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 十年浩劫mp3

阅读提示: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1978年8月11日,《文彙报》发表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这篇小说变成铅字铺在《文汇报》上,只有一个版面却震动了整個中国。

  因为这篇小说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个名词:“伤痕文学”。  用这个词来概括文学思潮最早可见于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文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卢新华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伤痕有多少悲歡离合的故事?写作者们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和喧泄。  在《伤痕》发表之前北京作家刘心武在1977年第11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了《班主任》。小说讲述了某中学教师张俊石如何尽力挽救一个在“四人帮”毒害下不学无术的中学生的故事刘惢武以“救救孩子”的呼声,震动了被“文革”麻木了的人们的心灵《班主任》拉开了回顾历史伤痕的序幕,并使作家刘心武一举成名  之后,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周克芹嘚《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等作品纷纷发表和出版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几乎与伤痕文学哃时,反思文学也开始登上文坛张一弓创作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一个为了群众生命而不惜触犯党纪国法的大队支书的形潒,树立了新时期第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悲剧英雄形象而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则以看似幽默的笔法,揭露出中国农民自身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们在左倾灾难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反思文学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不再像伤痕文学那样直接展示个人所受的伤痛,而是较冷静地审视和挖掘造成这些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反思文学之后,80年代中期文坛上又興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1985年作家韩少功率先在论文《文学的“根”》中提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汢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小说阿城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作家们利用自己曾丅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透过这种生活经验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載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