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什么干湿区 青海大丰区的水文特征征是什么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青海省乐都地区水文特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青海省乐都地区水文特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日,江泽民主席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题写了区名。
日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运行
日决定将治理范围进行了扩大。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是、黄河和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最低海拔3335米,最高海拔6564米,相对高差3229米,最低海拔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金沙江江面,平均海拔4400米左右。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地形陡峭,坡度多在30度以上。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气丰富,降水量多,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
全年平均气温为-5.6~3.8℃。其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6.4~13.2℃,极端最高气温28℃;最冷月1月为-6.6~-13.8℃,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夜雨量比例则达55%~66%。年蒸发量在730~1700毫米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0~65%,年日照时数小时,年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沙暴日数一般19天左右,最多达40天。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毫米,6~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5%,夜雨量比例则达55%~66%,年蒸发量在730~1700毫米之间,日照百分率为50~65%,年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沙暴日数一般19天最多达40天。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属青南高原山土区系,土壤基质形成的胶膜比较原始,成土时间短,区内土壤大多厚度薄、质地粗、保水性能差、肥力较低,并容易受侵蚀而造成水土流失,随着海拔由高到低,土壤类型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和山地森林土,其中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沼泽化草甸土也较普遍,冻土层极为发育。沼泽土、潮土、泥炭土、风沙土等为隐域性土壤。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文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
三江源区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180多条,河流面积0.16 平方公里。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卡日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流域总面积为23795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 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324.17亿立方米,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千瓦。
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积在0.5 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平方公里。其中,矿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 平方公里。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 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35g/l。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环境严酷,自然沼泽类型独特,在黄河源、长江的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河三源头、澜沧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泽发育,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总面积达6.66万平方公里。沼泽基本类型为藏北嵩草沼泽,大多数为泥炭沼泽,仅有小部分属于无泥炭沼泽。
三江源内雪山、冰川约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以当曲流域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247 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约9.89 立方米。
姜古迪如冰川
三江源区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仅玉树州的地下水贮量就约达115亿立方米。地下水属山丘区地下水,分布特征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冰雪融水。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三江源区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为从15.2万平方公里 ,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及野生动植物等为主要保护对象,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跨青海省16县1乡,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玛沁、甘德、久治、班玛、达日6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2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和河南2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共16县1乡,行政区划上共由69个不完整的乡镇组成。
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1218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0.5%,缓冲区面积3924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5.8%,实验区面积8188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3.7%。
保护区初步划定25处核心区,其中有8个核心区,10个森林类型核心区,2个高寒草甸类型核心区,5个核心区。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青海省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以国务院已批准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范围为准。
完善生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夯实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使支撑民族长远发展的“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
生态“处女地”。然而随着,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
鉴于是以、黄河、三条大江大河源头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复杂、地理区位独特,根据保护区主体功能确定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
主体功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其主要保护对象为:
1 、高原,重点是区的格拉丹冬雪山群、尕恰迪如岗雪山群、岗钦雪山群,黄河流域的、脱洛岗雪山和玛尼特雪山群,澜沧江流域的色的日冰川群;、果宗木查、、、沿岸等主要沼泽;以及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扎陵胡、、湖、区、依然错、等湿地群。
2 、国家与青海省重点保护的藏羚、牦牛、、岩羊、、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
3 、典型的高寒草甸与高山。
4 、青海 、祁连大果圆柏林,山地圆柏疏林高原及高寒灌丛、冰缘植被、流坡植被等特有植被。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
区植被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植物中有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和经济植物。据不完全统计,有维管束植物80余科,400余属近1000种。其中有优良牧草70余种,乔、灌木有80多种。在野生经济植物中,中药材有400余种,著名的有红景天、贝母、大黄、藏茵陈、冬虫夏草、雪莲、黄芪、羌活等。此外,淀粉植物蕨麻、香科植物瑞香、蜜源植物岩忍冬、纤维植物箭叶锦鸡儿等也较为丰富。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
