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来果?

来果禅师广录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来果禅师广录
《来果禅师广录》是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旻来果。
来果禅师广录内容介绍
本书教内通行的《》的基础上,增补《异行录》、《禅七开示录》等,成为目前最完整的的全集。来果禅师是近代著名的禅宗大德,爱国高僧。他学识深湛,戒律精严,兼具事功。长期住持扬州高旻寺,修缮殿堂,并制定《四寮规约》,中兴禅林。本书是来果禅师的全集,包括《解谤扶宗浅说》、《参禅普说》、《十界因果浅录》、《法语》、《千字偈》、《异行录》、《禅七开示录》等九个部分,首次公开出版。本书是研究近代佛教和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亦为耽味“禅悦”者不可不读的宝典。
来果禅师广录作者介绍
来果禅师与老和尚,同为近代宗门硕德,共负时望。虚云老和尚年长於来果,弘化於南方,的在大江南北,而弘化於江南。来果具宿慧,乘愿再来,幼年时即道心坚决,二十四岁出家,参访普陀,驻足金山,潜修终南,承法高 ,为临济正宗法脉。继主高 後,整顿寺院,重建梵刹。他生平以弘法悟道为己任,宗说兼通,普接三根,棒喝双举,钟鼓交参;领众三十馀年,未尝少懈。一九五三年在上海示寂,翌年四月初四入塔,安奉於高 寺中,以践其「生为高 人,死为高 鬼」的誓言。
来果禅师,俗家姓刘名永理,字福庭。出家後妙树,字,号净如。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於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他宿具,三、四岁时,随母亲到寺院,指佛像问∶「这是甚麽?」母答∶「菩萨。」他说∶「抱我到菩萨前看看。」母拒不肯。母亲他去,他自行爬到莲座上抚摸佛像,笑曰∶「咦!身是黄色,好看得很。」下莲座倒身下拜,看到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怕会做和尚。」他母亲闻之,心甚忧虑。此後,他喜欢用泥巴捏佛像,後来,他在田哽边挖一土窟,当作小庙,其中供著泥佛,泥烛台、泥香炉齐全,每日往拜,到塾受学後始稍懈。
後来他在一座小土地庙中供上佛像,放学後到庙中拜佛打座。他父母怕他在外面打坐受凉,遂在家中收拾了一间房,内供佛像,供他礼拜。他每早用净水一盂,内放香灰少许,供在佛前,晚间喝下去,曰∶「求佛慈悲,开我智慧。」礼佛毕,盘膝诵《金刚经》、《心经》。年稍长,曾与外道辩论《心经》,外道说∶「是的灵骨。」他说∶「是人名。」他本来不知道舍利子翻何名义,但直觉应该是人名。
外道又说∶「『远离颠倒』是一句,『梦想究竟涅盘』是一句。」
来果说∶「『远离颠倒梦想』是一句,『究竟涅盘』是一句。」
两人争之不已,相持不下,最後不了了之。
十二岁时,他离家出走,想到寺庙中出家,为他哥哥追了回来。他父母为此忧虑不已,十三岁为他娶了亲,想著成了亲就可阻止他出家。但他像大迦叶和妙贤一样,与妻子做为一对净侣,互相不染,暗中以兄弟相称。他曾向一位大智和尚请教∶「如何修行?」大智和尚告诉他说∶「能了生死。」他昼夜诵佛圣号,日久能念佛成片,于梦寐中犹大声念佛。大智和尚对他说∶「这才是真念佛。但是,念佛者是谁,你知道吗?」回答不出。和尚对他说∶「等你寻到念佛之人的时候,我再对你说。」至此,他劝妻子念佛,两人共修。
