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哥哥好坏小说到底怎么评价(并附本人对基本最流行小说的

哈哈哈,免费寄出两本,是要自己贴钱再买一本吗?
哈哈哈,免费寄出两本,是要自己贴钱再买一本吗?
最后点亮火把
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恋恋不忘”…
最后点亮火把
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恋恋不忘”…
事实上我读《鲤》后面的回声,基本上都是这个反应……
事实上我读《鲤》后面的回声,基本上都是这个反应……
最后点亮火把
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恋恋不忘”…
最后点亮火把
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恋恋不忘”…
光看封面我也是拒绝的?
光看封面我也是拒绝的?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品被这样批评。因为任何一本书出来,从某种程度上,一定是编辑认可了某一点的。否则就不会出,除非人情稿。但也是高兴的。因为我一直强调也特别希望,小说出来后能有各种声音,一律的五星赞美,那是有问题的。我相信,每个人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盲区,或者说缺点,没有人能达到完美。只能不断的修缮。所以有争论是好事。至少说明是认真看了。我相信远子和其他作家写作也会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批判也没啥。
不过,我有几点想说,第一,我们出版他的小说包括另外几个一起出版的小说,从来没有说他的小说是先锋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打先锋文学的牌子,先锋文学的作家们的光芒我们不想去沾也不想去做这个比较,而且先锋文学的盛名作家,余华他们,也会有缺点。我们不用抓住他们的缺点就去否定他们作品的所有。我想远子从一开始就把作品套用在并不合适的先锋文学的自定义里,是否恰当?我们的概念一直说的“新古典”写作,似乎被你一说,这个概念更妥当了。
第二,我和远子也算是认识,远子自己也曾做过出版,想必也明白腰封的语言固然有点夸张,但通常并非作者的主张,这种气不用撒在作者身上,图书市场一年出版的书千万,大家都知道腰封的是广告属性,如果你对于腰封如此愤怒,我想你一天365天,愤怒也愤怒不过来。我们也确实是考虑市场,谁不想自己的作者书出来能多卖一两本呢?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你不喜欢腰封可以扔掉。也是为了便于大家扔掉所以才做成腰封,而不是印刷在书上。
第三、远子的代入感是不是稍微强了点,这本书,阿丁怎么个捧场怎么个虚夸了?在哪里,我觉得远子应该全文都客观或许更好(而不是因为你知道他们曾经共事过就自动的脑补)他的小说已经尽量的不去打扰熟人了,王小山对孙一圣的小说非常喜欢,但我并没有麻烦他。孙一圣的小说出来,阿乙主动跟我说要帮忙,但因为阿乙最近常处在病中,我们也尽量不打扰他。这句话也是他对外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并非我们的人情之托,我确实考虑市场所以选用了。他是真心欣赏孙一圣小说中的一些特质。另外,所谓新旧小说的分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子,别人的尺子也没说代表了标准,你的尺子不是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第四、孙一圣的译者是资深译者,大家可以去查询,她并非第一次翻译汉语小说。她的汉语小说看得不少,英语原文小说看得多少就更不用说了。译者原来是大学的老师,她不会是傻子。对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会比普通人差。这是基本的。他是如何发现孙一圣的小说的,她和我说过,是孙一圣在天南杂志发表小说,她在天南上看到,感觉很不一样非常喜欢说没有加过中国人这么写小说的,她联系天南,然后联系到孙一圣,然后翻译出去在英文文学杂志发表。之后另外一名翻译者在孙一圣的博客上读到他的小说。给他留言,建立了联系,他们合作翻译了另一篇小说猴者(他们表示他的小说确实很难翻译)。还有一篇小说,是渐近线要发孙一圣的小说,然后联系到译者。一个还没有出版过小说,一个在山东农村,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来到北京,唯一的就是通过进入铁葫芦小说做编辑认识了王小山,阿乙他们几个人,他们对他很欣赏,当然也包括我。他的小说处境变化是在天南发表作品之后,得以被译者发现。我觉得这即是偶然,也不是偶然,天南发表的作品毕竟不是他一个。诚然,他的小说一定是有毛病的,语言也不够圆融,他的小说至今还未在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如收获,人民文学、当代等发表过。
第五、作为他的出版人,包括被说腰封上有迟到的大师这些字样的书,我想说一点,写作可以有缺点,作品可以有缺陷,语言可以有毛病,但不能没有特点和文学的企图心,不能没有文学性,和文学这一门艺术的艺术构建和内核,的标准是瑕不掩瑜,只要好的方面好到一定份上,一些缺点是可以允许给作者时间去进步的。而一个四平八稳没有缺点,也无闪光点的所谓成熟作品面前,如果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中庸,中庸的作品这个判断是中性的,无对错,无高低,可能有一个点,那就是对于阅读感受来说是好的,没有门槛的,但是如果从推动一个艺术门类的进步,就需要有人去做改变,去冒犯,去冒进,每一项事业从大的时间里去看,总有一些人是去当炮灰的。从出版利益上去选,或许选中庸之作,市场更保险,但我更愿意选炮灰,中庸不会有可能,而炮灰到底是不是炮灰谁也不知道。
第六、从远子的评论来看,他更多的停留在句子的评价里。我想写小说的也好,和小说读者也好,大家都知道,读小说不是读一个一个句子,而是读一个整体,一篇小说的好坏不是某一句话的好坏,而是结构语言,人物,故事,内在精神等等。如果以远子的评论,拆解式的一个个拎句子去读小说,我想任何小说可能都会被读的不知所云,痛苦异常。不否认,孙一圣的语言并非好读型,但毕竟每个句子需要放在整体语境和故事里去看待的。
比如他的下小说,猴者,在写父亲如何训练猴子说话的这个过程,这是没有可以参考的,不能写虚夸了,否则不真实,如何处理这个过程,让读者读来觉得既真实可信,如能过度自然,这些才是小说写作的关键,而他为何要训练猴?因为他一直被人看不起,他想创造一个传奇,让人对他另眼相看,那他为何不选择训练熊或者老虎呢,因为中国农村耍猴的比较普遍,和人也近,选择训猴更具有可信也更离生活真实更近,也符合人的身份和他对成就动物传奇的想象力的。他那种压制的尊严和想要获得崇高尊严的这种精神内在。我觉得这才是写作者最重要重要的也是读者最应该看到的。
