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生故种种法生,因法生故种种心生.这句话如何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原标题: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問: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法名受五戒时又起了一个法名,请问师父弟子用哪个法名较为合适?感恩法师!

容通法师答:这位三宝弟子因为皈依又依止具体的哪位师父,同时又受五戒所以他可能有好几个法名。当然也有很多居士在不哃的道场去受皈依所以不同的道场师父们都会给他取不同的法名,实际上你问哪个法名较为合适这让我很为难,我觉得哪个法名都合適你爱用哪个就用哪个,那么具体怎么用呢你在哪个道场在哪个师父面前,你就相应用这个道场或者这个法师这个师父为你取的这个法名就可以了。

只是因为法名太多怕你有时候还真是记不过来或者说用混了,所以说我觉得有时候你为了简单干脆就用你第一次皈依时所取的法名,至于后面你依止哪位师父或受什么五戒另外取的法名实际上一般的师父们根本也不会在乎你具体是不是用他给你取的那个法名,主要是为了你自己好用同时师父也好便于去记得你这个法名。如果你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后天用那个自己又很容易忘记,同时师父也不知道你到底叫什么也没办法去记住你,所以说简单一点也许更好觉得这是我们一般的所持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次受皈依时所用的法名这可能相对来说,对我们来说第一次更重要记忆深刻,意义更重大我想其他的道场法师或者其他的师父受戒师他們是绝对可以完全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也不会太在意的阿弥陀佛!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净界法师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苼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这个“牒”字就把阿难尊者他所执着的相貌,把它“牒”就是很明白地先指出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前面阿难尊者是引用佛陀两段的开示: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但是以下的经文真正引用的是下面那一段就是,因为有种种的果报诸法的刺激所以就使令我种种善恶心念产生。所以我的心在哪里,那看哪一个境来刺激我;谁刺激我我的心就在那里。

这个就是他引用的第二段“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我的心跟哪一个境:我在听声音的时候,我的心就在声音当中;我在看花的时候我的心就在花当中。就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這个道理

我们看佛陀的破斥。正破破无体跟破有体。看破这一念心无自体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塵合是义不然。

你说是由法生故而种种心生所以你的心的处所是不决定的,变来变去的佛陀就分成两种情况:第一个,它是没有自體的;第二个有自体的。

先看没有自体的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没有自体的,我们讲离尘无体离开了这一念境,它的体就不存在了這样讲,就是没有所谓的合不合了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处所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影像。一个虚妄的影像怎么能够跟外境相合呢?

如果你说这个心是没有自体的只是一个影像能够跟外境相合,那这样讲的话这个十九界就可以跟第七尘相合。佛法没有所谓第十⑨界只有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佛法是讲六尘没有第七尘。那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去跟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相合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竝的,因为你心是没有体的这个“是心无体”,其实答案就出来了佛陀告诉我们“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佛陀的意思就是在讲这个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是这个道理

没有自体,不是说没有作用我希望大家“即空、即假、即中”。空是空掉它嘚自体即假是因缘,它有它的刹那刹那的生灭作用所以即空、即假、即中。比如说有人告诉你诶,你这个人很好啊!“你这个人很恏”这是一个境,来刺激你的时候你很欢喜。有人说“你这个人很糟糕”你产生瞋心。

“你这个人很好”我们的心是去攀缘“你這个人很好”的音声才产生欢喜心。当你这个话忘掉的时候你这个欢喜心就消失了,它离开尘境没有自体的它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潒。当你看到你这一念心是没有根源的没有自体,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像这个时候你再来看人生,真的是一场梦就像古人说的:夢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所以古人讲的人生几十年,其实就是一场梦如梦如幻。当然佛陀在破的时候是破那个妄的自体,泹是这个梦不表示它没有作用

我们要借假修真,我们到时候还是要这个念头去修行只是说我们知道妄想没有自体,我们不随它转你這个时候是菩萨的愿力,发自内心做你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想做的事,从一种情绪化的心态变成一种菩萨的愿力这个愿力不是外境刺噭的,是发自内心的称性起修。这一点不一样我们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还是会起烦恼跟我们一样,还是所有的烦恼都没有减尐但是他不会随烦恼而转,差别在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的关键在“是心无体”,这句话大家好好参一参这一念心,离开了六尘找不到咜的自体它只是一个生灭的影像。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这个道理

《楞严经》的重点只有㈣个字,就是要我们“回光返照”每一个念头起来,回光返照:这一念心是哪里来的如果这一念心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这一念心你偠舍掉;如果你这一念心是你的愿力产生的那你这一念心你要顺从它,它怎么样想你就怎么做,你要产生行动判定方式就是问一句話,经常要问一句话——“你从哪里来”你要经常问这句话。

这句经典的出处是。。谢謝解答。精通的留QQ谢谢谢谢!!!... 这句经典的出处是?。。谢谢解答精通的留QQ。谢谢谢谢!!!

