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慈善活动总结御肤集御慈能否除湿拔寒的功效

郝现军大夫思考中医微信集(8)2801
我的图书馆
郝现军大夫思考中医微信集(8)2801
微信2801擅治重症金银花~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消痛疗疮。银翘解毒散中的主药之一就是金银花,一般常用的辛凉解表药也离不了它。但在重症大病中敢不敢启用它为主药,大刀阔斧,独担先锋,我想人不多。不要小看这味药,不要仅在感冒发烧中去用,要敢于在一些火毒热证中去用,如常见的疮疡痈肿等,见证只要是红肿热痛,火毒壅结,就大量重剂使用,无有不收速效。医案李女
26岁,一周前,鼻梁旁被不知名小虫叮咬,用手指挠破,没有注意,第二天迅速感染,右半个脸肿大变形为阴阳人,甚是骇人,高烧40度,显然是细菌感染,因在面部,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导致败血症之势。其母速带其到两家大医院就诊,遗憾的是年轻大夫竟不识为何证,只知消炎用抗生素,注射大量激素退热,给予左克,结果一天后烧退,右半个脸继续肿大,无奈又转诊医学院一老教授,断为蜂窩组织炎,又用大量抗生素不知名,结果面肿稍退,但是变症蜂起。腰痛,尿血,蛋白,小便赤涩,显然是药物伤了肾脏,吓得母女一家人急忙出院找到我。因其母是常年在我处看中医,故笃信中医不移,要求我予已治疗。面诊右半个脸肿大,左右不对称明显骇人。舌淡苔白干,脉细数,纳呆,小便涩痛量少,大便不多。体温38.5,余无它明显突出之症。此乃少阳火郁,热毒蕴发,似中医大头瘟证。方用小柴胡汤加五味消毒饮加当归补血汤。柴胡30g
黄芩30g 金银花120g 野菊花30g 连翘30g 公英60g 地丁30g 当归10g 生黄芪30g
三剂,结果一剂热退,三剂后肿消,脸平如初,还一女子骄容。仅留皮下硬微痛,续方黄芪30g 当归10g 金银花60g 野菊花30g
连翘30g 公英60g 地丁30g 元参30g 浙贝母30g 生牡蛎30g
五剂痊愈。此案,之所以快速控制病势,关键在于及时大量重用金银花,起手就是120克迅速扑灭火势,量小不行,杯水车薪。这是我多年的经验。我治乳痈,肠痈等痈疮症都是心狠手辣,重剂频出,屡屡收效。此时不可犹豫,慢条丝理,贻误战机。上案如不是误诊耽搁,凭我早年的经验,病发之初,即用大量青霉素亦可治愈。无奈现医可能嫌药贱,不赚钱而用左克之类,据病人说三天化了五干多元,还险些丧命。呜呼哀哉!重用金银花治大症古今已有之,清时《洞天奥旨》的陈士铎,当世的山西名医白清佐均是擅用大剂金银花的高手。在大量用金银花治重症时,要尽量发挥此药的特性,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病位偏上偏表偏散是用其的首选依据,偏下则用大黄之类。量上要保持100克以上,不要低于此量,此乃我的经验**
虚汗不止中医有方~人们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和吃饭时,适当出点汗是正常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出汗,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的目的。但若在安静状态下和睡眠中经常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有的还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对老出虚汗者,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以自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周身无力、少气懒言、面黄肌瘦等症者,是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治疗。以盗汗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便秘、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是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5克水煎服。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是为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选用太子参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无论是何种出虚汗,只要治疗得法,用药合理,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微信2802细线神奇割脑瘤~据《夷坚志》记载,宋朝有个叫罗伯固的人,后脑勺长了一个瘤子,且越长越大,最后长得有碗口那么大,让罗伯固很是痛苦。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望罗伯固,见他如此痛苦,便给他推荐了一位医术绝精的疡医。这位疡医看了看罗伯固的大瘤子,对他说道“我有办法除掉这个大瘤子,但是你必须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罗伯固治病心切,便一口答应下来。只见疡医用一根药线死死地系住大瘤子的根部,然后剪去线的两头,临走时嘱咐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解开药线”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罗伯固感到绑药线的地方疼痛难忍,他大叫着,要儿子帮他看看,并说道“我宁可每天受苦,也不愿受这般彻骨之痛”儿子看了看药线,又想到疡医临走时的嘱咐,最终还是没有帮父亲去掉药线。罗伯固无奈,只好忍痛躺在炕头上,渐渐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枕头边湿乎乎的一片,旁边还有一片皮囊。他赶忙摸了摸脑后之瘤,已经不见了。原来这位疡医用一根细线死死地系住大瘤子的根部,目的就是要切断大瘤子的气血供应,让它因失去滋养而自己脱落,最终死亡,这就是最早的结扎疗法**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被贬到偏僻贫困的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一带)到任不久,恶劣的生活条件便使柳宗元疾病缠身,尤其是他的双腿变得痿弱无力,走起路来很是艰难。一位经验丰富的药农看到柳宗元的病情后,告诉他当地有一种叫“灵毗”的草药,能治腿疾。于是柳宗元找到这种草药,亲自栽种、采摘和加工,按时服用。结果真的治愈了他的顽疾。这个“灵毗”就是仙灵脾,又名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对肾阳虚所致的下肢萎软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疗效明显。作为传统的补肾阳药,淫羊藿是中药滋补类汤剂配方或中成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另外淫羊藿对于肾阳虚所致的喘咳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疗效。淫羊藿除了入丸药和汤剂外,还可将其制成药酒饮用或制成膏药外敷。肾虚阳痿、性功能下降的人,将其煮粥常服,可补肾助阳,增强性机能。作为药材,其应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进补不当可能起不到作用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袁枚妙对中医联~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任江宁知县,工作之余,他喜欢到县境内的风景名胜寻乐,搞些诗词歌赋,满足他的闲情逸致。一天,袁枚信步出游,来到了一座古庙前,庙里有个老和尚将他请至禅房,让座敬茶,闲聊些许后。老和尚邀袁枚到天井边去看一看,哪儿有一个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的堂鼓,想请他为老祖师留下的一副上联续对。原来这面堂鼓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帐中用物。岳飞被残害后,有人暗中收藏堂鼓以表怀念。后来堂鼓传到老和尚的师傅手中,他携鼓回到了故乡江宁的这座寺庙,出家当了和尚,并把这个堂鼓精心保管在藏鼓楼。有一天深夜,雷雨交加,藏鼓楼坍塌了,鼓架断了,堂鼓也被半埋在瓦砾下,看此情景,师傅极度伤感,不胜慨叹“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师傅的这句话,竟是一副嵌了两味中药名(陈皮和半夏)的上联,可是自己竟没能对出下联。时过不久,师傅去世了,临终前嘱咐他“务必求人对出下联,方能取出堂鼓,修复藏鼓楼”再后来,他也成了老和尚,多年苦苦寻觅,未能遇到知音,对下此联,了却师傅的遗愿。得知袁枚是个大诗人,堪称天下奇才,料能续对,因此把这事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他。袁枚听罢这个故事,十分感慨,可是一下子也没有感觉。正在他为这副遗联奇特难对而沉吟,此时天色已晚,暮色沉沉,忽然看见家人和衙役提着灯笼来找他,“有了”袁枚不禁豁然开朗,脱口续出下联“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为防风”袁枚的下联也嵌进了两副中药名(枳壳和防风)而且用灯笼对堂鼓,贴切恰当。从整副对联来看仅仅22字,不但对仗工整准确,朗朗上口,还(连同谐音字)嵌入了四味中药名。经袁枚妙对成联,一时传为佳话。
古代“口香糖”丁香~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朝时曾充任文学侍从。宋认为自己人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拔萃,诗文也做得好,应该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可是武却一直未曾垂青于他。宋被冷落,又不甘心,于是他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则天,以期获得重视。然而武则天读后,竟一笑置之。后武与一位近侍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鸡舌香,以解其臭。鸡舌香又名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阳的作用。丁香艳丽可爱,芳香袭人,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因为其形状像丁子,又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它有袪腐降逆除秽气的作用,常用其治疗胃病和口腔炎所致的口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其实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口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十分普遍。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发的口气,故而常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口臭),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江湖郎中文字幌-文字幌上多写有单字或多字,内容多与店家经营的品种有关;其形状各异,有长方形、正方形、锯齿形、不规则形等。尽管文字幌一般认为是招牌广告的原始形态,但与招牌广告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是一般成熟的招牌广告,无论是横招、竖牌,还是冲天招牌,都是依墙、门、柱或柜台及门前而拄而立,位置相对固定,而文字幌则位置并不那么固定;二是从其文字内容看,文字幌是多以单字或双字表达经营性质或类别,而成熟的招牌广告不仅字数众多,对称悬挂,而且其文字也多以表现店铺的名称或字号为主。江湖郎中,游走四方,因其不便以叫卖吆喝招徕生意,便随身携带写有广告文字的布招或纸标之类《普济本事方载“顷年有人货疝气药,肩上担‘人我’二字,以为招目,日货数千。有一国医多金得之,用之良验”这种挂在肩上的文字幌,用于跻身于人群、穿行于街巷的流动卖药人,不仅轻便易做,而且简单明了地告诉世人—我为你服务,新奇且引人注目;此外,加上药品确有良效,故能日卖钱数千文,用极小的广告投入,获得了极好的广告效益。南宋临安严某,坐堂行医兼开药铺,专治痢疾,病人不多。一次恰好碰上宋孝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应召入宫。严某治愈了皇帝的痢疾后,皇帝大喜,授其官为防御,又赐以金杵臼。于是严某打出“金臼严防御”的文字幌,从此名声大振。清末民初北京接生招幌,多采用字牌为招。据载“旧日收生,多用稳婆,俗称‘姥姥’此辈亦为社会职业之一,门前悬有幌子,系一高约半尺之木板,一面写‘快马轻车’一面写‘吉禧姥姥’下面写‘某氏收洗’木板下亦缀一红布条”也有的径于木牌上书写“某氏收洗”字样,悬于门首。幌子种类很多,除了前面几期介绍的实物幌、标志幌等,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幌子。济南千芝堂药店门前,悬挂一块牛胯骨作幌子,相传这一处大店堂的老主人原来是一个讨饭的乞丐,这块牛胯骨是他沿街乞讨时敲打号叫的道具。发迹以后,他不忘当年的坎坷时日,便以这块牛胯骨作为幌子。济南启盛街上的九鹤阿胶庄是阿胶行业的老字号,店铺门前常年挂着九盏鹤字灯,九只灯一齐点燃后,腾空飞起;在空中飞旋,非常壮观。幌子是基于推销商品的需要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只要顾客望见幌子就知其意,便可大胆跨进店门。幌子广告形式清晰直观,造型奇特美艳,十分引入注目,能达到方便顾客招徕生意的目的
