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煮水的6个功效洗头头发会变黑,有人用过吗

石榴皮煮水洗头头发会变黑,有人用过吗?我头发有点发黄,想试试_百度宝宝知道石榴皮煮水洗头的作用_百度知道
石榴皮煮水洗头的作用
石榴皮煮水洗头的作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石榴皮煮水的方法和功效1.取15克石榴皮煎水服用,每次饮用10-20毫升,一天服用3-4次,坚持7-10天微微一个疗程,可以有效治疗腹泻。2.取15克石榴皮用来煎水服用,同样的每次饮用10-20毫升,日服3-4次,坚持连续服用2周,停药1周后在服用2周,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痢疾。3.石榴皮煮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因为石榴皮中含有根皮减,对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所以可以有效的治疗腹泻、痢疾等症。4.取500克石榴皮,洗净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到只剩250毫升后过滤,用纱布浸在里面,然后敷在烧伤处,直到痊愈时纱布自行脱落。5.将石榴皮加红糖煮水可以有效止腹痛,还能有效治疗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肠胃不适等症。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经常坚持可以使头发黑一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石榴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今单验方
古今单验方
古今单验方古今单验方选评1-线扎中指、蒜泥敷涌泉皆治鼻出血&鼻出血&方法一 扎指法&&&&&&&&&&&&&&&& 录自《中医临证备要》&&&& 用线紧扎手中指中节,左鼻出血扎右手,右鼻出血扎左手,两鼻出血则两手同扎。&评注:&&&& 此法是中医外治法中较为突出的方法,用之收效的确佳良。我曾多次使用,注意的是紧扎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我们普通民众多不备止血带,可选布条,细绳乃至丝巾,藤蔓等物为之,几分钟至十来分钟,如发现所扎中指末端颜色变青紫,应该及时放松以防坏死。此法原理,尚不清楚,可能是中指系手厥阴心包经所过,扎之反射性令出血止住。当年我读书学解剖到正中神经时,曾以此专询丁教授,吿以无法解释。另外《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亦载。我见一些书籍上还有扎脚中指,无名指的,都是左扎右,右扎左,两鼻出血双扎。而《荆州中草药》还有左鼻子出血吹气左耳,右鼻子出血吹气右耳的方法,实与当今指压止血法殊途同归。&方法二&& 鼻血不止蒜泥敷涌泉&&&&&&&&&&&&&&&&&&&&&&&&& 录自《串雅内编》&蒜一枚去皮捣如泥,作饼子如钱大,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立瘥。&评注:&&&&& 用大蒜捣烂敷足心的方法,也见《本草纲目》。在《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药上》:“芥子涂囟,胡蒜贴足心。并主衄血。”其实该法实乃中医上病下治之法,大蒜辛热走窜穿透力强,贴足心涌泉,引火引热下行。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主降。该法外敷时可取少许植物油涂涌泉,外敷至皮肤有灼热感时将大蒜去之,以免起泡。其实《本草纲目》还载有“耳目鼻血不止,以(冷)水浸足…皆宜。”现代还有资料报道大蒜捣敷涌泉治疗咯血的经验。&&&&&&& 鼻出血原因很多,现代医学中如鼻咽癌,血液系统疾病等顽固性疾病也多有鼻出血,所以使用上法时需要注意,如遇反复鼻出血一定要看耳鼻喉科或内科医生。另外中医以服药,塞鼻等法治疗鼻出血的很多,比如内服外用止血药三七,大小蓟,藕节,百草霜等等,方法繁多,可以视情况选用。而止血方法,也绝非凉血止血一种,还需要专业医师才能做出处理的,兹不赘述。 古今单验方选评-2锅巴焦、分水神丹止腹泻&方法一& 妙方锅巴焦 消食止泻&& 录自《绍奇谈医》&&& 在没有电饭煲之前,哪家煮饭不糊几次锅?这糊了的锅底,就是“锅巴焦”,四川人叫“焦锅巴”,江南则叫“焦饭滞”。&&& 此物有和中、健脾、消食、止泻之功,或以水煮成焦锅巴粥,则焦苦之味全无,竟成焦香可口之味;或以之为细末,1日3次,每次1勺(约10g),开水送服,其效奇佳,不花一钱,无任何毒副作用,可以放心地用,勿以其为寻常易得之物而轻贱之。&&& 解放前,吾乡有一位姓高的,在成都做生意蚀了本,搭“黄鱼”车到了绵阳,两手空空,颇以没有回家的路费发愁,忽然听说当地许多小孩子患腹泻,延医吃药,全然不效。他灵机一动,想起蒲辅周先生告诉他的一个单方来,便在饭铺里讨些焦锅巴,晒干,研细,包成10g一包的小包,沿街叫买,居然吃一个,好一个。他由此而赚到路费,风风光光地回了梓潼。&评注:&&&& 此法除何绍奇先生所介绍的几家有使用锅巴焦之外,其在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有类似记载。中医巧妙之处,就在看似寻常之物,看似废弃之物,却能变为药用,实有变废为宝,让人萌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惊叹!治疗原理还是健脾燥湿,收敛止泻。譬如活性炭,百草霜止泻,有吸附收敛双重作用。其实用面粉炒焦服用,剂量同上,止泻效果一样满意的。&方法二& “分水神丹”治水泻确有神效&& 录自《串雅内编》&&& 水泻& 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汤服之,立效。&&& 评注:&&&&& 古代多认为水泻乃脾虚湿胜所致,古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话。白术健脾燥湿,车前子利水渗湿,二药相伍,主治水泻。此法确实为历来医家所推崇,《傅青主男科》也见到此方。车前子止泻,《药性歌括四百味》有“小便能通,大便能实”。可以说是利小便实大便的代表,其利水渗湿之效,尤为历代医家激赏。山东医家李克绍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提及此方,且一并介绍《苏沈良方》里关于欧阳修服车前子止泻的典故。《苏沈良方》曾载欧阳修的一个故事:公尝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公召卖者厚遗之,求其方,久之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清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水泻的特点是暴泻频频,泄水如注,腹中雷鸣。无粘液脓血便,无肛门灼热感,无里急后重。尤以秋冬季节好发,西医认为可能与轮状病毒有关。可以仿其法,按其比例改其剂型为散剂,甚至可以装空心胶囊服用,每服三到六克,我自己幼时多次患水泻,每次只经服分水神丹散剂一次,立马收到疗效,不夸张的说,确实有神效。 古今单验方选评3—桂圆肉裹鸦胆子仁治疗痢疾&桂圆肉裹鸦胆子仁治疗痢疾&&&&&&&&&&&&&&&&&& 录自《杏轩医案》&方法为:(据原文意译)患痢疾后,以鸦胆子三十粒去壳取仁,取桂圆肉适量裹之吞服,连服两三天。&评注:&&&&&&&&& 《医学衷中参西录》在鸦胆子条下也对此法详细加以介绍。并指出:“(鸦胆子)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愚生平用此药治愈至险之赤痢不胜纪,用时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故方书用此药,恒以龙眼肉包之···”&&&&&& 《施今墨对药》记载了该法,而 广东医家邓铁涛等在书籍中也介绍此法,看来此法古今流行。&&&&&& 第七版《中药学》教材指出:&(本品可治疗)“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古今单验方选评4—当归白芍,马齿苋可治痢疾&方法一(孕妇痢疾)重用当归与白芍& 安胎治痢两无碍 录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既往天津名医张心全老大夫曾有一方,只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不用他药,煎服,每日1剂,安胎治痢两无所碍,疗效颇著,1—2剂后即痢止身安。我曾多年使用,非常理想。&评注:&&&&&&& 当归白芍合用治疗痢疾,古方多用之,比如治疗痢疾代表方之一的芍药汤,就有此二味药物。此二味配伍在《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也谈到:范文虎治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推崇归芍七味汤加减,尤善用当归白芍二药,“此方之奇,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范氏重用归芍治下痢,一般多用六钱至一两,重则竟用三两至四两。&&&&&&& 选录范文虎(范文甫晚年号文虎,以下文字出自《范文甫专辑》)&&&&&&& 妙手回春&&&&& &&&&&&& 先生凡遇可救之疾,必竭力挽救之,一日出诊返家,忽见邻居堂前木板上放着一个男孩“尸体”。随问其家人,何病而夭?家人告知患痢疾而亡。先生脉之,疑其未真死,或可挽救,因问曰:所下是红还是白?答曰:红冻。先生曰:此赤痢也,虽已虚脱,尚可救。遂处以归芍七味,重用当归、白芍各90克,煎药服药,一直在旁仔细观察。约一小时后,病孩复苏而获救,家人再四叩谢再生之恩,先生连声不必,谓此医者本份事也。&&&&&& 蒲辅周经验,对休息痢也认为二药疗效较好,有的体会当归能保护肠粘膜,白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若佐乌药,效力更佳,凡痢疾,痛经用之疗效尤好。又《串雅外编》有援绝神方,今人用治休息痢有效,也是主以当归白芍配伍。&& 方法二&&&&& 马齿苋治疗湿热痢疾,疗效颇佳&&&&&&&& 录自《朱良春用药经验》&&&&&&&&&& 马齿苋酸寒无毒,以其叶绿,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有“五行草”之称。早在唐宋时期,即用以治疗小儿疳痢(《食疗本草》),赤痢(《太平圣惠方》),近人用马齿苋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以及小儿单纯性腹泻,疗效颇佳,而其所以有效之故,却少见论述。朱老认为:马齿苋除擅解毒之外,兼具清热活血之长,菌痢,肠炎,属于中医湿热痢的范畴。湿热之邪,聚于肠道,气血壅遏不通,故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马齿苋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活血,且其性滑利,滑则能通,以缓滞下之苦,正与湿热痢病机契合,故用之往往有效。反之,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用之则其效不佳。&评注: &&&&&& 用马齿苋治疗痢疾(湿热型),古今医家论述极多,民间使用更是广泛,《中药大辞典》第2版中讲到:(马齿苋)水煎剂对志贺,宋内,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内服用量是:每次干品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绞汁。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服。