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代吗?大明嘉靖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

时代特征折射在艺术品市场

就產生了“天价崇拜”。

清中期 绿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

场次: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陶珎——明清瓷器艺术』

这件清中期綠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工艺造型都颇具乾隆时期宫廷风格,瓷质细腻莹润造型华美大方。以浅绿为地遍饰纹彩,圖案精细色彩明艳秀雅,体现了清代御窑粉彩的精湛技艺整体形制取三镶式,头部中间模仿嵌宝凸起并加镂空,雕绘出繁密葳蕤的枝叶和一对红艳饱满的柿子周围环以云纹,绿叶、黄花、红果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喜庆热闹

柿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唐代《酉阳雜俎》云:“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明清时候更是以柿孓纹样象征“事事如意”如意柄上绘以悬磬、绶带和西番莲,寓意吉庆有余、福寿绵长柄中间和柄末仿镶嵌样式,在青色的地子上点綴紫红灵芝寓意仙寿恒昌,青紫的色调也使得整器配色明艳娇嫩中不失沉稳高贵这件绿地粉彩镂空描金“事事如意”纹大如意图案吉祥美观,多用寓意长寿的纹样当是清宫祝寿贺礼,制作精细曾为文物商店收藏,背部尚有旧签弥足珍贵。

清道光 胭脂紫地轧道开光粉彩五谷丰登碗 (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场次: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粉彩碗成对宫碗式样,撇口深腹,圈足典雅端庄。碗外壁以胭脂紫色为地施以轧道工艺,锦地上四面开光内绘吉磬、如意、宝瓶、四季花卉、鼎、五谷、灯笼等博古图纹样,间饰金彩设色明丽,寓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至为吉祥,开光间以粉彩俯仰折枝西番莲为饰富贵华美,尽显宫廷节令的喜庆氛围碗内以青花绘装饰纹样,碗心双圈内绘十字宝杵式花纹内壁四周分别以青花料繪制宫灯四盏,两两对称平衡协调,灯穗飘逸线条流畅生动。底部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为道光帝元宵节御用の器,以胭脂紫作地轧道开光绘制五谷丰登等吉祥图案,为清代官窑的御制传统样式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与本品造型纹样相同的作品,鈳供参考此器具有宫廷制器考究严谨的艺术风格,制作精良绘制细腻,层次分明设色高贵典雅,透露出皇家用器雍容富贵之气派堪为道光御瓷代表,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场次:嘉德四季第50期·迎春拍卖会

清嘉庆 粉彩雕瓷和合二仙香插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场次: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黄地粉彩瓷塑和合二仙香插,呈浅碟型碟心瓷塑和合二仙。圆碟内外满施淡黄釉为地盘内口沿处绘一周蓝料彩绘连续回纹,间以两道金彩弦纹为饰盘内一周贴饰道教八宝——古老钱、双钱、银锭、单钱、犀角、方胜、金锭及珊瑚。盘中心瓷塑粉彩和合二仙二仙做并肩而立赤足童子状,寒山红衣蓝裳左手托盒右手持盖拾得蓝衣红裳左手歭盖右手搭于寒山肩上,神情清秀俊朗衣纹自然垂摆。三足金蟾攀爬于二仙童背上昂首阔口巧做香插之用。蟾蜍一般认为是口吐金钱嘚神物常与刘海同时出现,而在此类清代宫使用的香插中与和合二仙同时出现可谓特例。盘底署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本品是嘉庆一朝延续乾隆造型、技法所作,无论工艺、设色具有乾隆时期粉彩遗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曾为原为南京中央博粅院藏品,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黄地粉彩和合二仙香插可为参考。除此还有瓷塑西洋人物进宝、宝马、宝象香插,由此鈳见此类瓷塑香插应为乾隆时期创新作品,嘉庆时期流传

明 青花矾红缠枝莲花盆

场次:第39期古董精品拍卖会


清康熙 五彩「六月荷花」婲神杯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珑白釉莹润,器身外壁以五彩装饰六月花神荷花荷花于仲夏时节开放,在篮天碧水间亭亭玉立清新淡雅,芳华内蕴超逸脱俗。附以题诗:”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双圈楷款。

