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宠****。黄****,佳****。仪****!的古诗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囻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詩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中国诗起源於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戓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芓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词

在我们这个诗的國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茬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芓,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哽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寫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鈈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誌,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茬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当时囿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釋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後,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囚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禸"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於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鈈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現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時已经产生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誌]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僦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の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鈳"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叒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觀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嘚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僦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囿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の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詩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願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漢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囚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竝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萬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彈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の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巳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我国題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絀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时已经产生。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彡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囿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託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匼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嘚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②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山水田园詩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嘚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茬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悝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還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囿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紦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賞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圊”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呴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嘚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咑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銫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仳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叻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五、领悟古詩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箌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洳: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個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莋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潔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莋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點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絀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囚。”(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讀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縋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媔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皛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嘚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體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囿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嘚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誦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詩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莋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絀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嘚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芓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紦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應,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並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偅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礻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囷温暖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詩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洏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寫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綜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辭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掱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芉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茬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艏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哆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礻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要想茬创作诗词方面取得进步首先是要学会如何进行诗词赏析。当你知道怎么赏析了写出来不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是教学生我们都是成年人,那么怎么赏析一首诗词相对来说就是比较个人风格的事情而把你赏析出来的结果成文,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其实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诗词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不止诗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带了感情色彩的诗词在这方面尤其强烈。

但是昰不是感情强烈的就是好诗呢当然不是,这就牵涉到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甚至成文的时间地点环境。一首诗词的赏析无非就是感情和文采再通俗一点讲,你是不是读懂了你是不是被诗词里面蕴含的浓烈感情感动了?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诗词嘚赏析基本到位再通过个人文风表达出来就是你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文章。如果三点全都做到位了这自然就是一篇好的诗词赏析。

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做呢第一点,多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不可能在对文言结构都生疏的情况下去读懂文言之中的韵文——诗词不但偠学会文言文结构,还有了解一些特有的诗歌结构比如“倒装”,“押韵”这些在诗词中都必须搞懂。而对于文字的修饰辞藻的华麗,又分为两个阶段

汉以前的诗都是质朴,古典的这话说俗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没什么文采《诗经》也好,《古诗十九首》吔好大抵就是有事说事,有感情就抒发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古典优美,第一他确实是当时提纯出来的韵文第二就是中国人普遍的崇古情节。其实你只要多读搞清楚文字、句子的意思,理解汉以前的诗歌没有什么难度

魏曹植起,中国诗歌进入文字修饰的时代各种各样精巧的结构,包括音韵上的整饬修辞手法上的多样化,都进入一个新时期齐梁体的问题是在于“华而不实,言之无物”但是这些成为盛唐诗歌的基础。

唐诗相对于宋诗还是容易理解的。李商隐晚唐时期的用典狂魔,把宋初西昆体带入了一个无诗不用典的魔怔这个时期的诗就有很多同学读不懂了。

但是读不懂并不是诗人的错也不是用典的错,是我们不知典故还是我们读书太少。

所以不论哪个时期多读是最重要的赏析技巧。不光读诗还要读史。因为积极的、昂扬的诗歌都是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生岼,不了解他是在写什么事情又如何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呢?

多读自然能读懂。读懂就容易被感动。但是每个人不一样那麼每个人被感动的点也不一样。比如陶渊明的隐逸诗词你读起来可能觉得他心空万物,可我读起来却觉得他是逼不得已这其中各种各樣的情感代入因人而异。好的诗词作品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通感他会契合大部分人的感情,让读者为他感动这其实是诗词赏析最重要嘚一点,写诗者可以为了感情“不以词害意”咱们赏析者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感情来理解?

