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我的露出(王真真露出在线阅读)全文,谢谢

我暴露了。这可是真真的暴露了!!【江都市第一中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01贴子:
我暴露了。这可是真真的暴露了!!收藏
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暴露了我不是学霸的本质
妈蛋我大好形象啊!
数学我再也不爱你了
来和我坐,我信奉你
我仅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部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地震信息网新华通讯社中国工程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海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粮食局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档案局其他国家机构及社会团体对楼主的贴子表示强烈的支持
哟哟亲爱的分雨过后就是彩虹你若安好就是晴天我在仰望月亮之上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淡定~我们都是学渣~
我也是学渣。。
登录百度帐号—— 实力派画家王真真 - 美篇
/&&&&真金不镀
—— 实力派画家王真真
扫码分享到微信
—— 实力派画家王真真
倚窗听雪.毕晓纬
一曲刘德华的《真我的风采》,在我眼前唱出一个人,一个在鲁美老教授孙恩同口中,在“四清”和“文革”中受父牵连,被灾蒙祸,却勇于逆境中拼搏,挽救了全家人命运的侠女;一个在众多媒体与美术专家报道与评述中,被赞为靠作品进入中国一流画家方阵的实力派画家;一个被她的学生和女儿称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认定“抱诚守真”不回头的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创始人和带头人;一个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王盛烈是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关东画派的创始人,半个世纪前,他创作的大型国画《八女投江》享誉中国画坛,母亲吕馥慧是执教六十年艺术的教育家、著名画家的名门之后;一个大义孝顺的女儿、一个独立养育三个子女的母亲——王真真。
她令我百感交集,十分钦佩。
“壮士”长啸,天不灭,归有期
一九七三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深夜,一个中等个儿瘦瘦的年轻女子,悄悄地在楼群的暗影中快速地奔向沈阳火车站,担惊受怕地第一次坐上了去往全中国人民的心脏——北京目的地的火车。心情紧张的她,一宿未敢睡,手始终紧紧地按着身上背着的那个年代人人都背的黄书包。
那里面,装着她一家人的命运。
也许没有休息好,也许太紧张,也许,受尽磨难的她一路思前想后的郁愤,刚刚走进陶然亭附近的太平街甲8号国家信访局,便头痛欲裂得几乎抵抗不住。身边没亲人,眼前无熟友,那一刻,她真的欲哭无泪,欲求无助。
但是,她咬紧了牙关,告诉自己,要坚持、坚持、坚持。
她心中有着坚定的认知与信念:她的父亲,一个坚辞日本名家挽留,归国以笔为枪参加抗战的父亲,一个能用多年心血酝酿,画出《八女投江》的父亲,一个对中国美术界、对社会有贡献的著名画家,是个好人,是个有中国人良心与骨气的爱国爱党的知识分子。
她心里积攒了十年的冤屈、不平、与愤懑:当党和国家各级组织为纠正“四清”、“文革”运动中一些错误,对定性的所谓“专政分子”进行最后一次筛查中,鲁迅美术学院很多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动权威”、“反党分子”的人都平反了。她的父亲和她的全家人也日日热切地企盼党给他们平反时,手中握着生杀权柄的文革派们,却在阴风习习的暗角里,发出趾高气扬的狠话:王盛烈就是铁案。谁想平反,王盛烈也别想。
是父亲刚毅而内敛的性格?是父亲谦逊而清高的风骨?是父亲真诚而善良的为人?还是父亲为中国画尤其是关东画派未来创作的努力而遭人妒忌?
水到尽头是瀑布。一股悲愤之气升起,哽在喉间,心头十几年堆积着的委屈、痛苦和不平,令她拍案而起:她要上北京告御状!
是的,她永远忘不了那个让她一想起来就心寒齿冷的一九六四年,自天津南郊小站公社召开“社教”运动宣判处理大会,把三个党支部打成“反革命集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随即在全国基层开展了“夺权斗争”伊始,一场横祸飞灾就落在了她的父亲头上。
那个时候,她的父亲——曾历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鲁迅美术学院的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主持鲁迅美术学院工作副院长的王盛烈教授,正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时候。
以自己的艺术才华与思想跃居关东画派顶峰的父亲,饱含着理想和抱负,以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为宗旨,聚拢起鲁迅美术学院孙恩同、王绪阳、贲庆余、杜连仁、许勇和温崇圣等一批中青年才子,成立了一个中国画研究小组,研究中国画未来的创作,研究关东画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一研究小组的创立,是功在鲁美,利在美术界,对于形成中国画艺术流派之一的“关东画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然而,就是因此,一九六四的十一月,在极“左”路线的那场浩劫中,中国画研究小组竟被打成了“反党强力集团”。蒙头一杠,王盛烈成了反党集团的头子。焚芝锄蕙,王盛烈一家人瞬间也被打进了“十八层地狱”。在此之前的七月,十六岁的王真真考进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的喜讯,震惊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师生。要知道,浙江美术学院既现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亦是当时美术界认定的中国美术最高学府。
当时,王真真是乘坐着鲁美仅为院长使用的一辆灰蓝色的老式小轿车,被众人簇拥着、敲锣打鼓地送出鲁美大院的,那种在鲁美历史上都少见的荣誉与风光,令旁人羡慕、妒忌,令她的父亲母亲骄傲、欣慰。
然而,进入浙江美院不过三个多月的王真真,正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美术知识的王真真,正做着要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画家之梦的王真真,却说什么也想不到,多蹇世事如饿鹰扑来,横扫一切地狂飙连一个学生、一个孩子也不放过,受父亲的株连,她被勒令除名了。
亚当吃了苹果,罪过落到了人类身上。“左”的错误灾难,无情地落到了知识分子及其子女们的身上。
磨难,接踵而来。
十一月十七日,王真真被遣送到沈阳市北郊青年垦殖农场劳动教育。不敢想象,十六岁的女孩子那时的心里眼里,闪过多少绝望与恐惧。
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人生,有几个十二年?