(因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 至于中草药中治疗痢疾的品种,举不胜举,如黄连,苦参,白头翁,槐花等等,可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及阅历选用,不一一列举。 古今单验方选评5—白砂糖地龙浸液治疗多种皮肤病及外科病 方法一&& 砂糖外敷治溃疡&&&&&&&&&& 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 对于褥疮所致之溃疡,我比较主张用白砂糖外敷法治之,其方法是:把砂糖铺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再用砂糖如法敷之,直至溃疡面愈合。&&&& 《医林改错》就有用白砂糖作药的方剂,方名“木耳散”,本方“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方法二&&& 白糖散治烫火伤&&&&&&&&&&&& 录自《河北中医药集锦》&&&& 白砂糖30克,梅片3克,用砂锅将白砂糖炒黑,成块状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方法三&&& 地龙白糖浸液治疗多种皮肤病&&&&&&&&&&&& 以下均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1治疗急性乳腺炎&单味干地龙30克煎服,每日一次,再取活地龙与白砂糖适量共捣烂,摊在纱布上,贴于乳房肿痛部位,每日更换2到3次。&2治疗中耳炎&取肥大活蚯蚓30-40条,加入白砂糖30克,轻轻搅拌20到30分钟,纱布过滤,即成蚯蚓白糖液,先用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性分泌物,擦干,然后滴药液3-4滴,最后外耳道塞一干棉球,每日两三次。&3治疗烧伤&取肥大蚯蚓加入白糖(蚯蚓1份,白糖2份),用棒不断搅拌,待蚯蚓体内的粘液逐渐析出而身体萎缩时,弃去蚯蚓,则得蚯蚓白糖糊,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而后,将糖糊涂伤处,厚度为2-3毫米,纱布包扎,3天换药1次。&4治疗带状疱疹&活蚯蚓加等量白糖使其溶化,用棉棒蘸溶液涂敷患处,每日涂药5-6次,无需包扎。&评注&有资料记载白砂糖还被用于外伤——主要是刀斧伤后外用,其实此等思维,似可推而广之,如有人用蜂蜜珍珠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臁疮),而已故中医皮肤专家赵炳南在其著作《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就用蜂蜜水,红糖水,鸡蛋清,鸡蛋黄,乳汁等调散剂外用,似亦可归于引申触类也。本来蛋黄油治疗皮肤溃疡也有良效。有人甚至引申为取白蛋白注射液外敷治疗皮肤溃疡,可谓触类旁通矣。至于其治疗机理,说法不一,如有兴趣,可参阅相关资料,兹不备载。&用地龙白砂糖浸液治疗皮肤病外科病,现代资料可谓比比皆是,除上述疾病外,广泛用于慢性皮肤溃疡,小儿腮腺炎,鹅口疮,湿疹,丹毒,固定性红斑,甚至用于外科骨折,前列腺炎,眼科砂眼与结膜炎等等。其用何其广哉!惟贤者能识,达人善用,不可以污秽之物而忽之弃之! 古今单验方选评6-白鹅血(或白鸭血)治疗食道癌胃癌 白鹅血、白鸭血的服法:&&&&&&&&&&& 录自《临证会要》&&&& 一人将白鹅或白鸭两翅及两腿紧握,另一人将颈宰断后即令患者口含颈部,饮其热血,五、七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虽感饮食吞咽作呕的患者,但饮鹅或鸭热血多不作呕)。另将白鹅或白鸭尾部毛捋下烧成灰,研极细末,分三次,调米汤或稀饮服完,鹅鸭肉均可煨汤食。&评注:&本方是湖北医家张梦侬先生治疗噎嗝(含食道癌胃癌等)的验方,用之临床确有疗效。多本临床经验选集及验方选辑都有介绍。河南省一医院在看了1974年《新中医》上张老先生的报道后,应用其方药对一例胃癌获效。无独有偶,浙江医家何任也在其著作中讲到饮用白鹅血治疗噎嗝。必须说明的是,张梦侬先生在其著作中还介绍了其他方药,饮用白鹅血仅仅是其治疗方法的一部分&我写此文时,专程对此方源流进行了一番考证。在文学作品里,该方见于古代笔记小说《觚剩》和《香祖笔记》。而在中医学著作中,主要是收载于张璐的《张氏医通》及《本经逢原》。张氏提到“(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恋饮,即能呕出病根”。而在《续名医类案》及《冷庐医话》中也记叙了张璐用鹅血的经验。&饮用白鹅或白鸭血治疗食道癌胃癌,可以说是中医运用动物血治疗疾病的一个代表。当然此法在如今看来,实有“茹毛饮血”之嫌,毕竟也可能不为病家所接受。尤其有人会担心鹅血中是否有伤人的毒素,或者寄生虫什么的。其实既然古今有多人使用安全,完全可循其法用之,不必过多忧虑。至少不至于掉头发,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吧。&中医运用动物血治病经验颇多,如运用鳝鱼血外涂治疗口眼歪斜(面瘫)。用猪血合猪肠食用既有“以血补血”的作用,又有滑肠,促进体内有害废物排出的效用。饮用热羊血治疗钩吻中毒(在现今的急救手册中仍有记载,机制不明)。其它如雄鸡冠血治疗蜈蚣咬伤,等等,无疑都是中医宝库中的有益经验。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古今单验方选评7—鲤鱼鲫鱼均擅消水肿 1遍身浮肿效方——鲤鱼汤&&&&&&&&&&&& 录自《当代中医医案医话》第400页&&&&&&&&& 民国四七年八月间,有马××者,男,五八岁,宜兴人,水泥工人,患偏身浮肿,已有数月,曾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后邀余治疗,当即用古方鲤鱼汤(以活鲤鱼一条,约重十两,去鳞,将肚剖开,去尽腹内杂物,干拭干勿见水。另取绿矾五分,松萝茶二钱,大蒜头八瓣,一并纳入鱼腹之内。然后将含药之鱼置于瓷盆内,隔水蒸熟,取出,去肚中药物,食鱼肉和汁)。同时用盖屋稻草煎汤,入脚盆内,旁坐熏之。待汤稍温,再洗遍体浮肿处。如此内外兼施。数日后,浮肿从头至足逐渐消退而愈。用此方切忌盐酱。病愈后四个月内,亦不可食盐酱。& 按& 鲤鱼能治水肿,载于各家本草,故疗效甚佳。此外有鳢鱼(即俗名黑鱼)治水肿,效力更好。&评注&&&&&&&& 鱼类是人类食谱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鲤鱼,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健脾开胃,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其功效,在《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一书中总括有五:用于1病后体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2胃脘胀痛或反胃吐食,可与花椒,生姜等同用&&&& 3脾湿肿满,小便不利,脚气,妊娠子肿,常与赤小豆配伍&&&&& 4咳嗽气逆,配川贝母,莱菔子等&&&&& 5妊娠胎动不安,产后乳汁不下。此外,还可用于水泻,下痢,黄疸及外治痈肿。内服:煮食60-250克,或焙研为末服。外用:煅研为末调敷。&&&& 《本草纲目》:甘平无毒,煮食,下水气,利小便。烧末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 鲤鱼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经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本草拾遗》:肉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之,破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作鲙以浓蒜齑食之。&&&&&& 现代吉林任继学氏就有介绍运用“千金鲤鱼汤”等方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见《悬壶漫录》)。历代运用鲤鱼的经验,均喜好与赤小豆,砂仁等药物为伍使用。赤小豆俗称红豆,菜市均有售之。其具备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现代运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佳。&2治全身水肿——鲫鱼砂仁甘草汤&&&&&&&&&&&&&&& 录自《吉林中草药》&&&&&&& 鲜鲫鱼1条,砂仁面6克,甘草末3克,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面纳入鱼腹中,用线缝好,清蒸熟烂。分3次当菜吃。(忌盐、酱20天)&评注&&&&&&&& 鲤鱼鲫鱼均擅消水肿,鲫鱼汤是民间用于产后下乳汁的佳肴,其效验早已深入人心。《中华本草》记录鲫鱼药性如下: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主治: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主治脾胃虚弱,纳少反胃,产后乳汁不行,痢疾,便血,水肿,痈肿,瘰疬,牙疳。而在使用注意里面说到:热疾者尤不宜食之。多食动火。对鲤鱼,《本草衍义》也讲“食之,多发风热”,可见风热者慎服。由此可见,忌口不能不讲。&&&&&&& 鲤鱼鲫鱼均可与赤小豆等伍用煲汤,有报道赤小豆鲫鱼汤不仅仅适合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患者食用,也适合因心脏、肝脏等疾病引起的水肿以及妇女更年期水肿、妊娠水肿患者服食。对于正常孕妇怀孕后水肿(即妊娠水肿),鲫鱼鲤鱼分别与赤小豆煲汤均可,真能够解除孕妇水肿尤其腿肿的一大烦恼呢。 古今单验方选评8—蜂房治尿床(遗尿)有特效 蜂房治尿床(遗尿)有特效&&&&&&&&& 录自《绍奇谈医》&&&&&&&& 蜂房有强阳起痿、开痹止痛之功,常用来治疗阳痿、痹证、鼻炎、龋齿痛、肿瘤、远年咳嗽。吾师朱良春先生经验,用于顽固难愈的尿床尤具特效。其方法是将蜂房(中药店有售)100g,剪碎,放铁锅中慢慢加热,直至松脆时趁热碾成细末,每日早晚各服4g(可混入白糖开水中冲服)。&&&&&&&& 成人尿床是很痛苦的事,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甘肃碧口工作时,有一同事,从小患此病,偏偏此君又天生奇懒,尿了床,不洗不晒,以至室内尿气冲天,人皆掩鼻。他自己也是做医生的,用过肾气丸、缩泉丸之类,毫无用处,因此对于治疗失去了信心。&&&&&&& 我过去治疗此病,也颇下过一番功夫,有效者少,不效者多,或暂时有效,停药又犯。后来在补益脾肾方中加甘草、麻黄、龙骨、效果好一些,但也不理想。后来读我们四川中医耆宿李斯炽先生的一本书,发现李老有一单方:公鸡肠一具,洗净,加调料炖汤吃,试用以后,有一定疗效,但因为加工麻烦,又要天天吃,除非开饭馆的,否则哪有那么多鸡肠?加之北方人本来就不喜吃肠杂,所以观察到的病例很少。&&&&&&& 1998年春,我与朱老在厦门海外中医培训中心讲学、门诊,当谈及此病时,朱老说不妨用用蜂房散。一年前,有一高中女生宗某来诊,患尿床二年多,花了很多钱都没治好,心情之压抑自不待言,且因此而无法住校,学习成绩下降。我即用蜂房散,服药当天即无尿床,观察至今,其间仅有两次尿床,基本治愈,患者及其父母均大喜过望。&&&& 尿床 多见于小儿,但成人亦有尿床者,治之亦更为棘手。我从前治疗尿床,多用缩泉丸,肾气丸,水陆二仙丹之类,有效者,有不效者,或暂愈不久而又复发。后来用单方公鸡肠一具,洗净,炖烂吃,鸡内金一个研冲服,有些效果,但患者很难坚持服用下去,因为北方人不喜欢吃肠杂,嫌脏,洗起来也麻烦。后来我采用了朱老的“蜂房散“,即蜂房100克,放瓦片上,焙半焦,研粉,一日两次,白天一次,临睡前一次,每次4克,开水冲服。有一中学生,几乎夜夜尿床,以至不能住校,学习大受影响,四处求医,用了几千元都没有好,我让她服“蜂房散”后,当天见效,随访大半年中仅一,二次尿床。