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南方小一点生活小石潭记节奏划分慢点的小城居住,都有哪些小城比较适合?

零下40度的生活:中国最北的漠河小城
导读:漠河,中国最北端的县城,冬季温度可达到-40℃,而普通家用冰箱的冷冻制冷能达到的极值不过-30℃。在这个极寒地带,居住着8万多人。图为冬至后的清晨,漠河县城街头,雾气寒冷刺骨,街道上寥寥几人。 郝文辉/摄
  漠河县城很小,步行不到两小时就可以逛完全城。街边上,随处可见卖肉贩鱼的摊位。这里的肉贩鱼贩不需要冰柜,货物往地上一摆,直接开卖,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图为漠河县城街道边,卖鱼的摊位上摆着各种冻得硬梆梆的鱼类。
  由于位置极北,冬季的漠河从早到晚的太阳一直处在南面,“日照当头
漠河,中国最北端的县城,冬季温度可达到-40℃,而普通家用冰箱的冷冻制冷能达到的极值不过-30℃。在这个极寒地带,居住着8万多人。图为冬至后的清晨,漠河县城街头,雾气寒冷刺骨,街道上寥寥几人。 郝文辉/摄漠河县城很小,步行不到两小时就可以逛完全城。街边上,随处可见卖肉贩鱼的摊位。这里的肉贩鱼贩不需要冰柜,货物往地上一摆,直接开卖,不用担心变质的问题。图为漠河县城街道边,卖鱼的摊位上摆着各种冻得硬梆梆的鱼类。由于位置极北,冬季的漠河从早到晚的太阳一直处在南面,“日照当头”在这个季节的漠河似乎没有可能。正午的漠河北极星广场,大块大块的冰砖堆放在广场上。冰雕工人们开始着手准备元旦期间的冰雕节。卖肉的商贩当街处理新鲜的牛肉。漠河县室内的农贸蔬菜市场,陈旧朴素。在距漠河县城以北130多公里的北红村——中国地理位置上最北的村落,生活以一种更缓慢的节奏进行着。67岁的村民李永进戴着老花镜站在自家屋子里修剪指甲。57年前,他从山东菏泽“迁民”到这里。北红村约有100户常驻居民。村民们夏天会采摘附近的山货,种植小麦、土豆、白菜等作物,到了漫长酷寒的冬季,人们大都窝在家里消磨时光。图为李永进的妻子在家中看电视,她身后是漠河农村民居中传统的火墙。马拉爬犁是北红村村民冬季重要的交通及运输工具。一大早,李永进赶着自家的马爬犁出门,准备进附近的山里“捡绊子”。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禁伐断了整个漠河的木材生意,但是村民们为了供暖,还是会去山里找一些枯的、死的木头当柴火烧。发现了一个“大绊子”,李永进笼着袖子把它拖出树林。北红村的冷,在山里到了极致。人在这里站着,不一会儿脚底就冻木了,努力动动脚趾的时候,就会钻心得疼。在户外的村民,没有闲遛的,全都在干活:遛网凿冰、砍柴火、拾绊子……在-30℃的天气里户外作业,滋味儿可想而知,但当地人可能习惯了这样的气候,一位村民说,“我们这里好,冬天也就这么冷,夏天也不热”。李永进家的老马,清晨一趟几百斤的爬犁拉回来,身上结满冰霜,鼻子下也挂上了冻住的鼻涕。拉来的“绊子”会堆放在院外,用的时候再劈开。李永进拉的绊子一车有小千斤,一个冬天供两个儿子加自家三户用,需要拉二十车。图为李永进在自家门口劈柴火。除了“捡绊子”,李永进还会去下江“遛网”捉鱼。每次下江渔网都会有破损,需要经常修补,破到一定程度就只能再织一张新的。图为李永进在窗前编新的渔网。黑龙江江面上,一位村民在雪天进行冬捕。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以北是俄罗斯地界,村民们冬捕不敢越界。但过去也有不少人曾因非法越界捕鱼承担过刑事责任,北红村的程建军在2002年因为非法越界曾被刑拘6个月。李永进在雪天下江遛网,军大衣上盖了一层雪。江岸边冻裂的冰层近一尺厚,缝隙下的江水闪着幽暗的蓝光,看上去美丽而略带诡异。冬季捕鱼除了渔网,还需要带上必备的工具:冰穿子、铁锹。天寒地冻的时候,黑龙江面的冰可以冻到两尺厚。凿出洞口后,清澈的江水涌出来,村民们说这些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整理渔网和线绳是手下的细活,即便天寒地冻,也只能徒手。北红村的冬季似乎很难捕到大鱼,相比黑龙江源头的洛古河村,处在下游的北红村大多只能捕到手掌长度的白鱼。活蹦乱跳的鱼扔到岸上,没过多久也会冻僵。下午三点多,遛网后的李永进背着袋子回家,此时天已微黑,冬至前后,漠河的夜晚来的很早。一进屋,守候在旁的老伴儿赶紧拿着小笤帚帮李永进扫清身上的积雪。太阳一落山,北红村的气温骤降。