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庄子死了老婆鼓盆而歌找花木兰当老婆

王者荣耀:庄周的鲲又被偷走了,花木兰调查发现,韩信正在烤大鱼
要说里什么最萌,不是新英雄梦奇,也不是所谓的峡谷萌主庄周,而是庄周的随身宠物鲲。他的鲲鲲最抢手了,貌似亡者农药里的所有英雄都特别喜爱它,所以庄周就遭遇了其他英雄所没有遭遇到的被偷被抢被盗被打劫。据说这次,他的阿鲲还差点被韩跳跳烤来吃了。铠:天下太平,好无聊啊...铠:...快来点棘手的事件吧庄周:铠!!萌萌哒庄周小周周找来了庄周:我家鲲鲲不见了!庄周:我上厕所之前明明把它拴在外面的,庄周:可是等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不见啦!铠:别着急,慢慢说......我记录一下铠记录好事件后,立即联系了长城守卫军队长花木兰。
王者女玩家
恋游奇怪男
就爱玩游戏
影帝级狗仔
炫酷游戏分享
TechWeb.com.cn
大逗虫电竞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欲钱找花木兰指什么动物_百度知道
欲钱找花木兰指什么动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宇春是花木兰!也象动物呀
什么生肖啊
皇帝花了好多钱去找过花木兰!龙属于天子!
为什么是🐰呢?
你查一下。谢谢
根据《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根据这个碑的记载,皇帝看上了花木兰的容貌,于是就想娶她,用权力来逼迫她,花木兰以死相拒,最后自杀。
我要的是用花木兰比喻的生肖
怎么有人说马跟鼠
花属女肖,兔属木,兰花指兔,浅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花木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王者荣耀:貂蝉在教花木兰化妆,恰巧兰陵王来找花木兰,结果……王者荣耀:貂蝉在教花木兰化妆,恰巧兰陵王来找花木兰,结果……悦耳来搞笑百家号hello,又见面了,我是悦耳,关注【悦耳讲游戏】,悦耳会每天给大家推荐游戏最新资讯和攻略解析,感谢大家长得那么好看,那么帅还关注我。花木兰代父从军,一个女性却托起了如此重大的责任,让花木兰一直都比较刚强,完全忘了自己是女儿身,不管什么时候,表现的比男人还要男人。而这一日,貂蝉为了让花木兰享受做女人的快乐,在教花木兰化妆,恰巧遇到兰陵王过来找花木兰,于是……花木兰正在耐心的为花木兰介绍化妆品,而花木兰光听着就汗流不止,更别说让她亲自化妆了,这可能比让她上阵杀敌还要难。而这时候,吕布过来找貂蝉。貂蝉跟花木兰说了让她自己先试试,然后就去跟吕奉先约会去了。而这时候,兰陵王过来找花木兰,问花木兰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打主宰,花木兰听到兰陵王声音转过身来。兰陵王看到花木兰化完妆的模样,被惊艳的看呆了,导致花木兰说话兰陵王都毫无知觉。深陷其中的兰陵王实在忍不住了,直接一个闪身上前,楼主花木兰就是一个吻,如此迷人的花木兰,兰陵王还是第一次见到,也难怪兰陵王如此没定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悦耳来搞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缓解工作压力,生活需要一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庄子和周公是一个人么?
庄子和周公是一个人么?庄子,也就是庄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周公,姓姬名旦,辅佐周成王的那个人.还有周庄、庄周,他们哪个是哪个啊?
