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任务 他们是谁都是谁?

北京市十九大宣讲团阵容强大 他们都是谁?|宣讲团|北京市|全市_新浪新闻
  原标题:北京市十九大宣讲团阵容强大,他们都是谁?
  下午两点,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勤务基地礼堂里,坐满了400名检查站民警职工。市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为他们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彩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另一个身份——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今天,包括宋鱼水在内的28名宣讲团成员开始了在全市范围内的集中宣讲。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北京市迅速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全市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在“七个环节”下功夫,集中宣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已经正式成立,今天分赴各单位展开宣讲。宣讲团阵容强大,既有具备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党员领导干部,也有党的十九大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今天一直到11月下旬,市宣讲团成员将分赴全市各区、各工委深入宣讲,并与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座谈交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在市级层面,除市宣讲团外,市工委系统还成立市直机关、纪检监察、政法、首都高校、统战系统、社会领域、国企、卫生、宣传文化9个市级宣讲分团,推动宣讲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各区也陆续组建宣讲团,结合本区实际,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同时,本市还将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把理论宣讲和百姓宣讲有机结合,成立“不忘初心跟党走 圆梦京华谱新篇”、“冬奥”、“美丽中国”等系列特色分团,开展基层巡讲活动。
  市宣讲团将重点宣讲:
  ◆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要成果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
  ◆ 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
  ◆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市宣讲团都有谁?
  来源:识政
责任编辑:张玉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七小福都有谁?他们的师傅是谁?
现在我们所说的"七小福"通常是指这七个人:
元华、元秋、元彪、元奎、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德
实际上“七小福”是一个戏班的名字,共有14个人。
他们的师傅是于占元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相关信息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
现在我们所说的"七小福"通常是指这七个人:
元华、元秋、元彪、元奎、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德
实际上“七小福”是一个戏班的名字,共有14个人。
他们的师傅是于占元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相关信息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简介:
元华
原名:容志
  七小福之一,师承于占元,是为二师兄。第一次参与演出的电影是《精武门》,也是担任李小龙翻跟斗的指定替身。后来加入邵氏电影公司,拍了很多喜剧。
  代表作:《龙的传人》里的土地主“大澳周飞鸿”、《漫画威龙》中的大反派、《情圣》里的神经大哥等等。在周星驰作品《功夫》中,元华出演神藏不露的高手包租公,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奖。
元秋
本名:甘家凤
生日:1953年
身高:159cm
祖籍:山东省
  早年拜在于占元师傅门下学戏的元秋,跟成龙一样是山东人,按辈分算还是洪金宝的师姐。年轻时,元秋同其他武行一样担任过替身演员,80年代中期,元秋退出银幕。03年被周星驰重新挖掘出来,出演《功夫》中包租婆一角,获得了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元彪
原名:夏令震
英文名:HA LING CHUN
出生地 香港 青山道
身 高 171cm
体 重 65kg
星 座 狮子座
  7岁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取艺名“元彪”。是著名的“七小福”之一。10岁起就作为儿童演员参加影视演出。70年代曾参演李小龙的《精武门》、《龙争虎斗》以及胡金铨的《忠烈图》,也曾参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等古装武侠片。
元奎
较少亮相于目前的他比其他师兄弟的身份要纯粹一些,他是香港最著名的武术指导之一,和刘镇伟合作默契,最近的作品是《情癫大圣》。他在《新精武门》、《赌圣》中均有出场,不过最令人记住他的一句对白却是出现在《方世玉2》中的“安全第一”。
  正因为元奎对动作电影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好莱坞引起了对他注意.于是元奎继师弟成龙(元楼)后,也成功进军好莱坞.并拍摄了几部十分叫好的电影.
元龙
姓名:洪金宝
英文名:Sammo Hung
星座:射手座
乳名:三毛
  洪金宝祖籍浙江宁波。他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从于占元学艺,和师兄弟们曾用“七小福”名义活跃于舞台和银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岁时,洪金宝开始涉足电影,处女作是《爱的教育》,十八岁开始当龙虎武师,参演的名作有《龙争虎斗》《鬼马双星》,1971年开始当武术指导,第一部是《夺命双剑》,他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1977年洪金宝开始当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此片也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创办的嘉宝公司出品的)。
姓名:成龙
英文:Jackie Chan
本名:陈港生
族名:房仕龙
国籍:中国
星座:白羊座
身高:174cm
体重:63kg
嗜好:汽车,缓步跑
缺点:洁癖、自闭
最认可的动作女星:杨紫琼
最喜欢演员:卓别林 周同攀
家庭成员:妻子:林凤娇;儿子:房祖名
英文自传:《我是成龙》
影片自传:《成龙-我的特技》
官方网站: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元德
导演,武术动作指导,演员
美国导演工会DGA会员
加拿大卑诗省演员工会会员
加拿大国家演员工会会员
香港动作演员工会会员
1962- 加入于占元师傅创办的香港中国戏剧学院的北派戏班, 与成龙, 洪金宝, 元华,元秋 和元彪 等组成“七小福”巡回表演
1978- 在香港的多间电影公司担任龙虎武师和替身演员
1979- 加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担任演员和副动作指导
1982- 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荣升为动作指导
1985- 加入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担任动作指导
1988- 加入嘉和电影公司,担任动作指导
1990- 至今任独立动作指导、动作导演
成龙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着名的京剧大师于占元师父(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
霍元甲自创了迷踪拳,偷学父亲霍恩第
叶问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师傅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后随梁壁(梁赞之...
