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居龙见的本义和买椟还珠的比喻义义

()()龙()_百度知道
()()龙()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凤附龙攀 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采纳率:6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代汉语名词的比喻义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现代汉语名词的比喻义研究
【摘要】: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衍变、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升,认知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于是,越来越多的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衍生出了比喻义。现代汉语名词比喻义的出现,并非是语言发展之初就已存在的语言现象,而是以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为前提衍生出的一种特殊语义用法。
一般来说,所谓的比喻义是指词在逐渐使用、衍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其本义或基本义且具有比喻性质的新意义。比喻义的产生建立在词的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它的产生不仅没有取代词的本义或基本义,反而作为词的一个新的义项固定下来,被人们所熟用并收入词典。从词汇层面上讲,词的比喻义不仅丰富了词汇数量,扩大了词义范畴,更促进了词义的发展。从语言功能上说,比喻义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为语言的艺术化提供了新的、有效的途径。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比喻义为研究对象,共分五部分对名词比喻义进行系统完整的阐述。引言部分主要为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的提及。第一章主要为词的比喻义的基本问题探讨,明确什么是词的比喻义,比喻义与比喻修辞、引申义的区别,以及现代汉语词的比喻义的研究现状概述。第二章作为本文的重点,以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范畴理论的事物属性认识分析名词比喻义的衍生机制;并以部分现代汉语名词为例,分析名词比喻义的属性范畴分布状况。第三章分别从词的比喻义的产生原因及功能两部分对比喻义做了详细说明。第四章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探讨词的比喻义,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的比喻义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教学提供指导。
本论文较之以往的相关文章的特点是系统、全面地对词的比喻义做了分析,并突出了以往的文献所没有涉及到的词的比喻义的衍生机制问题即属性意义的相似性。此外,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来探讨词的比喻义,为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建设性意见,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H1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李宏伟,王玉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林元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陈岩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苏新春,赵翠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力量;;[J];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舒光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李绍棠;[J];教学与进修;1981年02期
邹智勇;[J];外语学刊;2000年03期
蒋瑾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模艳;[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洁琼;[D];西北大学;2011年
刘晓静;[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正翠;李晓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杜洪波;胡晓;;[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胡河宁;;[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张志宏;董粤章;;[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高玲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尹丕安;李健;延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杨增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蒋道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王扬;[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姜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云;崔娟娟;;[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陆红艳;;[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唐嘉忆;;[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婷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先宽;孙若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徐超;毕玉德;;[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杨国萍;韩瑞;;[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任丽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史茜;;[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闯仙;[D];南开大学;2010年
曲丽玮;[D];南开大学;2010年
马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树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施佳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红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宋新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高志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孙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德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瑞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魏潇;[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黄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佟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李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支永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黄荣发;[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4期
江结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马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彭宣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盛若菁;[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晋家泉;[J];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杨昱华;[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陆宗达;王宁;;[J];辞书研究;1981年02期
汪耀楠;;[J];辞书研究;198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模艳;[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晓羽;[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何雪莲;;[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陈波;陈霜;;[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郭智辉;;[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姚占龙;;[J];中国语文;2008年04期
;[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姚占龙;;[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3期
;[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刘霞;;[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马婷婷;;[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孙现瑶;付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李志江;;[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陈振宇;陈振宁;;[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文贵良;;[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龚千炎;;[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徐德宽;;[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应学凤;;[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徐赳赳;;[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若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记者 陈扬渲;[N];浙江日报;2005年
记者 郭丽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任松筠;[N];新华日报;2006年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李静;[N];中国文化报;2002年
施光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赵金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张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王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红菊;[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张红军;[D];山东大学;2007年
尹海良;[D];山东大学;2007年
吴茗;[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孟德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孙姃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钢楚伦;[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彭锦维;[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杨峥琳;[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张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尧;[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白金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孙欣;[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许珊;[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周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王树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翟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陈忠;[D];山东大学;2008年
王芝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蔡颖;[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试论词的比喻义--《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试论词的比喻义
【摘要】:词的比喻义是指借用一个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比喻义产生的规律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词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比喻用法产生的。从构词的角度看,一些具有比喻义的词是用比喻方式构成的,它们的意义是本义和转义的统一体。词的比喻义更多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通过词义的发展而产生的。运用词的比喻义时要注意与词的比喻用法相区别。
【作者单位】:
【分类号】:H0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苏新春,赵翠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邹智勇;[J];外语学刊;2000年03期
蒋瑾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李伯利,官品;[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陆永锋;[J];辞书研究;1998年04期
莫彭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束定芳;[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2期
林书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程琪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静;[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瑾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李秀;[J];语文学刊;1991年01期
袁圣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任振京;;[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应雨田;[J];辞书研究;1992年04期
卢丹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陈岩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冯轸;[J];辞书研究;1996年03期
党军旗;[J];辞书研究;1998年03期
金国祥;[J];大理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新春;赵翠阳;;[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付丽;;[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孙建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李树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李润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孟繁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谢英;;[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芃;[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束学山;[N];法制日报;2002年
刘永耕;[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王一民;[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俐钧;[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模艳;[D];厦门大学;2008年
吴汉江;[D];苏州大学;2008年
盛若菁;[D];复旦大学;2003年
翁晓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晨;[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齐乃霖;[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刘媛;[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段洁琼;[D];西北大学;2011年
王羽;[D];四川大学;2007年
张慧艳;[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李华平;[D];四川大学;2007年
单鹏程;[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许彦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冉君;[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眉目的比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