不是同一个人.庄周,又称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卒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 286年.他一度做过管漆园的小吏,曾穿着补缀的衣服,捆着绳的草鞋去见魏王,也曾向监河侯借贷度日,经常以钓鱼、打草鞋为生,困穷织晨屦,槁项黄馘. 庄子一向不慕功名,无意于仕途,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对一切抱无所谓态度,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其妻死,竟"鼓盆而歌",《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楚庄王闻其名,用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表示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物外.这在仕 人往来熙攘,求官逐利的战国时代是不多见的.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后起伏,妙趣横生,善干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物质实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他否认有神的主宰,认为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自然界本身就有它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他说:"天 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对于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总的原则,庄周也提出了极有价值的 辩证观点.他说,事物的生灭是"气"的离合,变化不能离开物质, 离开物质就没有变化,事物只是变化,并不是消灭,事物的变化 过程是永不停止的.庄周认识到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 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景有价值的地方. 庄肖在对待哲学的根本问题上,采取的是唯物主义态度,但他的思想方法是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在庄子看来,"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生者乐生恶死,死者乐死恶生,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如大小、寿天、是非等也是如此,以 此类推,世界上就没有是非、善恶之分了.他认为以个人有限的 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不可能的.在认识论上,庄子走入了唯心主义歧途.==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庄子和周公是一个人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而庄周即庄子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春秋时候的人,写的书也称,他们之间应该没什么关系.
其实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皆可入文,他们都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这里我列一些: 孔子、孟子、庄子、周公、管仲、孙膑、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李广、诸葛亮、孙权、曹植、屈原、李白、杜甫、郭子仪、李商隐、李煜、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岳飞、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戚继光、谭嗣同、孙中山、鲁迅、郁达夫、徐志摩、毛泽
这里的庄周是庄子,庄子名周.又称庄周.都是周公一般都指姬旦,庄周没有周公周公说法.
唐三藏,唐初太宗贞观年间人;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当列入周朝初年;秦琼叔宝,隋末唐初人;诸葛亮,汉末三国时期人;西门庆(历史无此人,属小说人物);花木兰,历史人物的真是性也有待商榷(或是北朝时期人物);老子,周人(当过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孔子,春秋时人;韩信,秦末汉初人;庄子,春秋时人;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
孔子名丘 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祖师爷是周公孔子只是创派孟子名轲 儒家亚圣 对儒学发扬最大的人管子名仲 字夷吾 法家王道学派 法家祖师老子名耳 道家第一代表庄子名周 道家第二代表孙子名武 兵家第一代表人物韩非子名非 法家霸道学派所谓王道霸道,王道是有部分儒家思想的,主张使民先爱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藏富于民等
