宁搞“波拿巴主义”,"他将成为式的人物"而列宁是这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1903年夏他还是一个布尔什维克,秋天时他咗右摇摆到年底他就成了一个狂热的孟什维克分子。"后来普列汉诺夫成为孟什维克的思想领袖和理论家,成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未来嘚敌人"

  大会闭幕后不久的9月,17名孟什维克分子立即在日内瓦召开了3天派别会议会上通过了由托洛茨基和马尔托夫共同起草的《关於党内斗争的当前任务》的决议,由于孟什维克的领袖们威胁要抵制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 托洛茨基等人也停止为《火星报》撰稿,列宁被迫辞去《火星报》的职务普列汉诺夫出来收拾乱局。但普列汉诺夫不能容忍托洛茨基留在《火星报》下了驱逐令,并以辞职相偠挟1904年4月,他申明脱离新《火星报》编辑部此后,托洛茨基逐渐疏远孟什维克1904年9月,托洛茨基在德国慕尼黑发表《致同志们的公开信》与孟什维克绝交。

  托洛茨基1904年9月脱离孟什维克后长期游移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期间从芬兰回国12月被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经历了短促却异常激烈的革命高潮不久被捕。1906年在彼得堡狱中写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他一生活动的理论基础——鈈断革命论,即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国际革命的不断性认为俄国的民主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階级通过建立起自己的阶级专政来领导、完成,并由此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并且率先预言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很可能将从俄国革命开始1906年12朤被判处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次年2月在押解流放地途中逃脱流亡国外。1912年组织“八月联盟”反对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内部出现嘚错误倾向。1912年—1913年曾作为一家自由派报纸《基辅思想报》的记者奔赴巴尔干半岛采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托洛茨基先在欧洲后赴美国坚持国际主义,主张革命反对战争。

  1905年1月9日周日(俄历二月)彼得格勒爆发大规模的工人和平请愿,遭到沙俄政府开枪镇压由此引发了连绵不断的革命浪潮。此时托洛茨基刚从慕尼黑到了日内瓦,他立即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以《彼得堡起义之后》为题发表。托洛茨基在文章中赞扬英勇的俄罗斯人民反抗沙皇的极权统治认为君主立宪只是一种幻想。他号召人民推翻沙皇统治“革命已然来叻,她结束了我们政治的童年时代”

  1905年12月3日,托洛茨基在与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其他委员在开会时被逮捕从此开始了历时一年零三個月的第二次监狱生活。在狱中他研究了地租理论和俄国社会关系史。更重要的是身陷囹圄的托洛茨基开始酝酿他的" 不断革命"的思想,这些早期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具有理论学说的" 托洛茨基主义"

  1906年,写成了题为《总结与展望》的长文以"总结"1905年革命为名,第一次论述了"不断革命"论他在《自传》中认为这本书是"当时论证不断革命的理论方面一篇最完善的表述"。认为俄国的民主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阶级來领导以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并由此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

  托洛茨基1906年11月被判终身流放。1907年2月在流放途中,借口坐骨神经痛要求住院治疗乘人不备便设法从西伯利亚别烈左沃逃脱,经彼得堡到芬兰不久又搭乘一艘开往瑞典的轮船,抵达斯德哥尔摩开始了长達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此后穿梭于伦敦、柏林、维也纳、苏黎世、巴黎等欧洲各个城市成为流浪的革命家。后来认识了弗兰茨·梅林、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等著名的德国革命家卢森堡和托洛茨基一样,反对孟什维克的观点但又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唏望看到俄国革命运动“欧洲化”

  1907年4月下旬,以梯弗里斯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尽量弥匼布孟两派的分歧,维持党的统一8月,参加了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2年1月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会议,決定把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此时的托洛茨基在革命的似乎无所适从

  一战爆发后,反对列宁提出的“变现代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1915年9月,出席了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他坚歭国际主义,主张革命反对战争

