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北忆清寒 意思的意思

查看: 10000|回复: 7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诗钟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诗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诗题)或文字,比如诗钟分咏,限“来、去”,即上联必须有“来”,对下联的“去”字。诗钟比一般要求更高,更含蓄,甚至类似才好。如果限“来、去,七联”,则必须吟成七字对联七幅,“来、去”分别位于句中的七个不同位置。更有甚者,先固定每句的第一个字,比如“来”和“去”,再限“来、去,七联”,比如《枫影榃诗词》中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钟):
来而不往非常礼,去若能归是醉仙; 来来往往千帆竞,去去回回百鸟旋; 来世来生都不管,去愁去病复何求! 来即速来三万贯,去须长去一千年; 来财怎及来名好?去势常随去世行; 来年只恐成来世,去病谁知要去愁? 来世不知何处去?去年难得此间来。&&诗钟分咏诗钟分咏是诗钟的一种。所谓“诗钟分咏”,是相对于诗钟合咏而言的。分咏要求上、下联内容分别表达两个不相关的主题或事物。
诗钟合咏诗钟合咏是诗钟的一种。所谓“诗钟合咏”,是相对于诗钟分咏而言的。合咏要求上、下联内容分别表达一个相同的主题或事物,上、下联相辅相成。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19 小时阅读权限30积分398帖子精华0UID217493
中级会员, 积分 3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2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简谈诗钟(续完)
简谈诗钟 [来源:清风入怀]
泽国烟波青箬笠
书堂风月紫兰丛
& &碎锦格,亦有称之为碎联。四字分嵌于上下两句,一般均作二二分,但也可一三分,唯较少见而已。同样也不能相连,如:Imt\
& &君平卖卜(碎锦格)
卜式输边曾卖爵
屈平去国总思君
& &雪练西瓜(碎锦格)
瓜皮雪泛西溪艇
练影江涵北固楼
& &嵌三字和嵌四字在许多方面是类似的。如都有有两种格式,一为题字按指定位置嵌入,另一则可嵌入任何位置,唯不得相连。其实前者乃后者之特例,既然可嵌任意位置,也没有理由说所指定的位置不能嵌入。即连&不能相连&亦有例外,如:
《萍社诗钟》有&月中桂&(碎锦格)
月下木鱼敲古寺 山中桂蠹贡天厨
& &清?丁治棠《仕隐斋涉笔?诗钟》中有&碧文圆顶&(碎锦格)
文章绝顶青莲集
人月双圆碧玉家
& &都是两题字相邻,但语气则不相连,且都是佳作,可能编者不舍割爱,因而流传下来。但这到底是不足为训的,应予以反对,至少是我认为应如是。
& &对于指定嵌字位置的鸿爪格和双钩格,有的书还指出题字的先后次序亦须一定。如鸿爪格应第一字嵌上联的第一位,第二字嵌下联的第四位,第三字嵌上联的第七位。
& &而双钩格则应按序分嵌于上联第一位、下联第一位、下联第七位、上联第七位。前面举例的&大司马&及&太常仙蝶&就是按此规定分嵌的。但是这一规定即使在以前,亦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现今更没有必要奉行不违。
& &和二字的正格不同,三字及四字,也包括五字到八字,题字绝大多数是选用成句。也有触景生情而取题,如清?陈琰《艺苑丛话》即记录下这样一件事:&某君一名大风,在京师日,尝邀诸客饮于其家。席间有狗,风子怒而逐之。座客因举'大风打狗'四字限作诗钟。
& &文芸阁学士应曰:'英雄大泽思屠狗,风雨寒江独打鱼。
& &嵌三字和四字,不多不少,难度亦适中,是以制者颇多。特别是嵌四字的双钩格和碎锦格,流传下来的佳作很多。近年,台湾《谜汇?新时代谜坛》中亦经常悬四字之碎锦格,我有数作抡元。其中&月满中秋&及&一二三四&二联,自己认为做得还可以,录后以就正于方家:
中庭竹影三更月
满郭风声万木秋
四邻静寂三更后
二鬓萧清一镜中
& &嵌五字以上,一般均称之为碎锦格,唯嵌五字亦有称之为&五杂俎&者。相对而言,嵌五字以上要难得多。清末诗人、又是诗钟名家的易顺鼎说过:&限字体,大率限两字不对者,分嵌于两句中第几字。其用三字四字以至七八字者,则苛政也,变体也。&连嵌三字四字都说是&苛政&,这当然是有些偏见,但嵌五字以上的确要算是'苛政',特别是如要当场制作就更难了。是以制者不多,流传下来也只有有限的几联名作,分别绍介于下:
& &十二月十二(碎锦格)
十里楼台十里月
二陵风雨二陵秋
& &山冷微有雪(碎锦格)
快雪看山晴有约
微波荡月冷无声
& &鸡鱼肉锣鼓板(碎锦格)
鸡市鼓喧分社肉
板桥锣响卖溪鱼
& &七才子八乡兵(碎锦格)
七步诗才曹子建
八门兵法武乡侯
& &七月半烧纸衣(碎锦格)
半夜烧灯花落纸
七弦弹月露沾衣
& &一二三四天地人和(碎锦格)
一丛人影三弓地
四面和风二月天
& &嵌七字者,手头诗钟集及搜集到笔记散作中均无之。我参与《新时代谜坛》征作中到有二联,是以唐?崔涂《春夕》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为题,敝帚自珍,录之充数:
花若有情长不谢
水应无意两分流
两地慕思花不谢
无边情愫水长流
& &嵌字格中尚有一些极少见的格式,大概只行于某时某地,未得广泛流传。手头恰好有此资料,亦录之以备一格。
& &张伯驹《素月楼联话》卷三中有:&又有居易格,内嵌古人名,如天津寇梦碧联云:'望去荒丘为乐土,折来新柳是离枝。'嵌丘为、柳是两古人名。甚自然,意亦好。余联云:'丛林逋去笼中鸟,勺水来苏辙里鱼。'&从例中可见,此格乃每句中直接嵌入一古人名,与前述题字不得相连迥异;但字意则分而不连,到也别有一番趣味。
上海广文书局1919年版的《游戏大观?诗钟》则载有:&碎流。碎流格出题,四五字不等。嵌装位置,亦任意凌乱,初无一定。所异者,碎锦须对仗,碎流则无须对仗耳。但对仗虽免,而上联与下联造意,务须一气贯通,自然流利,正未可云易易也。&如:
& &织女会牛郎(碎流格)
不图王会图耕织
机上女儿牛背郎
为郎憔悴织机女
翻羡牵牛有会期
& &此外还有些结合的格式,或是既嵌字又分咏,或是一句嵌字一句分咏,这已非单纯的嵌字格,以后另文叙述吧。
诗钟的平仄:
格律,是诗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在律诗兴起之后,中国的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凭藉了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句末押韵、对仗工稳这些规则和形式,诗歌呈现出抑扬顿挫的声调、鲜明的节奏感、优美的词句和对称整齐的结构,从而达到了形式、词句和声调上的统一,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成为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诗钟仅只是律诗中的一联,更具体一点说是七律的颔(颈)联,本身本无独特的格律,一切都依附律诗而定;诗钟一联两句十四个字,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押韵的要求,因而对仗和平仄就是诗钟格律的主要组成。特别是平仄,既有一定的格式,再加上今古音的不同,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不熟悉的人往往会犯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即使是高手,偶不注意,亦会出现疵瑕。
& &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合称为仄声,这就是平仄。平声平而长,声调不升不降。仄,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平,故其声短而有升降;更详细点分,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由于平声和仄声是根据字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而分的,诗句中平仄的交错使用,必然能使声调多样化,吟咏之时产生一种声调铿锵的效果。
& &语音,随时代的推移和地点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现今的普通话,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古音中的入声字于此则消失了,分别融入阳平和去声,也有部份变为阴平和上声。换言之,古今音的平仄不完全相同,至少那些成为阳平和阴平的入声字,是由仄声转化成平声了。如果今古不分,或各行其是,势必造成混乱。古代传留下来的诗词是一份宝贵的遗产,用的全是古韵,总不能一下子割断吧。是以,大部份诗词家均主张,旧诗词仍然要用古韵;诗钟更不必谈,当然应该如是。这点对于我这样家乡土音很重的江浙人来说,语音中本来就保留有入声字,问题还不算太大;而普通话讲得很好的北方人,反而会有些麻烦,那只好多翻翻字典,记住这些不同的字音了。
& &平仄在诗句中如何交错呢?由于诗钟仅只两句,故没有邻句粘连的问题,可以概括成两句话:本句交替,对句对立。诗句中每两个字为一音节,本句交错就是平平仄仄交替出现,对句对立则是既交替又与对句相反。每句第七字本是押韵的位置,于此则上句为仄,下句为平。因此,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
平平仄仄平平仄 (1)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3)
平平仄仄仄平平 (4)
例如: 8zAla&
& &穿衣镜?赵子昂(分咏格)
华堂绚烂青鸾舞
故国凄凉白雁来
& &春申君祠?卫青(分咏格)
夜雨神弦黄歇浦
秋风幕府白登台
& &有正必有变,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声调节奏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正格可以适当地有些变化。在每句七字时,第七个字是韵脚所在,改变不宜。由于诗句是二字为一节奏,句中二四六处是实现交替与对立的重点所在,亦不宜改变。馀下来就只有一三五这三个位置了,故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这个口诀简单明了,能说明一部份问题,故是有用的,也因而流传至今。但这句话又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前面的&一三五不论&。
& &律诗中,犯孤平为一大忌。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指出:&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话说得很死,专家嘛,当然有所据,应该可信。什么是犯孤平呢?对七言来说,在(2)式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第三字只许是平声;如改用仄声,只留下第四个字是平声,孤独地处于仄声的重重包围中,这就是犯孤平。因此,这种句型的第三个字就不能不论了。孤平不仅是律诗的大忌,即使在词曲中,遇到同样的句型,也注意避免孤平。诗钟当然也不例外。至今,我尚未在古人正式结集的诗钟中,看到有孤平的句子;但近年来的钟作,却偶而有孤平出现,这是不合适的,值得注意改正。
第三个字是个别不能不论,第五个字则是以论为要。律句还有一个忌讳,这就是最后三字&三连同&,特别是&三连平&。因为句末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色,律诗就不宜了;至于有些诗人有意地写些古风式的律诗,以表示高雅和古朴,那又另当别论。因此,仄起的(3)(4)两种句型,其第五字是不能全平仄不论的,特别是(4)式。至于平起(1)(2)两种句型的第五字,虽则平仄可以通融一下,诗中亦有使用,但并不太多;诗钟中更是罕见,只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偶有一用,如
& &黄马褂?环(分咏格)
加才宋太祖身半
解倩齐王后手双
& &蜉蝣?蝶(分咏格)
出阴西汉王褒颂
徙海南华庄叟篇B
& &据周宏松先生《诗钟漫谈》中介绍,亦有在嵌字格中特创&拗体&之变格,规定两句的第五字均平仄对调,形成末三字夹平及夹仄的特殊拗句,如:
& &药?溪(雁足格)
幽人无事出寻药
小鸟一声飞过溪
& &七言律句中的第一字,确是可以不论的。其位置在最前面,对整句的声调节奏影响不大,故不管正格应是平是仄,都可任意改变。诗钟当然亦如此,可以是出句拗,可以是对句拗,例如:
