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沃克怎么样的技术雷达是什么?没怎么听说过

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安全和工程实践日趋成熟推动物联网生态系统走向完善
& & & & 【每日科技网】  一年发布两期的技术雷达重点探讨了近期的技术趋势,如云环境复杂性、浏览器功能和信任验证
  芝加哥,日
  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从设备操作系统到互联标准,从基于云的设备管理到数据处理,都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虽然安全和兼容性方面的挑战依然很大,不断成熟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也预示着物联网行业的光明前途。我们在第18期技术雷达中对这个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全球性软件咨询公司ThoughtWorks为您深度解读。技术雷达的内容来自于ThoughtWorker在项目中的具体实践,它阐述了目前软件开发行业面临的新变化,我们将详细解读当前需要密切关注的动向。
  ThoughtWorks首席技术官Rebecca Parsons博士表示:&联网设备数量正快速增长,要想摸清网络化和联网化设备世界的脉络,技术领导就需要不断优化他们对系统架构的认知,改进为所在机构提供解决方案的方法。如果要解锁和挖掘组织内部物联网的价值,在寻找潜在解决方案时就要放开思路,利用一个成熟的工程实践系统专心打磨软件性能。&
  ThoughtWorks全球技术负责人Mike Mason表示:&谈到物联网,人们有个误区就是只关注设备。但最关键的应是创造一个设备可以协作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设备可以实现协作,云服务可以实时捕获和分析这些互联设备发出的数据。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来自物联网的洞察可以带来高度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本期技术雷达的主题趋势包括:
  ● 浏览器增强,服务端式微
  优化用户体验的内在需求不断提升浏览器的功能多样性,许多后端服务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简洁。
  ● 不断蔓延的云环境复杂性
  机构对云技术的应用愈发纯熟,一个必然到来的复杂化云环境通常也会催生出解决这些新生问题的解决方案。
  ● 信任团队,但要验证
  我们见证了组织从&全面控制资源&的传统模式向一个更加精细化、本地化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我们认为这个转变是有益的,很显然,工具和自动化有利于保持公正。
  ● 物联网的演进
  物联网生态系统正在以平稳有力的步伐不断演化,并且已经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取得了突破,如安全性,与此同时,工程实践方法也日趋成熟。
  如果您所在组织有意绘制自己的技术产品组合全图,客观评估公司技术储备的优缺点,我们建议您使用这款开源虚拟化工具构建您自己的技术雷达,从而:
  l 客观评估公司技术储备的优缺点
  l 激发团队的创新意识并大胆实验
  l 平衡公司技术产品组合中的风险
  l 确定您想要融入的技术组织类型
  l 打破筒仓,提升交流水平
  访问了解更多雷达信息或直接下载PDF版报告。
  关于ThoughtWorks
  我们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同时也是一个社区:我们汇集满怀激情的软件精英,我们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客户共同应对最艰巨的挑战。同时我们寻求IT行业的革新,并致力于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11:09 广告
11:09 广告技术雷达 | 2018 最新技术趋势 | ThoughtWorksOur site uses
for analytics. If you're unsure about it, take a look at our .对更好用户体验的追求,正在持续地把功能装进浏览器里,许多后端服务因此变得越来越薄,复杂性也因而降低。虽然各个组织对云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但伴随使用这些新技术构建真实解决方案的,是逐渐蔓延又无法避免的复杂性。我们观察到传统的“全局权限管理”的安全策略正在转变为更为细致的本地化方法。 我们欢迎这种向本地化管理的转变,特别是当工具和自动化策略可以确保同等或更好的合规性时。物联网(IoT)生态系统发展的步伐持续稳健,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安全性和成熟的工程实践。浏览器增强,服务端式微为了实现应用逻辑,浏览器在持续扩展成为部署目标的能力。当平台能照顾好横切关注点和非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后端逻辑的复杂性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的引入为web应用创建逻辑提供了新的语言选择,同时把处理过程更加推向金属侧(以及GPU)。让浏览器能够处理那些原本是本地应用才能处理的功能,而且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像和这样的开发标准正在替换掉自定义的库。对更好用户体验的追求,正在持续地把功能装进浏览器里,许多后端服务因此变得越来越薄,复杂性也因而降低。不断蔓延的云环境复杂性虽然AWS继续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服务保持领先,但我们逐渐看到(GCP)和已经成为可行的替代方案。