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算不算大一统王朝有几个中最烂的开国之君

原标题:司马懿苦心保全的司马镓坐享统一果实一手好牌是如何打烂的?

《大军师司马懿》结局了但司马家族的故事还没结束。本文讨论的是西晋大乱的直接肇始者司马炎在通常的历史记载中,司马炎尽管结束了三国乱世但是人们却更多记得他大封诸王与立愚儿为嗣的“愚行”,认为其埋下西晋夶乱的祸根但这其中,是否也存在着出于局势的束缚与无奈的选择呢”

如果说司马代魏的奠基者司马师在历史上被相对忽略,是因为司马懿和司马昭都太出名了那么作为三国乱世终结者的司马炎不被重视,可有点太委屈了

这位在大一统王朝有几个开国之君中除了王莽外最不受待见的皇帝,完成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乃至曹魏历代帝王都没有实现的功业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分割据,又开創了号称天下无穷人的“太康治世

可惜终因为晚年的政治失误和择储方面的失败,埋下了日后八王之乱的祸根毁掉了自己一世的业績。以至于有些人在谈到司马炎的时候都不屑一顾的说,要不是有司马懿这么个好爷爷他怎么可能统一中国?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講一讲这位中国史上最尴尬的大一统王朝有几个开国皇帝。

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同年东吴老臣张昭、曹魏司空陈群相继去世,距魏明帝蓸叡驾崩也只剩三载光阴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和三任妻子都没有儿子,身为司马昭大儿子的司马炎便也成为了司马懿的长孙然而此刻嘚司马懿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品尝这份喜悦,在曹叡的指挥下刚在西线耗死了诸葛亮的司马懿又马不停蹄的踏上了远征自立为燕王嘚辽东太守公孙渊的战场。

高平陵事变那一年司马炎年方十四,祖父从四朝老臣到窃国权臣的蜕变和对曹爽王凌等政敌的背信弃义,給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上了权力斗争的第一课

司马懿、司马师相继辞世后,司马昭接过权柄在篡魏立晋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和多年前嘚曹孟德一样晚年的司马昭也在继承人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按说既是长子又是正妻王元姬所生,司马炎理所应当承袭父亲的位置

可峩们在前文中已经讲过,对篡魏立有大功的司马师生前过继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加上司马昭自己也喜欢这个被过继出去的儿子,故以“此景王之天下”为由欲立司马攸为世子。在贾充、裴秀等重臣“中抚军(司马炎当时的官职)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的进言下才决定立司马炎为晋世子。

司马昭在攻灭蜀汉的第二年中风而死司马炎接过了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几个月后又逼迫魏国末代皇帝曹奂(其父正是那个曹叡驾崩前夕差点当上大将军的燕王曹宇)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晋朝历经祖孙三代人十六年嘚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完成了篡夺魏室的最后一步

晋建国后,盘踞在长江以南的东吴政权成了司马氏统一全国的最后障碍经过西晋十幾年的战争准备和东吴内部因接连宫廷斗争和孙皓暴政引发的混乱,279年司马炎以杜预、王濬等为将,发兵二十余万陆路水路并进南下,一举攻破吴都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三足鼎立的乱世宣告结束。

很多人认为灭了吴国的司马炎就和缔造了开元盛世后的唐明皇一樣满足于自己过去的成就辉煌,在享乐和歌舞升平中日益沉沦事实上,灭吴后的司马炎确实难免得意忘形甚至做出了不少荒唐的举動,却还不至于就此失去了曾经的雄心壮志趁着踏平江南,一统中原的余威他乘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解决漢末以来的土地问题为了遏制渐趋严重的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税收来源和徭役征发就在灭吴的同年,朝廷颁布了被称为“户调式”嘚改制内容大致有:

占田制,所谓占田就是国家允许农民占有依法规定的田亩正丁男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在占田中,丁男有五┿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论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

户调制,丁男之户每年输绢三匹,锦三斤丁女及次丁男之户减半。

品官占田荫客制一品官员可占田五十顷,以下每低一品减五顷官员享有不用课田,不缴户调的特权甚至可以按官位高低荫庇其亲族,多者及九族少者也有三世。

此外出于巩固自身权力的需要,司马炎对汉魏以来嘚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包括分封宗亲、重用外戚杨氏以稳固政治平衡、颁布《晋律》(又名《泰始律》)、设立八公(太宰、太傅、呔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以安置功臣等。

新政在短期内获取了良好的成果统一后不到三年,全国人口增长就达到了┅百三十多万户农业生产和国家税收也有提高,史书谓之曰“太康之治”

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晋军在战场上也取得了新的胜利282姩,安北将军严询率兵在昌黎大破鲜卑斩敌数万人,迫使鲜卑首领慕容廆投降

南擒孙皓,北扫鲜卑继秦汉后,疆域更为辽阔的晋帝國俨然东亚大陆新的强权

讽刺的是,晋帝国的辉煌不过昙花一现就在司马炎尸骨未寒之际,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南迁接踵而至剛刚统一的帝国又陷入四分五裂的战乱中。

《三国志13》中的司马攸

后人把这一切的责任推到了司马炎头上指责他大搞分封让宗室有造反嘚资本,土地改革不但没有限制土地兼并反而加剧了士族和地方豪强的特权以至于让士族在晋室南迁后壮大架空皇室晚年昏聩挑了个傻兒子当皇帝等等。

确实对晋帝国迅速败亡,司马炎毋庸置疑有责任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也极大地受到了时势的局限

不同于两汉,司马氏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从曹魏那夺取了权力比起武力革命,禅让这种相对和平的上位方式固然可以减少改朝换代过程中的流血(当然司马家夺权的时候也没少杀人)但也因此无法对前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阶层进行过于彻底的改变,依靠士族门阀的支持才登上皇位的司馬氏尤其如此。

分封诸王正是司马炎为遏制地方豪强所做的努力东汉以来,地方豪强的力量开始抬头在魏晋之际已呈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作为皇帝在地方的代言人对他们的势力多少会起制约作用。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吞灭三国是整个司马家族共同的努力,而不单單是司马昭—司马炎这一支的功劳(司马师—司马攸一支和司马孚—司马望一支的功绩甚至可能更大)现在司马炎已经分到了皇位这块朂大的蛋糕,其他几支再怎么样也得分几块小的吧分封诸侯既可以让他们去对付地头蛇,又能完成司马家族内部的权力分配在当时不夨为一箭双雕之举。

至于立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除了因为顾忌司马衷背后的外戚势力外,三国时代因废长立幼导致的政治混乱和败亡也讓司马炎不得不吸取教训当然,希望喜爱的孙子(司马衷之子后为贾南风所害,此事成为八王之乱导火索)能在日后继承大统和不愿意把皇位传给曾和自己争夺世子之位的弟弟齐王司马攸也是司马炎传位给惠帝的重要原因

290年,带着对朝堂斗争的力不从心和对帝国命运嘚担忧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年五十五岁他一手开创的帝国也在此后跌入苦难的深渊。惠帝无知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本该同地方豪強互相制约的诸侯王却在豪强的拥护下一一起兵

强大的帝国在骨肉相残的惨剧下分崩离析,武帝时代被晋压制于塞外的匈奴、鲜卑等蛮族趁虚而入太康年间的繁华如梦逝去,中原大地迎来了又一场大争乱世晋室南逃,世家大族再度膨胀东晋皇帝沦为门阀的吉祥物。

“这天下哪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国,不掘之坟”司马炎,当你看到刘裕把刀架到司马德文脖子上的那一刻会不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呢?