来果是「」,自幼蔬食,闻腥即呕,见荤即吐。他独用一副碗筷,自己藏起来,用时再取出来。一日,家中人误用他的碗装肉,他生气大哭,三日不食不饮。邻家老翁劝他说∶「素口,不宜如此,可吃肉边菜,不吃菜边肉。」他想想颇觉有理,以後不再固执,大开。一日,他一手持一盘青菜,一手持一盘鸡肉,问人曰∶「那个好吃?」那人说∶「鸡肉好吃。」他说∶「鸡肉好吃,吃了有债主,终归要还他;青菜味淡,吃了无债主,不须偿还。」他常用这种方式来化人,引以为乐。
他十八岁时,父染嗝食病,饮食难下,身体羸瘦,诸医束手。他曾割肝(编按∶肝字或为股字之误)煎药,为父疗疾。又过了数年,他出家之心愈切。他尝听人说∶「不剃头,不戴笠,不穿履,围衲袄,,袄拗蒲,出入行脚,名行。」因此,他每见赤脚头陀路过家门,即心生欢喜。他必先供以饭,再与资助,对方走时,他遥遥送之,不肯遽离。一日他剃头时,自将头发剪下,将鞋袜脱下一摔,口念偈云∶
久困危尘竟少知,觉来今日几多迟,
一脚踏翻,寸丝难挂未生时。
这样他光头赤脚,有几分像乡村中托钵的和尚。一僧见之,又送了他一个「朝山进香」的香袋。他在香袋上题一诗云∶
朝拜南滨立志高,山中风景乐逍遥,
进步三参观自在,香烟五分脱尘嚣。
就这样,他半僧半俗,徒步行脚朝普陀山去了。
到得宁波,渡海到了,见山上的出家人有手持洋伞,身穿蓝裤褂,脚踏粉底鞋,腕带银表者,眼见如此名山道场,竟有这种出家人,使他大失所望,心想∶「我若出家,不是与他们成为同类?不如舍身转世,来生找个有规矩处出家。」他心冷意灰,一个人往各处烧香礼佛毕,即将剩馀的川资,在前寺後寺供众。然後就走到梵音洞,想在梵音洞舍身,到得洞时,见上悬一牌云∶「禁止舍身」。他即跪地不起,一跪跪了两个时辰,俟游人走尽,他忙翻过栏杆欲待舍身,忽有人抓住他的右脚往後拖,待他转身看时,见是一个沙弥,他见舍身不成,懊恼的回到客栈。第二天再去,守洞者已知他要去舍身,两个人跟在他身後寸步不离。他无计可施,又返回客栈,晚间再去,洞门已闭,他坐以待旦,但到洞门打开,又有了看守的人,使他无计可施,在回头的路上,遇到一位,科头赤脚,衲袄蒲团,方便铲,棕笠子。他想∶「山上还有这种人,何不早见?」上前问讯攀谈,说明他的心事。那苦行僧对他开示竟日,由此决心出家,不再舍身。
他由普陀山回到宁波,行脚到金陵,投入出家。时为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他年二十五岁。在宝华山剃度後,因受不了寺僧对他的折磨,乃逃离寺院,到得江边,在一个草棚中与野犬为伍,采食野果充饥。困顿多日,欲投江死,幸为人所救,送他到京口弥陀寺,休养了一段时间,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春,闻得金山江天寺开坛传戒,欲待赶往金山受戒。往金山时,途经南茅山,山有,闻人云∶「朝阳洞中有碟子大一块天。」他欲一探究竟,找到朝阳洞,攀缘而下,洞深约五丈,下为平地,伸手不见五指,而广大无涯。他前行约一里许,双手摸得一块石头,乃放下浦团,盘膝打坐,不知过了多久,忽有月光照入,洞内景色晃然清朗。茫然四顾间,忽闻水声如雷,於是急负物起身,出得洞後,遇到人问今日几时,人答曰∶「二月三十。」他记得他是二月二十三动身,何以下了一次洞就到了月底,难道当真像古人所说「洞中方七日,人间已三年」吗?
