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高音有尾音

【音乐百科】唱歌技巧:浅谈歌唱中的发音和咬字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歌唱者是运用有声言语进行演唱,表达歌曲思想与情感,言语活动是生动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创造过程。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与歌词的情境和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因此,如何在演唱实践中正确的发音、咬字、吐字词,使声乐艺术更加感人,作为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我们去探索,笔者在近三年的专业学习中,积累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经历,来简单的阐述我国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和语音训练。
学习声乐艺术,离不开语言发音的训练,一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字与声分家训练而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该从字音出发进行发声训练;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歌唱语音的特点及其规律,也应该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结构、归韵等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歌唱方法的训练和语音训练相结合来进行训练,使学唱者逐步掌握并熟悉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发声、吐字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声乐艺术的演唱水平。
一、歌唱中的汉语语音基本知识
1.语音的生理基础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称之语音。“人类的发声器官及其运动就是语音的生理基础。”
人类的发声器官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是呼吸器官;第二是喉头声带;第三是口、咽腔和鼻腔。人的发音还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是呼气,主要是肺所起的作用,第二是成声,是声带所起的作用。第三是构音,主要是口腔和咽腔所起的作用。
2. 语音的物理属性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语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一系列连续的音波所构成的。每一个语音都有一定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音色)。分析语音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辨别。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发声体在一定时间内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音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与呼出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成正比关系。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音波持续的时间。音色:就是声音的性质,亦即声音的特色。它取决于音波颤动的形式,它同发声器官本身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语音中的音高、音强、音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普通话里主要依靠音质和音高来区别语音的意义,音强和音长主要用来表达不同的语调。
二、声乐发声法与语音训练
(一)发声训练与语言的结合
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声乐艺术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确定了声乐的发声训练必须与语言相结合。我国的语言和文字结构都是由一个个单音节组成,而每一个音节又是数个独特的因素构成。所以不能企图完成几个单元音的训练,就以为解决了发声训练的基本功问题,而必须将发声的训练与全部语音的训练相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才能更好的适应歌唱的需要。
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表现在歌唱者能够充分的发挥发声器官的机能作用,以及在歌唱中各发声器官包括构音器官在内的协调配合。这些都必须经过严格而艰辛的发生训练才能达到。
(二)语音基本功的训练
歌唱语音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训练具有正确的出声、引腹与归韵、收声的技巧与动力。怎样出声:声母的发出,是需经过破阻才能发出声音的。在出声时应注意:要有适当的气息准备,排阻要敏捷灵活;要有准确的着力点,也就是“五音”不能混淆;要有灵敏的,有弹性的出字动作等。发音时要求做到稳、准、狠、短、清。