微信2804贵人难医~东汉年间,宫廷御医郭玉医术高超,经常受到皇帝的嘉奖。郭玉虽身为御医,但见贫苦百姓前来求治,他从不拒绝,而且疗效极好。但令人不解的是,当他为宫中的达官贵人治病时效果反而欠佳。皇帝感到奇怪,便想出一招:令宫中的贵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请郭玉来治病,竟然一治而愈。皇帝很不高兴,召郭玉入宫,问其原因。郭玉答道“行医之道必须精神集中,意念专一,治疗疾病方能得心应手,而给达官贵人治病先有四难:一是不尊重医生的意见,总自以为是。二是生活不规律、不检点。三是体质弱,难于用药。四是好逸恶劳。本来有此四难,就已经难于医治,又加上这些权贵之人对待医生的态度常常是盛气凌人,令人见面便生恐惧之心,所以更是难上加难。就针刺之法而言,本在于心神专注,针刺之深浅仅在于毫厘之间。而为贵人治病,常令人心中惶恐不安,手法失度,所以贵人之病难医也”皇帝听后,不断点头称是,后又责令宫中贵人一一改掉看病陋习。从此“贵人难医”一说便流传开来*王怀隐偶得浮小麦~王怀隐是北宋著名医学家,在朝廷任医官多年,编修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影响深远。据说浮小麦止汗的功效还是他发现的。一天,一男子携妻子前来求诊“我娘子近来常发无名火,哭笑无常,甚至伤人毁物,实在怕人,请您快给看看吧”王怀隐察色按脉后笑道“不必惊慌,此乃妇人脏躁证”于是开出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临别时,那男子又折返说“先生,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夜间遍身出汗,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答道“等治好了脏躁再说吧”五天后,求诊的夫妇乐滋滋同来拜谢王怀隐“先生药到病除,真是感激不尽呀!”王怀隐自谦过后,正要诊治妇人的盗汗症,没想那妇人却笑道“都好了”这下轮到王怀隐纳闷了:甘麦大枣汤还能止盗汗?典籍未载啊!等两人走后,王怀隐来到后院查看自家晾晒的药材,无意中发现新购的小麦又空又瘪,本想发火,转念一想,难道这空瘪的小麦有止汗的功效?后来,他有意用这空瘪的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屡试不爽。因这空瘪的麦子在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王怀隐便将它命为“浮小麦”还将它止汗的功效编入了《太平圣惠方》浮小麦敛汗作用甚佳,尤善止虚汗,对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效卓,同时还可益气、除热,可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而小麦则长于养心除烦,擅治妇女脏燥而见心神不安、烦躁失眠、喜怒无常等症**芙蓉花治扁平疣~时下,路边的芙蓉树开满了一簇簇毛茸茸的粉紫色花朵,不断随风飘落在人行道上。用这种花揉搓患处,可以“消灭”扁平疣。去年年初,我表妹家5岁小孩的后腰上起了两三个淡褐色小米粒样大小的凸起,且不时发痒。当时没有注意,但不久后,小孩后背和大腿上长出了成片这样的小凸起,且瘙痒更甚。医生说这是扁平疣,但用药膏搽涂后效果不明显,扁平疣甚至还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后来表妹听说一个办法:用新鲜的芙蓉树花在患处反复揉搓,每次都搓得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坚持这样做,可以祛除扁平疣。于是表妹经常带着宝宝在芙蓉树下玩耍,并不时用芙蓉树花在宝宝的腰部和大腿患处揉搓,每天少则1次,多则4次,每次10分钟,让芙蓉树花红色的汁水充分渗入患处皮肤。连续使用1周后,小家伙患处的扁平疣就纷纷干瘪,慢慢自然脱落了。无花果叶外搽也能去扁平疣
医道传奇“陆黄芪”医胡适~陆仲安是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因善用黄芪,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以此与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张景岳)”相媲美1920年秋,著名学者胡适因患糖尿病晚期,身体逐渐消瘦,当时认为无药可治,医生嘱其回家休养。胡适得知后,异常绝望,前来探望的亲友、同事提议,既然西医束手无策,何不试试中医?但胡适崇尚西方文化,在医学上也力主普及西方医学,对中医尚抱有怀疑态度,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胡适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请来了陆仲安。陆大夫精心诊查后发现,胡适糖尿病已累及心肾,治疗非常棘手。经过再三思考,陆仲安决定以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石斛黄精山药地黄等药来治疗。没想胡适服几剂药后,病情意外地得到好转,遂安下心来继续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胡适竟慢慢好转了。从此胡适转变了对中医的偏见,提出“必须使世界医药界了解中国医药的真正价值”中年以后,胡适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时,还常用黄芪泡水喝。名中医陆仲安用黄芪治好胡适糖尿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医界更是奔走相告,这对当时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废除中医的法令起了很大的作用**乾隆与黄氏响声丸~乾隆执政时,曾多次巡视江南,每次经过无锡必到无锡惠山游览名胜古迹。话说有一年,乾隆游至江南惠山寺,时值中秋,夜晚明月皎洁,乾隆雅兴大发,遂与方丈圆空法师在听松石上一边对饮一边吟诗赋词。二人饮得畅快,读得投机,不觉已近子夜时分。但乾隆仍觉意犹未尽,他乘着酒兴,脱去外衣,仅穿贴身黄褥衣,非要向圆空法师讨教几招不可。出招拆招,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不觉已过子时,乾隆已略感凉意,这才作罢。清晨乾隆起床后只觉得头胀、喉痛、嗓子发哑,这才知道是由于头夜饮酒过量,又感风邪,现已染病在身。乾隆欲召御医前来诊治。恰在这时,圆空法师前来恭请圣安,听罢要请御医诊病后笑曰“我有一友,博学才高,善治咽喉之疾”乾隆忙令快请。圆空遵命。不多一会,健步走进一人,只见此人目蕴精光,颀长的身材在徐徐的山风中犹如玉树临风。此人给乾隆望闻问切后即从药囊中取出一副药散让乾隆服下。中午时分,圆空法师请乾隆饮茶,只见九龙杯中片片无锡毛尖如朵朵莲花,人未近前已是阵阵浓香扑鼻。乾隆龙颜大悦,高呼“好泉!好茶!”其声震动山谷,回音在山间不绝于耳。这时那些大臣随从皆跪地高呼“皇上龙体康复,声宏胜昔,可喜可贺!”乾隆也甚感意外,只觉得神清气爽,无半点早晨之不适感。他忙问圆空法师“神医是何许人也?所用是何妙药?”圆空法师笑曰“医者乃江南名医,黄氏响声散第二代传人‘神医黄’;所用之药正是黄氏响声散”乾隆连称“妙药!妙药!”黄氏响声散是我国治疗咽喉肿痛之传统名药,为服药方便,近代将其剂型改成了丸剂,即黄氏响声丸,与黄氏响声散有相同的功效**“人参状元”翁同龢是清光绪皇帝的老师,咸丰六年殿试考中状元,人称“人参状元”关于这个头衔,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翁同龢当年殿试考状元最大对手是孙毓汶,两人都很优秀,难分伯仲,且两人的父亲都是朝廷大官,分别是大学士和尚书。由于两人是同一年参加殿试,而状元只有一个,无论谁的儿子考第二都没有面子。孙为了分散翁的精力,于是在考试前一晚邀请翁一同吃夜饭,由于两家是世交,翁也不好推辞,两人一直吃喝聊天直到深夜。翁同龢回到家后正倒头要睡,却不知外面人家有什么事,鞭炮声彻夜不断,翁同龢一宿未眠。第二天,孙毓汶精神抖擞,而翁同龢却毫无精神,不由得心中长叹“状元必属孙毓汶无疑了”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随身带有两颗人参,翁立刻将那人参拿起来往嘴里一嚼,顿时来了精神,正如《世载堂杂记》中记载“神志奋发,振笔直书,手不停挥,一气到底”那一年殿试结果出来,状元是翁同龢,孙毓汶屈居第二。从此人们都称翁同龢为“人参状元”
微信2806孙思邈谷糠治怪病~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据传当时很多富贵之人都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疲乏软弱、小腿重、肌肉酸痛、脚踝浮肿、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足部有过敏、烧灼、针剌和蚁爬感、肌肉麻木等,就医后都不见好。当时有一位严太守也患了这种病,于是将孙思邈请到家中。孙思邈在严府住了多日后发现,严太守家的粮米都是精碾细筛后才入食的。之后,他又去其他一些患病的人家进行调查,结果也发现同样的问题。于是他从中悟出玄机,认为这些患家主食过于精细很可能就是他们患病的原因。为此他让这些人都将原来的精米改为粗米,同时,还让他们将一些米皮(谷糠)煎水代茶大量饮用。结果一个月后,这些人所患的怪病竟神奇般痊愈了。原来这种病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