十二年里,她的一家五口人颠沛流离、四分五散,天各一方。戴上历史反革命帽子的父亲王盛烈,被遣送到沈山线一个叫“清堆子”的乡下劳动改造,没有了人身自由,大年三十晚上竟是在猪圈里过的;十几岁正是读书年龄的弟弟铁牛和妹妹平平,同样被分别遣送到台安、盘锦农村接受再教育,那情景真是要多凄惨就有多凄惨。
十二年里,她一个女孩子,自个生活劳动在荒凉的涝洼塘,一条垅看不到头的大田,她必须同农民一样从春干到秋;烧荒、打茬子,平整土地、运肥,下种、跟犁,运粪、打药、捉虫,她得象男人一样都要干得来;有苦无处述说,有泪不能当着人面去流,就这样,她时不时地还要接受批判与教育……
就是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一个父母都曾是著名画家、人民美术家、教育家的长女,一个考进中国美术最高学府、有着美好前程的女孩子,在乡下早婚了。刚刚二十一岁,她生下第一个孩子于晨。而接连生下第二第三个孩子之后,她,又离婚了。
“昔日芙蓉花,今作断根草”。有谁,能受得了这种瞬间天地之差?有谁,能为她受伤的心灵包扎?承受十二年人生失落重负的她,还是个女孩儿啊!
株连所代表的是一个权力的愚昧、冷酷和残暴,但在那个岁月,株连、连坐,公然而行!!!
这,是烙在她父亲心上撕肝裂胆的伤痛与愤怒,什么时候想起都是心痛不安与无奈。
但她,因受父亲株连所遭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却懂事地从来没有埋怨父亲一个字。她爱憎分明:父亲是好人,父亲就是蒙冤的!她对身陷囹圄的“反革命父亲”一如既往地敬重,在乡下有一点好吃的,都惦着没有自由的父亲。在那些年的年关时,凛冽的北方乡下寒风中,总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儿,肩背手提着土豆、大米、酸菜、猪肉,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往她父亲改造的住处。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酸而又欣慰的画面!
她的坚强与反抗的精神,就这样在苦难中生发成长起来。她不仅从未向邪恶势力低过头,更抓住了党和政府为各个运动中蒙冤的干部群众“平反”之机,顶着文革派的压制,顶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给反革命老子翻案”的批判,冒着杀身之祸,义无反顾地背负爸爸和全家的希望,去中央文革、去公安部、去教育部、去文化部上访,甚至,到北京文津街周恩来总理办公的地方守候,拦周总理的轿车,为爸爸的冤案告御状!风萧萧兮浑河水寒,有女长啸为蒙冤。从一九七三,到一九七五,三年一千多天的时间里,十几万字的上访信她不停地寄;从沈阳到北京的上访路,她风雨兼程风餐露宿不停地走,一走,就是半个月三十天。一个人走,一个人跑,一个人偷偷地哭,一个人咽下孤独与伤痛,她执着、坚韧地豁出去了自己。
她那么明确地知道,蒙冤的父亲没有自由的父亲无法为自己申冤;比她还小了许多的年少的弟弟妹妹不能够为父亲申冤;被株连抹杀了她的青春她的前途她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必须愤起,而她也必须背负“罪责”傲然前行。
她那么难得地清楚:她家族中的长女,家里唯一的支撑就是她。人生的责任,一家人的命运,已经无可选择地落在她稚嫩的肩上。秤砣虽小压千斤,即便是刀山火海,她也得上了!
于是,她放下了无辜的小儿女,离开了曾经接纳她的家庭,走上了为父申冤之路。
上访之路难啊,那真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长白雪满山,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是,她对爸爸的侠肝义胆,她对家庭的责任与爱,构成了她灵魂的主体而一往无前。看着面无表情不耐烦的接待干部她不气馁,面对七仙女来了也不抬头的公安部首长她百折不挠,出语惊人:“我的父亲,就是以一腔热血画出《八女投江》的画家、就是抗战时期拒绝留在日本,归国以笔作刀枪的鲁美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却被无端打成反革命。能画出《八女投江》的画家会是反革命?不在国外享受回国参加抗战会反对党?他含垢忍辱十几载,就是相信真理,相信正义,相信党最终会给他清白。我替他申冤来了,你们接待不接待?你们同情不同情??你们主持不主持正义???”
真的没有人能够想像到,十几年过去,仍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在那样黑暗的日子里,在平常人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灾难打压中,不仅没有让她成为“以泪洗面”的弱者,而恰恰相反,这个信仰真挚、思想单纯并由此而不屈的小女子,竟是如此地勇敢而坚强、锐利而鲜明!
什么叫信念,什么叫真挚?经历过冷嘲热讽、人情冷漠、跌倒打击、几乎绝望的境地且还能奋力前行,那才叫信念,那才叫真挚。
她是这个家庭的功臣。
无论是对父母,对弟妹,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她所能付出的一切。
她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她的父亲欣慰与感动,更令她父亲同时代的老艺术家们唏嘘不已。赞佩她在逆境面前,有着关东女子的血气与义气,是一颗响当当锤不扁砸不烂的铜豌豆……
靠作品说话,她受到中国美术界专家高度评价
两两对抗的女子柔道,搏得十分激烈,那动作快速得让你的眼晴都来不及眨一下。眼看一方就要将另一方压制住了,谁知被压制一方风驰电掣般瞬间一个“固技”或一个肩摔,就把形势逆转了。双方如麻花一般“缠”在一起,如旋风般“翻滚”在一起,难分难解……那场面,如惧风狂飚,如雷鸣闪电,挟风裹雨,轰隆隆地在瞬息间,就把观展的人们震了。
这,不是哪里的女子柔道竞赛。如果是的话,那激烈地角逐,定让观者纠紧的心为她们捏着一把汗。
这是一幅主题为《东方的风》的中国画。
窥一斑而见全豹。仅仅183x96cm尺幅的画作上,以水墨淡彩的深深浅浅、虚虚实实,就能将人类特殊能力爆发地瞬间、对抗性很强的柔道的那种力与技之“搏”,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就可以领略到作者的功力不凡。
那种生动,形象地绘画出柔道如弱风扶柳般之阴柔、如飓风横扫之强力,都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那种传神,能让任何一个走近此画的人,也在瞬间感到一种气势一种冲击力迎面扑来,撼动心灵,同样是令丰富的汉语言感到了贫乏……
这位不凡的画家是谁?