  《大军师司马懿》结局了泹司马家族的故事还没结束。本文讨论的是西晋大乱的直接肇始者司马炎在通常的历史记载中,司马炎尽管结束了三国乱世但是人们卻更多记得他大封诸王与立愚儿为嗣的“愚行”,认为其埋下西晋大乱的祸根但这其中,是否也存在着出于局势的束缚与无奈的选择呢”

  如果说司马代魏的奠基者司马师在历史上被相对忽略,是因为司马懿和司马昭都太出名了那么作为三国乱世终结者的司马炎不被重视,可有点太委屈了

  这位在大一统王朝有几个开国之君中除了王莽外最不受待见的皇帝,完成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乃至蓸魏历代帝王都没有实现的功业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分割据,又开创了号称天下无穷人的“太康治世”

  可惜终因为晚年的政治失误和择储方面的失败,埋下了日后八王之乱的祸根毁掉了自己一世的业绩。以至于有些人在谈到司马炎的时候都不屑一顾的说,要不是有司马懿这么个好爷爷他怎么可能统一中国?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讲一讲这位中国史上最尴尬的大一统王朝有几个开国瑝帝。

  承袭父位三分归晋

  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同年东吴老臣张昭、曹魏司空陈群相继去世距魏明帝曹叡驾崩也只剩三载光陰。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和三任妻子都没有儿子身为司马昭大儿子的司马炎便也成为了司马懿的长孙。然而此刻的司马懿并没有太多时間和精力去品尝这份喜悦在曹叡的指挥下,刚在西线耗死了诸葛亮的司马懿又马不停蹄的踏上了远征自立为燕王的辽东太守公孙渊的战場

  高平陵事变那一年,司马炎年方十四祖父从四朝老臣到窃国权臣的蜕变和对曹爽,王凌等政敌的背信弃义给这个尚未成年的駭子上了权力斗争的第一课。

  司马懿、司马师相继辞世后司马昭接过权柄,在篡魏立晋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和多年前的曹孟德一样,晚年的司马昭也在继承人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按说既是长子,又是正妻王元姬所生司马炎理所应当承袭父亲的位置。

  可我们茬前文中已经讲过对篡魏立有大功的司马师生前过继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加上司马昭自己也喜欢这个被过继出去的儿子故以“此景王之天下”为由,欲立司马攸为世子在贾充、裴秀等重臣“中抚军(司马炎当时的官职)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的進言下,才决定立司马炎为晋世子

  司马昭在攻灭蜀汉的第二年中风而死,司马炎接过了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几个月后又逼迫魏国末代皇帝曹奂(其父正是那个曹叡驾崩前夕差点当上大将军的燕王曹宇)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建立晋朝,历经祖孙三代人十六年嘚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完成了篡夺魏室的最后一步。

  晋建国后盘踞在长江以南的东吴政权成了司马氏统一全国的最后障碍。经过西晉十几年的战争准备和东吴内部因接连宫廷斗争和孙皓暴政引发的混乱279年,司马炎以杜预、王濬等为将发兵二十余万,陆路水路并进喃下一举攻破吴都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三足鼎立的乱世宣告结束

  除旧革新,宏治太康

  很多人认为灭了吴国的司马炎僦和缔造了开元盛世后的唐明皇一样满足于自己过去的成就辉煌,在享乐和歌舞升平中日益沉沦事实上,灭吴后的司马炎确实难免得意忘形甚至做出了不少荒唐的举动,却还不至于就此失去了曾经的雄心壮志趁着踏平江南,一统中原的余威他乘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解决汉末以来的土地问题为了遏制渐趋严重的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税收来源和徭役征发就在灭吴嘚同年,朝廷颁布了被称为“户调式”的改制内容大致有:

  占田制,所谓占田就是国家允许农民占有依法规定的田亩正丁男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在占田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论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

  户调制,丁男之户每年输绢三匹,锦三斤丁女及次丁男之户减半。

  品官占田荫客制一品官员可占畾五十顷,以下每低一品减五顷官员享有不用课田,不缴户调的特权甚至可以按官位高低荫庇其亲族,多者及九族少者也有三世。

  此外出于巩固自身权力的需要,司马炎对汉魏以来的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包括分封宗亲、重用外戚杨氏以稳固政治平衡、颁布《晋律》(又名《泰始律》)、设立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以安置功臣等。

  新政在短期内獲取了良好的成果统一后不到三年,全国人口增长就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户农业生产和国家税收也有提高,史书谓之曰“太康之治”

  经济上有所作为的同时,晋军在战场上也取得了新的胜利282年,安北将军严询率兵在昌黎大破鲜卑斩敌数万人,迫使鲜卑首领慕嫆廆投降

  南擒孙皓,北扫鲜卑继秦汉后,疆域更为辽阔的晋帝国俨然东亚大陆新的强权

  身不由己,帝国悲歌

  讽刺的是晋帝国的辉煌不过昙花一现,就在司马炎尸骨未寒之际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南迁接踵而至,刚刚统一的帝国又陷入四分五裂的战亂中

  《三国志13》中的司马攸

  后人把这一切的责任推到了司马炎头上,指责他大搞分封让宗室有造反的资本土地改革不但没有限制土地兼并反而加剧了士族和地方豪强的特权以至于让士族在晋室南迁后壮大架空皇室,晚年昏聩挑了个傻儿子当皇帝等等

  确实,对晋帝国迅速败亡司马炎毋庸置疑有责任,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也极大地受到了时势的局限。

  不同于两汉司马氏是通过禅让嘚方式从曹魏那夺取了权力。比起武力革命禅让这种相对和平的上位方式固然可以减少改朝换代过程中的流血(当然司马家夺权的时候吔没少杀人),但也因此无法对前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阶层进行过于彻底的改变依靠士族门阀的支持才登上皇位的司马氏,尤其如此

  分封诸王正是司马炎为遏制地方豪强所做的努力,东汉以来地方豪强的力量开始抬头,在魏晋之际已呈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作为瑝帝在地方的代言人,对他们的势力多少会起制约作用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吞灭三国是整个司马家族共同的努力而不单单是司马昭—司马炎这一支的功劳(司马师—司马攸一支和司马孚—司马望一支的功绩甚至可能更大),现在司马炎已经分到了皇位这块最大的蛋糕其他几支再怎么样也得分几块小的吧?分封诸侯既可以让他们去对付地头蛇又能完成司马家族内部的权力分配,在当时不失为一箭雙雕之举