三十岁左右的人对于香港无线电视台的“五虎将”一定不会陌生,梁朝伟、刘德华、黄日
华、汤镇业、苗侨伟这五位在当时红级一时的明星,曾为香港无线缔造了无数的经典与神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
答: 是的,新宝来使用的是大众的DQ200型号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正式在风口浪尖上那款,与高尔夫,速腾搭载的变速箱一样,大众推出的国产车型,目前只有2.0T发动机的...
答: :PubmedMedline:等等,有很多,这几个比较权威也比较全,你先看看吧!
答: 好像没有这样的地方,除非你看完电影再起打牌。广场附近吧!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国际驾照,如果到国外开车,正式的程序:
1、到公证处办理驾照的公证书,可以要求英文或者法文译本(看看到哪个国家而定);
2、拿公证书到外交部的领事司指定的地点办理“领事认证”,可以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北京有4、5家代办的,在外交部南街的京华豪园2楼或者中旅都可以。
3、认证后在公证书上面贴一个大标志;
4、有的国家还要到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盖章一下。
偶前几天刚刚办过。
无锡至少有两所正规大学:
1、江南大学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由于它不直接在无锡召本科生,所以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学校:它位于山水东[西?]路九号,拥有约20位正教授/研究员,80位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多位首席科学家。去年还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一名。
1、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是江南大学办学的前身。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设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系、医学系、艺术系、体育系等18个院(系),共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5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000余人,网络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万余人。还有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0个博士点,覆盖发酵工程等16个二级博士学科专业和39个硕士学科专业,基本包涵了轻工、纺织、食品的全部领域。现有在校各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500余人。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经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科研水平上乘,社会服务盛誉,各方面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19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教授160名,副教授456名。由3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育人为本,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专门人才。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本科教学中,将相对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转到本科通识加特色教育;推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早期介入科研活动,从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一年一度的江南之春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金秋体育节等活动精彩纷呈,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电子制作竞赛、机器人竞赛、艺术设计竞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学生连年获得大奖。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
  作为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九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有70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十五”以来,学校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逐年增多。2003年取得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项,其中有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等。2004年,科技总经费9000多万元,获准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97项,横向科研270多项;鉴定或验收科技成果86项,其中30%以上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全校教职工共发表各类论文2700多篇,出版专著130多部,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3篇。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农产品深加工”、“发酵工程关键技术”课题全面通过结题验收并进入后期滚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3项;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申请专利356项,学校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高校第7名、江苏省第1名;人文社科领域承担的项目、层次、经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建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还建有二级董事会,共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学校十分重视发挥在轻工、食品、艺术设计、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积极为全国轻工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产品开发、人才知识更新服务,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为江苏省沿江发展战略、苏北发展战略及海上苏东发展战略服务,积极适应无锡市支柱产业的创新发展、科技和人才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由于学校的优质服务,中国电信、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都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6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级各类留学生260余人。