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羡慕那些会跳芭蕾舞跳舞不好打屁屁的,现在想学,15岁,好能学吗?(不是去做专业演员,就是希望跳得好看)

中央芭蕾舞团海外屡屡获奖 舞者低调坚守梦想|王启敏|朱妍_凤凰娱乐
中央芭蕾舞团海外屡屡获奖 舞者低调坚守梦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张剑: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张剑: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朱妍9岁时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之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系深造,1995年毕业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一跳就是19年。
朱妍: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
张剑: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
张剑: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 编者按:中央芭蕾舞团在海外的影响力着实不小,因为团里的舞者个个争气,团体和个人在海外屡屡获奖,而且,他们多年来一直下基层,到校园、部队、工矿、农村,为从未接触过芭蕾舞的人群演出,教大家如何欣赏芭蕾,和大家分享芭蕾带来的愉悦与美感。 :双脚会讲故事 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主演,朱妍、张剑、王启敏形象姣好、舞技超群,在国内外芭蕾舞界有一定知名度,却全然没有浮躁之气,低调坚守着梦想与事业。 眼前的朱妍像个邻家女孩,素颜的脸上睡意蒙眬,皮肤白皙得让人嫉妒,头发随意梳拢,任零星的碎发缠绕着修长的脖子。她穿着件宽大的白色T恤,搭配一条棉质裤子,舒服、自然。在沙发上坐定后,她用黑亮的眼睛望过来,露出一种少女式的单纯神情。 看到朱妍的样子,记者的心瞬间柔软了,觉得这次的访问似乎影响了她的休息,忙问她:&怎么没像其他演员一样出去逛逛或会会朋友?& &明天还有演出。虽然这次我的戏份不重,但为了保证体力,我决定宅着。&朱妍温柔地答道。 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主演,朱妍的舞蹈功力及表演经验自然不用多说,现在仍为一个普通角色如此上心,可见从艺多年的艺术修养。 朱妍9岁时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之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系深造,1995年毕业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一跳就是19年。 谈起进团跳的第一个舞剧《天鹅湖》,朱妍记忆犹新。那时,她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还是个毫无演出经验的小孩儿,一进团就跳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真有些吃不消。 &做《天鹅湖》的女主角是所有芭蕾女演员的梦想,白天鹅与黑天鹅由一人扮演。可同时演好她们真的非常难,动作与性格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因此,我到现在都不太喜欢这个剧,太折磨人了。&朱妍说。 那时,对于年纪尚轻的朱妍来说,能把《天鹅湖》全剧所有动作跳下来就不错了,因此模仿自然是第一步,这个模仿对象就是现任中芭团长冯英。能在排练厅里看冯英跳《天鹅湖》,朱妍觉得是莫大的享受。 &我总是暗自惊叹,冯团的手臂怎么能舞动得那么美,简直就是天鹅的翅膀!那时我有些沮丧,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都跳不了那样美。&朱妍说着,放在腿上的手臂自然向两旁张开,摆出了翅膀一般的优美弧线。 虽然朱妍一直在跳《天鹅湖》,而且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但她心里明白,自己对《天鹅湖》是有困惑的&&始终觉得只是模仿,没有感觉。这种困惑一直持续到2008年。 2008年,俄罗斯舞蹈家娜塔莉娅&玛卡洛娃为中芭排演《天鹅湖》。她的一番教诲,令朱妍豁然开朗。&在排练中,她总是对我说:&你真的以为你在演一只天鹅吗?不,你演得是一个女人!&忘记动作,想想自己的内心。