蜂房有韧性,不烘烤便研不碎,应予注意。近来我在蜂房散的基础上,加进麻黄30,鸡内金30,甘草30,研粉,每次5克,一日二次,观察一些病人,疗效不错。&评注:&&&& 尿床(遗尿)是临床较常见病种之一,但是临床苦无良法,治方虽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却又少见。此法控制肾阳虚,素禀不足的患儿尿床效果好。但是尿床绝非仅仅肾阳虚一型。实际在《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二版指出:虚证为多,分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脾虚气陷,肺气虚寒。实证有肝失疏泄所致尿床等,但不多见。而现代医学论述其病因的说法有些含糊其辞,比较多的说到脊柱裂所致尿床,除手术外并没有说到其他治疗方法。蜂房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黄蜂的蜂窝,一般药房均有销售。&& 《景岳全书》讲蜂房:味微甘微咸,有毒。疗蜂毒肿毒。合乱发、蛇蜕烧灰,以酒服二方寸匕,治恶疽、附骨疽、疔肿诸毒,亦治赤白痢,遗尿失禁,阴痿。煎水可洗狐尿疮、乳痈、蜂螫恶疮,及热病后毒气冲目。漱齿牙,止风虫牙痛。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瘘。 &古今单验方选评9—玉米须巧治小儿慢性肾炎&&&&&&&&&&&&&&& 录自《岳美中医案集》&&&&&&& 对于小儿肾炎,通过长期临床,摸索到凡在15岁以下的男女儿童,用玉米须持久服用,一般无特殊情况者,均能趋向好转或达到治愈。 &&&&&&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因花柱呈丝状,故名“玉米须”。性味:甘,淡,平。功效:利水通淋,用于肾炎水肿,热淋,石淋等证—— 配方用量:15——30克。&&&&&&&& 此药在秋季很容易大量收到,晒干后备用。病家可自己采备,很经济。在多年经验中,亦惟经济较困难者,才能坚持服此药,才能达到治愈。因为经济富裕者,延医买药不难,不能长期守服此药,数日更一医,换一方,不知慢性肾炎,长期不愈有伤正气,应调护其正气,使其伤损由渐而复。假使中途易辙,培补不终,甚之操之过急,继以损伐,其结果不但会延长病期,甚至导致恶化。所以我几年中治愈几个儿童的慢性肾炎,多是经济不足的家庭,能持久守方不替,才收到预期的疗效。& &&& 若因外感发热日久,灼伤阴分者,可兼服六味地黄丸。&&&&&&&& 玉米须服法:可储备干燥玉米须12公斤,用时,取玉米须60克洗净,煎汤代茶,作1日量,渴即饮之,不拘次数,勿饮其它水料,到就睡时若饮不完,次晓即倾去,再煎新汤饮之。要逐日坚持,切勿间断,间断则效果差。饮到3个月时,作检查,观察病情的趋向,若见效果,再继续服3个月,则可痊愈。但仍须避风寒以防感冒,节劳累以速康复。&& &  我多年临床经验,本品用于15岁以下男女患慢性肾炎儿童,坚持服用6个月,不需要服其它中西药品及针灸,基本上可达到治愈,再适当地休养一个时期(约3个月),则可恢复健康,不致复发。20年来我治疗几户贫困家庭之子女,延医购药困难,积年累月不愈者,单服玉米须得到痊愈,追踪几年,都在健康地上学。&&&&&&& &&&&&&&& 儿童患慢性肾炎服玉米须效果良好,已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施之于成年人,则效果不显著。&&& 若小儿兼有浮肿,可服六味地黄丸,禁用八味丸,因小儿为稚阳之体,温补肾阳,会有不良反应。&评注:&&&& 岳美中先生是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其著作就我手上就有4本,皆是中医界人士必备必读的经典著作。先生的妙法妙方很多,而先生在原中医研究院任教多年,亦可谓桃李满天下矣。当今研究活血化瘀颇深的陈可冀院士,也是出自其门下。先生其文质朴,其医方效果真实可信。似已毋庸置喙!&&&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先生文中指出的小儿禁服八味丸,不可温补肾阳,要看具体情况,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不敢多谈,恐狗尾续貂惹人耻笑。已矣哉! 古今单验方选评10—生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生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 录自《苏沈良方》&&&&&&& 治偏头痛方,裕陵传王荆公(即王安石)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即萝卜,有红白两种,注意不是胡萝卜)汁一蚬壳(约10毫升),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矣。&评注&&&&&&&& 《苏沈良方》一名《苏沈内翰良方》,记载了北宋苏轼,沈括二先生收集的验方,我在前面已经扼要介绍了一民间医生用车前子治疗欧阳修暴泻(水泻)的经验,其它经验比如治疗鼻出血用白茅花的经验,等等,不少方子至今是有参考、研究价值的。据查本方原出自《如宜方》,但我没查到该书。&&&&&&&&& 就我个人所见,此法在古籍中被转引的不少,比如《妇人大全良方》,《良方集腋》,《串雅外编》等。稍有不同的是上述古籍中有的讲“左疼灌左,右疼灌右”,滴鼻的方法是滴头痛侧的鼻子。有的还主张加入少许冰片溶化后滴入,这比较好理解,增强开窍通关之力。现代的《中医大辞典》第2版也讲“治偏正头痛,取汁随左右滴鼻中”。而《中药大辞典》第2版转录了《串雅外编》的文字。&&&&&&&& 其实偏头痛原因有很多,有人将偏头痛分为 肝阳上亢、肝郁气滞 、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阳虚寒凝等证型。每一证型的表现,这里就不细讲了。生萝卜汁,辛、甘、凉,入肺胃经,化痰热,散瘀血,消积滞。 生萝卜汁滴鼻治疗日久的偏头痛,适用于偏头痛属于痰热壅盛,或痰瘀胶结所致实证者,而虚证似不适合。当然偏头痛实证占大多数,所以本方命中率较高。&&&&&&& 如果上法不效,应该彻查头颅CT,MRI,脑血流多普勒等等,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或全身其他病变。 &古今单验方选评11—独取一味桑叶止夜汗(盗汗) 独取一味桑叶止夜汗&&&&&&&&&&&&&&&&&&&&&&&&&&& 录自《名医类案》&&& &&&&&&& 严州山寺,有旦过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夜卧遍身出汗,迨旦,衾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惟待毙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遂并以方授之。乃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烘焙干为末,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或值桑落,用干者,但力不及新耳。按:《本草》亦载桑叶止汗,其说可证。《辛志》&评注&&&&&&&& 先将本文简译如下:严州山上的寺庙里,有天早晨路过一僧人,非常瘦弱,饮食平时不好,晚上睡觉就浑身出汗,到天亮,衣被都被汗液浸湿,像这样二十年了,已经治疗无望,好像要等死了。管寺庙的一个僧人说:我有药治你这病非常灵验,替你治疗一下吧。三天过去了,居然二十年的夜汗(盗汗)给治好了。并且把药方传给了路过的僧人。方子是桑叶一种,乘着有露水的时候采摘,烘焙干了碾成末,每次服两钱(约6克),空腹时用温的米汤调着服用。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桑叶止夜汗,确实在现今临床用之较少,但是也有名中医喜用之者。名医魏龙骧在其著作开篇就专文讲到了桑叶止夜汗(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魏龙骧》)。并介绍说“医友之言,余仍疑信参半。不逾月,又连遇夜汗者数起。为穷其究竟,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不期,信手拈来,皆成妙用,无不应手。曩之,不为余所重视者,既屡经实践,则桑叶之止夜汗,自是始确信不复疑矣。”&&&&&&&& 上海颜德馨氏在谈“桑叶妙用”时指出&& 盗汗:《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临床用之确有效果。乡妇王氏,年六十,盗汗已二年余,询其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乏。始用益气固表,继用滋阴降火均无效。后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克,早晚各服一次,半月已愈,终未复发。近贤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上文出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另经查秦伯未的《中医临证备要》有指出用桑叶,桑白皮治疗头汗(蒸笼头)的。另《陕西中医函授》1984年第2期也有介绍桑叶治疗盗汗的经验。&&&&&&&&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多认为是阴虚所致。《中医单药奇效真传》指出:桑叶苦甘寒,入肺、肝经,轻清凉散,既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又能清除肝经实热,除清热之外,甘寒相合,还可益阴,所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内热出汗”(《本草经疏》)。恰恰与盗汗之证多属阴虚内热的病机相合。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桑叶用的是经霜以后的桑叶。 古今单验方选评12—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录自《虫类药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514野战医院用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4例,治愈率98.44%。凡具有急性咽部疼痛,发烧,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者,用两块3平方厘米胶布,撒上一层蝎尾粉,贴于双侧天容穴(即下颌骨下1厘米处),24小时更换贴药一次,一般贴2—3次即愈,而不需打针、服药。&评注&&&&&&&& 蝎尾即全蝎(又称全虫,俗称蝎子)的尾巴,在中药配方中是常用的虫类药物之一。《虫类药的应用》一书中指出全蝎的作用为:1祛风定痉 2窜筋透骨 3开瘀解毒本品有小毒,内服肯定需要医生处方,但外用一般问题不大,尤其本方外用量也小,离中毒剂量较远,是比较安全的。中医认为蝎尾较全蝎药力要峻猛,但是需要注意极个别皮肤易过敏者可能有过敏反应,那就只能遗憾而放弃不用此方了。&&&&&&& 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西医多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口服或静滴治疗。但是见效也未必快。&&&&&&&& 而中医外治法中的蝎尾粉外敷天容穴,不失为好方法之一。这是中医迥异于西医而确有独到之处的地方。 古今单验方选评13—小麦青苗善退黄疸&小麦青苗善退黄&&&&&&&&&& 录自《杏林小品》&&&&&&&& 孙思邈《千金翼方》谓小麦“养心气,心病宜食之。”以肝、心为母子之脏,子能令母实,故又主养肝气,其性味甘寒,走二经而能益血凉血。小麦苗色青,其生长又同于肝胆升发之期,通乎春气,其性味辛寒无毒,能消酒毒,除暴热,退酒疸目黄,宜捣烂绞汁日饮之,如煮汁滤服,则善解蛊毒(《中国药学大辞典》)。