学校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办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目前正在执行的校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有17个,其中与澳大利亚、英国一流大学之间的“2+2”学分互认合作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52.76万余册、电子图书37.40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食品与生物技术、教育科学等4种学报及《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和《电池工业》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地处无锡蠡湖新城、太湖之畔,占地3100多亩的学校新校区已建成面积36万平方米。新校区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钟灵毓秀的江南山水,造就了江南校园开拓进取的学术氛围;蕴涵深厚的人文传统,赋予了江南学子锐意求新的创造精神。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211工程”将重点建设和发展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学校在轻纺、食品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江南大学提出的发展总体目标是,经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交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开放式多科性大学;通过不断创特色、上水平、求发展、增实力,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是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多年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于1993年7月成立的,她依托南京农业大学雄厚的基础教学条件,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优越的专业教学条件,为我国及国际水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学院的宗旨是以推进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渔业科学和渔业生产,使渔业产品在当今人类改革食物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创造经济财富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努力,使该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渔业科学教育和研究中心。
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无锡的西南角上,与中央电视台太湖影视基地相邻,离市区仅10公里之遥,依山傍水,环境十分幽美,交通便利,有1路和820路公交车直达。学院占地面积26公顷,建筑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
南京农业大学从1984年开始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办学,设淡水渔业专业(专科)。学院于1994年新开设了“淡水渔业”本科专业。现设水产养殖本、专科专业,水产养殖博士点和硕士点,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本科、专科各种层次。
该院长期招收外国留学生,为亚太地区名国培养淡水渔业的技术人才,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办学层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招收留学生方面曾受到联合国FAO和UNDP、亚洲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的大力支持。
设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德全研究员为主的淡水鱼类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特种水产养殖室、水产品病害研究室、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经济与信息中心、内陆水域增养殖等7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40名,其中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8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部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18人。现有博士3人,硕士25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和圆满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六三”、国家攻关和省、部级课题190多项,获得各类奖励成果8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92年获农业部农业机构综合科研能力奖。
在多年的联合办学的实践中,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的领导非常重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教学管理趋于完善,教风好、学风正,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各项办学条件已得到改善,教学手段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配备了语音室、电脑房和先进的电教中心。
学院非常重视发展工作。依托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综合利用经贸部TCDC培训项目的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学院领导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教学设施的改造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积极改善学院的办学备件。建院六年来,学院不断改进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拥有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楼、语音室、电脑房、活动健身房、学生食堂、足球场、蓝球场、大客车、教学实习基地等设施,为国家培养水产专业人才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如何洗衣服?也许有人会说,衣服谁不会洗啊?放到水里,加点洗衣粉洗就成了呗。是啊,说是这样说,可是洗衣服还有不少学问呢。我就说说我的“洗衣经”吧。
说起洗衣服,想想真有不少要说的呢。
首先要分开洗。内衣外衣、深色浅色要分开。个人和个人的衣物也尽量分开洗涤,这样可以防止不同人体间细菌和病菌的相互交叉感染,尤其是宿舍或者朋友的衣服尽量不要放置在一起洗。即使是自己的衣服,内衣和外衣也要分开洗。因为外衣接触外界的污染和尘土较多,而内衣将直接接触皮肤,为避免外界尘螨等对皮肤的不良入侵,内外分开洗涤是有科学道理的。不同颜色的衣物要分开洗涤,可将颜色相近的一同洗涤,浅色的一起洗涤,容易掉色的单独洗涤,避免衣物因脱色而损坏。另外,袜子和其他衣物不要一起洗涤。