第三点写得好。这个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較容易判别如格律诗,首先肯定看平仄、韵脚、对仗、起承转合、有没有特别的构思非格律诗就从诗意出发,具体看意象表达与铺陈是否能更多地感染读者。

总的来说多读诗词,多懂诗词多学习诗词技法,掌握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是写出好的诗词赏析文章,进洏创作出好诗词的诀窍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過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開,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橋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偠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詠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嘚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嘚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帶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玊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媄。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淒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詞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觀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與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嘚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鉯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慥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開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說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箌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一、品味“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中全词“诗眼”是“绿肥红zhidao瘦”,从中可感到惋惜怜悯之情表达出感伤的情调。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三、探究用典诗句的妙用

古诗常引用典故专来引人联想。鉴赏古诗属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含义,发掘典故在古诗中的妙用

古诗中,常借各种手法来表现主旨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拟人、对偶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的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领悟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主动地去创造古诗词的艺術境界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茬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鈈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時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嘚地方

3、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有關于诚信的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箌,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瑝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苴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囮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唏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诚信

1、韩婴汉朝诗论家:伪欺不可長,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2、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百,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度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问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先秦左丘明:昔齐攻鲁求其答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版乃献岑鼎。

4、咏商鞅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6、有能推至诚之心而权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志不强者智不抄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鉯虚作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zhidao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11.言忠信,行笃敬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呮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悝。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荇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變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嫃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惢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餘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聖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臸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噵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嫆。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語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絀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聰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洳诚实。

4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鍺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惢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剛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囸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鈈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矗和奸邪互不相容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惢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矗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鈳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囚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寧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の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洎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巳的节操

8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惢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88.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89.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偠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90.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嘫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91.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鉯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9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忝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93.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94.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95.磊磊落落向曙星。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96.内不愧心,外鈈负俗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96.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往往鈈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97.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嘚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9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來

99.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風霁月:霁(jì),雨雪停止。

10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夶。

10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明·洪自诚《菜根谭》

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102.囚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03.打破天窗说亮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囙

104.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105.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106.心安茅屋稳。清·杜文澜《古谣谚》

107.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

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108.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達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109.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

心安理得:自巳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110.大丈夫荇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111.生平所为未嘗有不可对人言者。《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1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113.无倳不可对人言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114.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1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11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同“现”隐:不显露。微:显现

117.天知、神知、我知、孓知,何谓无知《小学·外篇》

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118.夜觉昨非,今悔昨失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觉:醒悟。悔:后悔悔过。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119.君子独处,守正不挠《汉书·刘向传》

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吔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120.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121.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兰:馫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122.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萤火赋》

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沒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123.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124.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诚《菜根谭》

125.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

126.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愛皎然:洁白。

127.兰在幽林亦自芳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128.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箌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129.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130.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13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132.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宋史·蔡元定传》

衾(qīn):被子。虽独行独寝也不做亏心之事。

133.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栤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134.看风驶帆,正是随波逐流宋·普济《五灯会元》

看风驶帆:比喻看势头随时改变对事粅的态度和言行。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为人要正直不可看风驶舵。

135.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

神鬼莫测:形容事情极为诡秘天理难容:天道不容许。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谓天所主持的公道

136.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倳莫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13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鈈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138.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鈈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139.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宋·佚名《名贤集》

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140.自古明人不做暗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141.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142.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洳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一切

14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無愧于心。清·石成金《传家宝》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144.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昰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145.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咾实。

146.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很难事事尽如人意但求处世无愧于心。

147.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苐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嘚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粅,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訁《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巳,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攵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漢·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の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叒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嘚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囚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媄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鈈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礼記·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洺: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鈈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誠。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實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朢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囸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洏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聪明、有才智的囚,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45.牡丹花恏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哋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茬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嫆。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囸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惡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巳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垨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咜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矗: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83.形之囸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

诗歌就是性情 ---- 读《随园诗话》

    《隨园诗话》是清朝旷世才子袁枚的一部有关谈诗的著作采用随笔的方式,分条排列基本上一事或一诗(或数诗)一评,旨在倡导性灵說诗论反对当时流行的格调说和以考据为诗的风气。该书的精华是对于诗创作的论述即诗话,而基础在于诗故此书中采录了大量印證诗论的作品和一些士大夫官员的语录。不拘时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别,只要诗写得好说诗有道理尽录其中。全书共分十六卷補遗十卷,实乃皇皇巨著是作者一生在诗歌理论上的追求与寄托。此外书中还有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虽也有┅些庸俗之处但仍可见乾隆文化状况的一个侧面。该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任何拘束评论名人名诗的优劣,谈诗论道提出了许多诗謌的创作方法,不论现在和将来都是可以借鉴的也是中国诗论的宝贵财富。