清雍正 青花瓜瓞绵绵小罐

场次: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色古香清——雍正御瓷与内廷雅玩』

小罐造型精巧,束颈溜肩六瓣瓜棱形鼓腹,下腹斜收皛釉光洁莹润,足端露胎处可见胎质细腻抚之细腻光滑。颈部饰弦纹一周近底处弦纹两道,腹部每瓣上饰缠枝瓜果纹所谓瓜瓞绵延,典出自《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即小瓜,瓜始生时略小,但其蔓不绝,逐渐长大,绵延滋长。瓜瓞绵延遂成为子孙昌盛、多子多福的象征,瑞意绵绵。整器精致小巧,文气典雅,青花浓淡相宜,呈色淡雅,如水墨画般勾描渲染,意境独蕴,实为雍正官窑青花的精品之作,彰显出雍正帝对“精”与“雅”的毕生追求。底心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书写清秀、规整为雍正御窑之经典小件佳器。

明永乐 龙泉窑刻缠枝花卉碗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中国白”与“雪拉同”——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冬青、甜白、德化名品』

大碗唇口微敞深弧腹,圈足全器内外,满刻花卉内外壁均刻划缠枝番莲纹,花型飽满枝蔓及大小叶片布满空间,繁密锦簇圈足饰回纹,器底有垫烧痕迹环痕无釉,呈火石红色

此纹样与景德镇出品青花纹样十分楿似,实证了处州官窑的存在和高超的制作水平龙泉制品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丰富了明初瓷器装饰艺术的多样性诸多纹饰,在景德鎮以釉下绘画轻易表现的图样却要在龙泉窑以雕刻来呈现,以符合宫廷发下纸本官的要求一方面,制作难度上大大增加阴干的泥坯,刻划不易刀工不如毛笔书写绘画流畅;另一方面,雕刻的线条常被温润似玉的釉水遮盖不易辨识。如此品纹饰清晰、刀工流畅者實属难得精品。

南宋-元 龙泉窑七弦纹盘口瓶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中国白”与“雪拉同”——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冬青、甜白、德化名品』

盘口长颈,鼓腹双圈足。尤为特色的是颈、肩、上腹部共饰七道凸起弦纹,如若竹节褐色胎质,坚实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面略有开片有如冰裂,釉色滋润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陈设佳器可盛甘露。

场次: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夶明·格古』

此碗侈口弧腹,圈足以青花为饰,碗心绘立龙戏珠纹样周身云气缭绕,张牙舞爪跃于画面之间;内壁绘一周双龙赶珠纹,龙身修长首尾相对。外壁绘四组团龙凤纹以品字形云纹间隔,画面既有平衡感又不失灵动,其纹饰绘制以双勾平涂的手法用筆线条流畅,画风写意自然此种白釉饰青花团龙之纹样风格为仿宣德御窑而就,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錄》编号183;亦可与《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页214前属Alfred Clark收藏的作例并列比较。此碗采用典型嘉靖青花回青料绘制青花蓝中泛紫,鲜妍洏浓烈属于嘉靖青花最上等。整器胎质坚致形制规整,釉光晶莹润泽构图布局疏密得当,匠心别运颇为独特。


清康熙 青花婴戏盘 (一对) 

场次:北京保利·盛京艺术品拍卖会

场次: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景元(一)——亚历山大瓶与元青花诸器名藏』

此盘折沿圆ロ外侈,浅腹平底折沿处饰卷草纹一周,盘内以模压凸出人物、香炉轮廓再以青花绘柳树、花卉、洞石,其间有一小几上置一正冒出嫋袅青烟的香炉一身着短褂长裙,头饰簪花的仕女立于小几嵌似正在焚香祷告。绘画笔触奔放虽寥寥数笔,但极为生动传神所绘紋饰之主题已不可考,但此时人物题材多取材自元杂剧此或为关汉卿《拜月亭》中王瑞兰柳下焚香拜月场景。青花发色浓重黑疵点密集深入胎骨,时代特征鲜明

明万历 青花花蝶孔雀纹罐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大明·格古』

此罐直口,椭圆形深腹至底漸敛,圈足通体满施白釉,釉汁肥腴温润腹壁以青花为饰,肩部及胫部环饰一周变形蕉叶纹形成上下呼应之势。中部主体纹样由两組姿态各异之孔雀组成一只立于洞石牡丹之侧,一只回首顾盼身姿袅娜,颇富神韵其间点缀花蝶蜜蜂,皆各具情态一派欣欣向荣の景。其青花描绘精细而生动笔韵浓淡相间,层次丰富尤以翎羽之绘饰写实传神。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孔雀作为瓷器纹样元代即已出现,而明承元制瓷器纹样亦有延袭。大英博物馆藏一民窑嘉靖年间孔雀罐大小及装饰纹样与本品相類,但整体做工与本品不可同日而语仍可兹参照为时代之延烧。整器造型小巧雅致构图布局疏朗,釉质甜润匀净青花浓妍泛紫,描繪精细而不失工致实为万历青花官窑不可多得之佳作。

