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景色方面的诗句或格言什么意思,文学方面

[摘编]以诗学为中心考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网
[摘编]以诗学为中心考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
日 09: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雨楠/摘编
内容摘要:以诗学为中心考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关于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以诗学为中心的考察》摘编。关于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清代特别是清前期的学者往往把它完全描述成一种拨乱反正的过程,认为明代文学误人歧途,几乎一无是处。作者力图跳出清代人当时难以避免的局限,摆脱其说法的影响,以诗学为重点,还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之间相因相革关系的真实图景,揭示明代文学对清代文学的复杂影响,以有助于对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作出更合理的评价。我们既要肯定清人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肯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弦易辙的合理性,又要揭示明代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实践对清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积极作用,以期对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出辩证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诗歌;文学;创作;诗学理论;批评;文化;文学家;理论与;评价;论述
作者简介:
  以诗学为中心考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  ——《关于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以诗学为中心的考察》摘编&     作者简介: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于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清代特别是清前期的学者往往把它完全描述成一种拨乱反正的过程,认为明代文学误人歧途,几乎一无是处;清代文学彻底改弦易辙,才使文学重回正轨;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之间界若鸿沟,只存在断裂与对立的关系。后来研究明代文学的人,可以说总体上一直都被清代文学家的这些观点所笼罩,视之为定评,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征引,在很大程度上仍以清代人的意见为意见。近些年来,学术研究中学科越分越细,造成了人为的隔阂。研究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的学者,往往各说各的,缺乏沟通交流。清代学者的上述看法,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讨论辨析。作者力图跳出清代人当时难以避免的局限,摆脱其说法的影响,以诗学为重点,还原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之间相因相革关系的真实图景,揭示明代文学对清代文学的复杂影响,以有助于对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作出更合理的评价,同时也算是沟通明代文学研究与清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尝试。  文章分为以下六个部分:一、一关于清人对明代文学的批评;二、明代诗学理论与清代诗学理论的关系;三、明代诗学理论对清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四、清代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转向。五、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成就之比较。六对关于明清两代文学和文化之评价的反思。  首先,作者论述了关于清人对明代文学的批评。清代特别是清前期的文学家对明代文学进行了猛烈批判和彻底否定。清人对明代文学与文化的批评,大致分成几种情况。一种批评是合理的,如对八股取士制度和诗歌创作应酬之习的批评,但在这两方面清代人与明代人并无二致,或者说还变本加厉了。不必因此就说清人没有资格批评明人,但至少这肯定不是明代文学的成就比不上清代文学的原因。另一种批评属于误解,如清人对明代文学的门户之见和模拟之风的批评。清人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明代人关于门户问题和学古问题的理论见解,不了解明代文学家具有强烈门户意识背后的深刻原因与积极意义,也不理解明人强调学习古人的真实意图及其合理性,不能对其进行辨证的分析,因此这种批评就比较肤浅,似是而非。还有一种批评是从保守的思想观点出发的,如对整个复古运动和阳明心学的看法,我们自然更不应该盲从。总之,清人对于明代文学与文化的批评,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历史面貌,因此既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价值,也没有真正抓住其根本缺陷。  其次,作者论述了明代诗学理论与清代诗学理论的关系。明代文学与清代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明代诗、词、文与清代诗、词、文的关系,又尤其集中在诗歌领域。清初文学家所倡导的主要诗学理论,基本上都是继承明代文学家的观点而来。关于“诗教”,明人的见解更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关于“真诗”,明人的见解比清人更深刻;关于诗史视野,明人与清人的看法没有根本区别,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明代复古派关注的是取法的最高标准,清人则是一般评论各个时代诗歌的特色与成就;关于学问及诗学知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明人的观点更符合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星)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是什么意思?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是什么意思?