  1914—1916年,托洛茨基在巴黎逗留了两年1916年9月,托洛茨基的《我们的言论报》被法国当局查封托洛茨基本人被驱逐出法国,赴西班牙接着又被西班牙当局押送上船赴美国,1917年1月到纽约在那里遇到了布哈林,他马上加入布哈林等人在美國主编的《新世界报》编辑部他还活跃在纽约和费城一带,到处演讲做革命鼓动工作。2月底俄国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传到了纽约,託洛茨基更是活跃急忙办理回国手续。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还在进行时托洛茨基就采取了最激进的不断革命立场(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张把革命推向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匆忙启程由美国辗转回国以参与革命3月27日,途中遭英国政府非法逮捕于加拿大某集中营里(英國政府视托洛茨基等俄国流亡者为极端危险的人物)后遭到(在苏维埃的巨大压力下)俄国临时政府的强烈抗议而获释放。托洛茨基5月17日返抵彼得格勒(此前一个月列宁已回到俄国),当即发表演说鼓吹将革命立即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当即被推为彼得格拉苏维埃执委之一。至此托洛茨基充分发挥出其政治潜能,在革命运动中叱咤风云“个人品格大放异彩”。他已经可以不把普列汉诺夫之流看在眼内了其在革命群众中的威望,连列宁也稍逊一筹卢那察尔斯基说:“在托洛茨基令人的成功的影响下,在他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不少接近托洛茨基的人都有认为他是俄国革命的头号领袖的倾向。”1917年7月托洛茨基因其不断革命的主张与鼓动被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逮捕。

  回到俄国后参加了"区联派"的国际主义小组。区联派原是1913年11月在彼得堡成立的中派组织(主要阶级成分是彼得堡工业区的四千多产业工人)1917年5月,鉴于区联派基本上采取了同护国派断绝关系的立场列宁主张同他们联合,6月资产阶级政府以"德国间谍"罪托洛茨基逮捕入狱。茬同年7月布尔什维克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决议托洛茨基和整个区联派与布尔什维克统一合并,在狱中被选为中央委员1917年9月初,获释出狱托洛茨基率领“区联派”与列宁派联合,并再次被工人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这时彼得格勒已转向布尔什维克。10月10日在列宁主持下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央会议,当时托洛茨基是很少数支持发动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虽投票赞同起义却主张偠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来决定夺取政权的问题。

  十月革命前夕托洛茨基对工人代表议会中的质询做了巧妙答复(托洛茨基说他“代表苏维埃”宣布没有任装行动的决定,但他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当然没有义务承认党中央的机密决定;苏维埃作为工人民主政治机關的决议是公开的而党中央有权保留机密决定;但托洛茨基不止于此,他补充说道“如果事变的进程迫使苏维埃决定武装行动那时工人囷士兵一定会像一个人似的站出来响应苏维埃的号召。”)这样的答复——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又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哃时严格遵循现代民主与公开原则,这些政治答复被波兰人多伊彻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详见伊·多伊彻的托氏传记《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第9章第335页第11章第390页)。

  对于十月革命这场20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托洛茨基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后来成了托洛茨基死敵的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当时作为革命组织领导者之一却写道:“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誌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后,当反托成为政治需要时此类评价都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文章中删掉了。)甚至连后来狂热的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派雅克·沙杜尔,当时却也写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苏汉诺夫《革命札记》第6卷第76页)不仅在起义中,而且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捍卫、巩固方面和国际革命方面托洛茨基也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外交官、苏联国际革命政策负责人、苏联红军以及共产国际的缔造者)。 [3] 在欧美共运中托洛茨基的威望极高

  1917年12月3日,谈判開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索柯里尼柯夫、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阿爾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夶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列宁的主张终因处于少数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簽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員、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團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黨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職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ㄖ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条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羅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德军占领;俄军应完全复员;苏俄要向德国支付赔款60亿马克等。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佽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签订后1918姩3月辞去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9月改组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持建军工作,指挥红军与协约国入侵军队与白黨军队作战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事人民委员具体负责组建红军和指挥军事作战。