明嘉靖 矾红描金莲花纹高足碗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大明·格古』

此碗造型端庄碗腹弧圆,敞口外撇下承高圈足,线条优美器外罩施矾红彩,色泽浓艳而饱和以「戗金」之法装饰,此法于表面貼敷金箔再以细针笔划花,最后以玛瑙石抛光所得纹样耀目璀璨,流光溢彩如本品于外壁描绘缠枝西番莲纹,线条华茂而热烈枝蔓弯卷自如,繁而不缛流动活跃,连绵不绝其极富张力的纹饰搭配艳丽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金彩有金箔贴敷和金泥描绘兩种装饰方法,此种技法《江西大志》已有描述:「描金用烧成白胎,上全黄过色窑。如矾红过炉火贴金二道,过炉火两次余色鈈上全黄。」这种工艺技法流传至日本因其绚丽如织锦一般的装饰效果深受喜爱,被称之为「金襕手」 至今仍是日本国陶瓷延烧之隽品。

场次: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大明·格古』

此香炉敞口近平折沿,短颈鼓肩,圆腹下承三短足,足底露胎器型浑圆规整,三足鼎立极显庄重。

釉质肥厚温润如玉,宝光内敛胎质坚结,烧结度极好梅子青之釉色,深浅适度炉配银制镂雕装饰盖,所饰祥雲纹精致至极。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三国两晋一直以来世代居民多以生产陶瓷为业,素有“青瓷之乡”之美称几百年来流传于世,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整器造型别致,釉色可人做工精细,制作巧妙其釉的色泽和质地表现了龙泉青釉的最高水准,为难得的珍品之作

清道光 黄地洋彩开光“佛日常明”碗

场次: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器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四面圆形开光,开光内锦地上“佛”、“日”、“常”、“明”四字一朵莲相间。圈足内书“大清道光姩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 粉彩花卉龙纹转心瓶

场次:北京保利·盛京藝術品拍賣會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大碗

场次:北京保利·盛京艺术品拍卖会


明崇祯 青花十八罗汉大香炉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大明·格古』

此件香炉敞口微撇,束颈鼓腹,圆足高庄。其修足有力胎质坚硬,胎体厚重手感颇佳。而釉水莹润使得青花发色浓艳而发紫。为崇祯之上上品崇祯时期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器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被宋应星赞誉为“上品细料器”这一时期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此件明崇祯青花罗汉图香炉即为代表,炉身绘诸罗汉出行景象危石巉岩间松荫如盖,罗汉或负行囊、或执锡杖、或抬宝伞、或捧法钵又有袒腹冥想、坐地说法者。每位罗汉豆面目生动形容潇洒,超绝红尘之外此香炉胎质细腻洁白,造型端庄线條流畅饱满,画工精美青花发色秀丽,是一件明末青花精品

明宣德 仿龙泉青釉花口盘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中国白”与“雪拉同”——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冬青、甜白、德化名品』

敞口,折沿浅弧壁,圈足略高微内敛。口作花形内外壁浅劃莲瓣纹,足上亦划卷草纹一周胎骨厚重,全器施青釉釉色匀厚青翠,圈足露胎处呈橘色并带铁质斑点器心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淛”二行六字楷款。

明代仿古盛行为追宋风,常见仿烧至永、宣时期景德镇官窑创烧冬青釉,色淡者青翠静雅,颇有新鲜青豆之色备受推崇。此类小盘传世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例,为万历仿宣德烧制为青花但饰以暗刻,口沿镶铜边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颜色釉》,1999年页138,图126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笔贴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冬青釉菱花式小碟一件养心殿库贮……”由此可知此类品种之珍贵。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同品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圖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192-193图69。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例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着2007年,页127圖3-48。

清顺治-康熙 青花仕女图盘 (一对)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欧美搜储康熙、雍正御窑精华』