“脚气病”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所引起。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大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燕麦、高粱等谷类食物的外皮和胚芽中,人如果长期进食过于精细的米面,就容易缺乏维生素B1引发“脚气病”患上这种病,轻者可多吃上述各种粗粮,还可配合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的方法辅助治疗:谷糠15克煎水去渣饮用,每日2次**张仲景首创“直肠栓剂”~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勤奋好学,长进特别快。一天,诊室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的病人,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是“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但是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竟没了主张。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上前道“学生有一法子!”张伯祖听了他的想法,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澄澄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用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黏稠的团块,冷却后,再捏成一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入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了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转危为安。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直肠栓剂的首创并用之于临床。之后张仲景在著述《伤寒杂病论》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为“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硬结难解的病症,备受后世推崇**
防范高原病红景天煎水喝~为减轻高原反应,除可携带氧气袋外,还可提前半个月每天用中药红景天泡水或煎水喝。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氧含量低,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现象,包括头痛、疲倦、呼吸困难、眩晕等,严重时会引发昏迷甚至死亡,而中药红景天可增加体内红细胞数量,增强细胞氧气扩散能力,以及氧气的利用率,可有效提高身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力。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心经,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等症。应用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西藏高原地区的人们就用它入药,以强身健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红景天泡水喝常用量为每天6克,不过,这样难以将红景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相比之下,煎煮会更好些,可以先将红景天浸泡3个小时,然后用小火煎煮40分钟,凉后代茶饮,这样可以让红景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还可将红景天泡酒喝。红景天不论是冲水服还是煎煮,每日量都不得超过15克,且不宜与茶同服,儿童孕妇以正在发烧咳嗽的人也不宜服用
献给疲劳双眸的菊枸茶~现如今“专家”越来越多。我这里说的“专家”不是指做学问的人,而是指长期让眼睛盯在某一片区域的人:炒股的人,每天聚精会神地对着荧光屏里的大盘;学生,每天盯着书本;上班族,每天盯着电脑…大家都把眼睛专注在某一处了,所以也算是“专家”了吧。但久视会伤血,所以现在视疲劳的人越来越多,这类人群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视物模糊、干涩流泪。打个比方,我们的眼睛就像弹簧一样,当眼睛一直盯着某一片区域看的时候,就像把弹簧一直拉长绷紧一样,时间久了,它就没办法自动复原了,根据视疲劳时间的长短,还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次我乘坐大巴车,车载电视里正好放了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于是我就津津有味地把片子看完了。没想到回家后不久就感觉到眼睛非常干涩,一看到发亮的地方就开始流泪不止,眼睛酸困得睁不开。后来我一琢磨,我这是急性视疲劳了。还有很多人因为每天工作、学习持续用眼,结果造成了慢性视疲劳。长期下去,视力越来越不好,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中医讲“久坐伤肉,久视伤血”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调理了吗?这时候,我推荐大家喝一款菊花枸杞茶。具体做法是:用菊花15克枸杞20克泡水,然后盖上杯盖焖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喝了,这就是有益视力,补益肝脏的菊杞茶。菊花和枸杞可以滋肝阴、补肝血,让肝气更加疏达。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和学生朋友,都可以用它们泡茶喝,尤其是喜欢上网的“网虫”在电脑旁放一杯热热的菊枸茶,它不仅可以增加周边空气的湿度,而且还能缓解眼睛的干涩、不适。现代都市女性大多数从事办公室工作,平时活动量相对较小,因此出现视疲劳的概率非常大。现在就请大家给自己的眼睛一点关爱吧,手边常放一杯枸杞茶,呵护好你的双眼**首乌桂圆乌豆粥治男性脱发【食材】首乌15克桂圆25克乌豆30克糯米150克。首乌煎水,去渣取液,和糯米一同煮成稀粥,后放入桂圆和乌豆,煮两个小时,待桂圆和乌豆烂熟,即可加入冰糖调味食用【外公问诊记】小张是一名程序员,今年才32岁,正值壮年,按理说头发应该浓密有致才对,可是小张近两年掉发问题非常严重,年纪轻轻便开始有点秃顶了,虽说用过不少生发产品,非但没什么效果,反而使得头发更加油腻。最近听说中医对治疗脱发的疗效不错,经四处打听后,在一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外公。外公先询问了小张平日的饮食习惯,小张说由于工作关系,有时候一坐便是一整天,很多时候都只能靠叫快餐或者吃个方便面来填饱肚子。外公一听觉得小张的营养是个大问题,这可能是导致小张脱发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肾源不足导致的脱发。外公给小张推荐了一道首乌桂圆乌豆粥,还再三叮嘱要注意饮食均衡,若饮食上不注意,那不管用什么增发剂和护理液也不管用。小张听了外公的建议后,每天早晚都吃一碗首乌桂圆乌豆粥,且不再以快餐和方便面作为主食了。大概3个月后,小张光亮的头顶果真长出了不少新头发,他再也不用担心秃顶有碍仪表了【外公说中医】一般每天掉30根左右的头发是正常的,但现在不少年轻人,尤其是男性每日掉发的数目远远超过30根,主要表现为头发过度脱落,过度油腻,或头发焦枯,缺乏光泽,年纪轻轻便开始秃顶“肾藏精,其华在发;肺主皮毛”因此脱发的病因主要在于肾和肺。如果患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没有足够营养物质输送至毛发,毛囊得不到足够滋养,就会引起脱发。另外如果肺气不足,不足以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也会导致毛发稀少甚至稀绝,导致脱发或秃顶。方中的首乌具有生发、乌发功效,而桂圆能够滋阴补肾,温补血气,配合乌发明目的乌豆同煮成粥,能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对于肾虚型脱发患者是个不错的食疗方。另外此类患者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韭菜芥菜或萝卜等,因为维生素A能够促进毛发生长。另外多吃豆类带鱼鲤鱼牛肉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对毛发的生长也大有益处
微信2608曹雪芹妙用甲鱼治贫血~鳖俗称甲鱼,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食用时,往往隨手丢弃甲壳,殊不知,鳖与鳖甲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用鳖治病还流传一段故事。清代小说家曹雪芹不仅著有《红楼梦》而且深谙中医药理论。有一天曹雪芹见到一位面黄肌瘦的大嫂,这位大嫂结婚两年,近来经水逾期,整天头昏眼花,心悸心慌,肢冷畏寒,泛泛欲吐,诊脉辨证为气血两虚、早孕少荣,治当以补益气血保胎元之法。遂将自己配制的丸药给其包了一包,嘱其每日服两次,每次服10丸。这位大嫂服用半个月后,食欲大增,面色逐渐红润,八个月后生了一个胖小子。大嫂的丈夫问他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曹雪芹笑着说道“此药名为定黄灵,制法非常简单,取一只重约二斤的活甲鱼,洗净不去内脏,用绳子缚住,放在阴阳瓦上焙干,一边焙,一边用刷子蘸上炼制蜂蜜,直至把甲鱼焙脆,再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即成”大嫂的丈夫听后十分高兴,回去以后也用此方治好了不少贫血的病人**保济丸创始人李兆基~中成药保济丸有解表、祛湿、和中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的治疗。关于保济丸的创始人李兆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光绪12年李兆基还只是一个在广东佛山祖庙大街上卖凉茶的,由于他常给路过此地的一和尚免费喝茶,和尚见李兆基有济世善心,便送给他一纸药方。李根据此方煎制成药茶,并取名普济茶,在街内出售。由于该茶对常见病如感冒、食滞、腹痛、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赢得众口称誉,相互传闻,服饮者日渐增多。为使药携带方便,李氏将药茶改制成药丸,并取名“保济丸”由于保济丸疗效好,价钱便宜,故邻近各县也前来购买,产量逐渐扩大,不久便扬名于东南亚及港澳,各大商家纷纷前来定购,当时还有“北有六神丸,南有保济丸”的美称。李兆基病逝后,其养子李赐豪主持业务且规模比以前更加壮大1938年李赐豪举家迁移香港,只留其亲信继续掌管业务。解放后佛山祖铺营业全部业务迁往广州,李赐豪迁港后,在香港仍继续设厂经营保济丸**董奉一顿饭解腹胀~董奉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一天,董奉晨起正赶往村外出诊,半路上碰见一群人抬着一个痛苦呻吟的中年汉子,其中一人认出董奉,遂邀请他诊治。董奉诊后得知病人两日未解大便,胀痛难忍,便手指前方说“此前二里有家酒店,你们给他点些清炒山药、薤白炒鸡蛋、烧鸭肫,另加二两杏仁酒,吃后稍事休息,应该能行”董奉说完便继续赶路,一群人抬着病人赶往酒店,如言点菜叫酒。那病人本受一夜折腾,饥渴难当,见了酒菜,便强提精神吃起来。饭后不多时,觉得内急,又痛快地排了大便,奇怪的是,解了大便后,那病人的腹胀竟完全消除,顿时感觉神清气爽。众人很惊喜,却不知个中缘由。这时店老板忙解释起来“听你们点菜叫酒,我就知道是董老开的,董老最擅长用药膳治病,我们常做药膳,因此也略知一二。这几道菜其实都是治病的良方,山药润肺补脾,生津通便;薤白下气宽胸散结;鸭肫有健脾和胃、化食消胀的功效,加上杏仁宣肺理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和酒的行药效之力,自然见效快,真是一顿饭的工夫呀”