匆匆赶到金山,参加受戒,之後留在寺中随众,单参「者是谁」一句话头,以悟为期,不悟誓不出禅堂。由於他不熟悉禅堂规矩,曾有一日被击香板百馀次的记录。惟他道心猛勇,绝不退悔,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的九月二十六日,在禅堂中坐香,晚六枝香开静声响,猛然豁落,千斤重担放下,顿觉云空川流,碍滞全消,他开悟了。
一日,慈本老和尚举手巾作洗脸的姿势,问他∶「这是甚麽?」
来果答∶「多了一条手巾。」
老和尚不答而退,来果自是也益为仔细谨慎。
他在金山一住数年,其间曾充任饭头,力事撙节,极有成效。首座见他有才干,劝他任班首,他自度学浅,一再辞谢。离开金山,曾去朝礼过五台山,也曾到印度朝礼圣迹。赴印途中,经过湖北,他昼夜兼程,赶回家乡,去探视他老年的父亲。他的一身装扮,仍是头戴一凉蓬,身穿袄,,圆蒲团,一瓢一筷,不带其他杂物。
在《来果禅师异行录》中,记载有他回家度父亲的情形∶
午夜兼程,拟将父亲化回,,以满我愿。将到家庙门口,与父相值,寒暄後,一同回家,既至,诚劝父云∶「韶光虚度,数十年如一瞬,我父前途,路有多少,还有几天光阴可过呢?」父不觉泪下不止,遂倾心皈依三宝。
清末宣统末年,他到扬州高 寺挂单。高 寺长老月朗老和尚十分器重他,也坚命他任班首,他为老和尚诚意所感,不得已接受,在高 住了一段时间,决意到结茅潜修。是高僧潜修的胜地。清季末年,高僧如、冶开、法忍、月霞等都在山中潜修过。在终南山时,住在洞,曾有一段「降蟒」的故事,记在他撰的《来果禅师异行录》中∶
住在终南山韩湘子洞时,洞内另有一门,高约三尺,用维摩龛遮挡。据云,此洞有数十里之深,唐朝时,避难男女二千馀人,隐匿洞中,尚不见人多之象,洞之大,可想而知。我一日静坐於龛内,觉背後有冷风飒飒,置之不顾,偶微睁眼,见三尺馀高之黑色肉团蠕动,亦不以为意,心静心安,了无畏惧。及再睁眼一望,始知是蟒,蟒身渐渐出外,盘在石场上,约七、八圈,中盘两层,约六、七尺高,头向东南望。我自念云∶「孤身一人,怕也无益。」随即下龛,欲出不得,因蟒身塞门,两边无多馀空隙,乃奋起一跳,跃过蟒身,坐於石台之上。蟒眼不时开闭,眼闭时,眼皮如瓢大,我大胆对蟒说∶「你我同住一处,必须护我,万不可坏我道念,我当为你皈依。」彼即将眼一翻,一对大乌珠如脸盆大,旋复闭目,似愿受皈依者。我即下来,以手按蟒头,为说皈依。说毕,大雨倾盆,我即归洞静坐,蟒亦随余进洞。及後,不知蟒之著落如何。不多时,天睛云散,对面山腰黄土崩堕,现出低洼约四亩地面。後闻此处曾起龙,大概蟒出送龙耳。後闻人言,此蟒六十年出现一次云。
来果在住了两三年,回到江南,到宁波任维那职,未久又到福建雪峰寺掩生死关,翌年,高 寺屡屡来信催他回扬州,他未与回音,不欲返回。他在关内不设桌榻,誓不倒卧,後来患了水肿病,他宁死关内,不肯出关,他每夜静坐一小时,精进如此。後来,高 寺的月朗老和尚,托徒步行脚的旅行家带口信给他,促他回高 寺。他不得已乃出关回扬州,时为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来师年三十五岁。
回到高 寺,月朗老和尚命住持明志择期传法於他,并命他继任住持。未几,月朗老和尚圆寂,临终之前,命来师在病榻前发愿∶
生为高 人,死为高 鬼,护持高 。
来师继主高 後,矢志恢复高 旧制,整顿寺院,严行戒律,革除积弊。他以高 为专主禅宗,所有常住,只许坐香,其他闭关、般舟行、七、、讲学、学社、学、大小,及 口等,悉行禁止。并整治丛林规矩,制定「高 寺规约」,声明任何人皆不可擅自更动。以此受到诸山长老的赞誉,故有云∶
天下丛林不止单,守禅制者,独有高 寺耳。
他发愿重建高 寺,以天中塔、大殿、禅堂、延寿堂、如意寮五大工程为目标,曾各方奔走,化缘募捐,历时数年,终於使高 寺面貌一新。特别是重建的天中宝塔,完全仿照湖北石塔修建的办法,塔身全部以石块砌成,两石相接处以钢铁 键,坚固无比。塔之石面刻以《法华经》文,以之连接。塔每层有八门,每门供玉佛一尊,塔中亦供若干尊。这些玉佛,是由心如、福如二师到缅甸募化而得,共为七十九尊。而此项巨大工程,到中日战争爆发时犹未竣工,後来受战事影响,不得已停顿下来。来师以素志未遂,不去发需,用?萦诚之思。到抗战胜利後,来师原拟接续未竟工程,又复受到内战的影响,卒未能实现。
来师身体魁梧,声音洪亮,仪表威严,性情豪爽。主持高 三十五年,行头陀行,挖土担粪,样样俱来。来师宗说兼通,普接三根,隐理致机,用於普说之中。在重建高 期间,他曾到各地去讲经弘法,极盛,各地皈依弟子数以万计。一九四九年以後,僧侣,顿感缺乏,高 寺常住一百数十人,少壮者从事编织以糊口,而挂单者犹接踵相接,於是禅堂内,院落中编织,竹篦与香板声相应。一九五○年,师卸住持位,到上海驻锡在崇德会内,辟建茅蓬,建净七道场,信众毕集,一时称盛。到一九五三年,世缘告尽,在上海示寂,世寿七十三岁,僧腊四十八夏。七日,翌年归灵骨於扬州高 寺。遗著有《》、《》、《来果禅师开示录》等行世。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什么是佛教4果?_百度知道
什么是佛教4果?