他的作品确实不像很多作品那样掰开了,但我还是希望读者更多能看到这些吧。另外,有一篇,爸你的名字叫宝田,孙一圣在写主人公在寻找他的父亲的时候,看似了写了一天他的行走,实际一年四季都在这一天里写了,早上的季节变化,气候,中午,下午,晚上都不一样,环境,他已经走了很多年,外形和衣服都有变化了,我很期待真正看进去的读者能发现他的作品的用心。他的语言是他的特点最先入眼的,也是可能让人喜欢他活着不喜欢他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另一篇小说恶龙中,一个穷人家女儿要一个同村富人家,去对方家里见面,坐了他们家沙发,女儿流露了很喜欢他们家的沙发,对方第二天就将沙发送到他们家来了。这对他们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嫌弃他们家衣服脏(作品有叙述)坐了沙发,还有一种就是同情他们,既然喜欢就给他们送去。作为穷人家的父亲,他做的是接受,同时默默把自家门板劈了,做了一张全新的餐桌送到男方家里。这种细节将一个男人的暗暗的骨气表露无遗,而不用借助任何其他语言抒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往来,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也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出版人,诸如这种不同凡响之处,是我很欣赏的。不仅仅是他,我出版的作品,我可以说,不可能也不存在完美之作,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的。而且一定是他们的闪光点在我看来一定是远远超过他们的缺点所带来的影响的。
第七、生气只是那三秒,三秒过后是高兴的。我希望更多人关注文学讨论文学,批判也好,骂也好,至少是对文学还有美好之心,否则完全不会花时间去关心它。也感谢远子这么认真的写,只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小说不要从句子拆解的方式去看。有问题不代表就是糟粕。尤其是有粉丝众多的写作者,或许更需要深入的理解作品才好去评判,尤其不要轻易贴标签。我希望这个世界有合理的批判,也希望有人对我的任一作者不要打公正客观的批判去做非公正的批判。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当然,我也非常理解人情,人世无人情就太不可爱了。何况我是热爱世俗生活的人。
以上。仅作一个出版人的回复。就这么敲的,应该有不少错别字,有语句问题,希望大家不要找这方面的问题,没经过校对(即便校对也很难做到百分百无误,望理解)。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品被这样批评。因为任何一本书出来,从某种程度上,一定是编辑认可了某一点的。否则就不会出,除非人情稿。但也是高兴的。因为我一直强调也特别希望,小说出来后能有各种声音,一律的五星赞美,那是有问题的。我相信,每个人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盲区,或者说缺点,没有人能达到完美。只能不断的修缮。所以有争论是好事。至少说明是认真看了。我相信远子和其他作家写作也会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批判也没啥。
不过,我有几点想说,第一,我们出版他的小说包括另外几个一起出版的小说,从来没有说他的小说是先锋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打先锋文学的牌子,先锋文学的作家们的光芒我们不想去沾也不想去做这个比较,而且先锋文学的盛名作家,余华他们,也会有缺点。我们不用抓住他们的缺点就去否定他们作品的所有。我想远子从一开始就把作品套用在并不合适的先锋文学的自定义里,是否恰当?我们的概念一直说的“新古典”写作,似乎被你一说,这个概念更妥当了。
第二,我和远子也算是认识,远子自己也曾做过出版,想必也明白腰封的语言固然有点夸张,但通常并非作者的主张,这种气不用撒在作者身上,图书市场一年出版的书千万,大家都知道腰封的是广告属性,如果你对于腰封如此愤怒,我想你一天365天,愤怒也愤怒不过来。我们也确实是考虑市场,谁不想自己的作者书出来能多卖一两本呢?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你不喜欢腰封可以扔掉。也是为了便于大家扔掉所以才做成腰封,而不是印刷在书上。
第三、远子的代入感是不是稍微强了点,这本书,阿丁怎么个捧场怎么个虚夸了?在哪里,我觉得远子应该全文都客观或许更好(而不是因为你知道他们曾经共事过就自动的脑补)他的小说已经尽量的不去打扰熟人了,王小山对孙一圣的小说非常喜欢,但我并没有麻烦他。孙一圣的小说出来,阿乙主动跟我说要帮忙,但因为阿乙最近常处在病中,我们也尽量不打扰他。这句话也是他对外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并非我们的人情之托,我确实考虑市场所以选用了。他是真心欣赏孙一圣小说中的一些特质。另外,所谓新旧小说的分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子,别人的尺子也没说代表了标准,你的尺子不是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第四、孙一圣的译者是资深译者,大家可以去查询,她并非第一次翻译汉语小说。她的汉语小说看得不少,英语原文小说看得多少就更不用说了。译者原来是大学的老师,她不会是傻子。对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会比普通人差。这是基本的。他是如何发现孙一圣的小说的,她和我说过,是孙一圣在天南杂志发表小说,她在天南上看到,感觉很不一样非常喜欢说没有加过中国人这么写小说的,她联系天南,然后联系到孙一圣,然后翻译出去在英文文学杂志发表。之后另外一名翻译者在孙一圣的博客上读到他的小说。给他留言,建立了联系,他们合作翻译了另一篇小说猴者(他们表示他的小说确实很难翻译)。还有一篇小说,是渐近线要发孙一圣的小说,然后联系到译者。一个还没有出版过小说,一个在山东农村,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来到北京,唯一的就是通过进入铁葫芦小说做编辑认识了王小山,阿乙他们几个人,他们对他很欣赏,当然也包括我。他的小说处境变化是在天南发表作品之后,得以被译者发现。我觉得这即是偶然,也不是偶然,天南发表的作品毕竟不是他一个。诚然,他的小说一定是有毛病的,语言也不够圆融,他的小说至今还未在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如收获,人民文学、当代等发表过。