微信2809傅山的“怪脾气”~明末清初,山西阳曲名医叫傅山,精通医道,发明了不少补养药品像“二仙和合丸”“八珍汤”等方剂,至今还在山西河北一带流传使用。傅山有个“怪脾气”专爱给穷人治病,有时甚至不收诊费,他最不愿为富人“效劳”他说“穷人病一个,挨饿一家人;富人有钱有粮,生病没关系”富人们为了能让傅山看病,往往要改头换面扮成穷人去求诊。傅山一旦发现富人“乔装打扮”便将他们拒之门外。傅山晚年时,名声传到了朝廷,皇帝想用高官厚禄请他进京。一天一个地方小官来通知傅山,要他到京城去,皇帝给他官做。傅山回说“我年纪大,身体不好,不能去”过了两天,又来了个大一点的官员,威胁他说“如果你实在不能走,我就派人来抬”第二天那个地方官员果真派人用轿子来抬傅山进京。走了两天,傅山又说“我腿太疼,轿子也不能坐了”随行官员没法,只好改用担架来抬。进京之后,皇帝要亲自接见傅山。轿夫把他抬到宫殿上朝见皇帝,皇帝当场封了他一个大医官。傅山把头埋在被子里装作没听见。有个大臣见他还不起来“谢恩”就用力把他从被子里拖出来,要他跪下。傅山就势往地上一倒,哼呀哈呀,干脆趴在地上不起来。皇帝见他这副模样“恩准”他回家养病。傅山一回到老家,马上给乡亲们看病,精神抖爽,没有一点病态。有个朋友感到奇怪,就问他为何不愿在京城做官,他捋须笑道“我一听说做官,就浑身不舒服;只要能为穷人治病,我马上百病全无。我一生的志向,就是为穷苦百姓治病;我平生最恨和那班朝廷官儿、豪富贵人搅和在一起!”正因此穷人们都称赞他说“傅山不为官职动心,真是个有骨气的郎中啊!”**李后主因诗遭毒害~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味苦性寒,有大毒。炮制后入药有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之功效。据说五代南唐最末一个皇帝李煜,世称“李后主”就是被它毒死的。南唐灭亡后,末代皇帝李煜成了宋朝的俘虏,终日过着饱受屈辱的日子。公元978年李煜被囚禁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这年中秋之夜,李煜仰对皓月,不禁触景生情,勾起了亡国之恨,于是写了一首千古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这首《虞美人》传到宋太宗赵光义那里时,宋太宗心想:这首词绝非吟花弄月之作,而是寄托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宋太宗认为此人不除,实为大宋江山之隐患。于是派人在李煜的酒中,悄悄加入了马钱子。不知情的李煜三杯下肚后,顿觉肌肉抽动,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窒息而亡。因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成人用5-10毫克即可发生中毒现象,如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30毫克即可致人死亡。因此,马钱子不宜生用、多服、久服;体质虚弱及孕妇应禁服**妙用占梦心病愈~据《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水气内停病,一直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担心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昨晚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自己被打败,特请你来占梦”占梦者说“让我先查一下占梦的书,看上面怎么说”晏子说“不必查了。景公患有水疾,是阴盛之证,太阳属火,是阳;他独自打不过太阳,是阳长阴退,是疾病将愈的预兆,你就这样说吧!”占梦者依晏子安排行事,景公听后大喜。过了些天,景公果然康复了,便要赏赐占梦者。占梦者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那样说的”景公又要赏赐晏子。晏子却说“占梦者按照我说的话对您说了才起了作用,要是我直接对您那样说,您可能不会相信,这是他的功劳,我不配受赐”结果景公同时赏赐了他们两个人。晏子不但懂医学,而且对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已有深刻的认识。晏子虽然不相信占梦,但他知道景公迷信,只有利用占梦才能解除景公的疑惧,晏子可以说是我国利用精神疗法治病的先驱者之一
微信2810名医红花熏蒸救急~宋代有个名医叫陆曮,浙江奉化人,医术闻名于当时。而他用红花煎汤熏蒸救产妇的故事曾传为佳话。有一年,绍兴新昌有位妇女产后突发急病,神昏口噤,四肢冰凉,延请当地的医师都束手无策,家人焦急万分,慕名找到陆曮门下。陆曮赶到病家,见患妇气已将绝,但胸膛仍有微热,脉涩而有力。察思片刻,陆曮对其家人说“此乃血闷之病,可救”即刻令病家购来红花数十斤,置于大锅内,加水熬煮红花,煮沸后,将药汤倒入大木桶内,又取来病家窗格,置木桶上,把患妇平放在窗格上,用药汤之热气熏之,药汤冷了再加热。如此治疗两天后,患妇的手指渐渐能动,神智也逐渐恢复。病家见状,转悲为喜,遂问陆曮“此药何以如此神效?”陆答“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红花是一味活血圣药,长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多种妇产病。患妇之病发于产后,又复感风寒,内袭胞中,以致血凝不行,恶露不下,扰乱心神所致,治疗当活血祛瘀为要,故选红花最为合适。而此法的绝妙之处在于其用法,患者不省人事,服药不能,用药汤热气熏之,通过皮肤吸收,渗透于四肢百骸,有直达病所,迅速取效之优势,这正是中医传统外治妙法中药熏蒸**生姜巧解半夏毒~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甚精,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6年(公元470年),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望闻问切后,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5两(16两为现在500克)必愈”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怎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1000克生姜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1500克吃完后,喉疾竟然全好了,吃什么东西都无碍。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奇功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失笑散”的由来~北宋开宝年间,一日京城钱元外家爱女出嫁,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花轿到!”员外正要起身相迎,忽见丫环匆匆而来,说小姐正在梳妆之际,突然腹痛如绞,哭喊不止。员外闻言,急忙派人请来一姓杜的名医,只见他给小姐诊察按脉之后,连说“无妨!”并从随身带的葫芦里倒出了些黄褐色的粉末,嘱咐小姐服下,没过多久,小姐果然疼痛全消,嫣然一笑,乐滋滋地上了花轿。在场的人无不惊奇道怪,员外更是感激万分,纷纷向医生请教。杜医生捋须答道:“小姐此症乃婚前七情失常而致痛经,吾所用之药,即中药五灵脂和等量的蒲黄配伍而成,能令痛者破涕为笑,故谓‘失笑散’也”言毕,拱手告辞而去。失笑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五灵脂和蒲黄组成,五灵脂性味甘温,主入血分,其功专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在所必用;蒲黄甘平,亦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二药相须为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相得益彰
微信2811使君子的传说~传说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不仅一个劲打嗝,还出现呕吐。使君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平时偏食,面黄肌瘦,吃果子后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朗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使君子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效杀虫消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常规用量9~12克,小儿可视体重酌减。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精神不振、恶心,甚至呕吐、腹泻等反应**通乳良药赤小豆~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通乳等功效,可治疗水肿、黄疸、下腹胀满、脚气浮肿、烦热口渴、痔疮及乳汁不通等症。而关于赤小豆通乳的作用是宋代医学家陈自明发现并记载的。陈自明是一位妇科大家,著有《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书中还记载了发生在他妻子身上的一个故事。他的妻子生完孩子后,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奶,陈自明虽是妇科大家,但也没有好办法。一天朋友送给他家一些赤小豆,他当天晚上就将赤小豆煮粥给妻子吃,谁知,妻子吃完赤小豆粥的当夜,就有乳汁了。之后他便把赤小豆可通乳的功效记载并流传了下来。但赤小豆通乳是有条件的,如果产妇是因为气血不足没有乳汁,用赤小豆是不行的。赤小豆只有对那种气血充足,而血脉不通、乳汁不能正常流出的妇女,效果才会显著。比如生完孩子后,乳房胀得很厉害,但是乳汁却下不来,就可以用赤小豆,一般用100多克赤小豆熬粥吃,连吃几天,乳汁就会流出来了**夏枯草的传说~夏枯草入药,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好传说。古时有一位书生名茂生,为人厚道,自幼攻读五经四书,然而却屡试不第。因此茂生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忧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蚕豆样大小,形似链珠,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但无效,病情越来越重。这年夏季,茂生之父不远千里去寻找药仙神农。一日茂生父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百花盛开,似入仙境。这里竟是神农的药圃,茂生父向神农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就摘来几大把药草,告诉说“此药名叫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可治好你儿子的病”茂生父返回后,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茂生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民心,从此夏枯草治疗疾病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夏枯草味苦辛而寒,入肝胆经,苦寒能泄热,味辛能散结,长于宣泄肝胆之郁火,畅利气机之运行。主要用于治疗瘰疬、瘿瘤(如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等)以及乳痈乳肿(乳腺小叶增生等)痄腮和癌肿初期等,多与玄参浙贝昆布等配伍,亦可单用熬膏。现代研究证明其还有降压作用,常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目赤胀痛、血压升高等症的治疗,常与桑叶菊花石决明草决明栀子等同用
微信2812秀才怪病欲自尽樵夫暗言辛夷花~相传古时有一个姓秦的秀才,得了鼻孔流脓水的病,经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回避他。虽然求过不少名医,用过不少药物,总不见好转,内心非常苦恼,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日,他在一棵古树下准备自缢,被一个过路的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樵夫告诉他说“此山中有一种药可治此病”秦秀才忙问药名,并拿出银两酬谢。樵夫笑笑说“老夫认柴不认药,救人一命值几何?心诚意肯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坷”说着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秦秀才按照樵夫的指点,攀缘到深山中寻找,终于发现一种花树,叶茂花大,香气四溢。他采了一些花蕾,煎水连服数天,果真显效。他非常高兴,又采了些种子带回家,精心种在自家院子里。有人问他这药何名?他想了想,觉得这药是樵夫暗言指点,自己意会所得,就叫“心意花”吧。天长日久,就成了后世的“辛夷花”了。辛夷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木兰的干燥花蕾,味辛性温,入肺胃经,能通鼻窍,散风寒,是治疗鼻渊头痛、风寒感冒的良药**庸医得“秘方”