& &曹参?笠(分咏格)
远孙冒姓终移鼎
故友论交肯下车
& &七夕?漆(分咏格)
牵牛殿上明皇誓
惊马桥边豫让身
& &张敞?紫薇(分咏格)
眉妩争传京兆笔
头衔合署舍人花
& &帕?鸡(分咏格)
掷向羊车应带果
换将凤帻尚名花S
& &清人王士祯认为,一句诗中平声必须接连出现,否则就算是犯孤平,这仅是一家之言,实际上一般人都并不赞同执行。因而,孤平只是指第四字而言,像(1)式中的一或五位及(4)式中的一位,如果用了仄声,只在二或六位留下一个平声,如上面例子中的'孙'和'将',并不认为是犯孤平。但亦有人为了追求声调上的铿锵可喜,对此采取了本句自救或对句相救的措施,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本句自救是,如第一字该用平声而改用仄声之后,则故意地在第三字该用仄声处改用平声;对句相救是,如出句的第三字该平而仄,则对句的第三字该仄而改平。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 &霞?班鹏仔(分咏格)
骛飞齐落滕王阁
燕啄初辞汉帝宫
& &嫦娥?李陵(分咏格)
月殿高居三万户
雪山深入五千军
& &管幼安?鹿门(分咏格)
邴华一代三名士
庞孟千秋两隐君
& &颜渊?二十四(分咏格)
登岱曾看吴练影
过桥好听玉箫声
& &朱子?花船(分咏格)
鹿洞六经宣木铎
鸥波双桨载桃根
& &尚有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并用,此种拗救出句与对句平仄字字相对,极易谐和,故有人喜用,亦举例以说明之:
& &七十?张翰(分咏格)
谁为老翁停驷马
岂无高士忆鲈鱼
&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所谓&一三五不论&,应该说成&一,不论;三,个别论;五,大多要论&。其实,&二四六分明&也是有特例的。在句型(3)中,五六两个字可以平仄对调而形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型。这是一种特殊的平仄格式,由于用的人很多,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为一种正式的句型。有的人特别喜欢,甚至在一首律诗中用上两句,像杜甫《九日》中的&竹叶于人既无分&和&弟妹萧条各何往&,林和靖《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和&幸有微吟可相狎&,就是例子。律诗中有之,诗钟中当然有,如:
& &郭林宗?鸿沟(分咏格)
尚忆中流共元礼
谁知北去即阴陵
& &赵武灵王?西施(分咏格)
西却秦军北胡虏
朝为越女暮吴妃
& &舞?风流(分咏格)
飞燕轻盈赵皇后
求凰放诞卓文君
& &袜?王母(分咏格)
罗薄寒侵玉阶路
旗翻昼下绮窗云
&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此格式的第一字可拗可不拗,但第三字,就不能再把平声改为仄声,否则又要犯孤平了。前面三例,句末都是姓名,平仄对调是不得已的事,但第四例却是有意为之,因为玉阶完全可以用瑶砌来代替,由而可见此格式可以和正格同样看待。
& &诗钟中,句型采用正格者虽然较多,但一位或三位拗者亦不少,而五位拗者就不多了。同样,犯孤平者无之,句末三连同者亦无之,但特拗句型仍为一些作者所喜。这些,都可提供我们在'撞钟'时作参考。
[ 本帖最后由 Nehr 于
17:46 编辑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来源:清风入怀]
何谓“诗钟”
& &诗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文字游戏而已。中国文人特别喜欢舞文弄墨,玩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什么联珠、敲诗、射覆、联句、灯谜等等,花色繁多,不胜枚举。也许有人对游戏二字觉得不顺耳,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西方有些文艺家甚至认为:一切文学艺术来源于游戏。这说法有点过火,还是周作人说得好:中国文字特别适用于游戏,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文学,实有旁通这些学问的必要。再说人总不能整天干活,休闲的时候,玩玩这些游戏悠哉游哉,有何不好!总不至于冠上游戏二字,就辱没了人。
& &诗钟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建人所创,初名折枝,林则徐在《雪鸿堂初集》中有折枝诗句即是。折枝本是一种画花卉的方法,指所画叉一二枝而不带根者,韩偓就有诗曰:“猩色屏风画折枝”;用于诗则指仅取诗中一联而言,故另外尚有诗畀、诗畸、改诗之称,其意思是一样的。
& &由于折枝只折了诗中的两句,因此亦有称之为偶句,且有嵌字偶句及分曹偶句之分,也正好阐明了诗钟中的两大体系--嵌字和分咏。嵌字的意思容易明了,指定几个字,嵌到偶句中去。分曹即分组,李商隐有诗曰:“分曹射覆蜡灯红”即是,于此是指偶句分开各咏一事物。另外,尚有称之为羊角对,对即对句之意,但为什么叫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恐怕是谁也说不清了。
& &诗钟二字是取击钵催诗之意。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中说得很清楚:“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诗钟云。”
& &凡事总有个起头,是何人开始限时击钟,而使诗钟之名流传呢?一般资料上均无介绍。前些时承章镳先生惠借《惠园诗钟录》一阅,是书刊行于光绪年间,其跋云:“诗钟之名,初不详其所昉,相传闽人好为之,以两题分咏,号曰织锦。汉军赵小鲁直刺始铸钟,网寸香杵端,香烬杵落,句不成者罚,殆诗钟之所由名欤?”赵小鲁,生平未详;直刺大概是直隶知州之美称。清顾炎武《日知录》:“隋以后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假如没有更新的资料出现,看来诗钟名称的创始人,就是这位赵知州了。
& &在诗钟之名流行之后,尚有人别出心裁另取佳名。光绪年间,易实甫在四川,与其弟田甫及蜀中群彦顾印伯、范玉宾等人同作诗钟,往往酒阑烛尽,夜分不休。所作刻成四册,题名曰《仿建除体诗》。盖鲍照诗中有建除诗一首,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分嵌,南北朝人多仿之,亦文人游戏之一,与诗钟相似。仿建除体诗之名取材于此,以表示古朴,但无人继用。
& &又有吴县秦云、秦敏树兄弟俩,“作客天涯,冷斋相对,茶尾阄题,灯唇促句”,取绝不相干之两事物为题,各咏一联;共有167题之多,光绪年间刻印而名之曰‘百衲琴’。由于古琴是削桐木条用漆胶成之,似衣之百衲,故有此名。秦氏兄弟用此名想必是表示缀合事物而成题,且又多至一百有余之数。‘百衲琴 ’之名,以后也没有人再用。
?中国楷书网 --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 &诗钟有二体,分咏和嵌字。在诗钟发展初期,分咏格较流行;后来由于嵌字格在在用典和描述方面,自由度更大,变化因而更多,也不易&撞车&,故同光之后,嵌珠大盛。但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其爱好者,如李孟符的《春冰室野乘》即有:&晚近多尚嵌珠,鄙意颇不喜之&之说。
& &分咏格是取绝不相干的两事物,用两个七字句分别进行描述,只能隐括暗示,不能明点题字,然后合而浑成一联。这种出题的方法,仿自八股文的截搭题。旧时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五经》命题,文章有一定格式,每篇要包括破题、承题、起讲、题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等段落。题比又名入手,是引入正文之始。之后的四个段落,又名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正式行文引申其义,且其又各有两股比偶的文字,故通常称之为八股文。考试这件事,被考的固然难,出题目也不容易。年年考试,年年出题,天长日久,难免出现重复,这就给被考者以背诵成文,以图侥幸的可能。万一出现高居榜首的竟是文抄公,岂非天大笑话,主考官也会因而获罪,故截搭题就应运而生了。
截搭题主要见于各省童试:截去四书题应连之上句,搭入不同章节的句子,而又截去应连之下文,换言之即去头截尾中间又省去一大段而成题。这样一来,题目的范围就扩大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二者呈平方的关系,如原来可出千题,而今可达百万,从而基本杜绝了抄袭。但难度也因而大增,题目前后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只能凭自己的本事,利用钓、渡、挽等手法,硬拉关系,敷衍成文。文题可以截搭,诗题同样也如此,诗钟的分咏格就这样产生了。
& &用短短七个字来吟咏事物,不管是用典或白描,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用两个七字句分咏两事物,并要浑成一联,平仄协律,对仗工整,就更不容易了。诗钟的首作俑者还不甘心就此罢休,提出分咏的二题要绝不相干,反差愈大愈好,岂非作茧自缚,自找麻烦。可是,待你一入彀中,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题目愈不相干,难度就愈大,但也愈能产生出妙趣横生的佳作来。
& &有人认为,分咏题目应以一事一物且不伦不类者为正宗。虽是一家之见,但确有一定道理。因事物搭配,虚实结合,反差较大,佳作也就多。如有以&闰六月?竹夫人&为题:)
春冬不入三千队
秋夏平分十五天
& &真亏他想得出来的!闰六月这题目本身难度就很大,一般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六月,丢了闰字;着重于闰,又忽略了六月。作者毕竟高手,抓住了闰六月是夏秋间多出来的三十天,理应半夏半秋;竹夫人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宫。短短十四字,春夏秋冬都占全了,且还有四个数目字,两两平仄相对,靠&平分&和&不入&几个字,把前后巧妙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实是不易。珠玉在前,同题的其它作品就相形见绌,抄录两题,以供对比:
只为虚心难共梦
可怜溽暑又重来
碧簟伴卿专静夜
黄杨怜尔厄炎天
& &前一联还说得过去,称得上是平稳之作;后一联就离题甚远,不象样子了。
& &前面所说的物,应该是广义的,并非仅指用物或无生命的东西而言;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以及人,都应算是。同样,所谓事亦是广义的;不仅指人的行为,也包括思维情景等。概括地说,前是实体,后是虚拟,一虚一实,反差必大,二者结合,容易见好。以植物和事为题的诗钟,有一联名作:
三起三眠三月暮
一年一度一魂销
& &据《三辅故事》记: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于七夕相聚,虽有诗人认为&胜却人间无数&,但别时难免黯然魂销。由而可见,此诗钟的题目定是 &杨柳、七夕&无疑。上下句的前四字,既是互对,又是自对,十分工整;每句都用了三个相同的数字,使整联显得巧妙有趣,令人不禁拊掌叫好。
& &以动物或人与事为题,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萍社诗钟》中有以&燕、昨夜&的征作,其中一联颇可:
何处楼台寻旧主
谁家笙管扰清眠
& &前后均是问句,到也少见。但问得好,大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境。
& &近人有以&杨贵妃、近视眼&为题:
面前但觉乾坤小
掌上犹嫌体态肥
胖而近视如本人者,阅后难免一笑。
& &前面所摘录均是以一事一物为题的诗钟,但以两实物特别是两古人为题,更是常见。用诗钟来分咏古人,有点象是咏史诗。中国古文人本来就喜借咏史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晋时即有咏史诗,至唐则大盛,单是周昙即有咏史诗达182首之多,且全为七言绝句。诗钟则短短一句七字,就要概括出被咏者的主要业绩或生平特点;把两个绝不相干的人,硬拉在一起,且前后尚须对仗工整,难度可想而知。但高手却能难中见巧,传下许多佳作。如易顺鼎即有&赵武灵王、西施&一联,曰:
风云代郡惊胡服
烟月吴宫忆越纱
& &赵武灵王与西施,一男一女,一在战国一在春秋,毫无共同及相关之处;但作者却抓住胡服骑射及越女浣纱二件史实,地点是代郡和吴宫,一北一南,道具是胡服和越纱,巧妙地用惊及忆两个动词,联连成句。同时,彼此两两成对,十分工整。另外,又用&风云&和&烟月&两组词,渲染情景,既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也从以寄托了作者的感慨。咏史诗钟做到这种地步,确实不容易,易顺鼎不愧为当时诗坛祭酒和撞钟能手。
再如有题为&介子推、虬髯客&一联:
去国从龙惊割股
入门下马看梳头
& &写介子推,从随重耳出走及割股供食着眼,自是通常写法;但对虬髯客却从客舍遇红拂来落笔,实在出人意外。遣字造句,虚实结合,对仗工整,平淡中见功底;作者石卿虽不知何许人,但无疑亦是当时撞钟名家。
& &以人与用物为题,亦是常见。易顺鼎有一联&刘寄奴?鞭&的诗钟,也做得很好:
闻鸡琨逖争先着
司马师昭有后尘
& &刘寄奴就是刘裕,南朝宋的建立者。不正面去写刘寄奴,却从司马师司马昭入手,正是神来之笔。这两位司马本是魏臣,藉掌兵权,欺凌魏主,为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奠下了基础。想不到一百多年后的刘裕,竟步其后尘,以晋臣篡晋建立宋朝,岂非因果报应,令人感慨系之。句中司马本来是复姓,借其单字为管理与动物之义,和上句的闻鸡形成工对,这也是诗词中常用的借对。上句用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及先吾着鞭的典实,以歇后及阙字的手法,使其若隐若现,唤之欲出。琨逖又是两个人的名字,共争先着,和下句的师昭二人今有后尘,遥遥相对,十分工整。
& &题目如只有一个字,自由度就比较大,如何咏之,就任凭作者的意愿了。像上联的鞭字,本身可为名词,亦可为动词,但差别不是太大,故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但如各义差别很大,而取其不常见解,往往可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杨贵妃?煤&:
秋宵牛女长生殿
故国君王万岁山
& &这则诗钟很有点名气,杨贵妃与煤,一白一黑,一肥一硬,一美女一燃料,如何连得起?作者别出心裁,将煤别解为山名,而煤山正是崇祯皇帝缢死处,从而发出&故国君王万岁山&之叹,难怪有人评为&超脱悲浑&,大有见地。
& &人名当然也可与动物、植物结合作题目,如&蚊?玉溪生&:
声入晚来常有市
诗缘情作每无题
& &李商隐的无题诗十分有名,何以无题?缘情而作。入晚遐思万千,但眼前耳边只有蚊雷如市,乱人心怀,只好作无题诗以寄述。又如&王猛?鸡冠花&:
雄谈扪虱空惊座
艳色含猩漫斗芳
& &此钟撞得并不怎样,但作者手法娴熟,肯定是斫轮老手。用扪虱而谈来咏王猛属老生常谈,关键是如何对好下句。作者借用猩字之动物义,和上句的虱字成对;另外又以猩红及斗芳两组词,点出了花之色泽及名之为鸡的好斗特点,扣合还算是工稳的。
& &咏二古人虽属常见,而以两种动物或两种植物作分咏题,就不大有了,至少我迄今还未见过。这大概是常见的动物或植物数量不算太多,且彼此间容易找出共同点之故吧。但是,以动植物与用物、或动植物相互结合作题的诗钟,到不乏见。如:
& &尺& &蜂
灯下量衣催五夜
房中酿蜜正三春
& &凤仙花& &席
着色闺人供染指
联吟名士坐谈心
& &桂花& &骆驼
每看落地飞金粟
愿借还乡送木兰
& &去年,黄永文先生曾以&狐狸?枸杞&为题,在台湾《谜汇》上征作,我寄去一联曰:
扶衰赖有仙人杖
御冷全凭公子裘
& &《本草纲目》载:枸杞一名仙人杖;《诗经?七月》有句曰:&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此联还算工整切题,且对我来说,也是一段生活的写照。辛未年冬,突发心肌梗塞,幸抢救及时,老命得保。住院月余,回家正值严寒;每日重裘竹杖,蹒跚于庭院街头以作锻炼。虽时隔五年多,当时情景,犹如在眼前,故不禁作此联,留此雪泥鸿爪。
& &用作诗钟题目的&物&还很多,诸如书、文章、天文、地理、节候等等,抄录几联,以饷&钟友&。
& &史记& &糖
传世文章无碍腐
媚人口舌只须甜
& &星& &黄河
环拱三垣分象纬
带蟠九曲下龙门
& &霜& &扬州
红树板桥茅店月
绿杨城郭酒旗风
& &赤壁赋& &泰山
前后两篇名士笔
东南千仞丈人峰
& &还有一类题目,是咏物,又是赋事,本身即可谓是虚实结合。《红楼梦》第37回&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宝钗出主意,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拟了十二个题,即是此类。这种题目不容易做,必须虚实兼顾,才算切题。亦抄录数联,藉以体会前人之巧思。
& &醉蟹& &情丝
浊世不容公子醒
春愁多为女儿牵
& &柳眼& &烟鬼
雨湿千条痕如洗
灯昏一榻火如磷
& &听莺& &弄猢狲
春来好共客携酒
树倒便随人乞钱
& &鹦鹉诵经& &放风筝
学语惊寒参佛偈
步虚送响误秦声
& &以二事为题,可就不常见了。两者皆虚,着笔较难,往往容易变成空谈,不易见好。但做得好时,有点像哲理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张伯驹在《春游琐谈?饭后诗钟分咏》中记录题为&感冒?排队&联曰:
但有后先无少长
最难调理是炎凉
& &作者是筱牧,短短十四字,却生动地记录下社会上一时的情景和风尚,阅后感触颇深,想必不少人亦会有此同感。该文所记此题的其馀几联,虽然亦是名家所作,相比之下就要逊色得多。亦摘录于下,以资比较。
时令中人鹦鹉疟
班行笑汝鹭莺群
日序班头如候补
时多涕泪似陈情
& &分咏诗钟的题目,很多是拈阄而定。先拟好一大批题目,雅集时当众拈取两题,以示公平;然后各人按题构思,并焚香缀钱以限时。'钟'声一响,即收卷传阅,评定甲乙。或是由主持人拟题,先期以告,届时收卷,由拟题者进行评选。事先拟题就可能带有不少主观成份在内:或见景生情,见物生题;或随手拈来,天下万物莫不为我所用;或应时出题,以资纪念;等等,不一而足。但亦有人借拟题而寓意讽谕,《清稗类钞》即有这方面的记载:&愤时嫉俗之士,每于诗钟出题时,寓其喜笑怒骂,如天子与兽、官与狗、司法与傀儡、科举与溺器、选举与彩票,一薰一莸,使其并列,可见矣。&文中未列这些题目的诗钟之作,但该书他处条目下列有&告示?放屁&为题之作,亦此一类。
乡老抬头看日月
通人掩鼻笑文章
官衔有例起头大
文字无凭下气通
& &这种手法实不足取,于事无补,徒自找麻烦而已。据说俞曲园任河南学政时,出截搭题《入于海……周公》,为御史所参,指为割裂圣经,遭部议革职处分。诗钟题亦如截搭题,偶不留意,搭配不好,即会遭一些仁人君子的责难;何况有意为之,岂非没事找事,授人以柄,真如俗语所说:抓个虱子放身上痒痒。
& & 嵌字格又名嵌珠格,和分咏格并列为诗钟的两大体。顾名思义,嵌字格当是指定几个字,分别嵌在诗钟上下句的不同位置上。至於名之曰嵌珠,其实是一回事,无非取字字珠玑,字面上好看些而已。
& &诗钟中的嵌字、分咏二体,几乎是同时产生及发展的。但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爱好者。像清末的李孟符就好分咏而鄙嵌珠,曾在《春冰室野乘》中说过:“嵌珠者,任取两字,平仄各一,分嵌于第几字者也。笼纱(分咏)易稳而难工,嵌珠难稳而易工。晚近多尚嵌珠,鄙意颇不喜之。传世的诗钟集子,大多是二体并存而有所侧重;但也有全录分咏,如《惠园诗钟录》、《百衲琴》,全为嵌字,如《樊园战诗》、《絜园诗钟》。
& &嵌字格的字数,按前面所引李孟符之言,似应两字,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嵌字体例格式,固以两字为多,亦有多于两字,总不能把分嵌两字以上者说成不是‘嵌字’吧。但所说要‘分嵌’,则是无例外的。要分嵌,至少上下句各一字,换言之即最少需二字。分嵌,也意味着题字要分开而而不能连贯,这样每句只能四字,亦即最多是八个字。
& &另有一种说法,即称分嵌两字在上下句相同位置者,称之为嵌字格之正格;其他则均称之为‘别格’。这样也有好处,有利于区分,也便于叙述。
嵌字格的正格有七,按所在位置的前后,分别称之为一唱、二唱……七唱,并另冠之以美名。现依次举例以说明之:
& &一唱,或称‘凤顶’格,亦作‘鹤顶’格、‘虎头’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一字。如:
& &琴?雨(凤顶格)
琴因焦尾成珠柱
雨已销魂况画船
& &二唱,或称‘燕颔’格、‘凫颈’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二字。如:
& &虫?馆(燕颔格)
号虫身世如寒士
解馆宾朋似落花
& &三唱,或称‘鸢肩’格、‘鸳肩’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三字。如:
& &鸭?花(鸢肩格)
养得鸭言惊客弹
拈将花笑悟禅机
& &四唱,或称‘蜂腰’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中间,也就是第四字。如:
& &琴?剑(蜂腰格)
师旷鼓琴玄鹤舞
刘邦挥剑白蛇亡
& &五唱,或称‘鹤膝’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五字。如:
& &天?我(鹤膝格)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 &六唱,或称‘凫胫’格、‘鹭胫’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六字。如:
& &家?瑟(凫胫格)
燕梁最忆卢家好
凤柱初看赵瑟停
& &七唱,或称‘雁足’格,二题字分嵌于末字,亦即上下句的第七字。如:a
& &膝?壶(雁足格):
吟想卧龙长抱膝
格传司马妙投壶
& &别名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掌握其规律,就能一目了然。名以两字组成,首字为鸟、兽、虫之名,次字则为部位,按其上下而借以阐明嵌字的位置。顶、头是首,腰是中间,足则是末字。头顶之下为颔为颈,故是第二字;颈下为肩,自应为第三字。腰下有膝,膝下有胫,其为第五字第六字无疑。别名挺好听的,只有‘鸢肩’给人以两肩上耸一副凶相的感觉,所谓鸢肩豺目是也;不过相书上到说鸢肩是好的,‘鸢肩火色’是飞黄腾达的征兆,也就得胜于失了。这样命名,美则美矣,但总比不上一唱二唱简单扼要,用那种名称,只能按用者喜好而定。
& &诗钟本为文人觞政,故题目多即席阄定。对嵌字格来说,主持者事先准备好一批字,按平仄分放,届时各拈一字而得。至于用何格式,可在阄题前商定,亦可同题字一样,当场拈出。由于是拈阄,故二题字一平一仄虽为肯定,但字之性质如何就不一定了。诗钟是讲究对仗的,当二题字性质相同或相近时,相对地说容易做到对仗工整;前面所举各例,均经选择,题字性质近似,或皆虚,或皆实,是比较容易对的。但如题字性质差别较大,不要说对得工整,就连求稳亦难,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底了。二字虚实迥异,本身无法对仗,只有匠心独运另辟蹊径方可;只要题字对好了,整联就容易取得工整,李孟符所说的“嵌珠难稳而易工”,就是指此而言。
&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要对仗工整,首先要词类相当。按古人的说法是“实对实,虚对虚”;按现今的说法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词类既不相当,如何相对?分析一下前人的佳作,大概有如下几种手法:
& &一是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如题为“蝇?绿”,‘蝇’通常是名词,亦即为实,‘绿’则是形容词,亦即为虚,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相对的。再如“消?夏”亦相彷。而在能者手下,都很容易得到解决。
& &蝇?绿(鸢肩格)
相看绿鬓菱花镜
自写蝇头贝叶经
& &消?夏(蜂腰格)
病有三消凭药石
威临诸夏献壶浆
& &亦有本全是实字,作者偏要将其化实为虚,以收特殊的效果。《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段摘录:“有叶芾棠者,亦作手也,有‘虫?馆’限第二字云:
已虫琴柱知音杳
久馆权门脱颖难
& &虫、馆皆实字,颇难对,此联竟将虫、馆揉成虚字,妙矣!”说难对,有点言之过甚,改说难对好,更符合实际些。前面二唱例句亦举虫、馆之作,二者比较一下,高下立见。
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将题字与别的字组合成专有名词,以之相对,就可避免原来题字的不相当了。可以将题字组成古人名号,如:[C}Wv
