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与政治的诗人有哪些之阮修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饮酒(30)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世说新语》的核心是魏晋名士之风度,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名士呢?按照东晋王恭王孝伯的说法:“名士不必须有奇才,只要身心闲暇,能喝大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请注意,这里王恭特别说了一个“痛”字,也就是说,会喝酒不行,你还得能喝大酒,所谓酣畅淋漓,像阮籍、刘伶、张翰、山简、刘公荣、孔群、王忱等人那样。确实,在《世说新语》中,名士与酒是如影随形的。竹林七贤阮籍、刘伶等人自不必说,我们看看其他诸位与酒的关系: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王荟:“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蕴:“酒,正使人人自远。”
  山简为荆州刺史,总是酣畅醉卧。时人唱歌谣:“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
  孔群好酒,王导说:“你那么爱喝酒,难道没看见那盖酒坛子的布慢慢地就烂掉了吗?”孔群说:“我只知道用酒腌过的肉放的时间更长。”孔群曾与亲友写信道:“今年田地里收获了七百斛秫米,造酒之事当是忙活不完啦!”
  刘公荣终日饮酒大醉,于是有人讽刺他,他就回答:“胜过我的,不能不与其饮;不如我的,也不能不与其饮;跟我差不多的,更是不能不与其饮啊。”
  那是一个饮酒的时代。不仅名士如此,小人物也嗜酒如命:苏峻之乱时,庾亮之弟庾冰逃亡,幸得一小卒独驾小船载其出钱塘口,保护了他。后战乱平息,庾冰报小卒之恩,问其所愿,小卒回答:“也没有其他要求,只要您让我的后半辈子天天有酒喝就可以了。”
  东汉末的建安时代,曹操面对官员狂饮误事的情形,曾一度下过禁酒令,但遭到以孔融为代表的名士的强烈反对。随后,嗜酒而狂的情形更是一发而不可收。魏晋名士之所以嗜酒,有人说那是服用五石散后的连贯行为(以温酒行散),我想这是客观因素之一了;又有人说,饮酒是为了避祸,一如阮籍,实际上从整个魏晋时代看其例并不典型。
在我看来,魏晋名士尤其好酒,有两个主观因素:一是即时的人生享受,如张翰所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或如毕卓所言:“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毕茂世:毕卓,字茂世,是个做世、放任的人】
这洒脱的享受中,实际上包含着一种人生的大愁。所以不必认为阮籍好酒只是为了于政治上避祸;二是借酒以达到一种奇妙的状态,取得精神上的超脱,从而达到放旷不羁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更多。
& & 《任诞》第18
则记阮宣子常以百钱挂杖头,一到酒店,便独自开怀畅饮,借此而不去登权贵者之门。他是把纵酒作为不肯攀附权贵的一条退路。
&阮宣子常常步行,拿一百钱挂在手杖上,到酒店里,就独自开怀畅饮。即使是当时的显要人物,他也不肯登门拜访。
  无论如何,酒,成就了魏晋风度。
& 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
    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王荟:“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蕴:“酒,正使人人自远。”
    山简【山涛的儿子山简】为荆州刺史,总是酣畅醉卧。时人唱歌谣:“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
    孔群好酒,王导说:“你那么爱喝酒,难道没看见那盖酒坛子的布慢慢地就烂掉了吗?”孔群说:“我只知道用酒腌过的肉放的时间更长。”孔群曾与亲友写信道:“今年田地里收获了七百斛秫米,造酒之事当是忙活不完啦!”