她,就是在如花的年龄受迫害在农村务农十二年,在青春的最好时光不得不走上替父申冤上访道路,且咬定“青山”不放松、倔强不屈的王真真。
她,就是随着父亲——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平反昭雪,在三十岁进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重新学习,视美术如生命的王真真。
当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二OO七年十月九日,六十岁的她——已经成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沈阳市政协委员、桃李满天下的王真真,就是这样用作品精彩发言,以自己的实力,以真我风采,登上了四周廊榭围绕,黄色琉璃瓦屋顶的中国美术界的神圣殿堂——中国美术馆,步入中国画家方阵。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美术界最高水准的艺术殿堂,对很多艺术家来说,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是一生莫大的荣幸。
而持续七天的《王真真绘画作品展》现场人潮涌动,反响热烈。廖静文、李荣海、马书林、赵大宇、徐庆平、袁运甫、薛永年、刘曦林、王镛、毕建勋、李天祥、赵友萍、王进展、李福来、赵华胜……一个个如雷贯耳的中国美术界“明星”观众,十分抢眼地在一幅幅画前驻足,品味。王真真严谨深厚的基本功,活脱灵动、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挥毫泼洒霸王风”的艺术表现力,其习作中俱绘画之多重元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及绘画综合表现领域的独到探索,并由此所形成的既不像母亲,也不像父亲的鲜明个人风格、成熟的艺术素养和美学品格,令所有前来观画的中国美术专家瞠目。如果说,过去有些大家还不太熟悉王真真这个名字,那么,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地震撼了京城美术界的顶层。
中国美术馆二OO七第九期杂志,以《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为题,报道了《王真真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实。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在致辞中指出:王真真“以生活为源,以相互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平等的人性关怀思想,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进行的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是一位以作品征服人的中国实力派画家。”文章指出:《王真真绘画作品展》,展出王真真近年来中国画创作及探索性素描和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五十多件,题材与风格的跨度大,面貌丰富,充满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她浓厚的功力,是巾帼不让须眉,绘画修养全面、艺术风格活脱灵动,融汇中西,是大气势、大格局的大艺术,是一位全能的大家。是中国美术馆近年来举办的最好的画展之一,代表了国家美术馆应有的水平。
这样的评价,对王真真来说,似乎来晚了一些。假如,她没有被剥夺那十二年的青春时光;假如,她六十年代便成为中国美术界最高学府浙江美院毕业的娇子;假如,她平反后从鲁美毕业又抓住了去清华大学深造的机会不放,以她的聪明与努力,她,早就登上了中国美术的高峰,也一定会成为一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可是,已经没有那么些假如了,十二年误了她多少?前来她画展观展的专家学者,也是边看画展边为她打抱不平,他们公认王真真是一个一流的画家,不仅在辽宁是一流的,在北京也是一流的,但可惜的是这么些年来,就这样被埋没了。
以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知这样的理性,《王真真绘画作品展》隆重开幕后,专家们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厅为她召开了一次高潮迭起的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美术界高端人物袁运甫、李天祥、赵友萍、周韶坎、吴云华、李树声、翟墨、王镛、晏阳、刘墨、朱虹子、李福来、赵华胜、贾平西、刘曦林、薛永年、王铁牛、牛克诚、赵力忠、齐鸣等等的著名专家学者均积极参加了研讨。一致认为:王真真的艺术从思想内涵到艺术表现都是第一流的,堪称大家,体现了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充满人性关怀的思想,达到了和谐的高度艺术境界。她艺术修养全面,艺术手法丰富,作品意蕴深厚,对中国画发展中面临的许多大问题,以其探索性地艺术实践做出了成功的开拓,极具学术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在研讨会上第一个发言,他说:“看了她的原作以后,感到王真真在画画的时候,非常注意她父亲再三跟她说的:画要生动。生动是生命精神的表现、激情的流露以及对客观形象的胸有成竹地把握是分不开的。分开也还有一种多样性。在她的人物画里面,很多是用淡彩,她不是用重彩,淡彩的随意性、生动性,给人的感觉充满了生命力……而且她把对素描的生动地气氛与国画的线描结合起来,两种方法的谐调,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力度。这是有创意、充满激情的特点。这都是得力于王盛烈先生经常强调的观察生活,要留心身边的一些细微的美好事物去发现美感……她在这一点上家学悠远,吸收了她父辈的特点和优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把素描和中国画能够结合得那么好,也确实与她的勤奋分不开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在研讨会上跟王真真说,我没看够。他说,王真真的画写实,很有味道,有中国味道。具体到每张画,她不是用一种套子、一种方法画,根据对象、感受选择不同的画法,使每一张画都能画出独到的地方来。