&从此之后,朱妍潜心琢磨人物内心,终于找到了感觉。 同年7月,中芭携该剧登上了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舞台,大获成功。这次,朱妍终于有些满意自己了。 &多年没有看到这么出色的表演了!&1998年第十八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上,玛卡洛娃看朱妍表演的法国古典芭蕾作品《吉赛尔》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个评价对于朱妍来说来得并不容易。&这部戏最难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那就是吉赛尔的悲伤。我从没仔细想过,舞台上的悲伤也有那么多的层次,总以为,悲伤就是要号啕大哭。&朱妍说,她最初跳的《吉赛尔》在许多人看来,美丽有余而成熟不足。 于是,朱妍极力去琢磨和体会&一个女人失去爱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我必须学会控制人物情绪的爆发。&朱妍说。 她说到就做到了&&将吉赛尔死后化为幽灵醒来的回忆、混乱、身体发病的抽搐等一系列情感进程,用细致入微、分寸适宜的舞蹈语言一一讲出,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赞许。 这种赞许持续到现在,今年4月,北京天桥剧场,朱妍再次用妙不可言的舞蹈向观众讲述了吉赛尔的传奇故事。 朱妍大学刚毕业时,在《红色娘子军》中只扮演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10年后她被选为主演琼花。 朱妍说,第一次演女战士,心、手总是不协调。&《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革命,琼花的舞姿必然是刚劲有力的。可我们平日里接受的是欧洲古典芭蕾的基础训练,所以每次紧握拳头的时候,手臂都不由自主地像天鹅的翅膀一样轻轻落下。&那时朱妍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剧情。 为了演好琼花,除了领会排练场上老师的讲解和启发,一有时间,朱妍就忙着查阅、观看有关红色娘子军的文字、视频资料。 看着老一辈演员满含激情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看的书也越来越多,朱妍渐渐体会到了那时那人的阶级感情,再做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和身段,如翻蹦子或者大跳等也就协调了。 &现在,我一听到《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就想起舞,因为里面有太多的动人情节和情感,这种真实性和民族性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朱妍说。 带着这种情感,她跳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格外有戏。 如今的朱妍已经有了&芭蕾皇后&的美誉。一部部舞剧走来,爱她的人知道,这美誉沉沉的分量,饱含了汗水与青春。 在朱妍的记忆里,她的生活几乎是在中芭排练厅里度过的。每天早上9点半开始训练,中午休息一小时,直到下午5点。周六休息半天,周日正常训练。 曾经有人算过,直到现在,朱妍穿坏了800多双舞鞋,&实际上,我穿坏的鞋肯定不止这么多。&朱妍笑着说。 在其他人看来,芭蕾舞者的生活不仅单调枯燥,而且各方面牺牲太多,朱妍却有着坚定走下去的理由。&芭蕾是比较遗憾的艺术,你觉得自己下一次会跳得更好。因此,我总是有目标,而且想要达到目标;我只是在追求,而且明白自己还在追求的路上。所以,我不累,也不苦,心中充满希望。& 张剑:多用功明天会不同 一个女人若生有一双美腿,定羡煞旁人。张剑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人。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主演,她的腿美丽而修长,健康而匀称。 前任中芭团长赵汝蘅曾说,法国著名舞蹈演员和编导罗兰&佩蒂视芭蕾舞剧《卡门》为他的生命,他对《卡门》的主演格外挑剔,在挑女主演时,他有3个有趣的标准,一是腿长,二是舞跳得好,三是长得像他太太(因为《卡门》中的女主角最初是由他太太扮演的)。张剑就是罗兰&佩蒂一眼挑中的女主演之一。 记者到北京舞蹈学院采访时,张剑已经从这所学校毕业多年。不过,老师、学生每每提起一些往事,总要联想到她。无疑,她是他们中间很受崇拜的人物。 一次,一位服装系的老师告诉记者,那年,一天下午,她去给学院附中的学生们做服装,正好看见她们在排练。&在一群小姑娘中间,我一眼就看中了张剑。