    刘公荣终日饮酒大醉,于是有人讽刺他,他就回答:“胜过我的,不能不与其饮;不如我的,也不能不与其饮;跟我差不多的,更是不能不与其饮啊。”
刘伶写了一篇《酒德颂》,这是他自己心意情趣的寄托。
& &远古之人本来对万事万物是很宽容的,肚大能容天下事,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嘛!处于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但是,治天下的来了,给你这样规矩,那样礼法,一会喊你这样,一会儿让你那样,弄得社会法令多多,要你必须服从组织,服从纪律,这样一来,就把我们自在的那种雅性给抺杀了。
&&&魏晋饮酒文化就是一种越礼教,趋自然的生活态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阮咸(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ruǎn xián]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生卒年不详),字仲容,(今南)人。
时期名士。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又与、、、、、并称为“”。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后无疾而终。
阮咸精通,善弹,时号“妙达”,有“神解”之誉
。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
“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阮咸人物生平
阮咸放达任情
南京六朝砖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之阮咸
阮咸,字仲容。(今南)人。
放达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游于竹林,当时信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作所为。
阮咸和他的侄子、、人、陈国人、人和人都认为放荡任性就是开朗豁达;甚至狂醉闹酒,赤裸身体,也不觉得不正常。
阮咸不被重用
阮咸历任散骑侍郎。推举阮咸主持选举,说他如果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志高有识人之量,当时很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
阮咸饮酒赏乐
阮咸精通,善弹。虽然处事不和他人交往,仅同知亲的人高歌酣宴而已。和他的侄子特别要好,常以得意为欢。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如他,视之为异己,便把他调出朝廷任。无疾而终。
阮咸主要成就
阮咸个人作品
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尚存,后来散佚。另有杂著《难答论》二卷(与合著)与《易义》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议》和《与姑书》,《律议》见载于晋的《晋诸公赞》,《与姑书》则载于《》注引《阮孚别传》;有文献记载《三峡流泉歌》《古三坟注》系阮咸作品,尚难断定。
阮咸质疑音律
精通乐理,当时人都称他是“暗解”。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来调整,规范。每到正月聚会时,在殿堂奏乐,他自己亲自调整,音韵没有不和谐的。当时阮咸精通,时人称他为“神解”。每当因公事聚会奏乐时,阮咸常常在心里批评荀勖的新律调子高,认为调子高就会引起悲哀,就不是兴国的音乐而是亡国的音乐。阮咸认为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所以让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对阮咸记恨在心,便进言把阮咸调出朝廷任。
后来有一个农夫在田野耕地时,出土了一把的玉尺,这便是天下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于是才佩服阮咸的见识高超。荀勖根据新律创作了两个舞蹈,后来又修正乐器。直到荀勖去世,都没有完成他的事业。三年(293年),下诏让他的儿子修定乐器,用到郊祭和宗庙祭祀中。
阮咸音乐成就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阮咸
阮咸善弹,尤其是长颈琵琶。时,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没人能够认识。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
阮咸轶事典故
阮咸阮咸曝裈
阮咸、居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住在路北的阮姓人都很富有,住在路南的都很贫穷。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阮咸就用竹竿在庭院中挂了一条粗布做的犊鼻形状的裤子,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答道:“我没能免除世俗的习惯,姑且再这样应付一回罢了!”
这也是成语“”的典故出处。
阮咸与猪酣饮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痛饮。当时有很多猪也来喝,它们直接就上去喝了,于是大家就与这群猪一道喝酒。
诸位兄弟莫不认为阮咸以放任旷达为德行,唯独阮籍不这样看。
阮咸骑驴追婢
阮咸原先宠爱姑母家一族的婢女,等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姑母要搬到远处去,起初说要留下这位婢女,当要出发了,终于带她走了。阮咸借了客人的驴子,身穿重孝,亲自去追她。两人合乘一头驴回来,他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就是的母亲。
阮咸家族成员
祖父:(时期任属,“&之一)
父:(曹魏时任太守)
叔父:(曹魏时期任,”“之一)
子:(时期任)
(时期赐爵,任,“&之一)
阮咸后世纪念
阮咸人物评价
:纯洁质朴,节制欲望,万事万物都不能改变他的性格。
:阮咸在居哀之时,骑驴偷婢,而身在王朝任职。难道可以因阮咸在前代通达,后世对这种行为便不加质疑吗?何况圣贤对人物的贬损或表扬,都是推究行事的根源本心,从而判定人物的才干和品行。所以有些事情虽然惊世骇俗,但在情理上有可通之处。
: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已心醉。山公非虚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
:诸阮对猪的一视同仁,说明他们具有物我无别,物我同等的感觉。
:仲容借驴追婢,偕猪共饮,贻讥清议,直一狂生。
:大名士与猪共瓮饮酒,礼法观念在他头脑中,似已荡然无存。
:阮咸关于音乐“合雅”、“”的要求与那种“中和之音”是有很大区别的。阮咸的要求是从审美的角度,从欣赏分析当时的音乐与音律之间是否相符中得出的。他对所谓“雅乐”和“淫乐”都是一视同仁的,他所要求的“中和”并不抑制人们情感的抒发,他本人在弹奏琵琶时每每任兴而发,无拘无束,就是证明。
阮咸相关文物
在东晋墓和江苏南齐陵墓砖刻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上,也能见到阮咸弹奏阮的图像。
阮咸史书记载
《·卷十六》
《·卷二十二》
《·卷四十九·阮咸传》
《·赏誉》
《·术解》
《·任诞》
《·晋纪四》
.武林网历史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名士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同为“竹林七贤”之一。
.趣历史[引用日期]
《晋书·卷四十九》:历仕散骑侍郎。山涛举咸典选,曰:&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武帝以咸耽酒浮虚,遂不用。太原郭奕高爽有识量,知名于时,少所推先,见咸心醉,不觉叹焉。