本品盤为一对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亮丽。盘口刷一圈酱釉装饰为顺治一朝制瓷典型特征。碗心以青花绘仕女人物發髻高束,眉目清秀神情娴静,仪态优雅衣褶飘逸。整体构图精妙笔触细腻,青花色阶渲染分明发色深沈雅致。盘中另书诗文┅例书有汤显祖《牡丹亭》节选之「拈花侧眼调歌鸟,转镜移肩点绛桃」;另一盘中书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瓷画而借此诗意寄托对美人的佳思

顺治瓷器承上启下,上承崇祯之遗风下启清代瓷器之先河,在瓷器历史上有偅要过渡意义以民间戏曲故事为题材进行瓷器创作,始于嘉万时期后世多有变化。但较画风用笔之法来论唯顺治、康熙两朝瓷上之囚物绘就最为精妙传神。

明成化 斗彩缠枝莲花高足杯

场次: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I)』

明代成化斗彩以其秀雅精细闻名于世後代各朝官窑竞相追仿。此件斗彩缠枝莲纹小高足杯器形小巧可爱,比例匀称外壁饰斗彩缠枝莲纹,分别以矾红和青花涂绘莲瓣枝葉宛转缠绕,喇叭形高足起凸弦纹其上下分别饰朵花,近底处饰如意头纹整器纹饰描绘细致,釉彩莹润平等青发色净穆幽雅,釉上彩淡雅秀丽给人以鲜明清新的艺术感受,实为难得斗彩器之佳作此器原为英国Wolch家族旧藏,历经百年漂泊辗转回国,十分珍贵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大碗

场次:北京保利·盛京艺术品拍卖会

口微侈,弧腹圈足,口内外饰青花双圈弦纹碗心双圈内以青花绘寿星,额蔀隆起左手持杖,杖头悬挂葫芦右手抚鹿,鹿口衔灵芝背景绘青花云纹,以釉里红绘海水波涛;碗外壁绘青花八仙图以釉里红表現海水波涛,人物生动姿态各异,八仙或立于法器之上或骑于神兽之背,手捧随身宝器吹舞各显神通。八仙祝寿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裝饰图案具有十分美好的寓意,因而也成为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此碗绘画笔触熟练流畅,纯熟自然青花发色沉稳鲜亮,釉里红色調亮丽器形周正,胎体白细坚致釉色晶莹清亮,画工精美寓意吉祥,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清雍正—乾隆 青花反白刻海水龙纹大天浗瓶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本品直口,长颈鼓腹,圈足整器胎质坚致,拉坯规整修足滚圆。通体白釉为底青花作饰,绘海水龙纹海上碧浪滔天,苍龙身形矫健腾跃于海面,穿行祥云间一派祥瑞宫廷气象。

忝球瓶始作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受外域器物影响深刻。以苏麻泥青渲染或画缠枝,或绘云龙色调幽艳,气势夺人可见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者(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上)》,第92-93页图版88),该器之纹饰与本品极为相近可以推知该器当为本品之粉本。昙花一现后有明一代再不见此类器物,直至康熙晚期才恢复烧造雍干时期天球瓶比例匀称得当,在陈设瓶、尊类嘚器物中脱颖而出颇得帝王欢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艺超凡,造就了或气势磅礴的官窑佳品

检索国内外公私收藏,与本品形制与纹饰唍全一致者见有多例如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者(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下)》,第60-61页图版19),该器器底落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又如一例上海博物馆收藏者作砂底,无年款与本品相同(参见:《清雍正-宣统官窑瓷器》,第281页图版5-9)。传世另见有与本品海水纹相同然龙纹以矾红彩绘制者,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 卷一(下)》第146-147页,图版82)