像这样的抽象层以及和这样的实践,能支持更容易的演进式变化,从而促进云环境之间的过渡。但随着(这允许组织根据差异化的功能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进行挑选)以及越来越多的监管和隐私问题的出现,云策略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许多欧盟国家现在依法对数据所在地做出要求。这使得数据存储的管辖权和其主机的管理策略成为评估云计算环境的新维度。云计算环境的可选范围也在扩大,比如在“函数即服务”和“管理更长寿命集群”这两者之间,就可以选择提供了“容器即服务”(CaaS) 的这个有趣的选项。虽然各个组织对云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但伴随使用这些新技术构建真实解决方案的,是逐渐蔓延又无法避免的复杂性。信任团队,但要验证对于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来说,安全问题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们观察到传统的“全局权限管理”的安全策略正在转变为更为细致的本地化方法。现在许多系统会在更小的领域内管理信任,并在不同系统之间使用一些新的机制创建可传递的信任。其理念正在由“永远不信任领域外所有东西”以及“从不验证领域内任何东西”转变为“信任但是需要验证领域内外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假设和系统其它部分有本意良好的互动,但一定要在本地验证这份信任。这使得团队可以对自己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应用程序栈有高度的权限控制,从而实现高度可视化,并可以在必要时候提供高级访问护栏。类似 的工具以及
这样的技术反映了关于信任更成熟的视角。我们欢迎这种向本地化管理的转变,特别是当工具和自动化策略可以确保同等或更好的合规性时。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IoT)生态系统持续稳步发展,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安全和成熟的工程实践。我们看到了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增长,从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到连接标准,尤其是基于云服务的设备管理和数据处理。我们看到了一些成熟的工具和框架,支持良好的工程实践,比如持续交付、部署以及为实现最终广泛使用的大量其他必要实践。除了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包括,和 ——像阿里巴巴和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也在大力投资物联网 PaaS 解决方案。可以从我们的和条目一瞥当今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主流功能,它们也例证了 物联网 的良好的发展状态。相关洞见我们将持续发布与技术雷达相关的内容。点击订阅,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通知。贡献者技术雷达由ThoughtWorks技术顾问委员会编制撰写,成员包括:&CTO&Chief Scientist&&&&&&&&&&&&&&&&&&下载点击下载最新一期和过往版本下载2018MayEnglish2018MayEspa?ol2018MayPortuguês2018May中文下载2017NovemberEnglish2017NovemberCatalà2017NovemberEspa?ol2017NovemberItaliano2017NovemberPortuguês2017NovemberTürk?e2017November中文2017MarchEnglish2017MarchCatalà2017MarchEspa?ol2017MarchItaliano2017MarchPortuguês2017MarchTürk?e2017March中文下载2016NovemberEnglish2016NovemberCatalà2016NovemberEspa?ol2016NovemberPortuguês2016NovemberTürk?e2016November中文2016AprilEnglish2016AprilEspa?ol2016April中文2016AprilPortuguês2016AprilTürk?e下载2015NovemberEnglish2015November中文2015NovemberTürk?e2015NovemberEspa?ol2015NovemberPortuguês2015MayEnglish2015MayEspa?ol2015MayPortuguês2015May中文2015JanuaryEnglish2015JanuaryPortuguês2015January中文下载2014JulyEnglish2014JulyEspa?ol2014JulyPortuguês2014July中文2014JanuaryEnglish2014JanuaryEspa?ol2014JanuaryPortuguês2014January中文2014JanuaryDeutsch下载2013MayEnglish下载2012OctoberEnglish2012MarchEnglish下载2011JulyEnglish2011JanuaryEnglish下载2010AugustEnglish2010AprilEnglish2010JanuaryEnglish订阅技术雷达我们将持续发布与技术雷达相关的内容。点击订阅,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通知。谢谢!如果你已经订阅技术雷达,请关注收件箱,我们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与我们互动 |