&她说,&她穿着漂亮的纱裙,站在把杆旁边,一条腿向后高高抬起,夕阳的金光照在她的身上,简直是一幅油画,太美了!& 又一次,一个从学院毕业多年的学生对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张剑当年练功如何勤奋刻苦,她腿上的功夫如何厉害,&那会儿,我们对她又羡慕又嫉妒。& 听了种种关于张剑的故事,在记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美丽、要强的芭蕾舞者形象。 终于,在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中央芭蕾舞团全国巡演之际,记者见到了张剑。眼前的她和描述中的一模一样。 由于当晚有演出,下午1点,团里的演员们就聚在剧院舞台上练功。练习曲一首接着一首地放,这一练就将近两个钟头。 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坐在台下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当记者向他询问哪位是张剑时,他指着台上一位穿着黑色练功服的女演员对记者说:&那就是她,一直跳的那个。&王全兴告诉记者,芭蕾演员很辛苦,每演一部剧目,体力消耗可不小,可临演前还需练至少一个半小时。这是中芭的传统。&你看,有些人就在旁边歇着了,可从未见她偷过懒。& 张剑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9岁开始学习舞蹈,11岁考入舞蹈学院附中,1996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舞技出众的她一进团就担任了舞剧《天鹅湖》的主演。 &当时团里很有魄力,为了培养青年演员,竟让我主跳《天鹅湖》。那是我第一次登台跳完整版《天鹅湖》。&张剑说。 初跳《天鹅湖》,张剑一心琢磨着舞剧中那些优美的高难度的动作,对如何塑造立体的人物却摸不着头脑。 &冯团总跟我说,白天鹅是善良美丽的,黑天鹅是阴险妖艳的,两者不仅在外形、舞姿上有很大区别,内心情感也各有不同,必须理解、掌握她们的情感,只有这样的舞蹈才能打动观众。&张剑说。 此后,张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塑造人物上,从各种渠道体会并感受角色性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勤奋的张剑进步飞速,于1997年代表中央芭蕾舞团赢得了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 提起获奖经历,张剑笑说:&结果是美满的,过程实属煎熬。&原来,为了比赛,冯英对她和另外两个演员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训,排练舞剧《睡美人》和双人舞《黑天鹅》、《海盗》。&所有作品一遍遍过,细到连一个眼神都不放过。& 经过3轮比赛,与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优秀的芭蕾选手一决高下,张剑技压群芳,一举夺冠。 多次到国外参赛的张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外国舞者和编导,她那优雅的舞姿、姣好的外形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不少国外芭蕾舞团热情地对张剑抛出橄榄枝,其中就有美国四大芭蕾舞团之一的休斯敦芭蕾舞团。 2000年,应休斯敦芭蕾舞团之邀,张剑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学习半年。这半年,让她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休斯敦芭蕾舞团是一个开放的团队,舞者来自世界各地。&在这里,不存在单一的审美标准,提倡释放个性,你可以看见不同国家的舞者对同一作品的多样化诠释,带动你不自觉地创新。&张剑说,此外,这个团要求独舞演员和主要演员从普通演员中晋升提拔。这一点增强了所有演员的自信心,使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我自认为算得上自觉、勤奋的,可是,尽管我一次比一次起得早,却总也不是第一个,每次推开练功房门,都会看见已经有人在练习了。& 在不懈的努力与适应中,张剑在休斯敦芭蕾舞团主演了《练习曲》、《前奏曲》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受到广泛好评。 &芭蕾是诚实的艺术,你偷一点儿懒,观众都能看出来。你若多用点功,也许明天就会大不一样。&张剑说。 