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活星性碳能否和衣服上碳素笔怎么洗掉放在一起呢?

我们的概况
上海昂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盘固集团旗下专司高科技业务管理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的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创业投资及项目管理经验,目前已投资了包括“石墨烯宏量制备与应用”、“金属纳米材料及其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机器人用不锈钢药芯焊丝”、“化石能源再利用”等在内的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目前石墨烯项目已成立了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口号:“专注研发,只为更高品质”。2012年,公司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设立实验室,投入2270万元开展石墨烯科学研究。数年来,公司专注研发,坚持追求石墨烯极致性能,建立昂星新碳技术平台,集成了石墨烯制备技术和分散技术,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的稳定生产,并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从各环节确保产品的品质可靠性和供货安全性。截至2017年11月份,公司开发的氧化石墨烯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系列、石墨烯系列等16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导电浆料、润滑材料、涂料涂层、散热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和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领域。
我们的信念
昂星,如卯时之日、黎明之星,在混沌中拨开迷雾,于黑暗处撒下曙光。
秉承创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气质,用科技的能量启迪思想,用思想的力量创造价值,用价值的重量服务社会。
创新点燃希望,梦想照亮未来。
我们的业务
公司致力于制造业领域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合作、管理和运营。搭建一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转换科研成果为产业价值,扶持新兴产业成长,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促进成熟行业升级。
我们的愿景
打造中国科技领域一流的投资管理平台、创新合作平台。创造财富,提升价值。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937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387项,其中国家发明奖2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历年来申报专利1451项,批准专利625项。
研发负责人黄富强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被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后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首届&浦江人才&等荣誉,承担科技部973课题(2项)、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5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5项)、上海市科委项目(5项)等。在Angew. Chem.、J. Am. Chem. Soc. 2000、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150余篇SCI论文,发明专利申请73项(国际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项(国际专利8项);发现150余种新化合物,105种VI族化合物被无机化学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收录,117种VI族化合物被Pearson\'s Handbook收录。
本团队已吸纳具丰富研发经验的海归人才7人,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余人,同时引进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尖端电子设备、器件及配套材料,现已形成一支创新能力突出、专业方向广、组织结构合理、科研设备先进的高凝聚力人才队伍。团队自组建以来,已取得石墨稀相关专利3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24篇。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中,北大参评学科48个,排名第一的学科16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个,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我司纳米金属材料项目的合作伙伴。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信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历年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44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3045篇;出版学术著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研发总监朱运田教授是材料科学家,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晶/超细晶金属与合金领域。在国际顶级刊物如《自然:材料》、《自然:纳米技术》、《自然通讯》、《物理评论快报》、《先进材料》上发表论文240余篇。研究赢得了两项由美国宇航局《纳米科技简报》(Nanotech Briefs )组织评选的Nano50 Awards奖。朱运田教授当选2010年度美国材料学会会士(APS Fellow),并获得2010年度美国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材料加工与制造领域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奖,和北卡州立大学杰出研究奖。此外,朱运田教授有多年大型项目的管理经验。
本团队成员还包括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杨森教授、王经涛教授、李玉胜博士等人。
公司以科学发展来创造价值,确保实现投资人、合作方、员工与社会共赢的局面,以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企业效益、带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努力打造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科技投资公司,时刻不忘积极创新、诚信合作、实现共赢的企业承诺。
昂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盘固集团独资设立,母公司盘固集团一直是业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无论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社区建设的投入还是对全国教育发展的关注,都体现了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昂星科技也会将这种责任和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石墨烯材料
2012年昂星科技母公司盘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合作,正式启动石墨烯材料研发项目,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研发团队目前已掌握低成本高质量低缺陷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
石墨烯应用
2012年昂星科技母公司盘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合作,正式启动石墨烯材料研发项目,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研发团队目前已掌握低成本高质量低缺陷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
石墨烯材料