  选2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典故】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凡一种文化,必有一种思想为之核心,其核心之思想,又必有一人物为之代表.吾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为儒家思想,其代表即为孔子,此孔子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也.儒家思想赖以保存者为儒家经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浓缩于简要之语句,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家弦户诵,百读不厌,此简括之语句即世所谓“名言”是也.如《诗经》“
史记中有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而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就是在告诉孔子,你得到的只是周公的糟粕.“礼”的真正的意义已经随着周公的尸骨消失在人世上了.老子认为人和人相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不用强调什么,不用提倡什么,只是安照人最本真的性情去面对,人和人自然善意的交流,不用刻意怎样.而当这种状态
表示向往美好事物:魂牵梦萦 梦寐以求 表示不切实际幻想:白日做梦 南柯一梦 黄梁美梦 黄梁一梦 表示时局变换无常:恍如梦境 梦幻泡影 表示突然醒悟过来:大梦初醒 如梦方醒 白日作梦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半梦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痴人说梦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
论语·学而篇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
31.BE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32.ABE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
表示向往美好事物: 魂牵梦萦 梦寐以求 表示不切实际幻想: 白日做梦 南柯一梦 黄梁美梦 黄梁一梦 表示时局变换无常: 恍如梦境 梦幻泡影 表示突然醒悟过来: 大梦初醒 如梦方醒 白日作梦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半梦半醒 指睡眠尚未清醒. 痴人说梦 痴:傻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文学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深巨的.本文不对其复杂的哲学体系、思想观点作专门地剖析,而旨在深讨被鲁讯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的《庄子》的语言艺术,看其
庄子就是庄周,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梦迷蝴蝶就是庄周的典故.这个典故表达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原文】 《庄子·天下第三十三》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
《庄子-天下篇》全文 及译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
  原文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袑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不是,周易是周易,文王写的,易经不详,可能许多人一同编写,如论语 再答: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杜保瑞:从儒道对比谈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我的图书馆