| (C) 2018 ThoughtWorks, Inc.2018年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快拥抱K8S和Kotlin
近日,ThoughtWorks发布了2018年技术雷达报告。报告分析了技术、平台、工具,语言和框架的技术趋势。
在技术方向层面,ThoughtWorks建议规避开“Generic cloud usage”的概念。含义是越来越多地看到组织准备使用多云环境,但是却不是为了同时享受每个供应商的优势,而是为了避免被单一供应商不惜一切代价地“锁定”。也就是仅使用了所有供应商都有的特性!同时建议企业采用“轻量级体系结构决策记录”。
在平台方面,.NET Core和Kubernetes处于采用列表。ThoughtWorks认为.NET CORE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成为.NET服务器应用程序的默认平台。开源的.NET Core框架支持在Windows、MacO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上使用一流的跨平台工具来开发和部署 .NET 应用程序。微软提供了好用的Docker镜像,使得在容器化环境中部署.NET Core应用程序变得非常简单。其在社区中积极的发展方向和我们项目的反馈表明.NET Core是.NET应用开发的未来。
Kubernetes也处于采用建议范围,不用赘言Kubernetes绝对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云原生生态系统之一,大有成为容器事实标准的势头,在GitHub Octoverse中,三个基于Kubernetes的项目在顶端。
在工具方面,采用列表中没有任何工具入围。移动端自动化测试框架Appium Test Distribution, web应用的可视化回归测试工具BackstopJS,针对凸优化问题所开发的开源Python嵌入式建模语言CVXPY,Kubernetes的包管理器HELM,开源的API网关Kong,Java包管理器YARN等处于试验推荐名单中。
在语言和框架方面,ASSERTJ、ENZYME和KOTLIN进入了采用名单。KOTLIN的使用率得到了飞速增长,工具支持也突飞猛进。其流行的背后原因包括语法简洁、空指针安全、易于从Java迁移以及与其他JVM语言的互操作性。并且,它还是非常不错的函数式编程入门语言。
ASSERTJ是一个提供流式断言接口的Java库, 可以很容易在测试代码中表达测试的意图。AssertJ提供了可读的错误消息、软断言以及增强的集合和异常支持。我们很多团队选择AssertJ作为默认的断言库,而不再是用JUnit和Java Hamcrest的组合。
ENZYME已经成为了测试React UI组件的事实标准。与其他基于快照的测试工具不同,Enzyme可以进行无设备渲染的测试,速度更快,粒度更细。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React应用里所需要的功能测试代码。在大部分项目中,我们会结合单元测试框架(如Jest)一起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ThoughtWorks 2018技术雷达峰会(6月2日@深圳)
只需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被各种技术、工具包围。但是在知识规模如此巨大的今天,一个人是无法掌握所有技术的,更不用说新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有节制的来聚焦在某些技术上,而视其他技术如无物。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不过唯有如此,技术人员才可能有真正的长进和成就。
在成为一个专家之前,你需要先对要学习的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正如我曾经提过的,"工程师不应该将自己束缚在前端开发上,要了解整个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这里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即首先要了解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节点,然后再有所侧重的去找自己的兴趣点来发展,即:先建立广度,再建立深度。(上文节选自邱俊涛——技术的执念)
我们为什么走到一起
在技术快速变革的今天,技术在企业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数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不可避免面临一个困境:一方面需要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为企业的“数字化”保驾护航;而另一方面,技术投资的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错误的技术选型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此同时,技术从业者也面临着“如何在保证广度的前提下建立深度”的自我拷问。
社区每年举办一届的技术雷达峰会,半年发布一次的技术雷达,会定期探讨技术趋势,在技术的汪洋之海里挑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整理成一个涵盖近百条技术条目的小册子供广大技术决策者作为技术选型的参考。
截至2017年,每次峰会都为数百名企业高管、技术大神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技术视听盛宴,吸引了近30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高管、资深技术大牛出席,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参会者比例高达64%。