09-10-24 &
郑重声明:1、本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不认识楼主,且自古以来与楼主无任何利害关系。本次回帖之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汉字、拼音、外文字母、单词、句子、图片、影像、录音,以及前述之各种任意组合等等)完全是复制粘贴,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人并不明白其全部或部分之意思(包括但不限于对所复制粘贴之内容的识别、阅读、理解、分析、记忆等等);2、楼主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只是本着“看贴回贴、繁荣网络、利人利己”之原则,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作出贡献,顺便赚3分;3、本人在此留言均为网络上复制,用于检验本人电脑键盘录入、屏幕显示的机械、光电性能,并不代表本人局部或全部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4、人生有风险,入世需谨慎。本回贴不暗示、鼓励、支持或映射读者作出生活方式、工作态度、婚姻交友、子女教育的积极或消极判断。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本贴。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请立即关闭网页,并用20%高锰酸钾+75%乙醇对键盘、硬盘、电压插座、显示器、鼠标、cpu进行灌溉消毒;5、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6、因删贴不及时所产生的任何法律(包括但不限于宪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剑法、拳法、脚法、民法、刑法、书法、公检法、基本法、劳动法、婚姻法、输入法、没办法、国际法、今日说法、吸星大法、与台湾关系法,及文中涉及或可能涉及以及未涉及之法、各地治安管理条例等)纠纷或责任本人概不负责;7、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如有需要请直接联系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或法人代表。确因不抓不足以平民愤,或不抓就领不到薪水养家户口的公职人员,建议携带工作证、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独生子女证、健康证、暂住证、毕业证、边防证、县以上政府机关出具的介绍信温情操作。抓捕按照以下排序倒序:楼主、原作者、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运行商、电信运营商、电力供应商、电脑生产销售商;8、本人持有居住地三级甲等医院心脑血管科、心胸外科、精神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遗传学科所出具有法律效力之健康证明,可证明本人无心脏病史及家族病史、无做噩梦病史及家族病史。同时还持有由本人幼儿园老师、园长、园党委书记,小中大学班主任、校长、校党委书记以及数十亲友共同签字证词,可证明本人素无参与或企图参与躲猫猫、弹脑门及任何可能危害生命健康的不良游戏之意向;9、此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要明白河图洛书的意义。洛书与河图并为河图洛书,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奇宝,同《易》一样,从来未被人们勘破其奥秘。因河图洛书上均刻有星象图,是以历来一直被皇家列为祭天礼器而珍藏。在中国上古时代能被称作圣人的不过寥寥几人而已。这些圣人如何使用河图洛书,未见文字记载。即便后来被儒家尊为圣人的孔子,也将河图洛书的再现看得比吾已生命还要重要,以至发出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叹,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分量。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说,凤凰不出现,没有河图(圣明的君王),我(我们)已经没有希望了。凤鸟:指凤凰,帝舜时和周文王时都曾出现,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河图:据记载,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人们把这样的事看作是圣明君王出现的一种征兆已:无法实现,没有希望。矣夫:语气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这图中的诗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这图中的诗什么意思
这图中的诗什么意思文学,诗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一句是作死第二句是臭美第三句是一心读书第四句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赌了。毫不相干的四个句子罗列在一起,骗没有文化的人。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这是哪首古诗中的一句,什么意思
红楼梦,葬花吟词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凄惨寂寞身世之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黛玉终身归无可寻觅之时之感。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附:红楼梦,葬花吟词
花谢花相关信息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
红楼梦,葬花吟词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凄惨寂寞身世之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黛玉终身归无可寻觅之时之感。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附:红楼梦,葬花吟词
花谢花相关信息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挑飘与柳飞。桃李明年可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华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挑飘与柳飞。桃李明年可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华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纯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挑飘与柳飞。桃李明年可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华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纯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凄惨寂寞身世之感.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黛玉...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
其实是当时记者写大寨时的一句话
自杀的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再一次勾起了人们对大邱庄的回忆,当消息传到村里时,甚至有村民悄悄跑到禹作敏的老宅子前放起了鞭炮,10多...
[释义]朝:朝廷,朝代;天子:皇帝。原 指新帝王登基后,旧朝官僚要被新朝的官 僚所取代。后也泛指领导人更换 ,下属也 随着更换。
①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知识、技能:他在学校里每门~都很好。
②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做完~再看电视。
③佛教徒按时诵经念佛等称...
答: 视觉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注意过于敏感,细微的声音刺激也会引起学生的反应,很难将注意力较稳定地、较长时间地集中在目标任务上,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视觉记忆力不好,或是...