2010年,张剑右腿膝盖软骨骨折了,休息不到5个月,怕落下功课的她&强迫&自己回到舞台上,接着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在芭蕾这条艺术之路上走着。 王启敏:脑子里只有芭蕾 几乎所有舞蹈演员,说起走上跳舞这条路时,不外乎两个原因:父亲或母亲喜欢跳舞,在他们的影响下,自己自然走上了舞蹈之路;小时候看了某场演出,被震撼了,所以下定了成为舞蹈演员的决心。 王启敏5岁开始习舞,理由却十分&脱俗&: &那时,我很瘦弱,父母让我跳舞,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培养气质。&因此,没有任何学舞压力的王启敏,和舞蹈班的一群小朋友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10岁时,北京舞蹈学院到重庆招生,天资聪慧的王启敏被一眼看中,从此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 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家人不能同往北京陪读,年纪尚小的王启敏只得独自一人前往北京舞蹈学院。 &进校不到一年,我就后悔了。&王启敏笑着说。 北京舞蹈学院治学严谨、训练密集,每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王启敏就是在这里逐渐立起了脚尖,也是在这里反复磨掉了脚趾甲。如此大的训练强度让原来只把舞蹈当童年玩乐的王启敏很不适应。加上干燥的天气、不合胃口的饮食,让小启敏格外想家,自然产生了打道回府的想法。 &起初,我只是每晚打电话跟家人哭诉,后来,干脆把被子偷偷寄回家,铁了心要离开。&提起往事,王启敏乐不可支。 幸亏,王启敏的带班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位尖子生的不良情绪和&小动作&,想尽办法劝慰,并多次与王启敏的家人通电话,甚至书信沟通,最终成功挽留住了这位未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芭蕾新星。 1999年3月,还未毕业的王启敏因成绩优异,提前进入中央芭蕾舞团,成为一名专业芭蕾舞演员。当王启敏第一次参加团里的演出并拿到一场100元的演出费时,她激动极了。尽管已过去多年,回忆起初用无数汗水和眼泪换来的劳动果实,王启敏还是十分兴奋。拿到这笔&巨额资金&后,懂事的她并没有乱花钱,而是把一部分钱存起来,另一部分则寄给了家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启敏在思想和技术上逐渐成熟。2001年,她代表中央芭蕾舞团取得了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 这次比赛对于王启敏来说,结果是美好的,过程绝对是痛苦的&&临近比赛前一个星期,王启敏先崴了左脚,后折了肋骨,疼痛折磨得她经常彻夜难眠。 母亲和医生都劝她放弃比赛,在家静养。可已经爱上芭蕾的王启敏不愿停止训练,她用没有弹力的布条勒住上半身,坚持跳舞。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当年的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上,王启敏凭着《睡美人》、《海盗》、《吉赛尔》之中的3段双人舞夺得成人组女子金奖。回忆这段经历,王启敏已经能够笑对:&比赛拼的是一种信念,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什么都忘了,脑子里只有舞蹈。& 如果一个女主演在舞台上摔倒了,下台后肯定特别难过,或垂头丧气,或痛哭流涕,还能笑出来的估计没有几人。王启敏就是其中一个。&有一次公开演出,我在《天鹅湖》中扮演黑天鹅,在一处旋转时,没站稳,摔得四仰八叉,特别惨。别人都以为我要哭了,可是我没有,爬起来反而笑了。散场后,一提到这事儿,我就笑个不停。&说到这儿,王启敏又笑了。&我就是觉得很可笑,反正已经摔了,没什么可后悔难过的,接着跳就是了。& 王启敏平日里常素颜,穿着也很随便,头发梳得更是随意。她一参加演出,身边的人就&惶惶不安&。2009年,王启敏赴法国演出芭蕾舞剧《希尔薇娅》,排练间隙,在化装间里梳头,指导教师反复叮嘱王启敏要把头发盘得高一点,那样更好看。演出前,队友又接到冯英团长的嘱托,说一定要提醒王启敏,法国的观众很苛刻,注意一下形象,别绷着个脸就上场了。 2天3场的演出大获成功,王启敏在巴黎剧场略带倾斜的舞台上转得特别稳。结束时,法国芭蕾导演跑上台去,激动地紧紧抱住她。回到住处,妈妈又来电问王启敏有没有笑,她如实回答:&笑啦!还露了5颗虎牙。& 其实,越是看似大大咧咧的姑娘,越是在心里较劲儿。2013年,王启敏在排练中再次意外受伤。与往次不同,这次受的伤十分严重&&左腿前交叉韧带折断,半月板撕裂。&当时,只听见咔嚓一声,我的腿就使不上劲儿了,一下摔在地上。