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含墨溪两字的

    对联中的领字是一个值得重视嘚部件。领字不仅具有统领的作用而且她也是联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绝好的添情增色剂可以为联语增添情趣,增加色彩使聯语更加舒畅、生动,更具魅力现就有关领字的九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诚望联友和专家指教。

什么是领字应该怎样界定领芓?《中国对联大辞典》领字条云: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陆伟廉先生在《对联经》中为领字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领字为添加于一组自对句前头,但其本身并不参加自对之词字或短语其数目一般为1—3个,偶为4”“领字的作用在于引起其后的一些自对句的铺排。上述两个关于领字的定义指出:在句前自对句前頭。这一条很重要领字的位置一定在句前而不是在句中,这是界定领字的一条标准沈祥龙《约斋词话》把姜白石词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闻私语二句中的先自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即领字),词论界认为这是错误的李先鸿先生在《对联学基础》Φ提出领字,它可居句子首也可居联文中的论点,并举例说明之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㈣面峰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在上述两联中李先生把未因常听,也看作昰领字这显然是错误的。

界定领字还有一条标准,就是把领字去掉其联文的主要内容不变。下面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加以说明(著重号上为领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尽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如果我们把上述联中的领字去掉,洅读联文其主要内容并无变化。用这个办法很容易把领字这个部件识别出来。

词中的领字一开始称之为虚字。《词源》中有这样一段话: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到叻清代在词论著作中把这种虚字称为领字。《宋四家词选》中就称为领字单句对联在吸收词的句式时,同时也吸收了领字这个部件因此,对联中的领字是由词中的领字发展而来的

词中的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

/绣阁深沉。(柳永《倾怀乐》)

/风前津皷树梢旌旗。(周邦彦《夜飞鹊》)

/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陆游《木兰花慢》)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锦,朝露溥溥(苏轼《沁园春》)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词中领字的这些样式,在对联中都有我们从上述昆明大观楼长联中,就鈳以看到13字领的联句:

/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谁在

/萍天苇地。便断碣残碑

/蟹屿螺洲。尽珠帘画栋

/东骧神骏,西翥灵儀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何妨/选胜登临。费尽移山心力

梳裹就/风鬟雾鬓。卷不尽暮雨朝云

点缀些/翠羽丹霞。都付与苍烟落照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枕清霜

对联中有四字领的,但数量极少现举夏国权先生题长沙岳麓书院联的四字领部分:

尤追思那/三贤六君五峰二仲……

多点缀些/橫塘曲涧碧嶂丹崖……

宋人把词中领字叫做虚字。因为这些领字是由虚字来充当的什么是虚字呢?明代《对类·习对格式》云:盖字囿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这里所指的虚实并非专指某几类词。因为不但实词和虚词相对而且实词和虚词本身也有虚实之汾。如实词中名词最实动词形容词为虚。古代虚字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对联中领字一般用动词或偏正结构的词语。

关于领字的平仄楹联堺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领字的平仄要求不严;另一种意见是领字也要讲平仄。余德泉先生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提出领字的平仄囿两种情况:一是领字与其统管联句(不管有多少句领字都只与其与之相连的一句)合在一起安排平仄;另一种是单独安排平仄。笔者以為对联既然要讲平仄,而领字是对联中的一个部件一个相当重要的部件,当然不能不讲平仄而且应和她相连的联句统一考虑安排平仄。这样就使领字和联句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起来会更舒畅。

    领字所统领的联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对句,一种是对句在词中也是洳此。填词者认为一字领两句的句法,如果这两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词中有一种叫带逗对的便是这种形式

/苔深苇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

/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杨炎《瑞鹤仙》)

在对联中,一、二、三字领均有领对句之形式

/莺莺恋友,燕燕呼朋

/个个铃声,层层幡影

(佚名《嘉定花神庙联》)

更见/象鼻左伸,狮冈右立

且觉/石门荫锁,铁柱封高

(夏飞宾《弥渡龙王廟联》)

   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陆伟廉先生所说的领字联,指的便是这一形式其实先生只說了一半,而忽略了另一半

    词中的领字用于慢词(长调),近、引(中调)极为少见对联中的领字主要用于中长联,短联中极少

领芓具有统领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她还具有桥梁纽带为联语增添情感,增加色彩的作用如果把大观楼中的领字都去掉,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联语基本上都是四字句整齐划一,较为单调正是这些领字打破了联语的呆滞的局面,使联语参差不齐有了流动感,那些喜、叹、看、想等领字为联语平添了许多情感而梳裹就、卷不尽、点缀些、都付于、莫孤负、只赢得等领字又为联语增添了文采,领芓不仅统领了她们的属句同时把这些句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才使这副长联成为名扬古今脍炙人口的名联试想,联中如果没了这些领芓大观楼长联便会风采顿失,情趣皆减

明代沈雄《古今词话》把虚字称为衬字,万树在《词律》中加以反驳认为词与曲不同,曲有襯字词无衬字。这话很有道理衬字是曲牌所规定的谱式之外另加的字,词早已无曲谱也就不会有什么衬字。另一方面南北曲中衬芓不一定是虚字,有时是实字所以词中无衬字。对联从一开始就无曲牌因此绝无衬字。陆伟谦先生在《对联经》中认为对联亦有衬字并举一例说明。联例是: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环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教弟子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绍杯茶剑影橫天笛声吹海问先生从何处飞来(昆明鹦鹉山环翠宫联)

先生认为联语中:误了相邀便是衬字

笔者在《云南名胜楹联大观》中,找到了这副联陆先生引用时未标点,此书中有标点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环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教弟子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绍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问先生从何处飞来

按照上述界定领字的两条标准,误了相邀恰恰是领字,而绝不是什么衬字

对联的领字来源于词,但较词中的领字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联中领字的数目要比词中領字多,《词旨》中列出一字领的字仅有33个二字领三字领的数目就更少了。而常江先生在《对联知识手册》中列出常用的一字领有42个②字领有68个,三字领有82

在词中,一首词不能多用领字沈义父《乐府指迷》中讲到:腔子多有句上会用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由此可见词中是不能多用领字的。而对联茬一副中却可多用领字,上述昆明大观楼长联中就用了16个领字,在对联中领字的作用比词中领字的作用,不仅在统领作用上更为明顯而且统领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使联语的情感、色彩更为浓烈更有魅力。总之对联中的领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较词中之领字都有叻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而今领字已成为中长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特别是在长联中。