他认为:“现在中国画有一个弊端,由于市场的盅惑,有些画家都在将自己的画变成一个不能变的品牌一个符号。王真真的作品里没有,她不想去搞一个符号,她从生活感受里来,从生命里取得,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她不受时风的干扰,一心地去追求艺术。她的创造意识很强。她的细一点的画,工笔淡彩的,既不腻也不俗,在沉静里面表现出了一种耐人思索的味道。粗笔的带有国画味道的素描,画得好象很随意,很大气,很泼辣,但是,刻画的的对象确实紧紧地抓住了特点和神情。”
他说王真真:“她善于从生活、自然里面来发现美。写实艺术有许多宝贵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摆脱套路,从生活里面发明创造自己的语言方式。实际上,不看她的人物画,就是她人物画的布景,画的树、画的石头和草绝对和任何古人都不一样。有她自己的风格。她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发现美,发现令人思索的东西,也是王盛烈先生晚年追求的一个方面。早年画重大题材,黄钟大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就从平凡的生活里面挖掘非常有意味的东西。这点她继承了。”
他谈:“看王真真老师的画展,我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习作与创作的关系,我觉得这两个她结合得比较好,她的习作里有创作意思。我们了解有些素描只注重客体,怎么按照科学的规律把三大面、五个调子和造型画得很细。创作毕竟是精神的生产,王真真画的习作里面,就是既注意了对象,又注意自己的感情因素。她的习作里面就有创作的因素,我们可以拿它当创作来看。我们好的创作,不管是画大题材还是平凡的题材,都应该在习作里面就培养这种创作意识。
第二点,是真、善、美的关系。东北画家非常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几代画家都是如此。我看王真真的画,我有一个体会,在真、善、美里面,她是把善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真有主观的真情实感,有客观的真实对象。这个‘美’有不同的审美观的人,她可以发现不同的美。画家应该有所选择,你把什么当成美?这个‘善’,就是道德情操、品格格调,这个修养实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你怎么画,你心中有这么一个境界,就能画出美来。”
是的。画家应该有所选择,只有真、善、美,才能为人们所喜欢所景仰,只有真、善、美的境界,才能画出留传于世的美。
感于王真真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友萍在研讨会上由衷地赞叹:“看她的画很喜欢。她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女性。如果你的艺术里没有生命力,谁愿意看啊?我觉得她画的画是属人的,有的人画的画是属兽的。这是不客气的,客气了没什么好处,对社会不好,对本人不好。你搞的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怎么可以乱来怎么可以胡说八道呢?我觉得艺术家是心有大善的,有大美的,有大真的,因此无论是做教学工作,还是做理念工作,还是进行艺术创作,都要把这个放在心里。这需要有责任心,不是不需要责任心的。”
赵友萍评价:“真真是个开合自如的女画家,我同意刘曦林老师说的:堪称一流。堪称一流在哪?首先,她心存大真、大善、大美,追求的也是大真、大善、大美。所以,她对那些重大题材是关注的。……她的同情心是宽阔的,人文精神是饱满的。说她的画里面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她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变成了艺术。这首先是修养人品,如果这点不抓住的话,那么艺术无论如何,格调高不起来。这个家族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他们走的艺术之途是正道,他们本人行的是正事,为人正派,精神上的营养很丰富,很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
“再有,她虽然是一个女性,她有男性的果断、阳刚之气,下笔干脆利索。所以,她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各种手段都拿在自己的手里,来为自己的心中所感服务,用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她的作品像人体,虽然很写意的,她画的人物的背部和鹰嘴突,还有胳膊的运动都在,如果不懂能画出来吗?”
循“声”去一幅幅看赵友萍教授所评论的人体画,最给人以震撼的是《金色的背姿》,让人忽然间觉得王真真的眼晴就是一双透视眼,那哪里是一幅画,分明是一幅人坐着的背势骨架图。可《金色的背姿》又确确实实是用金色的粉笔在黑色背景上画的人体背势素描画,有骨有肉,左臂支起的向左倾斜的身体是动态的有生命的,那种坐姿不仅线条简练硬朗、准确利落有版画味儿,更有用粉笔擦抹出的中国画写意味儿,这样的素描真的不能不教人拍案叫绝!
对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说:“她的画既不像父亲,又不像母亲,完全是她自己的个性。她用的线条非常泼辣,下笔狠,线非常有力量,非常有表现力。她的素描已经摆脱了我们过去的那种苏式的画法,吸收了很多欧洲素描家的长处,不同的画家的作品在她身上都能够感受到,她将之整合到自己身上。”
“看了她的画后有很强的感受:中国画的发展长时间以来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怎么能够把中国的人物画提高起来。我感觉画肖像是人物画很重要的一个出路。因为,我们以前强调画人物故事,画带情节的,画戏剧性的场面,但是一说肖像有的是照片,特别现在有数码相机了。但是,看了王真真的展览,我感受人物肖像画是任何照相技术所取代不了的。她的肖像画,画得非常传神,非常有特点。”
极有同感的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天祥发言中说:“这样的素描在大师笔下也不多见。”