杜保瑞:从儒道对比谈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从儒道对比谈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1]杜保瑞一、前言庄子书中充满了对孔子的批判讽刺之语,然而在论语书中,也有不少孔子对于一些隐士对他的批评的回应,可以说,历史上真正的孔子,早已回应了庄子的批判,那就是道之不行已,我知之已,然有义命在,故需知其不可而为之。那麽,庄子的出世哲学,还有成立的依据吗? 亦即,庄子就是孔子所以为的隐士以及不出仕的人物而已吗? 笔者以为,论语中孔子所回应的仅是一些简单的挑战的意见,整部庄子书中的意旨,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在,因此之故,根古今跨中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麽,庄子哲学在现代社会上应如何运用呢? 现代人还能利用庄子的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吗?本文之作,将首先从论语中孔子的反应,定位儒家的心态,再以庄子的立场,提出非孔的意见,然后深入庄子哲学的体系中,说出他的全福生命及理论的观照,消解了儒道之争后,回到现实,进入今日,思考一下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如何汲取庄子智慧? 润滑人生?二、论语中孔子对隐士的回应隐士思想对儒家的挑战在孔子生平中就有多次,在他们的眼中,像孔子这样的人物,几乎是颇为多馀的,总是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然而,孔子也已明确的价值立场予以回应,儒家立场既已表明,则道家仍有思想的出路吗? 本节之作,首先讨论论语中的这些儒道之辩。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40)第一条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第二条说孔子不甘寂寞,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何必抱怨呢? 此条,孔子有所回应,如果要放弃对天下的责任,那有甚麽困难的,问题就是放不下天下的责任吗 !微子第十八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8.5)这一条也是在说时代的隳坏,从政不易,不如暂时放弃,否则会有危险的。可惜孔子没有机会找到接舆谈话,估计孔子想说的,就是想讨论如何在不被暴君扼杀的前提下,追求理想的实现,而不是就直接放弃了。微子第十八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渡河口)。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孔子使子路问路,隐士长沮,答也不答,讽刺地说,他应该自己知道吧。显然,孔子太有名了,他的博学人人皆知,但他的行径,隐士却看不惯。另一位隐士桀溺,劝告子路,你的老师现在周游各地,就是找不到可以实现理想的可依托的国君,所以不断地避开不好的国君,其实,整个时代都是如此,人间世界根本不会有好的政治领袖,不如整个放弃吧。他的意思就是说,与其辟人不如辟世吧 ! 孔子对此有所回应,大家都是关心天下的人物,我和隐士们心意是相通的,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需如此汲汲惶惶呢? 就是天下滔滔,才更需要入世救世呀。说到辟世还是辟人?其实孔子有所表态,宪问第十四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也就是说,对于时代的滔滔,人物的暴慢,应对的技巧,孔子是知之甚深的。但是,再怎麽辟,最后还是责任放不下。仍是要有所付出、投入,找到服务的管道的。就是儒者的态度,子路有一次做了很好的阐释,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子路向一位路上的老人家询问有没有看到他的老师,老人家对从政之士以为他们”四体不勤五穀不分”,没甚麽值得尊敬的,但仍然很有礼貌地招呼子路过夜,且遣两个孩子来问安。子路后来见到孔子,报告此事,孔子请子路再去致意,却见不到了,子路发表了评论,可以代表儒家对隐士批评的最完整回应。子路很推崇隐士不仕无义的作风,发现他们对于家庭伦理也是十分重视的,既然如此,难道君臣之义就可以放弃吗? 为了自己不与不义者共事的节操,却忽视了必须承担天下的大节,这是不可以的。至于天下无道,君子不易施展抱负,这是儒者知道的,但没有关系,做该做的事情就好了。从论语的角度来看,儒道之辩就是天下无道,君子应该隐居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已。就此而言,其实都不是最佳方案,显得相当无奈。儒者的选择当然是继续入世实践,道家隐士的选择就是退出官场,不信任政府,也不推崇从事政治改革的人。就此而言,儒家如果只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则也不算是好的出路,儒家应该另求更好的出路。现实上的天下无道,似乎不论世道如何,都是一样的,战乱时期不论,承平时期一样是小人斗君子,怎麽办? 最高级的典范有两种,从现实的作为上说,王阳明是出世救世投身风暴中,其他儒者是钻入学术中建立理论发煌儒学。从理论的回应上说,则两千年的儒学对于如何落实德福一致,笔者认为,仍未找到终极的解答,其所努力而有成的,仍是建构儒学天道论以至工夫境界论的内在一致性系统。至于在历史哲学上、政治学上如何保证天下不滔滔、理想必落实,则此事尚未成功。三、庄子哲学的理论体系讲儒道之辩应该以庄子为道家代表。庄子才能在根本价值立场上与儒者一辩,至少即是如论语中诸位隐者之所言。笔者一向主张,孔老互补,但庄孔对立。那麽,庄子部分,其与孔子的差异,只是隐者对天下滔滔的态度有所不同吗? 若只是如此,则子路的回应已说明了儒者的立场,十分合理,若隐士仍不认同,则只能说儒者更有民胞物与的胸怀,而隐士不免较为自私了。笔者以为,道家庄子作为出世主义的哲学体系,绝不止于逃避社会责任而已,而是有更大的世界观视野,简言之,庄子有神仙存在的气化宇宙论的思想,人间不过是暂时的生命阶段,既然世人不明,君王暴虐,那就跟他们说再见吧。因为生命还有更好的出路,在神仙的世界中,生命更为完美,所以投身现实政治的改革理想,对庄子而言,确是无益之事。