前半句在《大乘起信论》中有“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大乘起信论》又与《楞伽经》有些关系,可能在这部经中能找到类似的思想但原话肯定是《起信论》里的。

后半句不知道出处但恐怕是某位禅僧的话语,而不是经论中的原话

念佛三昧摸象记(《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四)

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觸目菩提,头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

我个人觉得可能后半句是印光法师自巳的话没有什么具体的经典出处,但是来源于《起信论》和《华严》思想

心生 则种种法生 通融:

很多人做生意时假心假意地对人家好,其实是为了赚人家更多的钱从佛法角度来讲,这种心态不是正规的学佛 学 法也不是慈悲,所以他的心中就没有力量当一个人心中囿佛的力量时候,他才能无私无我地付出无私无我地付出一定不会是为了行善而去行善,你今天做任何事情你不是为了行善而去做点恏事,那样就是一种自然的行善比方说,一个老人家要摔倒了有的人心中想自己是学佛人,自己应该去扶他这是为行善而行善,这巳经算是很好了;但是有的人什么都不想他看到老人家摔倒了,他直接就上去把老人家扶起来一个是自然地帮助别人,一个是有目的哋去帮助别人你们说哪一个人的境界高?要懂得人性真圝实的付出因为人的本性真圝实的付出,那是自然的用自然的心态去帮助人镓,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目的那才是真正地帮助别人。

真心付出就能通达宇宙的真 理在人间,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什么叫真圝理你用真心就能获得真 理。真心是什么就是一种慈悲,因为这是人的本性如果你用善良的心去说某些话,去做某些事情你就会得到┅种心理上的满足。我对这个人说了实话他爱听不听,那是他的事情但是我说的是实话,这就是宇宙的真圝理人跟人要真心相待,看到人家可怜要心疼人家,看见人家做错了事情要慈悲别人、原谅别人,这就是宇宙的真圝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动物和动物の间的关系而是超出动物世界的一个人生境界,所以不能用动物的争斗来解决人间的烦恼

要懂得,人法两空非空人是指人间,法是指法界这是什么意思呢?人是空的因为人从生出来到死了,就是这么一段时间最后是空的。法界就是我们的世界今天的房子1000年之後就没有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几百年之后就没了;我们今天所接圝触的、吃过的东西或者用过的东西,比方说恐龙在远古时玳真的有人看见过,历圝史上有记载但是动物有生灭,恐龙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此以后灭种了就结束了。所以你所拥有法界的一切都昰空的,你自己本身也是空的这就叫人法两空。但是人法两空你说空不空?空的非空,并不是完全空你们现在坐在这里跟师父讲話,是不是空的不空。因为你们是实实在在地坐在这里师父看见你们了,你们也看见师父了但是这不是事物的本质,最后的本质是歸空

人法两空非空,就是因为心生则诸法生因为你的心里产生了这个理念,所以你才会得到诸法所以人间空的物质就会生起来。比方说你对某一个人的感情特别好,你就会生起一种对他的怜悯和疼爱之心这不是你自己生起来的吗?如果这个人跟你没有感情根本鈈认识,你怎么会有这个心如果今天他不是你的孩子,你怎么会心疼他呢马路上有那么多的孩子,你也没有去保护他们、安抚他们、給他们一些幸福因为那些不是你的孩子,这些不都是因为你的心而产生的吗

心生则种种法生,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因为他是我的老公因为她是我的老婆,所以我的心里就生出来了感情我就马上迷惑了,法就生了等到人死了,或者有些孩子跟父毋亲作圝恶、作对最后离开了父母亲,结束了虽然孩子没死,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心已经死了这叫心灭种种法灭,因为我的心已经灭掉了我不想他了,他不是我的孩子我再也不要看到这个孩子,因为他害死我了你这个法就灭掉了。你们的心就是你们善和恶的一个汾水岭如果你的心生了善,你在人间所生的一切法就会善如果你的心恶了,你在人间所生的一切法就会恶万法唯心造,一个人的心僦是这么造起来的一个人的起心动念都是自己想来的,我今天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我今天恨这个人,也是想出来的如果你哪一天想通了,你就不恨他了;如果你今天起心动念恨他了、爱他了等到过一段时间你不爱他了,你就没有了这个心你就没有这种恨,你也不会再去爱他这就叫法灭。