此时,外面的最低温度已经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室内的金属门把手冻上一层冰霜,手摸上去,第一感觉不是冷,而是像握在刺球上,生疼。夜幕落下,安静的北红村渐渐喧嚣起来,不时有汽车开进开出,送游客过来住宿。因为邻近热门旅游景点“北极村”,北红村的旅游业在近两年发展迅猛。这个2012年才接入国家电网实现全村通电的小村庄,如今唯一的一条主街道南北两侧全是农家乐。一入夜,身着冲锋衣来“找北”的游客就挤满了村庄。李永进的邻居程建军在自家的农家乐门口烧起了篝火,供游客们热闹。伴随着音响里传出的音乐,游客们扭动起来,宁静的村子似乎很久没有这么大的动静。纷至沓来的游客打破了乡村的平静,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商机。图为李永进的大儿子李文涛赶着马爬犁回父亲家。他说刚拉完几个游客观光。冬季是北红村的旅游旺季,不时有游客来体验马拉爬犁、下江冬捕。沿着北红村再往西南边儿走,是更传统的洛古河村。这个小村仅有四十多户人家,在这里没有多少全新的水泥房,传统“木刻楞”土房保留得更多一点。村民王英学,是洛古河仅有的几个农家院儿经营者之一,他的“王庄子农家院”是洛古河农家乐中的佼佼者。图为王英学在清理屋前顶棚的积雪。王英学是村民中比较有经济头脑的人,除了经营农家院,还和朋友合伙弄了几条快艇搞黑龙江源头旅游,夏季天气暖和的几个月开运,八九百块钱一趟来回。收入还算不错。图为王英学往自家锅炉里填煤。在洛古河,你能感受到更彪悍的东北农村民风:饭桌上,男人无酒不欢,女人从不露脸。在王英学家,每餐都少不了白酒和啤酒,他几乎不怎么吃饭,但却一定会来一杯白酒,对他来说,酒就是粮食。有天喝酒止不住,王英学不听劝,爱人温明霞抄起拖鞋就往他脖颈扇了过去。白菜、猪肉是这里居民冬天饭桌上的必备菜。家里来客人了,王英学的爱人温明霞就会热些10月份杀的年猪肉,切点冻白菜下酒。温明霞是洛古河村的妇女主任。她勤快、粗朴、直爽。这几天家里来了客人,她一直操前顾后,忙得脚不沾地。终于得空可以休息,温明霞从丈夫手中接过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洛古河村临近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处,渔获丰富。闲暇时,王英学常常带着朋友们打渔。这天,温明霞也要求同行,她说最近在家心脏不太舒服,想动一动调整一下。当日漠河地区的气温抵达-40℃,是近几年来的最低气温。王英学为了取下网上的鱼摘掉了手套,手马上就冻得发紫。“四川儿”是洛古河村村民,老家在四川的他还是操着一口四川口音,让东北的大老爷们儿们听不大明白。这天冬捕,他抓到一条大哲罗鱼,兴奋地向伙伴展示。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我们需要慢生活
&&& 分享最近在《时代邮刊·人物》里看到的一篇好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这段红色字体的文字。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 身体健康 还有
最爱你的人和你最爱的人都在身边,珍惜当下!一起为未来创造专属于你们的回忆^_^
& 慢生活,慢慢地成了生存。一不小心连自己都晃不过神来就看到了夕阳红,马不停蹄的忧伤如注而至,身子骨硬朗的还站在地上,身不由己的躺在了床上,被时间透支了的不幸地就挂在了墙上。赶了一辈子,争了一辈子,我们有多少时间真正是为自己而活?老者们语重心长地告诫着后辈“欲速则不达”,规劝青年们慢一点,知足常乐。而我们这群青年们仍旧乐此不疲地重蹈着老者们的覆辙。如此,赶路的生命周而复始,速度快到我们自己都来不及想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都是赶路者
中国人什么时候变成了最急躁的民族?我们曾经高喊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真的就舍不得再花费一点时间等待了。我们习惯于这样飞速发展的高压状态,步伐越来越快,俨然成了一名永远在路上的赶路者。
我们都是赶路者,一生如此。