& &次?如(鸢肩格)
艳体次回疑雨集
美人如是绛云楼
& &牧?陶(蜂腰格)
诗吟杜牧梢头蔻
相忆皋陶削面瓜
& &横?小(鹤膝格)
尚书老去横波伴
公子归来小宛亡
& &双?景(凫胫格)
扪虱雄谈王景略
骖鸾仙曲董双成
& &亦有以题字作为古人名中之一字以相对,这种例子并不太多,但别有一番趣味,录之以备一格。
& &之?过(鹤膝格)
王氏五郎之并秀
苏家三子过尤贤
& &将题字组成地名以相对亦是常见的,如:
& &华?相(凤顶格)
相州节钺堂开锦
华岳文章庙有碑
& &上?街(鸢肩格)
李斯上蔡悲牵犬
马谡街亭误卧龙
& &曲?梁(凫胫格)
卖茶客向浮梁去
载酒人为杜曲游
& &口?苏(雁足格)
横槊才看离夏口
听钟今又到姑苏
& &此外,还可组成动物、植物、药名、物名、篇名等以对,如:
& &子?鱼(燕颔格)
燕子不归春寂寂
鲤鱼无信路迢迢
& &舞?台(鸢肩格)
羽衣舞尚怜妃子
玉镜台疑是老奴
& &平?禹(鹤膝格)
翠槛浓阴平仲木
青箱妙品禹馀粮
& &就?婚(凫胫格)
十年人老新婚别
万里书飞急就章
& &对仗中有正格,也有变格。正格是上下句的相应词成对;变格是上下句'两边各自成对',虽说是变格,但在诗、联、诗钟中都得到普遍使用。如:
& &玉?虚(凤顶格)
玉简金函三万轴
虚心实腹五千言
& &吴?虎(鸢肩格)
越盛吴衰终入楚
奭先虎后共兴周
& &麦?秋(鸢肩格)
黍油麦秀孤臣泪
春韭秋菘处士餐
& &蛟?断(蜂腰格)
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谋杜断两心同
& &联绵词也可看成是'各自成对'的一个特例,即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对,这在诗钟中也是常见的。联绵词原是指由双声叠韵组成的词,后扩展为&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的词。联绵词可以和联绵词相对而成工对,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如:
& &梅?散(凤顶格)
梅徐名福双奇士
散适同官十乱臣
& &张?骨(燕颔格)
角张两宿悲韩信
皮骨三年感杜陵
& &羊?发(蜂腰格)
落日牛羊关塞外
凌烟毛发画图中
& &未?温(雁足格)
漏报铜壶过午未
饮倾玉盏话寒温
& &将题字组成叠字而相对,可视作是联绵词的特例。用者虽不多,但亦有之。
& &格?星(鹤膝格)
雄心渐退星星发
辩口应无格格言
& &有时用联绵词仅仅为了修辞而已,被誉为&谜学开台初祖&的唐景崧有一钟作,是:
& &凉?散(蜂腰格)
百态炎凉尝世味
一官闲散老边才
& &由于用了'炎凉'及'闲散'两组联绵词相对,使整联更显得工整。此联颇寓感慨,想必当是唐氏在台未署巡抚时的作品。
& &题字原皆拈阄而得,故必定一平一仄。后来亦有由主持者拟定,就可能因有感或取词语作题,故也有两题字平仄相同者;但由于声律所限,仅允许嵌一、三、五处,即可用于凤顶、鸢肩、鹤膝三格,且鹤膝格亦罕见。举例如下:
& &重?阳(凤顶格)
重游旧地寻鸿迹
阳转寒天落雁声
& &南?人(鸢肩格)
天上人间今夜月
北征南下隔年霜
& &对于能手来说,仅作一联不过瘾,也无以展示其才情及评定高下,故有些地方规定每次按例作四联;尚欲多作者,亦可倍之,但必须仅是八联,不许少,也不许多。据说,清末诗钟名家&易实甫,每次皆作八联,然不如仅作四联之少而易精耳&。亦有为了增加难度,将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七唱联吟的诗钟有称为'连环唱',亦有称之为辘轳格,可一人独吟,或数人联吟。如题为&寒?字&的'连环唱'云:
寒怜范叔讹张禄
字署灵均记屈平
诗字苏黄兼擅誉
瘦寒郊岛各名家
光艳寒生雷焕剑
精忠字绣岳飞旗
旧梦广寒丹桂树
新词减字木兰花
信传紫塞寒惊雁
帖写黄庭字换鹅
纵无衣覆号寒客
尚有车停问字人
裙写羊欣留绢字
玦详狐突虑金寒
& &嵌字格的别格是指嵌二字以上,或虽说嵌二字,但嵌在上下联不同位置上。两个字的别格有:蝉联格、魁斗格、辘轳格、卷帘格等,依次说明并举例如下:
& &蝉联格,又称连理格,一字嵌上句之末,另一字嵌下句之首,如蝉之相联。如:
& &可?下(蝉联格)
登高作赋君真可
下笔千言仆未能
& &种?舞(蝉联格)
瘦到绿杨犹善舞
种来红豆总相思
& &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另一字嵌下句之末,取魁星踢斗之意。如:
& &苏?州(魁斗格)
苏武牛羊归瀚海
王褒鸡马祀梁州
& &夜?珠(魁斗格)
夜深棠睡宜烧烛
日暮萝牵罢卖珠
& &三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辘轳之式。如:
& &端?菜(三四辘轳格)
诏下端门恭巳日
礼成释菜祭丁时
景赏端阳刚夏五
节逢挑菜正春三
& &五四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卷帘之式。如:
& &袍?到(五四辘轳格)
偶携游屐到琴峡
待脱征袍隐鉴湖
杨柳映来袍一色
酴醿开到酒盈樽
& &嵌三字以上者均称之为别格,字数从三到八,但常用者为嵌三字及嵌四字。 嵌三字有二种格式:一式是三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但题字不得相连;另式是将一字嵌下句中间,另二字嵌上句首尾,反之将此三字互换其位置亦可。名称则有点乱,计有碎锦、鸿爪、鼎峙三种。X
& &碎锦,凡嵌字数在三以上者均可称作碎锦格,嵌三字亦有称之,但并不太多,《吴社诗钟》中就是将碎锦和鼎峙混用,其他诗钟集中到是罕见。鸿爪,应是根据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诗意而起,取'爪'字字形以象征'三',也就不管鸿的爪印究竟是三还是四了。鸿爪格一般用于三字分嵌于&首、尾、中&那种格式,偶有混用,《聊社诗钟》就是凡嵌三字者均称鸿爪格。鼎峙,鼎有三足,成并峙之势,用于嵌三字之格式到是合式的;一般均指嵌三字而不定位者,但亦有例外而将其定作分嵌于&首、尾、中&的那种格式。诗钟格式本来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出现分歧并不希奇,特别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差异就会更大。本来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统一既无此可能,也无此必要;不管怎么用,懂的人总能看懂,不懂的人就是统一了也看不懂。但对个人来说,总应统一,不能像《吴社诗钟》那样,一本集子中也出现混乱。我意则从众,也就是如下面这样应用:
& &鸿爪格,一字嵌句之中间,另二字分嵌于另一句的首位及末位。如:
& &大司马(鸿爪格)
大文垂世推班马
小吏分司计簿书
& &湘影楼(鸿爪格)
湘帘棐几春人影
玉宇琼楼月子家
& &鼎峙格,三字分嵌于两句中,题字不得相连。如:
& &铁公鸡(鼎峙格)
寸铁丁东檐走马
公车辛苦店鸡鸣
& &天地人(鼎峙格)
鸡踪踏地斜书个
鲤鱼朝天倒写人
& &嵌四字也有两种格式,名称也有些混乱,和嵌三字的情况有点近似,不过要好得多。我所见过的诗钟集,绝大部分均是如下面那样划分和定义:
& &双钩格,亦有称之为香囊格,但极少见。四字分嵌于上下句的首末,如:
& &太常仙蝶(双钩格)
太液联翩池上蝶
常仪缥缈月中仙
& &笠泽丛书(双钩格)
[ 本帖最后由 Nehr 于
17:41 编辑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诗钟讲义(试写)
关于诗钟,首先要说的是诗钟的概念:诗钟,又名折枝诗,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诗钟两字取“击钵催诗”之意,是文人们寓锻炼敏捷才思于竞争的一种游戏。游戏中,不限人数,但限时限字。通常有人出题,有人记录。出题后用一根线系好香钱,承以铜盘。寸香燃尽后断线,落钱入盘,铿锵作响,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由此说明,诗钟是文人们的一种游戏,目的是在游戏中练习写作能力。
诗钟在对联中形式比较特殊。它与普通对联有什么不同呢?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诗钟只限于七字联,上下联总共十四个字,不得添减。
其二,它要求对仗工稳。诗钟对于对仗的要求比其他对联都要严格得多,不允许重字,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等。
其三,它对于格律要求也比普通对联,更比格律诗中二联严格,不允许出现拗句。诗钟平仄的正格只有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然要求严格,个别地方也可变通,主要指第一、三字的位置:一可不论,若不犯孤平三也可以不论,所以诗钟的格律为:
平起:通平通仄平平仄;通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通仄通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
“通”为可平可仄的意思。平时常说“一三五不论”,而诗钟的五是必论的。
这是格律方面的要求,另外写作方面也有异于常联的要求,比如:
一、扣题。诗钟要求扣题严格,一般不允许犯题字(嵌字诗钟除外),亦不可用近意词代替。整联切忌游离题面。
二、用字。要求一字不可落空,尽量追求新意,出奇制胜。诗钟不允许流水对,亦不可用假借手法。在诗钟中,除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外,还要求小类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宫室对宫室等。另外,名词中的专有名词,只能和专有名词相对,并且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在诗钟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人名中的男人名和女人名,彼此也不能相对呢。不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是否遵守,自己掌握吧。
三、用典。如果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而且两个典故要求同时代或时代相近。一汉一唐还大体说得过去,若一春秋一民国就不合适。这要求作者熟悉典故,并能熟练运用。
诗钟大致可分两类:咏物诗钟、嵌字诗钟。
咏物诗钟有分咏、合咏两种,分咏体要求在上下联分别咏出绝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如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合咏则要求上下联同咏一种事物。咏物诗钟最重要的一点是切题。
嵌字体如林则徐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一字位置上(称一唱),写成工整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
嵌字体要求在上下联指定位置嵌上毫无关系的两个字或几个字。根据所嵌字的位置分,对称嵌两个字的从“一唱”到“七唱”,美称为:
凤顶格:所嵌字在上下联的第一个字;
燕颔格:所嵌字在上下联的第二个字;
依此类推,后面是第三个字鸢肩格、第四个字蜂腰格、第五个字鹤膝格、第六个字凫胫格、第七个字雁足格。我们经常在对联群中看到要求写什么七唱,比如 “梅雪七唱”这个题目。就是说,将梅和雪这两个字从一唱一直写到七唱,共写七幅对联。
嵌字格还可分为: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俎、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比如散嵌,一般取一句古诗或成语,要求散嵌在一联中,并且不连不对,即所嵌的字不可两字相连,亦不可放在对句同一位置。当然嵌的字数越多,凑好就越难,所以嵌字体诗钟能起到强化训练的功效。
下面列举几种嵌字联的格式,有些比较有趣,稍微了解一下即可:
嵌一字的:合咏格,“一题作一联,禁犯题中字,嵌一字以杜宿构”。如光绪18年福建、台湾在京人士聚作诗钟,有合咏格题目为“咏马,嵌嫁字”。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作:“驮出王嫱悲远嫁,堕来孙寿挽新妆”,嵌了嫁字,上联写骑马出塞的王昭君,下联用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妻孙寿巧梳妆曾挽“堕马髻”的典故,合写出“马”。
