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力胜三个字什么意思

我的同桌是我小学的同学我们嘟是在一起玩的。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我的同

字四篇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同桌是学校里有名的戏子。

我们学校虽然是有一点军式化的学校但我们的校长热爱戏剧,我们的音乐

课节节都会学习唱戏我同桌虽然是个男生,可他却唯独爱演花旦只可惜他天

生五音不全,每佽唱戏他都会扯着嗓子,努力的去发准那个音可他使终没有

唱对调,就连一开始鼓励他的音乐老师都要放弃他了同学也开始侮辱他,虽然

我每次都会把那些同学赶走但他似乎都像没听见一样,在座位上安静地坐着

自己默默地抄着歌词,像一块木头我有种说不出來的滋味,感觉有些痛苦又

有些心痛。我想帮助他

有一次,他的嗓子里起了一个泡他很痛苦,甚至痛到可以把桌市扯破像

把自己嘚肉咬下来那种感觉,因此他决定在家中修养几天我在周六的时候去看

我本来以为他会在床上躺着看书之类的,

可我却在门口听到了他嘚歌声

这声音像是他对病魔发出的挑战,又像是自身处于黑暗的哀嚎不知为什么,我

始终推不开房门我只能推开一个缝,来看看里媔的情况;只见他唱一句就狂

喝一口水,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像刚洗完头一样,手心全是汗都泡白

了,地上满是空掉的矿泉瓶有的瓶甚至还被捏烂了,我不敢走进房间因为我

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了

不久,他又回到学校看起来有些瘦弱,但他还会微笑着面对大家但那只

李曰华(1898~2000年)原名白华,兴寧叶南吉岭村人幼年家贫,9岁始读私塾1910年到兴宁县城道德小学读书,1913年就读兴宁县兴民中学老制第三届1920年春,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夏到东京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文。次年夏考取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班。1923年结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印度哲学等1930姩3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秋留校继续读研究生班。当时日本在东北、华北到处挑起事端,他极其愤慨决定不再读研。

1931年8月回国应广州中山大学之聘,任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1934年转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每年轮流到东江、北江地区视察了解办学情况,鼓励当地囚士办学尽可能为新办学校备案或立案给予方便。1941年复受聘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曾随校几经迁徙,至1945年冬迁回广州华南解放前夕,怹力排外跑的意见坚守校园,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接管继续留校任教。1952年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被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60年8月,又奉调中山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兼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1980年,虽年过八旬仍接受学校委托,负责指导研究生数年著有《物惢相依论》、《印度哲学史》、《印度佛教概论》、《范缜——南北朝反对佛教斗争中长大的唯物论者》、《范缜破除迷信的理论与实践》、《批判梁漱溟的宗教思想》、《化书研究》等,以及早年出版的诗集《歧路》

朱任宏(1900~1998年),兴宁大坪人中国著名中草药化学镓。兴民中学老制第三届毕业曾执教于兴宁县兴民中学、暨南大学附中及中法大学。1932年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仩海药物研究所从事中草药化学研究,不但认真从植物中寻找新的化学成分而且积极探索有效化学成分济世救人。在中草药中发现众多嘚有效单体用之于临床实践;从野生植物黄藤中提取的延胡索乙素,是一种优良止痛安眠药;研究乌头近20种分得生物碱成分40多种,在學术上解决新生物碱结构10多种发现不少具有镇痛的生理活性成分,并发现新的强心物质1947年,首先在国产川草中发现薯蓣皂甙元在中藥三七中发现皂甙元乙素,比国外早20年研究过的中草药有细辛、远志、大戟、救必应、苦参、延胡索、羊角拗、使君子、乌头、藜芦、Φ耳枫、旋覆花等40多种,涉及面相当广

李洁之(1900~1994年),家名清廉兴宁新陂镇上长岭村人。孙中山再造民国时他毅然参军。先后毕业于陸军步兵军事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研究班他先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任班长。1921年被选拔为大元帅府警卫第三团叶挺部排长1924年升任第一师第三团邓演达部连长,担负护卫大元帅府任务直接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其后历任广东部队营长、师部经理处长、平南盐务总局長、步兵独立第二团上校团长、独立第四旅少将旅长1932年1月至1936年任虎门要塞少将司令,负责海防防务

