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宋昙的不平则鸣宋昙txt小说

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玉尘消摇吐妙言(三)
  玉尘消摇吐妙言(三)    丁香一听这话,遽然睁大了眼睛,定定地朝着徐挽澜瞧去,那瘦小的身子也跟着瘫软了下去。徐挽澜手上用力,扶了几回,这才令她贴着红柱,勉强立稳身形。    徐三娘见她如此,心中猜想,也由此得到了印证。    那魏阿母死得蹊跷,额前枕上,苍蝇盘旋不去,而这苍蝇,是最喜欢血腥味儿的。平日里人身上若有了破溃之处,苍蝇见了,也会循味而来。因此徐三娘便生了疑心,这魏阿母的头上,莫不是有什么隐秘伤口?    后院起了火,来送饭的恰是个烧火丫头,而魏阿母又格外反常,如此焦急,竟拉了个来送膳的烧火丫头代笔遗嘱。怎么就跟火脱不了干系了呢?    再者,那魏二娘分明是个富贵闲人,如何拇指上会生出厚茧呢?该是平日里经常会用到这拇指才对,且用这拇指时,还会用上不少力气,反复摩擦,积年累月,才生出了这厚茧来。那她到底在做些什么事儿,非要用到拇指不可呢?    徐三娘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抬眼忽见魏大娘指着那丁香的鼻子破口大骂。魏大娘只记得这小丫头姓丁,却忆不起她的姓氏,因而她连说了三个丁字,却都接不上后面的那个“香”字。    而最为奇怪的是,那魏大娘说第一个“丁”字时,这烧火丫头吓得大大抖了一下。魏大娘继续说“丁”字时,那烧火丫头的脸都憋得通红。这可当真奇怪,这“丁”乃是她的姓氏,她从小到大,这十几年里,都不知被叫了多少次了。这么一个字,如何会将她吓成这样?莫不是心里有鬼?    徐三娘微微皱眉,一个劲儿地想着“丁字”,电光火石间,忽地反应过来——是了!那烧火丫头为之心虚的,不是“丁字”,而是“钉子”!以烧红的铁钉刺入头中,高温致使血管炭化,血液也因此凝结,钉子又埋入发髻之间,旁人乍一看来,自是瞧不出端倪。这烧火丫头,送的哪里是饭,送的分明就是火钉!    徐三娘能想到此处,也要归功于她前生小时候,常常陪她爷爷看戏。她爷爷爱看京剧,又喜欢老旦戏,徐三娘便跟着他一起,看过一出《钓金龟》。而在这《钓金龟》里,铁钉入头便是个颇为重要的情节。    由此想来,那魏二娘手上的茧,也极有可能是因为刻章之故。以刀为笔,冲、切、刻、挑,磨了又刻,刻了又磨,最是讲求腕力,一练就得练上三五年光景。魏二娘说是去尼姑庵里带发修行,可下的却是这样一番苦工,最后才能刻出和魏阿母那印章一模一样的假章。她腕力强劲,因而也有力气,能将铁钉钉入魏阿母的头中。    徐三娘思及此处,自是茅塞顿开,却又苦无证据,无从验证,只得借着搀扶那丁香之际,唬她一把,诈她一回,从她的反应中一探究竟。    徐三娘勉强将丁香扶稳之后,这烧火丫头抖抖索索地,忽地伸手,紧紧抓住那徐挽澜的手腕,张口欲言,泪已先落。徐三娘唯恐打草惊蛇,于是不急不慢,转头看向还在气头上的魏大娘,高声笑道:“阿姐这嘴上功夫,连我都是自愧弗如。瞧你把人家小丫头吓的,哭得梨花带雨,雨打芭蕉,蕉心滴翠,翠袖阑干。这官司还没打呢,且先留几分情面。”    魏大娘听得她这一串俏皮话儿,又气又笑,接着扬眉撇嘴,斜睨着那丁香,道:“我可知道你怎么寻思的。还不是想着,等老二赢了官司,魏家便都是她的,而我呢,便管不着你,动不了你了。小丫头,你也不想想,我魏老大……”    她话音未落,便被魏二娘冷声打断,淡淡道:“大娘既然十拿九稳了,又何必在这儿多费口舌。是非曲直,自有崔知县裁定,你我二人,多说也是无益。”    徐挽澜见状,微微一笑,背对诸人,先将丁香死死握着自己手腕的那五根手指,一一掰了开来,随即深深看了她一眼,施施然转过身来,面向众人,笑道:“二娘说的有理,知县娘子明察秋毫,持论公允,她如何断案,咱都是服气的。至于这丁香娘子么……”    她负手而立,微微回身,低头看向那啼啼哭哭的烧火丫头,缓缓说道:“她是可怜人,必也有她的苦处。我倒有心为她说两句话,却不知我是说得,还是说不得。”    这话,分明是在暗示那烧火丫头了。她知道这小丫头,多半也是被抓了把柄,才不得不为那魏二娘做事。若是这丫头有心杀人,筹谋多时,如何会这般慌张失措呢?