2012年昂星科技母公司盘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合作,正式启动石墨烯材料研发项目,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研发团队目前已掌握低成本高质量低缺陷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2013年初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项目规划在2015年底实现产业化,将建成年产百吨的高质量低缺陷石墨烯生产线。
石墨烯应用
2012年昂星科技母公司盘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合作,正式启动石墨烯材料研发项目,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200万元。研发团队目前已掌握低成本高质量低缺陷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2013年初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石墨烯可以应用于防腐涂料,储能器件,生物医疗及环保材料。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竭的动力。科技改变生活,我们改变科技!赋予科技更大的产业价值,持续为企业、行业提供产业升级的动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创造加速的条件。
公司以新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为切入点进入高科技产业投资领域,与国内著名研究单位合作建立创新联盟,进行合作研发,我们还将持续围绕新材料生产及应用、纳米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投资,努力纵向延伸产业链,发掘新材料及纳米结构技术的产业价值,推动行业进步。
公司仍将积极寻求新项目的投资与合作,促进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
大片径氧化石墨浆料
Large-size Graphene Oxide,简称LGO,可广泛应用于纺丝材料、成膜材料、包覆材料、隔热材料等领域。形貌 &&&&&&&&&&& && & &&黄棕色浆料厚度&&&&&&&&&&&&&&&&&&&&& & &&~1 nm&&单层片径&&&&&& &&&&&&& 5~40 μm可剥离率&&&&&&&&&&&&& &&&&&&95 %碳含量&&&&&&&&&&&&&&&& &~42 wt.%氧含量&&&&&&&&&&&&&&& &&~54 wt.%硫含量&&&&&&&&&&&&&&& &&1.5 wt.%固含量&&&&&&&&&&&&&& &&~1.5 wt.%产品说明书请邮件联系:Jeyne@ashine.cc官方微信公众号:昂星石墨烯淘宝店地址链接:https://shop.taobao.com/?spm=a230r..1jnZ8p
常规氧化石墨粉末
Graphene Oxide,简称GO,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领域,作为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等催化剂的载体。也可用于环境材料领域,吸附重金属、染料等污染物。形貌    && &黄棕色粉体厚度&&&&&  &  &&& ~1 nm 单层片径 &&&
0.2~10 μm可剥离率&&&& &&& && &95 %碳含量&&&&&&&&&&& &
~46 wt.%氧含量 &&&&&&&&& & &~50 wt.%硫含量 &&&&&&&& & &&1.5 wt.%密度 &&&&&&&&&&&&& & &~270 g/L颗粒度 &&&&&&&&&& <80 mesh产品说明书请邮件联系:Jeyne@ashine.cc官方微信公众号:昂星石墨烯淘宝店地址链接:https://shop.taobao.com/?spm=a230r..1jnZ8p
 石墨烯导电剂
Graphene Conductive Agent,简称GCA,在一些极性溶剂中分散性能优异,能提高电池、导电银浆、导电膏等产品的导电性能。形貌 &&&&&&&&&&&&&&&& &&黑色粉体厚度 &&&&&&&&&&&&&& &&&& &~10 nm片径&&&&&&&& &&&&&& 0.1~0.8 μm 碳含量&& &&&&&&&&& && ~95 wt.%氧含量&&&&&&&&&&&&&& && ~3 wt.%灰分&&&&&&&&&&&&&&&& & &1.0 wt.%比表面积&&&&&&&&&& ~80&m2/g电导率&&&&& &&&& ~20000 S/m产品说明书请邮件联系:Jeyne@ashine.cc官方微信公众号:昂星石墨烯淘宝店地址:https://shop.taobao.com/?spm=a230r..1jnZ8p
纳米级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Nano Graphene Oxide,简称NGO,更适合应用于生物酶固定、高分子纤维增强改性等领域。形貌      &&&&&&& 亮黄色溶液厚度        &&&&& &&~1 nm单层片径    &&& & &50~500 nm单层率&&&      &&&&&& &&&99 %碳含量&    &&&& &&& & ~42 wt.%氧含量 &&   &&&&  & &&~56 wt.%硫含量&&   &&&&  && & &0.15 wt.%灰分 &&&    &&&&&&&& &&&1.0 wt.%<span new=\\\"\\\\\\\\\\\\&\\\\\\\\\\\\\\\\\\\\\\\\\\\\\\\\\\\\\\\\\\\\\\\\&\\\\\\\\\\\\\\\\\\\\\\\\\\\\\\\\\\\\\\\\\\\\\\\\\\\\\\\\\\\\\\\\\\\\\\\\\\\\\\\\\\\\\\\\\\\\\\\\\\\\\\\\\\\\\\\\\\\\\\\\\\\\\\\\\\\\\\\\\\\\\\\\\\\\\\\\\\\\\\\\\\\\\\\\\\\\\\\\\\\\\\\\\\\\\\\\&\\\\\\\\\\\\\\\\\\\\\\\\\\\\\\\\\\\\\\\\\\\\\\\\\\\\\\\\\\\\\\\\\\\\\\\\\\\\\\\\\\\\\\\\\\\\\\\\\\\\\\\\\\\\\\\\\\\\\\\\\\\\\\\\\\\\\\\\\\\\\\\\\\\\\\\\\\\\\\\\\\\\\\\\\\\\\\\\\\\\\\\\\\\\\\\\\\\\\\\\\\\\\\\\\\\\\\\\\\\\\\\\\\\\\\\\\\\\\\\\\\\\\\\\\\\\\\\\\\\\\\\\\\\\\\\\\\\\\\\\\\\\\\\\\\\\\\\\\\\\\\\\\\\\\\\\\\\\\\\\\\\\\\\\\\\\\\\\\\\\\\\\\\\\\\\\\\\\\\\\\\\\\\\\\\\\\\\\\\\\\\\\\\\\\\\\\\\\\\\\\\\\\\\\\\\\\\\\\\\\\\\\\\\\\\\\\\\\\\\\\\\\\\\\\\\\\\\\\\\\\\\\\\\\\\\\\\\\\\\\\\\\\\\\\\\\\\\\\\\\\\\\\\\\\\\\\\\\\\\\\\\\\\\\\\\\\\\\\\\\\\\\\\\\\\\\\\\\\\\\\\\\\\\\\\\\\\\\\\\\\\\\\\\\\\\\\\\\\\\\\\\\\\\\\\\\\\\\\\\\\\\\\\\\\\\\\\\\\\\\\\\\\\\\\\\\\\\\\\\\\\\\\\\\\\\\\\\\\\\\\\\\\\\\\\\\\\\\\\\\\\\\\\\\\\\\\\\\\\\\\\\\\\\\\\\\\\\\\\\\\\\\\\\\\\\\\\\\\\\\\\\\\\\\&\\\\\\\\\\\\\\\\\\\\\\\\\\\\\\\\\\\\\\\\\\\\\\\\\\\\\\\\\\\\\\\\\\\\\\\\\\\\\\\\\\\\\\\\\\\\\\\\\\\\\\\\\\\\\\\\\\\\\\\\\\\\\\\\\\\\\\\\\\\\\\\\\\\\\\\\\\\\\\\\\\\\\\\\\\\\\\\\\\\\\\\\\\\
高比表面积氧化石墨烯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Graphene Oxide,简称HSSAGO,适用于吸附功能材料、有机修饰改性材料以及浸滞法制备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形貌     &&&& && & 棕灰色粉体厚度    &&&&&&&&&&&& &  & ~1 nm单层片径&&&&&&&&&&&&&&&&&
0.2~10 μm单层率&&&&&&&&& &&&&&&&&&&&& && & &&90 %碳含量 &&&&&&&&&&&&&&&&&&&& &&~46 wt.%氧含量&&&&&&&& &&&&&&&&&&&& &&~50 wt.%硫含量 &&&&&&&&&&&&&&&&&&& & &1.5 wt.%比表面积&&&&&&&&&&&&&&&& &&400m2/g产品说明书请邮件联系:Jeyne@ashine.cc官方微信公众号:昂星石墨烯淘宝店地址:https://shop.taobao.com/?spm=a230r..1jnZ8p
低缺陷氧化石墨烯
Low Defects Graphene Oxide,简称LDGO,可广泛应用于导电/导热材料、复合材料、化学还原石墨烯材料等领域。形貌&&&&&&&&&&&&&&&&&&&黄绿色粉体厚度&&&&&&&&&&&&&&&&&&&&&&&&& ~1 nm单层片径&&&&&&&&&&&&0.5~20 μm可剥离率&&&&&&&&&&&&&&&&&& &95 %碳含量&&&&&&&&&&&&&&&~44.5 wt.%&& 氧含量&&&&&&&&&&&&&&&~48.9 wt.%& 振实密度&&&&&&&&&&&&&&&~270 g/L粒度&&&&&&&&&&&&&&&&&&&&&80 mesh产品说明书请邮件联系:Jeyne@ashine.cc官方微信公众号:昂星石墨烯淘宝店地址:https://shop.taobao.com/?spm=a230r..1jnZ8p
产品应用领域
昂星隆重推出石墨烯感恩节活动,伴你度过小雪和黑五!