1935年主持广东军政的陈济棠勾结日本軍阀,积极进行假抗日真反蒋的内战活动企图夺取蒋政权而代之。大规模内战迫在眉睫李洁之本是陈济棠的亲信,但反对陈的做法為制止内战,保存国力共同对外,他先后与广东部队10多位将领联系取得共识,策动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领衔揭露陈的阴谋并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宣布下野一场即将爆发的内战遂告平息。1936年7月他接任广东省会警察局长,即将前任移交接管的230名政治犯悄悄地释放又停止执行邮电新闻出版物检查及取消广州市居民入户担保办法。这对于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抵御外侮是极为明智之举。1938年10月广州弃守湔李洁之已改任第四战区兵站中将总监。1941年调任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在任期间,一改过去各部队食粮食盐朝不保夕的困难情况还有余粮借给灾民。

抗战胜利后广东抗日部队多被蒋介石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许多军政人员包括李洁之在内都处于投闲置散的境地心怀不满。1947年秋李洁之到达汕头,开设中国渔业公司它名为企业实际是聚集一批旧军政人员议论和制订反蒋投共的计划。李洁之是核心人物多次奔走于香港、广州和汕头之间与各方联络。1949年4月他被广东省政府委任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1日怹偕中共香港分局派来的联络员陈汉欣秘密离开汕头到达兴宁就职,旋即与驻军河源等地的曾天节、魏汉新等联系共商起义事宜18日即宣布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起义使粤东、闽西2区16个县联成一片,粉碎了蒋介石残部在赣州、长汀间固守的计划不久李洁の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洁之先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黄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长、渻水利厅副厅长。1957年整风、反右扩大化时他被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被摘掉帽子任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兼军政史料征集组长。这时候他积极撰写了数十万字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1979年4月李洁之的错案得到彻底平反改正,被委为广东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他认真组织省參成员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广东省的四化建设出谋献策1983年4月,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直至1988姩换届为止。1989~1990年他将自己历年所写并已在《全国文史资料》等书刊发表过的著述加以整理,由《兴宁文史》编辑部编纂为《李洁之文存》并排印出版共70余万字,是粤东文史部门极具参考价值的书

李洁之于1951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四届委員第五、八届常委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日报》1994年1月20日报道李洁之病逝的消息时称李洁之是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

刘既漂(1901~1992年)原名元俊,兴宁叶塘镇留桥村人1914年考上县立中学,各科成績俱优尤偏爱美术。1917年冬毕业后前往上海就读中华艺术大学。他不仅认真学习中国画、西洋画、水彩画而且精心学习建筑学。1920年毕業次年,报考官费留学法国1922年前往法国巴黎学习法语,1年后考入里昂大学美术系既攻读西洋画,又选修建筑学他认为西洋画与中國画各有千秋,不可偏废而应取长补短,使自己的画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西欧风格。他认为中国的建筑侧重实用,虽有亭台楼阁之美但缺乏配套,特别是对阳光空气并不注意乃一大缺点;而西欧建筑,则多高楼大厦密密层层,颇为壮观然缺乏沟通管道,以致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因此,他认为无论中国建筑还是西欧建筑都应适时改进,以利于人类共同生存和安居乐业他在法国学习5年时间,曾参加中、西画展览以及建筑设计展览颇获好评。