4果有什么不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声闻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一、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1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2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3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就是断了疑结, 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既是说 他还没证悟到初果;如果他对佛、法、僧以及戒律绝对没怀疑时,那肯定可以证得初果了。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八正道、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修行方法,才是真正解脱生死之道。我们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凭着听闻佛法,分析、了解、推理、相信 这些道理,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虽是如此,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但他还有很多业习,故他需要继续修行。初果圣人由于断三结,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最后一生必证阿罗汉果。既是说,有些初果圣人的因缘好,烦恼薄,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后才证得阿罗汉果。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证果后必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 二、二果: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必须继续修行,到另一阶段, 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证阿罗汉果,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为各人因缘不一样,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到什么,而是把烦恼放下。 三、三果: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故今生舍报之后,就生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如果还有瞋心,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 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4、四果: 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盘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圣人。此圣者断除的烦恼有: 1、色界取:色界的贪。 2、无色界取:无色界的贪。 我们凡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三果圣者断除欲界的贪,初果与二果的圣者都还没断除它;阿罗汉却完全断除了这三界的贪。 3、我慢:阿罗汉断除了我慢,既是我们凡夫在心、境对立时,会认为外面所知的是境,能够知道的是我,这跟身心无关,这是一种知觉上面的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慢。 4、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掉悔。学佛者在修行过程当中,每当他进入某个境界时,要把那个境界舍掉,才可以进入另外更高的境界。比如修禅定,进入初禅者,要舍掉初禅的境界后,继续修行,才可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他就会执著初禅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要进入二禅时,心退回 初禅去的心理,称为&掉&;另一方面,因为他放弃初禅想要进入二禅,当他还没进入二禅时,他很后悔放弃初禅,称为&悔&,这两种心理合称为掉悔。