&王启敏回忆说。 王启敏立刻被送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她的左腿完全不能下地。一个月后,她坐在轮椅上,左腿能弯到90度。第二个月,王启敏强迫自己下地,左腿痛得如万针刺骨。随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就是在找走路的感觉。&王启敏说,那些日子比跳舞的时候还累、还苦。每天一早起床在家里练,9点去康复中心,练一下午,晚上在家接着练。&以前最怕打针了,现在天天扎针灸。&王启敏说。家人和医生看着心疼,都劝她别这么拼命,甚至让她做好不能再跳舞的准备。可王启敏始终咬着牙练,这一切,都是为了能重返舞台。 一年后,王启敏如愿回到了舞台上,尽管她的腿上还钉着两颗钉子,做单脚跳跃的时候还有些疼。 关于未来,王启敏说,除了芭蕾,还没有想过别的,她会跳到跳不动为止。
[责任编辑:张园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179427
播放数:200116
播放数:17225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芭蕾舞者:优雅背后的沉重伤痛_网易艺术
芭蕾舞者:优雅背后的沉重伤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 / 王莉莎2011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天鹅》,犹如一面练功镜反射出芭蕾舞者鲜为人知的隐痛:对于完美的盲目追求,为获得黑白天鹅角色而栽赃陷害、明争暗斗,以及少不更事的少女所遭遇的。主人公妮娜在饱受身心折磨后,产生幻觉--“黑天鹅”的羽毛,在她的意念里破肉而出。代表自己的“白天鹅”,随着谢幕慢慢死去。现实的芭蕾舞台中央,也永远只有一只白天鹅。为了破茧成蝶,芭蕾舞演员们也会像妮娜一样选择飞蛾扑火吗?不公平,早在大幕拉开前!领舞演员胡甜甜,身高一直是最困扰她的问题,老师曾告诉她,只要再长4~5厘米,就能跳主演。为此,她吃了两年增高药。群舞演员李怡燃,易发胖体质,为控制体重,长期节食,后果是:20多岁的女孩已停经。“干吗要这么糟蹋自己,除了一身病,我得到了什么?”这是她的哭诉。领舞演员刘爽,爱芭蕾,但不被芭蕾爱。对他而言,芭蕾的残酷就在于,身体条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自己不能演王子。芭蕾舞对舞者的身体要求非常苛刻。一方面,身体的韧性、柔软度、弹跳力要好;另一方面,对每个部位都有要求:头小,脖子细长,脚背有弧度,身体比例好。而达到这种条件的人少之又少。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为例,每年的招生考试,老师不仅要目测,还要用尺子准确丈量身材的比例,淘汰率极高。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也很难有二十个理想的苗子。在经过7年的学习后,他们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二可以毕业,仅3~5人能进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整个舞者生涯中,身体条件都是影响他们命运的决定因素。不公平又如何?自己是自己的魔法师!--傅姝 (广州芭蕾舞团演员)我的自身条件不算好,个子不高,直接影响了身体线条的美感,这很致命。在中国的芭蕾舞演员中,女演员的完美身高是165厘米,男演员要180厘米以上,可我从舞蹈学校毕业时才160厘米。校长劝我留校,因为即便进入舞蹈团,以我的身高也当不了主要演员。舞蹈团有不成文的规定,主演必须个头偏高,这样才能从群舞中凸显出来。但我还是坚持去了,已经学了七年,就算当不了主演,能上台就好。我相信只要加倍努力,靠舞技和表演能力也能弥补自身的缺憾。事实的确如此,我用五年时间跳到主演,当然,这背后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除了身高,体重也是演员的悬顶之剑,一旦增重,一两天内必须减掉。我属于易胖体质,尤其在生理期时,喝凉水都能变胖。对于平常人,重两斤也许不会很明显,但芭蕾舞演员的增重是按两计算的。胖了几两,上台时你身体的线条就已经受影响,芭蕾舞演员都是皮包骨的,167厘米的个头,体重可能仅80斤左右。瘦不意味不健康,控制体重也不是就要节食。合理的控制方法是,在活动量较少时,相应少吃,胖的时候,靠增大运动量、大量排汗。平时的饮食没有特别规定,我现在早餐就一片面包;中餐吃水果、酸奶或面包,不会吃带油水的东西。因为中午只有一小时休息,吃饱了会有困感,而且腹部会有负担,动作幅度大时,甚至有反胃的感觉。晚餐要吃饱,补充一天的体能消耗,夜宵是决不能吃的。