约莫是那魏二娘,找了由头,诓她送来烧红的铁钉,然后又当着她的面杀了人,让这烧火丫头稀里糊涂沦为帮凶。接着再逼着这丫头代笔遗嘱,彻底将她逼上贼船。    那丁香听得徐挽澜暗示,紧咬下唇,睫羽微颤,泪盈盈地抬头看向徐三娘。那徐三娘如何厉害,她先前等候之时,也早已领教了几分。方才听徐三娘说了“钉子”二字,她便误以为被抓了实打实的证据,只当是东窗事发,眼前头唯有死路一条。但若是徐三娘肯替她说话,莫不能死里逃生,谋得一线生路?    丁香心中激荡,魏大娘却是不明就里,只呸了一声,一把拉上徐挽澜,边走边恨声骂道:“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是个拎得清的,如何要替她说话?这官司一了,甭管魏家由不由得我做主,我都要让她得个教训。”    两方闹罢,不多时,崔钿休整妥当,登上堂来。她扶正两梁冠,微微偏头,俯视着堂中诸人,手上一拍惊堂木,接着高声道:“徐老三,这一轮便该由你起头儿了。你且说一说,那魏二娘,又有何错处?这万贯赀财,偌大家产,又该是怎么个分法儿?”    徐挽澜迈前一步,拱拳平声道:“魏家主母,有四女一子,因这一子已经嫁人,便不可再分家产。依鄙人之见,这万贯赀财,偌大家产,当均分三等,分于魏大娘、魏三娘及魏四娘三人之手。又因魏四娘尚未婚娶,依照律法,应多分些财物,以备作婚币彩礼。”    她这说法,却是将自己先前在状纸上所写,全然推翻了。崔钿听着,不由挑起秀眉,微微一愣。而那魏大娘则是瞪大了眼睛,怔怔然地望着徐挽澜,还当她是一时口误,说错了话儿,奇怪她怎么会在这要紧关头,出了这等差池。    崔钿饶有兴趣,挑唇问道:“哦?均分三等?你又为何,不将那魏二娘算在其中呢?”    徐挽澜微微侧身,回头看向那大汗淋漓的烧火丫头,清声缓缓道:“丁香你说,这又是为何呢?”    眼见得众人都朝着自己齐齐看来,丁香哪里受得住,当即打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啜泣道:“启禀知县娘子,奴今日要当堂状告魏二娘……”她抬头瞥向徐挽澜,心上一横,目中流露乞求之意,道:“徐三娘子,便是奴的讼师。”    崔钿权当这是一出好戏,兴致勃勃,抬眼看向徐挽澜,道:“徐老三,你怎么又成了她的讼师?”    魏大娘被眼前这出给惊得回不过神来,闹不清个究竟,也连忙看向徐挽澜。至于那魏二娘,却依旧是神色淡淡,负手而立,看也不看谁,一言也不发。    徐挽澜心下一叹,知道这丁香是生怕她不为自己求情,这才做出此举,逼她当这烧火丫头的讼师。只是这个中案情,她也只是有个大概推测而已,亦不知真相到底如何,哪里敢不明不白地替她说话?这不是伸了脸等着别人来打么?    徐三娘笑了笑,便平声道:“知县娘子莫急,这前因后果,我虽心有猜度,却也不甚明晰。还得劳烦丁香娘子,先说说这个中究竟。若是丁香所说,果真合乎情理,我便是做不得她的讼师,那也非要替她说话不可。”    眼见得徐三娘如此说话,丁香别无他法,只得紧咬下唇,哭着磕了个头,接着便大声泣道:“丁香今日,要告这魏二娘,杀母求荣,十恶不赦!”    丁香此言一出,自是满堂皆惊,诸人皆是口呆目钝,咂舌攒眉。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步下红毯之后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 23:15:36
玥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 01:06:16感谢两个小萌物的地雷~~~
《》女尊男卑争平权《》宠文女配要逆袭《》小明星降魔捉妖《》恐怖世界见人心《》古代末日脑洞大《》外星少女在清朝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读点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返回顶部
第19章 玉尘消摇吐妙言(三)
作 者 推 文
更多动态>>
地雷(100点)
手榴弹(地雷×5)
火箭炮(地雷×10)
浅水炸弹(地雷×50)