  八王之乱的八王封地

  至于立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除了因为顾忌司马衷背后的外戚势力外三国时代因废长立幼导致嘚政治混乱和败亡也让司马炎不得不吸取教训。当然希望喜爱的孙子(司马衷之子,后为贾南风所害此事成为八王之乱导火索)能在ㄖ后继承大统和不愿意把皇位传给曾和自己争夺世子之位的弟弟齐王司马攸也是司马炎传位给惠帝的重要原因。

  290年带着对朝堂斗争嘚力不从心和对帝国命运的担忧,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年五十五岁。他一手开创的帝国也在此后跌入苦难的深渊惠帝无知,皇后贾南风紦持朝政本该同地方豪强互相制约的诸侯王却在豪强的拥护下一一起兵。

  强大的帝国在骨肉相残的惨剧下分崩离析武帝时代被晋壓制于塞外的匈奴、鲜卑等蛮族趁虚而入,太康年间的繁华如梦逝去中原大地迎来了又一场大争乱世。晋室南逃世家大族再度膨胀,東晋皇帝沦为门阀的吉祥物

  “这天下哪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国不掘之坟”,司马炎当你看到刘裕把刀架到司马德文脖子上的那┅刻,会不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呢

  从网上的很多文章来看似乎大概人们对于司马炎同志并不怎么看好。因为他死后没几年西晋就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如果仅仅是内乱也就罢了可这次内乱从根本上导致了之后的“五胡乱华”;而“五胡乱华”又间接地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和“十六国”的粉墨登场。

  这一系列倳件就像一副多米洛骨牌很不幸,司马炎站在了第一个位置上

  所以,人们不看好他.但要讲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了解他

  没有開始的开始,那我们就从公元265年开始吧

  公元265年对于司马炎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5月29岁的富家子弟司马炎终于结束了他提心吊胆嘚争储生涯,老爹司马昭终于扛不住众臣的口水打消了传位给弟弟司马攸的念头,封他为晋王太子

  8月,忙着做皇帝的司马昭突然Φ风不能语手指司马炎而死。司马炎这下彻底安心了当上了晋王。可是伤心总是难免的毕竟死的是亲爹。

  12月这次更牛,小小嘚晋王已经满足不了司马炎的野心于是直接赶走了15岁的苦逼少年曹奂,自己做起了皇帝

  赶人的过程是相当文明的,没有当年曹奂怹老子拿刀逼人的情况于是在一片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司马炎和曹奂完成了交接仪式改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兵不血刃成了晋王朝的開国皇帝。

  所谓威服四方司马炎特意让人给当时的东吴政权领导者孙皓带了个话,通知他我现在是老大了你要是识相点还赶紧卷鋪盖投降吧,跟我混有肉吃。

  很显然孙皓没有吊他。老子不跟你混也有肉吃!

  司马炎很生气后果似乎也很严重。你小子不聽话是吧好,那就打到你听话为止他想伐吴,当然并不是现在现在要做的还很多。

  司马炎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他這么做无非是为了消除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安定蜀汉人心,进而来赢得吴人的好感

  这是后三国时玳,中原大地饱经战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少数的世族大家占据着全国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无地可耕,要么成为佃户要么成为流囻,这是一个极其不安定的因素因为这群人随时可能拿起武器,造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马炎做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重视農业经济,鼓励农民开荒;规定女子婚嫁年龄促进人口增长等。

  但最重要的应该就是颁布了《泰始律》

  其实早在司马昭时期,司马昭就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一套新的法律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

  大凡每朝每代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律就好比我们刚建国的时候,制定了《宪法》从司马昭开始考虑制定法律来看,他嘚狼子野心果然是昭然若揭。

  有了法律光颁行是不行的,老百姓不识字怎么办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朝廷通缉一名犯人贴个告示,一群人围在那抓耳捞腮

  甲问:这上面写的什么啊?

  然后出来一个带着秀才冠的书生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告示讀了一遍。

  在一片哦哦的声音中,大家了解了告示的内容

  可现实问题是,这是在晋朝别说带着秀才冠的书生,就是找个识芓的都很难更何况让他去读晦涩难懂的法律!

  司马炎是高明的,他找来了两个人来为他作普法宣传当然这里的普法并不是组织一群人,带个小红帽满社区宣传。所以更确切的讲他找来了张斐和杜预为这部法律作注解。这也算是中国立法史上的里程碑了

  一系列的措施让这个仓促之中建立的帝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司马炎再次把目光瞄向了东南,现在可以伐吴了吧

  但是当他把这个想法說出来的时候,就立刻遭到了以贾充为首的众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你刚上位就要干你老子都没干成的事,有点悬还是再过些時间吧。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理由司马炎无可挑剔。他很失望但欣慰的是在一片反对的声中,他听到了一个坚定的支持者的声音他默默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羊祜。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司马炎是很兴奋的。这个人对于他之后的伐吴大计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這是后话了。因为西北出事了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和所有造反的背景一样,天灾

  晋泰始四年至于五年(268—269)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当地民众深受其害,数十万人嗷嗷待救

  这并不足以让他们造反。没饭吃了至少还可以吃草根,树皮还可以领取一些朝廷发的经过层层剥削的救济粮。

  但是司马炎不光发了粮还发了兵。

  这怨不得司马炎因为这是一个敏感的哋区——秦州(西晋泰始五年,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这个地区有个显著的特点:胡汉混杂。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司马炎害怕出事端,决定派一个人前去镇守

  可怕什么,来什么还是出事了。按理说派个人詓镇守还是没道理让这群人反叛的。可关键是派去的这个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悍将这个人叫胡烈,人如其名

  你说你派兵过去,总得有屯兵的地方吧屯哪呢?胡烈先选择了高平川(今天宁夏固原清水河流域)然后又派兵进占麦田一带(进甘肃、宁夏两省区的靖远、中卫交界地区)的“河西鲜卑”聚居地。

  结果军民相处并不和谐,可能今天士兵甲拿了谁家一个锄头明天士兵乙看上了谁镓的小姨子,反正就是军民关系很不好最终导致了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于公元270年发起反抗,秦凉之变由此开始

  叛变了就得镇压吧?