答: 如果父母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不仅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用处,而且能够建立起追求知识和理想的意识
答: 如果他能适应于大部分人,就是对的,而且也没有新的方法取代他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文学GDP遮蔽了优秀的诗歌文学GDP遮蔽了优秀的诗歌光明网百家号雷平阳,1966年秋出生于云南昭通,现居昆明。诗人,散文家。一级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师大硕士生导师。著有《雷平阳诗选》《我的云南血统》《云南记》《基诺山》《山水课》《乌蒙山记》《击壤歌》和《送流水》等作品集二十余部。曾获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大奖、十月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诗歌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雷平阳几乎不上网。第一,不喜欢电脑;第二,他喜欢手写时汉字“活过来”的感觉。他从小喜欢写字,还有抄诗的习惯,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写字时不可能像书法家不停地临贴,碑上歌功颂德的文字不太有趣。但他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抄自己喜欢的文字。《诗经》和《楚辞》,王维和王昌龄的诗,《杜工部全集》……他不知抄了多少遍,抄的时候喜悦,舒服,写字的过程变得非常快乐。有人将雷平阳坚持用笔写作的习惯理解为一种用情至深、而用笔极为克制的特殊的语言名状仪式。的确,在雷平阳那里,依靠手写这种“仪式”,写作才切实,不打滑,靠得住,才有可能用语言之力挽救垂死中的事物。中华读书报:听说您早期创作的诗基本烧掉了。雷平阳:烧掉的好多比较虚飘,类似于空洞的抒情诗。之所以烧掉,还是出于对语言的反思。我对待语言的态度变了,我开始特别喜欢干净纯粹的语言,同时也喜欢诗歌里面有些叙事的成份,以及诗歌里由细节产生的力量。中华读书报:“澜沧江由维西县向南流入兰坪县北甸乡/向南流1公里,东纳通甸河/又南流6公里,西纳德庆河……”2005年7月在海南尖峰岭举行的诗会上,《澜沧江》一诗成了争论的焦点。学者臧棣认为,“在它的固执的罗列里,有一种固执的不同寻常的诗意”。但有人对它的价值表示了怀疑。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仲义对它的“格式化”特性不以为然。此诗流传到网上后,立即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诗,还是诗吗?”甚至还有极少数人以“堕落”斥之。您创作的初衷是什么?雷平阳:2006年,诗人们在海南岛做了一个研讨会,羊城晚报的记者陈桥生参加了,听到诗人的讨论,做了好多整版展开争论。争议也是那时候形成。有些人为了说我的诗歌不好,老是抓住《澜沧江》不放,在网络上贴出来争论,认为这首诗不算诗。我认真读了骂这首诗的文章,很多人真的对现代诗歌的观念不太了解。这首诗本来就是一个材料,属于零度写作。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过滤掉,让事物本身产生光芒,代替自己说话。《水经注》中这样的体例特别多。有人问,如果让我再写一次《澜沧江》,你还会这么写么?我只会再抄一遍。我开玩笑说这诗歌是试金石,能够试探出你对诗歌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中华读书报:如何看待误读?雷平阳:有时候,好的诗歌才能让人误读。误读的空间很让人向往。有一种情况很可悲:我们的误读不是建立在美学上,不是所谓诗人建立起来一个个空间被误读。那真的是误读了。原因很简单。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但教材里的很多诗歌是不在现场的。就像我们读了初中、高中、大学教材上的诗歌,不是写作现场上的诗歌,没有把诗歌发展中最好的作品交给学生,好的诗歌总是被课本所遮蔽。就像我自己,从学校所带的诗歌观念,诗歌一定要写得像徐志摩那样。结果走了很大弯路后才重新认识诗歌,才发现在徐氏之外,在世界上还有无数杰作。不能正常面对诗歌发展的现状,使得大量现代好诗游荡在街道上,不被认真看待。加上大量读者缺乏诗歌训练和教养,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也使诗歌标准莫衷一是。中国有句话,判断一件事情,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模糊性,容易被话语权持有者利用的一面,决定了它只能带来审美混乱,我觉得很可笑。中华读书报:为什么?雷平阳:谁是仁者,谁是智者?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你写得再好,只要被有话语权的人评价说写得太烂了,它在当下就可能只会承受烂的命运。可悲的是你还不能说他不懂。西方也好东方也好,有这么多诗论,都是强调诗歌应该有一个标准的。你说它不好,往往是一句话判了“死刑”。究竟不好在哪里,没有人研究。有些人说这首诗是垃圾,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析?很少有人做这样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诗歌被遮蔽了,甚至被文学的GDP遮蔽了。中华读书报:您对诗歌教育现状有怎样的认识?雷平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诗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学校,老师的观念还有待改变,他们还会把一些陈旧的诗歌当成葵花宝典教给学生。