深水鱼雷(地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不平则鸣”说-中新网
“不平则鸣”说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有一段著名的论断:“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
  这就是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其实韩愈的这一学说与先秦时期的“诗言志”说和汉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有着密切的一脉承传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诗言志”强调文学起于人的心灵外化的冲动,这类似于黑格尔所说的小孩子往湖时扔石头的论断,小孩子往湖里扔了一块小石头,看着原本平静的湖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他在这种“心灵外化的冲动”中获得了一种满足感。
  而“发愤著书”说和“不平则鸣”说则首先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作家受社会外在环境的冲击而产生文学创作的动力。“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韩愈这里是从自然的物色变迁与万物的应时而感为切入点,进而讨论作家心志和创作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而司马迁则直截了当,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更直接地切入到了文学创作的主脉――大时代的变革对社会造成的不平衡更能成就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
  “不平则鸣”说给文学创作留下的另一个启示,就是作家要懂得“蓄势”,蓄积创作的情感,而不是有感即发或稍感即发。“储水蓄势,则倍增落差”,也就是李贽所说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那样写出来的文章必是好文章。(北风,文章摘自菲律宾《世界日报》)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熊秉元:不平则鸣
台北市政府人事处最近寄给我一封电子邮件,邀请我在2007年1月底,到台北市政府作专题演讲。演讲将在最大的礼堂举行,聆听的市府员工可能有1000人。
主办单位希望我提供讲题、大纲、个人基本数据;而且,也言明演讲的待遇:两个小时,演讲费新台币4500元(约港币1125元)。我一看这个报酬,心里马上有种预感——很可能,这又将是一桩好事变坏事!好事,不只是演讲的邀约,而是背后的曲折:多年前,在学校的推广教育班上,我教了好几个班,学员都是台北市政府的中高阶主管。其中有一位在人事单位服务,他念兹在兹,一直希望弘扬我的理念,“以拯救不可救药的市府员工于万一”。
最近两年,他步步高升,主管的业务之一,就是举办市府员工讲座,邀请各方面学者专家莅临。为了慎重起见,事先还发函给市府各单位的员丁,请大家票选最想邀请的来宾。在这位学生/朋友的运筹帷幄——白话文是,在他联络亲朋好友以及我教过的众学生——之下,我得票近6000张,被选为“财经类”第一人选!
即使这是人工选举,有灌票事实(而不只是嫌疑)的假象,我还是觉得有意义;能宣扬经济分析的福音,我欣然而从,这是好事!然而,好事变坏事的转折,就在4500元新台币的演讲费。
坦白说,我不是非常在乎钱的人。可是,主办单位是台北市政府,事前还大费周章、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举行票选,将在最大的礼堂举行,将有一千位员工聆听,为时两个小时,而演讲费只有区区的4500台币。我觉得,这不只是对演讲者的侮辱,也是对市府员工的侮辱——1000位市府同仁,聆听两小时的演讲,每人付费4.5元!