歌唱是由口腔的“呼吸”状态、声带的振动、共鸣体三者的共同配合协作来完成的。在这过程中要灵活、自如、轻巧,不能有任何僵硬,以至影响舒展而准确的发音。歌唱性的语音需要统一的发音状态,因此,必须训练喉结的相对稳定和正确的调节咽部状态,在一句唱词中,咽腔始终是打开的,要做到在发任何音节时,都不影响喉结的相对稳定,并要最大限度的延长每个字的韵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低统一的、珠圆玉润的歌声。
三、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一)咬字和归韵
咬字吐字时,出字之前以声为主,出字后以韵为主。延长声音、美化音质主要是韵母所起的作用,在歌唱中由于字音的不同,声、韵的不同,口咽腔发音的部位、感觉以及构音器官的节制状态各有差异,所以在歌唱中韵母不可能绝对静止不动。但为保持韵母相对的稳定与连贯,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延长韵腹,必须加强构成后咽壁的竖立、挺拔的状态,包括喉结的相对稳定,即在歌唱韵母时,整个咽腔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尽量在动的小、轻、稳、少的情况下进行歌唱。不能因声母的变化影响韵母正常顺利发音的状态。
归韵分为辅音(子音)归韵如n(前鼻韵)、ng(后鼻韵)和元音(母音)归韵如ai(怀、来)、ei(玫、瑰)等。一般归韵时要做到准儿不混、短而不促、活而不僵。
(二)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
1. 字头要唱的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就是发音的开头部分,可以分为“五音”: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
唇音:b p m f
舌音:d t n l
牙音:j q x
齿音:z c s zh ch sh r
喉音:g k h
这五大类中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2. 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该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开。
收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
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
字尾收音时要收的自然,要收的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响度要适中,时值要做到收音即停。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语言艺术包含了很重要的一方面,学习声乐者在学习当中,注重语言上的操练,以上是笔者在唱歌的一些学习和经验积累,当然,光知道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有针对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很大的提高。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张倚z&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完美的演唱艺术,既要有清楚的语言,又要有悦耳的声音。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正确的咬字、吐字首先要解决好发声与它们的关系,有些字在演唱发音上容易出现一些习惯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有时会直接影响演唱和发声,所以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唱好歌曲的关键。
关键词:咬字,吐字,声乐演唱
一、声乐演唱中的吐字、咬字
&&&&&&& 要正确地传达词意,咬字、吐字必须清楚,否则听众就听不清词意,失去了演唱的主要意义。所以,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唱好歌曲的前提。
&&&&&&& 1、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咬字时,按照咬字器官着力部位所起的作用归纳为&五音&。其名称是: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咬字在演唱语言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短促、真切而清晰,字要咬得正,要咬而不死,因此,字头声母的发音是字音准确、清晰、真切的关键。声母在发声过程中是起到阻碍的作用,正由于有了不同的阻碍,才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读音。如《情歌》中的&河上的清波&&波&&泼&同样是&o&音,由于有了不同的阻碍&b&&p&,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字音和字意;&送哥,送到太阳升&,这个&哥&和&科&也是由于有了不同的阻碍&k&和&g&则形成了不同的音和意。显而易见,如果声母改变了,那么音和意就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在咬字时,字头不清晰或者咬不住它就会改变字的音和意。声母是咬字发声中的字头,字头通常是清晰、短促的、不能拖泥带水。
