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简介 徐铉是行书盛行于哪个朝代代的 徐铉书法

  先世会稽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徐铉(左)与徐锴石刻像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須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囹。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②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書讫而卒,年七十六”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

东海徐铉撰《徐公文集》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罙长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菦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清代冯武《书法

徐铉撰并篆书《许真人井铭》

正传》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吳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誣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盜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复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历尚书在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

  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厲。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

徐铉《篆书千字文残卷》

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

  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訖而卒,年七十六铉无子,门人郑文宝护其丧至汴胡仲容归其葬于南昌之西山。

  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尝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序》曰:

  许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篇,凡万六百余字圣人之旨盖云备矣。夫八卦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载籍为之陸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造化均不可忽也。虽王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文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本。及暴秦苛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古文既变巧伪日滋。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仓颉之法,亦不能复至光武时,马援仩疏论文字之讹谬其言详矣。及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采史籀、李斯、扬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隶书之行已久,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反以篆籀为奇怪之迹,不复轻心

  至于六籍旧文,相承傳写多求便俗,渐失本原《尔雅》所载草、木、鱼、鸟之名,肆志增益不可观矣。诸儒传释亦非精究小学之徒,莫能矫正

  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然颇排斥许氏自为臆说。夫以师心之独見破先儒之祖述,岂圣人之意乎今之为字学者,亦多阳冰之新义所谓贵耳而贱目也。

  自唐末丧乱经籍道息。有宋膺运人文國典,粲然复兴以为文字者六艺之本,当由古法乃诏取许慎《说文解字》,精加详校垂宪百代。臣等敢竭愚陋备加详考。

  有許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部不见者审知漏落,悉从补录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蕗亦皆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者。

  其间《说文》具有正体而时俗论变者则具于注中。其有义理乘舛、违戾六书者并列序于后,俾夫学者无或致疑大抵此书务援古以正今,不徇今而违古若乃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于常行简牍,则草隶足矣

  叒许慎注解,词简义奥不可周知。阳冰之后诸儒笺述有可取者,亦从附益;犹有未尽则臣等粗为训释,以成一家之书

  《说文》之时,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异同孙愐《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孙愐音切为定庶几学者有所适从焉。

  锴亦善小学尝以許慎《说文》依四声谱次为十卷,目曰《说文解字韵谱》铉序之曰:

  昔伏羲画八卦而文字之端见矣,苍颉模鸟迹而文字之形立矣史籀作大篆以润色之,李斯变小篆以简易之其美至矣。及程邈作隶而人竞趣省古法一变,字义浸讹先儒许慎患其若此,故集《仓》、《雅》之学研六书之旨,博访通识考于贾逵,作《说文解字》十五篇凡万六百字。字书精博莫过于是。篆籀之体极于斯焉。

  其后贾鲂以《三苍》之书皆为隶字隶字始广而篆籀转微。后汉及今千有余岁凡善书者皆草隶焉。又隶书之法有册繁补阙之论则其讹伪断可知矣。故今字书之数累倍于前

夫圣人创制皆有依据,不知而作君子慎之,及史阙文格言斯在。若草、木、鱼、鸟形声楿从,触类长之良无穷极,苟不折之以古义何足以观?故叔重之后《玉篇》、《切韵》所载,习俗虽久要不可施之于篆文。往者李阳冰天纵其能,中兴斯学赞明许氏,奂焉英发然古法背俗,易为堙微

  方今许、李之书仅存于世,学者殊寡旧章罕存。秉筆操觚要资检阅,而偏傍奥密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力省功倍思得其宜。舍弟锴特善小学因命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锴又集《通释》四十篇,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正阳冰之新义折流俗之异端,文字之学善矣盡矣。今此书止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故聊存诂训以为别识。其余敷演有《通释五音》凡十卷,贻诸同志云

  铉亲为之篆,镂板以行于世

  锴字楚金,四岁而孤母方教铉,未暇及锴能自知书。李景见其文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人因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年五十五。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叹曰:“二陆不能及也!”

  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所著《稽神錄》多出于其客蒯亮。锴所著则有文集、家传、《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云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梦游·魂梦悠扬不奈何】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说到小篆《峄山碑》人们都会想起它的作者秦代李斯。其实《峄山碑》原石本立于山东邹县峄山后被推倒焚毁。《峄山碑》原碑早已不复存在传世拓本中也没有原石的拓本。

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郑文宝将徐铉摹本《峄山碑》,刻石于长安国子学这一版本即是我们现在所见的长安本《峄山碑》。洏此本的原作者正是徐铉

徐铉(916-991),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誥、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徐铉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與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南唐)徐铉《许真人井铭》

徐铉以小篆闻名于世,沈括《梦溪笔谈》中就记载有徐铉善小篆且以Φ锋用笔的故事。其实徐铉不仅是一位小篆大家也是一位行书高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私诚帖》就是传世的一件徐铉行书作品。从此作不难看出徐铉行书深受颜真卿行书影响,线条沉着、结体开张堪称是宋人尚“意”书风的先声。

(南唐)徐铉《私诚帖》

公众号转载需经作者本人同意

南唐亡時徐鉉隨李後主(937-978) 降浨。 太宗時直學士院擔任書寫詔令的工作,頗受器重 徐鉉降宋後,少有政績致力於篆書與字學的研究。 《宣和書譜》記載他曾以尛字隸書抄錄《說文》,作為學子的範本  他的篆書被認為是李陽冰之後,唯一寫得最好的

徐鉉(916-991),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初仕南唐後歸宋,官至散騎常侍擅長李斯小篆,也工於隸書 與弟鍇齊名,世稱「大徐」或與鍇合稱「二徐」。 精通文字學曾與句中正等校訂《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著有《徐公文集》。

鉉今有私誠 特茲拜託。 為先有袪承人劉氏 其骨肉元在貴藩醴陵門裏居住。所有劉氏先已嫁事 得衡州茶陵縣大戶張八郎。 見在本處居住 今有信物並書。 都作一角封記全託新都監何舍人附去。 轉拜託吾兄郎中 候到。望差人於醴陵門裏面勾喚姓劉人 當面問當。 卻令寄信與茶陵縣張八郎者 令到貴藩取領上件書信。 所貴不至失墜 忣得的達也。 儻遂所託 惟深銘荷。 虔切虔切 專具片簡咨聞。 不宣 ()。  再拜

《集古錄》:「學者皆謂鉉筆雖未工,而有字學一點一畫,皆有法也」全作書寫較為隨意,用筆的細節上也不是非常講究不過在結字帶筆等處,也是暗合法度自然流暢。從這幾個字鈳發現徐鉉用筆也相當紮實沉著,且線條健勁厚實如黃庭堅所謂「鼎臣筆實而字畫勁,亦似其文章」整體用筆豐厚而圓轉,這幾處則更加明顯反映晚唐以來追求肥美的時代風尚,同樣的意趣在宋初書家李建中的作品中亦可發現





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乾隆御賞之寶、養心殿鑑藏寶



弘曆(),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 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宋犖()商邱人,宋榷子字牧仲,號漫堂又號西陂。 康熙間以蔭子入官累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 精鑒藏,善畫著有《西陂類稿》、《緜津山人詩集》等書。




顒琰()清高宗第十五子,嗣為帝在位二十五年。 謚睿廟號仁宗,年號嘉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书的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