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典故中见谦让,求下联?

赵薇唱火安徽六尺巷 干部纷纷来探访 文史学家:六尺巷另有“原型”
(原标题:赵薇唱火安徽六尺巷 干部纷纷来探访 文史学家:六尺巷另有“原型”)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春晚上赵薇演唱了一首《六尺巷》后,不仅歌红,“巷”也火。除夕夜之后,安徽桐城六尺巷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两米宽、百米长的巷子被围个水泄不通。这不仅得益于春晚的宣传,更因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造访过这条巷子,带动不少干部也在假期中前往探访参观学习,现场感受“让人三尺又何妨”的谦、和、忍、让氛围。
不过在文史学者、中华书局文学室主任助理李天飞看来,有关六尺巷的故事,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桐城六尺巷里流传的张英父子“让人三尺又何妨”,并不是最早的版本。“六尺巷本来就是讲一个谦让的故事,算作一种民间故事的类型,可以有各种主人公,发生在各种地方。”李天飞说,“如果争起版权来,反倒离了这个故事的主旨了。”
桐城六尺巷 王岐山曾造访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2014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六尺巷。几天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文章《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文中论述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道理。
文史学者、中华书局文学室主任助理李天飞说,关于这个巷子的由来,桐城派作家姚永朴《旧闻随笔》及《桐城县志》有记载:文端公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
因为这个故事,张英、张廷玉这对“父子宰相”清廉、朴素、谦让的品德广为流传。随着赵薇在春晚演唱歌曲《六尺巷》,这一个普通的3A级景点也成为热门景点。
明代李锦袭也有相同的故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有关谦让、包容的诗句,如今已为诗人传诵。然而这个故事的版权,未必就属于桐城张氏。
李天飞说,盛巽昌先生写过一篇《早于桐城六尺巷的李锦袭》,指出同样的故事曾发生在明代山西榆社举人李锦袭的身上。
故事情节是李家公子和邻居争墙地基不得,写信向父亲求助。李锦袭回信说:“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离离草,原辈风流诗味长。”
李天飞说,这个故事见于《榆社县志》。李锦袭生活在明代中期,比桐城的这个故事早很多年。
同样的故事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明中期,一个是清代,到底哪个才是原创呢?
河北霸州的五步宽胡同
李天飞说,即使在他的家乡河北霸州这样的小地方也流传着同样的故事。据《霸州民间故事卷》中《郝天官的故事》写道:霸县郝青口有一位郝天官在京为官,也是家里和邻居争地,写信给京城的老爷求助。郝天官回信一封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各让了一点,形成了一条五步宽的胡同,就是霸县(1990年改名霸州市)的“五步三座庙”胡同。
李天飞说,郝天官名为郝惟讷(),顺治四年进士,做过吏部尚书,对应《周礼》里的“天官冢宰”,所以叫“天官”。
李天飞说,郝惟讷和张英是有交集的,他们同在康熙朝为官。但郝惟讷比张英大14岁,资历也老。康熙七年郝惟讷贵为天官的时候,张英才考上公务员。
“若争版权的话,张英别说排不过山西的李锦袭,就连郝惟讷都排不过。”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正宗的“六尺巷”?李天飞说,“有人会说安徽桐城真的有一个‘六尺巷’保存下来啊,这还不能证明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安徽桐城?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真的保存下来的‘六尺巷’,哪儿都有。有的叫‘五尺巷’,有的叫‘五步巷’,还有叫‘礼让巷’的——哪儿都有一个相应的谦让故事。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6219条
评论32293条
评论24256条
评论22447条
评论20948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   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作为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六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王岐山低调造访为哪般:桐城六尺巷与张英父子宰相
  2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397317.htm  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作为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六尺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而在王岐山造访此地之前的10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便强调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一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接着,10月25日,王岐山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讲话指出,法律法规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可见,王此次的六尺巷之行,是其重视官德建设,倡导“为官先修德”的重要之举。   六尺巷的由来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桐城派作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及《桐城县志》记载: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当年在京任职期间,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争执不休,并将官司打到县衙。为此,张家千里传书给在京做官的张英,欲借其官威压一压对方的气焰。