同样的,我们世间人作了一件事情,过后一直怀念那件事情,也是掉悔的心理。 5、痴:阿罗汉断除了痴的烦恼,所谓痴是无知的意思,既是不能明辨是非以及不明白事理。既是不知道因果,不能明辨是非称为痴。阿罗汉断除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以及痴五种烦恼,它们称为五上分结。阿罗汉是在佛住世,有佛法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之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故称为声闻。阿罗汉种类很多,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 1、慧解脱阿罗汉: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然而未能证得灭尽定乃至二禅,由于不能解脱定障,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只有漏尽通。 2、俱解脱阿罗汉:能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于定、慧都究竟解脱,故能得&三明六通&。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在经典上记载: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尼,她在睡觉时,有一个恶人进入她的房里,把她奸污了,同时把她囚困起来,她没有神通,逃不出去。莲华色比丘尼以神通去搭救她,并且教导她修神通,结果那个阿罗汉比丘尼修成神通后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她并没有破戒,因为她当时并没有淫欲 心。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生起,所以一般上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被称为慧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即小乘四果。谓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家以前三果翻名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
一果 须陀洹二果 斯陀含三果 阿那含思果 阿罗汉
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也称小乘四果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佛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来果禅师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
来果禅师来果禅师简介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其父教他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即能倒背如流。来果禅师七岁时,曾偶然听见邻僧读诵《心经》,至“无智亦无得”一句时,豁然有省,遂萌出家之念,并坚持早晚念诵《心经》各七遍,习以为常。
来果禅师十二岁时曾试图前往汉阳归元寺出家,后被堂兄拖回家中。其父担心他再次出家,于是令他跪在桌前,旁边放着一根木棍,强迫他吃肉,说道:“吃则罢休,不吃三棍打死除害!”来果禅师道:“请父打死,誓不吃荤!”他的父母见他修道之心已决,从此以后便不再阻止他吃素。同年,来果禅师以居士的身分皈依了大智和尚。大智和尚先令他,至睡着做梦时仍不忘佛号,然后再教他参念佛的是谁。
来果禅师孝心极重。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曾身患重病,医药无效。来果禅师遂效古人割股疗亲之法,虔诚拜禀诸佛,割肝救父,竟然不曾流一滴血。父亲病好后,便强迫他结婚。不得已,只好与女同房,而各自念佛,身心无染。
光绪三十一年(1905),来果禅师前往普陀山进香,途中遇到五位,心生敬意,遂私自落发出家,行头陀行,曾十三天未进饮食。后历尽艰辛,赴宝华山受戒,因不懂寺院规矩,饱受寺僧百般羞辱和折磨。不得已,他便离开,沿途行乞,多日未食,与野狗同卧,备尝人间冷暖之苦,以至心灰意冷,欲投江自尽,后被僧所救。