民国时代诗歌的历史价值是有的,但是用现在的标准去看,它的幼稚,俗滑,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喜欢拔高民国时期的文学成就,这是一种世俗心理,不应该植入教育领域。站在诗歌立场上,作为一种诗歌范本,教育过程中给孩子一种导向,我认为选择进入课本的诗歌,一定要是人类诗歌史上的翘楚,选择怎样的诗歌,不妨听一下诗人的意见,毕竟诗歌史与诗歌精品是两码事。我自己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出来的,早期模仿一些民国时期的诗歌,后来接触到欧美诗歌,还有中国诗歌现场上一些诗人的写作,才发现自己原来対诗歌的认识是有问题的,这时才急急忙忙地转身,把视野放得更宽,来重新面对现场,寻找自己喜欢的诗歌。确实是走了弯路。中华读书报:您也从事过小说创作,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诗歌?雷平阳:因为语言的洁癖。写小说,有时候围绕人物塑造、故事推进,采用的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干净度透明度没法比。我特别痛苦,尤其是要拼着老命塑造坏的人物,表达坏的思想,所使用的语言实在没有美感可言——这是对自己的伤害。中华读书报:语言对您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好的语言?雷平阳:对诗人来说,语言就是故乡。我自己喜欢的语言,一是真正回归到汉语本意,没有引申意义。二是干净透明,像乡村的空气,文字闪闪发光,活泼泼的。现在很多人的语言是死掉了的,字本身的意义消失掉了,没有了生命力。就像我诗歌里,我会用有些人会很反对的大词。为什么用?我用的时候,它是不可替代的,是回到其本义上的。另外一种,我喜欢的语言还得跟我发生关系,写出来的时候,就像董桥说的,文字是肉做的,它成为了我的组成部分。文字属于自己的一个部分,而不仅仅是工具,只是看你用它制造陷阱还是打造天堂。中华读书报:为了保持好的语言,您需要刻意做很多努力吗?雷平阳:更多的是需要排斥,排斥自己不喜欢的语言,以及语言在生活中形成的歧义。就像你家养了鸽子,就一定排斥雄鹰。也不要太多刻意,就是平常的书写,我的思维非常简单,首先写作,绝对需要传统的写作方式,然后和生活的土地发生关系。云南到处都是寺庙,每棵树每条江都是神灵,你就生活在它们中间,然后才是跟世界上非常优秀的思想、美学以及很多写作观念交流,有效地从它们中间吸取营养。这三方面结合,你才可以有自己的小小的天地。中华读书报:您如何看待经典?雷平阳:我一直对古代诗歌感兴趣。《诗经》类似大合唱,到了《楚辞》,就有了个人精神的探索,唐宋明清的诗歌,以及近代的文学,我都是认真的阅读,有事没事就抄诗。中国新诗有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我们看见的大量诗歌,仿佛还是西方的翻版。我能不能写出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诗歌,既有精神出处,又不掉队?这种诗歌肯定是费力不讨好。中国现在很多观念被西方观念绑架了,我的声音非常微弱,像深夜旷野上青蛙的叫鸣。有话语权的人,他们控制了与西方交流的通道。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诗歌创作必须和土地发生关系。如果还只是将中国古代传统里的几个意象、几个图案、几个符号抓过来,就把中国古代的传统代替掉,这是一种暴力。中华读书报:那么,您判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雷平阳:好的诗歌是,我本来已经有了一个世界,但是这眼前的诗歌又多给了我一个世界。我写诗也有类似的追求:要重新建一个世界,把高不可攀的世界打碎,要有勇气到每一个角落开辟自己的天空。中华读书报:好诗很多,但是被读者记住的并不多。雷平阳:格律诗很容易被记住,这是我们先天带来的对诗歌的认识。现代诗则不然,多数优秀的诗歌,读者必须要跟着诗人去旅行,去思考,去探索,它们不是用来让人倒背如流的,而是要我们端着书本去读的,去辩析的,去一起再生的。被记住的、被朗诵会频频朗诵的诗歌,不见得有多大的诗歌价值。诗坛也需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歌让百姓记住,让大量的房地产商把它当成广告。但它只是诗歌中的一个元素。朦胧诗里我最喜欢的是顾诚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它是高贵的、优雅的,干净的,没有时代的戾气和粗鄙,它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喜欢。它在特殊的年代出现,像被清水洗过一次又一次。读这样的诗句,适合一个人在孤灯下阅读。中华读书报:好多诗人写几首代表作就消失了,得一个什么奖就消失了。职业诗人如何保持饱满持久的创造力?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雷平阳:有一次我在江西出差,有一位作家朋友说:“我已经把乡村写完了,找不到可写的了。太痛苦了!”我一把抓住他说:“我带你看乡村!”我们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我说你整天写水井,写浣纱。可你看清楚了,现在的乡村根本不是你写的那样,你写的乡村肯定没有塑料盆,肯定没有洗衣机,肯定没有电视……乡村无数次变过了,你还抱着记忆中的乡村。你从来没好好写过乡村,怎么说写完了?歌德的诗中有这么一句:你们这一群畜牲,总是向往远方,在荒地上团团打转,却看不见四周有牧草青青。很多人抱着脑袋里旧有的东西,没有到现场,他曾经为之讴歌的乡村,变化那么大,完全可以重建新的文学理想,但又视而不见。这样的一些事情,很能说明问题。我们是跟着时间走,还是被时间遗忘了?(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作者:舒晋瑜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中华读书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人方面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