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到了故里,家人见字后,豁然开朗,主动让出地基三尺,结果邻居深受感动,随之放弃争执,也效仿让界三尺,双方言归于好。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一条供人往来的六尺宽的通道,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光绪《愉社县志》卷十记载有一则明代发生的故事:“李兰玉者,故明宛平县令李锦袭之子也。家居与邻人争墙基,致书于父,父遣诗一首,示之曰: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离离草,原辈风流诗味长。兰玉得诗,遂以墙荃让之,又于仁义巷北让地一块。”或许是张英知晓李锦袭之典故,当得知家人为宅界问题驰书求助,遂有感而发,化用李诗作为家书,以训家人。   六尺巷的故事及其主人公张英之所以传为美谈,首先是因为,作为“大官”,张英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另外,就是其做人的度量,而他的度量,影响了其家人的度量,又带动了邻居的度量,这说明,做人的度量问题也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可以相互影响的作用力。正是张家礼让在先,邻居受感动相让在后,从而成就邻里之间的佳话,也成就一段官员及名望家族美谈。但更主要的是,看似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张英为官的大智慧。   官场不倒翁的官德   张英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位十分平和、务实的人。他一生简朴,但在关系民生疾苦时却能大声疾呼,因而深受老百姓爱戴。康熙曾以“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之语评价他。很多人可能对张英不一定熟悉,但说到他的儿子张廷玉,因为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的热播,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张英及其子张廷玉,人称“父子宰相”,并留下了“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佳话。   张廷玉深得康雍乾三位君主的赏识,为官50年而不倒。清朝的康雍乾三代皇帝在历史上都非等闲,在他们的殿下长期为官,除了要有点真本事外,恐怕更需要点涵养才行。这一点,张廷玉应该深受其父淡泊致远、克己清廉家风的影响,一生严谨慎勉、万事谦让。   雍正朝时,作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把在任上的工作办得井井有条。在清廷对准噶尔用兵吃紧之际,每日属吏请求张廷玉指示和批阅的文件常达百数十件,即便如此,张廷玉也没有耽搁或是做错过一件事。史载他时常坐在轿中办公,甚至回到家中还要熬夜加班,以使第二天能及时拿出处理意见。对其办事能力,雍正皇帝称赞道:“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不能及也。”他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作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也绝少让家人得知朝中政事。雍正对他极为信任,人事决策多向他咨询,他却从来不会透漏一丝风声。   很多官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张廷玉对此却保持着高度警惕。据史料记载,某次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珩参加殿试,康熙在看了张廷珩的文章后,大加赞赏,要拔为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但在张廷玉的再三请求之下,最终将他降为二甲第一。不久张廷玉的儿子也参加殿试,同样位列一甲,但在张廷玉的坚持下,也被降为二甲第一。张廷玉这些谦逊、低调的做法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或许就是其官场不倒翁的“秘笈”吧。   张廷玉是张英的次子,张英的长子张廷瓒,也是康熙时的进士;张英的五子是雍正时的进士,&官至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因此在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时人盛赞“一门之内,祖父子孙先后相继入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张氏之所以如此兴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训家风。   六尺巷的故事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流传和变迁,至今已成为和谐、包容的象征。王岐山不是第一个用六尺巷来说明问题的政要。1958年,毛泽东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引用桐城六尺巷传说中“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之诗句,以此希望双方采用和解的态度,解决中苏分歧。2007年,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来桐城视察,高度评价桐城六尺巷和谐礼让之遗风,并亲笔题词:“桐城六尺巷、文都美名扬”。2014年7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上,也用张英和六尺巷的故事,说这种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可以用来解决海峡两岸的问题。   “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如今王岐山重提六尺巷的故事,意在告诫官员们,无论权有多大、位有多高,在秉公守法的同时,应该始终不忘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锤炼。   (参考资料:沈仁康:《桐城六尺巷》;宋国庆:《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六尺巷/仁义胡同的故事来源于桐城还是聊城? - 知乎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六尺巷的故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六尺巷的故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父亲张英的谦让造就了“六尺巷”,也造就了自己的儿子张廷玉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尺巷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