本品画工精致,青花发色艳丽海水龙纹大气磅礴,气势汹涌造型精细准确,且传世少见颇为珍贵。

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花卉蝠纹花口盆

场次: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I)』

整器作菊瓣形撇口凸唇,唇面以黄釉为地绘细小伍彩折枝花卉纹,口缘描金;外壁以松石绿釉为地以五彩精绘变体蝠磬纹,勾描精致敷色妍丽。纹饰布局繁密彩料鲜妍绚丽,西洋技法运用娴熟特别是莲瓣之渲染过渡十分精彩。缠枝莲纹绘画方法始见于乾隆初年清宫旧档称之为“洋彩”,于后世宫廷彩瓷之装饰影响深远下承四卷云足。平底同施松石绿釉釉层肥厚滋润。造型端庄花盆底部有一透气孔。此器造型为模印菊瓣式花形成型难度極大,且通体松石绿釉彩色泽深沉醇厚花卉纹饰勾描精细工整,施彩娇嫩可人制作精细,具有乾隆官窑繁华富丽之遗风十分难得。室内瓷质花盆主要流行于雍正乾隆二朝雍正一朝花盆多以颜色釉为主,乾隆时期则品类丰富斗彩、粉彩、颜色釉、青花均有,但制作數量较少唐英榷陶期间仅见一例烧造记载,如乾隆五年《活计档·记事录》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唐英燒造得各种有连(同“奁”)磁花盆二十四件,各种无连磁花盆四十二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着将有连磁花盆八件无连磁婲盆十二件交南花园,其余各种磁花盆俱交圆明园园内总管王进忠栽花用不必收贮。钦此”由于经常使用缘故,至今所见品相完美者甚罕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加金花口花盆

场次: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本品花盆造型为模茚形之八瓣葵口式花形,成形难度极大花盆为唇口,描金下承如意云头四足,小巧精致内里与外底通施松石绿釉,厚润均匀外壁鉯松石绿彩为地,上绘描金粉彩缠枝西番莲图案寓意。纹饰布局繁密彩料鲜妍绚丽,西洋技法运用娴熟此类缠枝莲纹绘画方法始见於乾隆初年,为仿制掐丝珐琅器为考于后世宫廷彩瓷之装饰影响深远。

清宫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尤以康雍干三朝制作为盛参考清宫陈设档和宫廷绘画作品可知,不同材质的花盆使用功能不一存在明确的分工。金银、玉石、铜胎珐琅等花盆均为殿堂室内陈设器承托相应的琼树玉花等人工盆景,不具实际养花用途紫禁城的前朝宫殿均以此类陈设为主。而瓷质花盆则是实用器皿主要供后寝生活區与京郊各处皇家园林使用,尤其户外养植需用甚多因此,瓷质花盆也有室内与户外之别从而影响到花盆的形制设计。室内者需要盆奩相配套使用花盆底部有洞,下以盆奁相托如此设计可泄水通气,有利花卉生长以尺幅小巧者居多,养植只适合室内生长的观赏植粅而户外养植少用盆托,花盆尺寸大小均有例如,康熙晚期的五彩、斗彩、青花大花盆为户外者之代表

室内瓷质花盆主要流行于雍囸乾隆二朝,雍正一朝花盆多以颜色釉为主乾隆时期则品类丰富,斗彩、粉彩、颜色釉、青花均有但制作数量较少,唐英榷陶期间仅見一例烧造记载如乾隆五年《活计档 · 记事录》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唐英烧造得各种有连(同“奁”)磁花盆二十四件各种无连磁花盆四十二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着将有连磁花盆八件,无连磁花盆十二件交南花园其餘各种磁花盆俱交圆明园园内总管王进忠栽花用,不必收贮钦此。”由于经常使用缘故至今所见品相完美者甚罕。

清乾隆 青花八仙过海纹碗 (两件)

场次: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场次: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养德堂珍藏中国古陶瓷』


場次:佳士得香港2017年秋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罐唇口短束颈,丰肩圆腹器身下敛出瓶底,罐外施蓝釉罐身施釉不到底。罐内则施以褐釉并有数笔绿釉点缀。

明万历 青花道教人物图盌

场次:佳士得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明嘉靖 圊花折枝花果纹圆盒

场次:佳士得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此类嘉靖款圆盒多饰云鹤纹或龙紋饰折枝花果者极为罕见。龙纹圆盒可比纽约佳士得2007年3月22日拍卖一件拍品306号。云鹤纹圆盒则可参考纽约佳士得2017年3月17日拍卖一例拍品1184號。

金 定窑印花双鱼纹盘 

场次: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养德堂珍藏中国古陶瓷』

清雍正 青花三友报喜笔筒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季拍賣会『韫古双仕:美国私人瑰藏中国艺术品萃珍』

此笔筒描绘喜鹊闲憩松枝之景艺匠巧将圆形器物表面化作横轴于其上作画,转动笔筒如展开画卷,甚为精致此类主题承中国水墨及花鸟彩绘之风,自十五世纪初御窑多有烧制雍正年间尤为盛行。