&&&&&&& 2、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字腹是一个字最响亮的韵母部分,韵母是吐字时发挥音响共鸣作用的中心。音韵学中,把吐字过程中口腔变化形态归纳为:&开、齐、撮、合&四种类型,即&四呼&。快速咬字后,要立即吐字,吐字要遵循&字腹延伸不变形&的原则,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形不变,气息不断,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受到气流振动而引起共鸣。能否把歌曲唱好,达到字正腔圆,唱好字腹是关键。在声乐学习中,只有把字腹唱得饱满,圆润,才能把歌者真正好的声音传送出来。无论是唱民歌、外国歌曲还是歌剧咏叹调都是如此。例如歌曲《黄水谣》,唱时应首先将每个字的&字头&念清楚。&黄&字出声念&呼&(Hu);&水&字出声念&书&(shu);&奔&字出声念&勃(b);&流&字出声念&离&(li);&向&字出声念&希&(xi);&东&字出声念&得&(d);&方&字出声念&弗&(f);当字的字头出声以后,就引长其身(即韵母部分)。&黄&字引长唱&昂&;&水&字引长唱&呃&;&奔&字引长唱&恩&;&流&字引长唱&欧&;&&最后,要念清字尾,也叫&收声&和&归韵&。
&黄&字的&昂&要收入鼻中&ng&,&水&字要收&衣&(i);&奔&字的&恩&要收鼻中&n&;&流&字要收&乌&(u)&&以上这种将唱词分成字头、字身、字尾的方法,也就是&出声&&引长&和&归韵&的方法。&字头&&字腹&和&字尾&是字音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有机地联系着,任何一部分运用得不恰当,都会影响整个字音的清楚和响亮。
三、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情感表现
&&&&&&& 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发音由于表现情感的不同,咬法上也是变化多样。我们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咬字吐字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演唱的艺术魅力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因此演唱中情感抒发必须通过字来具体体现,使演唱的咬字发音必须服从情感的需要来表现。
&&&&&&& 演唱时的吐字,由于歌曲本身的特点使情况各有不同。同样一个字,由于意义、语气、快慢、曲调、音节、口型、音色的不同,尤其由于情感的不同,在吐同一字时有着极为细致的差别,其内涵各异。在不同的歌曲里,由于感情的需要,咬字发音方法也就不同,有慢咬、快咬、硬咬、软咬。有慢咬快发、缓发晚收、快咬慢发、紧咬缓发等等,要做到咬字发音轻快敏捷、干脆利索,这些都是为了配合感情而使歌声更加婉转动人。例如优美抒情的歌,必须柔和地吐出每个字;威武雄壮的歌,必须有力地吐出每个字;含蓄的与奔放的;激昂的与愤慨的等等不同特点的歌曲,都要求演唱者掌握好唱每首歌时咬每个单字的分寸。
&&&&&&& 在演唱艺术中,口形与咬字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口形的大小及变动往往决定着咬字的好坏和演唱情感的正确表达。口形不对,也会影响字音,要恰到好处,有时太过分,就会把字咬&僵&了。在我们演唱歌曲时,往往能看到歌中有一些字配有相当长的拖腔,要求演唱者的口形在一个字吐出以后,在很长的曲调变化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字音语义,不走字。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上下一番功夫。
四、咬字与吐字的辨证关系
&&&&&&& 咬字与吐字,是发音时先后发生而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步骤。咬字是根据语言中产生&声母&的器官而决定的。这些器官分成&唇、牙、舌、齿、喉&五个部分,不同的字,用相应的&五音&器官来咬,也就是说,在演唱时,要通过&五音&的某一个部位,将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其次,通过开、齐、撮、合&四呼&的着力,将&韵母&吐出来,不同的韵母,用相应的&四呼&器官来吐。咬字是声母的形成,吐字是韵母送出来的着力点,咬字必须在吐字的形态上产生。发音的状态必须先具备韵母的形态,在这个形态上产生声母。吐字必须根据&四呼&的要求。改变吐字的着力,必须根据&归韵&的原则。将韵母各因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一定的口形。尤其,当一个字唱几个音时,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的瞬间,也就是说。咬字和吐字应当养成一种喷吐有力,良好的归韵和收声习惯。但在演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更清晰而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内容的实质。咬字与吐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扎实饿炼好基本功,不断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捕捉最新的声乐信息,聆听中外音乐大师的讲座与演唱。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演唱语言的训练,特别注重咬字、吐字在演唱中的正确运用,只有这样,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学得更好!