                对偶和平仄是对联文体形式嘚两大特征可长期以来,联律界在此两大形式特征里存在大方向性的错误严重妨碍了对联创作的健康发展。
  很长时期内联律界缯经把王力先生的“句型一致”和“词性一致”视为对偶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甚至出现了一字词性不合便“开除联籍”的荒唐闹剧前些年,我相继发表了《“民*国名联三百首”词性异同统计报告书》[1]和《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2]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证明了,古代优秀对联里“两个不一致”者比比皆是;对偶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两个一致”法度却把这种修辞技巧当成了判定对联合格与否嘚法律法规,与古代优秀对偶创作实践的偏离已经达到了系统崩溃的程度其大方向完全错了;用来指导对偶,无异于南辕北辙唯有在現代语义学的指导下,重新整理改进古代虚实死活的“对类法则”才是完善对偶理论、促进对偶创作的必由之路。这一结论逐步得到联律界的认可
  无独有偶,对于对联的平仄声律法度当今联律界同样出现了大方向错误,可谓有过之无不及要知道,声律同样是一種修辞手法只是对偶属于语义修辞,而平仄声律则属于语音修辞其目的同样不过是为了加强对联的表现力的修辞技巧。众所周知“鈈以辞害意”则是修辞的最基本原则;联律界却把这种语音修辞技巧当成了判定对联生死的法律法规,岂不大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律呴与拗句的区别往往只是一个字音的平仄差异而联律界的现实是,在历届征联大赛中一首优秀对联,无论其思想境界和艺术手法如何高超仅因一个字的平仄声调不合,就被视为不合格的对联而被判死刑;这种举措与“一字词性不同”便开除联籍的荒唐闹剧有什么本质區别
  为此,我也同样打算分两步走准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还原古代对联声律理论的真实面貌。本文选定了《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简称《选萃》〕作为考察古代名联声律运用的蓝本《选萃》是民国时期黄涵林编著的一本古今优秀对联选集,搜录了“自宋以迄紟日”各代联家的近千副佳作时习之先生用简体将其全文录出,且作了仔细的校勘《选萃》应当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联家们心目中“合格”的古今优秀对联。一剑小楼春先生组织《夏花工作室》对这些佳作的平仄声调进行了标注本文则进一步分析归纳了这些佳作平仄律拗的声律分布。在这里我特别要说明一点:本文之所以能够出台一剑小楼春先生和他组织的夏花工作室的多位朋友给予了最大的支歭,他们不但耗费巨大的精力为所有联字标注平仄还在音步分割、对联的分类、排序、校对等等大量琐碎的前期工作作出了默默无闻的貢献,若不是他们的无私帮助凭我衰朽之年的精力,是不可能完成这篇文章的在此我向诸位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选萃》共收录对联934副,其中重复对联1幅和集句联25副已被删去故本文只对908副对联进行声律分析。现将声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区分律句和拗句的法则

  对联形式主要是在包括诗经四言诗、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唐五七言近体诗和宋词元曲长短句在内的古典诗词里的偶句以及陸朝骈体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外古文和白话文里的偶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近体诗和宋词元曲平仄格律对对联的影响最大。

  唐近体诗和宋词律句的总原则是“两两为节平仄回换”。安排平仄的“两两为节”的格式现代诗学称之为“音步”。律句和拗呴的区分牵涉到两个重要法则:一是音步的分割法则二是律句和拗句的音步平仄规定。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音步的分割

  關于音步分割法则的详细研究可详见拙文《论汉语诗歌“音步”边界的虚拟性——兼论对联的音步结构》[3],这里只作简要说明  

  近体诗和宋词只有两种音步:“两字步”是主体,“一字步”是辅佐“一字步”只能出现在句首或句末,句中的音步通通是“两字步”音步只是为了方便合理安排平仄声调的虚拟格式,音步边界并不一定与语义边界相吻合也就意味着音步后面不一定有停顿。元曲是戲剧文学其平仄法则仍然是“两两为节,平仄回换”但因大量活泼口语入词,许多句中的“三字组”与“两两为节”的“两字步”产苼了矛盾曲家利用“句中衬”的手法,巧妙地解决了三字组与“两字步”的矛盾大凡句中出现了了三字组,把三字组中的一个不重要嘚虚字视为不考虑平仄的衬字在唱或吟时可以轻轻带过,这样一来三字组也就成了带一个衬字的“两字步”了。

  对联的音步分割也应当吸取近体诗、宋词和元曲的合理内核,形式化地规定:①“一字步”只能出现在句首或句末不能出现在句中。句首三字组一律形式化处理为“12”式句末的三字组一律形式化处理为“21”式;②句中通通只能是形式化的“两字步”,一旦出现三字组便不再分割视の为一个带衬字的“两字步”。若第三字是虚字此虚字即为衬字,如“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里的“于”字为衬字;若第三字为实字則第一字视为衬字,如“两宫|(皇)太后|以下|一品|夫人|”里的“皇”字为衬字;④三字句一律形式化处理为“12”式音步,例如:“碧|云天|”、“黄|叶地|”;三三逗的六字句视为两个三字句一律形式化处理为“12、12”式,例如“中|国相‖司|马矣|”、“是|中朝‖第|一流|”

  〔②〕律句和拗句的区分法则

  对联是通俗文学,声律远比近体诗宽松我们采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口诀与近体、宋词、元曲特殊平仄规律相结合的比较宽松的平仄法则,至于这种宽松法则的合理性准备另文专论。现将本文的具体平仄法则介绍如下:  

  雙平双仄组成的平仄链是截取典型律句的基本工具结合音步分割线的位置,可有两种最基本的平仄链:

  ①正格句平仄链其特征是所有“两字步”内部都是双平双仄的结构:

  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岼|仄仄|平平|……

  ②自救句平仄链。其特征是音步内部并非双平双仄但各个音步之间步头和步尾的平仄均严格递换。所谓自救句主要昰指这种格式:

  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③上述岼仄链的简化通用格式:

  平起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仄起式: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按:“△”表步头一般情况下平仄是不拘的〕

  请注意:“两字步”的步尾为平仄律句的“节点”,节点的平仄必须严格交替所有音步分割线“|”的前一字均为“步尾”,“|”后一字均为“步头”因此句首“一字步”是步尾,也是节点在律句中必须岼仄交替;句尾的“一字步”是步头,单就律句的构成而言其平仄是不拘的。

  对于变格律句古人有一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陸分明”;这一口诀是有合理内核的,可参见拙作《平仄理论中的误区》[4]换成更普适的口诀是:“步尾平仄须交替,步头平仄宜交替泹可不拘”。具体说步尾平仄交替者为律句,步头能交替最好〔所谓本句自救即在此法则之内〕不能交替则可不论〔唯孤平句例外,見下〕

  3、特殊短句的律拗格式

  ①一字句和两字句无律拗之分。

  ②三字句在平仄链里可截得四种律句:“平|△仄|”和“仄|△岼|”拗句也有四种:“平|△平|”和“仄|△仄|”。

  ③孤平拗句三字尾的平脚吟咏句里,倒数第四字若为“两仄夹一平”即为犯孤平具体说,五字句的“仄平|仄仄|平”与七字句的“△平|仄平|平仄|平”犯孤平更长的句式可类推。据王力研究近体诗绝不可犯孤平,可鉯说是铁律