感恩客户,挑战黑五助力石墨烯研发,昂星只为你活动时间:日~24日价格 VS 性能学者 : 何以解忧?昂星 : 何忧之有?针对广大石墨烯人,昂星隆重推出主题为 “感恩客户,挑战黑五” 的一年一度大放“价”活动!这一次,昂星只为你o老客户选购,根据年额度积累,享受6-8折优惠。o新客户选购,即可享受8折优惠。o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昂星定制礼品一份。感恩特辑,明星好礼氧化石墨烯系列片径大小:500 nm-40 μm&&&&&&& 片径厚度:-1 nm&&&&&&&&&&&&&&&&&&&&&& 可剥离率:&95 %碳 含 量:42-46 wt.%氧 含 量:48-56 wt.%分散体系:H2O应用领域:润滑材料,能源材料,催化材料,纤维材料。高比表面积氧化石墨烯系列片径大小:500 nm-40 μm&&&&&&& 片径厚度:-1 nm&&&&&&&&&&&&&&&&&&&&&& 单 层 率:&90 %碳 含 量:42-46 wt.%氧 含 量:48-56 wt.%分散体系:H2O,DMF,NMP,C2H5OH应用领域:吸附功能材料,有机修饰改性材料。高导电石墨烯系列片径大小:800 nm-45 μm&&&&&&& 片径厚度:3-10nm 碳 含 量:93-99 wt.%氧 含 量:0.5-3 wt.%比表面积:30-80 m2/g电 导 率:0 S/m应用领域:共混复合材料,电子浆料,导电导热材料。&联系我们电话:1邮箱:更多活动详情,请微信搜索昂星石墨烯,关注昂星公众号;更多明星好礼,请淘宝搜索昂星石墨烯。活动声明1.本次活动对象为石墨烯研发和应用的新老客户。2.本次活动的产品为昂星新碳科研级以上各系列石墨烯产品,工业级产品不参与本次活动。3. 公司根据客户有效合同和付款日期判定客户是否享受本次优惠,所有折扣均在单价基础上进行。4.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所有。&
“2017昂星新碳科研创新大赛”
2017昂星新碳科研创新大赛2017 Ashine Advanced Carbon Research Innovation Contest比赛结果公示Results Publicity旨在开源研发、共享资源,以期凝众人之力实现石墨烯材料之王本色的“2017昂星新碳石墨烯科研创新大赛”已圆满结束。本次大赛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研发人员纷纷拿出最好的作品,历经审核、初赛、决赛三重考验,充分展现了石墨烯人勇敢创新、积极探索、团队协作、坚韧不挠的精神。在石墨烯研发的道路上,昂星新碳坚持“专注研发,创新共赢,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创未来。本次比赛评选产生0名卓越奖、1名创新奖、2名优秀奖。出于对获奖团队科研成果等信息的保护,比赛结果将在11月2日之前发送至获奖者邮箱,请及时查收。&&&&&& &&&&&& Aiming at open source of R&D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2017 Ashine Advanced Carbon Research Innovation Contest&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nducted.In this contest, researche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have come up with the best works and fully demonstrated the innovation, exploration, teamwork and resilience spirit of graphene people after triple tests of reviews,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and the final. On the way of graphene development, Ashine insists &Focus on R&D and For Superior Quality, Enjoy a Win-Win Situation and Customer First&. Ashine will move on with you, forever.The competition has produced no Outstanding Award, one Innovation Award, two Excellence Awards. The results of the contest will be sent to the winner’s mailbox by November 2, du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winning teams. Please check it in time.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Ashine Advanced Carbon Materials (Changzhou) Co.,Ltd日Nov. 1, 2017
诚邀您参加“2017昂星新碳科研创新大赛”
昂星,研石墨烯之变,创先致远;察碳材料之势,睿智求索。数年来,昂星执着于石墨烯研发,期望实现其材料之王之本色。研发愈深,涉猎愈广,唯有开源研发,共享资源,方能快速突破。因此,昂星举办“2017石墨烯科研创新大赛”,旨在凝众人之力,效共赢之法,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实现梦想的平台,也为石墨烯研发尽微薄之力。“2017昂星新碳科研创新大赛”是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独家举办。大赛主题为“创新科技,畅享共赢”。 我们将邀请石墨烯领域的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专业点评,评选产生卓越奖、创新奖和优秀奖,最高奖项可获得50万研发经费、国外留学推荐以及昂星研发工程师offer。诚邀您携优秀作品前来参赛。二、参赛条件:1、石墨烯制备研发CVD石墨烯、氧化法石墨烯、液相剥离石墨烯、微波PECVD制备石墨烯等。2、石墨烯技术研究石墨烯分散技术、石墨烯包覆技术、石墨烯掺杂技术、石墨烯复合技术等。3、石墨烯应用开发石墨烯锂电池、石墨烯超电容、石墨烯润滑、石墨烯催化、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橡胶涂料/防腐涂料、导电涂料、散热涂料、电池屏蔽涂料、导电浆料等。&日七、联系方式电话/Tel:1邮箱/Email:Research@ashine.cc网站/Website:www.ashine.cc微信公众号/Wechat:昂星石墨烯&大赛声明:1、作品作者信息必须真实有效。2、参赛者需先认真填写“2017昂星新碳科研创新大赛”报名登记表(见附件),并之后发送作品或者随作品一同发送至官方邮箱,否则视为不合格作品。3、主办单位有权在相关活动中使用作品(包括网站、报刊、出版物等媒体上使用和非经营性展览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名誉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作者本人负责。4、征稿期间不办理换稿、退稿等事宜。5、承诺不收取参评、展览、宣传等一切费用。6、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昂星新型碳材料有限公司所有。&&
机械剥离制备石墨烯|机理篇
通过自上而下的概念,将石墨粉通过剥离制备得到石墨烯。在这一过程中,理想状况下是将石墨一层一层的剥离下来,克服存在于石墨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如何能够克服片层之间的吸引力,剥离成单层得到石墨烯是一个机械问题。一般而言,将石墨剥离成为石墨烯有两种机械方式:正向力以及剪切力,一种通过应用正向力克服石墨颗粒层间的范德华力,例如微机械剥离技术;通过石墨粉侧面的自润滑效果,剪切力可以促进两片石墨颗粒之间的相互运动。这两种机械方式如封面图中所示。到目前为止所报道的所有机械剥离技术,这两种机理路线都是制备石墨烯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整这两种机理路线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另外一种辅助路线是在剥离过程中的破碎效果,如封面图中所示。在剥离过程中这一效果的存在可以使大块石墨粉颗粒或者石墨烯片层变成更小的片层。该碎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降低石墨烯的尺寸,这一点不利于制备大片径石墨烯;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剥离,相对于大片石墨小片石墨粉之间的范德华力更低一些。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会针对于这两种机械力的剥离技术进行详尽介绍。&
石墨烯小知识|石墨烯散热膜