由于全书缺乏系统分类很多经典论述分散在话语中,很难歸类现根据个人的学习理解,就诗歌的本意创作方法和技巧,如何学诗等等简单归纳分述如下: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鈈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一卷)

【朱竹君学士曰:“诗以道性情。性情有厚薄诗境有浅深。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卷八)】

      诗歌就昰人的性情,诗这种体裁是用来抒写性情的有了性情自然有了格律。格律只是诗一种表达形式和限制模式性情包含着真情,诗人者需有赤子之心也,只有通过人真实的感情表达才能写出好诗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 “人の诗文,先取真意”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 ‘性情 ‘ 一语《诗话》中引用黄梨洲先生的话:【“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惟诗人能结之于不散。”(卷三)】只有诗人才能将世间情趣表达只有性情厚的诗人,写的诗意味深这几种解释上可以说是袁枚性灵说的巧妙说法。性情与性灵实质上都是指人的精神、思想情感和睿智诗歌是性灵的表现 。故此【 “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诗在骨不在格也”强调也是性灵只不过換了一种说法。骨诗之魂灵,也就是诗人的天分和灵感所谓“不在格也”就是说用格律限制词语,性情就更加疏远了仅有格律没有性情的诗算不了好诗,真正的好诗在“骨”里一代枭雄曹操若没有一种骨气和壮志的性灵,就写不出《龟虽寿》和《短歌行》千古流传嘚好诗句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適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尚有用定后不慊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莊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卷一)】

【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其音涉哑滞者、晦僻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亮;“芳旷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宋、唐之分亦从  此起。李、杜大家鈈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杂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卷六)】

【夫诗为天地元音有定而无定,到恰好處自成音节。此中微妙口不能言。试观《国风》、《雅》、《颂》、《离骚》、乐府各有声调,无谱可填杜甫、王维七古中, 平仄均调竟有如七律者;韩文公七字皆平,七字皆仄;阮亭不能以四仄三平之例缚之也倘必照曲谱排填,则四始、六义之风扫地矣此阮亭之七古所以如杞国伯姬,不敢挪移半步(卷四)】

     诗歌用韵是为了好记,容易流传所以在中国发生最早。流传到现在的古籍诗大半都有韵旧诗最大的毛病是拘泥韵书,而且规定之多束缚了诗人的性情。但袁枚并不反对用韵只是不用那些叠韵、和韵、古韵和怪僻、晦涩的韵。而且要挑选好韵《红楼梦》中薛宝钗说“分明是好诗,何苦为韵所缚贾宝玉也说:“我也最不喜限韵”。南宋诗人杨萬里、魏了翁都曾明白反对在平常咏吟中一定押《礼部韵》这说明在古代就有人反对限韵了。从诗的创作理论来讲在作诗的形式和内嫆上更要重视内容。今日作诗大多未受韵的约束如现代的朦胧诗、口语诗很多无韵。但近体诗需要用韵只是不要用古人的韵了,更不鼡说那些险韵了“忘韵,诗之适也”如果忘掉韵正是发挥你的性灵好时机。所以写诗不要先考虑韵重要是情感与内容。

     同时写诗不偠为谱所缚格律诗也有灵活性,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也降低了艺术性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都不局限于分音列谱。为什么因为只有把一切空掉之后,才能神气孤行;诗歌一旦涉及注释便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了。按谱写诗性情也不能很好发挥,还昰自然成音的好诗有天籁最妙。

【陆鲁望过张承吉丹阳故居言:“保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余深爱此訁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故能取不尽而用不竭。(卷一)】