平常人们说健康的饮食是: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我们为了跳舞要完全违背健康规律。还是不公平,机遇落在了谁的头上?首席主要演员孙欣,宁可待在机会较多的广州芭蕾舞团,也不愿去声名在外的国家芭蕾舞团。对她来说,在有限的艺术表演生涯里,尽可能争取上台的机会,才是唯一的选择。首席主要演员张剑,每一次排新戏都希望能做女主角,但最终发现,跳好每一部戏着实不可能,芭蕾舞者要面对太多不可控因素:随时会来的伤病,随时会走的机会。普通人的职业寿命大概是35~40年,而在芭蕾这一行,除去学习的时间,真正的职业年限不超过15年。通常情况下,一个芭蕾舞演员需要跳三年群舞、三年领舞、三年独舞后,倘若表现极为出色,才有可能升至主演。可当你终于找到跳芭蕾舞的感觉时,你的职业生涯也快结束了。机遇,就是芭蕾舞演员的金苹果。它会砸在谁的头上?等不及机遇,就去争。--梁菲(香港芭蕾舞团演员)1997年初,我刚进香港芭蕾舞团不久,团里打算再排芭蕾舞经典剧作《天鹅湖》。那时我还是群舞演员,但这部剧中的黑白天鹅是我一直想演的角色。我就“自告奋勇”,跑到港芭艺术总监办公室,直接对谢杰斐总监说:我喜欢《天鹅湖》,想演奥吉塔,一定不会令您失望。结果就让总监笑话了:你只是刚进团的新演员,在你前面还有那么多比你资深的舞蹈演员,怎么都轮不到你演奥吉塔啊。的确,世界各地芭蕾舞团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所有演员必须从群舞跳起。这一条,很难逾越。但我始终都抗拒不了奥吉塔的诱惑,一有空就去主演的练功房偷师。当时的我只想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根本不在乎别人的不解与嘲笑。结果,到《天鹅湖》的排练后期,艺术总监终于发现了我,看了我的表演后,就决定让我在学校教育场的演出中饰演白天鹅。后来又破例让我在3月的正式演出中饰演全剧黑白天鹅。就因为这次演出,我在港芭不到一年便从群舞演员升到了领舞演员。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朱妍(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演员)2005年,我们团排演《卡门》,请了芭蕾舞大师罗兰·佩蒂作指导。外国人选角,不会考虑你是群舞演员还是主演,大家就一起跳一次,由他从中选出他觉得合适的演员,所以这仅有一次的表演特别重要。当时,团里原定的主角是我,但就在还有三小时要表演给老头(指罗兰,下同)看时,我扭伤了脚。团领导带我去医院拍片--骨裂,当晚肯定跳不了。领导当即决定让孟宁宁替代我完成主演,她上台跳的时候,我就在侧幕边看,心里五味杂陈。作为主演,我已经习惯了被关注,当所有人忽然开始关注别人时,那种失落真的挺可怕――我努力了,但现实中很多事不由你控制。那天晚上我彻夜无眠。休息调整了几天,我听说老头要再看一场演出,突然觉得还有机会,就赶紧带伤去练功房准备。晚上我表演的时候,伤痛全抛在脑外,能用的力全用上了。哪知,那天罗兰临时有事,根本没来。我是一场空欢喜。《卡门》的主角就这样定了下来:女主角是张剑,我和孟宁宁备选。排练中,孟宁宁最先放弃,改跳《卡门》的女强盗。而罗兰基本没看我几眼。编排完全剧,老头就回国了,留下我们自己练。等他再回来,就是检阅我们表现的时候。罗兰回来的第一天,先看了张剑表演的卡门。刚跳完,老头的助理就冲上台质问:卡门在哪儿?显然罗兰不满意,临时决定下午看备选的表演,也就是我。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看完我的表演,老头竟然说“非常非常棒”。 第二天剧组就贴出了新的表演名单,我成为女主角,张剑变为替补。这就是芭蕾无情的地方,它若即若离,有时候你觉得可以控制它,但有时,你越想那么做越达不到。那天张剑状态不是很好,罗兰就觉得她不合适。但假如在后面的训练中,我出现了不到位的表演,一定也会像张剑一样被毫不犹豫地换掉。《卡门》选男主角就出现这种情况。先是由团里同事担任主角,罗兰不满意,回国后带来一位美国的舞者替掉了我们的演员。但就在彩排阶段,老头突然觉得我们团的余波更合适。结果,美国演员在临上台时被告知不用他了。我们当时觉得他特可怜,大老远从美国来,练了那么久不能上台。大家看着他坚持上妆,穿好演出服,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一旁拉筋,希望能有备演的机会。但罗兰看都不看他一眼,一个安慰都没有。伤痛——那些躲不开的独舞演员腾树源,十个脚趾全部被僵硬的足尖鞋磨得淤青红肿。有时,晚上睡觉一蹬脚,指甲盖就翻掉了,直到最后十个脚趾全部没有指甲。她每天要先用皮筋把脚趾绑紧,让它血液不通,没了痛感才能跳舞。对她们来说,只要脚没崴着,没残,都得继续跳。领舞演员刘洋,曾经脚伤疼痛难忍,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医院,被医生告知将来可能会坐轮椅。母女二人一路哭着回家,母亲说:不跳舞了,改别的行吗?