作者简介:张倚z(1988-07-),女,汉族,山东章丘人,现任教于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声乐方向。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唱歌时的「咬字」到底是指什么? - 知乎66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157分享邀请回答17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http://www.iqiyi.com/yinyue/dc2f8dbd0c180cb.html
(一)、1:13 全由“里”(你)操纵
ni唱成了li,这是声母唱的不准。(另外,操纵唱成了操作,如果不是记错词或有意为之,那就是把zong唱成了zuo,属于韵母不准)(二)、3:02 抛弃了“哇”(我),4:03和5:50 爱不爱“哇”(我),这是韵母不准,可以称为“韵母变形”。(三)、3:40 太不公“皮”(平),0:48 鼓动风“雨”(云),这也是韵母不准,可以称为“鼻腔缺失”。(四)、还是0:50 卷“走~呜~呜”了我,zou的ou音拉长后归向u音,也算是一种韵母不准,可以称为”复合偏移“。好,以上四项,第一项是声母不准,后三项是韵母不准。这四项严格的说,都是咬字出了问题。咱们一项一项分析。第(一)项,声母不准。出现声母不准,大多出于两个原因:1、口音;2、不当模仿。口音影响,就如黄绮珊表现的,把n和l混淆。南方同学常出现这种情况;另外港台歌手也会由于口音问题,把声母发的和大陆歌手很不同。
这个回答里有我一些不成熟的分析。而一些大陆人在唱歌和说话时去模仿这些特征,甚至发的比许多港台歌手还要夸张,令人听起来略感不适。出现这种情况,其深层原因是分寸感问题,甚至是审美问题。此外,还有些人存在习惯问题,比如唱歌时把l音都用h时替代,但平时说话并无口音。这种情况相对很少,就不单列了。第(二)、(三)、(四)项都是针对韵母的,在逐项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韵母是怎么形成的。韵母,其实,是一种,音色。辨别一个声音是什么韵母,靠的是这个声音的前两个共振峰。每个韵母都有两个特定的共振峰区,所以当我们想发一个韵母时,就要把我们的声音通道调整成具备这两个共振峰的形态,就能发出特定的韵母。如图,列出了一些常用元音(英文中的”韵母“)的两个共振峰的区间,横坐标为第一共振峰,纵坐标为第二共振峰。为了验证这个图,我曾经自己录了一个“啊”音,然后用EQ的插件把这个音调成了“噢”音,当然音色失真的比较厉害,但还是可以分辨出“啊”和“噢”的区别。大家看到了,无论是第一共振峰还是第二共振峰,都是一个区间,同时一个发音也不只这两个共振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发出多种音色和口音不同的“啊”音,可以让人觉得“扁平”,即时尚,也可以让人觉得“立体”,即字正腔圆。这都是音色和共振峰的微调,都不算错,更不算问题,只涉及审美问题。下面插播一首歌曲,听听口音时尚的王力宏早年作品是什么样的。另外,中英文的相似母音(母音/元音)应该在前两个共振峰范围上有细微的差别(我猜的),因此产生“bad”和“拜的”这种发音区别。那么怎样调整共振峰呢?之前说了,要调整声音通道的共振峰,什么是声音通道?声音通道就是指:从声门(声带之间)向上到出口(口、鼻)的这一段腔体,包括了喉室、口咽,口,鼻咽,鼻腔等。对声音通道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喉位(调整声音通道的长度)、假声带间距、口咽部形状、会厌形状、舌头位置和口型等方式进行。其中,加粗的两项对共振峰的影响最大(我感觉的)。了解了这些知识,那么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之前说的第(二)、(三)和(四)项问题。第(二)项,韵母变形。很好理解,就是口形由发“o”的状态变成了发“a”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歌手比较激动,需要唱出大音量和力度感,所以会下意识的张大嘴,使声音听起来更响更有力。偶尔的出现并不算什么,但长期出现就有一点点别扭了。此外,很多时候韵母变形不会变的这么明显,但会令人有一点不适,这应该是由于一些口舌动作(如降低舌头后部,保持吞鸡蛋的样子)导致共振峰微微偏移出了该韵母应属的区域,但又没偏太多,所以听起来能辨别唱的是什么字,但又有些含糊不清。第(三)项,鼻腔缺失。意思是,由于软腭抬高堵住了鼻腔,鼻腔没有共振。自己在图中找软腭吧。鼻腔的共振通常是不必要出现的,但在有n、ng和m的情况下,必须使鼻腔参与发声,才能清晰的发出这几个韵母(声母),这就是为什么n和ng被称为鼻音及后鼻音。而鼻腔缺失为什么会发生呢?这是因为,鼻腔的共振效果会使声音音量和力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因为鼻腔内的肉内比较软,空间也比较小),音色也会变得更暗,听起来比较柔和。(对比刘欢和孙楠。孙楠在唱非鼻音时并不常用鼻腔,其有点像鼻腔的音色反而是由软腭和舌根均抬高造成的——经常被称为咽音的——效果,因此非常的明亮和刚硬)因此,歌手在大声演唱,尤其是在唱高音时,会本能的抬起软腭以去掉鼻腔共振,以口腔共振使来加强音量和音色,增添力度感。此时如果遭遇带鼻音的字时,那么n、ng这种音就发不标准了。说到这里,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在寒冷的东北,有一个骚年唱起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把其中的“贡铲挡”唱成了“够镲打”,其母大骂:“咋TM唱出西北味儿了?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跑西北偷汉子去了!”这就是比较极端的鼻腔缺失的效果。