1.导热材料简介&&& 随着电子器件以及产品向高集成度、高运算领域的发展,耗散功率随之倍增,散热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导热材料大部分为金属(Ag、Cu、Al等)、金属氧化物(Fe2O3、BeO、Al2O3等)、以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石墨、炭黑、AlN等)。一直以来,在电子器件和产品散热等领域,铜质、铝质等传统散热材料都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兴起的石墨烯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导热特性、快速散热特性(与空气对流)以及质轻柔韧等特性,被认为是一类极具竞争力的散热材料。表1为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以及新材料的导热数据。& 表1.金属材料以及新材料的导热数据MaterialConductivity(W/m.k)Ag418.72Cu349-395Al203.5Fe46.5-52.3Mg157Graphite400-1500Nano-carbonGraphene800-53002.石墨烯散热原理&&& 在热力学中,的散热包括传导Conduction、对流Convection和辐射Radiation等几种方式,如上图所示。具体举例而言,CPU散热片底座与CPU直接接触带走热量的方式就属于热传导;常见的散热风扇带动气体流动即热对流;热辐射指的是依靠射线辐射传递热量。一般情况下(400摄氏度以下),散热系统中主要依赖的还是热传导和热对流,其中热传导主要与散热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有关,热对流则主要与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有关。3.石墨烯散热膜的优势与应用&&& 当然,作为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烯散热膜并非万能材料;但是在一定的应用条件下,它具有一定优势,如在局部过热、需快速导热、空间限制等应用条件下,可以针对性地选用石墨烯散热膜,当然有时也需要跟金属散热器配合使用。是一种很薄,且具有柔韧性的的导热材料,综合性能优异,为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发展提供了可能。石墨烯散热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可根据用途与PET等其他薄膜类材料复合。此外,这种材料有弹性,可裁切冲压成任意形状,并可多次弯折;可将点热源转换为面热源的快速热传导,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除了传统方法之外,石墨烯散热膜是提供散热管理或在有限区域内功率器件散热或者提供辅助功率器件散热的理想材料,具体应用情景举例如下。3.1局部过热下的应用情景&&& 石墨烯散热膜具有较高的水平导热系数,因此,它能够将热量进行快速的水平方向的传导,使水平方向整个表面热量分布均匀,消除局部过热。3.2垂直散热空间限制下的情景&&& 如果垂直散热空间有限,用金属散热器无法保证有效的散热面积,同时导热系数也有可能偏低,因此可以利用进行水平方向的延展。最后,散热系统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进行整体考虑,包括吸热能力、导热能力和散热能力等方面;考虑到实际应用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需要快速建立热平衡才能发挥最大的散热效应。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改变金属表面性能的石墨烯薄膜
&&& 金属表面通常为高能表面,高能表面往往易于被水润湿,表现出比较强的亲水性,无形中增加了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因此,金属防腐的其中一条思路就是将其表面加工成更疏水。通常金属表面由亲水加工成疏水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是对其表面进行阵列式粗糙结构的特殊形貌构建,实现超疏水性;2.是用低表面能材料进行修饰,形成具有超疏水性能的保护膜。&&&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原子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密封效果,可以阻碍离子及质子的透过,从而被认为在防腐蚀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这方面的报道比较早,Ruoff在ACS Nano上展示了在金属表面负载CVD石墨烯膜可以有效降低腐蚀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石墨烯特殊结构会对材料表面的润湿性产生影响,很多学者试图利用石墨烯的柔性构筑类似荷叶表面的仿生表面,在实现表面超疏水的同时,同时保证了材料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例如,将CVD 法制备的低表面能石墨烯薄膜在铜合金表面构建阵列式粗糙结构,实现铜合金表面类似荷叶结构的仿生超疏水表面,达到铜合金表面超疏水自清洁的效果,这是金属腐蚀防护的一条重要思路。虽然这样的技术目前在面临薄膜转移与结构构建的时候依然困难重重,但这种由碳膜包覆的金属防腐可以在保证材料高导电性的前提下实现金属保护,相信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Hummers法制备GO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洗涤篇)
&& &氧化石墨在上述反应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含有硫酸、钾离子、二价锰离子、H2O2的混合酸液(Hummers法中还含有NaNO3),为了能够获得高纯的氧化石墨产品,对混合酸液的分离提纯是必须的。该过程往往与分离过程相结合,在固液分离后,再对氧化石墨固体加洗涤液进行洗涤。为了去除其中的锰离子,通常会用一定浓度的盐酸作为洗液洗涤数次,然后再改用纯水洗涤。&&&&目前常用的分离洗涤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即过滤法、离心法、透析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过滤法方面,针对小规模制备,实验室常用真空抽滤;规模更大时则选用压滤的方法。过滤法对人工操作要求很低,在前期酸度较大情况下,处理混合酸液过程中有一定效果,但随着水洗过程,氧化石墨受到水分子的插层溶胀,颗粒逐渐向凝胶态转变,导致过滤用滤膜或滤布的堵塞,水洗过程基本无法进行。通常采用过滤法难以获得酸含量少的高纯度氧化石墨产品。&&&&离心法是目前实验室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固液分离方法,也是对GO混合酸液洗涤中比较实用的方案。其原理是利用离心力下,物料与溶液的密度差进行沉降,所以在氧化石墨水洗中,尽管其发生凝胶化,依然可以沉降分离出来,可以明显看到黄色的氧化石墨酸液在水洗过程中,发生明显溶胀,并向深色的凝胶态转变,洗涤和离心过程一次比一次困难,耗时更长。通常为了获得高纯的氧化石墨需要洗涤十几次,昂星石墨烯当初在推出氧化石墨烯产品时提到的18次水洗,就是因为在16次到18次洗涤之间,存在一个离心上清液从酸性向中性突变的点。可见该方法缺点就是人工操作量大,耗时耗力,但确实是目前实验室最实用的洗涤方案。&&&&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由于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烯)在尺寸上处于数百纳米到微米级别,因此基本上所有半透膜都可以用于氧化石墨的分离纯化,该方法也是实验室进行小批量氧化石墨烯提纯常用的方法。相比于上面两种方法,该方法对于经过超声剥离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纯化,因此特别适合于高纯氧化石墨烯溶液的制备。其缺点除了上述的单次处理量偏小之外,也比较耗水耗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追求低耗水量,高产量或者是高纯度的特定目标,往往会结合其他方法,同时也会交叉使用上述几种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应用大家谈|石墨烯基电池导电剂