第五、作为他的出版人,包括被说腰封上有迟到的大师这些字样的书,我想说一点,写作可以有缺点,作品可以有缺陷,语言可以有毛病,但不能没有特点和文学的企图心,不能没有文学性,和文学这一门艺术的艺术构建和内核,的标准是瑕不掩瑜,只要好的方面好到一定份上,一些缺点是可以允许给作者时间去进步的。而一个四平八稳没有缺点,也无闪光点的所谓成熟作品面前,如果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中庸,中庸的作品这个判断是中性的,无对错,无高低,可能有一个点,那就是对于阅读感受来说是好的,没有门槛的,但是如果从推动一个艺术门类的进步,就需要有人去做改变,去冒犯,去冒进,每一项事业从大的时间里去看,总有一些人是去当炮灰的。从出版利益上去选,或许选中庸之作,市场更保险,但我更愿意选炮灰,中庸不会有可能,而炮灰到底是不是炮灰谁也不知道。
第六、从远子的评论来看,他更多的停留在句子的评价里。我想写小说的也好,和小说读者也好,大家都知道,读小说不是读一个一个句子,而是读一个整体,一篇小说的好坏不是某一句话的好坏,而是结构语言,人物,故事,内在精神等等。如果以远子的评论,拆解式的一个个拎句子去读小说,我想任何小说可能都会被读的不知所云,痛苦异常。不否认,孙一圣的语言并非好读型,但毕竟每个句子需要放在整体语境和故事里去看待的。
比如他的下小说,猴者,在写父亲如何训练猴子说话的这个过程,这是没有可以参考的,不能写虚夸了,否则不真实,如何处理这个过程,让读者读来觉得既真实可信,如能过度自然,这些才是小说写作的关键,而他为何要训练猴?因为他一直被人看不起,他想创造一个传奇,让人对他另眼相看,那他为何不选择训练熊或者老虎呢,因为中国农村耍猴的比较普遍,和人也近,选择训猴更具有可信也更离生活真实更近,也符合人的身份和他对成就动物传奇的想象力的。他那种压制的尊严和想要获得崇高尊严的这种精神内在。我觉得这才是写作者最重要重要的也是读者最应该看到的。
他的作品确实不像很多作品那样掰开了,但我还是希望读者更多能看到这些吧。另外,有一篇,爸你的名字叫宝田,孙一圣在写主人公在寻找他的父亲的时候,看似了写了一天他的行走,实际一年四季都在这一天里写了,早上的季节变化,气候,中午,下午,晚上都不一样,环境,他已经走了很多年,外形和衣服都有变化了,我很期待真正看进去的读者能发现他的作品的用心。他的语言是他的特点最先入眼的,也是可能让人喜欢他活着不喜欢他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另一篇小说恶龙中,一个穷人家女儿要一个同村富人家,去对方家里见面,坐了他们家沙发,女儿流露了很喜欢他们家的沙发,对方第二天就将沙发送到他们家来了。这对他们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嫌弃他们家衣服脏(作品有叙述)坐了沙发,还有一种就是同情他们,既然喜欢就给他们送去。作为穷人家的父亲,他做的是接受,同时默默把自家门板劈了,做了一张全新的餐桌送到男方家里。这种细节将一个男人的暗暗的骨气表露无遗,而不用借助任何其他语言抒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往来,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也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出版人,诸如这种不同凡响之处,是我很欣赏的。不仅仅是他,我出版的作品,我可以说,不可能也不存在完美之作,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的。而且一定是他们的闪光点在我看来一定是远远超过他们的缺点所带来的影响的。
第七、生气只是那三秒,三秒过后是高兴的。我希望更多人关注文学讨论文学,批判也好,骂也好,至少是对文学还有美好之心,否则完全不会花时间去关心它。也感谢远子这么认真的写,只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小说不要从句子拆解的方式去看。有问题不代表就是糟粕。尤其是有粉丝众多的写作者,或许更需要深入的理解作品才好去评判,尤其不要轻易贴标签。我希望这个世界有合理的批判,也希望有人对我的任一作者不要打公正客观的批判去做非公正的批判。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当然,我也非常理解人情,人世无人情就太不可爱了。何况我是热爱世俗生活的人。
以上。仅作一个出版人的回复。就这么敲的,应该有不少错别字,有语句问题,希望大家不要找这方面的问题,没经过校对(即便校对也很难做到百分百无误,望理解)。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家”,所写的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直观感受,不免挂一漏万,我也不会妄图要去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我所说的“先锋”并不是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取的是它的本义。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实际上在看似先锋的语言之中,我觉得他小说里内在的审美取向依然是守旧的。
腰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气撒在作者身上。但总不能因为整个出版风气如此,它就变成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了。
阿丁老师确实没有太多的赞誉,我只是以前经常看到他们在微博上的互动所以才“脑补”了一下,我没有仔细查证,对此表示抱歉。
我并没有去怀疑译者的资质,恰恰相反,正因为我相信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比普通人差,才越发感到困惑。文学的企图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才说作家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不等同于标新立异,否则只有“创”而无“新”。
一篇小说是由一个又一个句子组成的,我不相信在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写“坏”了的前提下,小说的整体还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结构、人物、故事和内在精神也极有可能只是无本之木的想象。读过孙一圣小说的人应该能看出来,我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从鸡蛋里挑刺,而是随处可见的习惯性表达。在我看来,小说语言的“瑕”已经掩了“瑜”。