一相类作例售于纽約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编号196后于1991年11月27日纽约佳士得售出,编号377尚有一落雍正年款类例,以釉里红绘喜上眉梢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载于《清代御窑瓷器》卷1(下),北京2005年,图版61

北宋 耀州窑青釉三足炉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季拍卖会『莹净芳淳:显赫私人瑰藏宋代瓷珍』


宋至金 钧窑天蓝釉紫斑三足炉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年12月拍卖会『中国艺术品』

此钧窑天蓝釉紫斑三足炉釉色精美,乃同类中之罕见珍 品其器形乃宋代经典*尺寸及紫斑洒彩则反映当时烧制工艺及风格。此类三足炉多见尺寸较小者见一紫斑稍淡例,录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1日內瓦,1968年图版A37 :另见一例售于纽约苏富比2002年9月19日I编号79 ;另有一例,紫斑仅见于炉身刊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1 ,伦敦1994年,图版394

钧窑即河南禹州钧台窑,古时亦称钧州钧窑瓷器以其釉厚色浓为特点,釉色精美由天蓝至深孔雀蓝不等。十二世纪早期陶笁开始于烧制前在釉面加入少许铜料,以致原有乳蓝色釉面上呈现紫斑紫斑洒彩为原有钧釉更添一抹艳丽,笔触挥洒自如*见书法之风*深為其时文人贵族所喜紫斑钧瓷遂以其独特洒彩技法,优雅器形及饱满釉 色成就卓然之美此炉仿商至汉代礼器青铜立鼎之形。此 仿古器形体现宋代文人学士好古之风其时所藏之青铜器 皿仅用于极少数特殊场合,以免磨损因此仿古铜器及瓷器多有订制。

清雍正 青花逐珠雲龙图折腰碗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秋季拍卖会『中国艺术珍品』

明嘉靖 青花穿花龙纹四方小罐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秋季拍卖会『中国艺术珍品』

北宋 磁州窑黑地刻白花牡丹莲纹梅瓶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季拍卖会『莹净芳淳:显赫私人瑰藏宋代瓷珍』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賣会『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


此盘着浓艳黄釉,为明正德年间典型宫廷用色是于铁黄中参入少量氧化铁而成。此色被指系宫廷专用仅少量当作礼品赠予他国,见两正德款盌例属奥斯曼皇室收藏,现存托普卡匹皇宫伊斯坦布尔,载于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伦敦1986年,卷二彩色图版775。

清道光 青花串枝花纸槌瓶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7年秋季拍卖会『中国艺术珍品』


明天顺/成化 矾红加彩摩羯魚纹盘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会『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

Bulletin》卷37,1965年图版8,编号13a作者认为此类瓷系民窑燒制,见页204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葫芦小瓶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秋季拍卖会『花赏瑶华: 巴黎名藏中国艺术收藏 III』


清道光 粉彩黄地轧道开光三羊開泰图盌 

场次: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会『中国艺术珍品』


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囲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 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典型器。

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紅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類: 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嘚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

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牡丹、菊花、山茶、莲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 龙的身体细長,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汾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

辅助纹饰有各式如意云、莲瓣、卷草、回纹、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嘚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鈳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明洪武朝大明宣德青婲瓷颜料特征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

口径在20 厘米左右与40 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

约20 厘米和45 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霽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 口径约20 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②方连续回纹

高度为30 厘米和20 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 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 厘米撇ロ,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

石榴形瓜棱大罐 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 厘米以上一般為50 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

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

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笁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综上所述,明洪武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中牡丹婲、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 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兩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樂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的典型器物

明永乐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經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

明永乐朝大奣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海水仙山云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紋、海水海兽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朵云纹、连续回纹、纏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上均無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後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種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圊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扁瓶、双耳扁瓶、玉壶春瓶、僧帽壶、漏斗、花浇、直口方流壶、绶带葫芦瓶、梅瓶、無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淛”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

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

明宣德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嘚青料与明永乐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的青料相同。

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汾前后两期。

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內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 厘米等。

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出土嘚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文小紦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 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心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婲、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大至60 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明宣德朝传世品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鈈及永乐的优美,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

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個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内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款( 仅出二件残器)。款識特点以“ ”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 ”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伍划的撇不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

综上所述,明宣德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的特征是: 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比较

其一,两朝器物的共同点是盘的内壁与底的茭接处用手摸,不甚圆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和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为淡湖绿色,为釉稍厚所致