嵌两字的: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一字嵌下句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句之末,一字嵌下句之首;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一字嵌下句第四字。
嵌三字的:鼎峙格,把三个字错综嵌在两句中;鸿爪格,在一句的首末各嵌一字,在另一句的第四字嵌一字;押尾格,把三个字嵌在下句末第五、六、七字位置。
嵌四字的:双钩格,四字分嵌于上下句首尾。把四个字分嵌两句中时,多被列入“碎联”、“碎锦”中。
嵌五字的:五杂俎格,把五字分嵌在上下句中。
字数不定的:碎联格,把几个字分嵌在上下句中;碎锦格,把几个字的成语分嵌在上下句,成语中用字的次序维持不变;碎流格,把几个字分嵌在不是对偶的上下句中。
不露字面的:笼纱格,把题目中所限的两个字分别在上下句中表现出来,但不露出字面,如林有赓作的笼纱格《春•手》“急潮带雨无人渡,流水听松为我挥”,用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和“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显出“春”和“手”字;晦明格,两字中的一个明嵌于句中,另一个暗含在另一句中(如笼纱格中的一句)。
还有一些不太常用格式,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网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可以现查现用。
写作诗钟所用到的创作手法主要有:
①白描法: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故,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这就是白描法。一定要注意立意高古、用语新奇,否则容易成为哑钟。
②比喻法:将所咏之物比为另一物。
③化典法:化典法既是创作诗钟的基本技巧和捷径,又能够使联作显得厚重、沉稳,但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
④化句法:化用古人名句来表达所咏之物。
⑤集句法:集古人名句对仗,妙手天成。
⑥隐字法:故意将成语或古诗中某字隐去,所隐之字正是所咏之字。
初学诗钟常进入诸多误区,请牢记以下禁忌:
1、忌“哑钟”: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2、忌“三脚钟”: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月”对“秋江”,风月为二物,而秋江则为一物。
3、忌“跛脚钟”:出句、对句,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句堂皇,一句纤巧,一句上,一句下,彼此失衡,此为“跛脚钟”。
4、忌犯题字: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梅、月”分咏。若用香雪、暗香疏影、玉兔、桂阙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
5、忌用叠字:钟眼位置尤甚。这里顺便讲一下钟眼:从宋代以来,分析诗词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正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如“寒、微一唱”:“寒宵坐似沧浪里,微曙看犹混沌初”,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两对“眼字”,进而写出一种意境;“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是配成“寒月”和“微风”,写出一种景象:“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乱群”,是配成“微虫”、“寒鸟”。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题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6、忌偏离重心:所咏对象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或者只是与题目有关联,而重点旁落。比如题目要求咏花,却咏成看花之人。
写到这里,诗钟的概念、形式、写作要求、写作手法与各种禁忌都讲到了。有人问,如何才能把诗钟敲响?我想了很久,不知如何表达。如果你能完全按照诗钟的形式和要求来写作,写出来的应该就是一联成功的诗钟。至于如何把它写得更好,我只能说,方法都在这里,运用存乎一心。多读、多写、多练、多想、多感受,一定能越写越好。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真能做到如此,不仅诗钟能敲得响,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作业:一、合咏:“风筝”。
   二、分咏:“牛、苹果”。
   三、晦明格:“春、雪”。(明嵌哪个字,自己选择。)
   四、七唱:“钟、月”。(可只写第七唱,如有余力,亦可写足七联。)
   五、散嵌:“春水绿如蓝”,要求不连不对。
参考了以前的讲义,还有几篇网文,记不住都有哪几篇了。
初次试写诗钟讲义,难免错漏百出。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好随时改正。谢谢大家!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诗钟与对联
诗钟与对联
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采用对偶句是为了以活泼的联想,或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主旨。传情达意是目的,写对偶句是手段。诗钟是以提高这个手段为目的的写作。诗钟是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对提高对偶修辞技巧,进行高难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各种规格体式的诗钟作品都能包括在对联的大范围之内。诗钟的佳作也是对联的佳作。
对联在清代中叶有很大发展,诗钟随后兴起。对联的声律对仗,使用有节奏的马蹄韵,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七言律诗的声律与此一致。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完全按七言律诗对偶句(颔联、颈联)的规范。因为嵌字体诗钟,原本就是塾学中老师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方法(早期也练写五言句)。后来福建诗社用来练笔竞作,称为折枝。流传到各地,成为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因为在聚作评比中所用的限时方法,而被称为诗钟。
嵌字体诗钟题目,如限嵌“窗、夜”二字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福建标为《窗·夜》一唱。林则徐所作为:
窗虚权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
“窗”“夜”是不好用来直接相对的,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可以据以成联了。根据题字组成的词在诗钟写作中称为“眼字”。现在这一对眼字都是陈述式结构的合成词,上下句的谓语都是连动式,于是成为一联工对。所练的技巧不仅可以用于作诗作联,对于写骈文、散文也都十分有益。对联和诗钟都有集前人诗句的写法。前人的七言律句拿过来就能用,说明从格律上来说,它们本来就是一家。
七言律句的对联有一些联格,都与诗钟的钟格一致。用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多半是借用前人讨论声病时所用的名目当作联格、钟格的雅称。福建人分别称为“一唱”……“七唱”,比较明快,现在已被各地采用。这七种格在诗钟写作中最常用,被称为“正格”。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和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常作的不超过十种,没有必要多罗列。这些在诗钟中为别格。
对联和诗钟的格名虽然一致,但是作品不能胡乱归队。按钟聚出的题目写出的是诗钟作品。自己出题自作的,包括为了更明确地切题而嵌字的,都是对联。林则徐有“自题”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的书上说这是诗钟《以·之》七唱。那是误传。如果自己写了对联,然后加题目说是诗钟,那是不应该的。因为诗钟是限题(有时还限时)写作,难度较大,这样做有夸大自己写作水平之嫌。
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句和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以上海半淞园的楹联为例: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在音律上以及实词、虚词相对上就都不苛求了。此联的上下句中,“取”与“寄”、“淞”与“南”、“江”与“枝”都不是一平一仄的互对。在律诗中不但不能用于对偶联,连首联、尾联中都不能容许。在前人的钟聚中如果以这样的作品交卷,会罚以暂停写作,去当誊录或扫地。对联重在传情达意,格律是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要服从内容。写诗也是重在抒发诗思,既然选择了律诗的体式,就要遵用律诗的格律。
诗钟是在文字游戏中竞赛写作的,要经得起评比。作品是按题目规定的嵌字或分咏的要求,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美感的积累,自由发挥依律写成。诗钟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并且是在增设了难度的条件下写作。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平时训练从严,临场才能游刃有余。真到写联写诗的时候,应首重意蕴,不专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体式。但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在对联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如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从夸大对偶修辞的技巧和汉语汉文的某些特点,寻找乐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照例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对偶的方法无所不能,如苏轼所说“世间事无为无对,第入思之不至也”。无情对的作法,主要是把做为合成词词素的单音词拆出来,用其本义或歧义与另一联中同性、同类的词相对,使两句虽成对仗却貌合神离,显出滑稽的效果。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却是个好方法。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诗钟》完整版
诗钟做为一种文体,长期以来不为世人所了解,既便是古典文学的研习者,能知之一二者亦甚微。其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苑,是闽文化的瑰宝。虽然诗钟从出现至衰微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做为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一种独特的韵文,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页。
  关键词 诗词学韵文
