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熬夜摧残的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熬夜后来都怎样了

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年轻人,别再熬夜了,真的会死”
来源 | 谈心社
“规律作息,健康睡眠”,是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
世界睡眠日这项从2001年就开始的全球活动,时间定在每年3月21日,也即开春第一天。
和“春困”二字相得益彰。但这些纪念日,基本与实际情况相反。
一直在前列,从未被超越的90后,是熬夜主力军。
90后的睡眠状况到底有多糟?躺在床上不睡觉,羽化登仙不用药。
一份针对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18年中国的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满分100分,90后的睡眠均值只有66.26分。
调查中,有六成人存在睡眠问题。“苦涩睡眠”占29.6%,“烦躁睡眠”占33.3%,“不眠”占12.2%,而理想的“甜美睡眠”仅占5.1%。
中国有约1.74亿90后,按照这个比例,有约一亿90后,都睡不好觉。
有人开玩笑,“熬夜对身体不好,所以我建议你通宵。”
很多时候不是不困,只是觉得如果就这么睡了,好像是种浪费。
被熬夜摧残的年轻人
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可不到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刻,很多人仍心存侥幸。
海口一个女孩,总是感觉眼睛热热的,爱流眼泪,滴了眼药水也没用。
她经常熬夜玩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经医生诊断,她得了干眼症。这种病可能会发展成眼睑缘炎,严重者甚至失明。
长期熬夜伤的,不只是盯着屏幕的眼睛。
武汉一男子为了追剧,两天三夜不睡觉。几天之后恶心、头晕,一头栽倒在地。
他发现自己听不到声音了。到医院检查之后,被诊断为左耳突发性耳聋。
医生说,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听力。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大多都经常熬夜。
就像是在身体里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平时可能并不觉得健康受到了多大威胁,但熬夜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
过年前夕,广东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个年仅24岁的脑出血病人。
他经常熬夜,感觉头昏脑涨,一天下班回到宿舍,感觉要丧失意识之前,用尽力气给表弟发了条短信求救。
当表弟和救护车赶到他家里时,陈立已经完全昏迷。
经诊断,他患上致命的脑干出血,还伴有轻度梗阻性脑积水。医生后来只能为他进行脑干血肿清除术保命。
美国《睡眠》杂志的研究显示,剥夺睡眠时间,大脑会产生类似于脑部受到撞击时的化学物质。所以晚上没睡好觉就头疼不是没道理的。
TED演讲《一定要睡个好觉,有一个重要原因》中详细讲解了睡眠对于身体和大脑的意义:
在大脑紧张工作时,细胞空隙间积累的废物就会一直堆积,只有在睡眠时间,这些废物才能被清除。
就像是做家务,我们会把收拾房间放在没有工作任务的周末,如果一个月不打扫,家里就会不适合居住。
若是长时间不清理大脑的废物,后果会严重得多。
不仅是头脑不清醒,各种精神疾病都可能找上门来。
英国萨里大学的科林·史密斯教授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里描述了一项实验:26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另一组超过10小时,持续一周。
一周之后,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组的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了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这项研究认为,如果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续的破坏,将会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晚睡打卡修仙?
熬夜只会让你堕入“魔道”,成不了仙。
“舍不得睡”是种心病
与失眠不同,很多人睡眠不足,是因为他们主动选择熬夜。
白天的工作学习压力大,很多时候不满意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所以总想着能在半夜偷点时间,找补回来。
好像只有熬夜的时候,才有自己的空间,才能感到一种满足感。
但这种让自己内心满足的心理仪式是无用的。
首先,明知道该睡了却迟迟不肯放下手机,是一种拖延的表现。
简.诺克在《拖延心理学》中 认为,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复杂的心理问题。
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气急败坏像小孩子一样“耍赖皮”:我就是要刷手机到困得不行才去睡。
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
更重要的是,它非但不能让人得到安慰,反而会加重焦虑。
第二天总有既定的工作日程,而前一晚的休息欠佳,精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惧怕第二天的到来,到了晚上接着用推迟睡眠时间来掩盖焦虑。力不从心的是,第二天如约而至时,自己早已没了力气承担晚睡的种种后果。
心理学中有种疾病叫DSPD——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这是一种慢性睡眠紊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强迫性晚睡,与失眠患者不同,DSPD患者入眠后,照样会进入深度睡眠。
但对于需要按时工作生活的人,它就如绝症一般。
这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症。患者常常在工作日晚上让自己少睡,但要在周末补回来。这样的“补觉”,更加强化了睡眠相位后移。
后果就是总比想象中更晚睡、也更晚起,早晨起床越来越难;长期缺觉,心脏供血不足、耳鸣、脸色蜡黄……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在有记载的DSPD病例中,近半数患者还有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
想“抛弃整个世界”的你,久久不睡,只能承认自己是世界的弃儿。
多数年轻人的缺觉,还得从调整心态开始。
如何应对晚睡强迫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都懂,可我就是一直做不到。”
但你必须要知道,没有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真正杀死人的不是心脏病或是高血压,而是不健康的心态引导的生活方式。
睡眠,应该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
1、制止恶性循环,从早起开始
调整时期,就算睡得晚,也要求自己七点起。因为白天精力不够,自然能制止当天继续熬夜。连续几次固定了起床时间,会让人把生物钟调到健康状态。
但这只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做法,正常的作息,不是困了就睡,而是要养成到点习惯性觉得困、想睡觉,从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为了刺激自己,可以选择把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到第二天早上。
2、强制转移注意力
睡前逼着自己关上手机、电脑,给自己五分钟,闭上眼睛,让脑袋处于空白状态。
你可能会觉得百般无聊。但进入浅眠状态后,放心去睡就没那么难了。
3、运动或放松
运动过后一段时间内人会比较兴奋,但经过适量的运动后,人体会产生需要休息的信号,对助眠有很大帮助。
4、学会取舍
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可以衡量哪边的价值更高。
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不要觉得“偷不到”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村上春树有篇超短篇小说《眠》。
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位连续失眠17天的全职家庭主妇。
“失眠起源于一个梦,梦里一个身着紧身黑衣的老人举着水壶往‘我’脚下不停倒水,而‘我’却不能动弹。”
她看了一本有关睡眠的书:“人这东西不知不觉之间形成自己行动和思想的倾向,而一旦形成便很难消失,除非发生非同一般的情况。
换言之,人是活在此种倾向的囚笼里的,而睡眠恰是对这种倾向的偏颇加以中和、调整和治疗。”
“我一个人闷在这小箱里,哪里也去不得。”
那些晚上不肯睡觉,似乎要紧紧抓住什么东西的人,又何尝不是呢?困不困,是生理机制问题,而熬不熬夜是情绪机制问题。
现实中的我们被心里的焦虑控制,肉体和意识分离,却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就像被闷在盒子里,日复一日,恶性循环。
早点睡吧,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或者你可以来给文章点个赞,让我看看,到底有多少习惯熬夜的不安灵魂。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有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被熬夜摧残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
被熬夜摧残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
那些晚上不肯睡觉,似乎要紧紧抓住什么东西的人,又何尝不是呢?困不困,是生理机制问题,而熬不熬夜是情绪机制问题。现实中的我们被心里的焦虑控制,肉体和意识分离,却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就像被闷在盒子里,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早点睡吧,年轻人,没什么比饱睡之后崭新的清晨更让人值得期待~
237542 阅读
224713 阅读
251049 阅读
142644 阅读
186012 阅读
135513 阅读
将本站保存为书签
每天上头条巴士,纵览国内外最新最热资讯
上海展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C)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