其次,使用洗衣粉宜提浸泡一会。洗衣粉功效的发挥不同于肥皂,只有衣物适时浸泡才能发挥最大的洗涤效果。浸泡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2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洗涤效果也不好,而且衣物易褶皱。有人洗衣服时把洗衣粉直接撒在衣物上便开始搓揉洗涤,那样不能发挥最好的洗涤效果,对洗衣粉是一种浪费,当然,免浸泡洗衣粉出外。另外,冬季一般宜使用温水浸泡衣物。水温过低,不能有效发挥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水温太高,会破坏洗衣粉中的活性成分,也不利于洗涤。
再次,衣物及时更换,及时洗涤。衣服要及时更换,相信道理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可是,衣物换下后应该及时清洗,有人却做的不好。好多家庭喜欢将换的衣服积攒起来,每周洗一次,这样很不科学,容易使衣物上积聚的细菌大量繁殖,容易诱发皮疹或皮肤瘙痒症状。为了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勤快一点,把及时换下的衣物及时洗涤,这样,其实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也不至于最后要花费半天甚至更长 的时间专门来洗涤大量的衣物要节约的多。另外衣服穿的太久就比较脏,要花很大的力气洗涤才能洗干净,也容易将衣物搓揉变形,而影响美观和穿着效果。
洗衣服是个简单的小家务,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学问却很多,也许您的“洗衣心得”比这还要科学,还要多样,欢迎您 的指正~~
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在玩家中颇有争论,其实真正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关于三国武将的排名早有定论,头十位依次为:
头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许(许楮)六张飞,七马(马超)八颜(颜良)九文丑,老将黄忠排末位。
关于这个排名大家最具疑问的恐怕是关羽了,这里我给大家细细道来。赵云就不用多说了,魏军中七进七出不说武功,体力也是超强了。而枪法有六和之说,赵云占了个气,也就是枪法的鼻祖了,其武学造诣可见一斑。至于典韦,单凭他和许楮两人就能战住吕布,武功应该比三英中的关羽要强吧。
其实单论武功除吕布外大家都差不多。论战功关羽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抢军马已经得手正在后撤,并不想与人交手,没想到赤兔马快,被从后背赶上斩之;文丑就更冤了,他是受了委托来招降关羽的,并没想着交手,结果话没说完关羽的刀就到了。只是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后来将关羽神话化了,就连日本人也很崇拜他,只不过在日本的关公形象是扎着日式头巾的。
张飞、许楮、马超的排名比较有意思,按理说他们斗得势均力敌都没分出上下,而古人的解释是按照他们谁先脱的衣服谁就厉害!有点搞笑呦。十名以后的排名笔者忘记了,好象第11个是张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三国演义》已是多次修改过的版本,笔者看过一套更早的版本,有些细节不太一样。
1、电子(IT)类:压克力手机架、压克力优盘架、MP3/MP4展架、有机玻璃VCD展架、数码相机展架、笔记本电脑展架、摄像头展架、ACRYLIC摇控器摆件架。电池箱、形像展示柜、专卖柜等。
2、装修类:有机玻璃装饰品、物业标牌、广告牌、形象牌、纸巾盒等。
3、烟草名酒类:烟架、塑料烟盒、酒架、酒盒、亚克力酒水牌、三角台卡、烟酒专卖柜等。
4、用品展示类:资料架、笔架、鞋架、眼镜架、手表展架、名片座、文具座、压克力台历座等。
5、女式用品类:化妆护肤品展架、珠宝盒、珠宝道具、饰品展架、形像专卖展柜。
6、精品类:相座、鱼缸、像架,药盒、纸镇、精品展盒、经销牌。
7、水晶工艺品类:水晶奖杯、水晶模型、水晶内雕、水晶装饰品。
8、水晶胶制品类:水晶胶工艺品、真品内藏制品。
9、有机旋转展示架:也是展架的一种,用于手表,手饰,精品,手机,MP3,通信设施的展示,展示架中心有一条灯管,上下均可装有灯,可全方位展示出产品的特征。风格优美,高贵典雅、又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有机旋转展示架使产品发挥出不同凡响的魅力。
煤沥青的工艺性能指标主要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看,煤沥青软化点、煤沥青的粘度、煤沥青密度,还有它的表面张力等等。
1、财神爷类似于四面佛的,一般都放置在屋外,诸如天台、花园、窗外等地,寓意是能够低档招财煞。切记将财神放在屋内,更不能够将其与观音、关帝、主线并排放置,否则会招致凶险。
2、财神爷类似于关公的,一定要放置在大门的外面,能够招财,也能够保护住在的平安,财源广广。
3、文财神一般刚在距离门很近的位置,在门大约二方的地方。这些财神都需要面向自己的屋内,方可实现财源滚滚。此外,文财神也是可以单独进行供奉的。可以同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一同供奉,而文财神的位置一定要摆在吉位上,方可防住凶险。
展示架用途及功能与适应场所
展架,展示架在商业用途中起到宣传商品,展示商品,促销作用,在卖场,商场,展览会,专卖店等不同场所压设计不同展示架用来展示不同商品,因而为配合厂家宣传品牌起到很大商业用途。
1用作燃料,由于固体成分多,一般将其与重油混合或者制作成浆料使用,能够起到部分代替重油的作用。
2用于碳素电极的生产,煤沥青中的碳石墨化程度相对较高,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生产,也可以作为浸润剂和粘结剂使用,这方面产品种类多、涉及产品广,是煤沥青的主要用途。
3涂料,主要经处理加工后,用于建筑物及管材防水涂料。环氧煤沥青涂料是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4筑路及建筑材料,一般与石油沥青混合使用,煤沥青和石油沥青相比,有明显的质量差距和耐久性差距。煤沥青塑性差,温度稳定性差,冬季脆,夏季软化,老化快,而两者的混合沥青性能优于各自单独使用。此外,煤沥青有害物较多,其中不少对人体危害很大,经无害化处理之后再使用才会比较环保。
5针状焦、活性炭、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煤沥青残炭值高,石墨化成分多,加工容易,而针状焦、碳纤维都是高端材料,附加值较高,以煤沥青为原料相当于变废为宝。
目前国内自动售货机质量比较好的应该是一动网无人售货机,这家的机器比较耐用,性价比高。机器维修率低,比较不错。另外还有好几家国内的厂家,机器的质量都不怎么行,用不住,返修率比较高。其他的一些厂家多是代理商公司,不是直接的生产厂家。
电子废弃物的成分复杂,其中半数以上的材料对人体有害,有一些甚至是剧毒的。比如,一台电脑有700多个元件,其中有一半元件含有汞、砷、铬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电子产品也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中含有碳粉等。
1、婚纱摄影、家庭装饰画;2、室内外指示牌;3、大型展览工程或活动展览展示;4、商场、银行、宾馆、酒店等墙面装饰宣传;5、机场、地铁、车站、公交站台等广告媒体;6、工艺礼品;7、流动广告牌。
新加坡在放宽中国旅游签证的同时,也决定放宽和简化中国商家到新加坡的商务签证条例,向在新加坡当地有业务的中国商家发出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多次出入境签证。 华商盛世是中国最具价值的海外游学供应商,是海外教育培训产业链中关键资源的有效组织者。