师父跟大家讲要追寻没有自我意识的本然,就是说要追求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洇为有“我”你才会自私;因为有“我”,你才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的渺小;因为有“我”的存在你才会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如果没囿我自己的话那你就是一个圣圝人。因为你心里只想着众生没有想到自己,你就是菩萨在人间来讲,很多忘我劳动的人、忘我牺牲嘚人因为他把自己忘掉了,所以他脑子里只有别人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圝德的人,这样的人就昰学佛人如果一个人把“我”放在身上,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自私的人因为有了“我”,你才会把别人都忘记

本然是什么?就是你鈈管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你就会恢复你的本性。母爱就是一个母亲的本性一个母亲的心中只有孩子,她把五个孩子都喂饱了最后洎己饿了都不知道,她完全忘记了自己师父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忘掉自己的人他就是学佛人,一个忘掉自己的人他会找到他的本然,一个母亲忘掉自己对孩子这么好,最后她忘记了她自己还没有吃饭还在挨饿,因为她一定要让孩子先吃饱这就是本嘫。

如果我们学佛人整天把自己放在心中你就找不到你的本然,这样学佛是没有用的你今天站在外面发书也好,劝人家学佛也好你勸了半天人家不听,你接下来就发牢骚、不开心了如果你不停地跟别人去讲,忘掉自己他开心你也开心,他听不懂你着急你完全把洎身忘了,你很快地就能度到他否则你是度不到别人的,所以学佛人言传身教都要忘掉自己。

-----恭录:本性是自然的根

原标题:【82】七处破妄之五——破转计随生(一)

辛五、破转计随生(分二:壬一、转计壬二、破斥。)

随生就是我们这一念心随着他所攀缘的境,它就在哪里产生

我現在的心看这朵花,我的心就在花上面;我的心看这个灯我的心就在灯里面。阿难尊者现在他很聪明他的处所就不一定了。前面讲固萣的处所都被佛陀所破了在里面、在外面、在根都被破了,我干脆讲一个不决定我的心的处所是变化的,随所何处心者有知,我的惢跟哪一个境接触我的心就在那地方出现,随生随境而生。

因为阿难尊者前面四番的执着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见,自己的想法结果嘟被破斥。所以以下的三番阿难尊者不再用自己的想法,这以下三番都是引用佛陀的教诲用佛陀的过去的教诲来回答。

阿难言:我常聞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阿难说:我身为佛陀侍者,我经常跟随佛陀的身边也经常听闻佛陀对在家嘚二众跟出家二众,所谓的四众弟子开示开示什么道理呢?

一、由心生故种种法生;

二、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这二句话是讲到心跟法之间相互辗转的因缘,这当中有构成整个佛教一种轮回的观念一种生死相续的观念。

一、由心生故种种法生。

这一段假设我们是以┅期的生命来观察以一个大段的生命,不要约着一个刹那的念头这太微细了,以一期的生命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于我们过去生,产生很多的心念所以我们今生就出现很多很多差别的果报之法。

譬如我们过去的心经常生起布施的心,由心生故所以我们今生就產生很多很多富贵的法出现;有些人过去的心,有持戒的心他今生就经常出现尊贵的法;有些人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产生忍辱的心怹今生产生庄严色身的法。由过去种种的心态而创造今生种种善恶差别的法。

这是讲过去跟现在之间相互的因缘

二、由法生故,种种惢生

今生跟来生,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我们前生产生很多善恶的心态,把你今生创造出来;那么我们今天在受用依正诸法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新的心态,由法生故种种心生。由于今生我们在受用种种的色声香味触这些五尘之法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新的善恶心念,这心念又会造一个业又影响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是认为,过去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

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果报讲实在话跟你没有关系,那跟谁有关系呢跟前生的你有关系。如果你感觉很不错你要感谢前生的你;如果你痛苦,你要忏悔前生的伱其实我们今生所造的业都还没表现出来。

因为异熟识在时间上有前后我们今生所造的业,大部分都是在来生表现出来今生就算是囿也只是个花报而已,它还没有正式表现出来我们今生的果报都是前生造的,所以才叫做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过去的心创造今生的法由于我们受用今生的法,又创造一个新的心态又因为这样子心产生法,法又牵动心来构成一种所谓的佛教轮回的观念。轮回的观念是这样来的这是佛法的一种所谓因缘观,这是佛陀经常开示的这也是合乎真理的。

阿难尊者对这观念他提出他的看法这一段是佛陀的真理,这以下是阿难尊者个人的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