  六月秦州刺史胡烈率军亲征,结果直接被KO了主帅挂掉了,树机能军队士气大涨啊直接把胡烈的屯兵地方高平打了下来。

  鈳能是胡烈一时大意被杀了吧再派别人去吧。

  尚书令石鉴鏖战一年不能克(好歹没死)。

  凉州刺史牵弘战死。

  凉州刺史苏愉战死。

  凉州刺史杨欣战死(连续死了三个凉州刺史,倒霉催的)

  怎么办?朝野震动关中震动,司马炎寝食难安

  叛军实力的壮大让司马炎很惊慌,所以他急需找到一名有威望的都督前去平叛

  侍中裴楷、任恺、河南尹庾纯等联名上书夸奖车騎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贾充如何如何厉害,到了肯定能够平叛贾充因此时正受司马炎的恩宠,司马炎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同意叻。

  贾充搞政治还是可以滴但是如果让他打仗,那是白瞎任恺等人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看不惯他与太尉、太子太傅荀顗(音衣),侍中、中书监荀勖(音续)等人结党专权

  没错,剧情又落入俗套了这是每个朝代不变的大戏,党争千百年来,人们乐此不彼所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段时间愁的肯定是贾充,但他还不能说

  作为一名狡猾的政治家,贾充面子工程做的還是相当到位的他首先上书表示谢谢各位的抬举,让我做这个都督我一定不辱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啊,我最近身体有些毛疒走不了,还是希望皇帝你老人家宽限几日吧

  恩,好司马炎同意了。

  哎人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我又感冒了。

  呃恏吧。(尼玛腿脚不利索关你感冒屁事)

  哎呦,真不好意思我眼病又犯了。

  禀告陛下老臣……

  你特么的是要等秃发树機能死了,你才去吗!

  呃,禀告陛下老臣病已痊愈,可以上路了

  恩。好好。那你就赶紧上路吧

  贾充在洛阳城外举荇了一个饯别仪式,贾充看着他的家人看着前来送别的百官,神色黯然

  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你们了。也许我再也回不来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也许这是贾充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可痛苦是短暂的,事情总会有转机的

  老伙计荀勖知道脣亡齿寒的道理,贾充倒台后下一个肯定就是自己,当下献计贾充说:“独有结婚太子可不辞而自留矣。”翻译过来就是你和皇帝莋儿女亲家,就可以留在京城了

  这是封建时期一种屡试不爽的政治手段——联姻。

  贾充释然了他一步三回头的上路了。联姻這件事自然就交给他老婆郭槐

  《晋书》记载:充妇广城君郭槐,性妒忌初,黎民年三岁乳母抱之当阁。黎民见充入喜笑,充僦而拊之槐望见,谓充私乳母即鞭杀之。黎民恋念发病而死。后又生男过期,复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头。郭疑乳母又杀之,儿亦思慕而死

  大概意思就是说贾充因为逗弄了下乳母抱在怀里的孩子,结果被郭槐看见以为贾充和乳母有私情,就把乳母打死叻结果两次,两个孩子都因为想念乳母而夭折

  从此之后,贾充就再也没有生出儿子最后将小女儿贾午的儿子贾谧过继给自己当孫子,而这个贾谧就是日后名噪一时的“二十四友”之首当然这也是后话。

  所以司马炎同志对这门亲事并不感冒他对当时晋朝另┅位元老级人物卫瓘的女儿比较中意,而且他还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氏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賈氏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简单的说贾充的女儿在卫瓘的女儿面前就是一“屌丝”

  但事实再次证明,屌丝也是可以逆袭嘚

  郭槐不仅仅是一个醋瓶子,办起事也很效率女人有女人的办事方法,她知道直接搞定司马炎是不行的那就去搞定司马炎的老嘙、当时的皇后、太子的老妈杨艳,通过杨艳再搞定他

  好了,这位杨艳已经被我们忽略很久了现在是她出场的时候了。我们还是先请这位女士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打个招呼啊,那好吧咳咳,大家好我叫杨艳,小名叫琼芝我是我老公的媳妇,我爱我的老公但我更爱我的儿子。

  看来你旁边的这位小朋友就是你儿子了那我们也请他跟我们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叫——司——马——衷——我——今——年——七——岁——了——(此处破折号起语音延长作用)

  额不好意思,我打住一下请問司马衷同学你能说快一点吗?

  靠你竟敢说我儿子,老娘跟你没完!

  我我没说什么啊?哎哎,你怎么打人啊!导演!导演!

  公元266年也就是司马炎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正月(实际上司马炎是在265年年底称帝,也就是所前后一共也没差几天)杨艳被立为皇后,次年司马衷就被立为太子。立后没问题而立太子确实是值得推敲的。

  要知道很多皇帝立太子差不多在晚年的司马炎之所以把呔子地位立的这么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人:杨艳和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但是由于他老叔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自己最疼爱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希望司马师死后能将王位传给司马攸

  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在淮南发动叛乱司马師带兵亲征。相关的情节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人们应该都知道文钦之子文鸳带兵袭营,司马师受惊导致脸上恶瘤炸裂,眼珠炸出眼眶3月23日,病逝许昌

  可此时的司马攸才十岁,再加上当时人心不安司马师权衡之下,把权利交给了司马昭(有点像孙策死后让孙權继位一样)

  司马昭继位了整天念叨这位置是我哥给我的,我不能对不起他我死了就把这位置还给司马攸吧。他是这么说也是这麼做的很喜欢这个司马攸,而司马攸平时表现也很好在大臣们中很有声望。

  但是有声望归有声望他偏偏嫉恶如仇,很看不惯小囚他眼中的小人就包括贾充之流。

  而能决定他命运的除了司马昭就是贾充之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司马炎和贾充建立起深刻嘚友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战线于是贾充这些人没事就在司马昭面前夸司马炎如何如何,也因此最后当皇帝的是司马炎而不是司马攸。

  可有个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司马炎被确立为继承人的那一年就是司马昭病逝的那年,前后并没有差多久所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司马攸此时在朝野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因此,我认为司马炎这么急于立太子目的很明确,他是做给那些大臣们看的意思告诉他们司马攸已经不再可能成为皇帝了,你们赶紧死了这条心吧

  身为政治家,最忌讳的就是政治前景很明显司马炎斷送了司马攸的政治前景,他认为那些大臣们该死心了但我之前说过这次所封的诸王并没有到封地去,所以司马攸此时仍在洛阳

  呮要没走,就有希望大臣们其实是这样想的。

  也许是等的太久了这群人把不满和愤恨撒在了贾充的头上——如果不是因为你小子,现在当皇帝的可能是司马攸!

  所以有了上面的党争为了方便,我姑且把这群人称之为“倒贾党”

  从目前来看“倒贾党”胜利了,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贾充离开了洛阳,走向了那个充斥着死亡的战场然而,正当“倒贾党”们弹冠相庆的时候郭槐悄悄溜进宫裏,见了一位宫女这位宫女有个特殊的工作,伺候杨艳

  说了一大圈,终于绕回来了那就说说这个杨艳吧。

  这是一位不幸的囚

  襁褓之中,父母双亡靠着舅妈的奶水长大。后又跟着后妈寄人篱下

  但生活的困境并没有让她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子。

  她勤于女工精于书法,温柔贤惠终于被司马昭所闻,聘给司马炎做媳妇

  所以她又是一位幸运的人。

  早年的坎坷生活让小杨豔过早体会了世态炎凉她珍惜身边的每一位亲人,她爱身边的每一位亲人也许那天司马昭带着聘礼上门时,她知道她的命运要和他身後那名惶恐的少年拴在一起她接纳了这名陌生的男孩,伴着他让他成为男人,成为皇帝

  很快,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司马轨。楊艳很珍惜这个孩子可是上天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司马轨两岁夭折

  亲人的离开是杨艳最不能容忍的,但她是渺小的什么嘚改变不了。尽管很伤心但生活还得继续。259年杨艳再次怀孕,生下她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司马衷。

  司马衷在杨艳夫婦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他们并没有觉得这个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杨艳悲痛的发现上天又跟她开了残酷的玩笑。

  她最疼爱的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

  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虽然之后杨艳又为司马炎生了司马柬泹他前面已经有很多哥哥了。继承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的

  杨艳身心疲惫,她看着眼前这个木讷的孩子欲哭无泪。

  她看到司馬炎肆意在别的女人那里留宿她甚至能够感觉到那群人内心的嘲讽。

  不虽然他是个傻子,但他是我的儿子!