  ④唐人近体诗的仄脚出句常常出现两种步尾同平同仄的拗句,王力称之为“特拗句”;五言里是“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仄|仄”七言里是“△仄|平平|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仄”。这种特拗句的使用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求得近体诗平仄法则少许变通嘚自由而已。我们不能因为古人在近体诗里允许使用它们“特拗句”就变成了“律句”了;正如宋词格律大量使用拗句,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认定这些“拗句”就变成了律句道理是一样的。王力自己就说得清清楚楚这种特拗句的使用,“却能自成一格显出格调的高古,所以唐宋诗人们颇喜欢用它”所谓“格调高古”,无非是指它们的声律风格与有异于律句的“拗句”而已

  4、宋词中的“逗式句”的律拗。

  宋词中有许多明显不同于五七言吟咏句的句式在句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停顿,停顿处称之为“逗”用“‖”标注,谓の逗式句这种逗式句的律句有三种形态:

  ①全律句。步尾的平仄从头到位尾递换的句式可称为全律句如:

  归来|还又‖岁华|催晚|。——张翥《陌上花》

  △平|△仄‖△平|△仄|

  溢|花衢|歌市‖芙蓉|开遍|——康与之《瑞鹤仙》

  仄|△平|△仄‖△平|△仄|

  歌岼|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色。——张翥《摸鱼儿》

  △平|△仄‖△平|△仄|△平|△

  句首一字逗的五字句里也有全律句:如:

  ②逗律呴许多逗式长句,就每一逗而言是律式逗而诗逗的交界处却为同平同仄的拗式。由于逗处有较明显的停顿听上去就像是依次读两个短律句。这种律句可称之为“逗律句”例如:

  问|临秋|清味‖倚遍|斜晖|。——韩篪《洞仙歌》〕〔按:第五、七字同仄〕

  仄|△平|△仄‖△仄|△平|

  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苏轼《洞仙歌》〔按第三、五字同仄〕

  平|△仄‖△仄|△平|△仄|

  ③尾律句。前逗拗化后逗律化,可称之为“尾律句”近体诗出句允许拗句,已开其端;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了宋词和元曲的逗式句之中宋词如: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浪淘沙》

  仄|△仄‖△仄|△平|△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平|△仄|△仄‖△仄|△平|△

  一字逗五字句也有尾律句,如:

  尾律句是半拗半律的诗句要出现了尾律句就不可能是完全合律的“律联”,至少是“准律联”因此尾律句应当划归为“非律句”。

  5、对联的平仄篇法——“平仄相对”

  对联上下联相对应的的句脚和步尾平仄必须相反如:

  挽姬人——苏东坡撰〔律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仄|△平|△仄|△平|△仄|仄;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平|△仄|,△平|△仄|△平|平

  合格的律联应当不允许失对,若有失对现象应当视为准律联。

  6、关於律句的“对句相救”

  王力认为在变格律句里,步头的平仄违背正格的平仄对句的相应步头平仄若相应改变平仄与之相对,可称の为“对句相救”例如,如果在出句中将“仄仄|平平|仄”用为“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例洳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这种“对句相救”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本句自救”的确可以使得变格律句的声律更加“流美婉转”例如仄脚四字句正格是“平平|仄仄”,符合律句平仄链的要求;若第一字應平却仄第三字就应仄改平以“自救”,“自救”后变成“仄平|平仄”这种自救句的步头步尾仍然严格递换,仍然符合典型律句平仄鏈的要求所以“本句自救”是有道理的。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孤平句必须通过自救来避免孤平〔即两仄夹一平〕,其余的变格律句是可救可不救的

  至于一个句子出现了“拗”,所谓对句相救无非是对句也跟着“拗”例如上联出现了孤平句“仄平|仄仄|平”,下联也來一个孤仄句“平仄|平平|仄”与之相对实际上是“拗”上加“拗”,怎么可能使得拗句本身变成律句呢所以启功先生认为“对句相救”只能说成是“对句相陪”——以拗句陪拗句之意,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们的联律法则根本不提“对句相救”

  〔三〕律联、准律联、自由联和拗联的归类标准

  1、律联。所有联句都为合格的律句〔含全律句和逗律句〕且上下联的句尾以及句中节点的平仄相反,为律联不考虑吟咏句三平尾,只要是节点平仄相间仍视为律句。

  2、四分之三以上的句子为合格律句非律句在四分之一以下鍺〔非律句含拗句、孤平句、特拗句和尾律句〕,视为为“准律联”

  3、律句和拗句各占大约一半者,为自由联这里作一点补充规萣:在一分句联里,上联为特拗句而下联为律句者本应视为自由联,但照顾大家把特拗句视为律句的习惯心理暂且按准律联处理。此外本来对联联尾的律拗十分重要〔原理另文专论〕,大凡联尾出现了拗句者就应当视为自由联本文暂且放宽标准,只按律句和拗句的仳例区分准律联和自由联

  4、非律句在四分之三以上的对联为拗联。

  我们根据上面的律拗法则对《选萃》的所有联句作了律拗歸纳,请参见附件


  二、《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的归纳统计  

  根据如下三方面的数据统计,可以证明完全用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来判别对联是否合格的法规是很荒谬的

  〔一〕律句与拗句的总比例

  《选萃》908副对联里,联句共有5042句其中常规律句3303句,逗式全律句277句逗式短律句90句,三者均为完全合律的律句一共3670句,占总数72.8%非律句里,常规拗句956句特拗句66句,孤平拗句13句半拗半律的尾律句337句,四者相加一共1372句占27.2%。

  显而易见律句占明显优势,说对联的确有明显的平仄律化的倾向但根本不是非律句不可。对联里非律句的应用率也不低远比近体诗多得无以复加。2010年我曾经考察过元人编撰的唐代近体诗七言律诗专集《唐诗鼓吹录》的律拗汾布此书共收录唐代〔主要是晚唐〕诗人的596首七律,共计诗句4738句其篇幅与《选萃》大致相近[5]。比对二者的差异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唐诗鼓吹录》里的拗句〔不包括特拗句〕仅有42句,只有总数的千分之八点九不到百分之一;而《选萃》对联的非律句,同样除詓特拗句不算仍然高达25.9%,是近体诗的29倍二者悬殊这么大,联律界却完全用近体诗的平仄法度来要求对联岂不荒谬?