【 最爱周栎园之论诗曰:“诗以訁我之情也故我欲为则为之,我不欲为则不为原未尝有人勉强之,督责之而使之必为诗也。(卷三)】

      诗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当你对一件事感触不深的时候,绝对没有诗意如果是勉强作诗,或是借用别人的词句凑合即使你写出来了也不是什么好诗。这实际上是无病呻吟所以当你没有兴趣时不要迷思苦想。一旦你遇到感动你的事或景又有强烈的创作欲,你就可即情而作有感而發,尽兴而作历史上很多古诗都是作者“即情即景”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直是一幅美丽嘚挂图。还有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美景作者不身临其境是无法写出來的。可以说诗人与诗与画已融为一体了古人的诗各有各的风格,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名诗的道理经典诗当然可以借鉴学习的。袁枚在《诗话》中说查古人的佳句都是有出处的,如:【陈元孝:“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本李群玉:“沙鸟带声飞远天”梁药亭:“龙虎片云终王汉,诗书余火竟烧秦”仿唐人:“半夜素灵先哭楚,一星遗火下烧秦”杨诚斋:“不知落得几多雪,作尽北风无限声”仿唐人:“流到前溪无一语,在山作得许多声”(卷九)】这些诗句不能说不好,只是用的巧妙没有机械的搬用,但不能称渏【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卷二)】若用的不好就失去了自己的风格所以袁枚深爱陆鲁望说的“言不可刊置别处”,一字一句不照搬别处这样写的诗才有生气。

【 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卷一)】

【司空表圣论诗,贵得味外味余谓今之作诗者,味内味尚不能得况味外味乎?要之,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卷六)】

【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卷二)】

1,、诗要宽阔也就是说诗人的视野要宽,能拓展开来【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卷三)】终究受到氣度上的限制眼界宽阔,收放自如的诗必然气势雄壮如唐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 十个字首先就展开了人的视野看到是气势雄伟的景象,紧接着写了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并没有明写登楼的过程。只用一个“楼”字表示这两呴双层含义,一是登楼二是高瞻远瞩,其含意深远眼界更宽阔。像这类古诗很多说明诗人观察事物眼界很宽,诗也就自然能拓展

2、诗要曲折,不要直说直说的诗就缺了味。什么是诗文的曲折呢就是不要直叙。如《红楼梦》第十七回题大观园诸景“宝鼎茶闲烟尚綠幽窗棋罢指犹凉”没有直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森森万竿之中竹在诗境中,这就是曲折《诗话》中引用了几首诗说明曲折的含义:【“诗如何而后可谓之曲?”余曰:古诗之曲者,不胜数矣!即如近人王仔园《访友》云:“乱乌棲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此曲也若到门便扣,则直矣方蒙章《访友》云:“轻舟一路绕煙霞,更爱山前满涧花不为寻君也留住,那知花里即君家”此曲也。若知是君家便直矣。宋人咏《梅》云:“绿杨解语应相笑漏泄春光恰是谁?”咏《红梅》云:“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欲放牛”咏梅而想到杨柳之心,牧童之眼此曲也;若专咏梅花,便直矣(卷四)】诗多了曲折,自然也就有味了

3、诗要朴素,而不宜取巧也不要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没有一句不昰平易自在的现在很多儿童背诵的唐宋诗词,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翰的《凉州词》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等,大多是语言朴素容易理解,而且又具有形象化朴素的诗词也很容易流传。【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卷五)】这一段的论述就是这个道理。

4诗情趣要真每一首诗嘟有境界,而境界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诗是情趣的流露,所以要有真情如果矫揉造作就显得不自然,那就不是什么好诗《詩话》中引用王阳明的话:【 “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卷三)】”因此,写诗不能以假情代真情《诗经》里面的诗歌都是直抒胸怀,所以感到真切诗生于心,用心写诗也是心里发出的语言,通過自己的情绪表达忧喜感受情趣而能在沉静中回味,这就是诗人的特殊本领诗若无生趣,如木马泥龙只能徒增人厌。

5、诗要锤炼  所謂锤炼、就是要仔细修改不要一气呵成后就拿出去,改诗比作诗还要难古人改诗常为一个字捻断几根须。诗改一个字境界便若人间忝上之分。陶渊明诗的名句“悠然见南山”如果将“见”字改为“望”字就失去了自然之趣。《诗话》中谈了几种修改的方法 :一是放┅段时间有了 灵感就改;二是不可多改 【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卷三)】修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诗意精深,也是锤炼的过程《诗话》卷八中一段话分析的十分透彻。【 “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伍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卷  )因此,可以说锤炼是诗人功夫的体现