不久,来果禅师来到金山受戒。因不懂寺院规矩,经常挨打,曾经有一天挨竟多达四百余次。尽管如此,来果禅师参“的是谁”这一话头一刻也不曾间断过。后发心,乞食游方,或行或止,或山边,或江畔,心心念念都在提撕,话头不断。在游方的过程中,来果禅师用功极为精勤。“每日太阳将出,先举念佛是谁起身,手拗蒲团,举功夫上肩。至晚太阳将落,即放蒲团为止。或止在桥边路边,屋边沟边,山边水边,坟边粪边,概我止处,但先提功夫,后放蒲团。若一次空放者,即提起,重举功夫再放。日为常课。誓不挂单,不赶斋,不歇店,不化缘,不倒单,不问路,不洗澡,不存一切,如愿而行,未稍违犯。”
经过长时间的漂泊,光绪三十三年春天(1907),来果禅师回到故乡,化导其父亲及众亲眷完毕,立即前往金山,住禅堂专修。来果禅师自誓“以悟为期,不悟不出禅堂”,终日惟单提一句“念佛的是谁”,不打妄想,不说话,不左顾右盼。一次,有人问来果禅师:“大殿供的,甚么佛像?”来果禅师居然不能回答,对方进一步追问:“可有胡子么?”来果禅师亦不能回答。可见他从未抬头向上看过。另一次斋堂用斋,来果禅师用功正得力,行堂的法师走到跟前盛饭,来果禅师竟忘了举碗,后被僧值打了一巴掌,碗筷子掉在地上,菜汤沾满了衣袍。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第六支香将毕,来果禅师听到开静的声响起,终于豁然大悟,犹如千斤重担,蓦地放下,身心顿时庆快无比,悲欣交集,大哭不止。第二天,来果禅师来到班首法师的跟前,请求开示。班首法师道:“汝是悟了语句。”说完便诘问道:“念佛是谁?”来果禅师应对如流。班首法师接着又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处”等等问题,来果禅师皆随问随答,了无滞碍。过了几天,班首法师临堂时,遂当众赞叹来果禅师。
为了勘验来果禅师,一日,慈本老人拿着毛巾,一边作洗脸的姿势,一边问来果禅师:“是甚么?”来果禅师道:“多了一条毛巾,请将毛巾放下。”慈本老人一听,便默然而退。从此以后,来果禅师用功更加精勤、细密和肯切,决不敢轻易自许。
来果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前往高旻寺,任班首之职,后潜至湘子洞隐修。民国四年(1915),应月祖老和尚之邀请,回到高旻寺,并接任原方丈明轩禅师之法席。月祖老和尚临终时,曾握着来果禅师之手,要他发愿毕生为高旻尽职。从此以后,来果禅师矢志恢复高旻寺旧制,历尽了艰辛。
1953年,来果禅师圆寂于上海,春秋七十三岁。生前著有《自行录》、《语录》、《开示录》等行世。在恢复禅宗等方面,来果禅师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来果禅师来果禅师禅风
一、金山开悟
光绪三十四年(1909),时年二十七岁的来老,进金山禅堂,以开悟为期,不悟决不出禅堂,力行,不告病假、香假、缝补假、经行假、上殿假,宁死在禅堂,不死在外寮。单参“念佛是谁”一法,毫无其它妄念。至九月二十六日,晚六支香,开静一下,师猛然身心脱离,豁然大悟,如千斛担子顿下,打失娘生鼻孔。次日到班首处请求开示,班首问: “念佛是谁?”应答如流。又问:“生从何来,死到何处?”随问随答,了无阻滞。一日,慈本老人举毛巾作洗脸势,问曰: “这是什么?”对曰: “多了一条毛巾,请将毛巾放下!”慈老不答而退。
由是以后,倍加精进,一听报板,如同抢宝,只身向前。凡有公务行单等事,奋不顾身,操作敏捷,办事精详,为众人冠。
二、专门禅宗
来老于一九一九年入主后,决心将高旻寺办为全世界第一专门禅宗道场。凡与相违背的活动,一律停止。不得开学堂、立莲社、学密宗、示、研、容外道。不打水陆、不放、不拜大忏、不念小经、不传戒、不讲经、不成就人住茅蓬、不成就人住关、不成就人阅藏、不打念佛七、不与人送殡、不出门做。宁可沿门讨饭,不作破坏专门禅宗的罪魁。 不徇人情,不依己是。任他刀架在颈上、宁死不改专门;任他逼我退职,拚死不改初衷。
二六时中,清规肃矩,为法修行,专门用功,方可达到禅宗的深处,,成佛作祖。
三、定宗旨
世,皆有宗旨。 高旻从上诸祖,所定宗旨,唯传 “是谁”这一话头,寰宇闻名,中外共晓。 正契达摩所传: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如来。 高旻专门禅宗,其它一切法门,概不准修。禅宗之中,单举“念佛是谁”,其它所有名堂,一律禁止。这样大家聚在一起,同心协力,异口同宗,不致有你非我是,这家门庭,那家话柄,惑乱后学,莫衷一是。高旻立此宗旨,目的在学佛者共修此宗,共悟此宗,始终一贯,古今相符,于道则不期然而然矣。
四、禅风高峻
每年七月十三日,是上客堂师父们讨单的日期。这天来老对讨单的人说:我这里的规矩,不但诸方比不上,任何世界各国也比不上。这里一心学参禅,没有一点闲岔打搅你们。但你们先要立定冲天大志,长则以悟为期,短则三年住满,若无此决心,请你们不必进堂。进堂以后,整天到晚,不是讲打死你们,就是说拆你们的骨头。知识浅一点的人,一听此话,吓得魂飞云外,魄落荒丘,赶快打主意跑路,逢人便说:好大的规矩,吓死人啦,这不是住禅堂,简直是送我命的。少数有知识的人,能领会和尚的意图,是令学人先忘我相,先去我执,再令明心,见自本性。进堂后,行行皆是绝相超宗,顿忘人我。和尚的苦心,学人粉身碎骨,也难报恩於万一。