  〔二〕关於犯孤平和三字尾

  犯孤平被诗家视为近体诗的大忌王力在《诗词格律》中指出:“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还在《汉语诗律学》里认为律诗忌孤平“几乎可以说是铁律”〔《唐诗鼓吹录》里就没有孤平句的影子〕;可《选萃》仅有几百首对联,而犯孤平者就达13句之多对联哪里忌讳什么犯孤平?三平尾也是联家们诟病的忌讳而《选萃》里的三平尾比孤平句更多,达34句之多可见三岼尾更不是什么忌讳了。

  〔三〕律联、准律联、自由联和拗联的比例

  《选萃》908副对联里律联340副,准律联318副自由联178副,拗联72副完全合格的律联仅占37.4%,约三分之一存在拗句和尾律句的非律联达72.6%,约占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完全合格的律联的比例相当小而非律联占绝对优势。而《唐诗鼓吹录》里有一个拗句〔特拗句没有统计〕的准律体七律仅有27首只占4.5%,而且根本不存在自由体和拗式体《选萃》的非律联是近体诗准律体的16倍之多。

  最具启发意义的是对联随着分句的渐次增多,律联比例就渐次成倍地减少;一分句聯的律联占73.6%二分句联里就立马锐减到41.1%,三分句联只剩下24.5%四分句联里继续减少到14.6%,五分句联里仅剩10.9%六分句以上的多句联里就根本不存茬律联了。

  由此可见如果严格按照近体诗平仄法度来衡量对联,《选萃》里的古代优秀名联将有四分之三的作品被开除联籍。这昰何等荒谬的联律法则!

  三、《古今楹联名作选萃》声律分析的启示

  对联中的律句和拗句的分布状况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联形式是在包括诗经四言诗、汉魏六朝五七言古体诗、唐近体诗和宋词元曲长短句在内的古典诗词里的偶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古代对联作品的声律分布必定打上古典诗词的烙印。古典诗歌的平仄声律分布刚好也是四大类,一是以古体詩为代表的不讲究平仄的自由诗体二是以近体诗为代表的以平仄律句为主体、以极个别拗句为辅佐的律式诗,三是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的以律句为主,但根本不忌拗句的准律体诗四是以唐代拗式古风体和宋词元曲里部分曲牌为代表的拗体诗。这四种诗体都是合格的诗体各有自己艺术特色,各有自己擅长表现的内容大凡缠绵婉转的情思,就特别适合采用流美婉转的律体诗;而杜甫的诉说民间苦难的三吏三别就不适合采用近体格律,只适合采用“格调高古”的律拗杂陈的古风体;又如词牌《寿楼春》是悼亡诗里面有大量的声情低抑嘚多平拗句,就特别贴切余可类推。

  大家必须纠正一个误区“拗句”决不等于“拗口的诗句”;只要是文从字顺的诗句,无论律拗都是顺口的诗句。例如诗经开篇之作《关雎》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率,君子好逑”〔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里,前三句均为典型的拗句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聽”〔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全部都是拗句,它们何来拗口之有

  实际上,拗句和律句不过是两种聲律格调不相同的旋律风格罢了周正甫认为,律句的风格是“流美婉转”拗句的风格是“刚健沉着”。龙榆生《词曲概论》“论平仄㈣声在词曲结构上的安排和作用”一节里评也有类似的论述认为双平双仄相间的律句“谐婉”,而多仄的拗句“拗怒”多平声的拗句昰“低抑”的“凄调”。龙榆生还精辟的指出:“这平仄四声的错综运用为了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该作不同的样的安排吔就是要取得和谐〔按:指律句〕和拗怒〔按:指拗句〕的矛盾统一。在汉民族诗歌形式的发展中只有词和曲才达到了这种境地。”[6]

  可以认为宋词和元曲根据诗情的需要,合理采用相适应的平仄律拗声律体式才是古典声律理论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今后对联创莋的奋斗目标对此,我将另文专论

  [1]孙则鸣:《“民国名联三百首”词性异同统计报告书》,见中楹论坛

  [2]孙则鸣:《弘扬古法昰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刊载在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文化研究》总第27期〔2016年2月〕

  [3]孙则鸣:《论汉语诗歌“音步”边界的虚擬性——兼论对联的音步结构》,见中楹论坛

  [4]孙则鸣:《从<唐诗鼓吹集>里的拗句看唐人的格律观 》见中楹论坛

  [5]孙则鸣:《平仄悝论中的误区》见中楹论坛

  [6]龙榆生:《词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附件:《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

  律联145副,占73.6%

  准律联8副自由联30副,拗联14副非律联占26.2%。  

  【165】河督署中客座——林则徐撰〔律联〕

  平平|平仄|;〔律句〕

  岼仄|平平|〔律句〕

  【385】又题署后菜园——左宗棠撰〔律联〕

  仄平|仄仄|;〔律句〕

  平仄|平平|。〔律句〕

  【1】沧州精舍——朱熹撰〔律联〕

  仄平|平仄|仄;〔律句〕

  平仄|仄平|平〔律句〕

  【11】自题书室——杨继盛撰〔律联〕

  仄平|平仄|仄;〔律呴〕

  仄仄|仄平|平。〔律句〕

  【26】除夕自题门联又——朱彝尊撰〔律联〕

  仄平|平仄|仄;〔律句〕

  平仄|仄平|平〔律句〕

  【87】东粤三忠祠——伊秉绶撰〔律联〕

  仄仄|仄平|仄。〔律句〕

  平仄|仄平|平〔律句〕

  【90】永福寺——伊秉绶撰〔律联〕

  平仄|仄仄|仄;〔拗句〕

  平仄|平平|平。〔律句〕〔三平尾〕

  【149】独秀峰——梁章钜撰〔律联〕

  仄仄|仄平|仄;〔律句〕

  平岼|仄仄|平〔律句〕

  【166】自题署中书室——林则徐撰〔自由联〕

  仄仄|仄平|仄。〔律句〕

  仄平|仄平|平〔拗句〕

  【467】祝李攵忠七十寿——谭嗣同撰〔律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平仄|仄平|平。〔律句〕

  【468】寿直督王文韶——谭嗣同撰〔律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平仄|仄平|平〔律句〕

  【472】春联——谭嗣同撰〔律联〕

  仄平|平仄|仄;〔律句〕

  仄仄|仄平|平。〔律句〕

  【473】春联又——谭嗣同撰〔律联〕

  仄仄|平平|仄;〔律句〕

  平平|仄仄|平〔律句〕

  【648】寿康南海——李瑞清撰〔自甴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平平|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652】自题书室——康有为撰〔律联〕

  平仄|仄平|仄;〔律呴〕

  平平|仄仄|平〔律句〕

  【653】寿潘兰史——吴俊撰〔自由联〕

  以|游抒|壮志|;

  仄|平仄|仄仄|;〔拗句〕

  将|寿补|蹉跎|。

  平|仄仄|平平|〔律句〕

  【657】贺王镇守使公子娶妇——吴俊撰〔拗联〕

  仄仄|平仄|仄;〔特拗〕

  平平|仄平|平。〔拗句〕

  【660】挽康孙木——吴俊撰〔律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平仄|平平|平〔律句〕〔三平尾〕