“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从未给出过差评,对作品的评价也并不总是公正的,所以现在突然这样做是值得怀疑的。我得承认,你这种怀疑是有一定依据的,我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出于自身实际利益的考虑,也确实做过一些“互相吹捧”的事情。但我后来慢慢意识到这种做法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所以暗下决心,绝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夸奖别人。我相信我是可以享有“改过自新”的机会的,总不能因为“历史问题”就否认现在这样做的动机。
何况,我批评孙一圣的小说,除了得罪朋友,还能有什么好处呢?我不怀疑孙一圣对文学的热情和执著,他的努力和用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正因为此,我才不愿意看到他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我所说的“歧路”在你看来可能正好是“正道”。这也是文学批评的困难之处,说一千道一万,也架不住一个读者说:“我就是喜欢。”但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交流的困难就拒绝交流,或是陷入一种“文学无高下好坏之分”的相对主义。
人情世故是可以理解的,在有些人看来,还是一种最高的生存智慧。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靠“人情世故”才能维系,那就让我做一个不可爱、不热爱世俗生活的人吧。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家”,所写的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直观感受,不免挂一漏万,我也不会妄图要去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我所说的“先锋”并不是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取的是它的本义。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实际上在看似先锋的语言之中,我觉得他小说里内在的审美取向依然是守旧的。
腰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气撒在作者身上。但总不能因为整个出版风气如此,它就变成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了。
阿丁老师确实没有太多的赞誉,我只是以前经常看到他们在微博上的互动所以才“脑补”了一下,我没有仔细查证,对此表示抱歉。
我并没有去怀疑译者的资质,恰恰相反,正因为我相信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比普通人差,才越发感到困惑。文学的企图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才说作家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不等同于标新立异,否则只有“创”而无“新”。
一篇小说是由一个又一个句子组成的,我不相信在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写“坏”了的前提下,小说的整体还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结构、人物、故事和内在精神也极有可能只是无本之木的想象。读过孙一圣小说的人应该能看出来,我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从鸡蛋里挑刺,而是随处可见的习惯性表达。在我看来,小说语言的“瑕”已经掩了“瑜”。
“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从未给出过差评,对作品的评价也并不总是公正的,所以现在突然这样做是值得怀疑的。我得承认,你这种怀疑是有一定依据的,我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出于自身实际利益的考虑,也确实做过一些“互相吹捧”的事情。但我后来慢慢意识到这种做法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所以暗下决心,绝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夸奖别人。我相信我是可以享有“改过自新”的机会的,总不能因为“历史问题”就否认现在这样做的动机。
何况,我批评孙一圣的小说,除了得罪朋友,还能有什么好处呢?我不怀疑孙一圣对文学的热情和执著,他的努力和用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正因为此,我才不愿意看到他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我所说的“歧路”在你看来可能正好是“正道”。这也是文学批评的困难之处,说一千道一万,也架不住一个读者说:“我就是喜欢。”但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交流的困难就拒绝交流,或是陷入一种“文学无高下好坏之分”的相对主义。
人情世故是可以理解的,在有些人看来,还是一种最高的生存智慧。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靠“人情世故”才能维系,那就让我做一个不可爱、不热爱世俗生活的人吧。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
谢谢王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做动机推定(虽然最后还是提了一下)。我不是文学大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家”,所写的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直观感受,不免挂一漏万,我也不会妄图要去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我所说的“先锋”并不是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取的是它的本义。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实际上在看似先锋的语言之中,我觉得他小说里内在的审美取向依然是守旧的。
腰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气撒在作者身上。但总不能因为整个出版风气如此,它就变成合理的,无可厚非的了。
阿丁老师确实没有太多的赞誉,我只是以前经常看到他们在微博上的互动所以才“脑补”了一下,我没有仔细查证,对此表示抱歉。