他感慨:“她画的素描不是画石膏的那种方法,她画的素描都是写意性的。素描既概括又简练,又生动,很传神。她的线勾得非常精彩而且有内容。淡雅的色彩,整体色彩的修养非常高。她画的《打回老家去》,看了以后我心里就很激动,有艺术的灵魂。我到798看了以后,我就觉得乱糟糟的除了一两个画廊以外,很多都丢了魂了——丢了中国人的魂。我感谢美术馆能够展出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来自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的专业画家贾平西,看王真真的画看了两圈半竟仍说没看够。他说:“看她画的穿绿衣服的女子的侧面的时候,心跳比平常快了好几倍。她的线条是用下意识去反映有意识,这就很难。我们画速写的时候用的都是下意识。黄胄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一次画展的一张画上就写着:号召天下的青年们画速写要用毛笔。因为他白天用炭铅画速写画得特别特别的棒,回来之后就感觉太好了,于是他就照这张速写又画了张国画,就发现不如那张速写。按照他的水平他肯定能看出来差别,因为速写是下意识描写有意识,后来他是用有意识描写下意识。那就门也没有。”
内行看门道。这些美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王真真画的研讨是认真的,热烈的,不仅是感性更是从理性学术的,从中国画的基本功、艺术实践、南北画风、人品修养、真善美来析缕分条,切中美术界时敝。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翟墨说:“在展厅和袁运甫先生一起看画,《早春》这张画画得非常好,简直是画活了。中国画画到这样确实还不多。”
他认为理论界因为现代主义的冲击,对现实主义的忽略和写实画风的偏见,对东北的宣传有点关注不太够。忽略了东北画风当中有很多很有成就、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的画家。这应该是引起理论界重视和反思的。因此,他尊重其事的拟定了在《王真真绘画作品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题目《物能、场能、灵能》。他解释:宇宙的能量有三个部分:一个物体本身的量能; 第二个是场能,她形成了一个信息场;第三是灵能,这个灵通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使人成为万物灵长的灵。
他从对王真真的印象说起,认为“王真真很关注现实,而且不仅仅关注现实,除了她画的从现实生活中来的重大题材的画,她是在画一个永恒的主题——亚当和夏娃。她有一个宇宙意识,不但有政治觉悟,还有人生的体悟。她是综合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后的心态平静,心态放宽,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对错得失,而成就了人生的一种修养和博大的胸怀。”
他说,袁先生一开始就说王真真的画生动,生动就是生命精神的流露,既是生命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是物能,环境是场能,精神是灵能。写实的画如何在保持写实造型的前提下,具有笔墨的韵味,具有内在的灵能。苏轼有首诗:“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写诗怎么能够写成不是“赋诗必此诗”,画这个人就是这个人,像照片一样的画下来了,不是这样。画的像很容易,画得不像之像,就很难。不像之像,不是现象的像而是灵性的像,就是怎样具有场能和灵能。看了王真真的画,我就觉得,她的画就具备了场能和灵能在里面。《静夜思》,用粉笔画在墨卡纸上,每一笔线条都是有生命的,包括下面布的线条的起伏;《金色的背姿》线条就是非常有生命的。
他提到,人物画长期争论不能解决的矛盾有两个:一个就是王镛提到的造型和笔墨的争论和矛盾。徐悲鸿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可是中国画界就觉得完全用西方的素描画出的画没有中国画味,笔墨都丢了,线条都僵了。所以,浙派就特别强调要有笔墨的韵味才叫中国画。于是,北方画派的重造型和南方画派的重笔墨,成为两种不同的意见。实际上,很多的画家就在这种碰撞当中既吸收了造型,又吸收了笔墨,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我觉得王真真的画,既重视了造型,又重视了笔墨。这是一个矛盾的解决。
第二个矛盾解决就是造型与灵通的矛盾,就是怎么把人物画得活,画得有灵气,画得有灵魂。而不只是一个政治传声筒,就是席勒化怎么画成莎士比亚化。在画得像之后,把画得像变成不像之像,就是根本的像,灵魂的像,在笔墨上、在内含上、在氛围上、在修养上、在对人生的感悟上,就像赵友萍老师说的大真、大善、大美,超越了一般的低层次的争论,而进入一种宇宙关怀,一种终极关怀,一种悲悯的心态,一种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心,把自己的恩恩怨怨、受迫害受打击和全人类的命运一比就不算什么了,马上就超脱出来了,就能够以非常大真、大善、大美来创造大艺术。这就是把物能、场能、灵能沟通了,把元精、元气、元神沟通了。
他指出,这样对于写实来说就是以虚冲实,以灵冲实,不要画僵。虚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有了这种冲实就活了,有生命了;写实画一旦用元气把它冲实了,一旦用灵气把它充实了,写实的艺术就好得很。并不是写实艺术不好,而是某些写实艺术家把写实写僵了,写死了,才败坏了写实的名声。东北画派是坚守写实造型的,而且恰恰是全国比不上的一个高水平的堡垒。全国都要学习东北的写实,就是赵友萍老师说的基本功。然后充实新浙派的笔墨,充实宇宙中的物能、场能、灵能,这样就不仅仅是照片的实,现象的实,而变成了灵魂的实,性灵的实,精神的实。他希望国画界学习王真真不囿于某一门派,广吸营养,以虚冲实,以灵冲实,把实画得更有生命力。
与翟墨同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的牛克诚,是专业研究工笔画的。他说,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区别就是:工笔画忌板和实,写意画忌空和疏。工笔画的忌板和实,是说工笔画的工不一定体现在从整个技法上描绘的笔笔不落、笔笔周到,而是一种观察方法上的、心绪上的工致,是一种观察上的细腻,这是工笔画本质的东西。
他在发言中主要评论的是王真真的工笔画线条。他肯定王真真工笔画线条品质特别高,张驰有度,收放自如,是非常有功夫的。
他讲:“我甚至想像得到她有的线不光是悬腕,都可能是悬肘画出,这在工笔画中是非常高难度的动作。比如画集封面这张画的线条,就非常的流畅,又非常有内涵,用笔有提按顿挫和使转的动作,线的精神性的含量也非常强,特别随意。还有些错的线,像黄胄的复笔,非常生动,这也和她画的活脱联系在一起。她的画背景不是很多,这和王盛烈那一辈人是不一样的。 她所展现的是特别寻常景致或是有象征性的景致,画面人物非常悠闲,而且视点很低,就是我们周围的一些人,不是王盛烈那个时代画的带有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特别崇高的人物。用爱的眼光来看周围,发现寻常事物的美来,这是她人品的体现,这是一个画家最根本的修养。”