《晋书·卷四十九》: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交人事,惟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与从子脩特相善,每以得意为欢。荀勖每与咸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以寿终。
《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
《晋书·卷十六》:荀勖造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惟散骑侍郎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声高则悲,非兴国之音,亡国之音。亡国之音哀以思,其人困。今声不合雅,惧非德正至和之音,必古今尺有长短所致也。会咸病卒,武帝以勖律与周汉器合,故施用之。后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不知所出何代,果长勖尺四分,时人服咸之妙,而莫能厝意焉。
《晋书·卷二十二》:荀勖又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调律吕,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自谓宫商克谐,然论者犹谓勖暗解。时阮咸妙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咸常心讥勖新律声高,以为高近哀思,不合中和。每公会乐作,勖意咸谓之不调,以为异己,乃出咸为始平相。后有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勖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短校一米,于此伏咸之妙,复徵咸归。勖既以新律造二舞,次更修正钟声。会勖薨,未竟其业。元康三年,诏其子藩修定金石,以施郊庙。寻值丧乱,莫有记之者。
卫绍生.阮咸著述考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旧唐书·卷一百零二》: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
《新唐书·卷两百》: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晋书·卷四十九》:咸字仲容。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资治通鉴·晋纪四》:王澄及阮咸、咸从子修、泰山胡毋辅之、陈国谢鲲、城阳王夷、新蔡毕卓,皆以任放为达,至于醉狂裸体,不以为非。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世说新语·任诞》: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闲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晋书·卷四十九》:群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籍弗之许。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箸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
《晋书·卷四十九》:父熙,武都太守。二子:瞻、孚。
《世说新语·赏誉》: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宋书-卷六十四》:阮咸居哀,骑驴偷婢,身处王朝。岂可以阮获 通于前世,便无疑于后乎!且贤圣抑引,皆是究其始终,定其才行。故虽事有惊俗,而理必获申。
.搜韵[引用日期]
杜甫《示侄佐》: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读国学[引用日期]
乐声.中华乐器大典: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9:150页-151页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阮修不信神鬼_古诗文网
阮修不信神鬼
阮修是的侄子,喜欢读《周易》、《老子》,也擅长清谈。魏晋时候的人信鬼神的比较多,而阮修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神鬼。有一回,阮修跟一帮朋友辩论神鬼的有无。大家都说鬼神是存在的,只有阮修持不同意见。他问那些朋友说:“你们见过鬼吗?”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自己认识的谁谁谁见过鬼。阮修又问:“他们见到的鬼是光着身子的还是穿着衣服的?”朋友们说:“当然穿着衣服啦。他们生前穿什么衣服,成了鬼以后也还穿着那样的衣服。”阮修抚掌大笑说:“你们都说鬼是人的魂魄所化,那么难道衣服也有魂魄可以化成衣服的鬼吗?”朋友们一时语塞,找不出话来辩驳他。又有一回,阮修拿着一把锯子,去伐一棵社树。有人看见急忙劝阻说:“伐不得!伐不得!社树是神明的化身,伐掉社树要遭报应的!”阮修停下来问那人:“你说这社树,是神明附身在树上呢,还是树成了精化为神明呢?如果是神明附在树上,那么伐掉树以后,他自然会找别的载体;如果是树化为神明,那么树倒下,神明也就灭亡了。我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说到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阮籍的一个侄孙叫阮瞻,也不信世界上有鬼,经常跟人家辩论,把别人辩得哑口无言。这天,有位客人登门拜访,要与阮瞻辩论鬼神有无。阮瞻毫不客气,咄咄逼人,客人也不退让,步步为营,辩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有个结果。最后客人说不过了,气呼呼地站起来说:“鬼神的存在,就连古代的圣贤都不敢否认,你为什么偏要说没有呢!既然如此,我就让你看看什么是鬼!”说着,客人就长成两丈多高,青面獠牙,血盆大口,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阮瞻吓得脸色发白,哆嗦了老半天,最后生了一场大病,过了一年多就死了。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唐代·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bf96be622144.aspx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唐代·李世民《句》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1546465ecc64.aspx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地,大拯生人。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舞,晔晔震震。——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崇德舞》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472a.aspx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地,大拯生人。
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舞,晔晔震震。&&&&字宣子,族子。初仕为鸿胪丞,历太傅参军、太子洗马。性简任,不理人事,善清言,喜酒,著有《大鹏赞》。西晋末,避乱江南,途中被贼杀害。
【生卒】:270—311
【介绍】:
&&&&西晋陈留尉氏人,字宣子。从子。好《易》、《老》,善清言。尝问《易》于修,深为叹服。与、谢鲲、庾同为王衍“四友”。证鬼神无有之说,论者皆服。性简任,不修人事。居贫。王敦以为鸿胪丞,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遂见害。原有集,已佚。
【阮修作品 ==>】      
【检索阮修 ==>】     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fce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晋南北朝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