小孩们,恨不得一夜长大,天才速成班里的灯光日复一日地长亮不熄,成绩单上追赶第一的名次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读完小学,赶中学、大学,在赶赴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中毕业后,奔赴就业的前线。
入了社会,换了人间,剩男剩女们却在家长爱情速配的催促下慌乱地步入婚姻殿堂。青涩的时光意犹未尽,转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岁月悄然而至,我们把时间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把握不了节奏的我们不赶时间,时间却追着我们赶。
“明天上午9点有个会议,中午和张总吃饭,下午去接广东来的客人,晚上写总结与计划……”生活,慢慢地成了生存。一不小心连自己都晃不过神来就看到了夕阳红,马不停蹄的忧伤如注而至,身子骨硬朗的还站在地上,身不由己的躺在了床上,被时间透支了的不幸地就挂在了墙上。
赶了一辈子,争了一辈子,我们有多少时间真正是为自己而活?老者们语重心长地告诫着后辈“欲速则不达”,规劝青年们慢一点,知足常乐。而我们这群青年们仍旧乐此不疲地重蹈着老者们的覆辙。如此,赶路的生命周而复始,速度快到我们自己都来不及想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都是赶路者,生命如此,生活也如此。
&& 汉语很有意思,“忙”这个字,左边是“心”,右边是“亡”,太忙,心就死了。长期生活在这个求快求速的时代里,我们好像缺少了一种“慢下来”的智慧、能力和技巧。我们得学着以织毛衣的速度,一针一线抢救快速运转的地球。现在,是我们慢下来的时候了……
“慢生活”是一种智慧。首先我们提倡的“慢”不等于消极,并不是毫无作为,“慢”活最终是为了更“快”活。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的:“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生活提倡“绿色GDP”,以尽可能低的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慢生活”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但这种生活理念又是超越物质的,体现了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台湾“国宝级”老诗人周梦蝶吃饭非常之慢,有一次,作家林清玄在旁计算,他吃一碗饭竟要花上几个钟头。林清玄很纳闷,问他为什么吃这么慢?老诗人回答:“如果不慢慢吃,我怎么会知道这一粒米跟另一粒米的滋味有什么不同?”人生有味,也需细细品尝。“慢”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一种清醒的期待,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从容不迫,是一种彻悟的安详,它是一种以荒岛之心在红尘中读经书的智慧。
& “慢生活”是一种能力。这是个所有人都在跑的时代,怎么去把握自己的速度而不是被时代赶着跑,这是一种感受生活驾驭生活的能力,与金钱的多少毫无关系。有一个让人启发的故事。一个到海边度假的商人站在一座小渔村的码头上,看到载着一个渔夫的小船靠岸。船里放着一些看起来很新鲜的大鱼,商人夸赞渔夫说他的鱼很大很新鲜,并问他捕这些鱼要花多长时间。
渔夫回答说:“先生,用不了多长时间,我才驾船出海几小时而已。”商人有点困惑地说:“显然你捕鱼的功夫非常好,你为何不多捕一点呢?”渔夫笑了起来:“我干嘛要那样做呢?我需要多余的时间做点别的事。”商人又问:“那多余的时间你用来做什么?”渔夫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跟孩子玩耍,陪老婆睡午觉,每晚到村里跟朋友喝喝小酒,唱唱歌。我的生活过得美满又充实。”商人嘲笑地说:“哦,你实在是目光短浅。”他抛出名片:“我能帮助你。依我的看法,你应该每天多花一点时间打鱼,用赚的钱换一条大一点的船。不出多久,你又可以卖掉大船,再买几艘船,最后你可以自己做生意……你会变得很有钱。你可以赚上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渔夫揉着脸颊问道:“那么,接下来呢?”
