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笔记作者

网络文学概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网络文学概论
《网络文学概论》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这是我国第一部普通高校网络文学课程的原创性教材。
网络文学概论内容提要
《网络文学概论》的诱人之处在于对下列问题的解答: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网络文学的媒介和载体有什么特殊性?全书结合大量的网络作品,阐明了网络文学的形态与特征、功能和价值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欣赏和批评以及网络文学的局限和发展趋向等问题。系统的理论框架,深入的学理探析、丰富的网文案例和延伸性的学术信息含量,为读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洞天。
网络文学概论作者简介
欧阳友权,文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网络文学概论目录
绪论:什么是网络文学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三、重建网络时代的文学观
第一章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产生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轨迹
三、网络文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第二章网络文学的媒介与载体
一、“比特”媒介
二、网络环境
三、文学网站
第三章网络文学形态
一、依托网络的电子文本
二、技术链接的超文本作品
三、多媒体演绎的综合艺术
第四章网络文学的特征
一、“新民间文学”精神
二、虚拟世界的自由性
三、后现代文化逻辑,
第五章网络文学创作
一、网络写手
二、创作方式
三、网语表达
第六章网络文学传播、欣赏与批评
一、网络文学传播
二、网络文学欣赏
三、网络文学批评
第七章网络文学功能与价值
一、文学功能与网络文学功能
二、网络文学的价值
第八章网络文学的局限
一、文学性的消解
二、责任承担感的弱化
三、艺术经典观念的褪变
结语:新世纪网络文学的建构
一、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
二、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质量
三、重视网络写作的艺术创新
四、建立调控与自律的约束机制
五、避免文学对网络技术的过度依赖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国文学概论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8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c但二者也有联系,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14、在冯冀才的《高女人和矮丈夫》中,作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为叙述视角。这种视角具体属于叙述者=人物视角即“内焦点叙事”中的见证人视角。结合作品谈谈选取这种视角的优点何在。 简述这种视角的优点。(结合作品)这种视角一直难以窥破那对高低不成比例的夫妻之间的秘密。作家固执地坚持这种叙述视角,因而最终我们只是和团结大楼的居民一道得到几个画面:他们在外观上不协调,他们挨了批斗并被迫生离,他们的重聚以至话别。小说不仅以这些画面有力地征服了读者,而且画面之间的空白还令我们回味不已。 15、心理事件模式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它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具体形态: 意识流动与放射;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而重在表现后者;外表为情节模式,骨子里是心理结构;在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官印象。 16、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的优缺点: 优点: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缺点:很难进入人物内心,不利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也就为一般的心理小说所不取,而且作者直接明显的介入很困难,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17、时间对于叙事性作品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叙事学所说的时间的“双重性”是指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 18、在心理事件模式中,意识流动与放射分为三种情形:现实性情节只是承载、联结心理意识的支架、纽带;现实性情景仅仅是心理流程借以展开的触媒;物质事件嵌进人物意识情绪中,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呈现、滑动。 19、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内焦点叙事。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20、见证人视点的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这是很明显的。 其次,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述人物和事件作出感情反应和道德评价,这不仅为作者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 第三,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 第四,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于他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有时则会推动情节的发展。 21、传统看法认为,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举例阐释你的理由。
叙述者是指叙述行为的承担者,有时叙述者只是偶尔进入情节,并以“我”的口吻讲一些话,相当于“隐含作者”;有时叙述者是明确承担叙述职能的小说人物。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有时叙述者很像是直接出场的作者,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似乎就是鲁迅本人;而《孔乙己》的叙述人当然不是作者本人。无论谁充当叙述者都不能简单地把他等同于作者或人物,否则,我们就很难把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理想、想象力与作者的实际道德、人生态度区分开来,势必会混淆故事叙述与日常话语叙述的区别。 22、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就是情节中心论和人物中心论的争论。 23、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a一般而言,情节、事件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因此同情节相比,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b因为社会历史本由人的活动所构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他在叙事文学中的地位,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写人。从文学的本质上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决定了文学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去反映人。正因为如此,在叙事作品的各种题材中,都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c但是,在有些情节小说中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人物只是情节发展中的行动元。 24、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具有双重性特点,即行动元与角色。 25、有人在描述叙事性作品中的“时间”时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小说家在写书时可以像一把扇子似的把时间打开或折拢”。这里所说的“时间”指的是叙述时间。 26、一般作品的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的,而人物性格在高潮部分得到了充分而鲜明的表现。 27、“全知全能”视角的缺陷表现在: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受到怀疑和挑剔;这种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