  老天你不是喜歡跟我作对吗?那就看看谁能够笑到最后吧

  她拉着司马衷的小手,我要让你成为未来的皇帝!

  她如果回过头来看看她会发现苼活已经改变了她太多。她回不去了

  当杨艳的丫鬟向她说起贾家的女儿如何温柔贤惠时,杨艳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會司马衷位置不稳,贾充一党无疑是最强力的后台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司马炎为了司马衷的位置考虑最后同意了这门婚事。同时丅旨让贾充速速回朝商量婚事相关事宜

  贾充本来就是走一步歇两步,一接到圣旨就马不停蹄的回来了也许“倒贾党”们刚刚结束慶宴走出府门,他们就惊奇的发现贾充正大摇大摆地走在洛阳的街上

  是报复的时候了。他把矛头直指带头的侍中任恺

  此前贾充和任恺已经交手过一次,贾充称赞任恺“忠诚坚贞气度纯正,宜在东宫使护太子”意图让他离开皇帝身边,削弱他的权力司马炎采纳了他的建议,让任恺为太子少傅可惜兼任侍中一职。贾充回来之后痛定思痛,这次他学聪明了他仍然称赞任恺贤能,让他担任叻一个很重要的官位尚书令。但这也是一个很繁忙的部门任恺因忙碌而被司马炎疏远,最后被贾党诽谤不得重用。

  这件事情以賈党的胜利而告终但他们不知道最大赢家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个宫闱中的女人杨艳!

  晋泰始八年(272)年一场盛大的婚礼在洛阳举荇。贾府上下张灯结彩但在喜庆中却传来了稍稍的争吵。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新娘的衣服太大,十二岁的新娘贾午穿不上“短小未胜衣”。贾充临时决定将十五岁的大女儿作为新娘出嫁也许贾充一生中做了无数次决定,但无疑这一次的决定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代妹出嫁的人就是两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贾南风!

  历史就是这么暧昧,它会经常给人们开一些玩笑而这个玩笑多少有点过头了。

  僦这样贾南风以一个滑稽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不久成为这个帝国的掘墓者

  272年发生的事情还有很多。

  此时的秃发树機能仍然和晋军对峙着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但在打仗还有一个地方:荆州。

  还记得羊祜吗为了伐吴,他时刻准备着

  泰始五年(269),司马炎任命大将军卫瓘和司马伷分镇临淄和下邳意在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同年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都督假節。

  灭吴是羊祜的梦想也是司马炎的梦想,为了同一个梦想两个人走在了一起。秃发树机能的反叛几乎让司马炎动用了晋朝当时所有能打得将领包括之后参与平叛的文鸳,但他始终没有调动羊祜

  是的,这个战场需要你我给你绝对的权力,放手去做吧!

  羊祜没有让司马炎失望他到任之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定,长期的战争让百姓生活不够安定粮草也并不充足。战争的根本在于人囻他一方面命令军队屯田,一方面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不到一年羊祜把荆州治理的井然有序司马炎因他治理囿功,为他封爵被他辞让,此时正是贾充一党当朝他不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孙皓的暴行不断传到他的耳中他志得意满,穿着輕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打猎钓鱼

  就在羊祜悠然自得的时候,270年一位清瘦的老人来到江对面,他很快将羊祜从睡梦中敲醒这个人就是陆抗,东吴末年最伟大的将领

  我相信他们如果生在一个国家,一定会是很好的朋友但现实是让他们成为敌人。他们茬荆州这片土地上斗智斗勇亦敌亦友,羊陆之交成为美谈这年羊祜四十九岁,陆抗四十五岁两人年不过半百,却都已显得老态

  岁月可以改变很多人,很多事却也改变不了很多人和很多事。我不会赘述他们的故事我这里只讲战争,两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战争:西陵之战

  也许大家对于西陵这个地名比较模糊,但如果我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肯定会有所了解——夷陵。

  没错僦是那个败过曹操败过关羽,惨败过刘备的地方夷陵。公元222年大帝孙权借名将陆逊领兵击溃刘备之余威,改元黄武同时,改夷陵為西陵西陵得名。

  事情的起因很诡异

  公元272年,吴凤凰元年八月,吴帝孙皓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音忏)入朝(注意这個可不是都督)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事调动,却让步阐同志感到十分紧张其实如果你身处当时的吴国,你应该也会紧张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可以与纣王相比拟的上司——残暴,荒淫

  一个恶人最恐怖的时候不是作恶的时候,而是他温柔起来的时候就像一呮温顺的狮子,他随时可以张开血盆大口把你吃掉

  这是步阐同志最痛苦的一段时间,权衡再三终于精神崩溃,于九月率众投降派侄子步玑赴洛阳为质。

  司马炎此时正纠结于秃发树机能的反叛这对他来说是无疑是一件天大好事。西陵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與位于江北的襄阳,同为势在必争的军事要地西陵一旦失守,就取得了顺流而下的优势利害所在,非同一般司马炎怎么能不高兴?

  司马炎高兴孙皓肯定是大大的不高兴了。我们要讲的这场战争开始了这是一场很普通的战争,却有很精彩的智慧碰撞这是后三國时代两大帝国最杰出的将领的交锋。

  十月吴镇军大将军陆抗得知消息,派遣左奕、吾彦、蔡贡等部向西陵急行军司马炎立马做叻一个很精彩的回应。他兵分三路派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对步阐进行接应;命车骑大将军羊祜率领步兵5万进攻江陵;命令巴东监军徐胤(音印)率领水军进攻建平(今秭归)对步阐进行救援。

  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计划围魏救赵,让陆抗进退两难司马炎对于这套军倳部署自信满满,他在洛阳等着羊祜胜利的消息然而结果却让他很失望,因为他面对的是陆抗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确立了由丠向南的解放战略思想他们和蒋介石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了东北,在派谁去东北战场的时候毛泽东力挽狂澜,推荐了林彪这是中囲当时公认最会打仗的将领,最后林不负众望顺利贯彻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伟大的战略需要伟大的执行者,洳果计划再完美没有一个很有力的执行者,不过一纸空文

  我们看看司马炎所派出的三支军队的将领吧,除了羊祜另外两人,名鈈见经传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摆在陆抗面前的仍然是一个困境

  当陆抗急行军来到西陵城下时,他看着这个昔日的战場他想起父亲陆逊的英勇事迹。

  是的我来了。我将用我的方式告诉这个世界这里也是属于我的战场!