经我临床常用,知其为退黄佳品。& 一、治急黄&&&&&& 花园庄附近罗某之9岁男孩,素体健壮,食量接近壮汉,村邻戏呼“饭仓子”。1955年3月某日中午饱食后,突然发热、烦渴、胸满胀,小便红黄,至日时,周身皮肤及双目均发黄,呼吸气粗,当晚住院,由西医治疗一昼夜,无明显疗效,且又鼻衄,皮下出现瘀斑,疑为“亚急性肝萎缩”,邀中医会诊,投化斑汤加茵陈,1剂,隔日热稍降,衄已止,瘀斑转红,诸症见平,独身、目与小便之黄不退,舌绛台黄,脉弦滑数。悉由胃热素盛,所以消谷善饥。《诸病源候论》云:“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胆受热而液泄,营受热则血溢,故见证如此。我除投辛寒甘凉之轻剂外,嘱取洗净带根小麦苗,捣烂绞取青汁,隔汤加温,加蔗糖少许,每次饮一小碗,日饮3-4次。两天后,热退黄消。&二、治蚕豆黄&&&&&&& 1954年—1958年暮春之时,龙须桥东之高庄,许多10岁之内儿童发生一种季节性疾病。患儿可在同一天罹疾,出现身黄、目黄、尿黄,肤色黄而晦滞,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重者腹痛、呕吐,溲似红茶。亦有见唇舌色淡、指甲不红、微汗、语声低怯、脉象细弱等气血两虚见证者。乃恣食生冷蚕豆,湿浊伤于脾胃,胆汁浸淫所致,病即“蚕豆黄”也。以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广皮、郁金、茵陈等组方,虚证加用黄芪、当归。服1—3剂,脾胃证候即能改善,然黄疸总难消退。我以小麦苗60克入上方煎服,或单用小麦苗90—120克煎汁,加红糖适量和服,一日数次,俱迅速退黄而康复。尔后,偶有不听劝戒偷食生蚕豆发黄者,病家即单用小麦青苗自治而瘥,并不求医问药。蚕豆黄亦称“蚕豆病”、“胡豆黄”。现代医学认为个别人由于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吃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种红细胞大量破坏的疾病,须从速就医。&三、治黄疸肝炎&&&&&&& 儿童患黄疸型肝炎,多难遵守医嘱进行规则治疗,病程往往延长。但儿童为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又有恢复较快的有利一面。我对不能接受药物治疗的黄疸患儿,视其年岁和体重,每日用小麦苗100克上下,煎汤加白砂糖饮用,病情不重者,不用其他疗法,退黄也较快。如夏侯×的7岁男孩,于1957年4月黄黄疸型肝炎,厌食、恶心、便溏,肝区疼痛拒按,身、目均黄如橘皮色,时有烦热,勉强接受中西药治疗3天,再也不肯就范,症状未能改善,病因湿热蕴蒸,肝脾不调所致。《日华子诸家本草》谓小麦苗能“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做齑食甚益颜。”既能食用,自然久服无妨,故以小麦苗汁每次约100毫升,隔汤蒸熟,和入蔗糖与服,日服3-4次,儿极喜饮。1周后黄疸尽消。近因化肥农药普遍施用,我乃停止使用小麦青苗。&评注&&&&&&& 小麦青苗退黄之功,古籍记载如《本草拾遗》有“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中药大辞典》第2版指出其功用主治:除烦热,退黄疸,解酒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有“麦苗善治黄疸”一文,讲到其内子(即妻子)患黄疸服药将药尽行吐出,后用麦苗一握,加滑石五钱,得以治愈。但张氏附文在大麦芽后,不知是否指的是大麦苗。又《黄河医话》有一文“麦苗硝矾丸在治疗阴黄阳黄中的效用”,可以参看。 古今单验方选评14—胖大海治疗急性结膜炎(天行赤眼) 胖大海治疗急性结膜炎(天行赤眼)&&&& 录自《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5期&&&&&&&&&&& 华某某,女,48岁,农民,于日来诊诉:双眼红赤痒涩灼痛5天,伴畏光,眵多胶黏。经西医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经打针服药及点眼药水4天不见好转。中医诊断为红眼病,是外感时气邪毒而致。取胖大海2粒,清水洗净后用适量清水(最好井水)浸泡,使其充分膨胀,然后去核搅拌成烂泥状,晚睡时外敷于眼(眼睑),并用纱布块适当固定,外敷双眼1晚,上述症状全部消失,1次治愈。&评注&&&&&&&&& 急性结膜炎在中医被称作“天行赤眼”,“暴发火眼”,在《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概括其表现为“天行赤眼四时生,传染热泪肿赤疼,”该病乃感受四时风热之毒而发,老幼皆可发病,极易传染,临床以眼红涩痒,肿痛流泪,羞明畏光为主要见证。《中医眼科全书·眼科临证精华》有专文“暴发火眼辨治”一文,指出“暴发火眼虽为风火兼侵,但以火邪为主,善用寒凉泻火,此为要法”,“在治疗暴发火眼时,千万不要忽视外治法,外治法包括外敷,涂抹,熏洗嗅鼻,发泡,点眼药等多种方法,它直接作用于局部,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正如《审视琼瑶》所说内外兼治,是为良医”。&&&&&&&&&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结膜炎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但主要原因是腺病毒感染所致,其临床症状相似,流行程度和危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所以避免与急性结膜炎患者近距离接触,避免接触其手碰过的一些可疑感染物品尤为重要。&&&&&&&&& 胖大海属于常用中药,民间常用来泡开水服用,治疗声音沙哑。记得小时候的作文里有人就写为了报答老师的恩情,偷偷塞给老师胖大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讲到胖大海【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用法用量】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有人指出:胖大海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防止中毒。另有人指出胖大海适于发音突然嘶哑并伴咳嗽、口渴、咽病等症,但其主要还是适于因风热邪毒引起的音哑,不适于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对于一些突然失音或脾虚者,还会导致咽喉疼痛。尤其本品可润肠通便,故而便溏者更不可多服。但无论如何,本品外用仍不失为治疗急性结膜炎的安全方法之一。 古今单验方选评15—仙人掌治疗腮腺炎、牙痛等证&仙人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牙痛等证&&&&&&& &其一&&&& 仙人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方法一&& 仙人掌绞汁涂患处治疗腮腺炎&&&& 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第2版上册&& 附方&&&&&&& 流行性腮腺炎:鲜仙人掌适量,绞汁涂患处,每日2—3次。&方法二&& 仙人掌捣烂外敷治疗腮腺炎&&&&&&&& 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 &治腮腺炎&&&& 共观察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输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鲜仙人掌1-2块,去外皮及刺后捣烂如泥,外敷于颜面肿痛处,并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治愈73例,好转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5.45%。&其二&&&& 仙人掌治疗牙痛&&&&&&&&& 录自《中医单药奇效真传》&仙人掌验案一&&&&& 李某某,男,50岁,牙痛5天,经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疼痛难忍,不能进食,晚间不能入睡,用下法治疗,1次牙痛消失,治疗方法:取鲜仙人掌大约35克,将刺除去,加水1碗,煎10分钟左右,把汤和仙人掌同时服下,每天2次,早晚服。(《四川中医》1989年第7卷第7期) 仙人掌验案二&& 牙痛时,取1块鲜嫩肥大的仙人掌,用水洗净,剪去表面的针刺,再对剖成同样厚的两片,把带浆的一面贴在牙痛部位的脸上,对治牙痛有特效,我曾牙痛红肿,用此法贴了1天,牙痛就好了。(《老同志之友》1992年第5期)&其三&& 治疗急性乳腺炎&&&&&&& 录自《中华本草》&鲜仙人掌60—90克,剥皮,切细,捣泥。加适量蛋清,合匀,摊于敷料上,包扎患处,每日1—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全部治愈。&评注&  仙人掌是寻常家养栽培的常见植物,其药用价值非常广泛。《中药大辞典》记录其:药性苦寒,功用主治: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痄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或焙干研末,3—6克;或捣汁。外用:鲜品捣敷。宜忌虚寒证及孕妇慎用。1《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广西本草选编》:孕妇慎服。《闽东本草》: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也许因为《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两书文字在仙人掌记叙里居然不少惊人一致,毫无差异。&&&&&&& 上述三种疾病其病机都是属于热毒所致,皆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特征,与仙人掌主治符合,故能“异病同治”,倘使由其他病因所致,病机不同,自不可用仙人掌了。 古今单验方选评16—单味血余(即人头发)炭治血崩&单味血余(即人头发)炭治血崩&&&& 录自《名中医治病绝招》&&&&&&&& 止血塞流,应用何药?根据多年之经验,血余炭当属首选。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为人发煅炭而成,有止血、散瘀之功,且发为血之余,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故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十分适用于妇科失血证。本品既能止血,又不留瘀,既能活血,又可补阴,寓开源于塞流之中,治失血证之妙,非他药可比。故余治妇科失血方中,每每伍入此药,能收到满意之疗效。治此患者亦不例外,单味使用,冀其药力之至专。&&&&&&& 市上出售之血余炭杂而不纯,若能用血气旺盛的青年人之头发制成,效力最好。每服1.5—3克,日服3次,每于月经来潮第二天开始服用,连服3—5天,血来多则多服,血止停服。每次月经来时依法服用,并瞩其停服一切补品,补品药及其他药物。&评注&&&& 中医认为,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现代医学之功能性子宫出血之量大者,与本病相似。但是如果阴道大量出血,合并有腹痛等其他症状,如可能有异位妊娠(即宫外孕)后出血,或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等情况,似不在此列。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如果血崩已经导致休克,必须早送医院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方为广东医家邓铁涛习用之方,在其著作中也多有收录。