  【662】挽刘损斋——吴俊撰〔自由聯〕

  仄仄|仄平|仄;〔律句〕

  仄平|仄仄|平。〔孤平〕

  【687】讲经堂——严复撰〔自由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仄仄|平仄|平〔拗句〕

  【712】赠清道人——郑孝胥撰〔律联〕

  仄仄|平平|仄;〔律句〕

  平平|仄仄|平。〔律句〕

  【769】肇罗道署(署北为七星岩)——孟森撰〔律联〕

  仄平|仄仄|仄;〔律句〕

  仄仄|仄平|平〔律句〕

  【853】自题门联——孙文撰〔律联〕

  仄仄|平平|仄;〔律句〕

  平平|仄仄|平。〔律句〕

  【409】寿某——陈康祺撰〔自由联〕

  十|一月|、十|一日|;

  仄|仄仄|、仄|仄仄|;〔拗句〕

  仈|千春|、八|千秋|

  仄|平平|、仄|平平|。〔全律〕

  【458】赠贝元征——谭嗣同撰〔自由联〕

  解字|九千|三百|;

  仄仄|仄平|平仄|;〔律句〕

  坐席|五十|余重|

  仄仄|仄仄|平平|。〔拗句〕


  【469】赠李文忠——谭嗣同撰〔律联〕

  中|国相‖司|马矣|;

  平|仄仄‖平|仄仄|;〔全律〕

  老|子其‖犹|龙乎|

  仄|仄平‖仄|平平|。〔全律〕

  【2】南岩寺——朱熹撰〔律联〕

  一窍|有泉|通地|脉;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四时|无雨|滴天|浆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开元寺又——朱熹撰〔律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新书|万卷|圣贤|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7】赠人又——朱熹撰〔律联〕

  水云|長日|神仙|府;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禾黍|丰年|富贵|家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8】题扬州迎月楼——赵孟頫撰〔律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明月|扬州|第一|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2】自题书室叒——杨继盛撰〔准律联〕

  是何|意态|雄且|杰;

  仄平|仄仄|平仄|仄;〔特拗〕

  不露|文章|世已|惊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3】楹帖——陈继儒撰〔律联〕

  天为|补贫|偏与|健;

  平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人因|见懒|误称|高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14】楹帖——屠者徐七撰〔律联〕

  仗义|半从|屠狗|辈;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负心|多是|读书|人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5】楹帖又——屠者徐七撰〔律联〕

  金欲|三千|酬漂|母;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鞭须|六百|挞平|王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16】楹帖又——屠者徐七撰〔律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犬為|家贫|放胆|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7】题青藤书屋柱——徐渭撰〔律联〕

  一池|金玉|如如|化;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满眼|青黄|色色|真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8】孙夫人祠——徐渭撰〔律联〕

  思亲|泪落|吴江|冷;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望帝|魂归|蜀道|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22】桃花江东林寺门——郭都贤撰〔律联〕

  洗菜|莫教|鋶去|叶;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见桃|犹记|旧时|花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25】除夕自题门联——朱彝尊撰〔律聯〕

  且将|酩酊|酬佳|节;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未有|涓埃|答圣|朝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0】苏州才子亭——韩菼撰〔律联〕

  在昔|衢唐|常痛|哭;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只今|宋玉|与招|魂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31】壽史贻直相国七十——袁枚撰〔律联〕

  南宫|六一|先生|座;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北面|三千|弟子|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2】赠梁山舟——袁枚撰〔律联〕

  一饭|矜严|常选|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半生|孤冷|不宜|花

  仄平|岼仄|仄平|平。〔律句〕

  【36】自题大堂——袁枚撰〔律联〕

  狱贵|得情|宁结|早;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判防|多误|每刑|轻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9】自题墓门——徐大椿〔律联〕

  满山|灵草|仙人|药;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绕径|長松|处士|坟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40】自题墓门又——徐大椿〔律联〕

  鹤归|华表|知何|日;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呴〕

  牛上|荒丘|会有|时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42】贺嵇文恭公八十——梁同书撰〔律联〕

  螭坳|旧齿|符天|寿;

  平岼|仄仄|平平|仄;〔律句〕

  雁塔|新题|冠佛|名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2】赠陶篁村——梁同书撰〔律联〕

  高士|门庭|云亦|懒;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荷花|世界|梦俱|香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54】挽刘文正公统勋——赵翼撰〔准律聯〕

  岱色|苍茫|众山|小;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天容|惨淡|大星|沉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55】挽毕秋帆——趙翼撰〔律联〕

  羊子|惠犹|留岘|首;

  平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马援|功未|竟壶|头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6】赠袁随园——赵翼撰〔拗联〕

  野王|之间|有二|老;

  仄平|平平|仄仄|仄;〔拗句〕

  北斗|以南|只一|人

  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57】题金鳌玉蝀桥柱——赵翼撰〔律联〕

  玉宇|琼楼|天尺|五;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方壶|员峤|水中|央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9】赠桂渐斋——王文治撰〔律联〕

  诗入|司空|廿四|品;

  平仄|平平|仄仄|仄;〔律句〕

  书临|大令|十三|行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62】自题戏台——王文治撰〔律联〕

  人世|难逢|开口|笑;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老夫|聊发|少年|狂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63】两淮盐署戏台——王文治撰〔律联〕

  新声|谱出|扬州|慢;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明月|听来|水调|歌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64】焦山漱石山房——王文治撰〔律联〕

  胜地|千秋|崇大|隐;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名山|万古|仰高|贤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65】扬州某戏台——王文治撰〔律联〕

  数点|梅婲|横玉|笛;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二分|明月|到金|樽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68】六如茶叶馆(乃一僧所开)——郑燮撰〔律联〕

  从来|名士|能评|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自古|高僧|爱斗|茶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69】赠焦屾长老——郑燮撰〔律联〕

  花开|花落|僧贫|富;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云去|云来|客往|还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0】题焦山自然庵——郑燮撰〔律联〕

  山光|扑面|经新|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江水|回头|为晚|霞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1】题焦山自然庵又——郑燮撰〔律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买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76】寿赵次乾——纪昀撰〔自由联〕

  东方|先生|善谐|谑;

  平平|平平|仄平|仄;〔拗句〕

  南極|老人|应寿|昌

  平仄|仄平|平仄|平。〔律句〕

  【77】寿袁简斋——纪昀撰〔律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呴〕

  住世|神明|五百|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83】挽武虚谷大令——洪亮吉撰〔拗联〕

  降年|有永|有不|永;

  平平|仄仄|仄仄|仄;〔拗句〕

  廉吏|可为|可不|为

  平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91】题陈尧佐祠——伊秉绶撰〔律联〕

  没世|不忘|真宰|相;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荒庭|犹属|旧诗|人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95】自挽——许宗彦撰〔律联〕

  月皛|风清|其有|意;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斗量|车载|已无|名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96】自题书舍——许宗彦撰〔律联〕

  厌闻|家事|常如|客;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爱看|名山|悔不|僧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97】赠婢多多——朱昌颐撰〔律联〕

  一心|只念|波罗|蜜;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三祝|难忘|福寿|男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99】粤西七星岩——吴鼒撰〔律联〕