他说自己对王真真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看了她的作品,觉得确实需要重新认识她的绘画。他指出:“当前中国画创作存在着各种弊端,像表面色彩的绚丽。而王真真是以淡雅的色彩来进行探索的,是以速写的笔法来入画的。这和前人有很大差别。有的画家指导线条的重要性给泯灭了,完全追求一种平面的表达,而她特别强调线性的表达;现在的工笔画强调满和繁琐,她却以一种简略的表达方式。这些对当代的工笔画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极为欣赏王真真的画作,他说:“看了作品,我的感觉是王真真不像女画家,不让须眉,这不仅是就作品的质量、作品的气势方面而言的。第二点,她是一位全能的画家。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的素描、工笔、写意,她的人物、花鸟、静物,在表现上她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感,在技法上她既保留了东北画派的厚重,又吸收了南方灵秀的东西。所以说,她在处理轻与重、虚与实、刚与柔等方面都很到位,所以我说她是个全能的画家。第三点,办展览,尤其是纪念性的展览,往往都是主题性创作。除了那张《打回老家去》以外,其它都不是拿主题性来逼迫人承认的。她是拿自己的艺术让你佩服的。”
对此,原美术杂志副主编周韶坎诚恳的说:“她的画有味道,是要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去体会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如果说她的绘画里面有大真、大善、大美,这其中的含义和味道还得我们自己去体会。”
为周韶坎这句话作注脚的,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副主任栾永让在《王真真素描作品集》的序文《法无尽,意无穷》中的几句话:“我几乎一口气看完真真拿来的几十幅素描,其中一些作品反复看了多遍,为她的作品所感动……素描多在美术院校教学中见到,把它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的人不多,能像真真这样长期在素描中探求拿出如此多的好作品来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素描显示着画家们的艺术才华,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真真的素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与实践,以画家的胸怀拥抱生活,而毫无呆板造作之气,这是她素描作品成熟的标志。”
“她的独到之处就是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而不拘一格。黑、白、灰的运用;点、线、面的分割;色彩的协调与呼应,工与写的对立统一,美的基本规律与造型多重元素,都被她驾驭得游刃有余。这里有她艺术感性的天分。更是综合艺术修养的厚积薄发,重视研究手段表达什么对象,把表现与感受融为一体。她丰富的表现手法活脱多变,她的画体现了她的大智慧。她作品蕴蓄生意,舒展大气,艺术表现手法活脱灵动,充满生命力。”
王真真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轰动了京城,轰动了辽宁,轰动了熟悉她和不熟悉她的美术界人士。
在中国美术馆,有“一位老者”观展之后真诚留言:“这是位靠作品说话的人,具有大家风范。作品线条好、很舒服,多少年少见了,是位基本功很强的画家。”
而王真真的出生地,沈阳日报一篇《王真真,名门里走出的画家》一文开头便是:“王盛烈,无论对于画界还是对于文化界都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王真真以王盛烈长女的名义冲上画坛时,人们的目光带着希望也带着挑剔。所幸的是,当人们真正走近王真真,走近她的作品时,更多人发出的是惊叹之声:王真真,不愧是名门里走出的画家。她的作品如光束,让画坛多了一抹亮色。更具意义的是,美术界的专家学者们首次提出:王真真的成功,意味着王盛烈家族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
这样的提出,如果王盛烈地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留天地之大真,是爸爸为她确立的做人从艺座标
真,是这个世界上亘古不衰的话题。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采桑子》,说出了为人“真”之不易。不易在,真,是与“假”、“伪”相对。
在中国画坛上,艺术成就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座丰碑”的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王盛烈,是一位将真、善、美作为鲁艺精神、民族艺术之魂的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他意味深长地给他的女儿起了个寄托着他精神之魂与希望的名字:王真真。
真,真诚、真挚、真知,本性本原。
真真, 叠加起来,更是要她真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荡如坻,通彻明镜,为人真诚,为艺真诚,真诚之至也。
“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这是陆游的诗句,也是王盛烈写给女儿王真真的一幅斗方墨宝。
爸爸王盛烈,对王真真一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给了女儿严正的真知,给了女儿深沉的真爱,从而,也让他成为女儿真真心中的真英雄。
无论是她受爸爸牵连丢失学业,还是下乡受苦,还是她绘画取得成绩而对艺术过于严格的父亲从未表扬也从未在社会上给予她谋取身份,她都始终崇敬她的爸爸,爱戴她的爸爸,以爸爸为荣,更自豪于爸爸给他起的名字。
不过,父亲给予她的这个名字,也真造就了她的性格。她的女儿、沈阳画院院长于晨评价说:“名字因是父母所取,高贵得不得了。如果她厌恶的人直呼其名,她真是要跳脚骂人的。妈妈是个真性情,她的个性、才情浑然天成,像古龙、金庸笔下的侠女,豪情、仗义、不势利、伶牙俐齿、我行我素、爱憎分明,颇有‘爱谁谁’的勇气。在家里不让父母省心,但家里有事,往往也是她出头,因为她仗义担当,勇于奉献,风风火火的好汉做派。”
于晨讲:“妈妈与姥姥一样,都要教书育人,视学生为亲生儿女,每逢节假日,都拢到自己家里。妈妈与姥姥不同的是曾担任多年领导工作,兼任着各种社会职务。喜欢她的人多,不喜欢的也不少,但是无论怎样都得承认她的坦荡和伶俐。”