她说:不行,不跳舞,我就去跳楼,我去死。主要演员冯英,因跳芭蕾舞,肩部变形,胯部变形,两条腿都不一样长了,穿时,总是一条裤腿被自己踩得很脏。伤痛是芭蕾舞演员职业生涯中躲不过的梦魇,如饮鸩止渴。美丽的芭蕾花朵,需要无数年轻的生命用肉体去浇灌。美之极致,飞蛾扑火,只求绚烂……前半生立脚尖,后半生“坐轮椅”。--黄怡(广州芭蕾舞团演员)我从上海芭蕾舞学校毕业时,膝盖软骨磨损,只能走平路,没法上台阶。2000年,从上海芭蕾舞团调到广州芭蕾舞团,还是团里的大夫带我去广州体院、二沙岛中医院做理疗,这大概用了四年时间才慢慢好。现在身上最严重的伤是腰椎间盘突出。2006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桃李杯”芭蕾舞大赛,临行的前一天,突然趴在床上动不了了,那是发现腰有问题。后来,我把腰部的X光片拿给医生看,医生问这片子的人呢?我说我就是,医生说你还能站在这里啊,这片子的主人应该是坐轮椅的。医生让准备手术,可我跳舞不能停啊,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出了问题就靠打封闭来解决。到去年,我的脚也出问题了。腿上这条韧带,打过八九次封闭,已经脆了,一使劲就可能撕裂,后来只能静养。今年我做了微创手术,医生用小刀片戳进40几刀,把韧带和骨头的粘连刮开,这才好点。我们这些跳舞的,老了可能就走不动了,五六十岁都得拄拐杖坐轮椅。可以痛,但不能不美。--孙欣(广州芭蕾舞团演员)我这双脚,光封闭就打了十几次,明明知道打了封闭后韧带或肌肉就越来越脆,但你等着上台,想要脚伤短时间内恢复,就只能打针。记得打的时候,可以管三个月不痛,后来就慢慢的只能一个月不痛,一个星期不痛,最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刚打完这针不久又痛,痛得比之前还厉害。前年,我再去找医生,他不给打了,他说已经不能再打了。伤是好不了的,它只能越来越严重,可只要你想跳就得坚持,但有时痛得特别厉害,没法跳。我不想让别人说你状态不好,就开始自己吃止痛药。连续吃了近三年,一直吃到胃出血,溃疡,进医院。医生才知道我是每天都在吃止痛药,演出前甚至要加大药量。我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在每天晚上12点睡前吃药,那时胃里早已消化空,一吃药就刺激胃。但只有睡前吃,才能保证晚上休息好,第二天上午能正常排练。谢幕——走下舞台,生活继续首席主要演员傅姝,今年31岁,希望自己还能多跳几年,等不能跳了就去当舞蹈老师。首席主要演员黄怡,对于“不跳了能干什么”一脸茫然。郁闷的是,国家艺术演员同国家运动员待遇差别为何那么大!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因伤退团后,哭了五年,始终舍不得离开芭蕾,最后进入芭蕾舞团从事行政,直到成为团长。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舞台中心,甚至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舞台上,无论在舞台上赢得了多少掌声,谢幕后的寂寥只能一个人承受。把芭蕾种在心里。--王志伟(广州芭蕾舞团演员)我有个朋友在惠州开舞蹈学校,有五六百个学生,一个月的收入颇为可观,远不是现在的我能比的。他也曾经是广芭(广州芭蕾舞团)的演员,和我一样,当时都是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平时一起上课,一起排练,暗地里两个人还互相较劲,谁都不愿落后。很难说这样的选择谁对谁错,于我而言,我在舞台上得到的东西,是他永远也得不到的。
不过,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离开,是个永恒的话题。到今天,我跳芭蕾舞已经20年。从12岁开始为期六年的专业芭蕾舞学习,至今,一起入学的12名男生只剩下我。我没有走,是因为相信它能成就我对舞蹈,对美的追求。在广芭的13年,目睹了很多同事因伤病,或怀疑自己能否获得好机遇,而纷纷离开。而对于我们这些坚持下来的人,剧团也会为我们考虑好后路,就是让我好好跳,等将来真正退役了,可以把我转为事业编制,在团里当个芭蕾教练。我跟妻子在芭蕾舞台上跳了十几年,一起面临伤痛、挫败,也将一起面对跳不动的那一天。就像妻子说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出路,尽管这么多年,我们很少接触社会,尽管从小到大除了跳舞,我们别无所长,但我们依然相信,就算有一天,一切要从头开始,我们一样能做得很好。
本文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为跳芭蕾舞所以被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