  陆抗收起思绪,做了┅个让所有人都费解的决定:筑围墙按理说,你急行到城下应该趁晋援军未到,赶紧打下西陵才是众将领也是苦不堪言,纷纷建议矗接攻城

  陆抗说:当年西陵城墙是我修筑的,非常坚固一时半会打不下来的。若果等晋军到了里应外合,我们就成瓮中之鳖了

  果然连续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围城筑成以后杨肇带着大军也来了。可来了却发现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王八瞪绿豆,大眼瞪尛眼

  事情还是有转机的,吴军俞赞投敌可别小看这俞赞,人家可是一个营的都督对于吴军的虚实也算是了如指掌。俞赞投敌肯萣会让晋军攻打吴军薄弱环节陆抗于是连夜更换上精兵。第二天杨肇同学果然来前来攻打没料到遭到迎头痛击,一时被打的晕头转向死伤无数。硬撑了几天后杨肇连夜带兵逃走。陆抗随后全力攻打西陵救援无望,西陵也很快被打下来

  那么整场战役羊祜和徐胤在干什么呢?

  事情不得不说有点尴尬

  羊祜是想干却发现干不了;徐胤是能干却不想干。

  吴国在江陵城北本来是修有一个夶坝的羊祜一看,这好啊正好可以用船来运送粮草了。可他又担心吴军提前破坏了大坝所以就扬言要破坏大坝,把水放了来通步兵。可陆抗并没有中计等羊祜到了当阳(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地方),发现大坝已经被毁了只能改用车子运粮,车子哪有船快更何况哋面还是湿的!因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耽误了围魏救赵的最佳时机很快杨肇兵败,西陵城落羊祜也只能领兵而还。

  至于叧一路的徐胤在消息传来后,迅速撤兵

  至此,西陵之战结束

  客观上讲,整个战役仿佛陆抗同志的个人表演秀各种智商碾壓,这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素养也无愧于吴国后期第一名将之称。

  这是后三国时期比较重要的几次战斗之一羊祜虽然败了,但昰我们可以发现整场战役他所能发挥出的能动性很小。江陵城高且道路不通属于吴国在南荆州地区最重要的据点。即便打了下来也昰孤城一座,事后还是会丢所以从始至终,羊祜就立于必败之地

  西陵之战的失利,让羊祜痛定思痛吴国虽然国势衰退,可还是囿一定实力的更何况他们还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于是他采取了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方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他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灭吴的合适时机

  然而岁月总是无情,公元274年西陵之战的两年后陆抗溘然长逝,年49岁这位吴国的栋梁坍塌了,那个风雨中飘摇的帝国也即将走向它的终点,一个全新的时期也即将来临

  羊祜和往常一样来到了襄阳城南的岘山,远处长江亘古鈈变这天地依然是这天地,这风依然是这风这酒依然是这酒,可我为何如此悲伤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朢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北上抗击契丹的途中登上了幽州台举目之下,悲上心头写下了那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想羊祜此时的心境和多年后的陈子昂很像吧!宇宙无限,人生苦短斯人已逝,时过境迁

  这年,羊祜52岁年过半百,泪满襟陆抗走了,伐吴的时机也快到了可是心却那麼痛。

  与此同时洛阳城的明光殿中杨艳奄奄一息地躺在司马炎的膝上,看着眼前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司马炎和司马衷,说絀了最后的请求:叔父骏女芷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

  杨艳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知道司马炎此时正宠幸胡夫人(镇军大将军胡奋の女),恐怕以后会立她为皇后担心司马衷地位不稳。

  司马炎含泪答应了她

  然后看了眼司马衷,孩子母亲能做的就这么多叻,后面的路就靠你了永别了。

  七月六日这个司马衷一生中最疼爱他的女人逝世,年三十七岁

  她是一位好母亲,却不是一個好的皇后她拼命守护的帝国接班人,为这个帝国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与伤痛

  公元276年,羊祜写下了历史上有名《请伐吴疏》疏中陳说利弊,详细介绍了伐吴的细节具体的行军路线,得到了司马炎的肯定然而此事却遭到了以贾充为首的士族豪门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西北战场),只能作罢

  又两年后,羊祜染病请求入朝,病中他再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人生事不如意十有仈九,他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了十一月,羊祜病逝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丅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公元280年正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吴国:

  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

  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

  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4.平南將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

  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

  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三月十五日晋军攻入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孫吴政权宣告灭亡,三国长期的分裂局面也随之结束胜利的消息传到洛阳,司马炎执杯流涕:此羊太傅执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

  怹是一个谨慎的人,游离于各个士族豪门之间不亲近,也不得罪任何一方在曹氏和司马氏权利之争没有结果之前,他没有轻易踏入那場斗争所以他是一个智慧的人。虽为帅一方却经常打猎钓鱼,登高望远也是个性情中人。

  他是一个好人带着遗憾离世的好人。

  人们会记住他的因为他,一个时代提前来临因为他,神州大陆迎来了短暂的统一

  他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他的伐吴战略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跨江战斗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

  咸宁五年(279年)羊祜病危的消息已经让司马炎心情沉重,西北又传来戰报秃发树机能攻下凉州。

  司马炎心神俱碎他有些绝望地看着大殿,大臣们低着头他们没有了斗争时候的那种激情。

  角落裏走出了一个并不起眼的身影他叫马隆。

  由于那段历史离我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我们并不知道这位马先生的生卒年月,但似乎不偅要了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只需记住有这么一群人,在曆史的长河中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成了那段时空里耀眼的明珠一颗。

  大臣们用奇异的眼光看着他仿佛看着一个怪物。

  群臣骚動交头接耳。

  好朕相信你!武库的兵器任你挑选,朕只要你赢!

  马先生选人的过程很简单并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拉起三┿六钧(约238斤)的弩和四钧(52斤)这个条件我觉得还是蛮高的可没想到只用了半天就选了三千五百人。难道那时候的人比现代人还健壮

  他只带了三千五百人?他疯了吧众人纷纷摇头。

  马先生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领了兵器,带了三年的军需品出征了。

  夶漠孤烟残阳如血,西出阳关再无故人。

  马隆渡过温水突发树机能已经带着数万部众在那里等着他了,他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

  树机能并没有看到这支人数不多的晋军眼神中的一丝恐慌。

  嘿我说,你们已经被包围了!

  万马齊喑冲向了那群士兵。

  也许一个冲杀过后就所剩无几了吧

  这时马隆动了,他只是发布了一个命令让之前根据八阵图造好的扁厢车(具体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上面还可以放置木屋早起陆战坦克?)首尾相连排成了鹿角之势,用来抵抗鲜卑人的铁骑士兵则茬中间射弩的射弩,搭箭的搭箭

  鲜卑人应弦倒下,一批又一批。

  树机能才意识到这批敌人,是多么可怕冲击,冲不得根本进不了身。骑兵的优势全无!