她培育了一大批学生,对她亲敬有加也是源于她对人的真与善。 她的学生史有梅毕业多年后撰文说:“王老师那种既叱咤风云又亲切而儒雅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映现于我的脑海中。”“她做人一身正气。说真话从不明哲保身,该说‘不’的时候就旗帜鲜明地说‘不’,那个是非曲直是一定要说的。因工作或学术,与领导争得面红而赤,甚至拍案相向的事发生在她的身上,是谁都不会奇怪的。”
是的,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有认识王真真的人,都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她至真至诚,血肉丰满;她冰魂素魄,鲜活清朗;她亦侠亦善,潇洒拓宕;她俯拾仰取,雷厉风行;她炽烈而沉稳,毫无心机但明察秋毫;她诗书满腹,却始终抱朴至简。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尝尽生活酸甜苦辣涩的王真真,经历世事沧桑的王真真,幸福过,无奈过,痛苦过,收获过,那一切的一切,让她已经洗净铅华,了悟了本真。所以,她不藏心机,不再有世故。所以,她才敢由着性子,表现真我。她“真”得彻底,“真”得痛快,真得“敞开心扉”,真得“露出肝胆”。做起什么,她绝不拖泥带水,男儿的宽容和慷慨,男儿的杀伐和决断,已经一点一滴渗透进她的骨血,将她塑造。览世阅人,她不是看不明白。却因为真,她的心态比别人清爽。抱朴含真,旷达而真诚,也是她对待世事的胸怀。正如她的女儿于晨说:“旷达的心胸是他们度过困难的根本。”
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过不去的坎儿。
王真真,这样一个开朗的人,竟在她的爸爸走后很长时间里,忧郁了。她的心,一直到现在,都因追随爸爸而无所依。
她想念爸爸。
也许,无数的梦里,她泪落如雨,穿越九天,去天堂里找寻那个让她永远都爱戴的爸爸,向爸爸述说她的快乐与痛苦。这位孤身一人,独自抚养大三个孩子的母亲、获得京城著名专家肯定的画家、桃李满园的教授,其实是孤独的。心中的话,心里的结,她找不到一个对的人来倾述。那个对的人,对于这位名门之后,只有爸爸。曾经与爸爸相处的以往,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让她是那么的留恋。她说:“我是一个最幸福的女儿,在伟大的父爱中生活了五十六年。今天爸爸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将伴随我的一生。”
五十六年,是五十六道刻痕,就像DNA设定在身体里,五十六道刻痕已然刻进她的心里。
正如《香堂情思》中她叙说的:“思念是什么呢?思念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在记忆里的凝驻;思念也是掠过昨日的春风,和几曾相识的秋雨,是少年的我在那个仲夏之夜奔跑在摇曳婆娑的白杨树下,在白杨树的尽头有一束明亮的灯光吸引着我的好奇心,那是爸爸画室的灯光。”
她珍贵地收藏了一根爸爸送给她的小木棒。
小木棒,是在那个倍受煎熬的年代里,作为爸爸的王盛烈,偷偷地在空闲时间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将一段树枝,削成一头粗一头细、一个长约二十厘米扁圆的且打磨得亮亮溜溜、握在手里很舒服小木棒。这个小木棒,是给他的大女儿真真用来补干活的手套用的。粗的一端补大拇指,细的一端补其他四指。一根小小的木棒,不仅仅是爱与创造,更是思念的寄托。而如今,那小小的物件,已经是爸爸给她的女儿留下的念想,撑起的全都是她对于爸爸的回忆与爱恋。
她对爸爸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她说:“爸爸与我父女情深,对我总有更多的眷顾。”这是她在多年后,自己也做了母亲,才更深切地理解了爸爸曾经的心灵伤痛与无奈。他本身所遭受的迫害长达十几年,在人格尊严底线都不复存在的噩梦中,他都坚强地挺过来了。他能活下来最大的精神支持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尤其是对我,他心中总有一种无可言状的复杂情愫。他最惦念的是王真真,春、秋、夏……都在想‘真真过得怎么样呢?’因此,他非常疼爱我,我因他所遭受地迫害,是爸爸此生最大的痛苦与愤怒。”
是的,王盛烈受迫害的那些年,他从女儿真真下放到结婚,从结婚到生孩子,就没有去过女儿的家。他不想他的女儿吗?不!他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他本应有着美好前途的女儿,却不想让女儿因他地探望而再受到任何一点点的连累,那是一种怎样地痛苦的隐忍?当他,终于在女儿真真拼命努力下平反后,第一次“走出家门”,就是去农场看他的女儿和女儿的孩子们了,如何想象,他走进女儿家门时,心中涌起的是何等样的千滋百味……
从那时起,每当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令倔强与刚烈的她不快时,总是爸爸宽厚博大的心胸教育影响着她,让她能够以平和磊落的心态坦然面对。是爸爸,敦勉她学会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她与爸爸有着灵魂上的相通相知。她说:“爸爸给我取名叫‘真真’,就是要我做人真诚,追求真知,有真才实学。爸爸说,‘让我们以画笔和真、善、美来净化这个世界吧。’”
于是,真善美,便成了她对艺术对人生虔诚的追求。
多年来,她谨遵爸爸的教导,踏踏实实地做一个诚实的人,競競业业地去追求艺术的真知。在她的心底,永远回响着父母给她的两句话:“艺术最重要是要有感觉;善于在细微生活里发现美感。”因而,他笔下的人物、花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那还是二O一四年二月,她想画东北大秧歌人物,听说正月十五辽南盖州有东北秧歌、高跷会,六十多岁的她,不顾寒冷,大过年的专程从沈阳来到大石桥,又马不停蹄地跟着一行摄影人去往盖州。本来,她可以通过我们的摄影图片去画的,现在很多画家不就是这样画吗?但她不,她非要亲临现场观看。盯上一个人物,她甚至会钻进高跷队伍里,跟着高跷队跑来跑去,那情景,很令同去的摄影人感动。而由此,便让人深深地理解了她的那些如《迎春舞步踏飞花》、《暖雪》、《墟日》、《记写西江苗女舞姿》等等的国画作品,人物的神态为什么会画得那么的生动活泛,人物的动作那么洒脱轻松,有着不俗的一种气质之美。
写生,积累了她大量的作品素材。
有人说,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出处,那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王真真一直都很清醒地知道,她学画便是始于写生。