我并没有去怀疑译者的资质,恰恰相反,正因为我相信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比普通人差,才越发感到困惑。文学的企图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才说作家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创新不等同于标新立异,否则只有“创”而无“新”。
一篇小说是由一个又一个句子组成的,我不相信在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写“坏”了的前提下,小说的整体还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结构、人物、故事和内在精神也极有可能只是无本之木的想象。读过孙一圣小说的人应该能看出来,我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是从鸡蛋里挑刺,而是随处可见的习惯性表达。在我看来,小说语言的“瑕”已经掩了“瑜”。
“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从未给出过差评,对作品的评价也并不总是公正的,所以现在突然这样做是值得怀疑的。我得承认,你这种怀疑是有一定依据的,我以前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出于自身实际利益的考虑,也确实做过一些“互相吹捧”的事情。但我后来慢慢意识到这种做法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所以暗下决心,绝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夸奖别人。我相信我是可以享有“改过自新”的机会的,总不能因为“历史问题”就否认现在这样做的动机。
何况,我批评孙一圣的小说,除了得罪朋友,还能有什么好处呢?我不怀疑孙一圣对文学的热情和执著,他的努力和用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正因为此,我才不愿意看到他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我所说的“歧路”在你看来可能正好是“正道”。这也是文学批评的困难之处,说一千道一万,也架不住一个读者说:“我就是喜欢。”但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交流的困难就拒绝交流,或是陷入一种“文学无高下好坏之分”的相对主义。
人情世故是可以理解的,在有些人看来,还是一种最高的生存智慧。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靠“人情世故”才能维系,那就让我做一个不可爱、不热爱世俗生活的人吧。
最后一句,你显然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是你以往即便是不公正,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是要求你...
最后一句,你显然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是你以往即便是不公正,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是要求你现在来做什么相对主义,来做人情。我就觉得,为何不去说对于诗意的探索,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探索,就把全书几个不多写农村的有性的句子拎出来讲。如果真要探讨一本小说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句子式的,每个书都有好的句子和坏的句子,把全书极少部分表达不够精准的来批判整个小说,这根本不是在评论一本小说。另外,所谓腰封,我没有说大家如此就是合理,问题也确实合理,不爱做腰封的大可以不做,我又没有要求别人非得按照我的方式来,何况从职业道德来说,我并未妄加编撰。这不是童书,读者自会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而且我从头到尾基本除了回复你武断的判断之外(你自己也承认了,作为有众多粉丝的人,既然改过自新,还是需要更谨慎的),都是在谈小说本身。你既然说通篇小说句子写坏了,这种话都能说出来,我觉得我也没有必要和你继续辩论什么了。祝福你写作顺利。
王二若雅出版最好的作品是张惠雯的作品,艺术性和现实性共存。其他的作品如赵志明的《无影人...
王二若雅出版最好的作品是张惠雯的作品,艺术性和现实性共存。其他的作品如赵志明的《无影人》与纯文学联系不大,双雪涛的小说功底很好,但艺术性还是差了一点。另外于一爽的小说水平参差不齐,至于孙一圣语言浮夸,更倾向于语言实验,可读性比较差一点。这些小说里面只有张惠雯的小说能够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会被誉为是经典的,其他的可能都会是过眼云烟。
“即使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娴熟,还没能形成孙的语言及风格,而你大张旗鼓,指名道姓地诋毁孙。...
“即使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娴熟,还没能形成孙的语言及风格,而你大张旗鼓,指名道姓地诋毁孙。相形之下,你的动机就很可疑。”
以及“同时,孙现在也处于最娇弱的阶段。“现龙在田”嘛,多少双眼睛盯着他,等着看他出洋相。”
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有问题。看来我以后应该告别阅读了。
我没有看出诗意,也没有觉得这种语言表达是对丰富性的探索,这个不能强求于我……我只是写了...
我没有看出诗意,也没有觉得这种语言表达是对丰富性的探索,这个不能强求于我……我只是写了篇书评,阅读数(我这里可以看到)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更谨慎的做法大概只有闭嘴了。
其实远子是真诚的点评,从语言的层面解剖这本书的写作得失,值得肯定。他所指出的,确实是一...
其实远子是真诚的点评,从语言的层面解剖这本书的写作得失,值得肯定。他所指出的,确实是一部分自诩为实验派或新小说派或者什么新古典派作家的通病,太追求标新立异。想写得跟作协作家不一样,有野心固然是好事,只是用力的方向偏了太多,如果你反过来想,你这般实验语言形式的手法,其实半个世纪前欧美的文学大师都已经玩滥了,你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作为出版人,对待这本书似乎期望值太高太高,面对批评的声音态度如此激烈,足以可见其悬在那里摇摇欲坠想捧起一位文学大师的强大自信心。
其实远子是真诚的点评,从语言的层面解剖这本书的写作得失,值得肯定。他所指出的,确实是一...