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区系复杂。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属“青海藏南亚区”,动物分布型属“高地型”。区系分为寒温带和高原高寒动物区系,以青藏类为主,有少量中亚型以及广布种成分。东部高山森林动物除自然保护区亚区特有的白唇鹿、马麝、马鹿、棕熊、血雉、蓝马鸡等,还有西南区种类猕猴、金钱豹、藏马鸡等。中西部灌丛草甸动物有岩羊、猞猁、藏狐、、石貂、高原兔等,并有广布种类—狼。西部灌丛、草甸寒漠动物有藏羚、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盘羊、雪豹、等。高寒草甸寒漠鸟类有棕颈雪雀、岩鸽等。经查明,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中兽类有8目20科76种,鸟类16目35科147种,两栖类7目13科48种。有藏羚、野牦牛、藏野驴、、金钱豹、白唇鹿、黑颈鹤、、玉带海雕、胡兀鹫等14种;有盘羊、藏原羚、鬣羚、猕猴、黑熊、马麝、马鹿、棕熊、猞猁、猎隼、秃鹫等3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艾虎、沙狐、黄鼬、斑头雁、赤麻鸭等27种。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利用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房山丘之上。
纪念碑是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青海通天河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千米,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它是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而成。通天河是长江流经玉树州的名字,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通天河渡口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为一靓丽的旅游景观。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色
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
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
1999年,中国探险协会组织了水资源专家与其他科学家对澜沧江的综合考察,通过考察提出了“开发大西北,保护三江源”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青海省政府、中国科协及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日,国家林业局以林护自字[2000]31号文《关于请尽快考虑建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函》下发青海省。青海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青海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初步意见,并在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讨会”,会议认为:“中华水塔”面临着严重威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大战略任务,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青海省人民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1年8月,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家组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依据考察的成果,国家林业局规划院和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依制定三江源保护区年的10年建设总体规划。
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
青海地区是、黄河、的发源地,素有“”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其中:长江干流全长6300公里,省内长1217公里,流域面积15.85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面积的43.6%;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省内长1959.1公里,流域面积16.72万平方公里,占46.1%;澜沧江干流全长4600公里,省内长448公里,流域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占10.3%。黄河、长江、澜沧江出自青海的水量分别占各自流域的49.2%、25%和15%,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近些年来,随着,三江源区的冰川、雪山逐年萎缩,末端每年上升30~50米,雪线也在逐年上升,直接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给中下游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带来危害。诸如黄河自1972年发生首次断流以来,到1997年其断流的频率、断流的时间、断流的河段逐年增加,给中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在青海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大河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西部大开发生态保护先行的方针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引用日期]
.青海省政府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湿地中国[引用日期]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央广网[引用日期]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利科技调研[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中国园林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青海新闻网[引用日期]
.青海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具体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具体的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地理方面 按照中国自然区划(席承藩方案)中国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我想你这提到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属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内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他们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为:沿大兴安岭南下至燕山一带再向西向长城遗址至祈连山东麓,基本上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为岷山、大雪山、邛崃山至横断山脉。想要全面的了解南、北地区就一定要清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它是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以其巨大的屏障作用使得南北的气候产生很大差异,以而构成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其具体表现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秦岭以北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秦岭也是我国一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以及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这也决定了它成为我国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青年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对于气候的重大影响,使得我国秦岭南北河流显示出不同的水文特征。秦岭以南的河流没有封冻期,水量丰富,泥沙含量小;而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封冻期,且越向北去结冰期越长,河流的泥沙含量较大,而水量较小。 明显差异的气候,使秦岭南北的自然景观也截然不同。在秦岭北坡及其以北的关中平原是温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色土带,在秦岭南坡及其以南的汉江谷地是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 由于秦岭南北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物等方面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秦岭以南,一月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亚热带湿润地区,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条件保证了水稻和油菜的政党发 育,冬季可露地栽培蔬菜,是主要的稻、麦、油菜区,耕地主要是水田,稻麦一年两熟至三熟。 