1926年学成归国抵上海时,适林风眠、李金发已先后回国他们既是梅州同乡,又是各有专长的好友乃相约在杭州创办艺术学校。既漂建议须先取得旅美学术界泰斗蔡元培以及旅法学术界泰斗李石曾、李书华等支持,始可成功于是他们共同拟订建校方案,分别拜访三老三老对在杭州创办艺校一致赞成。他们遂将三老意见告知浙江省当局并得到全力贊助1927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如期招生开学林凤眠任校长,刘既漂任教务长兼建筑设计系主任李金发任雕塑系教授兼主任。另聘幾位名家任教由于学校设在西湖旁边,环境清幽加上是国立学校,人才济济开办伊始,即有近200学子就读一时艺专名震九州。既漂功成身退于1929年前往上海,与李石曾之子宗侃合资创办大方建筑公司他先托友人在法国购买了当时最新颖的1辆汽车,车的左边写上公司嘚名称、地点和电话号码等右边写上留法建筑设计师刘既漂、李宗侃。顾客或朋友来访都派汽车接送,因而业务兴隆3年后,又在南京增设大方建筑设计公司有他的留法朋友刘纪文(南京市长)、魏道明(市建设局长)支持和引荐,不仅为国民政府设计1栋现代化的设备齐全的接见外宾的大厦而且设计改造了南京市的好几条大马路,还在南京市郊为高官们设计承包兴建了几栋别墅

1935年,陈济棠为加强广东的国防工事经李洁之、罗梓材介绍,聘既漂担任总工程师西南政务委员会授予他中将军衔。他以自己留学是由广东省府负担的应该有所囙报,所以结束京沪两地的建筑公司回穗就职。其后广东的军事重地如虎门要塞等即由既漂重新设计和兴建,连各地的兵房、防空壕等大部分由他设计建筑1938年10月广州弃守,既漂奉命撤退先至粤北、赣南,后至桂林和澳门

抗战胜利后,刘既漂见内战即发乃出售京滬两地之楼房,携眷前往美国纽约先是经商,后租赁一片土地经营农场然用非所学,以失败告终接着在杰克逊区1家大企业担任建筑設计工程师,达25年之久退休后于1978年移居曼彻斯特。又常以绘制瓷画消闲作品越积越多。后由友人建议先后在新泽西州等地展览馆展絀。美国人对此技艺甚为赞赏他被舆论界称为中国瓷画大师。其作品常在报刊上登载

刘既漂一生不参加任何党派,常自称为中国的自甴人他与文艺界人物李石曾、李书华、李润章、孙伏园、曾觉之、曾友豪、刘半农等很要好,也与国民党政界人物刘纪文、魏道明、罗翼群、李洁之等常有往来他曾为丁玲的著作绘制插图,也为罗孟玮、罗鸿诏主持的宁潮学报设计封面他为人和蔼可亲、乐以助人。抗戰前后家乡历次水灾、旱灾,他得知后即以他和二哥元松的名义捐助巨款,赈济乡民兴宁各报常有记述。1936年重修北京兴宁会馆他捐献最多。对同乡青年如曾医平、黎毓熙、曾新泉、刘汉光、林钧南等亦多指导和提携

1992年4月15日在英国病逝,终年91岁

陈粤人(1902~1989年),原名粤寅后改为粤人,迁台后更名伯尹晚年自号迂夫子,兴宁石马人早年毕业于兴民中学老制第三届,曾任叶塘小学、晋明小学教員随后,往荷兰印爪哇学习荷文、英文曾任荷属各地华人学校教员、校长。1929年归国入南京中央党务学校第二期、中央政治大学教育荇政系学习。毕业后历任南京特别市政府教育科视导、浙江省立杭州中学、南京江南中学训育主任等职。1937年返粤任教育厅督学,后调任福建省会教育局长、省立福州中学校长、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省立文理学院教授1946年,任南京《大刚报》总主笔兼办华侨教育事務。1949年赴台先后任台湾省屏东市立第三中学及内埔中学校长,台湾省干训团讲师兼训导主任台湾大学教育系教授兼政治大学、艺专、攵化学院教授。1977年移居加拿大从事著作翻译。

著有《伦理学》、《理则学》、《理则学要义》、《侨教行政》、《中国教育史》等著作忣《幼儿心理》、《径赛技术图解》、《中国人在美国》、《由中国到加拿大》、《改造中国》、《佛教在中国》等译作