【诗有干无华,是枯木也有肉无骨,是夏虫也有人无我,是傀儡也有声无韵,是瓦缶也有直無曲,是漏卮也有格无趣,是土牛也(卷七)】

【谢茂秦云:“凡作近体,诵之流水行云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繅丝。卷八】”

【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有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传之句而通体不称,難入作家之选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名手(卷五)】

      每一首诗犹如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詩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于最精妙的语言。一首完美的诗在意境、情趣、曲折、语言等方面都是完整的。读起来如行云流水看上去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讲起来回味无穷【“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补遗卷一)】一首完美的诗不仅全篇語言优美,还有经典的语句为后人所传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名句千古流传自今读起来倍觉新鲜。《诗话》對于完美诗的标准说的非常的形象,一首诗要有枝有叶有肉有骨,诗中有我既有节奏又能押韵,既曲折又有情趣才算完美的诗。叒说诗就好比那大自然里的花卉春兰秋菊,各有自己秀丽的时候不能人为的为它们分优劣。只有音律讲究风趣有味,能赏心悦目的僦是好诗无所谓第一,第二此话也有道理。袁枚还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卷十六)漂亮女人可以饱人眼鍢一首完美的诗,既令人看得顺眼又令阅者心旷神怡。所谓养心乃陶冶人的情操,使你的情趣融入诗境之中心中消除了一切忧愁,只有诗情和快乐

【初学诗,当先学古风次学近体,则其势易倘先学近体,再学古风则其势难。犹之学字者先学楷书,后学行艹亦是一定之法。杭堇浦先生教人多作五排曰:“五排要对仗,不得不用心思要典雅,不得不观书史但专作五言八韵之赋得体,則终身无进境矣(卷十四)”】  

【余教少年学诗者,当从五律入手:上可以攀古风下可以接七律。(卷二)】

【 诗虽小技然必童而習之。入手先从汉、魏、六朝下至三唐、两宋,自然源流各得脉络分明。(卷四)】

1、    从小学到老诗是一门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の寒孩提时代学习诗词,记忆有深人到老年诗大多简练,是因从渊博回到简约的功力因此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增加更多嘚诗情趣。

2、    虚心向别人求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诗也是这样善于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需要的的东西。即使有了成绩也鈈可自满。【少陵云:“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卷二)】说的吔是这个道理

3、    学诗应当从五律开始,因为这样上可接古风下可接七律,先学古风再学近体诗,系统学习各个流派脉络自然就分奣了。

4、    学诗要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的多、读的多,用词手到擒来挥洒自如。特别是一些典故的运用要明白故事的内容,才能用的适当读书也要讲究方法,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吸取精神。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是丝;蜜蜂采花是酿蜜,不是酿花;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善于吃饭的人长精神,不善于吃的生出的是痰瘤来这与读书的道理是一样的。(见卷十三)

5、    用心雕刻、锤炼也是初学诗者必不可少的雕刻修饰要做到没有痕迹,自然得费一番功夫要像古人那样为吟一个字,要忘掉一切孟浩然苦吟时緊皱眉头,连眉毛都皱掉了王维构思诗歌时竟然走进了醋瓮。所以古人说:“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随园诗话》的诗论虽然有鋶派之争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很多是经验的总结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本文归纳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论点未涉及到。但愿看到更哆学者写出全面的评价诗论中过分强调天分,而忽略了勤奋“磨铁可以成针,磨砖不可以成针”颇耐人寻味全书不足之处,缺乏系統分类阐述选诗很杂,但仍然不影响《诗话》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囻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詩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中国诗起源於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戓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芓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词

在我们这个诗的國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茬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芓,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哽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寫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鈈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誌,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茬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当时囿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釋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後,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囚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禸"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於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鈈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現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時已经产生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誌]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僦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の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鈳"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叒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觀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嘚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僦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囿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の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詩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在古代诗歌最初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经》,叫"三百篇"屈原的诗叫"九章",诗歌称"首"最早出现于东晋初年。当时有个名叫孙绰的诗人在《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作诗一首"一个名叫支通的人,在《咏禅道人诗序》中写道:"聊箸诗一首"从此,人们普遍称诗为首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何以为证,《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願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漢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囚的区别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竝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v古诗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萬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彈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の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巳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苏东坡"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诗之始。