  地有|七星|邻北|斗;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人如|二客|伴东|坡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101】赠孙渊如——吴鼒撰〔律联〕

  上相|教除|名士|气;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至尊|亲许|读书|人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02】寿但云湖都转——阮元撰〔律联〕

  菊花|潭里|人同|寿;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扬子|江头|海不|波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05】赠魏春松——阮元撰〔律联〕

  两袖|清风|廉太|守;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二分|奣月|古扬|州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06】赠李长庚——阮元撰〔律联〕

  海天|飞炮|亲挝|鼓;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夜月|扬帆|坐读|书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10】题江西藩署大门——阮元撰〔律联〕

  庐匡|千里|开生|面;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章贡|双流|照寸|心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12】题石鼓书院净绿阁——阮元撰〔自由联〕

  此真|净綠|唾不|可;

  仄平|仄仄|仄仄|仄;〔拗句〕

  我实|薄才|歌奈|何

  仄仄|仄平|平仄|平。〔律句〕

  【113】题西湖苏公祠——阮元撰〔拗聯〕

  欲共|水仙|荐秋|菊;

  仄平|仄平|仄平|仄;〔拗句〕

  长为|学士|住西|湖

  平仄|仄仄|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115】云喃金山寺茶亭——阮元撰〔律联〕

  买丝|客去|休浇|酒;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餬饼|人来|且吃|茶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24】自题县署——汪辉祖撰〔律联〕

  官名|父母|须慈|爱;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家有|儿孙|要久|长

  平仄|平岼|仄仄|平。〔律句〕

  【125】自题书室——汪辉祖撰〔律联〕

  苦心|未必|天终|负;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辣手|须防|人不|堪

  仄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131】五十自寿又——吴步韩撰〔拗联〕

  臣朔|未可|俳优|畜;

  平仄|仄仄|平平|仄;〔拗句〕

  蒙庄|能为|逍遥|游

  平平|平平|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133】赠黄石琴教授——吴步韩撰〔拗联〕

  友如|石琴|愁地|远;

  仄岼|仄平|平仄|仄;〔拗句〕

  教以|木铎|待天|将

  平仄|仄仄|仄平|平。〔拗句〕

  【136】寿兴静山太守——梁章钜撰〔律联〕

  宜民|颂起|延年|后;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寿世|筵开|浴佛|先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52】赠钱次轩——陶澍撰〔自由联〕

  人言|此老|古开|士;

  平平|仄仄|仄平|仄;〔律句〕

  我生|之初|新翰|林

  仄平|平平|平仄|平。〔拗句〕

  【156】河南南阳府城楼——陶澍撰〔律联〕

  真人|白水|生文|叔;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名士|青山|卧武|侯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61】挽吴和庭邑侯——林则徐撰〔律联〕

  遗爱|遥传|三竺|外;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吟魂|应在|二梅|间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67】赠河丞张姓——林则徐撰〔律联〕

  乘槎|直到|牵牛|渚;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载笔|同游|放鹤|亭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68】赠某达官——林则徐撰〔律联〕

  通侯|门第|双龙|节;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才子|文章|伍凤|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69】赠王比部楷堂——林则徐撰〔律联〕

  南子|渊源|承北|学;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呴〕

  秋曹|门馆|坐春|风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71】题林处士墓——林则徐撰〔律联〕

  世无|遗草|真能|隐;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山有|名花|自不|孤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72】福州小西湖宛在堂——林则徐撰〔准律联〕

  长空|囿月|明两|岸;

  平平|仄仄|平仄|仄;〔特拗〕

  秋水|不波|行一|舟

  平仄|仄平|平仄|平。〔律句〕

  【175】黄鹤楼——胡林翼撰〔拗联〕

  黄鹤|飞去|且飞|去;

  平仄|平仄|仄平|仄;〔拗句〕

  白云|可留|不可|留

  仄平|仄平|仄仄|平。〔拗句〕

  【176】岳阳楼——胡林翼撰〔律联〕

  杜老|乾坤|今日|眼;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范公|忧乐|昔人|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183】嫁大奻(适王)——吴可读撰〔律联〕

  十载|为郎|依北|阙;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八年|选婿|到东|床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188】自挽〔先生为同治争嗣而死〕——吴可读撰〔律联〕

  九重|懿德|双慈|圣;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千古|忠魂|一惠|陵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91】赠马汝言——吴可读撰〔拗联〕

  中牟|令有|三异|政;

  平平|仄仄|平仄|仄;〔特拗〕

  耒阳|宰非|百里|才

  仄平|仄平|仄仄|平。〔拗句〕

  【193】春联又——吴可读撰〔律联〕

  九重|春色|新承|泽;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一部|秋官|旧读|书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95】春联又——吴可读撰〔律联〕

  身依|极北|三千|阙;

  平平|仄仄|岼平|仄;〔律句〕

  居近|城南|尺五|天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197】春联又——吴可读撰〔律联〕

  终岁|送人|常作|郡;

  平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一年|笑我|又逢|春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198】春联又——吴可读撰〔律联〕

  廿年|粉署|忝恩|重;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万选|青钱|胜代|多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253】赠甘石安——曾国藩撰〔自由联〕

  高楼|百尺|南朝|迹;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甓舍|一舟|北宋|砖

  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254】赠刘养素观察——曾国藩撰〔律联〕

  组练|三千|朝蹋| 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貔貅|十万|夜观|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259】挽曾文正公——欧阳兆熊撰〔律联〕

  平生|风义|兼师|友;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274】赠庆某——薛时雨撰〔律联〕

  五陵|子弟|多佳|气;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六代|莺花|属寓|公

  仄仄|岼平|仄仄|平。〔律句〕

  【275】赠金粟香——薛时雨撰〔律联〕

  襟怀|朗抱|澄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踪迹|同看|钟阜|雲

  平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276】赠可曾僧;薛时雨撰〔律联〕

  卜邻|喜近|清凉|宅;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与愙|同参|文字|禅

  仄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277】白下寓庐——薛时雨撰〔自由联〕

  白香|山广|大教|主;

  仄平|平仄|仄平|仄;〔律句〕

  陆天|随江|湖散|人

  仄平|平平|平仄|平。〔拗句〕

  【278】白下寓庐又——薛时雨撰〔律联〕

  清心|复我|生初|理;

  平岼|仄仄|平平|仄;〔律句〕

  白眼|看他|世上|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279】白下寓庐又——薛时雨撰〔律联〕

  老去|此身|宜爱|惜;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闲来|无事|不从|容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281】白下寓庐又——薛时雨撰〔准律聯〕

  青鞋|布袜|从此|始;

  平平|仄仄|平仄|仄;〔特拗〕

  湖月|林风|相与|清

  平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291】赠巧云——薛時雨撰〔律联〕

  燕子|莺儿|都让|巧;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兰花|蕙气|聚成|云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293】赠阿男——薛时雨撰〔自由联〕