公堂露马脚~酸枣仁,别名枣仁、山枣,有养心安神、敛汗之功效,专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等症,但是,酸枣仁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时多用熟枣仁,生用则疗效相反。关于这个作用,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唐末,有个大夫叫李好,医术高明,尤其擅长治疗失眠或者嗜睡之症,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可急坏了一个叫崔牛皮的医生。崔牛皮想知道李好是否有什么祖传秘方,于是让手下的一个伙计装病去一探究竟。那伙计来到李好的医馆,见前来就诊的病人很多,便上前去套近乎,询问他们的病情和所用的药物。原来,大家所用的药物都一样,都是酸枣仁,这伙计异常兴奋,回去告诉了崔牛皮。崔牛皮得知后甚喜,大肆宣传,宣称自己得秘方专治失眠与嗜睡,而且每天来看病的前20位病人可免费给药。果然,经这么一宣传,前来看病取药的病人多了起来。但是,过了几天,崔牛皮医馆外聚集了很多人,其中一人冲其怒吼:“你这个庸医,大骗子,我以前还能勉强睡着,吃了你的药更加睡不着了!”之后的几天,也不断有人前来找麻烦。崔牛皮没有办法,只好状告李好,说他嫉妒自己生意好,故意请人来捣乱。公堂上,李好直呼冤枉,但又找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建议双方把酸枣仁治疗失眠与嗜睡的原理写出来。不一会儿,两人就写完了,大人看后,判李好无罪,崔牛皮停业。原来崔牛皮写的是“酸枣仁治疗失眠,也治嗜睡”而李好写的却是“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虚烦不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
“合欢解忿,萱草忘忧”-欢乐天使为你清心解郁合欢花还被叫做马缨花。由于它的叶子和花在夜间成对相合,翌日清晨又舒展开来,所以还被人们叫做“夜合花”合欢花最早是被记载于《本草衍义》中的。历代的典籍都对合欢花有所记载和论述。比如《本草图经》就说:“人家多植于庭除间。五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薄细,采皮及叶用,不拘时月”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合欢安眠的功效了,其实合欢还有一个功效不得不提,就是清心解郁。《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合欢即可心,就可安神。另外中医有“诸花皆升”之说。花为香辛之味,香辛之味多走窜向上,所以能直达巅顶。大家在闻到花香时都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平时如果忧郁不解、心气耗伤,或因劳累过度而出现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抑郁不舒等症,都可试试合欢花。合欢花应用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水冲泡了。每次取百合花9
~15克,放入水壶中,然后倒入开水,盖上盖子焖上2~3分钟即可。如果觉得味道不是很甘甜可以在其中调入蜂蜜或者冰糖。长期坚持饮用合欢花可以起到舒郁,理气的良好功效。比如说现在白领一族就会由于压力大而造成精神抑郁。或者是俗话说“心眼小”的人,总是想不开事情,从而造成心情沉闷压抑的人都可以食用。但是需要提醒您的是合欢花最好单独冲泡,不适合和其他的花茶搭配。其实说到解郁有一组黄金搭档我不得不介绍给您,那就是合欢花和黄花菜。这组解郁的好搭档出自于《养生论》原文记载的是“合欢解忿,萱草忘忧”意思就是食用这两味药膳能够起到让人欢乐、解除忧烦的作用。说到萱草大家可能有些陌生,说到黄花菜大家应该就知道了。萱草就是黄花菜的另一个称呼。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很听的名字—忘忧草。关于萱草,人们的认识较早《诗经》中就有“焉有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的句子。句中“谖”当“忘”解。谖草也就是指萱草了。为什么萱草有使人忘忧的功效呢?关于这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很详细的论述“其苗花甘凉,作葅利胸膈,安五脏,令人欢乐无忧”由此可见,萱草有理气、安神的功效,从而使人气顺、神安、五脏平和。心安神定,自然也就离忧愁越来越远了。萱草与同样具有安神效果的合欢合用,对于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烦燥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怎么用呢?这里就教您煲一道汤,这里的主料就是合欢花15克萱草30克。另外还要搭配云苓12克郁金10克浮小麦30克百合15克红枣6颗猪瘦肉150克生姜2片。做的时候首先把红枣的核去掉,再把诸药材洗净浸泡,把水挤干后装入纱袋内。猪瘦肉洗净,切成薄片。之后把猪肉药材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之后调入适量食盐就可以喝了。像平时压力较大的白领女士,或是经常心情抑郁的老人,喝这道汤可以起到宁心安神、解郁忘忧的功效。都道“人如其名”岂知这花也是如其名的。小小的合欢花,却能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恩慧,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微信2813提壶揭盖~话说北宋奸臣蔡京患便秘多日,然其贪生怕死,用药喜补畏泻,按常规治疗,当用大黄之类泻下通便,然蔡京忌讳大黄,始终不愿服用具有通便攻下作用的大黄,搅得群医束手无策。便秘总不得愈。名医史载之受命前往蔡府诊治。史替蔡切脉问诊后,没有马上开方,却出人意料地说“请求二十钱”蔡问“何为?”史答“欲买紫苑耳!”蔡给了二十文钱。史赴市买回紫苑研成粉末,蔡服后须臾,大便竟如舟顺水而下。蔡既喜又奇,当即请教个中道理。史曰“大肠,肺之传道,君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史载之言之有理。蔡京便秘乃病邪壅滞大肠。史着眼中医整体观念,从脏腑辨症的关系出发,用宣开肺气的紫苑通大便,犹似提壶揭盖,盖启而壶水倒出流畅“提壶揭盖”法出处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为什么治肺可以治疗二便不通?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先从治肺与大便秘结来解析。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过经脉相互络属,即手太阴肺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络肺。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要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如果肺失肃降,则大肠之气亦不下降,故导致大便秘结。若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大肠失却滋润,亦可导致便秘,养阴润肺、条畅肺气即可解除便秘《医经精义》点明“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通过治肺来治小便不通也有深意。中医认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气肃降,将机体代谢后的水液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的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肺功能失常,行水失职,则水道不通,小便不出。而且,行水失职也使大肠失去水分的润滑,而影响到大肠的功能,导致便秘。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当用轻浮之品,故临床上可少量投以苏叶、枇杷叶、桔梗、荆芥、防风、独活、白芷、浮萍、杏仁、前胡、紫菀之类来提壶揭盖,亦可运用桑白皮、白芥子等宣肺之品来调肺揭盖。像老年人因肺气虚所致的小便不利,使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利尿、提壶揭盖,数剂即可去病。对于顽固性便秘也是功效卓越**止鼾汤治打鼾~打鼾也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之中的人喉里发出鼾声,其实质是人在睡眠中呼吸声音的一种异常表现。成因主要在于素体痰湿,加之饮食不当,多食少动,或久病失治、误治,以致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郁,气机不利,阻塞脉络,痰浊与瘀血交结,进而导致水湿不化,复感外邪,内外之邪相互为病。拟止鼾汤:炒杜仲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焦神曲30克竹茹10克葶苈子10克泽泻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6克,辛夷花10克丹参20克合欢皮15克。功效益肾健脾、化湿和胃、涤痰降脂、宣通鼻窍、安神止鼾。适应症适用于久治不愈,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该方运用炒杜仲炒白术茯苓益肾健脾为君药;用石菖蒲焦神曲竹茹葶苈子泽泻化湿和胃,涤痰降脂为臣药;用黄芩苍耳子、辛夷花宣通鼻窍为佐药;以丹参合欢皮安神为佐助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静安神、抗炎消肿、涤痰降脂、通气消鼾的作用。睡眠占生命的1/3的时间,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要。打鼾影响自己,同时也影响别人,应该高度重视,及早治疗1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枕头高度,就可减轻症状2对于中、重度者则应减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解除阻塞,进行颈部按摩等3此方不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的打鼾
