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文读书篇的意思坏蛋篇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50)一、导入: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齐读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6、小结自学情况。四、学习生字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2、交流记忆方法。3、用钢笔描红。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第二课时(51)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二、听说训练: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三、讲读课文:(一)、第1、2小节: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2、课件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1)指名读(2)评读,读出(3)再指名读。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4、读好(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二)、第3--4小节:(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1、自读3、4小节。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4、交流:(1)出示句子、骆驼图,指示驼峰,板书 驼峰。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齐读第4小节。5、读好3、4小节:(1)分角色朗读。(2)评读。(3)再分角色读。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三)、第5小节:1、齐读第5小节。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读好“自豪”。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四、续讲故事: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1、同桌讨论。2、指名交流。 16、水上飞机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和“渐渐地”造句。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进行语言训练,并激发科学兴趣。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2)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质疑:看了文章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飞机是在哪里飞行的?水上飞机有什么特殊的用途?)二、听读课文。听录音,你有什么感受?三、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去拼音,读生字。(3)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讨论问题。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茫、佩、输、援”并范写。3、用钢笔描红。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53)一、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在你们的头脑中肯定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出示:①在你们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老师很想追问一下,点击出示:在你们头脑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能告诉我们吗?指名说,师归纳出示:②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师:如果我想追问一下,该怎么说?(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是究竟什么样子?③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师:如果我还想追问一下,该怎么说?(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2、师: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齐读:水上飞机究竟是什么样子?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二、导学课文导学第一自然段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1、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师:刚上课时我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6、指导朗读第1段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导学二至六自然段1、读完了吗?现在你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出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④“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注:“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师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3、练习对话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教师适时表扬。过渡:海上救护机能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课文中,它真的接到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找找看,在课文哪儿导学第8段1、指名读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 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A、“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结合:“迅速、随即”等词,引导理解)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用词准确)C、指导朗读(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的确非常大,很神奇,你佩服它吗?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它的神奇和同词的准确!)过渡:它俩还谈了些什么呢?导学第7段1、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扑灭森林的大火,,,,2、自由读3、引导理解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本领) 指名说(附板书)4、指导取名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附板书)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5、师小结指导朗读结合省略号,迁移拓展1、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许多具有各有作用的水上飞机)2、思考: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3、小组合作交流4、汇报评议(名称、用途)5、师小结刚才我们让飞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下班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对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构想,老师还想探个究竟(出示)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课后,我会跟你们老师商量,请他组织一下,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17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准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4)一、导课激趣:1、板书:跟踪 指名正音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 —— 卫星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二、初读感知:1、自由大声朗读。2、出示词语,指名读。3、指名分段读。三、精读感悟:(一)大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流利,还有不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二)指名交流。(三)学生自读课文,(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1、课件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联系上下文看看)2、生回答。播放台风的影片。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4、生交流。板书:偏偏 爱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7、过度:台风会善罢甘休吗?(生答)8、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9、过度: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真是太精彩了,还有介绍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吗?)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师读掉“无意”“仍然”。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板书:仍然 紧紧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课件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 指名朗读。“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风?“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1、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看台风来了。录像播放台风引起巨浪拍打岸边旁白:狂风怒吼,巨浪滔天3、定格画面,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疯狂的台风巨兽,我们也不用怕了,心情怎样?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的本领吧!齐读这句话。6、指导朗读。7、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营吧!激起学生联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第二课时:(55)一、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第二代卫星有什么印象?二、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师小结:无论台风多么狂怒,多么凶猛,气象卫星都能紧紧地跟着他、监视他,向人类报告他的一举一动,使我们不再受到台风的伤害,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三、分组,分角色朗读。四、角色表演。 《习作5》教学要求:1、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2、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3、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节到了,人们以各种形式迎接这个节日地到来。2、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3、刚好,我们班要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如果由你来负责,你打算如何设计?4、师引导:刚才有个同学建议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文章。恰好有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材料,同学们根据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二、阅读材料,自行整理1、让学生自有阅读材料,同座交流:收集地材料包括哪些方面。2、全班同学交流讨论3、你对介绍端午节地哪个方面地材料最感兴趣?说说理由。4、你打算如何把你最有兴趣的材料整理成小短文?三、合作交流,完成初稿1、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如何组合材料的。2、每一学习小组商议如何共同完成一篇短文。3、各小组完成习作。第二课时:(57) 一、多向评价,及时反馈1、 各学习小组汇报,各位同学参与评价,师出示评价要求:a、 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b、 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c、 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2、 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相机板书a、 适当的选择b、 合理的安排c、 创意的表达3、 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4、 师将各小组的习作帖在墙上,让学生下位阅读,并把自己的意见及时地写在相应的白纸上。5、师相机与学生讨论。6、师安排众生习作。 练习5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方。2 增加词语积累的练习。3 练习用钢笔书写点画教多的字4 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说明理由。 5 练习书写带有横折钩笔画的“为”字和带有横折提笔画“计”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教学准备:一些广告的图片、录音及多媒体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8)一、学习“学用字词句”部分1 导入语: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前提。2 请看这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①学生观察②全班互相交流③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相象的事物画下来,在旁边写上名称。