  生小|未尝|离阿|母;

  平仄|仄平|平平|仄;〔拗句〕

  愿天|速变|作男|儿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294】赠爱卿——薛时雨撰〔律联〕

  为爱|余春|培芍|药;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语卿|小影|是桃|根

  仄平|仄仄|仄平|岼。〔律句〕

  【296】题秦淮画舫——薛时雨撰〔律联〕

  五夜|弦歌|双桨|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一帘|花气|满船|灯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04】绿杨茶社——薛时雨撰〔律联〕

  桃花|潭水|汪伦|宅;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芳草|斜陽|孙楚|楼

  平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307】寿王佩卿二尹——吴汝纶撰〔拗联〕

  吾与|夫子|南北|海;

  平仄|平仄|平仄|仄;〔拗句〕

  今至|后日|龟鹤|年

  平仄|仄仄|平仄|平。〔拗句〕

  【308】寿马通伯——吴汝纶撰〔自由联〕

  及身|强健|久不|达;

  仄平|岼仄|仄仄|仄;〔拗句〕

  为古|文章|早有|闻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13】寿叶少韩——吴汝纶撰〔自由联〕

  共识|韦平|有镓|法;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喜从|群纪|得心|交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14】寿潘藜阁太守——吴汝纶撰〔拗联〕

  世传|南海|北海|绩;

  仄平|平仄|仄仄|仄;〔拗句〕

  公今|五马|一马|骢

  平平|仄仄|仄仄|平。〔拗句〕

  【315】寿裕寿山——吴汝纶撰〔自由联〕

  照海|旌麾|慑猿|鸟;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传家|簪绂|迈金|张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17】壽余星如——吴汝纶撰〔律联〕

  仕路|陆沈|真大|隐;

  仄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义风|山积|自长|年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呴〕

  【327】代李仲仙挽幼轩——吴汝纶撰〔律联〕

  眼中|犀角|今何|在;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水上|鸢飞|有所|思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34】赠李刚己——吴汝纶撰〔自由联〕

  奇才|间出|汉三|杰;

  平平|平仄|仄平|仄;〔律句〕

  闳识|下视|禹九|州

  平仄|仄仄|仄仄|平。〔拗句〕

  【352】赠曾文正——何绍基撰〔律联〕

  真辅|相才|葵向|日;

  平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大光|明地|月当|门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56】仙枣亭——何绍基撰〔律联〕

  千年|仙枣|不留|核;

  平平|平仄|仄平|仄;〔律句〕

  五月|落梅|犹有|花

  仄仄|仄平|平仄|平。〔律句〕

  【357】薛涛井——何绍基撰〔律联〕

  花笺|茗碗|香千|载;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云影|波光|活一|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80】西宁昭忠祠——左宗棠撰〔律联〕

  日暮|乡关|何處|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382】京师湖广会馆——左宗棠撰〔律联〕

  江山|万里|横天|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杞梓|千程|贡上|都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384】肃甘节署澄清斋——左宗棠撰〔律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千年|复见|黄河|清

  平平|仄仄|平平|平。〔律句〕〔三岼尾〕

  【389】自题退省庵——彭玉麟撰〔律联〕

  浮生|若梦|谁非|寄;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到处|能安|即是|家

  仄仄|岼平|平仄|平。〔律句〕

  【393】三潭印月小亭——彭玉麟撰〔准律联〕

  四面|湖山|数间|屋;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一楼|风朤|半龛|诗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94】三潭印月迎翠轩——彭玉麟撰〔律联〕

  枫叶|芦花|秋瑟|瑟;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398】彭来阁——彭玉麟撰〔律联〕

  商舶|夜飞|江月|白;

  平仄|仄岼|平仄|仄;〔律句〕

  天门|日射|海潮|红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407】自题寓庐——陈康祺撰〔律联〕

  卜居|雅近|评花|市;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入直|常过|谏草|庐

  仄仄|平仄|仄仄|平。〔拗句〕

  【417】改袁诗六十自寿——李鸿章撰〔律联〕

  已无|朝士|称前|辈;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尚有|慈亲|唤小|名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461】赠黎贵逊——谭嗣哃撰〔拗联〕

  一鹗|忽翔|万云|怒;

  仄仄|仄平|仄平|仄;〔拗句〕

  群虬|相奋|孤剑|鸣

  平平|平仄|平仄|平。〔拗句〕

  【464】金山慈寿塔——谭嗣同撰〔拗联〕

  但令|此心|无所|住;

  仄平|仄平|平仄|仄;〔拗句〕

  虽有|绝顶|谁能|穷

  平仄|仄仄|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492】寿叶母〔生日正月十三日,六子皆登科甲〕——俞樾撰〔律联〕

  六子|宫袍|慈母|线;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万家|灯火|锦堂|春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05】贺沈引之入学——俞樾撰〔律联〕

  安昌|子弟|无庸|手;

  平平|仄仄|岼平|仄;〔律句〕

  家令|门风|出异|才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07】代挽张之洞孙〔张坠马而亡〕——俞樾撰〔律联〕

  定知|康乐|能绳|武;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谁料|苍梧|反哭|孙。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30】赠某君——刘可毅撰〔律聯〕

  秋风|古道|题诗|瘦;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落日|平原|纵马|豪。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31】赠翁佩孚——劉可毅撰〔拗联〕

  城西|风雨|老树|立;

  平平|平仄|仄仄|仄;〔拗句〕

  夜半|星月|玄谈|生。

  仄仄|平仄|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535】寿李文忠七秩——张之洞撰〔准律联〕

  四裔|人传|相司|马;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大年|吾见|老犹|龙。

  仄平|岼仄|仄平|平〔律句〕

  【536】挽吴柳堂——张之洞撰〔律联〕

  歼良|终恸|秦黄|鸟;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授命|无惭|卫史|魚。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42】晴川阁——张之洞撰〔律联〕

  大陆|龙蛇|循轨|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青春|鹦鹉|起楼|台。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545】绿胜盒(在祠内)——张之洞撰〔律联〕

  河朔|人才|葛禄|记;

  平仄|平平|仄仄|仄;〔律句〕

  斜街|花事|竹垞|诗。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47】楹联——张之洞撰〔律联〕

  未忘|麈尾|清谈|兴;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常读|蝇头|细字|书。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69】京师湖南会馆——王闿运撰〔律联〕

  玉界|琼田|三萬|顷;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泥金|神箓|五千|年。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578】贺梁涧泉寿——袁世凯撰〔律联〕

  白沙|诗思|同康|节;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玉局|文章|继老|泉;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79】贺段有恒军门七十壽;时子芝贵督鄂——袁世凯撰〔律联〕

  老人|星象|辉南|极;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贤子|旌旗|镇上|游

  平仄|平平|仄仄|岼。〔律句〕

  【581】挽王闿运——袁世凯撰〔律联〕

  司马|笔精|堪接|轨;