微信2814文人治病名医治病逸闻~唐朝大才子王勃最早提出“人子不可不知医”之论,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少人对中医都有相当研究,治经之余兼习岐黄,甚至挂牌行医如清末著名词人郑文焯、国学大师章太炎、马一浮等均曾象陆游这样为人治病。文人究竟不同于医家,治病常常别出心裁,弄出几许花样留与后人赏析(1)南宋大文学家陆游说得上是一位名医,从小博览群书,对医药有相当研究,著有《陆氏续集验方》“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说陆游是名医有诗为证“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是说陆游骑着毛驴驮着药匣走在乡间,村民们夹道欢迎,都夸赞他的医术高明,曾救活了不少人,就连生下的孩子也多以陆游的姓来命名,可见医术之精深“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不痊。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是讲青年人扶着一位老者在溪边等他,头痛发作久治不愈。陆游告诉他,不用再服川芎白芷类的止痛药了,读一读他的诗就好了。看来,陆游不但精于用药,而且善于精神疗法(2)欧阳修以琴疗病-唐朝欧阳修不仅诗文盖世,对医学也颇有研究,他提出了著名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的观点,堪称现代自然疗法之滥觞。自号“六一居士”寓意为“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寄情于琴棋书画之中,并用以疗病养生,颇多获益。其中尤其善于利用琴瑟之道,有例为证。某年欧阳修“尝有幽忧之疾,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孙友道滋,受宫音数引,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也”“幽忧之疾”大概就是现代的“忧郁症”学琴之后“久则乐乐愉然,不知疾之在体也”病竟治好了。还有一次,欧阳修大概患了“书写痉挛症”“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运动以导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试之果然奏效,欧阳修欣喜不已(3)秦少游“卧游”治病-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诗词风格婉约含蓄,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仕途屡遭贬谪,心境忧郁。有一年,因为精神苦闷,周身不舒,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乃至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带王维的画作《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做画也很出名,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乃王维摹写自家田园的山林景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皆得自然之趣,令人心境怡然。秦观得画后心中颇喜,让儿子将画展开,他卧于床上细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古人称之为“卧游”秦观陶醉于画景之中,精神不觉为之振作,脏腑随之调和“数日(之间)疾良愈”(4)蒲松龄偏方疗疮毒《聊斋志异》的作者以擅写狐仙鬼怪著称的蒲松龄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树起一座丰碑,而且有着深厚的医学功底,他撰写了许多医学科普读物,最著名的有《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某次在南游归家途中,不幸身染疮毒,下部奇痒而后溃烂不已。蒲松龄娴于医药,曾为家乡病人治病疗疾。对于疮毒,亦知有许多草药可医,便自诊自疗。初始用药,效果并不如意,疮毒不解。回到家中,毒疮仍未好转,甚为疑惑。乃查阅医籍,从《肘后备急方》中查得一方:槲树皮煮水洗患处。试之有效,又加自制膏药外敷,不久便痊愈了(5)郑板桥赠联治病-相传郑板桥在山东潍坊任县令期间,手下一名官吏告病辞职。郑板桥了解得知,这名吏属嗜烟如命,贪酒无度,年仅40岁即已形容枯槁,瘦弱不堪。郑板桥对那位下属说“我有一方,可治你病”说罢展笺挥毫写下一方,装入信封内,并嘱咐说“你3个月后启封,照方用药保你药到病除。不过这3个月之内须禁烟绝酒,否则无效”3个月后该吏病体渐有起色,气力渐增,精神好转,暗自惊诧。待启方一看,只见一副笔力遒劲的对联“酉水为酒,若不撇出终是苦;因火生烟,入能回头便是人”横批“祸在烟酒”该吏读罢,恍然大悟,遂将对联裱好,挂于正堂。从此烟酒不沾,身体日壮(6)李渔以情治病妙方-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晚年著有《闲情偶记》一书,其中有7节谈及治病的小品,名之为“笠翁本草”所论皆为以情治病的妙方,虽是寄兴之笔,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读来颇获启迪。这里摘录2节:一曰本性酷爱之物。李渔某次有病,想吃杨梅,医生对他妻子说杨梅性热,一二枚即可使他丧命。于是妻子哄他街市上没有卖杨梅的。李渔不开心,病情加重。适时街上传来喝卖杨梅声,李渔大喜,精神为之一振,急令妻子去买。待几枚杨梅吃下,神怡气盛,不觉病魔退去。由是他得出结论:能在病时得到酷爱之物,就是治病良药。六曰乐为之物。人在病时,不要停止“乐此不疲”的工作。李渔每当有病,便吟诗、作文,屡用这个办法,无不应验。天下之人,都有“乐此不疲”的爱好,病中不应禁止,当然不宜使身体过于疲乏,但使意念转移忘掉疾病为准(7)药饼治疗偏头痛-清代学者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集》中亲笔写下了自己用验方治愈偏头痛的经过:偏头痛的痛苦,病人简直无可言喻,药方虽然很多,但用药思路都不一样,很少有效者。有一年,他得了这种病,正在郁闷之际,朋友周叔明寄来一个用药饼治法,但没使用,怕它不管用。过些日子,友人顾民服送给他两个药饼,贴在太阳穴上,想不到一夜之间头就不疼了。其法用天南星半夏白芷三味等份为末,再捣烂生姜葱头与药末和匀为饼。不用服药,比其它方法简便多了(8)名医治军阀逸闻-北洋军阀头子吴佩孚,因暴怒而致上门牙剧烈疼痛,名医换了3人,治疗一周,均告无效。名医陆仲安诊脉后惊曰“此特大之燥症,独秉阳赋,异于常人,真斯人而有斯症。然而非常之燥,非非常之剂量不能制,否则杯水车薪,徒增病势耳!”陆氏详审吴先前所服3张药方,对其中一方颇感兴趣“此方用的是白虎汤,乃对症之药”言罢,陆提笔开药4味: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仍为白虎汤,只是将方中石膏剂量由八钱增至八两,服后牙痛竟止。第2年吴佩孚牙痛复发。陆仲安仍用此方治之,但石膏用量翻番,由八两加至一斤。吴服之,牙痛又止。陆仲安以擅用黄芪著称,其用大剂量黄芪治愈胡适重病案广为人知,岂知用起石膏来竟也极具胆识,非常医可及
微信2815用药传奇谈半夏【1】堪当重任之半夏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人皆知之。然其作用远不止此,恐世人埋没,失去一能担当大任之药。体会: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治疗严重失眠或常服大量安定类病人,为了当晚起效,取得患者对中医之信赖,一般都是启用杀手锏半夏秫米汤,服完即可以熟睡。用此方治失眠古往今来验案无数,但是能否达到百试百验恐不多。诀窍一是大量,二是晚服。大量是一付少则
90克,多则120克,量少疗效参半;晚服是白天不要吃,晚饭时吃一次,临睡前一小时吃一次。临床上很多大夫不讲究方法,开了镇静安神药,不交待服法,仍然叫患者按传统服法,一日两服,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结果很多病人,上午服后昏昏欲睡或者干脆中午又睡一觉,这样到晚上就很难入睡。如治兰某失眠多年,面憔悴,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迟缓,心动过缓,是痰火郁积,热盛扰神之证。对于这样的病人,久治不愈,若还用常规药物,开个3~5付药绝对不会有效的,病人肯定会一走了之,不会再回头。所以起手我就用了杀手锏。书方:半夏秫米汤合黄连温胆汤:清法半夏各60g薏米30g天竺黄30g
枳实15g 陈皮15g 茯神30g 黄连10g 桂枝甘草各10(考虑心动过缓)
三付,交待服法:白天不吃,晚饭时吃一次少量(一付药的1/3),临睡前一小时将余药饮下,排空小便。病人听完后说,你这大夫的药吃法还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药量这么大,又没有酸枣仁类,能行么?看来还是个老江湖了,久病成良医嘛。我说先试试看,不行我再想办法。病人半信半疑持药而去。一天过去没消息,两天过去仍然没有回音,第三天,病人来了,满面春风,一见我就翘起大拇指,说你真行,吃了你的药,当晚不放心还吃了2片安定,结果就睡了6个小时,第二天晚上大胆不吃安定,光服你的药仍然睡了6个小时之多。今天来,一是报告好消息,二是因为明天你不上班,提前把药开下,这回遇到了好大夫一定把这病看好。此病人以后又连续用药一月余,基本治愈。其中还有个插曲,该病人吃了十余天,效果挺好,夜夜入睡,突然中间有一周未来,我曾许愿一个多月治好,怎么吃了十来天就不来了呢?正在纳闷,病人又来了,脸先红了,冲着我直道歉。不好意思,这周没来,动了个歪脑筋,原嫌你这药贵,我又到中研所去看了,并把方子拿出,说吃了几付药一点作用都没有,只好又来麻烦你,别见怪。我把方子接过来一看仍是套方酸枣仁汤加减。我说不要紧回来就好,我原先只所以让你多吃一段时间,是为了形成一个习惯,以便克服顽疾,因为时间长了。老头心服口服,一定坚持到底。治失眠大多数大夫都是用酸枣仁汤加减,改换其它方子的很少,在此我用大量半夏治失眠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关于半夏有毒之说:药典和大多数同道都认为半夏有毒,很多名医案也是一再谈到,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我临床几十年用半夏(包括生半夏)最大量用过250g从未发现有中毒现象。有的大夫为了解毒加同等量的生姜,我看加不加都一样。从老祖宗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记载用半夏都是成升的用,而且很普遍,从未见有中毒记载,后人不知从什么时间起竟说其有毒。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实际上半夏和山药芋头是一类的,仔细观察皮下都有一层粘液之类的东西,经常做饭的人都知道在刮山药芋头之皮后,手都会发痒刺激,双手拿到火上一烤就好了,二物煮熟都不辣口而且很面甜。实际上半夏也是这样的,皮下有粘液,君不见《伤寒论》用半夏条下都注一“洗”字么,洗去粘液就是为了去除刺激皮肤粘膜也。因该粘液物质能刺激喉头水肿引起人窒息死亡,这就是半夏有毒之说的缘由。但是该粘液之物质一经高温就不存在刺激性了,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用。记住!一定要高温先煮。如果还不放心,不妨自己先从15克吃起,按15克依次递加试一试。要知梨子的味道,先自己尝一尝嘛!我一生尝过的中药达百种,别有风味,更正了书上很多不正确的记载。半夏除了治失眠,还能治无名肿块癌症及部分皮肤病,也是屡建奇功,所以希望同道不可小觑半夏之作用
微信2816谈半夏【2】用生半夏好~半夏是一味重要而又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伤寒寒热,胸胀咳逆,心下坚,咽喉肿痛,下气肠鸣等作用。后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甚广如在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等方中均应用了半夏。详察仲景方中之半夏,无一字提及“法半夏”或“清半夏”者,方中只注有一洗字而已,可见仲景方中之半夏乃生半夏。后人忽视此注,方中不敢用生半夏,甚至畏夏如虎,其实,大可不必。所谓生半夏有毒者,乃指其“戟人咽喉”之性而已,非全身毒物也。按陶宏景说“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可见其毒主要在于对局部粘膜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人服生半夏粉可发生口腔、咽喉或消化道肿胀、疼痛、流涎、痉挛、呼吸困难、腹痛、呕吐等症,但汤剂中则不然,经过水煎,其辛辣刺激成分消失,而其药理作用,依然如故。我在临床几十年工作中,汤方中多用生半夏,而且常用至两许,恒收桴鼓之效,未见其毒人之过。不尔所谓白矾半夏,几经浸泡,矾味浓厚,虽云解毒,实无药性,只存滓粕而已,欲其止呕吐、去心下坚、除胸胀咳逆、开胃健脾、利窍行湿已无能为力,徒有其名。因之我在汤方中必用生半夏,绝不用白矾半夏。根据生半夏有其良效,不仅可用治心下痞、妊娠恶阻、湿痰咳嗽、胃寒哕逆等症,而且用于黄疽喘满、脾湿饮停诸症,盖以其复有利窍行湿之功故也。总之生半夏在汤剂中不失为良药,煎煮后无毒而有药效,绝不可将加热煎煮后之生半夏,仍与未煎之生半夏等同起来,遂矫枉过正,而在汤剂中,一概用白矾半夏之渣滓,自以为无毒而保险,实际上所用之清半夏,仅徒有其名,而绝无实效也。然也,否也,明者鉴之*半夏治疗恶阻~半夏止呕,确有殊功,所以对于妊娠恶阻,使用的机会很多。大凡半夏所治之呕,多为水湿痰饮阻于中焦,使胃失和降而致者。因为半夏既能燥湿祛痰,又长于和胃降逆,而恶阻之由中虚停痰积饮而致者颇为多见《妇人良方》“妊娠恶阻,由胃怯弱,中脘停痰”《女科指要》说“妊娠脾胃虚弱,夹气而痰涎内滞,致病恶阻”所以我治恶阻,常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之小半夏汤(半夏
