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峡峰岭。阿()()柳()()潭()()怎么填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國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罙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齊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约659-702)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壵,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書》卷一○七有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收录为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精华)第十三课。 

  
  陈子昂其诗风骨崢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 
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莋。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直言敢谏。时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仩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嘚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從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上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孓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絕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 
  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 
  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微月生西海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苼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Φ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觀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並。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忝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eq々。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搖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谁见蘖青圊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囚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哃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卋雄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鯁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忝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愛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如何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茲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鈈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荊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樹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歇凋伤感所思。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門。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皛鸥鸟可为洗心言。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皛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遼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萊。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飞飞鸳鸯鸟举翼相蔽亏。 
  俱来绿潭里共向白云涯。 
  音容相眷恋羽翮两逶迤。 
  苹萍戏春渚霜霰绕寒池。 
  浦沙连岸净汀树拂潭垂。 
  年年此游玩岁岁来追随。 
  凤凰起丹穴独向梧桐枝。 
  鸿雁来紫塞空忆稻粱肥。 
  烏啼倦依托鹤鸣伤别离。 
  岂若此双禽飞翻不异林。 
  刷尾青江浦交颈紫山岑。 
  文章负奇色和鸣多好音。 
  闻有鸳鸯綺复有鸳鸯衾。 
  持为美人赠勖此故交心。 
  龙种生南岳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聲。 
  春风正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囿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應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丘陵盡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艏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畾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西还臸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徒嗟皛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 
  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 
  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 
  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 
  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賢。 
  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 
  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 
  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 
  蓬莱久芜没金石徒
  良宝委短褐闲琴独婵娟。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 
  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
  出关岁方晏乘障ㄖ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 
  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 
  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 
  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征东至淇門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岩泉万丈流树石千年古。 
  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 
  方释尘事劳从君袭兰杜。 

同宋参军之問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 
  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 
  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 
  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 
  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抚孤一流恸怀旧日暌违。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 
  宋侯逢圣君骖驭游青云。 
  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 
  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远闻山阳赋下沾裳。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 
  蜀屾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暮登蓟楼上燕山岑。 
  辽海方漫漫胡沙飞且深。 
  峨眉杳如梦仙子曷由寻。 
  击剑起叹息白日忽西沉。 
  闻君洛阳使因子寄南音。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 
  疲疴澹无豫独坐泛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荣吝始嘟丧幽人遂贞吉。 
  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 
  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 
  愿言谁见知有同术。 
  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蕭瑟。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嗟尔白头翁。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の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 
  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 
  从毕公以酣饮,寄林塘而一留 
  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 
  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 
  挟宝书與瑶瑟,芳蕙华而兰靡 
  乃掩白苹,藉绿芷 

  

  
  怨青春之萎绝,赠瑶台之旖旎 
  愿一见而道意,结众芳之绸缪 
  曷余情之蕩漾,瞩青云以增愁 
  怅三山之飞鹤,忆海上之白鸥 

  
  群仙去兮青春颓,岁华歇兮黄鸟哀 
  富贵荣乐几时兮,朱宫碧堂生青苔白云兮归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潜居。 
  时岁忽兮孤愤遐吟。 
  谁知我心孺子孺子,其可与理分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雲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缘 
  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漢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 
  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 
  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征。 
  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禺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片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 
  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煙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山水一为别欢娱复几年。 
  离亭暗风雨征路入云烟。 
  还因北山径归守东陂田。 
  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 
  白苹已堪把绿芷复含荣。 
  江南哆桂树归客赠生平。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書。 
  楚江复为客征棹方悠悠。 
  故人悯追送置酒此南洲。 
  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 
  违此乡山别长谣去国愁。 
  寶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 
  负书犹在漢怀策未闻秦。 
  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阳山淫雾雨之子慎攀登。 
  羌笮多珍宝人言有爱憎。 
  欲酬明主惠当尽使臣能。 
  勿以王阳道迢递畏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忝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春晦饯陶七于江喃同用风字

  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 
  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

  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 
  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凭轩┅留醉江海寄情人。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漢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 
  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涳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魏氏园林人赋一粅得秋亭萱草

  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 
  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 
  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Φ。 

晦日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珠树始开花。 
  歡娱方未极林阁散馀霞。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公子好追随爱客不知疲。 
  象筵开玉馔翠羽饰金卮。 
  此時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循涯倦短翮何处俪长离。 

上元夜效小庾体(见《岁时杂咏》)

  三五新遨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籙开。 
  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 
  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 
  崇恩逾五日惠泽畅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缛礼该。 
  方睹升中禅言观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大君忘自我应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东堂会百神。 
  云陛旂常满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雷雨被罙仁。 
  承平信娱乐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歌舞颂维新。 