3 用打比方的句子吧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4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大家找出来,读一读。5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的描绘事物,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 完成“读读背背”的内容1 读准字音①自读词语,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②指名读词,正音。③全班齐读 2 理解词义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到的资料,自由讲解词义。②师适当的讲解:自强不息:自觉的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担负重任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义无返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③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3 反复朗读,以期背诵。三 学习“写好钢笔字”1 学生自读“我的提醒”2 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4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5 谈谈描红体会6 练习写字第二课时(完成口语交际)(59)一、导入“蓝猫的饮料我爱喝”、“我家的盘子会唱歌”、“真巧,好吃得不得了!”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的广告大家都已经作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了。二、展示一些精彩的广告录像三、大家交流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你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强调互动)四 精彩广告再现 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表演出来 学生表演五 设计广告 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广告,可是那都是别人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一段公益广告也行。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 尝试设计。第三课时(学写毛笔字)(60)一、复习基本笔画横折、竖钩、竖提二 学习“横折钩”1 出示笔画:“横折钩”2 观察笔画特点3 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钩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渐轻、渐细,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直下作竖弯钩状,出锋。 4 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5 评议学生作品6 教师范写“为”7 学生练习写“为”、“力”、“书”8 评议学生写的字二、学习写“横折提”1 出示笔画:“横折提”2 观察笔画特点3 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提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微向左下行笔,折笔向右下稍顿,回锋向上,再提笔向右上角挑出。4 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5 评议学生作品6 教师范写“计”7 学生练习写“计”8 评议学生写的字 18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学情分析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书,要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61)一、揭题质疑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四、读课文,提出问题。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第二课时 (62)(一) 围绕课题设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指名朗读课题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 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 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三) 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第一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爸爸”“赞赏”(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2交流第二个问题(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2) 比较句子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板书:不情愿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指导读好这句话3交流第三个问题(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提示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板书:斩钉截铁(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2) 齐读最后一段(四) 总结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五) 作业练习复述课文板书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 惊喜 → 不情愿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9、狼和鹿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63)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指名读一读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三、课堂作业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2、抄写词语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3、描红第二课时(64)一、听写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2、讨论:(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第三课时(65)一、复习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二、继续学习课文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2、讨论:(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三、由事明理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练习朗读全文。五、指导复述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同桌练习复述。指名当众复述。六、作业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七、生活小水滴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20 放飞蜻蜓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第一课时(66)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1、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2、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 初读,理清脉络:(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二 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 读第三段(11自然段)(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3、 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三 指导写字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67)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 练习分角色朗读。(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5、 启发小结。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评)三 拓展交流,深化理解1、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2、 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3、 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习作6教学要求: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教学重点: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教学难点: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前准备: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68)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有的愤怒地说:有的不解地说:有的痛苦地说: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2) 指名发表看法。4、 读例文,再交流。(1) 学生自由读。(2) 指明朗读。(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1、一个老头叫卖青蛙。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第二课时(69)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1、 好朋友之间互改。2、 自己修改。第三课时(70)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三 誊写习作。练习6教学要求: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71)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1、 审题。(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2) 师生明确题意。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3、 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4、 出示一首标点歌: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5、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6、 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7、 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8、 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9、 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1、 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2、 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3、 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4、 教师范写:夹。5、 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6、 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7、 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72)一 读读背背——成语。1、 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 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3、 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1)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2) 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3) 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4) 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4、 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5、 练习背诵。(1) 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2) 同桌互相背诵。(3) 指名背、集体背。6、 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1、 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2、 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3、 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1) 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2) 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3) 反复读,加深理解。(4) 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4、 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73)一 想想做做。1、 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2、 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3、 了解表格要求。(1) 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2) 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3) 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4、 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5、 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6、 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7、 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8、 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四课时(74)(学写毛笔字)一 明确学习内容。1、 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2、 学生书空笔画。二 指导书写。1、 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1) 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2) 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3、 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4、 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5、 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1) 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2) 教师范写。(3) 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4) 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5)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21恐龙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具体繁荣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学情分析: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的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75)一、揭示课题1、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踢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二、初读指导1、
自学生字词(1)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效果。(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层次(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给文章分段。三、布置作业1、
用钢笔描红2、
抄写生字新词。3、
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76)一、精读训练1、
导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