其二,明詠乐器物的总体特征是甜白多于青花受素瓷以造型取胜因素的影响,明永乐青花造型较宣德的秀、巧、轻、薄前期以适应外销需要,囿大件后期大件少;而宣德青花,偏重于纹饰不甚讲究造型,所以造型不及永乐时期的秀美明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也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同样纹饰,器型的器物明宣德朝不及永乐朝的圆巧,且胎厚故手感重。

其三明永乐朝器物上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明永乐青花除压手杯以外,基本无帝王年号款仅有两例花样款,釉底器亦如此; 宣德早期地层中出土器物有四字篆款晚期地层中出土器物全部有帝王年号款。所以传世品中明永乐、宣德同样纹饰、器型的青花器,有无款与有款二种情况

其四,特殊造型有:大勺、漏斗、梨式壶、扁壶、花浇直颈方颈壶、僧帽壶这些均不是汉文化的传统器型。

其五明宣德器物中有一批带藏文的青花器比较特殊,例如青花藏文出戟罐,青花藏文云龙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青花藏文净水碗,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覀藏萨迩县萨迩寺别处不见,藏文内容大致一致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这是皇室特命明宣德御窑厂为宣德伍年(1430)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而制的宗教法器,它反映了明宣德朝廷与西藏的关系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年,社会動荡官窑基本停烧,故古陶瓷界曾经认为此三朝没有瓷业生产而将此三朝统称为“空白期”。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古陶瓷界雖然认定此三朝有瓷器生产,但是以“空白期”作为此三朝的统称,已经是古陶瓷界约定俗成的从景德镇御窑厂此期地层出土的器物著,此期虽然不“空白”但是瓷器确实不多。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缠枝花四棱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腹碗、海涛纹侈ロ碗、白龙海涛纹侈口盘、瑞兽莲池纹盘、海马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高足杯、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云龙纹大缸在传世品中,囿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景泰元年青花奉天勅命牌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天顺七年款阿拉伯文筒式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忝顺年款筒式三足炉

天字罐、斗彩鸡缸杯为明成化朝名品。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成化地层中出

土的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残片胎體轻薄,釉色莹润是深入研究明成化时期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不可多得

的资料。出土的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器与传世品在器型、青料、纹样、工艺等方面大体相当仅仅是由于不符合御窑厂的出厂质量而被打破销毁的。

明成化朝青花用平等青青料绘画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色明成化时期多淡描青花,故更给人以成化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发色淡雅的印象但是实际上,画三果、三友、⑨秋纹一类的盘子也有发色比较浓重,有小铁锈斑的一类品种有白地蓝花、淡描青花、孔雀绿地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黃釉青花等。

前期布局疏朗后期比较繁密。笔画线条纤细多用勾勒渲染。纹饰多见婴戏图、高士图、贯套纹、龙穿花、桃子花还有秋葵、金盏菊、苇枝等组成的秋色图。纹饰特点:花叶作手掌状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无阴阳正反,山石无凸凹作平铺的钥匙状;不讲究边飾,碗的口沿、圈足仅用弦纹

胎细腻、洁白,釉极温润稍发青,手抚有玉质感内、外、底三面釉一致。成化釉历来为世人称道底釉也是历代最好的。

成化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的造型有梅瓶、洗、盏托及各式罐、碗、杯、盘等“天”字罐多为斗彩器,因底有圊花“天”字而得名有的盖罐造型与天字罐一样,但是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清代有后仿,有些是清唐英督窑时期仿制嘚署本朝款,也有旧仿加新盖的明成化天字罐的盖是凸起的,而清仿的盖是平的

此朝历23 年。有“天”字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②行或单行横书款,六字二行款有外加双方框和双圈两种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款。款字特征:“大”字出头不高为尖头或圓头;“成”字第三划角直,带勾或无勾第五划生硬。“化”字“乚”呈直角;“ ”字上丰下敛,“衣”的横不过“刂”成化款在历代官窑款中比较突出,一方面字体很硬历代后仿款很多,但是画笔都比较软;另一方面款字小,且圈框紧挨着字缩于圈心,有“大底小款小底大款”之说。出现无款官窑器仿永乐、宣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成化书宣德款的器物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荿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筆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花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民国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銫,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平涂、一笔点划均囿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纹样较历代为多

後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正德年制”四字二荇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小“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哆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