以下,本文将适度展现庄子哲学的体系。(一)实践哲学进路的气化宇宙论(二)实践哲学进路的消遥自适的本体论(三)实践哲学进路的身心修炼的工夫论(四)实践哲学进路的不死不生的神仙境界(五)思辨哲学进路的存有论(一)气化宇宙论庄子哲学是先秦哲学中第一个有体系的哲学系统,它有完整的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2],以下先谈他的宇宙论。宇宙论谈存在的问题,生死的问题就在此处落实。庄子的宇宙论就谈万物的发生,与生命的来去。于是藉此建立了生死自适的价值观。宇宙论中会涉及于造物者,对造物者特性的描写,则为思辨的存有论所谈的问题,本文另节处理。庄子宇宙论有以下特点 :1:天地一气也。2:万物以气之聚气散而有无。3:人的生死亦是气之聚散,聚而有生不必喜,散而入死不必悲,都是天地造化的流变而已。4:由气化宇宙论,而知生死只是一气的流变,以此破生死观,并得出生命的逍遥自适的价值智慧,不必与社会世俗同。5 : 宇宙论中涉及神仙存在的思想,神仙由人修炼而成,这中间则是工夫论与境界论在谈的问题。首先看庄子谈”死生若环”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寓言)「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知北游)原来生死只是一气流变,因此现象世界种种事务的的美丑好恶都是多馀的感受,故而要同一化一切事物的价值。包括世俗社会地位,以及最重要的生命的来去,因为,人本无生 :「庄子妻死,惠子弔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死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生命都是一气通流中的暂时性变化阶段,于是不必为死亡而悲伤,不必因出生而欢喜,生死是自然现象中再平凡不过的事件而已。于是庄子主张生死同体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痪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託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大宗师)「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寓言)既然生死同体,则儒家的弔丧之哀戚便不再是适性自然的行为,它不过是神奇臭腐的不同变迁阶段而已。气化宇宙论让庄子破除生死的界线,同时也就破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更进一步,那就要消弭人在世间的世俗地位之高下美丑的无谓矜持。以下进入价值意识的本体论的讨论。(二)消遥自适的本体论本体论讨论终极价值意识,庄子本体论之对象为造物者的价值意识,以及人存有者的生命意义。至于造物者的存在特徵,这也是本体论的范畴,但是笔者仍将其置于存有论哲学处讨论之,这是近于西方形上学问题的领域。一般而言,以东方实践哲学的本体论称之可也,但以西方哲学的存有论称之,更能准确问题意识。庄子的本体论有几个重点如下 :1:造物者对天地万物没有任何刻意的计画,就天地万物的存在之价值意义而言,即是自然而已,没有目的性。2:人的生命就是在气的聚散之间的一段历程而已,物质上论之,是气本论的存有,此一气之聚散,没有任何目的性。3:人生天地间,是由造物者而来,故而认清此点之后,即是与造物者游才是最真实、自在、快乐的状态。所谓与造物者游,是接受造物安排的一切,切勿人为地去彰显个体的特殊性,更不能限制别人的生命。4:人生贵适性,生命就是逍遥、自适、无目的、有巧妙的造化安排之结果,完全接受,自由自在,自得其乐。5:天道实有,无为无形。造化一切,没有目的,只有自然而然而已。6 : 如果能进行身心的修炼,则能如神仙般与造物者游。庄子的本体论首先对世俗世界是採取存而不论的态度的,因为现实世界的经营,没甚麽绝对的道理可言,而开天闢地的事情,更没有知识论述的可能。其言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齐物论)至于这个世界的造物者,是有这麽样的一个存有者,它创造世界,生成万物,泽及万世,却逍遥自适,如其言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虀(音机)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大宗师)(道体)「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大宗师)(道体)与造物者游的生命,便是适性逍遥,不落凡俗,自在一生。当然,更贴近造物者的生命便是神仙境界,这就需要一番身心锻炼的工夫了。(三)身心修炼的工夫论工夫论谈主体的修养或修炼的方法。修养主要是心理纯化,修炼则是身体锻炼。庄子工夫论谈成为神仙的修炼步骤。第一步为心理的修养,重点在化除世俗的牵绊与矜持,第二步为身体的修炼,重点在提升感官知觉的能力,终至不死不生的境界。庄子重要的工夫论有以下三种 :1:心斋2:坐忘3:朝彻见独1:心斋「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人间世)心斋是放下世俗的好恶感应,收摄心神于主体自己的身体感官知觉之内,以便调理身体的能量状态,差不多最终进入气功冥想的境界。这是先心理收敛,再身体修炼的工夫。