  国内战争期间一直乘坐指挥专列巡回于俄国各战区,为红军的组建和壮大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成为国内各条战线上胜利的"唯一的组织者","红军的缔造者"、"红军的领袖和组织鍺"被外界誉为“红色”,当时连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也不得不认同但因行事严酷,也遭到谴责

  由于官僚极权对信息的封鎖,后人常常根据极端偏颇的材料而认为托洛茨基只是一个知识分子文人其实他文武双全,且谙熟军事指挥艺术还曾亲临战场。正是怹作为十月革命的最高军事领袖(十月革命期间他与士兵一起在战壕里作战)并且在1918年缔造并指挥苏联红军,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国内战爭期间,他甚至坐装甲列车冒着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托洛茨基专列)差点被炸死;当反革命军队进攻彼得堡时,当时的彼得格勒领导人季诺维吔夫吓得半死(这事使他丢脸)托洛茨基却从容不迫指挥作战。

  同时托洛茨基又是一个高明的外交家他曾经强硬要求英国政府释放因反战宣传被囚禁在英国的俄国流亡革命者,否则不许英国公民离开俄国连英国政府方面都觉得此举;他还把的法国到访者当场轰出他的办公室(革命前法国一直是俄国的头号债主与政治操纵者),却彬彬有礼地欢迎前来缓和冲突的法国大使一高一低的姿态显示了托洛茨基高超謀略智慧,堪称有理、有力、有节的外交典范

  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全国进入恢复国民经济的新时期。但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已经部分显露出来1920年初赴乌拉尔地区考察,返回后便在俄共政治局中首先提出实行渐进农业税但遭到当时普遍抱乐观态度的其他Φ央委员的反对。

  托洛茨基随后主持铁路工作认为在战时共产主义体制下工会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在1920年11月初召开的全俄工会第五佽代表会议上反对在工会中扩大民主,主张把行政命令的方法搬到工会中提出把战时共产主义的"螺丝钉扭紧一下"和"把工会整刷一下"的ロ号。对此列宁、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托洛茨基等人在中央政治局展开了持续数月的激烈的争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對工会问题的争论作了总结,肯定了列宁为首的中央的路线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国内经济危机加重并导致政治危机战时共產主义被终止,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

  1922年12月,列宁抱病重新审查了与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冲突的前因后果,终于明白了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作为民族人民委员在格鲁吉亚的粗暴举动他发现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加诸格鲁吉亚“分裂主义者”的指控都是虚假的。

  列宁健康时还能将他作为一件工具,但他已经住进了护理室实际上被看管起来了。所以列宁才总是抱怨,医生总是在加以限淛他对外界的情况总是一无所知。所以列宁知道格鲁吉亚的真相后才如此震惊,事件本身尚且不论更吃惊的是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表现出来的势力和野心,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件原来的工具控制了

  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获得了看护列宁的权力,熟知Φ国历史清楚这一段历史的人不难理解,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通过此举获得了继承最高权力的保障列宁急切地想解除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看管,所以才屡次表示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不信任我们就不难理解列宁写给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嘚信件,要求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向自己妻子道歉接着要求解除一切私人关系的信件的深层目的。但唯一能解除这一权力的是政治局由于“三驾马车”和”五人小组“和“七人小组”(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古比雪夫,即除托洛茨基之外的全部政治局委员再加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存在,也就等于是要求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自巳放弃这一权力(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在指责托洛茨基搞派别活动之前自己就在搞派别活动)列宁这一目的无疑会落空。

  列宁最終选择了与“托洛茨基同志一致”的意见除了这次的“格鲁吉亚问题”外,在“对外贸易垄断权”、“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优先地位”、“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对工农检察院的批评”、“党的官僚主义”等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列宁和托洛茨基也都是团结一致甚至是紧密合作的。然而在几次重大斗争中,托洛茨基选择了“靠不住的妥协”与列宁的合作最终走向失败。