商人说:“嗯,最后你可以很有钱地退休,选择一个你和家人想要的生活环境,比如说,你可以搬到你喜欢的小渔村住下。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可以陪孩子玩,中午陪老婆睡觉,每晚到村里和朋友喝个小酒,唱唱歌,你可以有个美满又充实的生活。”
渔夫歇了一会儿说:“先生,谢谢你给我的建议,不过我现在过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
故事里的商人不就是我们现在的写照吗?欲壑难填,当我们快速扩张的时候,却迷失了自我,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所有的“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当盲目的大多数人被不断加码的“快”要求并催眠的时候,少数清醒者有快乐生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了明确的方向感、超然的定力、聪明的游刃有余的能力。
不要车,不要房,只要你和我喝一杯
全世界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写了小说《慢》,由此延伸出这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且有了“找回你失去的时间”这样运动的组织。在欧美国家,宣称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已达1/3以上,近年在我国白领中也风行起来。他们大喊着:“不要车,不要房,只要你和我喝一杯。”他们提倡慢工作,慢运动,慢阅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下,以宁静对抗浮躁。
“慢活族”以健康的名义慢餐。“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从慢慢吃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慢餐不仅仅是给我们的味蕾寻找美味,更是为了保留我们的人性。”这是国际慢餐协会的美食宣言。其实,慢餐并非仅仅是慢慢地吃完一顿饭,而是懂得享受美食之中的乐趣。慢餐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观念:叫时间慢下来,你才有可能拥有更加充分的生命。
“慢活族”喜欢雕刻时光的慢旅游。如今“几日游”式的自虐式旅游绝对为“慢活族”不齿。一位“慢活族”在自己的博客中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你要成为一个临时居住者而不是一个旅游者。不久前我去德国看一个朋友,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在当地的食品杂货店和咖啡馆闲逛,看看德国人都喜欢吃些什么。”他们喜欢这样的旅游,让生活在时光中雕刻。有首歌唱道:“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想去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在“慢活族”眼里金钱也不是决定的因素。“穷游”也会有意外的惊喜。
“慢活族”需要身与心平衡的慢运动。“慢运动”有别于“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运动,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为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目的进行强度不大的可持续活动。“慢运动”在我国的都市已开始盛行起来,慢跑、太极、瑜伽、普拉提、慢骑自行车等等都成为了“慢活族”的首选。
“慢活族”在城市的高压下繁衍,享受这种平衡,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游刃有余。我们不可能都归田园居,可是一位很懂“慢活”的古人不是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能以一种荒岛心态,在红尘中读经才是大智慧。
中国人被贫穷毁坏了一次,不能被富裕再毁坏一次了。慢生活,更快活,确实是件值得琢磨的事。
■盘点
慢一点,再慢一点
在忙碌的消费时代,人们不光消费了劳动所得,也牺牲了宝贵的健康。如何寻求一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慢生活”的倡导,使快节奏中的人们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慢餐饮”:慢慢吃,慢慢喝
慢生活的第一要义就是慢餐饮,换言之,美妙慢之旅,由唇齿间开始。慢慢吃,这是慢一族最显著的行为主义。
慢餐作为对快餐文化的反思,早在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发起了所谓慢餐运动(SLOWFOOD
MOVEMENT)。佩特里尼当年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石阶,看见学生们一人一个麦当劳汉堡津津有味地吃着。他当时很纳闷,想到的除了是为何食物口味会一体化之外,更重要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节奏要这么快?为了唤醒人们遭快餐催眠的味觉,佩特里尼发起了“国际慢餐协会”,提倡回归对食物及用餐环境品质的高要求。主调不过是:来,慢慢吃吧,没有太特别的事情要赶的。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现代人吃饭速度越来越快,“狼吞虎咽”似乎成了进食习惯。曾有一项统计显示,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讲求速度的进食方式只能加重身体和心理负担,只有细嚼慢咽才能吃出健康。
“想长寿吗?那就吃慢点吧。”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有健康专家指出,细嚼慢咽不但有助于保护肠胃,还有延缓机体衰老之效。
“慢城”:一只爬行的蜗牛