2:坐忘「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大宗师)坐忘的工夫,首先还是心理进路的忘仁义、忘礼乐为先,不如此,无法进入身体修炼的状态,之后,就展开身体进路的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的修炼工夫,则能同于大通,终至与造化为一的同于大通的境界。此处之大通,似乎还是人间的至人、真人,下文的不死不生,就是超越人间的神人了。3:朝彻见独「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首先,心理进路的修养是外天下,为先,身体进路的修炼是外生,为后。之后进入更高级的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无古今而不死不生已是神仙的境界了。(四)不死不生的神仙境界论境界论谈最理想完美的人格。庄子的哲学系统是以神仙为最理想完美的人格, 神仙为不死不生、逍遥自在、游于天地间的存有者。其次为人间的圣王,人间以圣王为典范,让人民自由生活,绝不干预,亦不主导。再次为人间的自由人,人间的自由人,依气化生死,安时处顺而哀乐不能入,欣然接受。其言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礡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逍遥游)这一段文字最生动清楚地说出了神仙的存在状态,既然能乘云气御飞龙,则不可能愿意继续留在人间世俗世界去管理百姓了,于是超脱了儒家圣王的念头,生命的去路打开,打算与造化者游去也。又见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大宗师)在尚未成神仙之前,仍可在人间做一逍遥自由之人,而放弃政治的理想,这就是出世主义的立场,关键就在还有神仙的嚮往,如下文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应帝王)做神仙是多麽的逍遥,至人真人圣人决不为之,这就回答了庄子型态的道家人物可以不治天下的质问,如果天下滔滔,百姓困苦,如何逍遥自适,其实,苟活于乱世中,非不可能也,求全于天地造化之间做个神仙,更是可求可为之事,于是放弃整治天下的想望,不与世俗相刃相靡,退出体制,追求个人的最高神仙境界。若是有治理天下的需要,则提出非一般所知的人间的圣王意境,顺物自然无容私,便天下治矣,也就是不治之治,绝非儒家的道德仁义圣治的路线。当然,庄子此说,从政治管理上说,会流于乌托邦主义,不可能成功,但这就表示,他对一切体制内政治人物的失望、批判及否定,这就符合他出世主义的立场了。(五)思辨哲学进路的存有论从西方形上学问题意识来说,对于最高存有的讨论,总是只能透过抽象思辨的方式去进行,其所得致的观点,可以与实践不直接相关,但仍是庄学的重要组成,笔者以为,它有以下几个要点 :1:实有此道体,亦是造物者。2:道体无为无形。3:不死不生。4:不可名言。5:不可封限。6:不可类比。就实有此道体而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本文首先确定有此一道,然而界定它的特徵,这就定位了最高存有的功能与角色,其内容主旨与一般创造者的界定是一致的。其中一较抽象的思考,则是以此道体为非物者,即其绝非现实世界的具体事务: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也。」(知北游)「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之非物也。」(在宥)作为总原理的道体,并非一般之事物,这也是抽象思辨下的结论,又,也应该是不死不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大宗师)从思辨哲学进路的存有论来谈道体、谈造物者,则不死不生与非物都是重要的特徵,同样的,不可封限、不可名言、不可类比也是其重要特徵,就不可封限言:「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其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齐物论)就不可名言说:「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齐物论)就不可类比说:「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齐物论)以上的讨论,针对造物者,也针对道体,造物者从宇宙论说,讲存在始源,道体从存有论说,讲最高存有范畴的特徵,庄子这些说法既是老子道论的体现与发挥,不过,指得是道体的存有地位的发挥,而不是道体的价值意识的本体论的发挥,在价值意识上,庄老是有所不同的。四、庄子对孔子的批评庄子书中的孔子角色多元,多处藉孔丘之名讲述庄子思想,此非其菲薄孔之之言,然而,还是有若干地方就是对儒家孔子的直接批判,以下引两文说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德充符)人间世的一文中,庄子对孔子的批评,就是论语中孔子所听到的隐士对他的批评,讲法都是一样的。德充符一文中则以生动活泼的故事暴露了孔子的不足,结语谓为 : 天刑之,安可解。实际上这是孔以自己的自我束缚,遁天悖情而受其刑。然以孔子言,这是天职而非天刑,这就是孔庄之辩的焦点,笔者以为,如果定在儒家的世界观上说,则庄子为逃避责任,但以庄子的气化宇宙论以及神仙意境而言,庄学有去路,但就要看儒家是否能尊重庄子的世界观了。五、庄子哲学与儒道佛的关系对比以上简述了庄子哲学的体系,大致建构出可以与儒家对比的理论基础,以下,便针对 : 1:老庄与儒家的关系、2:老庄之异、3:孔庄之互斥与互用等项目稍作分析。