演唱出往往不会这么极端,但也会出现一点不自然的感觉,甚至有时会有感冒的感觉(感冒时,鼻腔充满了大鼻涕,也无法发好鼻音)。第(四)种,复合偏移。这是指,在咬一些复合韵母时,比如示例中的ou音,有u的元素在其中,并且咬字的时候嘴唇是有一个闭口的过程。如果这个闭口的过程走的太多,口聚成了一朵菊花,那么吐字就变成u了。更常见的如把ei拉长变成了i。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唱复合韵母+长音时。其实,大多数歌手在演唱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四项(尤其是后三项)中的情况,这很正常。但是如果这几项问题在一首歌里组合并多次出现,那就是咬字灾难了。3:30,变身啦!含蛋超人降临,Man 吞了 Mirror!哦耶!快给我点赞!254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歌唱中的语言及咬字、吐字
正确的咬字、吐字,生动的语言和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是歌唱表现极重要的手段。动人的歌声除富有真挚情感、嗓音自如外,其歌词的语言必然是感人的,发音必然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歌声才能把完整的音乐形象传达给听众,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歌唱艺术就是语言和音乐两者紧密结合(歌唱中,音乐浸化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相互联系。在优美音乐旋律的衬托下,生动清新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内容,深化音乐主题,刻画动人的艺术形象,使歌声富有感染力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在歌唱中,语言占主导地位。歌唱的中心意义,就是要用声音把词义传给听众,为求字正,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把字唱清楚,象说话一样自然清晰的艺术效果。&语言要自然清晰,亲切感人,在语言中求风格,求表现,求吐字清楚,求咬字分寸,以达到用歌唱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目的。字清意明,心灵上随音乐情感的交流产生共鸣。语言的处理上,在考虑语言内容、情绪特点的同时,结合曲调进行的特点,通过准确清晰的咬字,恰当的语气、语调、语势和语言的色彩(语言形象化的发展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情绪,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歌声声情并茂、真切动听。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表现极重要的手段。咬字就是按照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五音),把声母(字头)咬准。吐字就是将韵母(字腹)按照四呼,即开、齐、合、撮的正确口型、着力点予以吐准、引长。引长时口型要保持不变,并收清字尾(归韵)。咬字、吐字也要求有一定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将字说出,放在那儿就完事了。歌唱时,字音由于曲调的延伸与变化,每一个字都要受到一定音符时值的限制。而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因此,咬字、吐字必须在规定时值中合理安排各音素所占的时值比例,以求咬字、吐字的准确、完整。为实现这一目的,将唱字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来处理,唱时以出声、引长、归韵为方法。  1&咬准字头&字头指歌唱时字音的声母而言,要敏捷、结实、短促、有劲、干净利落的应用唇、舌、齿、牙、喉、(五声)等分节发音器官调节,把声母交代清楚,唱清字头。  2&引长字腹&字腹指歌唱中字音的韵母部分,当字头发出以后运用“四呼”引长字腹韵母中通常发音最响亮的母音(韵腹)要连贯(Legato)丰满流畅,保持口形不变。  3&收清字尾&字尾是指歌唱中字母韵母部分的韵尾。韵尾母音要收的准确、清晰以使字唱得更加完整,&字腹中凡是复韵母和鼻韵的字,最后一个音素就是字尾,有字尾的字可结合字尾的口形引长字腹,直至字的曲调时值接近定了时&,改变为字尾的口形旧韵收声。旧韵指旧母音&i.&u.&o.收声是指将n.ng收到前鼻、后鼻中去。例如&字尾旧“i”母音时&ai.ei.uei……等。歌唱字尾旧韵i.旧韵时瞬间必须齐齿呼。字尾收n时,an.ian.en.in.……等。歌唱字尾收ng的字最后旧韵的瞬间要舌根抬起,接近软腭,让气息从鼻腔流出。  “凡识字必正读音,此非为歌曲也。惟歌曲者于正音为尤丞孟歌以永言,尚字音不正,余声转折咏叹,所差愈远,人将不知所言为何物矣。”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只要按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去处理字,运用出声、引长的咬字吐字方法去唱好字,就能达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楚完整。字头要唱的敏捷、短促、有力、字腹有引长主要母音歌唱时要注意保持不变,字尾要结合字尾的口形引长字腹完毕时改变字尾口形旧韵。要注意三部分的紧密结合,防止一个字或音节唱成支离破碎互不联系的音素现象。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播音咬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