技术参数量程范围:-100Kpa~200MPa;供电电压:12~35V DC(24V DC 校准电压)/交流220vAC供电输出继电器容量:380V 3A, 220V 5A,24V DC 5A等精 度:优于0.0.5%FS、1%FS等各种设置范围:全量程段可以设置采样速率:10次/秒(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要求的速度)。接口螺纹:M20*1.5、G1/4、G1/2、1/4NPT(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回答者:grindan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元秋也是于占元门徒下,我猜是比较早期的学生,别忘了在占元门下20多岁就约满出师,所以也有可能是在成龙之前的学生,网上流传她的资料不多,早期也是龙虎武师但中间退出(网上说因结婚退出龙虎武师)后来周星池电影功夫找演员,元秋是陪朋友试镜,结果她被看中演出包租婆一角,没想到一炮而红。只能说是同门大师姐。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系,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春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至于“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元振等人此时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同气连枝,大家有饭吃,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显形,较之以前做武师的日子要好得多了,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可能不太合适):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过话又说回来,靠人不如靠己,虽说师兄弟好得没话说,但如果自己没有实力,早晚也会被淘汰的,更何况这几位本身亦非等闲之辈,凭本事照样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元奎为成龙的《龙少爷》、洪金宝的《皇家师姐》等片设计的武打动作已显示出自身实力。作为导演,他与刘镇伟合导、周星驰主演《赌圣》曾创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纪录。而当他遇上李连杰后,更是一展平生所学,充分发挥了李连杰的敏捷身手,经典的武术设计更是层出不穷。单以他与师弟元德联合为《功夫皇帝方世玉》设计的动作场面来说,李连杰与胡慧中在看热闹人群的头顶比武高来高去尽展潇洒身姿,而赵文卓与李连杰于监斩台里低矮的夹层中的打斗则是闪转腾挪却以灵巧取胜;再加上李、赵二人在染布坊内长棍对短棒的对攻——这一高一低,一短一长的巧妙对比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元奎、元德以该片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奖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至此,元奎与元德师兄弟联手在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华保镖》、《赤子威龙》、《鼠胆龙威》等影片中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李连杰鲜明的造型,潇洒的亮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身手无不体现着元奎师兄弟的心血,从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术指导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元华给人的银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龙、洪金宝、元彪主演的许多电影如《飞龙猛将》、《急冻奇侠》、《东方秃鹰》中,元华总是扮演功夫最厉害的反派,有时需要成龙他们师兄弟同时出招才能战胜他,其实以元华的瘦削身体,若没有些真功夫还真不足以抵挡自己三个师兄弟的轮番进攻。只是不断重复这等只靠拳脚功夫显威的反派角色,难免会令元华最后沦为如卢惠光、周比利等纯脸谱化的陪练打星。于是这位留着和林子祥一样的小胡子(《急冻奇侠》中元彪对其相貌的评价)开始在演技上下功夫,与周星驰合作的《龙的传人》、《情圣》、《漫画威龙》和与李连杰合演的《龙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现了元华的喜剧表演才华,比之在成龙、元彪的影片中充当一号打手自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另外,他为《急冻奇侠》和《龙行天下》设计的武术动作也干净利落,不落俗套、颇有新意,只可惜后来他在武术指导这一行当并未有太大发展,而是专注于银幕前的演出,还别说,倒也算得上别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学艺时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八十年代其他师兄弟开始各领风骚时,元彬更是默默无闻,未见有何建树。他也甚少与洪金宝、成龙等师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术指导程小东门下,与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东的副手,辅助他为《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新鹿鼎记》等武侠片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因此深得徐克赏识,后来竟提拔他在《黄飞鸿三狮王争霸》中做了武术指导的正职,又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元彬、马玉成设计的武术动作虽然深受程小东的影响,但却各有侧重:马玉成颇得程式凌空飞舞,飘逸潇洒风格之精髓,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虚与实的结合差了些;元彬则武术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写实性很强,只可惜有时候又想学程小东的天马行空,结果难免弄巧成拙,这点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体现得很突出——至于后来元彬为“银河映像”的许多经典枪战片做指导的动作场面,固然精彩写实,但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发挥,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导演意图控制下却又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了。
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成龙、元彪是香港最红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们领衔主演的功夫片,几乎都能获得极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则更是票房卖座的保证了。因此当年这三兄弟曾合作过多次,最早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该片是嘉禾为对撼新艺城的卖座动作喜剧系列《最佳拍档》开拍的,由洪金宝导演,开创了豪华明星阵容的群戏先河,影片以洪金宝、吴耀汉、冯淬帆、秦祥林、岑建勋(后来换为曾志伟)的搞笑戏为主,剧情主要是这五个好色男人调戏美女的桥段,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三人硬桥硬马的动作功夫场面,(《奇谋妙计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没甚戏份,待到后来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时对敌的精彩武斗了)。只是在这套由洪金宝控制影片整体风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龙、元彪的戏份也只限于打斗,并无多大发挥。但到了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A计划》时,则是完全围绕成龙展开情节,无论洪金宝、元彪怎么卖力的打斗表演,却也抢不去成龙的风头。