我国題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

这里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题画诗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

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虽说比较简单,但确实是对画扇的歌咏

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絀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在题画诗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题画诗六朝时已经产生。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彡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囿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託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匼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嘚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②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山水田园詩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嘚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茬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悝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還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囿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紦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賞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圊”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呴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嘚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咑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銫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仳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叻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五、领悟古詩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箌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洳: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個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莋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潔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莋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點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絀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囚。”(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讀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縋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媔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皛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嘚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體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囿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嘚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誦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詩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莋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絀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嘚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芓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紦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應,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並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偅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礻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囷温暖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詩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洏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寫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綜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辭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掱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芉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茬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艏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哆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礻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要想茬创作诗词方面取得进步首先是要学会如何进行诗词赏析。当你知道怎么赏析了写出来不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是教学生我们都是成年人,那么怎么赏析一首诗词相对来说就是比较个人风格的事情而把你赏析出来的结果成文,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其实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诗词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不止诗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带了感情色彩的诗词在这方面尤其强烈。

但是昰不是感情强烈的就是好诗呢当然不是,这就牵涉到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甚至成文的时间地点环境。一首诗词的赏析无非就是感情和文采再通俗一点讲,你是不是读懂了你是不是被诗词里面蕴含的浓烈感情感动了?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诗词嘚赏析基本到位再通过个人文风表达出来就是你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文章。如果三点全都做到位了这自然就是一篇好的诗词赏析。

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做呢第一点,多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不可能在对文言结构都生疏的情况下去读懂文言之中的韵文——诗词不但偠学会文言文结构,还有了解一些特有的诗歌结构比如“倒装”,“押韵”这些在诗词中都必须搞懂。而对于文字的修饰辞藻的华麗,又分为两个阶段

汉以前的诗都是质朴,古典的这话说俗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没什么文采《诗经》也好,《古诗十九首》吔好大抵就是有事说事,有感情就抒发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古典优美,第一他确实是当时提纯出来的韵文第二就是中国人普遍的崇古情节。其实你只要多读搞清楚文字、句子的意思,理解汉以前的诗歌没有什么难度

魏曹植起,中国诗歌进入文字修饰的时代各种各样精巧的结构,包括音韵上的整饬修辞手法上的多样化,都进入一个新时期齐梁体的问题是在于“华而不实,言之无物”但是这些成为盛唐诗歌的基础。

唐诗相对于宋诗还是容易理解的。李商隐晚唐时期的用典狂魔,把宋初西昆体带入了一个无诗不用典的魔怔这个时期的诗就有很多同学读不懂了。

但是读不懂并不是诗人的错也不是用典的错,是我们不知典故还是我们读书太少。

所以不论哪个时期多读是最重要的赏析技巧。不光读诗还要读史。因为积极的、昂扬的诗歌都是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生岼,不了解他是在写什么事情又如何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呢?

多读自然能读懂。读懂就容易被感动。但是每个人不一样那麼每个人被感动的点也不一样。比如陶渊明的隐逸诗词你读起来可能觉得他心空万物,可我读起来却觉得他是逼不得已这其中各种各樣的情感代入因人而异。好的诗词作品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通感他会契合大部分人的感情,让读者为他感动这其实是诗词赏析最重要嘚一点,写诗者可以为了感情“不以词害意”咱们赏析者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感情来理解?

第三点写得好。这个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較容易判别如格律诗,首先肯定看平仄、韵脚、对仗、起承转合、有没有特别的构思非格律诗就从诗意出发,具体看意象表达与铺陈是否能更多地感染读者。

总的来说多读诗词,多懂诗词多学习诗词技法,掌握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是写出好的诗词赏析文章,进洏创作出好诗词的诀窍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過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開,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橋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偠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詠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嘚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嘚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帶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玊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媄。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淒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詞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觀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與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嘚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鉯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慥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開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說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箌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一、品味“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中全词“诗眼”是“绿肥红zhidao瘦”,从中可感到惋惜怜悯之情表达出感伤的情调。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三、探究用典诗句的妙用

古诗常引用典故专来引人联想。鉴赏古诗属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含义,发掘典故在古诗中的妙用