第四章 抒情性作品 主要内容: 1、抒情的现实依据 2、抒情话语与抒情方式 重点掌握: 1、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2、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比喻和象征;夸张和对比;悖论和反讽;反复和对偶。 3、对比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4、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主体情感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5、抒情文学通过情感评价来实现对客观生活的反应。 6、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反复。 7、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所谓“形”,即客观物象与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 所谓“神”,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精神。另一方面,直面对客观事物人们所生发的某种内在的精神思维活动,即感知、意志、想象、情感等。 形神关系的讨论是由品评人物引起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借助事物独有的形态或合理地改变这些形态,以为抒发情感所用,这个过程,就是形神关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心灵自我表现不断拓宽的过程。 8、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9、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 其一,情感包含人的主观感受、心理情绪、生命体验等丰富的内容。 其二,情感与人密切相关,是现实中的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情感如果成为作家的表现对象,他便体现了抒情性作品题材的规定性。 10、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两大类。 11、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12、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13、情感的根源在于客观对象。 14、诗化人生具有真诚地直面人生、深沉的人道情怀、审美能力的人格境界。 15、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立言的抒情动机: 抒情者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往往会领悟到鸟语花香、人生世事所传达的生命信息和意义。这样他们就会在赞美天地万物的所得中,通过抒情揭示出生活或客观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达到情与景的统一。这种对生活本质的解释往往伴随着作家深刻的理性思考,反映着作家的人生观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这样作品就具有某种立言的性质。 16、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从而表达情感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17、“隐含读者”这一概念,是由布斯最先提出来的。 18、抒情性作品的美感表现:情感美;画面美;音乐美。 19、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与画的区别表现在: 其一,诗是语言的艺术,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主要诉诸于听觉;绘画是造型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主要诉诸于视觉。
其二,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因此更具有直观性;而诗是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是间接的。 20、抒情性作品的创造动机:交流和消遣;宣泄与倾诉;立言与立志。 21、以高尚美好的情感把握生活,取决于创作主体的人格。 22、“诗家语”追求言简意丰;语少意足;形式的形象化;形式的新颖化。 23、能够提高抒情主体的文化修养,使其具有思辨力、洞察力和审美感受力的是哲理研究。 24、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
(1)通过情感经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现实世界感受的总结。 (3)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 25、内在情感韵律与外在的语言韵律在抒情性作品中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内在韵律主要是指抒情者自我心理体验过程中情绪的流动,这种情绪的流动在主导情感的左右下,往往形成一种既变化有统一的基调。于是,心灵就通过韵律获得了感性的表征,韵律又通过心灵获得了生命的流动。内在的情感不同,外在的韵律表现也不同。外在韵律是情感的表现,虽情感变化而变化。内在韵律与外在韵律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话语追求的更高境界。
(可以举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来分析)
第五章 文学的体裁 主要内容: 1、体裁的分类 2、诗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日)平装: 301页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ISBN: 条形码: 3 商品尺寸: 19.8 x 13.8 x 1.4 cm 商品重量: 259 g ASIN: B001IDYQSK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417,704名 (查看图书商品销售排行榜)
共有1个报价
&11.90 - &15.20
共有3个报价
共有2个报价
&19.30 - &20.30
共有2个报价
共有1个报价
&102.40 - &115.20
共有3个报价
文学概论辅导产品描述信息
商品编码:ISBN: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开本:16开页数:301包装:平装出版时间:版次:1正文语言:中文
查找同类商品
大中专教材教辅
成人教育教材 图书
成人高考/自考
编辑推荐   《文学概论辅导》内容同教材精神基本一致,但在概括方式、行文表达、例证类型等方面又有所差异。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使学员活跃思想,增加见识。《文学概论辅导》第六章第五节"风格流派"因内容较多,独立成章。《文学概论辅导》后附考题类型,论著介绍等供复习和进一步自学参考。 内容简介   《文学概论辅导》是应广大卫电学员及函授学员要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一本教学辅导书,与现有卫电教材《文学概论》配套使用。它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以及章节顺序同主教材大体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卫电声像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以及新的材料。《文学概论辅导》编写目的有三:(一)帮助学员正确理解教材,把握重点,理解难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文学概论辅导》中的“名词概念”、“填空”、“判断”、“简答”和“论述”等部分。一般说,论述题都是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学员特别关注。