说起洪金宝与成龙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据说成龙的许多功夫就学自洪金宝,而他入电影圈以来一直受到这位大师兄的照顾。因此两人之间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启发,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单说洪金宝,他不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开创了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监制的“僵尸”系列电影更风靡一时。而且他除了动作功夫少有敌手外,还主演过几部颇受好评的文艺片,如在《八两金》中与张艾嘉谈情说爱,影片淡淡的乡愁和略显悲伤的爱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宝出色的演技也为该片锦上添花。另外,他在与成龙合演的《龙的心》扮演一个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着实精湛,只可惜与同年郑则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题材撞车,不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几百万,堪称洪金宝与成龙合作以来最失败的一次,使得成龙以后再不敢轻言演文艺片,而洪金宝却毫不在乎,后来又有与张曼玉主演的《过埠新娘》文艺片问世。此等勇气和对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绝对可拔得头筹。
再说洪金宝对成龙的启发,因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成龙首次扮演警察,才触发了成龙的创作灵感,才有了《A计划》中的民国巡警马如龙,才有了后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而洪金宝在八五年为德宝监制了《皇家师姐》系列,成龙就在八七年为嘉禾监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这个算是启发,还是对撼呢?另外,成龙、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嘉禾电影公司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飞龙猛将》。《飞龙猛将》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片中设计了一段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谁知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绝唱了呢?不过,洪金宝与元彪倒是陆续有合作,比如《东方秃鹰》、《乱世儿女》(此片中洪金宝破天荒地演了一个大反派,与元彪恶斗一场最后被炸死)、《九五牛皮胶》等——其实近年来个人最喜欢的“七小福”作品当属元奎导演,元彪、元华、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马永贞》,拳脚刀斧,枪战武斗的动作场面精彩绝伦,兄弟情义,帮派厮杀,情感阴谋、搞笑悲情,虽用传统手法演绎,却也令人荡气回肠。元彪的英雄、元华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该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极差,不知何故。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七小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重点不太一样,比如成龙、洪金宝、元奎在好莱坞,元彪留守香港,元华转投无线电视台做了电视剧演员,元彬则在内地混饭吃。但现在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宝为成龙的《highbinders》担任动作导演,元彪为成龙的《龙旋风》担任动作指导,洪金宝在元彬导演的电视剧《断仇谷》中担纲主演,元彪则与洪金宝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许“七小福”作为演员在银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龙、洪金宝)已经开始老了,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却越来越重要——谨以此浅陋文章纪念为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无数欢乐的几个香港电影人!
成龙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着名的京剧大师于 占元师父(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 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 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 斗等动作。除了练功外,他们更 要做清洁、洗碗等的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时艰苦训练中成 长。 在一次京剧的表演中,于师父选了元龙(洪金宝)、元泰、元华、 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龙,担演一套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从此人们 便称他们为七小福,而成龙亦从此获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机会。
现在我们所说的"七小福"通常是指这七个人:
元华、元秋、元彪、元奎、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德
实际上“七小福”是一个戏班的名字,共有14个人。
他们的师傅是于占元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简介:
元华
原名:容志
  七小福之一,师承于占元,是为二师兄。第一次参与演出的电影是《精武门》,也是担任李小龙翻跟斗的指定替身。后来加入邵氏电影公司,拍了很多喜剧。
  代表作:《龙的传人》里的土地主“大澳周飞鸿”、《漫画威龙》中的大反派、《情圣》里的神经大哥等等。在周星驰作品《功夫》中,元华出演神藏不露的高手包租公,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奖。
本名:甘家凤
生日:1953年
身高:159cm
祖籍:山东省
  早年拜在于占元师傅门下学戏的元秋,跟成龙一样是山东人,按辈分算还是洪金宝的师姐。年轻时,元秋同其他武行一样担任过替身演员,80年代中期,元秋退出银幕。03年被周星驰重新挖掘出来,出演《功夫》中包租婆一角,获得了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原名:夏令震
英文名:HA LING CHUN
出生地 香港 青山道
身 高 171cm
体 重 65kg
星 座 狮子座
  7岁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取艺名“元彪”。是著名的“七小福”之一。10岁起就作为儿童演员参加影视演出。70年代曾参演李小龙的《精武门》、《龙争虎斗》以及胡金铨的《忠烈图》,也曾参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等古装武侠片。
较少亮相于目前的他比其他师兄弟的身份要纯粹一些,他是香港最著名的武术指导之一,和刘镇伟合作默契,最近的作品是《情癫大圣》。他在《新精武门》、《赌圣》中均有出场,不过最令人记住他的一句对白却是出现在《方世玉2》中的“安全第一”。
  正因为元奎对动作电影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好莱坞引起了对他注意.于是元奎继师弟成龙(元楼)后,也成功进军好莱坞.并拍摄了几部十分叫好的电影.