她的绘画大师爸爸,她的执教艺术教育六十年的著名画家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并不是传统地教她画石膏像,而是教她一种观察方式和一种感受方式,让她到大自然中写生。
生在这样的艺术世家,她真的很有幸,一接触绘画,父母便指导她在大自然中接受艺术训练。而不像现在很多孩子被考学所迫,接受那种与外面世界几乎隔绝的“素描”、“色彩”训练。
与她爸爸同为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的孙恩同教授回忆说:“鲁美大院一到春天,满院是鲜花,鲁美的学生经常走出教室写生。那个时候,你总能看见真真,坐在这里那里画写生画。”他赞赏:“真真是个天真聪慧、性格爽直又有才气的女孩子。”
画写生,使得小小的王真真懂得留心身边细微的美,使得秉承了父母亲绘画基因,资质灵动丰盈的她,在写生过程中,开始自觉不自觉地追求“感觉”和“生动”,虽然她还不知那就是被专业画家们称之为“很入画的东西”。但她笔下的花卉、人物,总是有着活脱脱的灵气。她才气横溢的绘画天赋,总是让身边的小伙伴们望尘莫及。鲁美当年的教授们,曾赞不绝口地称她是“艺术神童”。
这位出身艺术世家的长女,常常会回忆起自己那个让人羡慕、值得骄傲的出身与幸福快乐的童年少年。每想及当年的写生,想及爸爸平反后带着她深入革命老区写生的场景,那些对于她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严谨深厚基本功的时候,便深深感谢爸爸对她从艺的严格要求。她说:“我感谢爸爸给我的艺术营养,但我不会躺在爸爸的名气下生活。”
“作人不倚将军势”,亮出底色的艺术生命,会显得更加纯粹。
当三十岁的王真真饱尝了人世间的沧桑和辛酸,从乡下农场被军宣队请回鲁迅美术学院的课堂,重新执笔作画时,一纸笔墨,一阕飞花,她便以真实的自我去关注人生,以真善之心去解读社会,以真诚艺术去表现世间之美。
她画了好多美妙鲜活的花草生命形态,她描绘了好多呼之欲出的人物生命状态,她将寂寞与愤懑通过笔墨转换为对生命和阳光的颂赞。
她长相秀气甜美的女儿于晨,常常被她拉来拽去的作模特,她画《芳草》画《早春》画《窗前》,她画《云水间》画《在阳台上》画《远离尘嚣》。《芳草》画得高雅又婉媚,空灵而诗意,一派亲近自然之美之情态的自由。《早春》却画得凝重深沉,一种倾听万物或者追寻的思想溢满空间。
《窗前》虽给人的是背影,却是一首传神的无声诗,画出了雍雅、含蓄、朦胧、惆怅与说不清楚的情味。
《云水间》极简的构图却是无限远的背景,在茫茫的海边,一条小船一个人,有着“山静鸟谈天,水清鱼读月”的人生至景。
《在阳台上》闲逸慵懒的身姿,表达的是一种静谧安详的幸福。
《远离尘嚣》,独坐一隅的人在这个浮华喧嚣的功利世界,心灵是孤独的,孤独的她将自己放在美丽茂盛的自然景致里……她塑造的是一种情境,追求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的归宿,也是一个画家对生存环境的追求与遐思。
王真真是将女儿当模特去画的,画的却不仅仅是女儿,她把自己画了进去。画了她的向往、她的追求,她的天真率性,她的丰盈复杂,她的郁结,她的喜乐,她的思索与迷茫,她的寄托与渴望,她所坚持的真善美。
“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正如评论家们说,这些作品细而不腻,细而不碎,细而不巧,朴素无华,充满内美而意味深长。她用全部的心灵和一支画笔,去追踪去寻索,作品中洋溢着关于人生信仰的表述,蕴涵着画家对人生、自然和宇宙广阔空间富于哲理的思考,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大真、大善、大美的纯化境界。
人,生于天地间,万物动其心,百感撼其志,适应力无奈时几乎是不加选择的,而人的高贵也在此显露。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当美学价值被交换价值的洪流和漩涡裹挟而行,个人就像一片小小的叶子,很容易就被裹挟进去,那是一种精神掠夺和智慧磨损。但是,历经种种磨难之后的王真真,居住在通衢闹市里,又步履匆匆地行走在稠人广座中,是一位一直在思索着的画家、教育家,她始终淡定从容地在内心深处为艺术保留了一片《远离尘嚣》的宁静,十分自觉地把握了自己,从不迎合,从不随流,一直坚守着爸爸对于“真善美”的教导,苦苦摸索寻求,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对中国画发展中面临的许多大问题以其探索性的艺术实践做出了成功的开拓,极具学术意义。“
这是一个艺术家难以清高的自守。
她的《秋岸》、《苹果花开》,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O年间,大学未毕业就登上第三届全国美术青年美展殿堂;《打回老家去》(第一作者),荣获纪念“九一八”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大展银牌;《东方的风》,入选“全国体育美展”; 《点缀秋凤》,获“全国首届乡村田园画展”铜奖;《小园》获“鲁艺杯”全国高等美院教师作品大奖赛银牌;以及《早春》、《芳草》、《阳台上》等参加全国各项展览并获奖。
二OOO年,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鬼丸吉弘教授,在中国偶见王真真的中国画《在阳台上》时,心中极为震撼的他沉寂良久后说:“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中国画一种全新的面貌。”他力荐促成了王真真长达四个月的北海道官方邀请赴日交流画展。《札幌之夏》等三十余件作品,在日本札幌举办的《王真真中国画展》及学术交流后,轰动日本美术界。
二OO七年四月,她的作品《如梦》,获美国艾尔赛利度艺术协会第31届年度艺术展亚洲艺术类第一名殊荣。华人社会评价她绘画修养全面,功力深厚,融汇中西,自成一格。美国新闻界赞叹她“在国画中融入西洋技法、寥寥数笔就把有血有肉的人体形象完美展现,其艺术炉火纯青”。
艺术是无国界的。体现了真善美的艺术精神, 充满人性美的思想,达到了和谐高度艺术境界的画,是会得到世界公认的。
多少年后,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对王真真说:“用艺术作品来说话。你这个‘真’字真好,王盛烈先生真会起名字。我觉得你的画有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艺术,是真情的写意和率真的性格,都在‘真’字上。”
大美藏大真,大真证大道。留天地之大真,印生命之心迹。王真真,在她用真诚的心灵温暖着她所画的生命形象同时,也温暖了自己与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真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