有些初参进堂后,不但眼睛收不起来,走路时将袍袖子放下来,大摇大摆。和尚对他们招呼说:今后再看到你们这样,就要痛下钳锤,一个耳巴子打下来,通身倒在石头上,连头部都撞出血来,爬起来时,又是一记耳巴子,打死了,送去烧。高旻的规矩,是认理不认人,依法不依情。来老说: “那怕是我的生身父母和兄弟,一到高旻,就认不得了,父母兄弟犯了规矩,打香板比别人重,迁单比别人快。”可见高旻的禅风,是只认规矩不认人。
每到十月二十九日,开示考功。见色力好的,身体厚实的人,重打二下,问:“是谁?速道来!”能否道来,以何为证呢?古人开悟,大地皆有六种震动,今人开悟,大地也要六种震动。如果你真开悟,嘴唇一动,大地就随着一齐动。若开口后,大地不动,说明你在自欺欺人,乱打机锋。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大妄语。一顿大板,劈头打来。送你到去。行者真的道不来,不能乱开口,那怕和尚班首下香板,把你耳朵打掉了,头砍破了,任他折了我的骨头,也不能乱招啊!便知打我,是消我的大业。若乱开口,那是破大法轮,死了还要下地狱。
五、早晚殿严格要求
大众听到上殿的钟板响,任何事情都要放下,急忙上殿。宁可上殿而死,不可躲殿而生。每天早晚定为恒课,任他山河有变,我行不移。若能人人作到这点,于己毫不空过,于常住内外清净,规矩整肃。现为人天模范,后当担荷如来心灯。若早殿钟响,即借故不上殿,或装肚子痛,晚殿板响,或提蓝摘辣椒,或挑箩办食米。此等皆是恶性比丘,毫无道念。久之,若离丛林,即同俗流。
据此来老对上殿规矩要求特别严格。大众一出禅堂,必须眼观鼻,鼻观心,后人看前人的衣缝,一步套一步。到大殿走中门进出,进时,左脚先进,东单右脚先进。 出时,西单右脚先出,东单左脚先出。在殿内,不得告上厕所假,不得吐痰地上,不得倚靠壁上柱子。拜佛一阵风声,一齐起倒,不得稍有前后。跟班站、排班站,皆要一条线,脚齐砖缝。拜佛要五体投地,问讯则背腰弯平,掌则顶天立地。合十时,十指靠紧,手心靠手心。唱念众口齐声,梵音嘹亮。不得藉殿养神,偷安怕苦。
大殿规矩,全靠僧值师父尽心竭力。一天两回殿,总要打几十个耳巴子,大殿才能上规矩、常住才有振兴的面貌。
六、立规约
来老特别重视常住的规约。他在一九三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早粥后,表堂说:“规矩一法,乃出世之阶梯,为成佛之捷径。 离规矩则坏丛林、坏自己;守规矩则修福慧,修身心。师父们在日用中,切不可随习气转,顺业识牵。 当知守得一分规矩,除得一分恶习;修得一分福慧,除得一分生死。所以生死不离习气,福慧不离规矩。”(见《高旻寺丈室规约》三十五页)。若管好一所丛林,一定要有规可约,有据可凭。不然信口开河,人各一词,例如散香四六分持,规约注明,任何人不能改动。若无规约依据,甲说四六分,乙说三七分,相持不下,一切问题研讨,尽成争柄,何法之有?为此来老参考古人制定的规约,删繁就简,特别定高旻寺丈室、禅堂、客堂、库房规约各一本。有了规约,评论是非,就有根据。不论你是我是,你非我非,一概不依,一一照规约执行。规约错了,依错行之;规约对了,依对行之。铁打的常住,要靠铁打规矩,有了铁打的规约,才有铁打的常住。上自,下至,在规约面前,一律平等,不论何人违反规约,都要依法治之。如此行之,则永息争论,永断烦恼。
为了检查规约执行的情况,来老於一九三八年规定:每年四次宣布规约,除了公事及表堂外,任何人都要到堂,否则作为违反共住规约论处。使常住的规约,树立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使每一个人心目中,时时有法规策励,可以增加几分道心,减少几分。
七、选择继任人的五个条件
系选贤丛林,住持以死为期,故名生死方丈。但方丈平时必须留意选择好继任人。继任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方为合格。
l、心地上参透本参:作到以弘法为怀,以静香为心,以规矩为命,事理圆融。处理问题要公道合理,不得有丝毫疏忽。
2、因果上一丝不爽:时刻牢记错用常住一文钱,报在地狱。专款专用,买砖的钱,不能买瓦;买瓦的钱,不能买砖。审慎处事,言行不谬。
3、见地上彻悟源底,破最上关。要求正确理解和做到下列三点:
(1) 明诸佛眼目:佛以福慧双修为正行。开静后,行散香,当监值、上殿、过堂、出坡等事,为培养自己的法身福种。后,守着 “是谁”一句话头,参穷体究,坚固力行,永久不懈,为自己培养法身。
(2) 行菩萨事仪:胸中常怀利人之心,恒作法门的模范。 虽搬柴运水的苦行心无厌烦;虽迎宾送客的杂事,意结。不滞静修,不为动转。