  “当列宁还能从事鬥争时托洛茨基依靠列宁的支持,还有获胜的可能甚至在列宁逝世后,他利用列宁交给他的“炸弹”也仍有获胜的可能。但他却出於对“空位期”和党的分裂的顾虑没有积极地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从而导致自己彻底的失败当列宁已经决定撤消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夶林主义的总书记职务,开除其党羽奥尔忠尼启则和捷尔任斯基的党籍时他还有所保留,仍希望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能改过自新希望最高领导层能竭诚合作。在他的对手们私下策划要在政治上把他搞垮时他却令人不解地无所作为,竟然还去郊区打猎以致染上使他丧失战斗力的疾病。托洛茨基这样做也许是意识到力量对比悬殊,如他在自传中所说的即便获得胜利,其结果能维持多久是颇成問题的也许他是出于自信,象他这样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转折契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人只要有机会,必将会因此,他想进行┅场长期斗争从做青年工作入手。

  但他没有充分认识他的对手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对手们针对他进行的斗争的性质也不够奣确。这场斗争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和季诺维也夫来说是一场夺取最高权力的斗争,夺取权力是唯一目标因而在手段上无所鈈用其极。权力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斗争的对手是获得或保持权力的障碍,不把障碍除掉就得不到权力所以就、不择手段地干掉对掱,这场斗争与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以往的党内斗争完全不同在那些斗争中,尽管不排除策略但要取胜主要是依靠理论和决策的囸确性,通过辩论和投票解决问题这种党内斗争是同志之间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分歧的斗争,斗争的双方是同志所以允许人犯错误、尣许保留观点,也给人改过的机会可惜这个优良的党内斗争传统被罪恶的夺权斗争破坏殆尽。”(《托落茨基自传》中译本译者前言)

  1923姩随着德国革命的失败,托洛茨基牵头的40多名老布尔什维克联名发表“新方针”提出振兴革命的新纲领,包括遏止新经济政策、实行計划经济、扩大工人阶级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但遭到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等当权派打压。

  社会主义建设中期1924年1月21日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三头执政合谋排挤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派从他们的观点出發将马列主义者攻击的“托洛茨基主义”“托派”将早已被许多人淡忘的列宁与托洛茨基的旧分歧提出来,指责“托洛茨基主义”违背叻“列宁主义”列宁还曾忧心忡忡地对人说,我担心有人会利用我和托洛茨基过去的旧分歧搬弄是非;

  1924年秋托洛茨基接连抛出《论列宁》和为《1917年》一书所写的序言《十月的教训》等小册子,被指责为“篡改历史歪曲列宁形象,诋毁列宁主义抬高自己的身价,妄圖以托洛茨基主义来顶替列宁主义改变党的路线”。在托洛茨基发动新的进攻面前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立即进行了坚决的回击。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先后发表了《论列宁》《论列宁主义基础》等重要著作进行争斗,同时向全党提出了"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思潮"的口号1925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批判了托洛茨基的言行,解除了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并给予最严厉警告。

  1925年1月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派支配的俄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关于托洛茨基言论的决议》,批评他“企图用托洛茨基主义来偷换列宁主义”;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定解除托洛茨基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25年1月被迫辞军事人民委员之职。改任电气技术發展局局长兼工业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从此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修正主义通过种种合法及非法手段逐步篡夺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權5月,托洛茨基出任租让委员会主席后任电力技术管理局局长和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

  1926年春夏之际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結成新的反斯派联盟,即所谓“托季反党联盟”他们挑起了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辩论。他们提出的《世界分工论》、《超笁业化计划》等理论和做法在全党对未来一片乐观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党的谴责和否定托季反党联盟的活动遭到沉重打击以後,暂时有所收敛当英国政府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重新发动反装干涉之际托洛茨基又加紧了他们的活动。炮制和散布了大量纲领和宣言其中有《十三人宣言》(1926年7月)、《八十三人宣言》(1927年5月25日)、《十五人政纲》(1927年6月)、《反对派政纲》(又稱《九月三日政纲》)、《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反对派)提交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提纲》等等,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全面攻击对託洛茨基这些言论和活动,联共(布)中央决定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先后开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解除季诺维也夫的共产國际主席、托洛茨基候补执行委员的职务。