技术雷达峰会2018
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峰会2018,将于6月2日坐落大深圳。在本场主题中,我们将就本期雷达呈现出的几大主题趋势进行阐述,帮助大家了解这些技术为什么会成为热点、它的历史的趋势是什么、现在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做出选择。
演讲嘉宾(持续更新中)
“阅读原文”。此次峰会论坛分别设为:
A论坛:数字化时代的交互创新
A论坛:数据驱动的技术架构
B论坛:演进式架构
B论坛: CloudNative DevOps (云原生 DevOps)
C论坛:区块链的企业级应用
C论坛:数字化安全新趋势 - 信任和透明化
活动时间和地点
09:00 ~ 18:00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138号四季酒店
如何获得入场资格
那活动门票一共分为:A/B/VIP三类。如果您在IT某个领域有深度见解,欢迎申请我们VIP免费票哦~(但审核相当严格)
目前,A/B类票价已经涨价了哦~不过不用担心,需要参与团购的伙伴,Cici会给到大家优惠邀请码~
速速加我微信,回复“技术雷达”吧~
唔好意思~刷我脸才保证最低优惠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ThoughtWorks读书雷达方法学篇-张逸
方法学(Methodology)看似与开发技能无关,常为程序员忽略。忽略意味着未曾察觉,却不等于它的无关紧要。我们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同样会被我们忽略,但空气不重要么?不要等到我们开始戴上口罩,每日关心PM
2.5指数时,方才察觉原来空气的质量已经积重难返了。在我们的读书雷达中,方法学象限囊括的书籍多与开发过程相关。如果说开发技能是程序员修炼过程中必须加强的显式的力,则开发过程的这些思想与实践,就是隐藏的推手。你若不动,它会推你前行,然而缓慢;若你后退,则推动的阻力就大,暗流汹涌。只有自愿向前,这种助力才能如鱼得水,使你能够优游地前行。
软件开发说通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由于我们所处的领域,敏捷方法才是我们的擅长,因而在这个象限中,我们推荐的书籍主要与敏捷相关。首先推荐的是一本祖师级的经典大作,Kent
Beck的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解析极限编程》。一切关于极限编程的思想、原则与实践,都能追本溯源到本书,寻找到这些内容的出处。如果你从未曾了解或接触过XP,通过本书,可以给你最正确的引导;若你已经在项目中运用了XP,却又心存疑虑,阅读本书一定能为你答疑解惑。
相较于《解析极限编程》更偏重理论,Henrik Kniberg的著作Scrum and XP from the
Trenches《硝烟中的Scrum和XP》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我们喜欢它的短小,简单,实用,书的气质分外地符合敏捷的精神。该书是Henrik
Kniberg真实项目经验的提炼,讲述了成功敏捷团队的工作过程,没有理论、没有引用、没有脚注、没有废话。它可以作为基础实践的入门指南,帮助团队正确实施Scrum与XP——但不能模仿。你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而对具体实践做出取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过程。
如今,精益思想已经被许多不同的行业所广泛采用,该思想在软件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现代化的软件开发思想和实践方法,早就开始从精益思想里学习和借鉴,包括迭代开发,质量内建,一人多技,一岗多能,全功能团队,看板管理,持续改善等等。精益思想背后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丰田公司的一群工程师发现了在连续流动中进行少量生产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像传统的大量生产者批量生产大量产品的方法一样有效率。对于初次接触精益思想的读者来说,这种”少量生产和批量生产一样有效率”的思想,未免有些反直觉和难以理解,因为我们从小接触到的观念就是”只有大批量生产才是有效率的“。Freddy
Balle等人的著作The Golden
Mine《金矿》就是为初次接触精益思想的读者准备的。本书采用小说的形式,描述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如何采用精益的方式,扭亏为盈,让人读起来非常轻松有趣。
在我们推荐的初学读物中,基本上覆盖了XP、Scrum与精益等主流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与思想。但是,我们还单独挑出了Mike
Cohn的著作User Stories
Applied《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因为——需求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有真正理解了用户需求,才能谈得上软件开发的成功。软件的需求说明不一定要是冷冰冰的,也未必需要庞大复杂的方法理论。用户故事对需求的描述更为柔和,预留了讨论和想象的空间,又能借助此作为项目评估的依据,需求分析和确认的基础。本书是描述用户故事的经典之作,几乎涵盖了编写用户故事的方方面面,同时又结合了敏捷开发思想的精髓,以加深你对敏捷开发的理解。
若要更上一层楼,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实践方法,当然,也包括理论的升华。许多方法大都源于实践,然而若无更高抽象层次的思想体系,则方法仅能作用于一事一物,场景一变,就只能偃息旗鼓了。正如你看一花的开放与衰败,并不能知春来与秋逝;只有把握内在的自然运行规律,四季的变换才可以被知悉。因而就精益思想而言,我想,阅读《金矿》不过是让你有了登堂入室的资格,若要走得更深,吃得更透,更好的阅读选择还是James