1:老庄与儒家的关系就道家而言,老庄有异,其中,孔老可互补,这是因为,儒是积极正面价值,老是防范人性负面,两者同样是入世的哲学。就儒学体系言,儒道互补是以仁义为本体,以无为为境界。在老学体系言,儒道互补是以无为为本体,以仁义为次德目。至于庄子及道教老学,则因有不同的宇宙论世界观,所以理论上不能讨论互补的议题。从理论上说,理想的互补形式是具备著相同的世界观,而有价值命题的交流,使得各自的价值可以安立在对方的体系中,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践出来。如孔老之间即易于互补。但是,庄子对儒家充满了讥讽,理论上是互斥的系统,只是,在此一互斥的基调上,仍需寻求互补为用的管道。亦即于用上互补,而非于理论上互补。这是本文谈庄子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目的,后文论之。2:老庄之异道家不只一型,也许也不只两型三型,此处仅论老庄。老是入世,庄却是出世。老子以天下、国家、社会为理想智慧的舞台场域。庄子以天地、自然、人间为理想智慧的舞台场域。孔老互补,庄孔互斥。但庄孔间仍宜求其会通。例如,可以孔子为上班哲学,庄子为下班哲学,同一个人在上下班待人处事有不同态度,此即孔庄于用上的会通互补。3:孔庄之互斥与互用孔庄之别世所週知,笔者以为,此即为入世与出世之别,即是为肯定社会体制,与否定社会体制之别。也是为建设社会,与隐于市朝之别。庄子对孔子充满了讽刺与批评,关键在对社会体制的虚伪不实之抗议,所以不以出仕为人生的理想,孔子对社会的隳堕实际体会,知之甚深,但有天下之职不能忘,故仍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则有神仙意境以为去路,故而可以顺性自适而忘天下。然而,庄孔之间仍可于用上互补,笔者以为,就今日之社会实际而言,人在社会中的大戒,固已解消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但对于仍在世间生活的众人而言,以儒者的理想服务组织,以庄子的意境处理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情境。则是可以运用庄学的路径。亦即,在上班时间以儒家的态度服务,以老子的智慧管理,在下班的场合以庄子的意境与人互动。这样在运用上就有会通了。六、庄子哲学在儒道对比下的要点与特色:本文主要目的在落实庄子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藉由前述的讨论,先将庄子哲学在儒道对比下的要点与特色标出,限于篇幅,仅标出纲要 :就要点言 :1、社会责任感的修饰 : 放下理直气壮的工作态度,提出面对社会职责时应有之宛转的操做技巧。2、价值感的衝击 : 放下价值理想的崇高身段,以无用之大用提出超越社会标准的价值理想。3、严密理论的解构 : 认识观念的相对性及预设性及无穷推演性的实然,提出不作观念採取的态度。4、超越之道的认知 : 存在的形象是一气通流,理念的世界是道通为一,追求一个与造物者游的自适自在之境界。5、身心操做的工夫 : 将智慧的解悟落实为心理的状态、与身体的功能上,达到一个在人间的真人之境界,甚至超越人间进入神仙世界。6、持身形象的化除 : 将融通于自然的自我,展现在社会之中时,是一个无形象的状态。就特色言 :1、出世主义的哲学 : 非入世价值,不追求社会体制的价值。2、艺术家的胸怀:非政治家、教育家的胸怀,追求个人极致的技能。3、个人主义的态度:非群体集团性的目标,回归自我的需求。4、自由主义的精神 :没有接受束缚,而暂时委屈的立场。5、追求神仙的意境 :不好人间的利乐,追求自己的兴趣能力的充份发挥。七、庄子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____代结论虽然神仙是庄学的真正最高意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上,对所有的人有用的人生智慧才是笔者要讨论的,这就是在经过了对儒家的反思与认同之后,撷取庄学精神的精华中,提供今天社会中人一些有用的人生智慧,以下,笔者从六项要点来说:(一)看破社会体制的虚妄(二)建立自主消遥的生活(三)成为休閒退休的哲学(四)解放公司领导的矜持(伍)拆掉上下尊卑的面具(六)作为所有朋友的好友(一)看破社会体制的虚妄是人都应该投身社会、推动改革,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但是,人有达不达,有运不运,不达不运之时,庄子的社会观察就是安顿心灵最好的良药,那就是庄子的出世主义哲学,世间,都是政治人物为求私利而建设的体制,公共政策,都是依据政治人物的成见而有的发展方案,因此,建设社会体制并不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体制应以不约束、束缚大众为最佳方案,最高境界的统治者应让大家自由生活、自求福祉。(二)建立自主消遥的生活1:生命的意义,在追求自我的自适消遥。每天都活得自在、快乐、适意!2:发挥生命的专长,以达到最高境界。不断追求自己的技能艺术的高点。3:发挥在艺术、科学、文学、健康、武功等领域,都是个人性的最高境界。4:若是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这就不是庄子的型态了。5:不以社会体制裡的身分规画生活中的结构、程序及频率。6 : 在任何环境组织内,仍然保持自己独立自主性的生活基调。(三)成为休閒退休的哲学1:上班时的态度2:休閒退休哲学的特徵3:休閒退休哲学的用处1:上班时的态度上班以维持生活所需为唯一目的。一边上班一边发挥兴趣专长。不为升迁加薪而压抑自己的兴趣及乐趣。与同事长官部属保持友谊关系,没有上下阶层的心态。带给周遭轻鬆自在的舒适感。