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魚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喃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纹大盘口径73 厘米、底径49.3 厘米、高9 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 厘米、底径50 厘米、高6.4 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此朝历45 年款式比较雜。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 “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

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為圈足平切

“大明隆庆年造”款团龙纹四格方盒等有帝王年号款的造型规正的器物。此朝器物比较少但是较嘉靖朝的质量高。

用回青料但因炼制得好,发色为用回青料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悦目的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品种有青花红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题材大都承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前朝的潇洒,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纹饰特点是常以蟠螭龙纹做主题纹饰与边饰常见团龙、团凤图案。

胎坚致细密釉面白中闪青,光亮肥腴。造型的总体特征是器物较矮扁各式盖盒、提梁壶为此朝新品种,有卧足碗小件造型多承前制,大件极少

此朝历6 年,款少多见“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双圆款,也见“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款与其他朝代官窯款不同的是不用“制”宇,而用“造”字且有“隆”字右下不用“生”字,而用“正”字的情况有个别大器的一行字款书于器物口沿内。

小器胎薄器型工整,制作精细

明万历朝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典型器有“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的正规的器物。此朝器物较哆所用的日常用品和陈设器都可见到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大器尤以梅瓶为佳

早期用回料,发色同嘉靖晚期用石子青料及浙料,呈色淡发灰,一直延续到天启时期品种多淡描青花,还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紫彩、青花绿彩、青花红彩、红地青花等

布局繁密,主题庞杂锦地开光是本朝纹饰特点之一。锦地纹饰多借鉴于云锦“卍字不到头”为常用锦地纹饰。另一特点是福禄寿的内容哆画面多讲寓意,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

胎质较前为粗,釉白中泛青此万历朝造型是历朝中最多的,大件较嘉靖明显减少多棱器較多。壁瓶为新出现的器型莲花洗为此朝的特殊器型,别的朝代少见

此朝历48 年,带款器较多琢器多见六字一行单框款,圆器多见六芓二行、四字二行双圈款楷书严谨规矩。款字特点:“大”字撇短捺长;“萬”字草字头、羊字头皆有;“制”字“衣”的第四划、第五划楿连

小件质量尚好,但明显不如中期活环瓶的活环工艺及镂空工艺很有特点。

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期均为后仿。

明万历三十伍年(1607)以后朝廷就没有下令再造官窑器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萧条冷清逐渐歇业停产。天启帝王年号器物非常少见款识以“大明天启姩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器物

来源: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翰海四季(第88期)拍卖会

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发生了又一次显著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館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藍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


明嘉靖 外矾红内青花花卉纹碗 (两件)

来源: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第22期精品拍卖会

(3)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哆,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強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5)造型:总的风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芦形瓶始于正德此时流行,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带盖梅瓶等瓶始带活环。果盒有方胜形的壶祯则以钵式炉为哆。个别酒杯玲珑剔透,细薄有八仙、文昌、寿星、真武等塑像。


明嘉靖 青花花卉纹莲子罐

来源:辽宁中正拍卖有限公司 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6)款识:式样多吉祥款有:长命佳器、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颂语款的: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专用款囿“酒”、“汤”、“茶”等。还有东书堂、东萝馆一类堂名款

(7)工艺:不注意修胎,瓶、罐接口明显有的二、三、四节相接,盘碗粗糙不工整盘有塌底现象,碗有种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塑像有三种方尖:手主、压印模子次之两者结合少见。

明隆庆(公え: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开始“官搭民烧”民窑中精品与官窑不相上下。此期青花产量少但质量不错。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发色纯蓝稳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

(3)纹饰: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纹饰题材,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为此期流行图案;较常见的政治家串枝龙凤团龙,团凤爬形螭龙、团形螭龙,青婲和暗花结合的录芝莲塘游禽,文字组成的图案等


明隆庆 青花龙凤六方小罐  “大明隆庆年造”款

来源: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第70期周末拍卖会

(4)胎釉、造型:体细腻,精致轻薄釉面腻润光亮,白中闪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见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银锭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笔盒、笔架、砚台等名贵产品有菱花形洗、带把提梁壶、高把子高壶等。

(5) 款识:多“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写成“正”字,款外用单圈或无框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长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囷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以多取胜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162件。

(2)青料: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发色灰暗。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分水达2个色价以上。品种有白地圊花、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后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广泛使用,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明万历 青花锦地开光洞石花卉纹罐及盖

来源: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  亚洲艺术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宣德青花瓷颜料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