&&& 导电剂是锂离子电池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它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充放电性能和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导电率较差,无法满足大功率、低热耗的要求,因此需要导电剂来改善导电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为石墨类材料,加入少许导电剂能减少接触电阻,使得电池性能更为优异。&&& 石墨烯是二维层状材料,其电子迁移率高,理论值为/V·s,因而导电性能优异,是一款性能优异的导电剂。相比传统的导电剂,其一,石墨烯与活性物质以“面对点”方式接触,并且石墨烯的径厚比大,因而只需添加少量的石墨烯,就能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其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面内理论导热率为5300W/m·K,能提高电极材料的热传递,提高电池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其三,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液保液能力,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储锂能力,能够提高锂电池负极容量。&&& 大量研究表明,石墨烯作为导电剂添加2%左右时,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大性能提升明显,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石墨烯应该还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成熟的导电剂中,石墨烯需满足以下三个特征:1.分散性能好,不易团聚;2.流动性好,易与活性颗粒混合均匀; 3.优秀的导电性能。而这些特征中的一条或者几条也正是石墨烯在其他应用领域(例如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基础。&&& 墨烯作为导电剂,其对应的导电性能和比表面积是基础性质;这些比较好理解,在基础性能之上,分散性能制约着电极混合相中导电网络的形成,也决定导电剂的最终性能,因而,要改善其性能,需要同时确保石墨烯的导电性和分散性。因此,针对这些特征开展研发工作是石墨烯领域发展的方向,目前市场上已经逐步有作为导电剂的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粉体推出。并且由于其良好的集流效果,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使得高倍率下电池的表现依然稳定,衰减较少,这也是近年来热炒的石墨烯电池概念的由来之一。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Hummers法制备GO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反应篇)
&&& 目前在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GO)的方法中,Hummers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相比于Brodie法,Hummers法在反应时间上更少,同时不会有氯气等毒气产生。近几年,随着对Hummers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改进的Hummers法改进的版本也竞相出现,而原始的Hummers法工艺流程如下:&&& “将2g石墨粉加入到250ml的烧杯中,加入1gNaNO3,缓慢加入46ml浓硫酸并搅拌均匀,烧杯置于冰水浴中,搅拌情况下缓慢加入6gKMnO4,此过程温度不宜超过20 oC。5分钟后撤去冰水浴,升温到35 oC维持30min。加入92ml去离子水,搅拌15分钟,然后加入80ml温度在60 oC 的3% H2O2溶液来还原多余的KMnO4,直到无明显气泡为止。”&&& 上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温共混,中温反应,高温反应与终止。总体上,石墨的氧化过程涉及到石墨粉的硫酸插层,高锰酸钾对石墨烯层的氧化,加水稀释过程中氧化石墨层间硫酸的扩散去除。下面就从实验现象方面来阐述该反应所具有的特征和背后的机理。&&&&石墨粉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高锰酸钾,紫色的高锰酸钾在浓硫酸中溶解并混合均匀后溶液从紫色逐渐向暗绿色转变,这是因为高锰酸钾向Mn2O7转变所引起的,&H2SO4(浓)+2KMnO4=K2SO4+Mn2O7(又称高锰酸酐)+H2O&&&&这时候溶液中也会有气泡冒出,而且在中温反应阶段更加明显,这是氧化剂发生分解的副反应引起的,当然也不排除氧化石墨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的气体。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紫色气体挥发出来,这是由于KMnO4受热升华导致的。中温反应之后,伴随高价态高锰酸盐的消耗溶液中的绿色会变浅,如果氧化剂量少会呈现黑色,而足量下溶液依然会呈现红色。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石墨烯量子点
1.什么是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是由有限数目的原子构成,属于准零维材料,即在三个维度上尺寸均呈现纳米级别。外观恰似球形物或者类球形,其内部电子在各个方向的运动均会受到限制,因此量子限域效应非常明显。顾名思义,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一般是横向尺寸在100nm以下,纵向尺寸可以在几个纳米以下,具有一层、两层或者几层的石墨烯结构,也就是特殊的非常小的石墨烯碎片。它的特性来源于石墨烯以及碳点,表现出生物低毒性、优异的水溶性、化学惰性、稳定的光致发光、良好的表面修饰。2.怎么制备石墨烯量子点?&&&&& 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可以看做是对碳纳米晶体合成方法的延伸和补充,仍旧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备。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大尺寸的石墨烯薄片切割成小尺寸的GQDs,包括水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剥离碳纤维法等;自下而上的制备法则是指以小分子作前驱体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GQDs,主要是溶液化学法、超声波和微波法等。3.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理&&&&& 一提起量子点很多人脑中想到的都是美美的彩虹画面,即荧光,荧光是种光致冷发光的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 (通常是紫外线或 x-ray) 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而荧光可在吸光激发后约 10^-8秒内发光,其能量小于吸光的能量。通常,若是把材料制成量子点大小,则电子容易受到激发而改变能阶,与电洞(空穴)结合后就会放出光。石墨烯量子点由于边缘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可表现出独特的光化学特质。石墨烯除了具有碳量子点所具有的优点外,其荧光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当激发波长从 310 nm 变成 380 nm 时,荧光发射峰位置的相应从 450 nm 移至 510 nm,光致发光强度迅速降低。&&&&& 一般而言,氧化石墨烯表现出宽谱的红光发射,取决于其含有的含氧官能团,而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之后由于含氧官能团减少以及结构的改变,主要呈现蓝光(第一性原理模拟推测其由碳空位缺陷引发)。修饰类石墨烯具有相似的规律,发光光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蓝光发光峰位(不移动)、长波长发光(峰位移动),相对于没有经过修饰的石墨烯,其长波长发光显著增强。由于嫁接的官能团能够提供新的激发跃迁过程,并且增强原本很弱的&sp2 碳原子簇尺寸效应的激发过程,使得相应的发光过程得到增强。比如,目前报道比较多的B、N、P、S掺杂等。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应用大家谈|石墨烯保护设备