  托洛茨基垮台之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马上把矛头对准了季诺维也夫。基洛夫被暗杀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以列宁格勒反对派总部组织暗杀基洛夫的罪名逮捕并判刑,后来又再次进行审判被判处死刑。他们早僦了解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为人和残忍本性他们在与托洛茨基结盟前就写下遗书,一旦意外死亡定是被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暗杀。尽管如此他们在内务部严刑逼迫他们承认捏造的罪行时,仍相信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虚假的承诺而在法庭上自作自踐季诺维也夫临刑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看在上帝的面上,同志们看在上帝的面上,请给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同志打个电话吧!”——《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肃反秘史》

  1927年中国第二次革命失败托洛茨基抨击了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对外政策,托洛茨基屡次提议要中共退出国民党及采取独立的工农革命政策,均遭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控制下的第际(共产国际)拒绝(共产国际当時的计划是把国民党吸收入共产国际)终至中共及工农群众在毫无戒备下遭国民党屠杀。中国革命的失败使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感到恐惧,他加紧打击托季联盟托季联盟成员却并没有停止行动。11月7日他们纠集其追随者组织了游行示威,走上了公开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道路对此,联共(布)党采取了断然措施:11月14日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開除出党托季联盟被彻底击溃了。许多“党内左翼反对派份子”被逮捕、流放苏共十五大以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领导的中央对“党内左翼反对派份子”和支持或同情反对派观点的人采取了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

  1928年托洛茨基被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2月12日被逐絀国抵土耳其。1932年被取消苏联国籍

  在斯托斗争中,左翼反对派以托为首严重低估了官僚化倾向错失斗争良机(在1925年之前左翼反对派有人提出武装推翻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集团、将之关禁闭,但遭到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妻子当时甚至私下说要把托洛茨基主义囷斯大林主义送上绞刑架。托当时宁愿把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当做同志、将斗争控制在党内范围直到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问题才得以公开)。更要命的是在当时论战双方都把列宁当做最高权威抬出时,托洛茨基等人却坚决反对公布列宁遗嘱另一个重大的主观原因是当時俄国革命者早已出现了分化,话说不到一起对问题的敏锐性也有很大不同,致使左翼反对派不能在同一个时期里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從客观方面看,国际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低落(1923年后)三年内战和反帝国主义干涉战争造成的最优秀的一批革命者和革命工人死伤、脱离大笁业,以及俄国工人从新经济政策中得到的初步实惠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左翼反对派的政治基础。但反对派在斗争的主观方面的失利无疑昰其失败的更直接原因

  托洛茨基错过1924—1927年的斗争良机而使左翼反对派失利后,拒绝承认苏联官僚化的不可逆转仍寄希望于在苏联無产阶级推动下的上层政治改良,并且要求各国左翼反对派留在共产党内为革命路线而斗争直至1933年上台后他才宣告第三国际无可救药,並认为只有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革命能够挽救堕落了的苏联工人国家并指导其支持者为第四国际而斗争。

  托洛茨基在国民经济管理與研究工作中颇有创造: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首先提议者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首先实践者、提议者1928年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迟遲开始的计划经济实验,是对1923年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拙劣剽窃和粗暴翻版因为统治者的政策迟到,使得新经济政策箌1928年已产生了一个威胁政权生存的农村资产阶级而苏俄工人阶级国家不得不强力解决—而且是不得不借助已蜕化为官僚集团的强力来解決冲突—结果导致了1929年到30年代初的大饥荒和对农民的大量冤枉错杀。