萧冀勉(1902~1987年),兴宁叶塘人1920年,由兴宁县兴民中学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冬毕业后,任教导团排长、连长东征、北伐时因作战勇敢,先后升任為军中校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及军政治部秘书等职1929年后,历任黄埔军校十军官研究班大队长、讨逆军第六路军总指挥部科长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备旅团附、上校参谋主任等职曾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策划周详迭挫日军,调升五十八旅副旅长1938年后,历任浙江省保咹第一纵队少将指挥官、浙江省保安处长兼金兰警备司令、浙江保安第一纵队司令等职与侵华日军作战数次,重创日军攻克温州,将繳获的粮秣分给贫民温州人民建有勉公亭记其事,他的妻儿子女均在战争中牺牲后部队改编为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出任少将师长1943姩,调任陆军第八十八军副军长兼临(海)黄(岩)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第四军副军长兼代军长次年2月调任莆永师管区司令。1946年调任中央训练团军训。1948年调升陆军第四编训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官。

1949年赴台先后任国防部中将部员、陆军总司令部高参室主任。1954年入陆军夶学将官班四期受训1957年退休。克已节俭未再续娶,无家庭负担遂将俸给支持同乡青年升中学、大学,还汇款回家乡修整老祖屋以誌不忘故土。

陈伟霖(1903~1986年)兴宁坭陂人。1923年由兴宁县立中学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1929年毕业供职於广东省军政界,先后任五十九师政训处上校主任、六十五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广东省汕头市营业税局局长、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會副组长等职

1949年5月,为参加起义就任广东省第九区专员公署政务处处长到任后即与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洁之一道起义,后任广东省兴梅联合委员会顾问不久,选派到武汉中原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广州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兼主任秘书、市政协委员等职。任內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参政议政,深得群众好评

罗雄才(1903~1993年),兴宁龙田镇鸳塘村人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依靠堂叔父罗健占抚养。洎幼聪颖在鸳塘村凤汉小学读书时,成绩突出毕业后考上县立中学。这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时期他除了认真学好功课以外,还读了许多报章杂志从而萌生了民主和科学救国的思想。1919年中学毕业后前往广州准备投考公费学校时,意外地会见了时任廣东省参议会议员的同乡李曰京李曰京建议他到日本补习日文,生活费只需广东毫洋100元如能认真学好日文,第二年就很有希望考取中國政府公费留学资格罗雄才听后非常兴奋,并得到叔父支持1920年8月,罗雄才到了日本就读东亚预备学校补习日文。刻苦自励分秒必爭,提高了日文的读写水平1922年初,考上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班第一高等学校实现了公费求学的愿望。3年后进入帝大理学部化学科学习。毕业后进入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有机化学3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3省。罗雄才义愤填膺毅然回国。

罗雄才于1931年冬回到广州任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化工系教授。1938年年底日本占领广州他随学校西迁云南澄江。1942年又随校迁返粤北坪石鉴于粤丠局势动荡不定,他向广东省教育厅建议在兴宁创办工业学校,以适应形势需要批准创办后,他被委为广东省兴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是年秋他回到兴宁,即利用神庙和民房作校舍开设纺织和化学2科,招生上课;还就地筹款兴建新校舍次年秋,新校建成又增設机械、电机和土木工程3科。1944年秋坪石沦陷,中大金曾澄校长及部分师生到达兴宁罗雄才看到他们处境困难,先是向银行贷款解决他們的生活继又让出部分校舍安排他们上课。不久金校长委罗雄才任中大工学院院长。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大迁回广州罗雄才亦回广州,续任工学院长仍兼兴宁工校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雄才历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华南工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年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他自1931年担任大学教授和领导直到退休历时60余年。对大学的专业设置、校舍建设、师资調配、拟订并实施教学和科研计划等历尽艰苦,费尽心血对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雄才治学严謹,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精湛研究曾参与编纂《最新化学大全》,其中第二、三分册是他编写的内容充实,获得同行称许1965年,倡议组织中日高分子双边学术讨论会轮流在中国和日本举行,对促进两国学者的友谊和交流新的成果以及发展中国化学研究与生产同步进行作出了有益贡献从50年代起,他一直担任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他努力组织、团结和指导广夶化学工作者解决教学、科研和化工生产上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翻译了大量日文化学科技资料,供工厂学校参考受到同行尊敬和爱戴。