&&& 武侠小说里的空手夺白刃,电影里的用麻将凑巧档弹的镜头让人震惊。但是往往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新闻总会告诉我们空手夺白刃总会流一手的血,子弹来了也不是一颗麻将就能挡的。现在石墨烯横空出世,它又轻又薄,据说强度大到能撑起大象,是不是我们空手夺白刃而不流血的想法就能实现了呢。&&& 石墨烯的强度应该是所有性能中最容易直观表达的一项,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大象时髦的站在石墨烯薄膜上的图片。更有甚者,在下面放支铅笔的,言下之意,更高难度才有更高强度,马戏团的大象看来要抓紧练习了,汗!&&& 理论上,石墨烯的拉伸比强度可以达到180GPa(根据sp2化学键的断链能计算),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T1100炭纤维的强度大约在7GPa,代表了人类可应用的最强材料,而普通钢铁强度其强度在0.78-1.68GPa之间,也就是说石墨烯比强度是钢铁强度的100多倍,这也是网络上流传信息的依据。所以,石墨烯这是要天下无敌的节奏啊。&&& 但是,请不要得意,因为这里有个词叫做“比强度”,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在计算的过程中,材料的强度(断开时单位面积所受的力)除以其表观密度,也就是每单元材料所能承受的强度。换句话说,如果都是石墨烯那么薄,钢铁当然比不上石墨烯,但mm级别的钢铁可以轻易击败单层石墨烯的,所以在宏观的世界里,块头也是蛮重要的。当然如果要做出mm级别厚度薄膜,由完美石墨烯组成也不容易,单层石墨烯按0.35nm算的话,1mm需要三百万片层的完美叠加!要知道现在做单层石墨烯是没问题,但要在上面再长第二层难度就很大了,更不用提百万级别的重复了,目前看来,难度还是太大了。&&& 当然,即便不是完美状态的石墨烯薄膜,在复合材料中添加石墨烯微片对材料的提升效果也是有的,但距离完美强度差的就不是一个档次了。(该种情况下只要破坏片层间的范德华键就可以了)尽管这样,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总有一天可以实现宏观形态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介时戴个黑乎乎的石墨烯手套去表演空手夺刃,效果应该不错,尤其是先给观众展示手套有多么的薄。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氧化石墨烯相关的安全问题
&&&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氧化石墨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其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就毒理性能上而言,氧化石墨烯的尖锐边缘有可能会切入细胞,并被其吸收,从而产生不可预知的效果;事实上,学术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石墨烯可以杀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石墨烯对细胞膜结构会产生破坏。另外,氧化石墨烯如果吸入人体肺部的话会对肺部产生比较大的危害,这一点和绝大多数炭材料类似,碳素不容易被代谢分解,容易积累。所以在使用比较轻的氧化石墨烯粉体或者是三维石墨烯泡沫类材料时,一定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 另一方面,在使用安全上,氧化石墨粉体本身具有易爆特质,这是由于氧化石墨烯的热分解反应是一个自放热的过程,一旦引发反应便会如链式反应般传递下去从而导致爆炸。通常而言,干燥情况下的氧化石墨在高温处理(高于100℃就需要警惕)或者是研磨撞击下都可能会引发氧化石墨的爆炸。而该过程产生大量气体并产生易飘散的黑色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粉体。这些黑色粉体可能会对人体的眼镜和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氧化石墨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并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事实上,实验过程中,因为对氧化石墨的粉碎和撞击而导致GO发生爆炸的事故本人也是听说过,并且也有亲身经历的,绝不是小题大做,而干燥的GO粉体更容易发生上述不可控的反应,因此需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最好事先咨询专业机构。本词条由昂星科技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还原GO的方法与效果
一.溶液中化学试剂还原氧化石墨烯&&& 可以用水合肼、HI、维生素C、NaHB4、NaHSO3、Zn粉等多种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烯溶液而获得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在早期也被直接称为石墨烯,但是其碳含量通常在80%-95%之间,并且氧化石墨烯上的很多缺陷是没法修复的,因而为求严谨,现在大家统一称此类材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二. 热条件下还原氧化石墨烯&&& 常规GO,在高温800℃热脱氧处理后,碳含量可以提高到90%左右,但是电导率依然不高,这是由于石墨烯片上的缺陷并没有被高温修复。通常而言,经过化学还原再进行高温热还原可以提升最终修复效果;高温条件下,在氢气氛围下进行可以增加热处理后的修复效果。三.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结构材料&&& 可在室温进行,获得比较高碳含量的还原石墨烯;比化学试剂和高温热还原更加绿色、温和。该方法还原石墨烯材料电导率往往比较高,特别适合于对连续的氧化石墨烯结构材料进行加工(电子可以在石墨烯材料间连续传递),可以直接应用于超电容等电极材料的加工制造。原位化学还原制备石墨烯三维材料&&& 整体式三维石墨烯材料由于其丰富的孔结构、良好的比强度和电导率等诸多优点,在催化、吸附、散热、电池复合材料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应用空间。在化学试剂还原(或者是水热还原)过程中,容易制备出三维的还原石墨烯水凝胶,经过冷冻干燥(或超临界流体干燥)可以获得密度很小的石墨烯气凝胶。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应用大家谈|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 腐蚀是金属材料失效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全球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金属设备占其产量的30%,除去回收的部分外,还有10%的钢铁一去不复返。寻找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金属表面防护成为各国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目标。 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和开发腐蚀控制技术和措施,降低腐蚀损失的主要方法有开发和正确选用耐蚀材料、电化学保护和涂层保护。而金属表面覆膜处理技术是最为经济、简单、使用最为广泛的防腐手段。这些技术往往是用某些材料(如特种金属、陶瓷、金属氧化物、非金属聚合物等)包裹在金属表面,以避免其表面与空气、水或其它腐蚀环境直接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这些包裹材料因为各种局限而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普通的表面涂层往往存在粗糙度大、涂层过厚等因素而不适合精密场所的使用;同时聚合物材质往往不耐高温,并且可能影响涂覆基材的性质。薄型化是防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石墨烯作为最薄的膜材料,为相关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1. 石墨烯防腐机理&&& 石墨烯具有特殊的片层状结构,可以像鳞片状云母粉、铝粉、玻璃薄片等作为填料应用于防腐涂料中,石墨烯的片层状结构,对水、氧气和离子的扩散有很好的物理屏蔽作用,可以增加腐蚀介质在涂层中的渗透路程,从而达到对金属材料的防腐蚀功能,这一过程被通俗的称为石墨烯的“迷宫效应”。目前,石墨烯在金属防腐蚀、防污、导电以及其他功能涂料领域中的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产品成为石墨烯迈向应用的热点之一。2. 石墨烯防腐涂层展望&&& 石墨烯在金属材料的防腐领域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首先,石墨烯稳定的sp2杂化结构使其能在金属与活性介质间形成物理阻隔层,阻止扩散渗透的进行。科学家在研究石墨烯制备微小密封“气球”时发现石墨烯能有效阻碍气体分子通过,即便是H原子也很难通过;基于纯石墨烯膜的防护涂层值得期待。其次,石墨烯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论是在高温条件下(可高达 600 ℃)还是在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中均能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开发出用于极端环境下的防护涂料。最后,石墨烯还具有比较优秀的耐摩擦润滑性能,有可能开发出应用于轴承部件的防护涂料;而且其本身具有的亲油疏水性,也可以增强涂层在潮湿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本词条由昂星科技编辑微信公众号收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小知识|水浴超声与杆式超声在石墨烯研究中的应用