其实远子是真诚的点评,从语言的层面解剖这本书的写作得失,值得肯定。他所指出的,确实是一部分自诩为实验派或新小说派或者什么新古典派作家的通病,太追求标新立异。想写得跟作协作家不一样,有野心固然是好事,只是用力的方向偏了太多,如果你反过来想,你这般实验语言形式的手法,其实半个世纪前欧美的文学大师都已经玩滥了,你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
作为出版人,对待这本书似乎期望值太高太高,面对批评的声音态度如此激烈,足以可见其悬在那里摇摇欲坠想捧起一位文学大师的强大自信心。
就实验派而言,永远不存在“玩滥”。孙们的原罪大概是,不走寻常路。王二们如果没有野心,孙...
就实验派而言,永远不存在“玩滥”。孙们的原罪大概是,不走寻常路。王二们如果没有野心,孙们连上路的机会都没有。出于书虫的私心,给王二点个赞。毕竟是王二在铜墙铁壁间,给孙露了一点缝隙。这对于孙来说,好像上帝手指间洒下的一缕微光。至于孙能成长为大树还是小草,交给时间。不要急。
明显看出,我没有强求和要求你去谈什么,我只是觉得从一个合格的评论,尤其是一定文学基础,...
明显看出,我没有强求和要求你去谈什么,我只是觉得从一个合格的评论,尤其是一定文学基础,也在写作的人写的评论,起码知道判断一个小说不能仅仅从几个句子去判断,而是要整个小说去综合评判。语言差,而仍旧不失为好小说的,在文学领域里真的不少见,我也不举例了。何况,真不存在通篇都是坏句子。难道我出了这么些作者的作品,路内阿乙冯唐风行水上王这么张悦然盛可以张惠雯麦家野夫绿妖等等,主观一下说,难道我会连基本的判断都没有?说这个话似乎不应该,我的意思是,如果那是你的阅读体验,我当然尊重,我答复你的也只是我的阅读判断。
你问的是“为何不去说对于诗意的探索,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探索”,我没有看出这些,这就是我回...
你问的是“为何不去说对于诗意的探索,语言表达丰富性的探索”,我没有看出这些,这就是我回答的原因……至于单拎“农村性事”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小说的内里是“旧”的,也因为这几个句子,对我而言太过扎眼……而另外的句子,确实不是“单拎”,而是随手摘抄下来的。我所说的“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写坏了”,当然不是指所有句子都不符合文法(不符合的地方确实很多),而是指一种审美上的“坏”。
“语言差,而仍旧不失为好小说的,在文学领域里真的不少见。”所以,王二老师是承认“语言差”了吗?那前文如何又说“我也没有见人这么写过,我觉得简直绝了”,还是说你觉得“绝了”的句子实际上只是“单拎出来的”?另外,“语言差,而仍旧不失为好小说的”,我孤陋寡闻,还真见得少。莫言、刘震云等人的小说,语言上可能没有太多特色,但人家的句子至少是通顺的。
人对作品的评价往往会受到作品之外的东西的干扰,可能还真不能用你出过“路内阿乙冯唐风行水上王这么张悦然盛可以张惠雯麦家野夫绿妖”来作为判断的依据。就好像我不能因为我读过马尔克斯卡夫卡舒尔茨里尔克福克纳,就声称我对作品的判断一定是准确的。我写的评论自然是我的阅读体验,你的判断我也表示尊重。
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同意远子老师这里的回复
人的审美有不同,出版人当然是看到作品的...
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同意远子老师这里的回复
人的审美有不同,出版人当然是看到作品的闪光点才会出版,同样也要有接受他人批评与不喜的准备,而不是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
半个多世纪前法国新小说风生云起,可惜后来在文学史里没什么影响,因为小说故意在语言上标新...
半个多世纪前法国新小说风生云起,可惜后来在文学史里没什么影响,因为小说故意在语言上标新立异,走偏了。不是说所有的流派都能成为经典,但成为经典的一定是语言和内容上面都是极好的才可以。在二十世纪出现很多文学流派,如法国新小说,结构主义,还有意识流小说,这其中只有意识流小说留下的几部作品被誉为经典,如《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其他的都被扫进了垃圾堆。现在中国还有一些作者模仿这些作品,如孙智正的作品,简直不知所云,语言就像是卫生纸。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
我是出版人,首先,看到这个评论我有那么一下是生气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作者和出版的作品被这样批评。因为任何一本书出来,从某种程度上,一定是编辑认可了某一点的。否则就不会出,除非人情稿。但也是高兴的。因为我一直强调也特别希望,小说出来后能有各种声音,一律的五星赞美,那是有问题的。我相信,每个人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盲区,或者说缺点,没有人能达到完美。只能不断的修缮。所以有争论是好事。至少说明是认真看了。我相信远子和其他作家写作也会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批判也没啥。
不过,我有几点想说,第一,我们出版他的小说包括另外几个一起出版的小说,从来没有说他的小说是先锋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打先锋文学的牌子,先锋文学的作家们的光芒我们不想去沾也不想去做这个比较,而且先锋文学的盛名作家,余华他们,也会有缺点。我们不用抓住他们的缺点就去否定他们作品的所有。我想远子从一开始就把作品套用在并不合适的先锋文学的自定义里,是否恰当?我们的概念一直说的“新古典”写作,似乎被你一说,这个概念更妥当了。