秦岭以北,一月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不足800mm,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因为冬季温度较低,为冬小麦宿根越冬提供了条件,冬小麦生长和质量均比秦岭以南好,夏季高温适宜种植棉花、玉米和水稻,因此,以喜温作物为主,耕地主要是埋地,一般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冬季景色比较单调。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这与环境颇有渊缘。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扩,热情外向;而南方人则多清秀细腻,稳重内向,善于算计。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脑结构或遗传因素育什么差别,而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 我国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相反,南方则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刚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资源发挥聪明才智的思维习惯,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异。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各种植物、花卉争芳斗艳,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稳、安祥、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多风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因此,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多形成了冷静、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 有些环境气象学家,还从另一种逻辑上也论证了地理环境对心理和性格的影响。他们研究认为,山区居民因地广人稀,推门见山,长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便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议事直爽,待人诚肯的性格,故有“爱山者仁”之说,暖湿宜人的河湖海滨地区,因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机智敏捷,故有“爱水者智”之说。生活在厂阔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犷、热情好客。而在寒冷区域,因室外活动时间少,人们多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常具有较强的耐力和自制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爱斯基摩人,目制力惊人,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热带地区某些地方的人,为避酷暑,多数在户外生活和劳动,加之文化教育落后,性格往往放荡不羁,常为一些区区小事而殴斗。可见,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与性格并非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矣! 人种方面 从外观上,能很明显的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北方汉族种族上属于远东人种,南方汉族属于南亚人种与远 东人种的过度种族。 但从一个更大的角度讲,东亚各民族,都属于蒙古利亚人种 ,既黄种人。亚洲的黄种人,可以大致的分为北方蒙古利亚 人种和南亚蒙古利亚人种两种。而这里所说的远东人种,实 际上是两者的混血人种。 但远东人种也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如身材比两者都高,颧 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壮,头发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具体的讲,北方汉族具有以下特点: 1 身材高大,华北,西北,东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 是东亚身高最高种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亚印第安人外,最高 的黄种人。 2 皮下脂肪厚,这与气候寒冷有关。 3 肤色较浅。 4 鼻骨高,鼻翼不发达,鼻指数小。 5 颧骨位置靠近眼眶。 6 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单凤眼,既单眼皮多。 7 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倾斜。 8 眼角内侧有蒙古褶,既内侧上眼皮在眼角处向下遮盖泪腺, 而形成的褶。 9面骨宽。 10 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这是与我们的一贯印象不 同的。 11 头指数小,所谓头指数,既头骨的左右宽占前后长的比例。 北方人头指数794,属于中头型,与北亚和蒙古草原上各族 相似。南方人头指数80以上,与朝鲜81,日本84相似,属于 短头型。 12 唇薄。 13 骨骼轮廓模糊。 相应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徵: 1 身材较矮。 2 皮下脂肪薄。 3 肤色深。 4 鼻骨低,鼻翼发达,鼻指数大。 5 颧骨低。 6 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双眼皮。 7 内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线上。 8 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 9 面骨窄。 10 性毛比北方人发达。 11 头指数大。 12 唇薄。 13 骨骼轮廓清晰。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体上有此趋势。何况还有“北人而南 相,客籍者”,当然不在此列。 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巨大差异,不仅与气候有关,还与汉族的 历史发展有关。 六千年前,中国的大地上,人种与现在差别较大。 1 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生活着讲汉语的部落, 种族上接近远东人种。 2 河套地区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着讲突厥语的民族,人种上属 于北亚人种,他们创造了鄂尔多斯文化。 3 蒙古草原东部和辽河流域居住着讲蒙古语的民族,人种上也 接近远东人种,他们创造了夏家店文化。 4 东北地区居住着讲通古斯语(满语)的民族,人种上也接近 远东人种,他们创造了红山文化。 5 青海等地居住讲藏缅语的各族,人种上与汉语部落最接近。 6 黄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进,语言上 属于汉藏语系,并且更接近汉语。但种族上却或多或少的具 有南亚人种的特点。 7 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居住着马来人,种族上是南 亚人种。 8 汉江流域居住着讲泰语的民族,人种上是南亚人种。 9 广阔的南方居住着南亚人种,他们的语言除南亚语系的柬埔 寨语河和孟语外,几乎都没流传下来。 10 蒙古草原北部,贝加尔湖南岸生活着北亚人种,他们的语言 除古亚西亚语系的勘察加语,都没流传下来。 11 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黄种人,而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居住着 讲原始利雅安语的白种人,具体的讲,属于北欧人种波罗的 海类型。 从那时起,讲汉语的各部开始向西,东,南各地迁徙。除向 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两千年前,讲汉语的民族已经遍 布黄河流域。他们种族上是远东人种。而原来的部落,多迁 徙到南方。于是形成了北方远东人种,南方南亚人种的局面 。汉族在这一时期,被秦帝国统一。从此后的上千年中,汉 族不断南迁,形成了南方人是远东人种与南亚人种的过度人 种的特点。而北方汉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由于同化了大 量的异族所至。但种族上任属远东人种。 汉族这一历史被汉族的血型分布诚实的记录了下来。在20多 种血型划分方法中,从MN血型系统来看,北方是M型,南 方是N型。从ABO系统来看,比较混杂,尤其是城市。但由 于该系统大家比较熟悉,就以此分析吧。从大范围讲,长江 以北各地A型血为多,大概传统汉族的大部分人血型既是如 此吧。长江以南B型血占多数,主要是汉化的南方各族因素 。而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 例则最高,而这几省也最俱南亚人种特点。在北方,也不是 A型血一统天下,在长城两侧,O型血和B型血的比例非常高 。而且具有越往东,B型血越多。而延长城向西,则B型血 比例逐渐减少,O型血比例逐渐增多。这是北方各族大量汉 化的结果。据说,民族学家已经找到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代 的证据,其中一个竟是和华北北部汉族血型相近。可见这种 同化的剧烈。 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的种族虽然不同,但共同点远多于不同 点。这里告诉你两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是铲型门齿, 既门齿断面呈‘['型;另一个是哺乳期长奶藓,又叫胎迹, 学名蒙古斑。这两个形状汉族中98%的人都有。当然,和汉 族相近的藏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中90—95%的 人也都有。毕竟我们都是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吗。 刘邦和李世民,两个世界闻名的汉族人。我们可以以此为例 进行说明,刘邦是典型的江淮人,但他更接近今天的西南, 江浙一带的汉族人。李世民这个有3/4鲜卑族血统的明君,种 族上是典型的远东人种,更象一个西北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省水文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