&&& 超声技术在石墨烯的研究中经常使用,比较常用的地方包括:超声氧化石墨制备单层氧化石墨烯溶液;超声石墨(或膨胀石墨)颗粒剥离制备少层和单层的石墨烯溶液;超声下获得氧化石墨烯和水溶性盐和纳米颗粒的共混分散液等。&&& 目前常用的超声技术包括水浴超声(也称超声波清洗器)和杆式超声(也称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前者能提供一个比较均匀的超声条件,通常用于较低浓度下(&5mg/mL)氧化石墨剥离成单层氧化石墨烯溶液,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在几十瓦每升左右;而杆式超声能量密度可以根据输出功率和待超声溶液体积来进行控制,可以在数十瓦每升到数千瓦每升之间调节。因此,水浴超声能完成的分散任务,杆式超声通常都可以满足,而高强度下的超声作业通常都选择杆式超声。&&& 超声对石墨烯(包括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是带有损伤的,可以将大片径的氧化石墨烯击碎,尤其是在高强度的杆式超声下。因而如果要获得大片径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尽量避免超声,而改用搅拌等方式(昂星石墨烯的大片径氧化石墨烯浆料就很好的照顾到了这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对于较难分散的机械剥离石墨烯和RGO材料,如果要获得对应有机溶剂分散液,采用杆式超声会更加高效,当然并不是所有溶剂都满足要求,还必须要符合空化气泡的形成条件。&本词条由昂新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吧&
石墨烯应用大家谈|发热的油画
&&&&& 石墨烯加热油画是指在油画外面加一层石墨烯发热膜,从而可以使这幅画变成一个取暖器,据介绍这幅画几秒之内表明温度就能上升至70度左右,很多人有疑惑,画的温度这么高,真的不会自燃么?&&&&& 石墨烯加热油画的原理跟上一节中跟大家所介绍的护理发热服基本是一致的,具体就不再赘述了。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的话,一个走的是智能家居概念,另一个走的是智能可穿戴服饰概念。在石墨烯加热油画之前,碳晶加热的电暖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活跃了,此外,也有利用炭纤维作为发热电阻的。总体上而言,都是将电能快速转化成远红外的辐射热。当然,相比于电热腰带,石墨烯油画的功率可是要高的多了,毕竟后者要替代空调加热,耗能肯定不低的。并且在敞开的空间里,散热肯定比贴身环境下要快得多了。至于自燃倒还不至于:由于发热面积大,热量均匀,所以热源的温度在远低于纸类燃点的情况下就能起到不错的保温效果了,并且油画本身也不是简单的纸质材料。当然,虽不至于自燃,但还是要注意防止儿童在不明情况下触摸烫伤。&&&&& 那么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不用空调,而要用石墨烯电热画呢?第二,为什么要用石墨烯作为发热电阻呢?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业内比较统一的观点就是空调在制热的时候产生的暖空气,密度更低,所以会往上层空间走,但问题是人通常都在空调的下方,所以导致冬天里腿和脚往往难以被充分温暖到。而电暖产品通常都是安装的比较低,电暖最主要的产品是地板,油画其实反倒是小市场;所以,业内宣传的说法就是一直从脚暖到头啊。其实,油画之类的电暖产品应该是胜在灵活,在你冬天办公的时候可以在身边放上一块,保证自己周围三尺之地有温度就足够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石墨烯呢?其实跟上一节中的内容相似,具体去参考前面的介绍吧。事实求是的讲,除了石墨烯,其他炭材料当然也可以作为油画背后的发热源了,并且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柔性和弯曲问题。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石墨烯的知识,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加入我们。
石墨烯启示录|东华大学爆炸事故分析
前两天,科学网上报道了上海东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的消息,(报道原题为《上海东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2名学生受重伤》)当时,我心里就有种咯噔的感觉,因为看起来地板上紫色的是高锰酸钾而褐色的应该是分解后的二氧化锰之类。如果真是在浓硫酸体系里,化学腐蚀伤害会非常大,因此,后续一直保持对该事件的关注。今天,事故通报已经出来了,微信上流传的具体内容如下:“9月21日十点半左右,该实验室三名研究生(一名研二,两名研一)进行氧化石墨烯的实验(三人都未穿实验服,并未带护目镜),研二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示范;过程为在一个敞口大锥形瓶中放入了750ml的浓硫酸,并与石墨烯混合,接下来放入了一勺高锰酸钾(未称量),在放入之前,研二学生还告诫其他人,放入有可能有爆炸危险,但不幸的是,话音刚落,爆炸就发生了。事故两名正对实验装置的学生受伤较重),另一名背对着实验装置研一学生受轻伤。”& &晚上刚收到最新的东华大学校方的正式通报,其原文内容如下:& &我校正配合医院全力救治在9月21日实验室爆炸中受伤的3名学生。目前,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经 治疗已复学;另外2名学生诊治进展如下:据医院介绍,2名学生主要伤害集中在面部,灼伤面积均在5%左右,眼部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名学生眼部整体无大碍,另外1名学生已接受眼部手术,医院已组织专家正在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自事故发生后,我校仅通过东华大学校方微信、微博发布相关信息,感谢东华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受伤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于此,博文早些时候所参考的网上流传的微信上通报信息可能与真实情况不符,微信中关于失明的报道有夸大成分,特在此申明!大家请以后一则官方通报为准,本人已对文中早期报道中不符的情况进行了纠正。本来,石墨烯启示录的第一篇并不准备谈论安全问题,但随着这起事故具体细节的展开,令我感到震惊、痛心和深深的遗憾。同时又觉得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对这起事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检讨,并以此作为我们所有人的警戒。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到化学氧化法,其间自己做了大量的实验,也带着师弟师妹做了不少氧化石墨的制备实验;中间也发生过一些小意外,说实话还真得没太往心里去,但东华大学的这起事故给我狠狠敲了下警钟。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一篇博文给涉及化学法的同学(尤其是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更多的帮助,远离实验室危险。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事故发生时所进行的实验——氧化石墨(烯)制备。目前在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GO)的方法中,Hummers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原始的Hummers法工艺流程如下:“将2g石墨粉加入到250ml的烧杯中,加入1gNaNO3,缓慢加入46ml浓硫酸并搅拌均匀,烧杯置于冰水浴中,搅拌情况下缓慢加入6gKMnO4,此过程温度不宜超过20&oC。5分钟后撤去冰水浴,升温到35&oC维持30min。加入92ml去离子水,搅拌15分钟,然后加入80ml温度在60&oC 的3% H2O2溶液来还原多余的KMnO4,直到无明显气泡为止。”上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温共混,中温反应,高温反应与终止。总体上,石墨的氧化过程涉及到石墨粉的硫酸插层,高锰酸钾对石墨烯层的氧化,加水稀释过程中氧化石墨层间硫酸的扩散去除。从通报信息看来,应该是在第一阶段发生了事故,我们重点分析这个阶段的潜在危险。石墨粉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高锰酸钾,紫色的高锰酸钾在浓硫酸中溶解并混合均匀后溶液从紫色逐渐向暗绿色转变,这是因为高锰酸钾向Mn2O7转变所引起的,而Mn2O7常温下是液体,分解温度55℃。