第二,我和远子也算是认识,远子自己也曾做过出版,想必也明白腰封的语言固然有点夸张,但通常并非作者的主张,这种气不用撒在作者身上,图书市场一年出版的书千万,大家都知道腰封的是广告属性,如果你对于腰封如此愤怒,我想你一天365天,愤怒也愤怒不过来。我们也确实是考虑市场,谁不想自己的作者书出来能多卖一两本呢?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你不喜欢腰封可以扔掉。也是为了便于大家扔掉所以才做成腰封,而不是印刷在书上。
第三、远子的代入感是不是稍微强了点,这本书,阿丁怎么个捧场怎么个虚夸了?在哪里,我觉得远子应该全文都客观或许更好(而不是因为你知道他们曾经共事过就自动的脑补)他的小说已经尽量的不去打扰熟人了,王小山对孙一圣的小说非常喜欢,但我并没有麻烦他。孙一圣的小说出来,阿乙主动跟我说要帮忙,但因为阿乙最近常处在病中,我们也尽量不打扰他。这句话也是他对外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并非我们的人情之托,我确实考虑市场所以选用了。他是真心欣赏孙一圣小说中的一些特质。另外,所谓新旧小说的分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子,别人的尺子也没说代表了标准,你的尺子不是代表所有人对文学的判断。
第四、孙一圣的译者是资深译者,大家可以去查询,她并非第一次翻译汉语小说。她的汉语小说看得不少,英语原文小说看得多少就更不用说了。译者原来是大学的老师,她不会是傻子。对方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不会比普通人差。这是基本的。他是如何发现孙一圣的小说的,她和我说过,是孙一圣在天南杂志发表小说,她在天南上看到,感觉很不一样非常喜欢说没有加过中国人这么写小说的,她联系天南,然后联系到孙一圣,然后翻译出去在英文文学杂志发表。之后另外一名翻译者在孙一圣的博客上读到他的小说。给他留言,建立了联系,他们合作翻译了另一篇小说猴者(他们表示他的小说确实很难翻译)。还有一篇小说,是渐近线要发孙一圣的小说,然后联系到译者。一个还没有出版过小说,一个在山东农村,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来到北京,唯一的就是通过进入铁葫芦小说做编辑认识了王小山,阿乙他们几个人,他们对他很欣赏,当然也包括我。他的小说处境变化是在天南发表作品之后,得以被译者发现。我觉得这即是偶然,也不是偶然,天南发表的作品毕竟不是他一个。诚然,他的小说一定是有毛病的,语言也不够圆融,他的小说至今还未在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如收获,人民文学、当代等发表过。
第五、作为他的出版人,包括被说腰封上有迟到的大师这些字样的书,我想说一点,写作可以有缺点,作品可以有缺陷,语言可以有毛病,但不能没有特点和文学的企图心,不能没有文学性,和文学这一门艺术的艺术构建和内核,的标准是瑕不掩瑜,只要好的方面好到一定份上,一些缺点是可以允许给作者时间去进步的。而一个四平八稳没有缺点,也无闪光点的所谓成熟作品面前,如果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中庸,中庸的作品这个判断是中性的,无对错,无高低,可能有一个点,那就是对于阅读感受来说是好的,没有门槛的,但是如果从推动一个艺术门类的进步,就需要有人去做改变,去冒犯,去冒进,每一项事业从大的时间里去看,总有一些人是去当炮灰的。从出版利益上去选,或许选中庸之作,市场更保险,但我更愿意选炮灰,中庸不会有可能,而炮灰到底是不是炮灰谁也不知道。
第六、从远子的评论来看,他更多的停留在句子的评价里。我想写小说的也好,和小说读者也好,大家都知道,读小说不是读一个一个句子,而是读一个整体,一篇小说的好坏不是某一句话的好坏,而是结构语言,人物,故事,内在精神等等。如果以远子的评论,拆解式的一个个拎句子去读小说,我想任何小说可能都会被读的不知所云,痛苦异常。不否认,孙一圣的语言并非好读型,但毕竟每个句子需要放在整体语境和故事里去看待的。
比如他的下小说,猴者,在写父亲如何训练猴子说话的这个过程,这是没有可以参考的,不能写虚夸了,否则不真实,如何处理这个过程,让读者读来觉得既真实可信,如能过度自然,这些才是小说写作的关键,而他为何要训练猴?因为他一直被人看不起,他想创造一个传奇,让人对他另眼相看,那他为何不选择训练熊或者老虎呢,因为中国农村耍猴的比较普遍,和人也近,选择训猴更具有可信也更离生活真实更近,也符合人的身份和他对成就动物传奇的想象力的。他那种压制的尊严和想要获得崇高尊严的这种精神内在。我觉得这才是写作者最重要重要的也是读者最应该看到的。
他的作品确实不像很多作品那样掰开了,但我还是希望读者更多能看到这些吧。另外,有一篇,爸你的名字叫宝田,孙一圣在写主人公在寻找他的父亲的时候,看似了写了一天他的行走,实际一年四季都在这一天里写了,早上的季节变化,气候,中午,下午,晚上都不一样,环境,他已经走了很多年,外形和衣服都有变化了,我很期待真正看进去的读者能发现他的作品的用心。他的语言是他的特点最先入眼的,也是可能让人喜欢他活着不喜欢他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另一篇小说恶龙中,一个穷人家女儿要一个同村富人家,去对方家里见面,坐了他们家沙发,女儿流露了很喜欢他们家的沙发,对方第二天就将沙发送到他们家来了。这对他们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嫌弃他们家衣服脏(作品有叙述)坐了沙发,还有一种就是同情他们,既然喜欢就给他们送去。作为穷人家的父亲,他做的是接受,同时默默把自家门板劈了,做了一张全新的餐桌送到男方家里。这种细节将一个男人的暗暗的骨气表露无遗,而不用借助任何其他语言抒情。这种不动声色的往来,才是真正的精彩之处,也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出版人,诸如这种不同凡响之处,是我很欣赏的。不仅仅是他,我出版的作品,我可以说,不可能也不存在完美之作,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的。而且一定是他们的闪光点在我看来一定是远远超过他们的缺点所带来的影响的。