姓名:洪金宝
英文名:Sammo Hung
星座:射手座
乳名:三毛
  洪金宝祖籍浙江宁波。他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从于占元学艺,和师兄弟们曾用“七小福”名义活跃于舞台和银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岁时,洪金宝开始涉足电影,处女作是《爱的教育》,十八岁开始当龙虎武师,参演的名作有《龙争虎斗》《鬼马双星》,1971年开始当武术指导,第一部是《夺命双剑》,他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1977年洪金宝开始当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此片也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创办的嘉宝公司出品的)。
姓名:成龙
英文:Jackie Chan
本名:陈港生
族名:房仕龙
国籍:中国
星座:白羊座
身高:174cm
体重:63kg
嗜好:汽车,缓步跑
缺点:洁癖、自闭
最认可的动作女星:杨紫琼
最喜欢演员:卓别林 周同攀
家庭成员:妻子:林凤娇;儿子:房祖名
英文自传:《我是成龙》
影片自传:《成龙-我的特技》
官方网站: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导演,武术/动作指导,演员
美国导演工会DGA会员
加拿大卑诗省演员工会会员
加拿大国家演员工会会员
香港动作演员工会会员
1962- 加入于占元师傅创办的香港中国戏剧学院的北派戏班, 与成龙, 洪金宝, 元华,元秋 和元彪 等组成“七小福”巡回表演
1978- 在香港的多间电影公司担任龙虎武师和替身演员
1979- 加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担任演员和副动作指导
1982- 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荣升为动作指导
1985- 加入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担任动作指导
1988- 加入嘉和电影公司,担任动作指导
1990- 至今任独立动作指导、动作导演
元龙(洪金宝)
元楼(成龙)
名称:新七小福
队员:杨政、王海祥、何翔、易扬、
冀涛、涂圣成、徐冬梅
送给你一张"新七小福"的照片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系,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春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至于“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元振等人此时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同气连枝,大家有饭吃,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显形,较之以前做武师的日子要好得多了,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可能不太合适):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过话又说回来,靠人不如靠己,虽说师兄弟好得没话说,但如果自己没有实力,早晚也会被淘汰的,更何况这几位本身亦非等闲之辈,凭本事照样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元奎为成龙的《龙少爷》、洪金宝的《皇家师姐》等片设计的武打动作已显示出自身实力。作为导演,他与刘镇伟合导、周星驰主演《赌圣》曾创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纪录。而当他遇上李连杰后,更是一展平生所学,充分发挥了李连杰的敏捷身手,经典的武术设计更是层出不穷。单以他与师弟元德联合为《功夫皇帝方世玉》设计的动作场面来说,李连杰与胡慧中在看热闹人群的头顶比武高来高去尽展潇洒身姿,而赵文卓与李连杰于监斩台里低矮的夹层中的打斗则是闪转腾挪却以灵巧取胜;再加上李、赵二人在染布坊内长棍对短棒的对攻——这一高一低,一短一长的巧妙对比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元奎、元德以该片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奖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至此,元奎与元德师兄弟联手在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华保镖》、《赤子威龙》、《鼠胆龙威》等影片中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李连杰鲜明的造型,潇洒的亮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身手无不体现着元奎师兄弟的心血,从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术指导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元华给人的银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龙、洪金宝、元彪主演的许多电影如《飞龙猛将》、《急冻奇侠》、《东方秃鹰》中,元华总是扮演功夫最厉害的反派,有时需要成龙他们师兄弟同时出招才能战胜他,其实以元华的瘦削身体,若没有些真功夫还真不足以抵挡自己三个师兄弟的轮番进攻。只是不断重复这等只靠拳脚功夫显威的反派角色,难免会令元华最后沦为如卢惠光、周比利等纯脸谱化的陪练打星。于是这位留着和林子祥一样的小胡子(《急冻奇侠》中元彪对其相貌的评价)开始在演技上下功夫,与周星驰合作的《龙的传人》、《情圣》、《漫画威龙》和与李连杰合演的《龙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现了元华的喜剧表演才华,比之在成龙、元彪的影片中充当一号打手自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另外,他为《急冻奇侠》和《龙行天下》设计的武术动作也干净利落,不落俗套、颇有新意,只可惜后来他在武术指导这一行当并未有太大发展,而是专注于银幕前的演出,还别说,倒也算得上别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学艺时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八十年代其他师兄弟开始各领风骚时,元彬更是默默无闻,未见有何建树。他也甚少与洪金宝、成龙等师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术指导程小东门下,与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东的副手,辅助他为《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新鹿鼎记》等武侠片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因此深得徐克赏识,后来竟提拔他在《黄飞鸿三狮王争霸》中做了武术指导的正职,又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元彬、马玉成设计的武术动作虽然深受程小东的影响,但却各有侧重:马玉成颇得程式凌空飞舞,飘逸潇洒风格之精髓,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虚与实的结合差了些;元彬则武术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写实性很强,只可惜有时候又想学程小东的天马行空,结果难免弄巧成拙,这点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体现得很突出——至于后来元彬为“银河映像”的许多经典枪战片做指导的动作场面,固然精彩写实,但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发挥,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导演意图控制下却又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了。