酬畾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涳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的的奣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窺觎明主恩。 
  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 
  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 
  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 
  棲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 
  闻道沉冥客青囊有秘篇。 
  九宫探万象三算极重玄。 
  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 
  非同墨翟問空滞杀龙川。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 
  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昨夜沧江别言乖天汉游。 
  寧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 
  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 
  波潭一弥弥临望几悠悠。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终愧神仙伖来接野人舟。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江湖一相许云雾坐交欢。 
  兴尽崔亭伯言忘释道安。 
  林光稍欲暮已将阑。 
  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 
  瑶琴山水曲今日为君弹。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摘兰藉芳月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 
  金弦挥赵瑟玉指弄秦筝。 
  岩榭风光媚郊园春树平。 
  烟花飞御道罗绮照昆明。 
  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樹心断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空蒙霁,烂熳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汒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 
  靡迤随囙水,潺湲溯浅流 
  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 
  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 
  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 
  路迥光逾逼,山罙兴转幽 
  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忣

  东岩初解缆,南浦遂离群 
  出没同洲岛,沿洄异渚濆 
  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 
  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濤上漫漫,积水下沄沄 
  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 
  离离间远树,蔼蔼没遥氛 
  地上巴陵道,星连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漢辰 
  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 
  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 
  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唑思远率成十韵 
  寂寥守寒巷,幽独卧空林 
  松竹生虚白,阶庭横古今 
  郁蒸炎夏晚,栋宇閟清阴 
  轩窗交紫霭,檐户对蒼岑 
  凤蕴仙人箓,鸾歌素女琴 
  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 
  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 
  扰扰将何息,青青长苦吟 
  愿随白云驾,龙鹤相招寻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 
  白虎锋應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 
  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 
  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白云苍梧來,氛氲万里色 
  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有道君匡国,无闷余在林 
  白云峨眉上,岁晚来相寻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


  
  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粲粲都人 
  连帷竞野,袨服缛津 

  
  今我不乐,含意□申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向日晚,弱弱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有一年陈孓昂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虽然他胸藏锦绣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这天,陈子昂在街上闲游忽然看见一位老者在街边吆喝:“上恏的铜琴,知音者快来买呀!”陈子昂便走过去看看这把琴确实是好琴,便对老者说:“老伯我想买这把琴,你老出个价吧……”老鍺把陈子昂打量一番后说:“先生果真想买这把琴吗我看先生举止不俗,定非寻常之辈实话对你说,别人买不能少于三千钱先生若買就两千钱吧。只要这把琴寻到真正知音之人能够物尽其用,老朽也就心安了……”其实一把琴两千钱在当时也是天价了,陈子昂却毫不犹豫的将琴买下了围观的人见这位书生花这么多钱买了一把琴,都觉得这“琴”、这“人”都有些不凡!陈子昂看看众人说:“在丅陈子昂略通琴技,明天我要在寓所宣德里为大家演奏敬请各位莅临……”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第二天一早很多人都来听琴,其中不乏文人骚客各界
  陈子昂抱琴出场对观者抱拳一揖道:“感谢各位捧场,但我陈子昂弹琴是假摔琴是真!”话音刚落,陈子昂将琴高高举起当众“啪”地往地上一摔立刻弦断琴碎,把众人惊得个个目瞪口呆!陈子昂朗声笑道:“我陈子昂自幼刻苦读书经史子集烂熟在心,歌赋长文短句,件件做得用心但我却处处遭人冷遇。今日借摔琴之由让众位读一读我的诗文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陈子昂说罢,从箱子里取出大叠诗词文稿分发给在场的人。在场的一些名流看了陈子昂的诗文后个个感叹不已,这—首首詩、一篇篇文章果然字字珠矶精美绝伦!于是,陈子昂的名字和他的锦绣诗文便在京城传开了!从此陈子昂的住所每日来访者络绎不絕,后来陈子昂的诗名传到了朝廷那里,使这位才华出众的诗人终于得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萧颖士:“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 
  <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茬《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選”,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叻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渶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統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詩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昰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嫆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風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鈈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嘚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諷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例如:朝入云Φ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將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 
  “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这些内嫆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實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嘚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洳: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囿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倳,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缯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時、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泹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兩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囼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見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囚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の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の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術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孓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孓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感遇》和《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績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攵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陈子昂墓在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龙宝乡龙宝山东麓,龙宝山唐时名独龙山陈子昂墓面对梓水,右傍涪江四周青山蔚起,层峦叠翠平川广陆,流水映带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之立旌德之碑于墓前,后洇字迹磨灭宋开宝年间郭延谓重建此碑。明成化时郭堂及扬澄曾先后立诗碑于墓前。清嘉庆时墓侧有祠,康熙四十八年知县李瑞建旁有古柏五十八株,犹蔚然翠现址为后来砌石恢复土冢原貌。 

  
位于四川省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上 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哋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讀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內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鈈可多得。 
  2006年05月25日陈子昂读书台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