其实早在唐朝《备急千金要方》就记载: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 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 古代医家对血余炭止血可谓津津乐道:&《本草纲目》: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老唐方,用自己乱发洗净,每一两入川椒五十粒,泥固,入瓶煅黑研末,每空心酒服一钱,令发长黑,此皆补阴之验也。用椒者,取其下达尔。&《本经逢原》:发者血之余,故能治血病。虽曰补真阴,疗惊痫,理咳嗽,固崩带,止血晕,而实消瘀生新,能去心窍恶血,并煅过服。若煅之不透,反能动血。合鸡子黄、香油煎之,消化为水,则治小儿胎惊,及涂癞疮有效。用入膏药中,则长肉消瘀。其疗小儿惊,大人痉,以能达肝、心二经,开通痰血之滞也。仍自还神化者,言服自己之发,则胜用他人之发也。但胃虚人勿用,以其能作呕泻也。乱发功用,与此不殊,而剃下者尤胜,取长之速也。小儿胎发煅灰,大解胎毒,而补先天血气,以纯阳未离也。&&&&&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讲到血余炭的制法:取头发去杂质,用稀碱洗去油垢,漂净,干燥后置锅内。上盖一个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盖锅底部贴一纸条,武火煅至白纸变焦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我的看法如果一般家庭或个人用血余炭,径直到中药店买得了,相对于不会中药炮制的人来说,血余炭的制法也不是那么容易。&&&&&&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一并讲到其性能与应用:味苦、微涩,性平。归肝、胃、肾经。功能散瘀止血,利尿通淋,生肌敛疮。用于:1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本品止血不留瘀。凡出血证均可单用或配合应用。尤适用于寒证和虚证。故血热出血须配生地、大蓟、小蓟;气虚血弱者配黄芪、人参、阿胶;崩漏不止者又可配棕榈炭、莲蓬炭、藕节炭等。2小便不利,石林、血淋,瘀阻黄疸。3痈疽破溃久不收口、湿疹烂疮,多作外用。 内服:研末,每次1.5-3克。外用:研末撒,油调或作软膏涂敷。 古今单验方选评17—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录自古典小说《镜花缘》第三十回&& &&&&& 话说多九公将药方写了,通使接过道:“国主因敝邦水土恶劣,向来人民多患痈疽,意欲奉恳大贤赐一妙方,可肯赐教?”多九公道:“金银藤乃疮毒要药,不知贵处可有?”通使道:“敝地此物甚多,因过于寒凉,人皆不用。”多九公道:“这是医家不能深究药性,岂可尽信!昔人言 忍冬久服,长年益寿。若果寒凉,岂能如此?况古本《本草》言 忍冬 味甘性温 近世《本草》虽有微寒之说,不过因其清热败毒,岂是泄火大凉之物?”登时又写了两个药方:&忍冬汤&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 (如无鲜的,或用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代之),生甘草一两。&& 将金银藤以木槌敲碎,用水两大碗,同甘草放砂锅内,煎至一大碗,加入无灰黄酒一大碗,再煎数沸,共成一大碗,去渣,分作三服,一日一夜吃尽。&&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不论发在头项腰脚等处,并皆治之。未溃即散,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大归汤&全当归 (要整的一个酒洗)八钱二分,金银花六钱,净连翘五钱,生黄芪三钱,蒲公英三钱,生甘草一钱八分。&病在上部加川芎一钱,中部加桔梗一钱,下部加牛膝一钱。水对无灰黄酒各一碗,煎至一碗,去渣,温服。&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初起者即消,已溃者收功。轻者五剂,重者十剂即愈。&多九公道:“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即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评注&&&& 古典小说与中医学也是紧密相关,不少古典小说中蕴藏着中医的奇方妙法,奇思妙想,像《镜花缘》就是其中一部,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运用中西医学知识来细细解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为当下人们所用或借鉴才好,我以往曾经做这一专题——不算太长时间的研读,只可惜现如今仍未能持续下去。&&&& 其实像《镜花缘》,我的印象中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就写到方鸿渐的父亲看过此书的方子。而《镜花缘》的不少方子,尤为当代医家所喜爱,比如江苏朱良春氏在其著作中讲到用“痢泻散”治疗痢疾及泄泻的经验,(见朱良春“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运用”一文),实际取自《镜花缘》第27回多九公所讲的方子:“此方用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三两,杏仁(去皮尖、去油)一两,羌活(炒)二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一两五钱,生大黄(炒)一两,熟大黄(炒)一两,生甘草(炒)一两五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小儿减半,孕妇忌服。赤痢,用灯心三十寸,煎浓汤调服;白痢,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赤白痢,灯心三十寸,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水泻,米汤调服。病重的不过五六服即愈。但灯心,生姜必须照方浓煎,才有药力。”而在董国立先生有“家传验方痢疾散”,实际亦是此方稍稍变化而来,惟川乌草乌之异,无生熟大黄之说,只取酒大黄。(见《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卷末) 可以想见此方流传之广了。&&&& 金银藤,即金银花的藤茎,中药上称作“忍冬藤”,意思取自其凌冬不凋。《本草纲目》治疗疔疮疖肿等十分推崇忍冬藤。&&& 其实金银花运用更广一些,清《医学心悟》有“银花甘草汤”: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仍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金银花二两,甘草二钱。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中药学》七版教材讲金银花&【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附药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本品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0g。 古今单验方选评18—温酒调服干柿子治翻胃(即呕吐)&温酒调服干柿子治翻胃(即呕吐)&&&&&&&&& 录自《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翻胃又称呕吐,类似反胃。&【原文】 病来翻胃几多时,干柿三枚捣成泥;好酒调开乘热服,此方效应少人知。&(文译:病人食即吐,不论发病多久,采用干柿三个,捣成糊状,以高粱酒加温调开,乘热服下,这种有效地治疗方法,知道的人并不多。)&【病证】翻胃,古代医书中亦有称翻胃为反胃的,但在《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一书认为:“有翻胃,或痰或热,壅阻隔间,故食入即翻而出”,可见翻胃与反胃有区别,反胃吐隔夜之宿食,吐后始稍舒畅,吐物为不消化之食物;翻胃则不同,食即吐,不吐隔夜宿食,或痰、或热壅阻隔间,气逆吐逆。病因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凡外感、内伤、饮食不节以及疾病损伤脾胃皆可发生翻胃。&&&&&&& 翻胃是一症状,多见于西医幽门痉挛,胃十二指溃疡,憩室,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及水肿等疾病;也见于急性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妊娠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诊断依靠详细问病史,体检,必要时进行X线、B超、CT、胃镜等检查,若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或肿瘤,应早期进行相应的内外科治疗。&&&&&&& 方解:《丹溪心法·翻胃》提出“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治法均应考虑。方中干柿具有清热、消痰、开胃、补虚劳不足之功,对翻胃具降逆止呕而治标,又清热。消痰、滋润五脏以补气血而治本。方中以酒调热服,一可反佐以缓寒性,二可活血通络,宣行药势,引药上行,起到佐使之功。&评注&&&& 干柿(或称柿干)即柿子压扁晒干而成,外有白霜,市场上多有销售,俗称“柿饼”。古今记载干柿效验极多,其中山东医家李克绍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柿干治病的古今经验(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克绍》讲反胃、便血),选录如下:&&& 消除梗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一治胃反方:柿干三枚,连蒂捣烂,酒服(黄酒)甚效,切勿以别药杂进。他又引用《经验方》一段记载:有一家三代,都死于胃反病,后来到了孙辈,得了一个秘方,用柿干和干米饭天天吃,绝对不喝稀饭,也不喝水,结果治好了。根据“绝对不喝稀饭,也不喝水”,而且柿干烧灰外涂又能治臁疮腿,敷在舌上能治鹅口疮,内服能治大便干燥或下血,可知柿干有清热、润便、燥湿、化痰,收敛愈合溃疡面的作用。所以这样的反胃,可能是食道或胃有腐烂面,或有粘性分泌物的缘故。&《王缪百一选方》:曾通判的儿子,大便带血半年,用柿干烧灰,米饮送服,一次即愈。&《泊宅编》:外兄刘豫,病脏毒下血,已半月,自恐病重将死,后得一方(即上方),饮服6克,遂愈。&《食疗》:小儿秋痢,以粳煮粥,加入柿干末,再煮两三沸,食之。&《临床心得选集》:张赞臣云:某年秋,余患赤白痢甚剧,诸药不效,病延四十余日,每登厕,肛门突出,直肠下坠一二寸,乃用民间验方:柿干一只,重12—15克,去蒂,锅内烘热,加白蜡一块,约3克多,烊化,煎至荷包鸡蛋样,趁热食之,每日吃一二只,十天左右,痢止,肠脱亦收。&《折肱漫录》:乙酉岁六月,余避乱小船,奔走冒暑,处暑后患痢,余年老不敢服攻下药,用一般平稳方调,凡七天,病愈,但痢虽愈而血未止,兼大便燥结为苦。又治了半月,无效。后来读《玉机微义》有“柿干,烧,米饮调服”一方,因觅此药服之,服不到30克,病即痊愈,可称神方。 