我告诉那位学生棚友,我不会接受这种侮辱。我希望,演讲费能提高到新台币1万元:而且.不只是为我而已,而是为以后每一位受邀请的来宾着想。当然,为了不让他为难,我也表明替代方案——如果维持4500元的演讲费,那么我要求限制聆听人数,只接受80位市府同仁。(前两周,我才应邀在音响协会的年会演讲——一个小时左右,30位会员,演讲费8000元新台币。)他表示:演讲费的标准,是由主计单位所定;他能体会我的感受,将会签公文专案处理……
后来想想,自己路见不平、不平则鸣的纪录,还颇有一些趣味。多年前,我到邮局寄东西,先在邮件上贴好邮票;窗口的小姐往秤上一放,说“超重”,要加邮资。我看着指针,不是明明没有超重吗?她接下来说的那句话,我终身难忘:“现在没超重,等贴上邮票就超重了!”我没搭话,向旁边窗口的小姐借了把剪刀,剪去信封的一角,掉头而去。事后,我把这段经历写成短文,在报纸副刊发表,再把剪报寄给邮政单位参考。邮局从善如流,以后做法上有了弹性:超重5至l0克,不需另加邮资!
关于邮局,还有另外一桩曲折。台湾的邮局除了邮务之外,还有储金划拨的业务。划拨账户有点像是银行的支票账户,可以开支票;这种账户也付利息,但是利息极低。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计算利息的方式极不合理:每个月的利息,不是以户头里的平均余额计算,而是以当月“最低余额”为准。因此,如果一个月里每天的余额都是l00万,最后一天提领后剩下1000块,就以1000块为准,核算利息——这当然不合理!因缘际会,我受邀到邮政储金业务局演讲。台下第一排正中坐的就是主管储汇业务的局长——后来才知道,他是台大经济系毕业的学长。天时地利人和,我当然直指其非。邮局后来也就改弦更张,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掺杂一些学长学弟的特殊情谊!
邮电不分家,另一桩麻烦,就和电话有关。几年前,电信局在我的住家附近施工,进行了好几天。我打电话问进度,顺便问:施工期间,电话不通,费用怎么算?答复是:施工超过三天,就停止收基本费。我立刻反映:为什么不是一施工、没有服务,就停止计费?后来,电信局果然调整做法,顺应民意。
还有,我曾到考试院,批改公务人员考试的卷子,改一份考卷,得新台币38元。因为待遇不佳,所以很多人红笔如飞——同事自嘲,这可是“草菅人命”!我把所见所思写成评论,在报章披露,再把文章的剪报,寄给当时的考选部长王作荣老师。王老师非常明快,立刻把阅卷费提高为每份50元;他认为,38元的阅卷费,“连擦一双皮鞋都不够”!此后阅卷老师都因此而受惠——考生是否也受惠,倒是不得而知!
回想这些曲折,并不是突显我的贡献。这些兴革,都和国计民生无关,而只是一些枝微末节的小事。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这些不平之鸣,对我来说都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如果打抱不平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跟精神,我想我会踌躇再三——成本低的事,容易做,好坏皆然。而且,我不平而鸣的纪录,当然不只这几桩。很多时候,抗议和诤言只是随风而逝,没有掀起半点涟漪——影响社会变迁的,有诸多因素;一时一地的疙瘩,只是契机而已,未必会立竿而见影。
几天之后,我接到朋友/学生的电话,主计单位不同意提高演讲费;主办单位又不愿意限制听讲人数,所以演讲的邀约就此打住。他的一片好心善意以及幕前幕后的合纵连横,等于是做了白工;我自以为是的鸣放,也就无疾而终。市政府员工接受经济分析的福音,可能就此遥遥无期。
不平,则鸣;至于鸣了之后如何,那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不平则鸣(汉语成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bù píng zé míng]
(汉语成语)
不平则鸣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ù píng zé míng,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解释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不平则鸣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不平则鸣词语辨析
【近义词】: 不平之鸣、
不平则鸣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
.知网[引用日期]
.汉典网[引用日期]
.汉辞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平则鸣宋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