(二)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判断一些文艺现象和问题。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文学概论辅导》中的“选择”和“判断”等部分。(三)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补充、介绍一些与所学理论相关的知识信息、学术争议等,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文学概论辅导》中“学术信息”部分。一般说第一部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第三部分仅作参考,但以上三方面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不把握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就很难再去联系实际,对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反之只有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扩大视野,才可能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得更加深刻扎实。 目录 怎样自学和复习《文学概论》第一编 文学的特征和本质第一章 文学的特征一、名词概念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形象性 形象的间接性 典型形象 典型人物 类型 典型环境 典型性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简答1.文学同一般社会科学的异同是什么?2.文学形象有哪些主要特点?3.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4.怎样理解别林斯基把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六、论述1.语言艺术有哪些基本特点?2.什么是典型人物?试举例加以说明。3.典型环境同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什么?试以贾宝玉和他所处的环境为例加以说明。七、学术信息(一)关于典型涵义的不同解释(二)对于典型环境的理解(附)本章填空、选择答案第二章 文学的社会属性一、名词概念真实性 倾向性 阶级性 人民性 人性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再现说 表现说 能动反映说 寓教于乐 资产阶级人性论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简答1.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什么是文学的“源”和“流”,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4.生活真实同艺术真实有何区别和联系?5.文学的真实性同倾向性的关系怎样?6.阶级社会中的文学为什么会有阶级性?7.人性同阶级性的关系是什么?8.为什么文学应做到“寓教于乐”?9.怎样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从总体上说是审美作用?10.文学的社会作用有哪些总体性特点?六、论述1.为什么说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文学同政治的关系是什么?4.文学阶级性有哪些复杂表现?5.什么是文学的人民性?它有哪些具体表现?6.文学有哪些社会作用?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七、学术信息(一)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论(二)关于“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讨论(三)关于“深入生活”的争论(四)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议(五)关于文艺商品化的问题(附)本章填空、选择答案第二编 文学作品的构成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名词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形式 素材题材 主题 题材 决定论 题材无差别论 永恒主题论 情节 结构 文学语言 表现手法 描写 叙述 抒情 议论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简答1.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3.素材、题材、主题三者的关系是什么?4.题材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5.文学作品的主题有哪些常见的类型?6.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7.什么是细节?细节的作用是什么?8.试以《红楼梦》为例,说明情节的各部分组成情况。9.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是什么?10.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的艺术功能是什么?11.情节与结构的关系如何?六、论述1.为什么我们既提倡写重大题材,又主张题材的多样化?2.试以《风波》为例,说明分析主题的方法。3.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说明文学语言的特征。七、学术信息(一)结构类型简介(二)情节淡化论(附)本章填空、选择答案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一、名词概念文学体裁 三分法 四分法 叙事类文学 抒情类文学 戏剧类文学 诗歌 散文 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报告文学 传记文学 小品文 杂文 小说 戏剧文学 正剧 三一律 意象 意境 潜台词 戏剧冲突 影视文学 蒙太奇 微型小说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简答1.什么是叙事类作品?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抒情类作品?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戏剧类作品,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诗歌中的赋、比、兴?5.结合例证说明什么是诗歌的意境?6.意象同意境有何联系和区别?7.怎样理解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8.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们各有何特点?9.戏剧文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0.戏剧文学可分为哪些类别?11.什么是悲剧?悲剧效应有哪几种?12.怎样理解恩格斯把悲剧成因说成“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13.什么是喜剧?其特点是什么?14.戏剧结构有哪几种主要类型?15.电影艺术有哪些主要特点?16.影视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六、论述1.举例说明小说的基本特征。2.结合实例,阐述诗歌的基本特征。七、学术信息(一)小说的叙述视角简介(二)中国新诗审美特征嬗变简述(附)本章填空、选择答案第三编 文学创作的过程和创作方法第四编 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第五编 文学的生成和发展后记
文学概论辅导点评
给“文学概论辅导”的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设置标签(自定义标签空格分隔,最多4个标签)
&使用我的比购网账号自动登录“”
&不使用比购网账号登录
(也可在""进行设置)
&&&&&&&&&&&&&&&&
设置降价提醒
一旦商品降价,您将收到邮件,第一时间获知价格变化。
设置提醒:
自定义商家
通过51比购到淘宝、京东等500多家商城购物,最低价还能再省50%!
或用以下账号登陆:
注册即可领取10元现金,仅限今日!
或使用合作账号登录
Copyright (C)bi.com.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备:216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概论》童庆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