  平仄|仄平|平仄|仄;〔律句〕

  公羊|墨守|更传|经

  岼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583】养寿园自题又——袁世凯撰〔律联〕

  虚室|千弓|皆悟|境;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明漪|┅曲|是恩|波

  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584】养寿园自题又——袁世凯撰〔自由联〕

  心似|南湖|常淡|定;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身倚|北斗|觉高|寒

  平仄|仄仄|仄平|平。〔拗句〕

  【585】谦益堂自题——袁世凯撰〔律联〕

  圣明|报答|期儿|辈;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风月|婆娑|让老|夫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88】挽郑汝成——杨士琦撰〔律联〕

  心伤|浑浚|岼吴|后;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肠断|岑来|入蜀|年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595】人境庐自题——黄遵宪撰〔律联〕

  万象|涵归|方丈|室;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四围|环列|自家|山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601】挽陆润痒——刘樹屏撰〔律联〕

  托孤|无愧|蜀丞|相;

  仄平|平仄|仄平|仄;〔律句〕

  承旨|羞为|留状|元

  平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607】赠金殿臣——刘树屏撰〔律联〕

  委心|仍郁|湘累|痛;

  仄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努力|方参|弥勒|禅

  仄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612】愚园又——刘树屏撰〔律联〕

  柳州|媚古|沿愚|谷;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庾信|投闲|赋小|园

  仄仄|平平|仄仄|岼。〔律句〕

  【645】挽金玉兰——易顺鼎撰〔律联〕

  欲将|叹凤|嗟麟|意;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来吊|生龙|活虎|人

  岼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656】赠金粟香——吴俊撰〔自由联〕

  冰井|诗题|箧中|集;

  平仄|平平|仄平|仄;〔特拗〕

  云林|词和|江南|春

  平平|平仄|平平|平。〔律句〕〔三平尾〕

  【666】铅矿公司——吴俊撰〔律联〕

  要累|黄金|高北|斗;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故鞭|赭石|涸南|山;

  仄平|仄仄|仄平|平〔律句〕

  【677】赠徐仲可——樊增祥撰〔律联〕

  晨餐|东海|狞龙|鲊;

  平平|岼仄|平平|仄;〔律句〕

  夜草|南山|猛虎|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684】挽吴挚甫——严复撰〔律联〕

  平生|风义|兼师|友;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天下|英雄|惟使|君。

  平仄|平平|平仄|平〔律句〕

  【694】挽潘若海——严复撰〔律联〕

  一卧|滄江|惊岁|晚;

  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九原|泉路|尽交|期。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700】挽蔡松坡——张謇撰〔自由聯〕

  国民|赖公|有人|格;

  仄平|仄平|仄平|仄;〔拗句〕

  英雄|无命|亦天|心。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703】挽宋渔父——張謇撰〔律联〕

  何人|忍贼|来君|叔;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举世|谁为|鲁仲|连。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11】赠僧——郑孝胥撰〔律联〕

  花开|花落|僧贫|富;

  平平|平仄|平平|仄;〔律句〕

  云去|云来|客往|还。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24】酥醪观梅亭——江峰青撰〔律联〕

  春色|江南|随处|好;

  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句〕

  故人|天外|寄书|来。

  仄平|平仄|仄平|岼〔律句〕

  【725】歙县神社戏台——江峰青撰〔自由联〕

  歌管|楼台|声细|细

  平平|平平|平仄|仄;〔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726】寿潘兰史——江峰青撰〔律联〕

  游踪|卓越|周瀛|海;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诗句|崢嵘|饱岁|寒。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28】挽汪穰卿——江峰青撰〔律联〕

  生年|死日|皆离|乱;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呴〕

  箴世|哀时|有至|言。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30】挽麦孟华——朱祖谋撰〔自由联〕

  党锢|不婴|郭有|道;

  仄仄|仄岼|仄仄|仄;〔律句〕

  天年|竟夭|龚君|宾。

  平平|仄平|平平|平〔拗句〕〔三平尾〕

  【743】寿倪太夫人七十——孟森撰〔律联〕

  黃花|儗节|凌秋|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谏果|回甘|索味|长。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51】西湖西爽亭——孟森撰〔律联〕

  孤山|树合|仙人|宅;

  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太乙|光分|处士|家。

  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768】又船厅——孟森撰〔律联〕

  何氏|山林|依绿|水;

  平仄|平平|仄仄|仄;〔律句〕

  米家|书画|寄沧|江。

  仄平|平仄|仄平|平〔律句〕

  【770】赤溪厅署——孟森撰〔律联〕

  月明|海岛|森珠|树;

  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句〕

  霞起|山城|竖锦|标。

  平仄|平平|仄仄|平〔律句〕

  【849】寿康南海——黎元洪撰〔律联〕

  上寿|伏生|传绝|学;

春光明媚飞祥瑞【佳雪】

日月同輝度安康【诗瑶自创】

一声啼落三江月【佳雪】

两翅掀开四海春【诗瑶自创】

春光满院谁人赏【佳雪】

佳雪千山墨客吟【墨雨飞】

愁绪随風千里外【佳雪】

相思伴雨一条心【墨雨飞】

春光满院谁人赏【佳雪】

秋色千山过客怜【诗瑶】

望乡愁处思函叙【佳雪】

期故念时小酒斟【诗瑶】

愁绪随风千里外【佳雪】

情思伴雨满心中【诗瑶】

一份牵心无语表【佳雪】

几丝挂念有诗吟【诗瑶】

屏中写爱心终累【佳雪】

网裏言情意总牵【诗瑶】

网海行舟诗浪涌【佳雪】

红尘度日墨波潆【诗瑶】

屏中写爱心终累【佳雪】

网上求真梦不成(一笑网上游)

愁绪随風千里外【佳雪】

开心上网一联中(一笑网上游

一份牵心无语表【佳雪】

几番回首有谁知(一笑网上游)

春光明媚飞祥瑞【佳雪】

秋色徜徉送祝福(一笑网上游

鲜花簇簇佳人笑(佳雪)

美酒杯杯红袖香(小诺)[

离愁一盏谁同醉[佳雪】

真爱千分我共眠[小池]

离愁一盏谁同醉【佳雪】

別梦三更月共痴【网友】

离愁一盏谁同醉(岁无痕)

长思无痕痕无思长心田乱(竹雨)

深情有梦梦有情深腹海牵【佳雪】

风月送柔情(墨溪囧哈)

寒梅历雪容清瘦(封存)

翠柳经春味暗香【佳雪】

奈何桥上生生望(封存)

雅苑诗中刻刻期【佳雪】

劳燕分飞从此远(封存)

鸣莺合奏五更深【佳雪】

封存墨砚蒙尘厚(封存)

撰写诗词掩筏香【佳雪】

知己邀杯皆共醉(封存)

挚朋迎盏自同欢【佳雪】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