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过程还是一个自放热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实验过程中,要强调使用冰水浴的原因。反应式如下:H2SO4(浓)+2KMnO4=K2SO4+Mn2O7(又称高锰酸酐)+H2O所以,正常情况下,在加入高锰酸钾的时候溶液中也会有气泡冒出,而且在中温反应阶段更加明显,这是氧化剂发生分解的副反应引起的,当然也不排除氧化石墨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的气体。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紫色气体挥发出来,则是由于KMnO4受热升华导致的。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事故通报,并把所有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一条条找出来:1.实验剂量很大,如果是按照Hummers法的比例,750ml浓硫酸对应将近100g的高锰酸钾,如此,实验发生意外的代价也会被放大。2.实验容器的选择是否合适?由于反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气体,尤其是在这么大量试剂的情况下,锥形瓶会比烧杯危险,如果装太满就更危险了。3.&通报中我们并不知是否有冰水浴降温,冰水浴对于该实验的安全是重要保障之一。4.&通报中提到的是用石墨烯做原料来制备氧化石墨烯,我不知道是不是写错了,实际上是不是用石墨粉来制氧化石墨。如果说确实是用石墨烯为原料,那么考虑到石墨烯反应活性比石墨粉高得多,当高锰酸钾氧化石墨烯的时候,放热速度会被加快。(除了石墨烯,比表面积大的石墨粉原料,也可以加快氧化反应。)这可能也是导致爆炸最终发生的帮凶之一。5.&添加高锰酸钾速度过快,这可以说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报中提到加了一勺未称量的高锰酸钾,但之前锥形瓶中已加入多少高锰酸钾,搅拌状况是否正常?可以说,化学氧化法最危险的就是这一步了,我以前在指导师弟师妹做实验的时候,往往会强调缓慢加入高锰酸钾,通过左手轻敲右手震动手腕(右手执勺)或者是轻震烧杯壁口,每次让少量固体颗粒落入硫酸中,同时注意保证均匀搅拌。6.&防护措施缺乏,这是导致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扪心自问,有多少同学在做氧化石墨的时候做了认真的防护,戴上护目镜?(自我检讨下,当初我自己也没有戴护目镜。)这正暴露了我们国内实验室安全意识的不足,这方面确实需要向欧美的实验室学习。现在其实不缺钱,缺少的是安全意识和习惯!这也是这次事故令人痛心和遗憾的地方。现在,在企业里,我们会有一位责任心强的同事担任安全员,将每个人的安全和考核联系到一起,或许在学校的实验室里也可以引入类似的做法。除上述事故涉及因素外,结合本人的实验经验,以下操作也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改变了石墨粉的加入顺序,往浓硫酸/高锰酸钾混合液中加入石墨粉,可能会直接导致样品起火燃烧。通常,颗粒很细的石墨粉或者是活性炭等高比表面积的炭材料都更容易发生此类现象。而如果一旦遇到起火,首先要确保的是人身安全,拉下通风厨并立刻远离。通常在试剂量少的情况下,反应很快会自我终止的。但不建议胡乱往里面加水,一方面会剧烈放热,同时也会造成酸液的飞溅,关键是你人身距离危险太近。& &在中温反应结束后,为了稀释该体系,会往反应基本结束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水。由于是低密度的水加入高密度的硫酸中,所以该过程会产生大量热,很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酸液的沸腾和飞溅。(其实这在中学实验中是被判错误操作的)所以实验中,此步操作的话就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关于氧化石墨相关的安全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已经写了很长,但我依然觉得不够。其他石墨烯相关的安全问题,我也会继续整理出来,届时也会在《石墨烯学堂》发布。只希望师弟师妹们在石墨烯的科研路上,少一份危险,平平安安。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想了解更多石墨烯知识,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加入我们。&
石墨烯小知识之高导电的水溶性石墨烯
&&& 在提到石墨烯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碳原子,并且是sp2杂化排列的芳环机构,理想状态的石墨烯是疏水的,更不用说溶于水的可能性了。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以水作为溶剂在很多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水性涂料就对材料在水中的稳定性有很高要求。&&& 目前在水溶性石墨烯开发上,通常有三种方法:&&& 1. 通过向水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外加剂的方式来提升石墨烯在水中的分散效果;&&& 2. 通过石墨的弱氧化过程,结合剥离方法来获得亲水性的石墨烯,这种情况下的石墨烯属于弱氧化状态,并且分散效果有限,有时需要跟第1种方法结合使用;&&& 3. 在石墨烯或者是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方法进行表面修饰改性,该方法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散效果。&&&&&&& 昂星石墨烯系列中的高导电水溶性石墨烯则是结合了物理法与化学改性技术,保证产品电导率20000S/m的情况下,在水和乙醇中依然有优异的分散性能。&本词条由昂星科技团队编辑微信公众号搜索:昂星石墨烯& 加入我们
人才培养计划
公司正处于创业期,需要大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创业激情的精英加入,公司会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职业成长路径。(请发送简历至:jeyne@ashine.cc)
石墨烯项目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常州市金坛区
招聘人数:2~4人
专业要求:碳材料、高分子、电化学、石墨烯合成及应用
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职位描述:
1. 探索石墨烯膜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 根据研发计划,开展石墨烯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发;
3. 解决生产、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4. 开展对类石墨稀材料的研发探索。职位要求:
1. 精通CVD法等制备石墨烯膜材料的方法,有相关从业经验;2.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 有创业激情。薪酬福利:面议。
试用期:6个月。
其他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提供食宿。
石墨烯应用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常州市金坛区
招聘人数:3~5人
专业要求:材料类
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职位描述:
1. 根据研发计划,开展石墨烯在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防腐、散热等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
2. 解决生产、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 开展对类石墨烯材料的研发探索。职位要求:
1. 了解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防腐、散热等领域的应用,有相关从业经验;
2.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有优秀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工作认真负责;
4. 211工程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薪酬福利:面议。
试用期:6个月。
其他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提供食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服上碳素笔怎么洗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