  我国的韵文,其起源可上溯至远古。嗣后代而不衰,致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现了新的韵文——诗钟。它首先发祥于闽,继而走向全国。然而,诗钟的出现犹如昙花,即开即谢。
  现时,不但民间鲜有知之者,且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韵文史》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唯《辞源》用寥寥数语道及:“ (诗钟)是一种文学游戏之作。其法: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相传拈题后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曰诗钟”。语焉不详,且“游戏”二字,颇存讥讽。
  诗钟是一种独特的韵文,它高雅、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渊永和文思的敏捷。它应当在中国文学史和韵文史占有光彩的一页,让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发展。
  一、诗钟的缘起和衰微
  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士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文化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
  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事见载历代轶闻琐事的《坚匏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据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以百数。内一联:“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已善为“诗钟”,但未形成规模,推广开来。
  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屏麓草堂诗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记述了作者的先师林雨田的一联碎锦格的诗钟“老鼠过街”。联云:“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可证在嘉庆间,闽塾已盛行诗钟。
  《停云阁诗话》成书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 年),书中收录了林光天的诗钟,如分咏“卖汤丸破伞”钟联:“重叠碗声喧夜市,零星雨点落春衫。”林光天系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副举人。
  《雪鸿初集》成书于光绪七年 (公元1881年),刊录林则徐在家乡里居时的诗钟吟作。嵌“窗夜”,限第一唱云:“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嵌“陈人”,限第一唱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 林则徐系嘉庆进士。
  从上引三书的记载,可证诗钟之活动在嘉庆间已盛行于闽中了。至于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来闽十数年间的所见所闻。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是书初成,次年又追忆补续,全书完成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卷八专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节,对闽之诗钟做了详尽的记述。最可贵还提及广东已先有诗钟,但语焉不详。广东的诗钟,笔者曾在清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抄》一书中,读到一则可贵的资料。诗人在“南园感事诗”的序中提及:“南园在文明门外,水木明瑟,为前明粤中前后五子赋诗高会地。……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当其寸香甫烬,钟声铿然,斗捷夸多,争执牛耳。复创为表格,以积分法高下之。体制虽纤琐乎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诗人还在感事诗三首下注曰:“预诗钟会者:方子顺太守、陈午星太守、姚伯怀观察、高啸桐太守先后俱逝,馀亦多远宦四方,升沉异趣。”邱逢甲的“南园感事诗”五首,作于1909年,去施鸿保《闽杂记》的成书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就中可见诗钟在粤之一斑。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
  全国林立的诗钟社也多以闽人为主,特别是有闽人相聚的地方为甚。较大的吟社有 “吟秋诗社”,道光间为福州人士所创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间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光绪间,福州人士陈宝琛、严复、张元奇等在北京亦组织联吟诗钟的“灯社”。由福州人士发起组织的诗钟社,在广州有“与社”、在上海有“ 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滨社”、“法社”,在苏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鲸华社”,甚至在台湾也有唐景崧组织的诗钟社。闽省各地的诗钟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诗钟社的创建和活动,使许多诗钟联吟得以结集刊布,广为流传。
  同治间,沈葆桢创船政于福州马尾,常集幕僚拈题分韵,限时鏖战,留下《船司雅集录》。光绪间,唐景崧、邱逢甲等人在台湾创诗钟吟社,亦有《诗畸》传世。南京也有陈燮嘉编撰的《围炉集》问世。我国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译者、诗人林纾,在家乡发起组织“冷红吟局”,集友征对诗钟。两湖总督张之洞常与幕友清流,以吟作诗钟比才斗捷为乐事。
  民国初年,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也曾在京师三贝子花园,宴集二百余名清客,竞作诗钟。末代皇帝的帝师陈宝琛亦是吟唱诗钟的大笔手。闽南一带的诗钟结社亦甚多,举其大者,厦门有“剑社”、“补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谈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谈何容易社征诗汇刊》和《武安吟社征诗初集》面世。各地的诗钟吟集也为数不少,主要有北京“灯社”的《灯社吟卷》三集和《兰吟》,成都的《仿建除体诗》,苏州的《百衲琴》、《洁园诗钟》等,可惜流传不广,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已不可求。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神韵,粤求学识,各有千秋。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诗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行。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时,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余联的诗钟。并于一九七二年结集为《七二钟声》。北京张伯驹先生亦时有和吟。可惜此集至今未能出版。  
  二、诗钟之“律”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定的规矩和准绳。
  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格律”,而且是极为严格的。就“律”而论,概之有五个方面。    
  1、只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字,不得增减。诗钟初创时期和活动的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始终未能成为正流。
  2、上下联吟各写各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义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用典与白描不拘,但不能一句运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
  4、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5、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三、诗钟之“格” 除上述的总则外,诗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
  常见为“分咏格”和“嵌字格”两大类。各类又有正、别格之分,如律诗有正格、偏格或分平起、起两式然。
  诗钟的正格式第一大类——分咏。一般细分为“分咏”“笼纱”两格式。
  (一)分咏格
  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吟咏的人、物、事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上下句分别将其作为吟咏的对象。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
  1、“毛衣·归燕”未央殿里惊新羽,王谢堂前觅旧巢。
  2、“豪华客轮·红楼梦”残书犹见情僧录,冰海已沉泰坦尼。
  (二)笼纱格
  属分咏格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随意拈出的互不相关的两个字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联吟者据史用典,吟作诗钟。与分咏最大的区别在于须用成语或熟语入咏,隐去题字。笼纱格的取名来自两个典故。唐王播未显时,客居杨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贵后重游,见昔日题于寺壁的诗句已为寺僧用碧纱盖护,因慨叹题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又宋魏野与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僧独用碧纱罩护寇诗,唯魏诗尘封。从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尘,魏见喜而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诗钟据此两典为格名,既示珍贵,又取若隐若现之意。唯此格创作难度较大,故流传不广,吟咏者不多。
  1、“本崔” 辟佛我思修作论,登楼人仰颢题诗。上联指欧阳修作《本论》辟佛事,下联以李白登黄鹤楼读崔颢的题诗所发出的慨叹为典实,趣妙自然。
  2、“重四”传闻凤哺文王乳,史载象耕舜帝瞳。
  吟联各采用“文王四乳”和“帝舜重瞳”的记载。上联隐“四”字,下联隐“重”字。
  3、“春天”嫣红姹紫终归是,美景良辰可奈何。
  上联隐“春”字”。下联隐“天”字,用了人所熟知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来入吟。其实“笼纱”之法在唐诗中已见端倪。唐彦谦有首《长陵》诗云:长安高阙此安刘,葬垒垒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诗颈联上句用汉高祖刘邦典。高祖病甚,医入见,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下句用张释之事。有人盗高庙座前玉环,上怒欲族之,释之争曰:“假令愚民取长陵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分隐“剑、土”。因之“笼纱”一格又可称之“藏字”格。