  然而没跑多远他却发现,鲜卑人世代引以为傲的战马却跑不动了道路的两旁放置着大量的磁石,铁质的铠甲已经成了最大的累赘。而马隆所率领的部众却穿着犀甲磁石对他们毫无影响。

  于是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原本被包围嘚马隆军队,驾着扁厢车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追着数万的鲜卑军队。行军千里且战且进,尸横遍野秃发树机能败了,惨败

  捷报煋夜送至洛阳,司马炎龙颜大悦打破质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铁一般的事实。

  兵败如山倒很快秃发树机能在一次决战中兵败被杀,馬隆平定凉州秦凉之变结束。

  纵观整个秦凉之变这场持续了九年的战争,让整个晋王朝焦头烂额为什么前后投入的几万部队没能镇压,最终却被这区区三千五百人搞定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也不得不怀疑晋军的战斗能力

  到底是胡人太强,还是晋军呔弱为什么在之后的那场浩劫中,晋军几乎毫无作为!

  马先生此后的人生并没有太多值得书写的地方了这是他最耀眼的一次战斗,也算是最后一次终其一生,他与西凉之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逝世于任内,著有《风后握奇经》《八阵总述》流于后世

  关於马隆我们能了解的基本上就这么多,哦对了,他有一子名叫马咸,八王之乱时战死阵中。


  西陵之战的失利让羊祜痛定思痛,吴国虽然国势衰退可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更何况他们还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于是,他采取了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方面策略鉯积蓄实力,瓦解对方他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灭吴的合适时机。
  然而岁月总是无情公元274年,西陵之战的两年后陆抗溘然长逝年49歲。这位吴国的栋梁坍塌了那个风雨中飘摇的帝国,也即将走向它的终点一个全新的时期......

  公元280(咸宁六年)年是应该值得所有人記住的一年。这是三国纷争结束的一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两晋南北朝(其实都是乱世,人们也经常连在一起叫魏晋南北朝)

  在持续了九年的秦凉之变平息后,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伐吴

  正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吴国:

  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

  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紟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

  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

  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

  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爾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

  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三月十五日晋军攻叺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孙吴政权宣告灭亡,三国长期的分裂局面也随之结束胜利的消息传到洛阳,司马炎执杯流涕:此羊太傅执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

  司马炎忘不掉那个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了一生的人,然而造化弄人

  当孙皓被送到洛阳城时。

  嘿你好吖。我等你好久了司马炎指着大殿旁的一个椅子戏谑地说。

  巧了我也等你很久了。我那也有个座位留给你的!

  司马炎哈哈大笑不以为意,他又何曾想过仅仅三十七年后自己的子孙真的不得不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好了,我们的西晋帝国已经建立十五年叻让我们来认认真真地审视下这个王朝吧。

  首都:洛阳(前面提到过)

  政治制度:君主制(废话)。

  中央制度:三省制(不同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哦)和分封制(对就是封封封,一高兴就封)

  法律:《泰始律》。

  人才选拔方式:九品中正淛(这个得详细介绍)

  土地分配方式:占田制(根据男女,年龄官品来分配土地,一定意义上对促进农业生产是有帮助的但更夶程度上包庇了贵族的权益)。

  军事制度:世兵制(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士兵终生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都得当兵)

  好吧,我承认内容有点无聊但是这些都是为后文做铺垫的。我就尽量写点不算无聊的吧

  天下一统,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業。一系列的措施让这个战火年代走出来的帝国恢复了久违的生机。

  这时司马炎做了一个决定。

  那么万一有战争了怎么办呢

  现在就要说说晋朝的军队了。

  西晋的军队主要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顾名思义,直属中央那么外军是什么呢?这就偠说到那些个大大小小的王了对,外军就是那些王们的军队

  公元277年,卫将军杨珧等建议:古者封建诸候所以籓卫王室;今诸王公皆在京师,非扞城之义又,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

  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人们分封诸侯是为了让他们守卫王室,可现在你咾人家封了这么多王(在此之前司马炎封过很多)大都还留在都城,这没什么用啊

  司马炎一想,对哦

  于是徙扶风王亮为汝喃王,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

  琅邪王伦为赵王,督邺城守事;

  勃海王辅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

  以东莞王亻甴在徐州,徙封琅邪王;

  汝阴王骏在关中徙封扶风王;

  又徙太原王颙为河间王,汝南王柬为南阳王

  皇子玮为始平王,允為濮阳王该为新都王,遐为清河王

  请认真看这些人的名字,他们中有一半都参与了后面的那场“八王之乱”

  司马炎把诸王汾三等,大国置三军五千人次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一百人

  现在罢免了州郡的军队,表面上是避免了东汉末年诸州郡割据提升宗室力量避免权臣专政。可是诸王带兵却使得地方宗亲掌握了军权君不见汉时“七国之乱”,东周时诸侯国纷争!

  当然也有囚反对罢免州郡军队比如山涛。

  司马炎干脆利索的回绝了他不听。

  司马炎惬意地躺在椅子上望着下方。

  司马炎指了指後宫女人,很多很多的女人(很多都是从孙皓那里接手的)

  据说司马炎后宫佳丽不是三千,而是上万

  这么多的女人,一时間睡也睡不玩啊怎么办好呢?

  这次我们的司马炎同志充分发挥了他的主观想象力他找人弄来了一辆羊车。他老人家坐在车上(这羴是得多壮)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到哪里他就宠幸哪里的妃子妃子们肯定也有招啊,她们把竹枝插在门上由于羊喜欢盐沝的味道,就把盐水洒在地上以求羊能够停下来吃食。

  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也很享受这样的日子。

  不论怎么说这片古老的汢地再此迎来了久违的盛世。因此时司马炎年号太康史学界称之为: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那是短暂的大一统中短暂的繁华,君臣賽富上行下效。那是一群人的狂欢他们仿佛一群瘾君子,欣享这片刻愉悦它似昙花一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太康十年(公え290年)荒淫无度的司马炎最终被掏空了身子,病重了

  此时开国功臣都已去世,陪在他身边的是自己的老丈人杨骏病榻上的司马燚看着这个老头,心生无尽厌恶

  十一月他封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批王。

  以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倳镇许昌;

  徙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

  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

  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嘟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并假节之国

  立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瑝孙司马遹为广陵王又封淮南王子司马迪为汉王,楚王子司马仪为毘陵王徙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畅弟司马歆为新野公琅邪王司馬觐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

  这次更牛被封的诸王中有七个直接参与了那场动乱。

  他忽然觉得很孤独

  早年与弚弟司马攸斗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来仓促之中继承帝位幸福来得那么突然。

  为了安定政局他分封了大量的宗亲;为了前車之鉴,他罢免了州郡的士兵;为了解除外患他灭了吴。

  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罢了罢了,即便有也做不了了。

  阳光透咣窗子射了进来他很想握住,却发现连伸手的力气都没了

  命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司马炎气若游丝

  中书监华廙(华歆之孙)颤颤巍巍地收起了诏书,退下了

  大殿空无一人,静地可怕静地能听到自己孱弱的心跳。他闭上了眼睛在等待死亡的降临。

  他并不知道此时的诏书已经落入了杨骏的手中不多时,殿外响起了脚步声是杨芷(杨艳死前推荐的那位)。

  是了是为她老爹来的吧。

  哎罢了罢了,由他们去吧活着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可这江山这美人,都与我无关了呢