导读第2—4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仪。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1)品读第2自然段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③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2)品读第三自然段。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③朗读课文(3)品读第四自然段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②朗读课文(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课文。(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3、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教师小结。二、背诵指导。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2、 学生试背。3、 指名试背。4、 齐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2槐乡五月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77)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新词。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检查生字:洋槐 坡坡 岗岗 瑞雪初降 酿出 挎走喜盈盈 浓香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浇上(1) 读准字音(2) 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3) 比较:破坡 槐环 酿浪 跨垮挎(4) 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三、课堂作业1、 写生字。(描红,评议)2、 练习册的有关题目。第二课时(78)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2、 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花多色白:瑞雪初降 茫茫一片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 沉浸香海3、 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4、 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这时候,,,,整个槐乡,,,,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1、 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2、 讨论归纳: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3、 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4、 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5、 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三、小结课文1、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2、 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3、 练习背诵课文。四、完成练习册花多色白:瑞雪初降 茫茫一片槐花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 沉浸香海槐乡五月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孩子 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23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79)一、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例: (五)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私(和(肌(饥(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普通——平常的、一般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八)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80)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看录相。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3.指读有关句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1)思——问题。(2)画——重点句。(3)找——重点词语。(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3)出示句子:“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2)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黑中有亮、静中有声)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5.学习第4自然段。(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述后分述。)(4)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5)出示填空练习。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6.指读5、6自然段。(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最大的、最小的)(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1.出示挂图。2.谈话激趣。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81)一、教学目标(一)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三、教学过程(一)练习造句。1.理解词义。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3.师范引路。(1)普通。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3)物产丰富。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三)作业: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 习作七 教学要求:1、
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并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2、
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3、
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4、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特别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82)一、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所学的日记的格式吗?2、
指名学生回答。3、
我们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4、教师小结。二、使学生明白写日记的内容1、
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2、
阅读例文,想想:这则日记写的是意见什么事?3、朗读书上的分析部分,说说日记的内容包含哪些?三、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选材1、
设疑:既然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不是不加选择,件件事都要写呢?2、
学生同桌讨论,交换意见。3、
教师不忙下结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吃桃子”这件事?4、
师生交流,共同小结:选择的材料要有意义,不应该胡乱编造5、学生讨论交流。四、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
教师讲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写日记的小故事。2、
师生共同谈写日记的好处。3、
号召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谈谈今后将如何写日记。 第二课时(83)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84)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二)学习《揠苗助长》。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ǎng”,不要读成“cháng”。“窜出”的“窜”应读“cuàn”不要读作,“cuán”。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五)理解词语。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六)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指名回答,读句子。“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5)指名读第2自然段。(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85)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1)品读鹬说的话。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2)指名读蚌说的话。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A.指导读准生字:弱B.指导书写生字。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3)齐读第四自然段。(三)揭示寓意。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1.齐读课文。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4.老师这有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25《争论的故事》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86)一、导入新课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记忆生字的字形。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2、讨论交流(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 *表示禁止或劝阻)4、引读4、5段5、齐读盛老师的话。三、学习生字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3)教师范写生字。(4)学生描红四、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87)一、复习1、听写词语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3)共同评价(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1)四人小组准备(2)请同学讲(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无影无踪 烟熏火燎 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1)“赞许”是什么意思“(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1、总结课文](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练笔(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听 赞许 26剪枝的学问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作者依照事物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记叙。 学情分析:作者能写出剪枝的学问,说明作者善于观察。作为园艺师的王大伯修剪枝条不足为怪。可“我”却细心的发现王大伯剪的是一些很粗壮的枝条,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王大伯的说明,道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一生活中的辨证的哲理,给人深刻的启迪。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88)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2、
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3、
你知道为什么吗?4、
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5、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指导1、
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2、
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略)(2)指明逐行读。(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4)齐读生字词。(5)理解脉络。三、精读训练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2、
齐读第5自然段。3、
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四布置作业。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89)一、听写生字词二、继续精读训练1、导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2)
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3)
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4)
“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5)
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2、
导读第四自然段。(1)
指名读。(2)
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3)
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4)
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3、
导读第五自然段。(1)
指名读。(2)
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3)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4)
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5)
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总结全文1、 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2、 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习作8
肚子再也不疼了(90)教学要求: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1、 学生轻声自读例文。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三、根据要求,自编童话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3、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4、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四、交流评议,动笔协作。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2、边集体评议、修改。3、
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8教材分析:训练内容:这个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按笔顺写字。2、 多音字组词。3、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4、修改病句。5、熟记成语。6、 读背《明日歌》7
口语交际训练、演小话剧。8、 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熟记成语。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91)一、教学第一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指点。(1)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3、练习。及时反馈。4、展示写的好的字。二、教学第二题1、
审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2、指导。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3、练习。(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二、课堂作业:多音字组词第二课时(92)一、教学第三题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3、
练习。(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4、
反馈。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明读练习要求。2、
指导。(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3、
练习。(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4、
反馈。(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1、
审题。(1) 指名读题。(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
指导。(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3、练习。(1)学生自由练度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背诵。(2)指名背。三、 教学第六题。(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93)一、教学第七题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
指导。(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2)同座位分角色读。(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3、
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指名分角色读。(3)让学生尝试表演。4、
反馈。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今贤文合作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