有这样一个城市,在这里,时间的流动仿佛缓慢下来,你甚至看不到霓虹灯。这里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散步,有更多的绿地用于休闲。市中心不允许私家车出入,公共交通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医院与学校餐厅供应的都是以当地有机蔬果烹调的传统菜品。它就是慢城运动的先驱——意大利中世纪古城奥尔维耶托。
1999年10月,在奥尔维耶托的一次慢餐活动上,意大利5个小城的市长第一次给“慢城”做出了明确定义,“慢城”运动从此诞生。
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成为其成员须满足55项具体规定,如发展和使用环保技术,不得使用转基因种子、作物和食品,必须保持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等等。为了保证这些规定得到遵守,“慢城”运动联盟会对成员进行考察。
“慢城”运动是慢餐运动的延伸,其标志是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慢餐运动希望通过享受佳肴的每一个过程,保护传统的饮食文化,而“慢城”则将其放大到人们的整个生活环境,保护当地的特色,抗拒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同质化和标准化。
“慢城”理念并不是简单地以牺牲效益换取舒适生活,在有的地方,它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在意大利的布拉,慢城模式带来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失业率下降到5%,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悠闲的餐饮,恬然的氛围引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又拉动了商业发展,零售额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
如今,全球已有60多个城市加入了“慢城”运动,加入最多的是意大利,有42个城市。此外,英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波兰、挪威、瑞士也有不少城市被接纳。目前,还有300多个各国城市等待加入。
“慢睡眠”:睡出情趣,睡出健康
睡眠好的人不是没有烦恼,只是他们懂得放弃,最起码要放弃一晚,等到明天再想。所以,在我们决定睡觉的那一刻,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的美梦。
慢生活的推崇者总能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睡出了情趣,睡出了健康。如此精致的睡眠也是慢出来的,在有关睡眠的每一个细节上,“慢慢们”都做足了功课,容不下半点潦草,对于他们,准备睡眠就像调制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花草茶。
“慢工作”: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
这代表了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尽管还要为工作和业务拼搏,但可以把努力工作当作一件很愉快的事。很多自以为看起来很苦的事情慢下来欣赏,也是很美的。
也许有人会迷惑不解,工作怎么可以慢呢?现代化的工作节奏的确是“慢”的大敌,但是你可以用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的工作方式来对待,让工作更有计划性,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让自己工作着,快乐着。
80高龄的金庸先生就相信“乐观豁达养天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们的性子很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却也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自己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慢阅读”: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首倡“慢阅读”概念,这一新鲜名词立即感召了一干人文学者及莘莘学子。欧美学者就指出,受网络与电子产品影响,人们读书时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波恩特中心的视觉轨迹调查机构和被《纽约时报》称为“网络易用性大师”的雅各布·尼尔森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集中精力读完整篇文章。看来提倡慢生活、慢阅读运动的呼声,并非空穴来风。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每天塞得满满的头条和大标题,人们注重时效、哗然、轰动、猛料、私隐。许多人每天都面对着一大堆文件、数据、报表,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篇文章、一本书。而快阅读群体们更是以每年读了多少本书作为炫耀资本,但对其内容只剩下粗浅的印象。都市慢活族们鼓励提倡慢读,每天抽出时间静心阅读一些书籍。“慢读慢写”的态度,不只是要慢慢写、经过思考地写,而是要懂得欣赏和理解,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研究传统的文化,不让它们成废墟。
学习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灵魂的。经常阅读和制造快餐化文字,只会让创造力越来越丧失。加拿大作家约翰·米德马在其新作《慢阅读》中说:“如果你在阅读时想获得深层经验,想让它成为你内在的一部分,想与作者的思想产生融会贯通后再把它变成自己的个人经验,那你就要慢慢地看才行。”
“慢运动”:更健康,更快乐
都市的激烈竞争和快节奏生活,让不少人觉得身心疲惫,尤其是职场人士,他们身处激烈竞争当中,总是叹苦经说累,其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如今,中国都市的快生活也催生了“慢运动”,正所谓用“慢生活”的思路重整你的大脑,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愉悦。