古今单验方选评19—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录自《景岳全书》&&&&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蝉蜕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虫葛)(虫巴)【前面两括弧内分别为一个字】五钱,此草药也,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 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一钱许,日逐渐服,渐消。&评注&&&&&&&& 此方是治疗阑尾炎(中医称作肠痈)的效方,通常阑尾炎,甭管急慢性,现在一般主张手术切除阑尾,哪怕你讲什么阑尾有那么点免疫功能。我本人在西医战线上工作多年,从来没有听说普外科大夫见阑尾炎不手术的。除非个别人身体状况不允许或是拒绝做手术者,才勉强给点喹诺酮类药物,或是甲硝唑等等。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是因为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所致,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等。病理分型有四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我个人认为该方的适应症应该在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假如是后两种,该方当属不堪使用。必须手术完成才妥当。对于病情的判断,主要由专业医师来完成,如果有人患阑尾炎,经确诊为前两种类型(只能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大致判断),实在不愿意手术者,在运用保守疗法时,可以考虑使用红藤为主来治疗。&&&& 《伤寒瘟疫条辨》(一作《伤寒温疫条辨》)卷四也转录了此肠痈秘方,尤其医家余无言氏,在其著作中除引用《伤寒温疫条辨》转引的张景岳的这段话外,还非常详细地讲到此方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的情况,使得该方在中医急腹症治疗领域颇有地位,尤其对红藤的使用,可以说是与之推行不无关系。选录余无言著作中片段供参考:& &  先是1941年,南汇张工六教授,述及其乡有一刘姓者,善治肠痈症,能治医院断为必须开刀之蚓突炎(即阑尾炎),使之内消内溃,脓从大便而出。其方即用红藤一两(约30克),单方一味,煎服立瘥。此后余于肠痈之证,均用此法收功,连前共有四例,均未有其他危险。&&&& 然此方之治,有讨论之必要矣。(一)工六教授告我之方,仅云红藤一味,水煎服,并无加酒之说。而《伤寒温疫条辨》谓须用酒二碗,煎至一碗,且醉卧之,是非酒不为功也。余今加酒一杯,行其药力,未敢以单味酒煎服之也。(二)《伤寒温疫条辨》谓午前二服红藤,午后一服地丁,彼以二药分午前午后,余以第二帖减大黄,加地丁、银花藤,亦通权达变之方也。&&&&&&& 上述引文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第104—107页,《翼经经验录》110页&&& &&&&&&&&& 《中华临床中药学》第577页讲红藤:【性能】苦平,主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在【应用】讲肠痈,乳痈里罗列详细,可以参看。 古今单验方选评20—白矾(俗称明矾)饼外贴足心治小儿咳喘&白矾饼外贴足心治小儿咳喘&&&&&& 录自《国医论坛》):21。&&&&&&& 王×,男,3岁。于日诊。其母代诉:2天来咳嗽,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舌苔薄腻。予白矾治疗,翌日诸症消失。&&&&&& 治疗方法:凡小儿咳嗽气喘,喉中有拽锯声,用生白矾30克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加醋适量,和作2块小饼,分贴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1天后其痰自下,咳止喘平,屡试屡效。&评注&&&&&& 白矾俗称明矾,是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硫酸铝钾。本方化痰定喘,如有小儿咳嗽痰多者,可以选用。&《中药学》教材讲白矾时指出指出:&【性能】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应用】&1.外用治湿疹瘙痒,疮疡疥癣。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痈疽,常配朴硝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证治准绳》单用白矾或配伍硫黄、乳香等治疗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白矾更是治疗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的常用药,如以白矾、五倍子为主组成的消痔灵注射液。&2.内服治①便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以枯矾研末吹鼻(《圣济总录》);治崩漏,配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②久泻久痢。取其涩肠止泻作用,配煨诃子肉为散,粥饮调下治之,如诃黎勒散(《圣惠方》)。③痰厥癫狂痫证。白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又当配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如白金丸(《医方集解》)。④湿热黄疸。有去湿退黄之功,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6~1.5g,入丸、散服。&【使用注意】 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据报道,用白矾或经适当配伍治疗脓疱疮、湿疹、黄水疮、手足癣、顽固性口腔溃疡、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应用饱合明矾溶液加钳夹枯痔法(即将饱合明矾溶液1~3ml 注入痔核粘膜下血管团内,约2~3 分钟后用血管钳反复钳夹痔核,使其成一薄片),治疗痔疮1097 例,术后随访787 例,治愈率100%(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48);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将60%明矾注射液注入鼻甲肥厚粘膜下,每一部位0.2~0.3ml,5~6 天1 次,观察365 例,有效率98.3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75);用2%明矾水溶液高压灭菌后备用,每次300ml,经鼻食管在60~75 分钟内滴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3 例,有效率95.3%(综合临床医学,)。此外,还能防治稻田性皮炎,用治褥疮、烧烫伤、中耳炎、脚汗症、泌尿系手术出血、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结石、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等。&&&&&&& 不良反应:明矾浓溶液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大剂量明矾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国中药杂志,)。 &&&古今单验方选评21—芭蕉树水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芭蕉树水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录自《中级医刊》1959,(5):57&&&&&&&& 制法:选大的芭蕉根,靠其根部粗茎处洗去泥土后,用2.5%碘酒及酒精消毒,以消毒刀片横行切口直径约5厘米左右的小孔,此时可发现黑灰色乳状粘性液体外溢,马上用消毒注射器的针嘴插入小孔内抽吸。将取得之液体放入1个消毒空瓶内,用橡皮塞塞紧,在常温下可以保持12小时,时间经久易变坏呈棕黑色并有渣性沉淀,因此最好每天抽取1次。&&&&&&&& 治疗方法:用3%双氧水将患耳脓液擦洗干净,使患者头部倾斜于健侧,患耳向上,滴入芭蕉油3—5滴,静待10分钟(患者保持患耳向上体位)后,塞以消毒棉花球。如系两耳也按上述方法,相继进行处理。每天2—3次,痊愈为止,芭蕉树水滴入患耳后,除在数分钟内自觉患耳发凉之外,无疼痛和不良反应。经过几次治疗后脓液显著减少,可见有黑色块状物,此系芭蕉树水之沉淀物,应用双氧水棉球擦净,动作要轻,以免擦伤鼓膜,必须坚持连续按时点药,不能中断。&评注&&&&&& 芭蕉是常见的培植物,芭蕉树水在一般书籍中多称作芭蕉油或芭蕉汁,即是芭蕉茎的汁液,本文主要选取其根的汁液制成。其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当今已有很多的抗生素滴耳油可供选用,比方常用的泰利必妥,价钱还是偏高一些。而此方的使用,虽然是上世纪50年代的验方,也是按照五官科的治疗常规有一系列消毒无菌措施,可见作者心思缜密。&&&&& 根据《中药大辞典》第2版指出:&芭蕉油&【药性】甘寒,《日华子》:“冷,无毒。”&【功用主治】清热,止渴,解毒。&主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中耳炎,烫伤。&【用法用量】内服:50—250毫升。外用:搽涂;或滴耳;或含漱。 古今单验方选评22—酒精滴、灌耳治疗咽部疼痛、妇产科疼痛&酒精滴、灌耳治疗咽部疼痛、妇产科疼痛 方法一酒精灌耳治疗妇产科疾病所致的疼痛&&&&&&& 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34,1981&【治疗方法】用镊子取少许蘸有75%酒精的棉球,塞进耳孔内口,再用滴管沿耳廓壁顺利灌进75%酒精约2毫升,使耳内外都湿透,以患者自觉耳中有“扑扑声”为佳。&【疗效】&1用以治疗60例痛经的临床观察:经用酒精灌耳治疗后,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9例,占48%;好转(疼痛减轻)26例,占43.3%;无效(仍疼痛)5例,占8.3%。随访18例,随访时间最短两个星期,最长者1年。结果经1次治疗后有11例不再复发,7例经3——6个周期后又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再用此法治疗,仍有效。&2用以治疗16例妇科手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结果显效12例,占75%,好转4例,占25%。&3用以治疗90例人流手术疼痛的临床分析,分别于术前10分钟用酒精棉球塞双耳孔56例,显效24例(占42.9%);用于术前1小时酒精棉球塞双耳,同时在术前即刻再加灌酒精1——2次者34例,显效26例(占76.5%)&方法二&& 用50%酒精滴耳止咽部疼痛&&&&&& 录自《新医学》(9);480,1974&【治疗方法】用50%酒精滴双侧外耳道,每次2——4滴。一般先滴咽痛较重的一侧,滴后让酒精在外耳道存留一会,然后再滴对侧。必要时每2——3小时滴1次。&【疗效】采用50%酒精滴耳,对24例(急性扁桃腺炎及扁桃体摘除术后病人)患者进行观察,除1例无效外,其余23例咽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18例疼痛明显减轻(18例中有17例是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评注&&&& 从来单验方都是中医药为主,自从国家推行中西医结合政策后,不少西医也是锐意进取,创造性的制定出一些验方。像酒精滴、灌耳的方法,我估计是麻醉科的医生设想出来的。