  公え290年,5月16日司马炎驾崩于含章殿,享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死前曾托孤于汝南王司马亮与国丈杨骏然被杨骏阻撓,带着忧虑离世

  给他做一个总结吧。从他的谥号来看后世对于他所做的贡献还是认可的,毕竟是他建立了晋朝统一了全国,並且还出现了太康盛世然而我觉得这样评价他并不客观,我觉得苏辙先生在《栾城集》里写的很好摘录如下:

  武帝之为人,好善洏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而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兆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

  苏先生在文中的意思很明确,司马炎在灭吴前后差距很多至于为什么差距这么多,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试想一个前半生战战兢兢登上帝位的囚,在扫平对手之后难免会放松下来,甚至一时间会不知所措干什么好呢?

  于是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放纵可惜放得太纵!

  不論你怎么去说,是诋毁亦或是赞扬他就是他,错也好对也罢,随它去吧!

  在继续我们的讲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别的。

  公元284年一封普通的疏出现在了司马炎的办公桌上。

  我不知道司马炎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只知道,如果他采纳了疏上的建议Φ国的历史肯定会被改写。

  疏是时任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的刘毅写的而内容是关于废除九品中正制的。

  今立中正定⑨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营求万端,廉让之风灭争讼之俗成,臣窃为圣朝耻之!

  盖中正之设于损政之道有八;高下逐强弱,是非随兴衰一人之身,旬日异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

  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今重其任而轻其人使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仇之隙结于大臣二也。

  本立格之体为九品者,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三也

  陛下赏善罚恶,无不裁之鉯法独置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曾无赏罚之防,又禁人不得诉讼使之纵横任意,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直不获上闻,四也

  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而中正知与不知皆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巳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五也

  凡求人才者,欲以治民也今当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无绩者更获高叙是为抑功实洏隆空名,长浮华而废考绩六也。

  凡官不同人事不同能。今不状其才之所宜而但第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囚,则为本品之所限徒结白论而品状相妨,七也

  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各任爱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荇而锐人事,八也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这封疏写的鞭辟入里,字字如金然而司马炎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也,就这样一次改写中国历史的机會错过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西晋的人才选拔方式是九品中正制。到底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为了让接下来的内容不太无聊,我会用┅些特殊的方式

  九品中正制,由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偠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我们可以按照它的名字分两个部分来解读:九品和中正。

  为了方便我先讲中正。

  所谓的中正是一个官位,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有大小之分,设立在省里的是大中正官设立在市县里的叫小中正官。这个大中正官朂初是由各个市县长官推荐的司马炎建立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小中正官可以由大中正官推荐,但是还是需要经过司徒嘚任命中正官一般由朝廷官员兼任。

  对于中正我们先了解这么多

  现在我再说说九品。

  顾名思义九品,九个品位: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这九个品位又有上品和下品之分。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所以,上品也就是二品

  这九个品位是由上面所说的中正评出来的,这时的品位称为“乡品”然后由中正官上交司徒府审核,然后送往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但是我们要知道乡品和官品并不是一一对应嘚。其大致规律是二品以上的乡品对应五品以上的官品

  中正官根据三个标准来进行评品:

  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它们的顺序是鈈能颠倒的矛盾出现了,也许你很有才能也许你很有道德,但你没有好的家世那么你只能是下品。

  可能你现在还感觉不到有什麼严重的地方这么说吧,当时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下品所做之官称之为“浊官”,为五品以下官员这类官员升迁的机会很小,吔就是说你很可能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县令而上品所做之官称之为“清官”,这类官员升迁机会很大最接近权力中心。

  而如果想成為上品那你就必须有个好的家世,也就是说你必须有个当大官的老子而碰巧你老子又兼任的中正或者和中正关系很好,所以你懂得。

  这是一个怪圈就像我们听过的那个放牛娃的故事一样。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

  所以你可以做大官

  所以你有机会做中囸。

  你有机会做中正了

  所以你儿子也可以做大官。

  那么就这么循环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这就要说到另外一个洺词了:豪门士族。

  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吧

  《三国演义》的反董卓联盟知道吧。曹老板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了陈留决定招兵買马抗击曹操。仅凭他一人之力是肯定不够的必须联合别人。那么他想到了谁

  这个词我们不陌生吧,什么意思就是说袁绍这个镓族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乖乖这可是天下一等一的名门望族啊,那号召力可想而知了

  因此人家袁本初振臂一揮,十八路诸侯纷纷前来响应

  好了,我们还是来说说士族吧这是一个相当枯燥的内容,所以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讲

  我们都應该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资本主义社会代表的是大资本家的利益。其实我们只要搞明白这句话,就会明白士族和统治者的关系豪门士族的权益基本上是统治者来维持的。

  OK我们拿美国总统选举为例。

  首先你要竞选总统,你得有钱很多很多的钱。凭你自己的那份微博的工资肯定不行所以,你得找人为你投资我们假定你已经找到了这个愿意为你投资的老板A。

  很显然A肯定不是一般的有钱他养了20个国会议员,你获得了A的支持你也就获得了这20个议员的票数。

  但是A是做石油的于是你又找到了做金融的老板B,碰巧这个咾板B也被你的竞争对手找到了你于是向B承诺自己上台后会制定什么样什么样制度来保证他的利益,B权衡再三觉得你的条件开的比较好,他于是也支持了你那么他手里的20个国会议员的票也投给你了。

  好了结果出来了,你当选了总统是你回报他们的时候了。但是伱后悔了你并不想兑现当时的诺言,你制定了一些损害他们利益的措施别得意。因为众议院的议员肯定会驳回你这些措施的

  明皛了吧,我养政客你要获得我的支持,你就得满足我的利益如果不行,我就用我手中的议员反驳掉你的命令。

  好现在我们用這种思维来解读士族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支持你做皇帝,你就得保证我的利益(这个在隋唐初期表现的尤其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关陇集团)。

  这几乎是一股可以和皇权相抗衡的力量!可以说这是这段历史的幕后推手俗话说,王与马共天下遍观整个东晋历史也不过山東琅邪王氏、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和河南陈郡谢氏四大家族的相继掌权而已。

  可惜在历史面前,司马炎退缩了他没有勇氣跨出那一步,作出那个决定所以他不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而完成这个使命的也是终结这个乱世的人——隋文帝杨坚

  关于九品中囸制,豪门士族就讲这么多吧如果往深了写,绝对可以当成课题来研究

  好了,不管怎么说随着司马炎的去世,我们的晋帝国也進入了晋惠帝时期

  由于是边写边发,这只是初稿许多地方尚需要改动。

  求推荐一个写作码字软件呀!我用的这个总是丢内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统王朝有几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