10~15克茯苓20~30克生姜15~20克)为基本方,随病之寒热虚实而加味,药煎好后晾温,每15分钟呷下半口,半日服完,疗效比较满意,一般2剂即可见效。惟我治恶阻及神经性呕吐所用之半夏,多系生半夏,即采集后撞去粗皮,阴干后即可,不再用其他方法加工炮制。我之所以用生半夏,是由于现在半夏的加工方法,系用白矾水浸泡,或以半夏与白矾同煮透晾干切片,白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铝钾,与半夏同制,有助于治痰,而不利于止呕。张锡纯曾指出“特是呕者,最忌矾味”所以他的安胃饮、薯蓣半夏粥等方用半夏都“淘至无丝毫矾味”才用,名之为“清半夏”曹颖甫亦指出:半夏的加工方法太繁,且久经浸泡,去其药味而留其渣滓,欲以止呕,岂能有效。生半夏有毒,是指用它生嚼,或用丸、散、粉剂,其临床表现为口腔及咽喉黏膜烧灼感或麻辣感,胃部不适,恶心、胸闷,舌、咽、口腔麻木肿痛,有的可出现腹泻。但以生半夏作煎剂,无论加用生姜与否,只要煎足一小时,其有毒成分可被破坏,而止呕作用不受影响。如经过久煮服后咽喉舌根仍有不适感者,可嚼生姜一二片,或含咽一匙白糖,即可消除。半夏动胎之说不能成立,妊娠恶阻是可以服用半夏的**按《内经》十三方中有半夏秫米汤治不寐《灵枢》谓其效“覆杯则卧矣”观《吴鞠通医案》治不寐每用半夏少则1~2两,重则四两,临证用吴氏之量治不寐数十年,取效甚捷,从未发生过副作用,可证古人早已掌握半夏镇静之功也。多年临证体会:半夏不同之用量具有不同之功效,如6~12克具有和胃之功;10~20克则有降逆止呕,化痰畅中之效;若30克以能安神疗不寐;60克以上又具有镇痛之效
微信2817吴萸治愈楚王病吴楚两国重修好--战国时期,吴国和相邻的楚国相比,算小国,小国就得每年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使者送来的贡品之中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把它拿回去!”吴国的使者正要走,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忙拦住使者,说“请你不要生气,你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大夫将吴萸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栽培。几年以后,吴萸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不料,此时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大夫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后,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忙问朱大夫“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朱大夫说“这就是那一年吴国进贡的吴萸。”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还命人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人为了表明这是种草药,又改成了“吴茱萸”且一直沿用至今**太宗赐名“徐长卿”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一位名叫徐长卿的民间大夫看见榜文后,碰巧自己家中有一专治蛇毒的祖传秘方“蛇痢草”徐长卿便揭榜决定进宫为皇帝治病。第二天,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煎汤,先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汤药用于外洗。治疗3天后李世民就已经好了一大半,这天李世民高兴地向徐长卿询问药名,徐长卿却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禁说“蛇”字,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秉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然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徐长卿”这药名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而“蛇痢草”的原名反倒鲜为人知。徐长卿性味辛温,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功效,主要用治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等
微信2818鲁迅治疗哮喘病~周海婴的《父亲为我治病》一文,感人至深,鲁迅采用的治疗哮喘病的方法非常有效。周海婴在文中说:我幼年时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在季节变换的时候发作。一犯起来,呼吸困难,彻夜不眠……采用过几种方法,都不如芥末糊的功能来得神速。这似乎成了父亲对付我哮喘病的一张王牌。说起来也很简单,用一个脸盆,放进二两芥末,冲入滚烫的开水,浸入一块毛巾,待芥末汁浸透以后,父亲便用两双筷子插入毛巾,以相反的方向绞去水分,以我能够忍耐的温度为准,热敷背部,上面再用一块干毛巾盖住,十几分钟后撤去,此时背部通红如桃,稍一触及颇感疼痛。经过这一番热敷,呼吸大为通畅,而且又困又乏,缓缓睡去,往往可以睡个通宵。
这种方法不知由谁介绍,其疗效大好,屡试不爽,但有时哮喘剧烈,此法仍不奏效,父亲就直接用二三两芥末,加凉水和匀,涂在布上,贴在背部。此糊虽凉,但越敷越热,刺痒灼热,颇不可忍。时间也以10分钟为度,若时间稍过,则背部灼出水疱,如开水烫伤一般。这样气喘虽缓,但却要吃另一种苦头,因此父亲一般不轻易采用。实际在临床上,这种方法对更多的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主要适用于: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敷贴后的刺痒、灼痛感觉,是药物渗透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说明所贴药物已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中药泡脚升阳固脱~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说法《琐碎录》云“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用中药桂枝20克,麻黄、羌活、独活各15克,红花、细辛、艾叶各10克。诸药水煎取汁,倒入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待水温下降后,再适当兑入热水或放在火上加温,边洗边搓,水最好漫到踝关节以上,每晚1次,每次泡30分钟,直至双足皮肤发红,每剂药可用3~5天。科学证明中药泡脚,可刺激足部丰富的神经末梢,反射到大脑皮层,从而减轻和消除局部毛细血管的病理性异常,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呼吸道组织的炎症、肿胀、过敏现象,使呼吸道通畅。不仅能防病强身,同时治疗感冒、咳嗽、胃痛、失眠、腹胀腹泻、坐骨神经疼痛等,疗效较显著。如果再能配合足底按摩,即俗话所说的“搓脚心”疗效将更佳,能起到“治善忘,安神,醒脑,通关开窍,固真气”等作用**
车前子粉治疗腹泻有特效~车前子200克研细末,每次5克,加红糖适量温水服下,每日3次,儿童减半。车前子粉制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止泻有特效。有些事物往往如同历史上千古之谜一样,在人们未破解之前,感到非常神秘,一旦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又觉得很简单。1965年我们在河津下乡搞“四清”运动,一进村因水土不服,有的工作人员腹痛、腹泻,一日行十余次。听说本村贺生有治腹泻的绝招,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他配制的药,一吃就好,邻近的几个县,方圆几十里老百姓久痢久泻几年,治不了的肠炎,花上一两元钱就好。我们买了几包,的确很灵,两天后大便就完全正常。我亲自找到他,问起他的药,他总是拐弯抹角不肯告诉我。秘方是不能告诉别人的,他要凭这一方一药维持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听老乡们说,你这一辈子也知道不了。那一年破四旧,把他斗来斗去,他都没有说出来是什么药,难道你能问出来?有一天我到贺家吃派饭,在炕上盘腿而坐,和他聊天,贺氏懂医学,我送给他一个有效方子,让他给老百姓去治病,闲谈中我突然发现他的炕席沿有黑色颗粒,很像中药车前子,我马上想到,贺医生的止泻药会不会是车前子?回到办公室后反复琢磨,一味车前子有那么大的效果吗?我将车前子研细过罗成粉,其颜色和味道与贺医生给的药面一模一样。为了试验效果,我服用了8片果导造成腹泻,每日大便5~6次,第二天立即服了车前子粉5克,果然一次即愈。在我行医的50年里凡遇急慢性腹泻,或久泻不止,或中风偏瘫泄泻不止,或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使用此方治疗,多有效验
药引与朱元璋~现今,服用汤药、中成药,多用白开水、酒、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等作药引子送服。药引子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用,有时还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等功效,与汤药、中成药适当配合,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药引子的来历是与朱元璋有关的。明朝洪武年间,浙江萧山有个叫楼英的郎中,出身医药世家,7岁就在父亲身边苦读医书药典,20多岁便挂牌行医。楼英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方圆百里无人不知他的医名,人们都叫他“神仙太公”这年当朝皇后得了重病,御医百般诊治,人参灵芝等名贵药物吃了不少,病体仍未见好,朱元璋心急如焚,颁旨遍请天下名医给皇后治病。不几天,一个大臣访得楼英医术精湛,禀奏之后,朱元璋忙传旨宣楼英进宫。楼英接到圣旨,哪敢违命圣上,忙整装一路来到京城。自古“伴君如伴虎”给皇后治病半点闪失不得。楼英一入宫,便顾不得路途劳累,先行拜见太医院的御医,打听皇后的病情,所用何药。太医院的御医们久居皇宫,嫉贤妒能,圆滑世故,哪个将他这乡下郎中放在眼里?药方拿来一小沓,方中用药却大同小异,问及皇后病情,只是嗯嗯啊啊,敷衍搪塞,不得要领。楼英只好看那药方,见上面都是些人参、鹿茸、灵芝,料想马皇后必定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救治,才用上珍贵药材。等到第二天,楼英跟着太监来到皇后病榻前,小心仔细地望闻问切一番,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原来皇后看着脸色青黄,得的却不是疑难杂症,以楼英看来,只不过是多食引起脾胃不和,痰浊阴滞而已,只要用大黄、莱菔子一类极普通的药就可治愈。楼英给皇后诊过病,心里有点糊涂了:这么个小病,堂堂太医院御医如云,怎会束手无策呢?想到这,他又将在太医院看过的药方拿出来,仔细斟酌起来。突然他小有所悟:这些药治病无益无害,但恰合皇后凤体之贵,若用些低廉药物,皇后若有闪失,一命归天,必是药石无力,追究下来,定将满门抄斩,大祸临头,难怪御医们一个个闪烁其辞!领悟了其中利害,楼英左思右想,也不敢贸然下笔了。就在他磨磨蹭蹭、心中为难、表面假做思考时,外面太监高声喊道“皇上驾到!”宫女、太监闻声“扑通”跪在地上,楼英也急忙放下笔跪在一边。朱元璋走进来,说了声“平身”便直奔马皇后病榻。楼英哪曾见过人间皇帝,心下好奇,不由偷眼望去,却猛地看见朱元璋皇袍上,一块玉佩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心中不禁一动:我何不用皇上玉佩做药引抬高身份。想到这儿,楼英心下安稳了,提笔写道:莱菔子三钱,皇上随身玉佩做药引。朱元璋看了,马上解下玉佩,连同药方一起递给太监,吩咐道“即刻配药、煎药,小心伺候皇后”不一时,太监将药抓来煎好,服侍皇后服下。当晚马皇后腹内“咕咕”作响,大便通畅,安稳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楼英又让她只少许进些淡粥素菜,几日之后便病体痊愈,行动如初了!朱元璋心中大喜,亲召楼英,说道“爱卿医术高明,果然名不虚传,今后就留在太医院任职吧!”楼英留在太医院里,借此良机,通读了太医院的皇家珍藏药典,著书立说,医术更是精进非常。