  第二大类——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两个字,分别嵌入诗钟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称为“第几唱”。各唱又依动物的位体来命名,依次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诸格。如果拈出的两个字都是两平或两仄,就只能嵌在联吟的第一、三、五唱的位置上。
  第一唱凤顶格。又称“冠顶、鹤顶、虎头”等。“秋绿”云:水才添四五尺,绿阴相间两三家。
  第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渡云:南渡君臣恋半壁,北征父子捣龙城。
  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断江”云:可怜断雁无消息,不及江潮有去来。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
  第五唱鹤膝格。“皋马”云。金一块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
  第六唱凫胫格。“雪如”云: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
  第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坐脚”等。
  “落来”云:山雨欲随岩翠落,天风直送海涛来。在吟唱诗钟时,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将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七唱联吟的诗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曲行”云: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诗之联句。如反用,即成“上楼格 ”了。
  诗钟的别格式
  (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傀儡”咏: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
  (二)专吟连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限一命题作一联诗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咏,嵌“灯”,不限位: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
  3、“辋川怀古”咏,嵌“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诗魂。
  (三)分咏连环格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画里云山妨小末,镜中眉黛胜无盐。
  2、“教馆考卷”咏,嵌“笔生花”,限用“鸿爪格”,不连可对:笔墨生涯聊卒岁,文章花样且趋时。融“分咏、嵌字”为一体的诗钟,一般又简称为“连环体”。创作难度较任何一种的诗钟都高,不易为之,故作品较少。唯“笼纱”一格无别体。
  (四)魁斗格(又称“玉盒格”)嵌两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字嵌在下句之末。“儿光”云。儿家门巷落花满,客子床前明月光。
  (五)蝉连格(又称“连理格”)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之末,一字嵌于下句之首。“母曲”云:画屏银烛围云母,曲几瓷盆供水仙。
  (六)三四辘轳格亦是两字的嵌字式,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于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诏下端门恭已日,礼成释菜祭丁时。
  (七)四五卷帘格同是嵌两字的,一字嵌在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偶携吟履到琴峡,待脱征袍隐镜湖。
  (八)拗体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药溪”限第七唱:幽人无事出寻药,小鸟一声飞过溪。是联上句“无、出”和下句“一、飞”的平仄已不是原来要求的位置格式,互为拗救。
  (九)太极格如诗句之回文,可反读之,不害联意。“续横”限第二唱: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
  (十)、流水格同为嵌两字的诗钟,但要求联语上下句意须相贯,似流水不断。“长薄”,限第五唱:乞多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薄命花。
  (十一)鼎峙格任意拈出三个字为命题,分别嵌于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称。1、“大司马 ”云:大宛职贡来天马,少昊官司有祝龙。2、“ 烟影楼”云:听雨春楼花似海,影成秋 殿水如烟。
  (十二)鸿爪格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题,分别嵌在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但必须遵守诗钟“不连不对”的原则。所谓“不连”,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都不得连在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来的次序也是不允许的,必须隔开使用。“不对”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不可用在上下句相对应的位置上,即使天然成对的词也不行。
  1、“射灯虎”云:虎观文章天射策,鳌江灯火夜张筵。
  2、“天足会”云:地辟蜀江今大足,天开吴会古纹身。
  (十三)双钩格将随意拈出的四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亚三吕周”云:亚栏柳身单莺调吕,三径花娇蝶梦周。
  (十四)五杂俎体将任意拈出的五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不限定的位置上,但应遵守“不连不对”的原则。“山冷微有雪”云:快雪看山晴有约,微波荡月冷无声。
  (十五)竹节格将随意拈出的六个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个字中,须三字为平声字,三字为仄声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连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骖霓总一途。
  (十六)碎锦格 (又称“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将拈出的四字命题或四字以上的命题,分嵌于任意一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并。对嵌四字的碎锦格,历来还是有“不连不对”的严格规定。但观近代的一些联吟,还是不相并的例子多。显然“不连可对”在创作上较“不连不对”来的容易。
  1、“张三李四”,不连不对: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
  2、“张三李四”,不相并:四万黄金推李镜,三千秦铁剩张椎。
  3、“老鼠过街”上一下三,不连不对: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连不对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上联,不相并: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风冬露夏霜秋。
  6、“钱少三文”,限下联,不相并:官路两堤多柳带,文园三径少苔钱。
  7、“云气雨头过”,不连不对:雨声过涧溪头涨,岚气浮云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并: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
  9、“圣荷西山景城”,不连不对:荷叶西风圣诞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鸡鱼肉锣鼓板”,不相并:鸡市鼓声分社肉,板桥锣响卖溪鱼。
  11、“雨过山头云气湿”,不连不对:雨零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12、“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相并花若有情长不谢,水应无意两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并: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十七)删古体(又称“改诗”)要求用前人的诗句为依据,或续、或对、或改。较之创作,意味索然。聊备一格志之。
  1、续下格用前人诗句为上联,作下联以对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句式“今夜月明人尽望”,悲欢离合四般心。
  ②偶句式“渔妇晓妆波作镜”,牧童午睡草为毡。
  2、对上格用前人诗句为下联,创作上联以应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句式 萧郎去后无消息,“何用吹箫向碧空”。
  ②偶句式 才见疏星思弄奕,“更闻寒雨劝飞觞”。
  3、改句式
  ①改前人诗联上下句的前四字。原句:“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改为:短棹影分江月晓,远钟响彻海天秋。
  ②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余八字。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改为:为问楼头杨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③折腰格。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余十字。原句:“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改为:临文最恨新涂饰,谈史方知旧废兴。
  四、杂体诗钟在正、别格诗钟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诗钟曾经在诗钟活动中出现过,但由于各自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未能为后来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现录之以为备忘。
  (一)四言体一九三四年由何尔赓、陈天尺、陈祖光等先生在福州倡为诗原之会,依诗钟联吟之例,变其体制。以“华社诗原”,作嵌字联,限四言,不连不对。华灯社酒,治诗论原。
  (二)五言体始见于黄理堂《雪鸿初集》。以任意拈出的两字,分别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诗钟,唯每句五字而已。
  1、“ 山秋”限第一唱:山色和云淡,秋声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烟霞严氏石,风雨米家山。近时,五言体诗钟在台湾尚流行,但在大陆早已废弃不用。
  (三)八言体仅见诸于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分咏“放榜前一日杨太真”云:桂子秋风明朝得意,梨花春雨绝代承恩。
  (四)骈体式属分咏格的形式,唯字数不拘,类似楹联。见莫友堂《屏麓草堂诗话》。