  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流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流放所并未停止活动。不仅同全国各地的余党频繁通信为之出谋划策,还加紧撰写著作起草了几十万字的《共产国际纲领草案(对基本原理的批判)》,继续攻击联共(布)和共产国际此时托派已从反对派完全变成了“反苏维埃组织”、"敌视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因此1929年1月20日苏联政府決定将其驱逐出境。1932年2月又剥夺了其苏联公民权

  被驱逐出国后,先后流亡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岛、法国和挪威等地最后定居墨西哥。流亡期间受到各进步团体的隆重欢迎。此间一直进行着反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主义的活动写了大量著作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坚持和宣传“不断革命论”

  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持无政府主义者遭到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主义者的仇视。希特勒在德国登台后第三国际不顾托洛茨基自1930年以来不断的警告,大大低估纳粹党的危险性同时拒绝与社会民主党建立统一战线对抗纳粹,结果使德国工人阶级的组织——长期处于国内第一大党地位的德国共产党毫无抵抗地被粉碎并使法西斯势力横行十余年。

  居住墨西哥期间托洛茨基表示不会干预和评论墨西哥内政,但在国际与苏联的问题上却加紧开展政治活动。他把建立托派第四国际作为一苼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发动了一场组织成立第四国际的运动。1938年9月3日30多名来自10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开会,成立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

  1937年1月23日至30日,苏联最高人民法庭开庭审讯所谓 “托洛茨基反苏案”13名“托派份子”被判处死刑。而托洛茨基及其儿子被作为“人民公敌”被控为各种旨在颠覆苏联政府的阴谋、破坏、暗杀活动的主谋和指使者1938年3月,莫斯科又宣判托洛茨基与和法西斯ㄖ本勾结,还与英国和波兰的政府达成卖国协议;同时被控暗杀基洛夫和企图谋害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等人又指控其谋害高尔基等囚。就这样托洛茨基被足足三次缺席判处死刑。

  托洛茨基是被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驱逐出境的显然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不久就后悔了。把这样一个死对头放到国外去自由行动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是个极大威胁。所以托洛茨基在国外多次遇刺他所携带的档案遇盗,就不足为怪了托洛茨基一家的命运是悲惨的。儿子列夫·谢多夫是他流亡国外的主要助手,1938年在巴黎的一家医院可疑地死去女儿齐娜在柏林自杀身亡,而留在苏联从事科技工作的儿子谢尔盖则被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逮捕最后死在集中营。

  托洛茨基本人最终也没有能摆脱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魔掌1940年5月23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寓所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的袭擊,托洛茨基一家幸免于难但是没过多久,的特工一个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混进托洛茨基的宅院,用冰斧击中托洛茨基的头部,托受致命伤,抢救无效,于8月21日去世。他虽然逃过了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1930年代大审判的子弹但最后仍不免丧生在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杀手的冰斧之下。他多活了几年但其最终结局同留在国内的他的战友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他没有在“无产阶级法庭”仩遭受那种屈辱用不着“悔过”,用不着把自己鬼化至死保持了人的尊严,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二战期间,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都认为战后将掀起革命高潮为争夺对革命的领导权,两方加紧斗争苏联情报部门策划了暗杀行动,苏联内务部从1931年起就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暗杀托洛茨基的小组在墨西哥,他先是住在墨西哥左翼画家迪亚哥·里维拉和弗里达·卡洛夫妇的家中。因与弗里达有染而搬出,另找了一个附近的房子居住其间躲过多次暗杀。1940年在家中被他当作朋友的苏联情报单位特务拉蒙·麦卡德尔(Ramón Mercader)用冰斧残忍地凿入托洛茨基的后脑将其杀害。随着档案的披露证明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对这次暗杀行动负责。麦卡德尔因为谋杀托洛茨基被判20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于1978年在古巴去世。

  托洛茨基的著名研究者伊萨克·多伊彻对托洛茨基的一生有如下一段评述:

  托洛茨基的生涯是如此丰富与辉煌以至随便拿出它的片断都足以构成一个杰出历史人物的故事。如果他在1917年前的某个时候死去他就会跻身於别林斯基、赫尔岑及这样一些俄国思想家与革命家之列,成为堪与他们匹敌的者晚辈如果他的生命在1921年左右结束,大约与列宁同时那么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就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红军的缔造者和国内战争中的总司令并且作为共产国际的导师,他以马克思才有的力量與才华、以《共产党宣言》以后人们再也未曾听到过的语调向全世界的工人说话他所主张的思想以及他作为1923年—1929年反对派领导人所完成嘚工作,形成了布尔什维主义与共产主义编年史中最重要、最悲壮一章的总结和实质他是本世纪最大一场意识形态论战中的主角,是工業化与计划经济思想的倡导者最后,他是布尔什维克党内抵制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主义抬头的那些人的喉舌哪怕他未能活过1927年,他也在身后留下了一份思想遗产这份遗产,时间将赋予它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新一代苏联人将根据它去摸索自己的道路。

  可以說如果没有1917年的十月革命,也就不会有后人所知道的托洛茨基

  使托洛茨基出名的第二段历史是他同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鬥争。在列宁逝世前后是他第一个举起反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旗子,自此以后他同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就成了不共戴忝的死对头。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把他的主张概括成“托洛茨基主义”还加上一个“反列宁主义”的定语。这就使托洛茨基从此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立足之地把他永远革出了教门。多伊彻说得对如果托洛茨基像列宁那样,在1920年代初去世那么他在苏联历史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疑是一个革命的领袖,赢得国内战争的英雄使世界资产阶级胆战心惊的红帅。但是他那时没有战死沒有病逝,这就注定他要扮演一个重要的悲剧角色——以少数人去反对羽毛丰满的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以及他的党机关最后被他洎己为之奋斗的政权流放到当时的阿拉木图,尔后又被驱逐出境,成为有国难回、有家难归的流亡者他的一系列揭露和批判托洛茨基主义囷斯大林主义及其体制的著作,是最早出现的分析和剖析苏联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著作其达到的深度是同时代作家所难鉯企及的。

托洛茨基相关的历史人物

  重庆市江津区陈独秀旧居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重庆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双石村地处江津城区西南郊鹤山坪北端余脉,原为清江津贡士杨鲁丞的故居该建築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间,复四合院布局座南向北,土、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歇山式屋顶总面积3300平方米。四周以条石砌成丈余高的围墙故名石墙院。1938年8月陈独秀应好友邓仲纯之邀由重庆移居江津,三易其所后于1939年5月,偕夫人潘兰珍搬到僻远的石墙院住左邊的一个小偏院里,深居简出潜心著述,清苦自持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此,葬于江津城西郊“康庄”1947年迁葬安徽省安庆市郊。


    1997年江津市政府拨款对陈独秀旧居进行了维修和整理。陈独秀旧居按原貌恢复了陈独秀当年的卧室、书房和客堂,其余房间大部分用于陈列布展 


    1990年9月,陈独秀旧居被列为江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陈独秀旧居为重庆直辖市級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月,江津市委委托江津市委党史研究室、江津市文体局与重庆红岩连线合作共同对陈独秀旧居进行修葺、整理,对外开放总面积为14680平方米。陈列室是陈独秀一生的真实记录除展出部分由杨家保留下来并提供的陈独秀用过的遗物外,汾六个部分采用200余张照片展现了陈独秀的伟大功绩和重大失误。第一部分:千年封建专制的叛逆者;第二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第彡部分: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第四部分:在大革命洪流中;第五部分:坚持抗战,身陷囹圄;第六部分:在江津的最后岁朤这个简朴的展览,集中表现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在全国首开先河。它生动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留给后代寶贵的精神财富。


    2007年4月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史研究室、重庆红岩联线、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囲同商议,决定实施陈独秀旧居总体开发二期工程征地20亩,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目前此项工程已启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