(3) 辨二乘之因行:大凡喜静恶动,爱独厌众,见福不修,见慧少进,专执,拔一毛利常住而不为者,为二乘因。禅者要广做菩萨行,歇却极端自私自利的二乘因行。
(4) 戒律上仪范精严:一切男女是我过去父母,一切昆虫又是未来诸佛。因此,杀害大小诸虫,胜杀过去父母;打伤蚊虫虱蚤,即毁未来诸佛。持戒一法,至深且纲。
(5) 勤谨上兢兢业业:每日领众上殿、过堂、行香、坐香、出坡等事,以身作则,从不间断。 多处检查,事事留意。 于事合乎情理,于众循规蹈矩,力求内外安宁。三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
八、不杀生
来老认为人住在禅堂最容易犯杀生戒,犯其他的戒因缘不具备。 出家人要爱护生命,有,严持戒律,做到不杀生。有人认为打死个把蚊子不要紧,殊不知十方诸佛,诸大菩萨,念众生苦,随众生形,普门。 因此打死蚊子,不仅伤害生灵,实为害佛,害菩萨,罪过之大,无逾此也。纵有蚊子叮在身上或头上,应当念想;你是诸佛、菩萨,你是我过去的父母,请你多咬几口,消我多生业障,报你多生恩德。咬得虽痛,当知痛逾大,报恩逾重。让它吃饱后,从容地飞去。蚊子飞时,口中念言:今后你如饿了,请随时来吃,我应尽身供养。现在我有一个人身,不报重恩,等到人身一失,再想报恩,那就难了。
我们参禅的人,对待蚊子,不能像在家人那样,听到蚊子叫声,就注意,拿起拍子,送它的命。奉劝各位,被蚊子咬了,要生欢喜心、要生难得想。对虱、蚤等虫来咬,要一视同仁,一律欢迎。
九、拔根子
解放前的丛林,大多为门庭,其原因有二:1、因斋主人情关系,无法推辞,只有免为其难。2、靠经忏收入,维持寺院生活。连禅宗重镇的,每年水陆二、三堂,数十台,大小经忏也不少。每年还有非做不可的万年水陆一堂。
来老于一九一九年接任高旻寺住持以来,下定决心,一定要拔除该寺的经忏根子。来老拔根有三件事,为人传诵一时。
l、宁愿讨饭饿死,不做经忏的主人
一九二二年,某日,来老有事来沪,盛府庄夫人发心出二万元,做万年永久延生水陆头。至临终前,再助二万元,做往生万年水陆头。这时来老心想:若答应下来,高旻寺病根,永远不能彻底清除。我宁愿讨饭、饿死,不做经忏的主人。于是对庄夫人说: “敝寺是禅宗道场,不做经忏。”自此一切大小,一律辞退。有一些人笑来老说: “舍四万元大洋不拿,何愚之甚。”而来老不管别人说什么,心中不悔,坚决走自己的道路。
2、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来老决定一切佛事概不应酬后,为了照顾一些居士的要求,有早晚课随堂。一九二四年,某日,扬州的张护法,拟出二百四十元大洋,提早二板香,打延生普佛一堂。来老对他说: “居士当知,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若提前二板放香,居士不但无功,反而有过。”张居士听了来老的话,顿时来气地说:“二百四十元不肯,我出二千四百元,谅必可以吧。”来老对他说: “别说二千四百元,就是二万四千元也不行。”张居士看到来老不为金钱所诱,非常感动地说:“和尚铁打的规矩,我甚佩服。”自此任何人欲想用钱买加支香,都办不到。
3、彻底拔除的根子
三叉河由关,每年七月上旬,请高旻的和尚放利孤一堂,还要借用长桌短凳等用具。这一习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不少过一次。一九二五年,来老预先通知由关的帐房说: “今年本寺无之人,亦无焰口台上的用物,请另找他人代放。”由是经忏的根子,被来老彻底拔除。
来老认为经忏有什么不好?
1、使寺僧受金钱势力所强迫,整天忙于赚钱,把学习和修持的时间都挤掉了,这是使僧人素质下降,佛教衰败的根本原因。
2、使寺内寺外,男男女女,喧哗吵杂,把一个好端端的清净佛地变成僧俗混居的交易市场。
3、使僧尼社会地位降低。令社会上误解僧尼是为死人服务的,习惯地把巴僧尼与死人联系起来,看到僧尼认为是晦气,或不祥之兆。
现在应酬在某些地区还十分盛行,学习来老“拔根子”,还是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加单银
原来执事行单的单银,每年从大洋壹元到六百文钱不等。来老入主丈席后,心想世人一年的工资,有几百元,至少也有几十元。各位执事忙了一年,才有块把钱。每念及此,酸痛,潸然泪下。立誓曰:宁我少吃几天饭,也要给执事加单银。从一九二八年起,每年,首领十二元,大行单十二元,中行单八元,小行单六元。年底内外首领各加押岁洋三元。
来老给执事们加单银,是在高旻寺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加的,增加幅度达十五倍之多。来老这种关心执事生活的精神,在近代高僧中是罕见的。据说这些执事们拿了单银,或捐给常住,或供众,很少装进自己的腰包。
来老的禅学思想。十分丰富,深广难测,笔者从中拈出十则,供养读者,使来老的法身永住世间。
.佛教导航[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