第七、生气只是那三秒,三秒过后是高兴的。我希望更多人关注文学讨论文学,批判也好,骂也好,至少是对文学还有美好之心,否则完全不会花时间去关心它。也感谢远子这么认真的写,只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小说不要从句子拆解的方式去看。有问题不代表就是糟粕。尤其是有粉丝众多的写作者,或许更需要深入的理解作品才好去评判,尤其不要轻易贴标签。我希望这个世界有合理的批判,也希望有人对我的任一作者不要打公正客观的批判去做非公正的批判。看一个人是否公正,可以看看对方以往的所有东西,如果一个人以往都不是,突然某一天公正了,这份公正是很值得怀疑的。当然,我也非常理解人情,人世无人情就太不可爱了。何况我是热爱世俗生活的人。
以上。仅作一个出版人的回复。就这么敲的,应该有不少错别字,有语句问题,希望大家不要找这方面的问题,没经过校对(即便校对也很难做到百分百无误,望理解)。
模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作并且写得非常好。但是写作者有这个资格和权力在模仿的...
模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作并且写得非常好。但是写作者有这个资格和权力在模仿的基础上,探寻和完善他自己的写作相关。如果说孙这次写得不如人意,顶多算在探索之路滑了一跤。路人纷纷驻足嘲讽,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行径。
路人纷纷谩骂?
路人纷纷谩骂?
因为看这几天大家为远子老师的这篇书评挣来吵去,好不热闹。为此,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孙一圣的...
因为看这几天大家为远子老师的这篇书评挣来吵去,好不热闹。为此,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孙一圣的短篇小说《猴者》。怎么说呢,孙的小说构思还算巧妙的,很新颖,还是有看头的。只是,建议一下哦,读他的小说,需要快速地看,能以多快的速度就以多快的速度阅读。他的小说不适合慢慢把玩的那种,阅读慢了,会把你绕进去,反而读不懂了。我看《猴者》觉得不错,很快就看完了,推荐给我朋友看,她阅读速度很慢,然后质问我:“这写得什么跟什么啊?我怎么看不懂呢?”
就是这种效果。远子老师仔细推敲孙的语言,指出各种问题,是有他的道理的。孙的语言的确经不住慢慢赏玩的,看得越慢,越仔细,你就会越糊涂。
相反,你以最快的速度去阅读,阅读一大段之后再停下来,就能获得一种整体印象了,并且能把自己融入到孙所描写的那种氛围中去。
嗯,基本同意,就是速读的感受比较能接受,推敲起来真的有点艰难。因此和读者本身个体阅读习...
嗯,基本同意,就是速读的感受比较能接受,推敲起来真的有点艰难。因此和读者本身个体阅读习惯有关系,不必强留。
文化出版界也如时尚界,流行亚洲面孔时,如果恰恰碰到那么一个,拿出来到各个“圈子”各个“...
文化出版界也如时尚界,流行亚洲面孔时,如果恰恰碰到那么一个,拿出来到各个“圈子”各个“界”去推广,也是很正常的。时也运也,神通广大的推手推也,与实力并非线性相关,您都不必费那么大力气掰扯。再吐槽一下:把外国人不负责任的赞美当真了,那其实是对华语文学水平的侮辱——虽然如今不很景气,但也不至于让欧美同行大惊小怪。
孙在《你家有龙多少回》的新书发布会上,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问,你认为“新古典主义写作“...
孙在《你家有龙多少回》的新书发布会上,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问,你认为“新古典主义写作“的意义何在?孙回答说,可能是为了好卖吧(笑)。”把外国人不负责作的赞美当真了?“这话说得太不负责任了。作者一旦完成作品,印成书,作品本身跟作者的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至于书得到外界什么样的评价,也不是作者本人可以控制的。好恶由人,太过主观的臆断很容易降低吐槽的质量。
你举的例子,我的理解是:你想说明作者本就没把这各种名词和名头当真,调侃的回答问题。不知...
你举的例子,我的理解是:你想说明作者本就没把这各种名词和名头当真,调侃的回答问题。不知道是否是这样理解?可能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的意思,不是说作者把外国人的赞美太当真了,而是,评论界出版界甚至读者,都不要太把宣传和国外的某某奖太当真,如果都拿那些做标杆,那么本身就妄自菲薄了。大家批评的时候不要着重在作者够不够格拿奖和外国人的评语,跟小说好坏没太大关系——诚然,小说的确不好。我还是赞同楼主的观点的。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教授你好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