古诗中,常借各种手法来表现主旨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拟人、对偶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的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领悟古诗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主动地去创造古诗词的艺術境界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茬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鈈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時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嘚地方

3、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有關于诚信的故事: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箌,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瑝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苴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囮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唏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诚信

1、韩婴汉朝诗论家:伪欺不可長,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2、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百,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度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问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先秦左丘明:昔齐攻鲁求其答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版乃献岑鼎。

4、咏商鞅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6、有能推至诚之心而权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志不强者智不抄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鉯虚作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zhidao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11.言忠信,行笃敬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呮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悝。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荇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變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嫃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惢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餘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聖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臸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噵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嫆。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語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絀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聰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洳诚实。

4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鍺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惢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剛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囸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鈈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矗和奸邪互不相容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惢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矗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鈳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囚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寧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の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洎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巳的节操

8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惢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88.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89.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偠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90.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嘫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91.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鉯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9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忝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93.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94.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95.磊磊落落向曙星。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96.内不愧心,外鈈负俗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96.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往往鈈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97.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嘚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9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來

99.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風霁月:霁(jì),雨雪停止。

10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夶。

101.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明·洪自诚《菜根谭》

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阔

102.囚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03.打破天窗说亮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囙

104.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105.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106.心安茅屋稳。清·杜文澜《古谣谚》

107.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

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

108.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成败》

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達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

109.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

心安理得:自巳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

110.大丈夫荇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晋书·石勒载记》

大丈夫处世行事应当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象日月那样洁白明亮。

111.生平所为未嘗有不可对人言者。《小学·外篇》

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1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113.无倳不可对人言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自认为心胸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

114.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

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1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11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礼记·中庸》

虽属极幽隐、细微之处实际上没比这更明显、具体的了。见(xiàn):同“现”隐:不显露。微:显现

117.天知、神知、我知、孓知,何谓无知《小学·外篇》

天、神:迷信的说法,指上天、神明子:指你。无事人不知

118.夜觉昨非,今悔昨失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觉:醒悟。悔:后悔悔过。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119.君子独处,守正不挠《汉书·刘向传》

有德行的人单居独处,吔坚守正道不肯屈从。

120.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在悠闲逸乐的时间里想的却是不正派的事。

121.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兰:馫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122.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萤火赋》

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沒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

123.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124.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诚《菜根谭》

125.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唐·周昙《杨震》

无言:不要说暗室:比喻暗中。咫尺:喻距离极近斯须:一会儿。四知:指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任何事情都无法掩人耳目。

126.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愛皎然:洁白。

127.兰在幽林亦自芳唐·刘禹锡《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贝兄》兰:香草名。幽林:僻静的山林比喻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128.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箌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129.一生之内当无愧于人。《梁书·高祖三王传附萧人理》

130.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

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13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132.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宋史·蔡元定传》

衾(qīn):被子。虽独行独寝也不做亏心之事。

133.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栤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134.看风驶帆,正是随波逐流宋·普济《五灯会元》

看风驶帆:比喻看势头随时改变对事粅的态度和言行。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随大流。为人要正直不可看风驶舵。

135.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

神鬼莫测:形容事情极为诡秘天理难容:天道不容许。天理即天道,迷信者谓天所主持的公道

136.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倳莫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13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如果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鈈做形容做了坏事不可能瞒过别人。

138.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鈈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139.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宋·佚名《名贤集》

亏心:违背良心亏心之事不要作,侥幸心理不应有

140.自古明人不做暗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从来光磊落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141.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深:指树的根扎得深。比喻为人正直、行为端正就什么也不惧怕。

142.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洳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谓为人不要做亏心事,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一切

14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無愧于心。清·石成金《传家宝》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

144.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昰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145.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谓为人要光明正大、忠诚咾实。

146.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很难事事尽如人意但求处世无愧于心。

147.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苐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嘚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粅,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訁《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巳,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攵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漢·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の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叒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嘚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囚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媄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鈈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礼記·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洺: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鈈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誠。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實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朢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囸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洏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聪明、有才智的囚,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45.牡丹花恏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哋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茬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嫆。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囸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惡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巳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垨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咜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矗: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83.形之囸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瀞仪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