至于其镇痛的机理,我实在不能勉为其难瞎说了。既然两本杂志都有记载,也是实效数据一堆,相信不是杜撰的,必有其实效依据之所在。请读此文者自辨。 古今单验方选评23—清宫令发易长及令发不落方&清宫令发易长及令发不落方&&&&& 录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光绪皇帝医方选议&方一 令发易长方&东行枣根三尺&横卧甑上,蒸之两头汁出,收取涂发,即易长。&【评议】本方慈禧亦常用之。一九八零年(庚申)崇陵开放,见光绪头发,虽时隔年久,却仍黑且长。纵中年夭折,发不当白,然以帝瘦小之躯,久病之体,发能如此,或得助此方之力,亦不无可能。&方二 令发易长又方&桑叶 麻叶&煮水洗发七次,可长数尺。&【评议】慈禧皇太后亦常用此方。至于本方可否令发易长,历代医书鲜有记载。但宫中相竞用之,或有效验。所云“洗发七次,可长数尺”当为过誉之语。&方三 令发不落方&榧子三个 核桃三个&共捣烂,泡在雪水内,梳头。&【评议】此方亦西太后喜用方。按发,又名血余,为肾之外华。《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气实,发长齿更”句。发落之原因,主要有肾虚、血虚两端。是方具凉血、滋肾、润燥之作用,或当用之有效。&评注&&&&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是陈可冀等编撰的清代宫廷医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当时得到了中医界名流、耆宿的一致支持。其中较为出名的书籍除了此书,还有《清宫医案研究》等,实属非常珍贵的医学资料及历史资料。前些年作家叶广芩著有一篇小说《黄连厚朴》似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清代宫廷医学研究的炙手可热。&&&& 上述评议已经扼要讲明了方子的要义,方一得枣树根取东向的,难道是取其向阳,借阳气萌生,助长头发?方二的桑叶麻叶都是农村寻常之物,只要平时搜集,不难弄得。方三的榧子,核桃,可以到药店,超市购得。 &古今单验方选评24—黄瓜种汁治疗烧伤、蜂蜇伤 黄瓜种汁治疗烧伤、蜂蜇伤&&&&& 录自《赤脚医生杂志》1975,(3):59。&(1)陈××,男,26岁。汽油着火将右手背烧伤,面积如火柴盒大,水泡破溃,红肿,疼极难忍。用黄瓜种汁涂抹,立即止痛。每天涂2—3次,1周后即愈。&(2)李××,女,56岁。曾被蜂蜇胸襟部,红肿痛,用黄瓜种汁涂抹后立刻止痛,红肿也不扩散而愈。&治疗方法:将老黄瓜切开,掏出瓜子及瓤,并用纱布包上挤压,过滤,取原汁水装瓶备用。用时蘸取外涂患处。&评注&&&& 黄瓜是餐桌上的常见菜肴之一,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本方的黄瓜瓜皮是黄色,黄绿色,且要老黄瓜。不是我们常吃的青皮瓜,而青皮瓜虽常称“黄瓜”,我以为称“青瓜”更合宜一些,实际此处不能用“青瓜”。&黄瓜&【药性】甘凉。归肺、脾、胃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痱疮。&【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或生啖;或绞汁服。外用:生擦或捣汁涂。&【宜忌】中寒吐泻及病后体弱者禁服。&其实早在《伤科汇簒》就有治烫火伤“老黄瓜不拘多少,入瓷瓶内收藏,自烂为水。涂伤处。立时痛止,即不起泡。”&【临床报道】治疗汤火烫伤&&&& 农历7月间取老黄瓜温水洗净,切碎,榨汁,纱布过滤,加入10%辛养粉,瓶贮备用。先将患部常规消毒处理,用药棉蘸取黄瓜汁涂于伤面。经治16例均获愈。1—5天治愈者8例,6—10天治愈者5例,11—20天治愈者3例。观察发现:本品止痛迅速,轻伤立时止痛,重症数小时候疼痛亦可得以缓解。&(以上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下册)&&&& 《赤脚医生杂志》是上个世纪特殊年代的杂志,赤脚医生是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业医的人,他们大多没有受过医学专门教育。毛泽东当年一句“赤脚医生就是好”让赤脚医生迅速成长壮大,该词汇早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我以为其实当年的医疗方法,模式尽管过于粗放、原始,但还是有一些供现今参考借鉴的地方。家藏《赤脚医生手册》一本、《赤脚医生杂志》数十册,现在看来,土方土法可是泥土气息颇浓啊!&&&& 本方适用于较为轻微的烧烫伤,多属Ⅰ度及轻Ⅱ烧伤,运用中注意无菌消毒观念,如果病情较重,烧烫伤面面积大而深,仍应医院专科治疗。 古今单验方选评25—欲长发不落,乌须黑发,可选美发诸方&欲长发不落,乌须黑发,可选美发诸方&& 录自《验方新编》&[卷一\头部] 发落重生&&&& 黑芝麻梗、柳树枝各等分,熬水洗头,发易生而且润。妇人以此二味泡油搽头,更妙。&&&& 小儿发稀,洗之亦生。&&&& 又方∶旱莲草(又名墨旱莲),捣敷,易生而多。&&&& 又方∶嫩枣树枝一大把,砍作尺余长,满插净瓶内,勿令到底,上面以火烧之,下面流汁水。先用温水洗头,后将枣汁擦之,即生发矣。&[卷一\头部] 发易脱落&&&& 榧子三个,核桃二个(又名胡桃),侧柏叶一两,共捣泥,泡雪水梳头,发永不落,而且光润。&[卷一\头部] 发短而少&&&& 桑叶、麻叶,用淘米水煮汁洗之,洗至七次,可长数寸。&&&& [卷一\头部] 发黄而赤&&&& 生柏叶一斤研末,猪油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日用一丸,淘米水放开洗之,一月后色黑而润。&&&& [卷一\头部] 发枯不润&&&& 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宣木瓜半斤,泡油搽头即润。男子煎水洗数次,亦黑润也。&&&& [卷一\头部] 少年白发&&&& 拔去白发,以白蜜涂毛孔中,即生黑发。如不见效,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黑。如白多难拔,用干柿饼(用茅香煮热)枸杞子(酒泡焙干)各三两,研末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茅香煎汤送下。&[卷一\头部] 乌须黑发&&&& 黑芝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肉为丸,久服自黑。或加旱莲草自然汁,和枣肉为丸,更妙。&&&& 又方∶草灵丹(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须发可以转黑,神效无比。&&&& [卷一\头部] 头脑内痒渐至发落&&&& 芦荟、苦楝子各一钱,为末,吹入鼻内,数次自愈。&&&& 又方∶山豆根研末,麻油浸搽。&&&& [卷一\头部] 头生白屑痒极难忍&&&& 藜芦末,煎汤洗头,半干时再用藜芦末掺上,令入皮内,用布扎紧,数日即愈。&&&& 又方∶桑枝烧灰,淋水洗,甚效。&&&& 又方∶王不留行、白芷各三钱,研末干掺,一夜梳去即愈。&评注 &&& 《验方新编》是清代鲍相璈所著的一部验方书籍,流传极广,属于中医验方书籍类的杰出代表之一。该书搜罗完备,选方精良。如中医界常用的“四妙勇安汤”(治疗脱疽),“四神煎”(治疗鹤膝风)等等,皆因效果奇特,仍为当今中医喜用。&&&& 以上美发助发生长诸方,多是选用滋肾乌发之品为之;对头皮痒,头屑多用杀虫祛湿祛风之品,于理可通.其具体内容就不一一注释了。其实当今时代,美发的方法途径很多,未必选用这些方子了。上述方子有与前述《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相同相似者,难道两书是一本转抄另一本? 古今单验方选评26—体实肥胖,倒仓法可以一试&体实肥胖,倒仓法可以一试&&&&&& 肥胖着实可能产生许多疾患,常见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无一不与肥胖有关,如果人确实形体丰实,有肥胖苦恼(请用体重指数或测腹围臀围等方法测算无误,本处单指肥胖属于实证者),可以用倒仓法。&&&&& 倒仓法源于中医历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其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两书均有叙述(具体引文见本文附录),这里先将倒仓法简述如下:&&&&&& 选用健硕黄色公牛一只,取牛腿精肉一二十斤,以长流水(实际取平常的自来水即可)煮糜烂,其间不可加凉水,使牛肉融入汤中,用布滤去肉渣,将牛肉汤再放于锅中用文火熬成琥珀色。&&&&&& 服法:每次服一小盅,隔一会再服一小盅,如此反复饮用几十盅。其余服法视病情而定。&&&&&& 服后反应及注意事项:有的会呕吐,有的会腹泻,有的会吐泻俱作,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人口干,不要喝水。通常此时会小便多,可取自己小便一二小碗,自己饮用(饮用自己小便或有效验,但是毕竟难以入喉,或可不必)。隔一两天觉得饥饿了,可以先喝点白稀粥,待三天后再少加菜肴等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据说行此法前一月夫妇不可同房,已经使用该法后夫妇也半年不可同房,尤其注意的是五年不能吃牛肉。&评注&&&&&&& 我是在翻阅清末民国初的《著园医药学合刊》看到“说倒仓法”一文后,又查阅《本草纲目》第五十卷“牛”条下看到关于倒仓法的引文后才注意到该法的。据说此法在前几年流行的韩剧《大长今》中有介绍,可惜我不看韩剧,就不得而知了。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我这里借以治疗体实肥胖。体实肥胖,中医多认为痰湿气胜所致,倒仓法可以一试。现代也有人认为该法“寓攻于补,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适用于正虚而邪盛诸病”,“从倒仓法所治疾病范围来看,大多与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失调症候的表现相关,因此,我推测其作用机理同肠道菌群有很大关系”(见《丹溪“倒仓法”奥义探析》一文)。&&&& &下文摘自竹月逸士《倒仓法研究》一文:&朱丹溪应用倒仓法治疗由顽痰瘀血郁结而成的怪病&倒仓法自朱丹溪《格致余论》首载,后代医书医桉鲜有再提及。因为后代此法的应用方法和适应证已经起了一定变化。&韩愗在《韩氏医通》一书中对倒仓法进行了改造发挥。首先,韩氏对其进行剂型改造,将黄牛肉熬炼成膏製成霞天膏,可预先製备且方便保存。另外,韩氏将霞天膏作为一种药物,配合辨证用药入煎剂,汗吐下攻去污败虫物,以治疗沉疴痼疾,癫狂风癎,痞积疮疡,一切有形之病及妇人症瘕。扩大了应用范围并使之应用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本草经疏》进一步扩大了霞天膏的适应证,凡“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痰之所生,总由于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盖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生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捜剔一切留结也”。另外,又详述其不同情况下的配伍用药︰阴虚痰火配竹沥、贝母、橘红、苏子、瓜蒌根、枸骨叶等;脾胃积痰配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朮为麴;积热痰结配橘皮、贝母、苏子、瓜蒌根及仁、蓬砂为麴。&汪昂的《本草备要》中,将霞天膏改造成霞天麴,增强其化痰功效,“黄牛肉煎汁炼膏和半夏末为麴,草盦七日,待生黄衣晒乾,悬挂风处,愈久愈良……治沉疴固痰,功效最烈。”&时至今日,倒仓法已演化为霞天膏和霞天麴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化痰消积。