2:休閒退休生活的特徵没有薪水的问题没有老板的概念没有社会的角色没有上班的生活自己决定生活的意义与内涵积极追求自己的兴趣每天生活都在寻找乐趣日子过得快乐逍遥3:休閒退休哲学的用处对自己的小用:休閒、游戏、志工对自己的大用:写作、创造、修炼、修复对自己的最终大用:面对死亡、完成生命对别人的小用:陪伴、放鬆对别人的大用:家庭照顾、志工(四)解放公司领导的矜持1、基本观念 :首先认清人都有一死,死后只是一杯泥土。所以,工作赚钱不是人生的全部,职场上的角色只是人生的一部份。人生要有超凡脱俗的意境,放得下名利才能达到。重点在能欣赏种种的美丽,而不是只能看到富丽堂皇;能享受单纯的快乐,而不是只追求肉欲的满足;能与众人相处,而不是只跟有权势财富者为友。2、具体做法 :开始认真安排休閒活动,让生活裡有美学的事物发生,并开始建构退休后的生活环境。开始喜爱并亲近公司机关裡一些单纯可爱的职员属下。学习微笑与单纯,重视身体健康,关心周围的朋友是否快乐。(伍)拆掉上下尊卑的面具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拆掉上下尊卑的面具。不需对长官有多馀无谓的幻想,以为他会突然器重你或给你加薪,并不会。以平常人的平等态度与之相处,将可获得对方的敬意,从此对你刮目相看,认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不再对属下保持在上位者的矜持,轻鬆自由地与之平等相处,将可得到下属的真心回报,以及让对方心情快乐,充满自信,认为你是智慧过人的领导!对社会上所有与自己擦身而过的人都保持友善,无论分他人的尊卑贵贱与善恶美丑,你将获得全然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看到前所未见的人性实景,生命将从此丰富千倍。(六)作为所有朋友的好友与人相处不再依身分维繫关系,一心爱护。与人互动以关怀为唯一的出发,不论地位。同时关心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路边的小动物。可以立即与婴幼儿玩耍,把他们逗笑!男女老少人人都与你亲善,当你是他们的朋友,从此没有性别长幼之界线。后话 :你,就是天使啦!当你还需要学习的时候,你还是得好好学习,这因此成为你的一种负担,使你不能像天使一样地自在。但你要学习的事情,一定要是你真的喜欢,有兴趣有潜能的事物,一定要在这一部分上保持自己的自由性。[1] 本文为参加日-23日,“经典传承与文化发展——儒道经典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会议而作,主办单位:厦门筼簹书院。[2] 有关哲学体系的解释架构,请参阅拙著”中国哲学方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杜保瑞,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历:中国青年团结会会长淡江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佛光山佛学研究所授课教师慈明佛学研究所授课教师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华梵大学课外活动组组长华梵大学哲学系主任华梵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会秘书长中华民国易经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学务处课外活动组主任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学务处 副学务长台湾大学学务处学务长佛光山丛林学院授课教师专书著作:杜保瑞,《刘蕺山的功夫理论与形上思想》,(台大哲学所硕士论文1989年02月)杜保瑞,《论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台大哲学所博士论文1993年06月)杜保瑞,《庄周梦蝶》(台北书泉出版社1995年02月)(北京华文出版社 ,1997年4月)(五南图书2007年1月)杜保瑞,《反者道之动》(台北鸿泰出版社1995年07月)(北京华文出版社 ,1997年4月)杜保瑞,《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08月)杜保瑞,《基本哲学问题》,(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08月)杜保瑞,《北宋儒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4月初版)杜保瑞-陈荣华合著,《哲学概论》,(台北:五南图书,2008年1月初版)杜保瑞,《刘蕺山的功夫理论与形上思想》,(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杜保瑞,《论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初版)杜保瑞,《南宋儒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初版)杜保瑞,《中国哲学方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初版)
馆藏&1222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玉老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