微信2820张景岳急智解危难~一户姓王的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恰好张景岳路过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张景岳断定铁钉已入肠胃,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连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张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想出一个治疗方案。他取来活磁石一钱,芒硝二钱,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不久,小儿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拨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请教其中的奥秘。张景岳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没有吸铁的磁石就不能附在铁钉上;磁石若没有泻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用于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另外蜂蜜还是小儿喜欢吃的调味剂。以上四药同功合力,裹护铁钉从肠道中排出**
埋没近300年的救命“秘方”~16世纪之前,坏血病曾长期困扰着欧洲,尤其在军队和长期被围困的城邦内。美洲大陆被发现后,长时间的海上旅行令坏血病又开始在水手中传染开来,致使无数船员死亡。虽然当时的医学界已略知坏血病的病理,但有效的防治措施却一直没有找到1553年法国探险家卡笛尔带着103名船员乘船前往纽芬兰,可在路上很快便有100名船员得了坏血病,这让卡笛尔乱了方寸。好在,魁北克一个部族的印第安人,给他开了一个方子服用以树皮和松针熬制成的汤剂,结果100名奄奄一息的船员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与此同时,英国的一个海上舰队也发现酸橙子和柠檬对治愈坏血病也很有效,并上报给英国相关医疗机构,但这个发现并没有被当时的医学界重视,很快便销声匿迹了200多年后英国有一个叫林德的海员医生在他出版的书中明确地称,柠檬能预防和治愈坏血病,并进一步提到,像芥末橘子和柠檬都是治疗坏血病的好药材,甚至任何一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植物以及西红柿、绿色的植物和水果都可以。按理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林德获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也不为过。但事实情况却是他被人嘲弄得一塌糊涂,无地自容。林德愤愤地说道“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一个长期以来无法攻克的顽疾,居然用如此简单的方式就能解决。他们更愿意看到专业医学大师们充斥着医学术语的长篇论文的论证,那样才能让他们放心和信任”此后整整40年几乎无人关注和重视林德的新发现,但有一个人除外,他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航海家库克船长。库克在出发前去探险新大陆的船上,储备了大量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在探险的途中,每天都给海员们吃这些水果和蔬菜,结果,坏血病一次也没出现过1776年英国皇家表彰了库克在探险新大陆上的巨大成绩,但对他所提到的防治坏血病的事情依旧冷漠,不作任何答复。直到20年后又有一个海军舰队凭借着每天让舰员喝上一杯柠檬汁,在海上航行了23周,结果同样无一人患坏血病。而其他舰船上却依旧坏血病频发。直到这时英国医疗机构这才开始有点相信,但又拖了10年,此法才得到英国医疗机构和英国海军的完全肯定,开始给出远洋的海军官兵每天服用一定量的柠檬汁,结果坏血病从此销声匿迹。从第一例坏血病的出现到人们彻底阻止它的祸害,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原因就在于人们不相信那看起来过于简单的“秘方”于是无数无辜的性命就此被夺走。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一个顽固的“心魔”在阻挠的话,这本是可早早避免的
微信2821五倍枯矾散治脚气~脚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从生理上讲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数天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另一只脚。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出现脓疱等。中医认为本病是湿毒下注而引起,一般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笔五倍枯矾散效果好。方药:五倍子30克枯矾20克冰片10克苦参30克明矾20克将以上五味药混合碾碎,用细锣过面,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疮面用淡盐水洗净擦干,取适量药粉用香油和成糊状直接均匀涂于患处,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三至四天换药一次。五倍子功用抗菌解毒,收敛生肌;枯矾收敛生肌,善治疥癣;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明矾对于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冰片有助于药物渗入,诸药共奏杀菌止痒、收敛生肌之效**七味追风散组成:羌活白芷川芎天麻各12克全蝎6克僵蚕12克地龙12克。功能疏风散邪,活血通络,利窍醒脑。主治头痛、眩晕、中风、面瘫、痴呆、颤证、癫痫等。共为细末或制水丸,每服9克,温开水送服,一日3次。亦可作为汤剂煎服,唯全蝎宜研末冲服。一般可先服几剂汤剂,然后制丸剂缓调。头痛加白芍、延胡索,疼痛剧烈者加蜈蚣或制马钱子(研服);眩晕(脑供血不足)加葛根地鳖虫;中风加蜈蚣地鳖虫水蛭或制马钱子(研末冲服);面瘫加防风葛根白附子;血管性痴呆加麻黄葛根水蛭;老年颤证加蜈蚣防风白芍,癫痫加蜈蚣胆南星川贝。脑居高位,最易受风;脑为清窍,病多生风。脑病过程中,往往既有外风又有内风,或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感外风,内外合邪,相因为患,难以截然分开,从而导致病情复杂多变及治疗上的困难。治疗脑病,不仅需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化痰开窍等法,尤其需用治风之品。本方是在宋代《和剂局方》追风散(川乌防风川芎僵蚕荆芥石膏甘草白附子羌活全蝎白芷天南星天麻地龙乳香草乌没药雄黄)基础上筛选精简而成。原方主治偏正头痛、头眩目晕,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项背拘急,皮肤瘙痒等症,体现前人祛风息风并用、内风外风同治之法,可用于多种脑病的治疗。但方中药味较多,经删繁就简,保留4味风药与3味虫药作为基本方。方中全蝎地龙僵蚕为“虫类药”属于血肉有情走窜之品,具有通经达络、剔透病邪的独特性能;羌活白芷川芎天麻均为风药。风药以“风”冠名,具有轻扬升散之性,其发散宣透作用,不仅能开发肌表汗孔以解散表邪,对于全身脏腑经络、玄府窍道,亦莫不透达贯穿,具有振奋气机、疏郁调气、活血通络、利窍醒脑、畅达神机之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尤能引药入脑以发挥治疗作用,故脑病治疗必不可少。此方风药虫药为伍,走窜升散配合,相得益彰,收效甚捷。如气虚加黄芪人参白术;血虚加当归生地鸡血藤;肝肾亏虚加首乌枸杞女贞子;脾肾阳虚加附片干姜肉桂;痰湿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等。本方略偏辛燥,较长时间运用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生地白芍麦冬沙参等,即可防止或减轻其弊端
微信2822一病求三医病家巧定夺~清时,江南一渔夫王水生的儿子患病,请当地一村医余先生诊治,余先生诊后说是肾阴虚证,予“六味地黄汤”但是治疗数日后不见好转,还出现了胸腹饱胀、大便不通、小便赤、口渴等症状。于是,水生又请了镇上另一位医生,医生诊为“真寒假热”之证,要用“四逆汤”水生夫妇这回不敢轻易用药,于是在县城请了一位号称“谢小儿”的名医前来诊治。谢诊视后,认为患儿为“阳热重症”病情危急,但仍有救治的希望,对水生夫妇说“这是大热之证,不能用附子、干姜之大热之品,而应该用黄连大黄”王水生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一病求三医,各抒己见,如何是好?妻子说“就按谢先生的办吧!”于是妻子去药铺抓了药,煎好后喂给儿子,病儿服药当晚就大便通利,小便增多,不久便痊愈了。水生对谢先生感激不尽“其他医生都说是阴证,寒证,唯独先生诊断为阳证、热证,若不是妻子坚持,我儿恐怕性命难保!”谢先生惊道:“嫂子为何只信我呢?”水生妻答道“我看先生开始面有忧色,似觉病重难治,再作诊视后,突然喜形于色,我想先生应该有了主意!”谢先生叹服道“一病三医,各抒阴阳,医家诊病,病家迷惑,巧妇精明,暗中定夺,难得!难得!”**李东垣奇思治眩晕~有一年近七十的官员不知什么原因得了场重病,面目紫红,像饮醉酒一样,痰粘稠,时时眩晕,如浮在风云中一样,双眼视物不明。李东垣诊后认为是下寒上热证,想用寒凉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考虑到病人年高体弱,怕出问题,不敢轻易用药。忽然李东垣想起老师张元素对他说过的话:上焦的疾病,就像群鸟聚集在山顶上一样,要用射箭的方法才能取到。于是,他就在病人的头部前边两眉处用三棱针点刺20余下,放出一些血。片刻后,这位官员就觉得头目清爽,一点痛苦都没有了,并且此后再没有发作过。故为医者贵在变通,不能墨守成规,执一漏万“凡治上焦,譬犹鸟集高巅,射而取之”这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以水为药治顽痰~李时珍少年时就百读医书,知晓各种医理,有些学问让父亲李言闻都很诧异。有一次李时珍的好朋友冯玉山慌张来请李父看病,原来冯的父亲和人怄气,急火攻心,痰火壅盛一下子背过气去。李父赶来灌以蒜汁将冯老爷子救起,随后开了药方,叮嘱小火煎服。7天之后,李时珍问及病情,冯玉山说尚无起色,又问煎药用的什么水,冯说就是缸里的水。李时珍听罢,立刻开了药方递给冯玉山,冯打开一看,上面只写了三个字“井华水”冯不解,李时珍便道“医书上说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就是指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打上的水,有安神、镇静、清热、助阴等作用,是天然水的一种,干净无毒,有益身体健康,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氏御肤集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