  1、分咏“王安石须”云:定功罪于平生,吕诲弹章胜似欧阳荐牍;数风流之佳话,谢家偶象何如张氏纱囊。
  2、分咏“岳武穆筋”云:四字铭忠,排奸相和金之议;一筹借展,破腐儒误汉之谋。联吟用了两“之”字,属不规范之作。
  (五)散文体诗钟上下联不求对偶,但语意须相贯。又可分为“流水碎”和“押尾”两格式。
  1、流水碎依任意拈出的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不相并,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闻歌”云:灞桥秋在人何处,不忍重闻折柳歌。
  2、押尾格拈出三字,限嵌于下句联尾,须相并,不得分开。“曲江春”云:好景一年君记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虚字格一联十四字纯用虚字,无一着实,“欢此”限第四唱:不知过此伊胡底,无以为欢可奈何。
  (七)集句式集句式诗钟含有“分咏”和“嵌字”两种格式,除必须遵守两格的规矩外,还规定联吟者必须采用前人的诗句或词句作为诗钟的联语,且词句仍需七言,并且平仄须合符诗钟的特定要求。较创作而言,虽在对仗上的标准可略为宽松,但平仄格律仍需严格遵守。这就要求吟咏者的古诗词修养要相对丰富,运用自如。
  1、集句分咏“二月十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碧栏干外绣帘垂。(韩亻屋)上联用宋词句,下联用唐诗句。杏花二月开,栏干系“十二栏干”的略语。对仗虽不很贴切,但也集得自然趣妙。
  2、集句分咏“庸医八字”新鬼烦冤旧鬼哭,(杜甫)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神女生涯原是梦,( 李商隐)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八)方言诗钟由于诗钟是 从福州起步,走向全国的,故闽人喜以方言俚语为题,创作诗钟。
  1、“缠脚(裹脚)乞食仔(童丐)” 丝萝系处莲双瓣,衣钵传来竹一枝。
  2、“做普渡(荐幽道场)和尚聚媒(妻)”三界斋坛喧鼓磬,两行花烛照袈裟。
  总之,诗钟的格式繁多,亦常随时代的风气有所创新。
  文前提到的《七二钟声》,天津寇、陈、张三位先生就创立了几种新格式的诗钟,现录之以饷同好。
  (一)钟谜格即以诗钟的形式,依灯谜的创作手法吟作诗钟联语。此格类同于“分咏格”,唯不限定分咏的具体对象,只限吟咏的范围,如限定灯谜的谜目一样。诗钟联语就是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则是谜底了。创作的灵活性较大。
  1、分咏词牌名明月二分魂有路,长堤十里柳无情。上联吟词牌“梦扬州”,下联吟词牌“台城路”。
  2 、分咏书籍名已遣乌衣为寄信,更教红叶与通情。上联吟《燕子笺》。下联吟《韩诗外传》。
   (二)居易格将古人的名或字、或号,分别嵌入上下联句。此格与“嵌字格”、“笼纱格” 相类似,唯人名、字、号须相并,不得分开嵌入,且要求语含双关。
  1、可对, 留病转教能去病,驻年翻自不延年。上联嵌“去病”,隐“霍”字,下联嵌“延年”,隐“李” 字。
  2、不对:满载一船山色去,只留万里水光浮。上联嵌“船山”在四、五位置,隐“王”字,下联嵌“万里”于三、四位置,隐“杨”字。
  五、诗钟的活动形式诗钟活动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两种形式。
  诗钟因结 社活动,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员定期相聚,以斗捷为乐,届时围坐长桌,公推三人,取诗、文集一册,任意翻检,拈出命题。或分咏,或嵌字,限时制定。是时燃香一炷,以缕系铜钱数枚,挂于香上,下承铜盘,点香出题众人立即动笔构思,至香尽缕断,钱落铜盘,铿然作响时,即时收卷,然后由专人抄写,按联吟的优劣,评定状元、榜眼、探花、鸿胪的人选。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宽松自如。将事先拈出的命题,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限期收稿,然后汇集,由专人抄写不署名,再分发众人评定,选出元、眼、花、胪。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灵活,但已失却燃香落钱的情趣和比才斗捷的校枝,一般又视日期的长短,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日唱:每日上午定时(一般在九时)发出命题,下午定时(一般在三时)收卷,立即由专人评定,于当晚(约在六时)集会发唱。月唱:每月一次,先期定出命题,限日收卷,评定后发唱。
  大唱:每年一至二次,一般在重大节假日举行。先期定出命题,公开征吟,限期收卷,评定发唱。诗钟创作,每一联语称为一卷,通常每人吟作三卷称一旗,也可倍之,谓之双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谓之三旗,四旗等等。
  六、诗钟泾渭于律诗和楹联诗钟的活动,虽说是以娱乐斗捷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典诗词的修养,需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
  诗钟原于律诗,故有“改诗”、“折枝诗”之称,又因形同楹联,又有“联吟”之雅号。但与两者相比,诗钟的格律又严谨得近乎苛刻。这大概也是诗钟难于流播并逐渐式微的缘故。它与律诗、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
  1、字数铁定。正格的诗钟限于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而律诗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数千言。
  2、平仄严谨。诗钟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诗允许“拗救”,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咏限定。诗钟上下联句各咏各的主题,在文义上又要求完整划一。而律诗和楹联的创作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4、对仗工整。诗钟对对偶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对仗之熨贴匀整,又是律诗和楹联难望其项背的。
  七、对诗钟兴衰的反思诗钟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规矩、准绳,使诗钟活动仅能在一定的文化层次上展开。
  这样就给诗钟的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但唯其如此,也给诗钟的吟咏者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对于每次因斗捷较思而聚会的“钟聚” 之举,每位诗钟的创作者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令人欲罢不能。诗钟曾有过它的辉煌时刻。它带着闽文化的固有特色,闯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苑里,是中国韵文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它不应该湮没无闻。它象闪电一样,在灿烂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划出了光彩的瞬间。我们就更有责任去认识它,介绍它,并加以发扬光大。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053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56895帖子精华4UID12461
《闲话诗钟》
  作者:张西厢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
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
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
,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
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
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
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
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
,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
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
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
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
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
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
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
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
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
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
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
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
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
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
,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
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
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
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
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
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
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
「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
「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
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
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
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
」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
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
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清寒的结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