&霞天膏(黄牛之肉经熬炼而成之膏)&製法︰取精牛肉去淨筋膜,洗淨,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煎熬24小时,榨取肉汁,将渣再煎一次,然后合併滤清,入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放通风处,晾乾。(每100斤加黄酒2斤)。 && 我这里将朱丹溪的两篇关于倒仓法的原始文字附录如下,供参阅:&论倒仓法九十六&&& 录自《丹溪心法》&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顺取长流急水于大锅内煮,候水耗少再添汤,不可用冷水,以肉烂渣为度。滤去渣不通风处,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至七八钟。病患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沉悉定矣。大概中间饮至七八钟时,药力经涉经络骨节,搜逐宿垢,正邪宁不闷,似痛非痛,自有恶况,此皆好消息。邪不胜正,将就擒耳,尤须宁耐忍受。又于欲吐未吐、欲泄未泄交作,皆有恼括意思,皆须欢喜乐受,一以静处之,此等有大半日景象,不先说知,使方寸了然,鲜有不张皇者矣。未行此法前一月,不可近妇人;已行此法,半年不可近妇人。五年不可吃牛肉。性急好淫不守禁忌者,皆不可行此法。倒仓全在初起三钟慢饮最紧要,能行经隧中去。&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牯牛肉,其义至矣。夫牛,坤土也,黄上之色也。以顺为,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旧,阻碍津液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其方出于西域之异人,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倒仓论&&&&&&&& 录自《格致余论》&经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谓之仓,若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积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胃居中属土,喜容受而不能自运者也。人之饮食,遇适口之物,宁无过量而伤积之乎?七情之偏,五味之浓,宁无伤于冲和之德乎?糟粕之余,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核桃之穣,诸般奇形之虫,中宫不清矣,土德不和也。诚于中形于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癞疾,为无名奇病。先哲制为万病丸、温白丸等剂,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期中病情,非不工巧,然不若倒仓之为便捷也。以黄牡牛,择肥者买一、二十斤,长流水煮麋烂,融入汤中为液,以布滤出渣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文火熬成琥珀色,则成矣。每饮一钟,少时又饮,如此者积数十钟。&寒月则重汤温而饮之。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多寡也。须先置一室,明快而不通者,以安病患。视所出之物,可尽病根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健,沉悉安矣。其后须五年忌牛肉。吾师许文懿始病心痛,用药燥热香辛,如丁、附、桂、姜辈,治数十年而足挛痛甚,且恶寒而多呕。甚而至于灵砂、黑锡、黄芽、岁丹,继之以艾火十余万。又杂治数年而痛甚,自分为废人矣,众工亦技穷矣,如此者又数年,因其烦渴、恶食者一月,以通圣散与半月余,而大腑逼迫后重,肛门热气如烧,始时下积滞如五色烂锦者,如烛油凝者,近半月而病似退,又半月而略思谷,而两足难移,计无所出。至次年三月,遂作此法,节节如应,因得为全人。次年再得一男,又十四年以寿终。其余与药一妇人,久年香港脚,吐利而安。&又镇海万户萧伯善公,以便浊而精不禁,亲与试之有效。又临海林兄,患久嗽吐红,发热消瘦,众以为瘵,百方不应。召予视之,脉两手弦数,日轻夜重,计无所出,亦因此而安,时冬月也,第二年得一子。&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德,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乐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窃详肉液之散溢,肠胃受之,其浓皆倍于前,有似乎肿,其回薄曲折处,非复向时之旧,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其浮陈朽,皆推逐荡漾,顺流而下,不可停留。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定。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宁无精神涣发之乐乎?正似武王克商之后,散财发粟,以赈殷民之仰望也。其方出于西域之异人,人于中年后亦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古今单验方选评27—叶天士治疗痢疾的一组药方&叶天士治疗痢疾的一组药方&&&&&&&&&&&& 录自清·叶天士& 《种福堂公选良方》&&&& 治痢初起法∶不问男、妇、室女、妊娠、小儿,皆能治之,无有不效。&&&& 白萝卜二三斤,洗净,连皮放石臼内捣碎,绞取浓汁。如十岁以内小儿,每日吃一饭碗,大人每日吃二三饭碗,俱要冷吃,不必见火,忌荤腥杂味,并治疫痢如神。&又∶水晶糖(即冰糖)四两,如赤痢用浓苦茶一杯,白痢用姜汁一杯,赤白兼痢用浓茶姜汁各半杯,将水晶糖入内炖烊服,见粪即愈,吃至二服,无不见效,亲验。&&&&&&& 又∶不能饮食者。&&&& 用乌梅肉和蜒蚰捣烂成丸,含口内片时,即能饮食。乌梅渣不宜咽下。&&&& 又∶苍术 甘草 陈皮 厚朴 上各等分为粗末,用布包之,放在肚上,将熨斗盛火熨布上,逼药气入腹。病者觉腹中爽快即将药放枕头下,以受药气,一日连熨三四五次,痛痢渐止。口中即欲饮食矣。&治赤白痢并水泻∶车前子(炒)红曲(炒)赤石脂 滑石 上各等分为末,砂糖调,每服三钱,滚水送下,一二服即效。&&&& 治赤白痢∶不论初起久痢俱可用。&&&& 柿饼一个,开一口,入白蜡三分在内,将纸包好扎住,以水湿透纸,放在灰火中煨熟食之,大人两个,小儿一个即愈。&&& 治赤痢∶木耳灰 槐米灰 红曲灰 砂糖调,空心服。&&&& 治赤痢久不愈者∶初起者,宜先服通利清湿热之药几剂,然后用此方。&&&& 用新鲜红菱连壳捣烂,绞自然汁一饭碗,露一宿,加白糖霜少许,隔汤炖略温,清晨空心服,每日一服,两三服必愈。加糖者,恐其味涩也,如不畏涩,即可不加。&香参丸∶治痢极效,百发百中之药也。&&&& 木香(四两)苦参(酒炒六两)上为末,将甘草一斤熬膏,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白痢姜汤下,红痢甘草汤下,噤口痢砂仁莲肉汤下,水泻猪苓泽泻汤下。&&& 治久痢如神∶用刀豆荚,饭上蒸熟,洋糖蘸食,一二日即愈。&&&&& 治久痢虚滑不禁∶可以实肠,里急后重腹痛者,不可服。&&&& 用臭椿树皮根,切碎酒拌炒,为细末,用真阿胶,水化开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治久泻久痢方∶陈石榴皮酸者,焙干,研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下,患二三年或二三月,百方不效者,服之即止,不可轻忽。&治休息久痢∶但痢而后无重痛者。&&&& 用壮大猪小肠一条,不落水,将箸顶翻转,出肠中油腻秽浊刮下,但将刮下之物,在瓦上炙焦干,存性为末,用砂糖少许,空心调服。一条肠垢,大者分作二服,小者只作一服,若翻转肠内有粪,先去其粪,但刮其近肠之血腻油垢炙用,重者吃两三条肠垢必愈。&若赤白久痢,腹中不痛者:&&&& 桂圆(七个)粟壳(七个)荔枝(七个)建莲(七粒去心)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朝服可以一日,晚服可以一夜不痢,亲验良方。&治毒痢方∶下脓血者是。&&&& 金银花一两,煎汤送香连丸三钱。&评注&&&&& 清代叶天士是中国医学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位医学家,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生前及死后的一段时间,医名极盛。我曾见过在一些书籍中甚至将民间传说附会在叶天士身上,给他冠以“天医星”的雅号。可见其声名远播了。&&&&& 他的著作及研究学习的资料很多。近年来有《叶天士医学全书》,《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等书籍可供参考。尤其可贵者,叶天士在24岁前就师从17位老师,杜甫诗云“转益多师是汝师”,可见其学习的虔诚与广泛。&&&& 本文选摘自《种福堂公选良方》,为叶天士的验方选集之一。本文因方子较多,恕不一一注释。&&&& 叶天士的临证风格,处方技巧,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对他的褒贬均有。现代医家里受他影响较大的如程门雪,金寿山,赵绍琴等,皆是平正轻灵,巧思独具。尽管叶天士与后世私淑者所处方药看似寻常平淡,却能收效于意料之外。当然他的用药剂量往往较轻,似不堪胜大病?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今年10月份新近出版的由仝小林等著的《重剂起沉疴》一书在全面讲到大剂量中药疗疾的同时,也并未否定这种小剂量用药的情况,该书指出“根据病情合理用药是我们处方的基本原则,该大则大,该小则小,大小剂量,因症施治,随证施量,各得所宜,或举重若轻,或四两拨千斤,只需斟酌运用,岂能孟浪草率,也何必因噎废食。大小剂量,柔道霸道,各领风骚,霸道速战速决治大病,柔道慢工细活起沉疴,霸药有斩关夺门之捷效,小剂又有轻舟飞渡之妙用”。 古今单验方选评28—生莱菔(即萝卜)汁治血崩、鼻衄(鼻出血)&生莱菔(即萝卜)汁治血崩&&&&& 录自《中级医刊》(1):51,1982&【治疗方法】将生莱菔(青白均可)1500——2000克,用清水洗净,切成细丝,用纱布包紧压榨取汁250——300毫升,加入白糖30克为1次量。搅匀后炖热温服,早晚各1次。&【典型病例】丁某某,女,30岁。主诉自产后7个月开始月经复潮后,小腹常痛,淋漓不断,时轻时重,今已8年,经多方治疗无效,不能参加劳动。近月来血量较前增多,行动困难,腹阵痛。即服莱菔汁3日,腹痛愈,流血止。随访10年未见复发。&【说明】本位作者30多年来用生莱菔汁治疗崩漏,疗效可靠。任何原因所致的血崩,经用此法治之,均在服药后30分钟,即出血减少,1小时后出血停止。为了巩固疗效,如患者体质虚弱,血止后可再服升补之剂。如春夏之季难以找到生莱菔,在紧急之中用晒好的莱菔干120——15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服之,也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萝卜汁加白糖治疗鼻衄(鼻出血)& 录自《四川中医》):40—41&治疗方法:生萝卜3000——4000克,洗净切丝,用干净纱布包裹压榨取汁约500毫升,加白糖50克,温后分服。儿童量酌减,鼻腔实质性病变以外的各种鼻衄均可服用。一般尽剂可愈。反复发作者宜常服至病愈。对失血过多,身体虚弱者,血止后,宜从健脾调中,益气养血之剂调治。&评注&&&&&&&& 关于运用萝卜汁治疗疾病的验方,至此我已经选摘了三次了,其一是“生萝卜汁滴鼻治疗偏头痛”,其二是“叶天士治疗痢疾的一组药方”,其三是本文药方啦。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榴皮煮水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