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成龙、元彪是香港最红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们领衔主演的功夫片,几乎都能获得极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则更是票房卖座的保证了。因此当年这三兄弟曾合作过多次,最早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该片是嘉禾为对撼新艺城的卖座动作喜剧系列《最佳拍档》开拍的,由洪金宝导演,开创了豪华明星阵容的群戏先河,影片以洪金宝、吴耀汉、冯淬帆、秦祥林、岑建勋(后来换为曾志伟)的搞笑戏为主,剧情主要是这五个好色男人调戏美女的桥段,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三人硬桥硬马的动作功夫场面,(《奇谋妙计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没甚戏份,待到后来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时对敌的精彩武斗了)。只是在这套由洪金宝控制影片整体风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龙、元彪的戏份也只限于打斗,并无多大发挥。但到了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A计划》时,则是完全围绕成龙展开情节,无论洪金宝、元彪怎么卖力的打斗表演,却也抢不去成龙的风头。 说起洪金宝与成龙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据说成龙的许多功夫就学自洪金宝,而他入电影圈以来一直受到这位大师兄的照顾。因此两人之间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启发,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单说洪金宝,他不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开创了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监制的“僵尸”系列电影更风靡一时。而且他除了动作功夫少有敌手外,还主演过几部颇受好评的文艺片,如在《八两金》中与张艾嘉谈情说爱,影片淡淡的乡愁和略显悲伤的爱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宝出色的演技也为该片锦上添花。另外,他在与成龙合演的《龙的心》扮演一个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着实精湛,只可惜与同年郑则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题材撞车,不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几百万,堪称洪金宝与成龙合作以来最失败的一次,使得成龙以后再不敢轻言演文艺片,而洪金宝却毫不在乎,后来又有与张曼玉主演的《过埠新娘》文艺片问世。此等勇气和对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绝对可拔得头筹。
再说洪金宝对成龙的启发,因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成龙首次扮演警察,才触发了成龙的创作灵感,才有了《A计划》中的民国巡警马如龙,才有了后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而洪金宝在八五年为德宝监制了《皇家师姐》系列,成龙就在八七年为嘉禾监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这个算是启发,还是对撼呢?另外,成龙、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嘉禾电影公司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飞龙猛将》。《飞龙猛将》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片中设计了一段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谁知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绝唱了呢?不过,洪金宝与元彪倒是陆续有合作,比如《东方秃鹰》、《乱世儿女》(此片中洪金宝破天荒地演了一个大反派,与元彪恶斗一场最后被炸死)、《九五牛皮胶》等——其实近年来个人最喜欢的“七小福”作品当属元奎导演,元彪、元华、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马永贞》,拳脚刀斧,枪战武斗的动作场面精彩绝伦,兄弟情义,帮派厮杀,情感阴谋、搞笑悲情,虽用传统手法演绎,却也令人荡气回肠。元彪的英雄、元华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该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极差,不知何故。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七小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重点不太一样,比如成龙、洪金宝、元奎在好莱坞,元彪留守香港,元华转投无线电视台做了电视剧演员,元彬则在内地混饭吃。但现在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宝为成龙的《highbinders》担任动作导演,元彪为成龙的《龙旋风》担任动作指导,洪金宝在元彬导演的电视剧《断仇谷》中担纲主演,元彪则与洪金宝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许“七小福”作为演员在银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龙、洪金宝)已经开始老了,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却越来越重要——谨以此浅陋文章纪念为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无数欢乐的几个香港电影人! 成龙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着名的京剧大师于 占元师父(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 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 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 斗等动作。除了练功外,他们更 要做清洁、洗碗等的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时艰苦训练中成 长。 在一次京剧的表演中,于师父选了元龙(洪金宝)、元泰、元华、 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龙,担演一套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从此人们 便称他们为七小福,而成龙亦从此获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机会,以后他们 就不断在荔园表。
香港凯福的黄金项链很不错的。款式很好看,不土!一般的黄金项链都感觉有点土,但是香港凯福的做工特别精细,款式也很好看,十足的K金,不掺假,很不错的!给你女朋友买黄金项链,选择香港凯福说明你很有眼光啊!
到网上电影网站上看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回答者:grindan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元秋也是于占元门徒下,我猜是比较早期的学生,别忘了在占元门下20多岁就约满出师,所以也有可能是在成龙之前的学生,网上流传她的资料不多,早期也是龙虎武师但中间退出(网上说因结婚退出龙虎武师)后来周星池电影功夫找演员,元秋是陪朋友试镜,结果她被看中演出包租婆一角,没想到一炮而红。只能说是同门大师姐。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系,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春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至于“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元振等人此时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同气连枝,大家有饭吃,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显形,较之以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夺帅最后是谁杀了他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