P. Womack等人的经典之作Lean
Thinking《精益思想》。该书阐述了精益思想的五大基本原则,并阐明了一些用于所有行业,并能创造永久价值的简单而有效之原理。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原理,并阐释该如何应用它们,给出了大量包括应用步骤和从大企业到小企业的应用实例。本书的视角非常的高远,它将精益思想传播到了产品生产的整个价值流,关注于精益企业的打造。这种精益思想的全局观,可以让我们跳出软件行业的狭窄领域,观察更加广阔的天地。
Paul Duvall等人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和Jez
Humble的《持续交付》,加上Martin Fowler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可以看做是软件构建的三部曲。你以为持续集成亦然达到了目标,可是距离交付又还差了最后一公里。然而,没有持续集成,所谓持续交付又成了一句空话。便宜的阅读方法是快速浏览Martin
Fowler的这篇文章后,直接步入Jez
Humble建造的持续交付殿堂。这个殿堂没有售票员拦着你查看你手持的行程票;但是,在跨入这扇门之前,先去敲开Paul那扇门,会让你的步伐走得更坦然。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到底有多重要?在我连续经历了具有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能力的项目后,要让我再回到以前的项目开发状态,我会以为自己被遣送到软件宇宙的太初,一片混沌。
我们的读书雷达面向程序员,可是我们仍然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诸多与测试相关的著作。这一认识完全符合精益的“一人多技”原则。团队成员一起战斗,程序员对测试说:“我把后背交给你!”然后,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战斗。可你冲得越猛越快越发的犀利,后背的测试就越撑不住。换言之,你理解为你支撑后背的测试人员吗?当团队需要你的测试技能时,你能挺身而出吗?阅读Lisa
Crispin的Agile
Testing《敏捷软件测试》,可以让你切换到测试视角,观察我们该如何在敏捷项目中执行测试行为以保障软件的质量。作者在测试领域浸淫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因而能够完整全面地勾勒出敏捷测试的全景,且又能深入到测试的细节,可谓敏捷测试的集大成者。因此,Robert
Martin推荐本书,认为它“实用、智慧、反对教条。本书意义重大,每一位软件专业人员都应该阅读”。
James A. Whittaker等撰写的著作How Google Tests
Software揭秘了作为本世纪最成功的软件企业之一的Google,是如何应对和处理软件测试的复杂性的。Google通过对自身软件特征的定位,自我演化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测试文化。这种特立独行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从工程实用性的角度量体裁衣。Google的测试开发工程师(SET)角色正是这种工程实用文化的凸显。Google的高级工程总监Patrick
Copeland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测试人员有能力把测试作为产品的真实的功能写到代码库里,测试作为产品的一个功能应该和真实用户可以看到的其他功能一模一样。”这种测试工程文化未必能够照搬照学,但其中内涵的一些测试策略与原则,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果是在5年或者8年之前,我们推荐阅读Matt Stephens与Doug Rosenberg的著作Extreme
Programming
Refactored《重构极限编程》,是希望读者能够冷静地思考极限编程,不为各种吹捧而着迷。然而,时至今日,那种膨胀以及夸大地吹捧已经烟消云散,使得我们多数人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敏捷方法,对待极限编程。那么,为何我们还要推荐本书?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转动一下极限编程的水晶球,观察它不同的棱面,即便是面对暮色折射出的幽暗光芒,同样有其诱人之处。反面地或者说批判地审视极限编程,并不会彻底的否定极限编程推崇的实践与原则,只是予我们以警示,要求我们结合具体场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推行这些敏捷实践。本书只不过是完整地拉开了极限编程的帷幕,让我们不只看到了舞台上的精美表演,也看到了角落一隅可能存在的混乱与无序。
工程师其实并不擅长用文字去描述自己所思所想,因此何谈准确描述客户的需求?我们喜欢事实说话,数字说话,因为它不会撒谎,不会虚饰,因而不会误解。这正是Specification
By Example《实例化需求》的出发点。该书是作者Gojko
Adzic从大量工程项目得来的经验,基于大量的业内研究提炼出来的知识总结。这种实例化需求的方式既能清晰地表述需求,消除客户、需求分析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在沟通中可能产生的理解分歧;又极为融洽地支持开发人员进行有效地测试驱动,帮助测试人员条理清晰地完成对需求功能的验收和测试。实例化需求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对软件开发方法学的革命,我如此认为。
注:本文由张逸与刘龙军共同完成。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特沃克软件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