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结果,我们运动的标准不是速度快了多少,也不是肌肉又增强了几分,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都市人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慢运动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带来健康。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柔韧、平衡、放松才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佳也是最快乐的运动方式。
“慢游”: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沉淀自我
慢游是一种深度游,一个文化浸入过程。它反对那种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拍照留念的大众化旅游方式,而主张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当地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慢游主张在一个地方至少住上一周以上,最好不要住宾馆,而是住在当地人家里或者租住专门给游客准备的出租屋,像居家生活一样,亲自到市场买菜、做饭,享用完之后在附近慢慢地逛,想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去。
慢游强调的是在一个旅游点真正“生活”过,而不仅仅是停留过。早上起床后可以像在家一样在周围跑步锻炼,到当地人常去的早餐店吃早餐,去市场买菜时遇到当地居民,可以跟他们闲聊。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参加当地的活动,比如选学一门语言、学做当地菜等或者参加当地某个机构的志愿服务。
无论跑到哪一个城市,就如回到自己的家:黄昏走到街市买菜,在住处周遭闲逛,不带任何东西两手空空、潇洒走过。这样的旅游绝对比“到达、拍照、话题”这样的模式要痛快。
“慢社交”:更高效,更优雅,更幸福
职场如江湖,算计别人不如修炼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反而可以轻松打通人脉,以四两拨千斤。即使在职场上,主张慢社交的人也总是不温不火,不慌不忙。在他们眼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主张快社交的人往往主动出击,为自己假想了很多危机,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扑火,而主张慢社交的人却总是坚信,练好内功是根本,因此他们不做小动作,只是本分地做最好的自己,与人为善。
以“柔”克“刚”。用业绩尊重上司,常换位思考,学会与同事相互体谅。不要担心“慢生活”会助长你的懒惰,影响你的事业,它并不是将每件事都拖得如蜗牛般缓慢,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正确的速度来生活。它只会让你更高效,更优雅,更接近幸福。
“慢育”:尊重孩子的天性
卡尔·欧诺黑是英国的知名记者,也是全球慢活运动的一个领军人物。2004年,欧诺黑所著的《慢活》(也译作《赞美缓慢》)一书在全球热销。4年后,已是两个孩子爸爸的欧诺黑再次出书《慢的教育》,号召天下父母对孩子进行“慢育”。
马来西亚专栏作家艾尔斯坦也曾在鼓吹慢生活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儿童是天生的慢生活专家,他们最懂得拥抱生活。”然而,儿童的“慢生活”却往往被急于“快育”的家长粗暴打断。
到世界许多地方旅行过的欧诺黑发现,在“望子成龙”方面,天下父母一般“黑”,而且还有“东风西渐”之势。孩子还在肚子里,胎教已经开始。孩子一两岁,就开始参加早教班。三四岁就开始穿梭于各种才艺班,学习钢琴、绘画、芭蕾舞,上小学中学后就开始上各种辅导班,总之,家长不会轻易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停地推着孩子前行,期望能打造出一个“超级小孩”,以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
在父母的这种驱动下,孩子们被剥夺了慢慢成长的乐趣,不仅难有时间跟大自然亲近,就连踢踢球、游游泳这些休闲活动都变成了竞争的武器和压力的来源。在英国,这种“过度培育”的势头近年来越来越明显,也因此出现了所谓的“直升机式父母”——他们不分昼夜地在孩子头上盘旋。
欧诺黑指出,所谓“慢育”,就是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尊重他最本真的需求,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与同龄人一起嬉戏,建立真正的幸福感,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升学、考试、竞争的怪圈,用成绩和成功与否来衡量幸福。
“慢爱”:爱情不是小品,要像韩剧
速食般的恋情在都市里并不少见,为了排遣寂寞而恋爱,或许来得快,但去得也快。爱情真的不是小品,只能像韩剧。谈情说爱宛如煲汤,必须用文火炖较长时间,时间越长,味道越香。慢爱提倡的是温暖而充满爱意的关照,懂得欣赏与理解,懂得包容与珍惜,以更缓和的步调去培养、呵护,掌握一定节奏,让爱与被爱都更加丰富。
感受纯朴纯真的爱,首先要学会慢下来,懂得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事物。否则,寂寞是永恒的。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给对方一些机会,别急着说好,也别急着说不。我们期待慢爱时代的到来,如果你还没有放弃信念,慢爱或许会成为你新的情爱思考方式。
诚然,缓慢不见得一定能走向长久,但至少中间会有许多可待追忆的情节。效率很容易导致功利,而速度往往会使你来不及体会情感的含蓄和细腻。其实那些曾经被轻视的爱情琐事,可能是你人生中最荡气回肠的片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震撼快节奏的小提琴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