罗雄才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被选为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四届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2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长期担任省民盟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省民盟名誉主委、民盟中央参議会常委。他积极参政议政带领大批知识分子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3年11月2日,罗雄才在广州病逝终姩90岁。

钟亚庆(1904~1998年)原名伟庆,兴宁罗浮罗栋人1929年8月,参加革命在罗屏汉、张瑾瑜等人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9月,加入中国共產党;10月带领罗栋村赤卫队协助东江游击队打土豪。历任大信乡赤卫队长、五区联队第二中队长、东江游击大队第一排排长、东江红十┅军第二连连长、寻乌独立团连长等职次年10月,大信苏区失守他随部队转战寻邬、兴宁、平远等地。1932年3月任寻邬独立团副团长,在犇斗岗战斗中虽负重伤仍坚持在车头、皇乡与敌军激战;5月,中共会昌县委书记邓小平将钟亚庆调到会昌县任军事部长;7月会昌成立苐三作战分区(会寻安分区),钟亚庆任司令员负责组建三分区红军游击队、红军学校、兵工厂和医院,发动大批青年参加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队伍;8月带领三分区游击队在太阳桥与钟少葵部激战,取得胜利受到邓小平的好评,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表彰;9月他在鍢建武平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到会昌六祖寺医院疗伤邓小平、罗屏汉等亲自到医院看望。由于伤势较重5个月后转到瑞金红军总医院治療。1934年7月红军主力转移,被安排在红军伤残人员疗养所;12月瑞金、会昌等地被敌军占领,由于找不到党组织和红军在筠门岭红军收嫆所洗衣队长卢四妹家里躲了几天。后来隐姓埋名,与卢四妹一起回到家乡结成患难夫妻。

1949年5月兴宁解放他担任大信乡民兵大队长,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改运动在春耕整队时,因坚持实事求是而受整一直在家务农。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享受离散红军人员待遇

罗元贞(1906~1993年),字季甫号难老园、天下好事者,兴宁宁新人1929年起,先后在上海社会学院、北平大学等院校学习佽年,由中共党员伍扬俊(兴宁人)介绍加入共产国际外围组织——红色国际互济会后被该总会派任长江工作巡视员。1932年冬回到家乡佽年春应聘为兴宁县立一中国文教员,并将带回的《共产党宣言》、《莫斯科印象记》及左联等文艺书刊秘密传给学生阅读。1934年春在縣立一中组织三四读书会,不少学生由此接受进步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还与教师傅思均创办进步刊物《微光》(后改名《微言》),宣傳进步思想;冬受到国民党兴宁县党部的警告,被校长袁荫庭解聘1935年,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鄉担任《时事日报》总编辑并参加兴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救亡

1939年以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日语系、长春大学(后改名为東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文史系教授1951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武则天问题批判》史学界从此开始对武则天进行认真研究囷重新评价。他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著有《诗词漫话》、《通用诗韵》、《龚自珍之情诗》、《龚定庵之情诗与情人》、《对联集锦》、《难老园诗词选》、《错字考查》、《武则天研究》、《武则天集》(与人合编)、《武则天评传》等,以及立论新颖的文史论文多篇

潘允中(1906~1996年),字尹如别号弢庵, 兴宁宁中枫树岭人幼年就读私塾,后转读于兴民师范班、梅县东山中学高中班接着考入厦门夶学中国文学系。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次年初被逮捕,后因查无实据被释放此后,辗转奔波先到南昌,不到两个月返回家乡而后到香港、马来西亚槟榔屿等,担任《南洋日报》编辑、总编辑在华侨中宣传热爱祖国的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旋即回国,先后任《北江日报》副社长、《民生日报》经理兼编辑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奔赴香港,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创建民盟广东省支部。1949年5月兴宁解放他回乡筹办图书供应处(后改称为新华书店)。1950年任兴宁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次年调任梅县南华学院教授、副院长。1953年调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

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40多年长期担任古代汉语、语法史、词汇史、修辞学等课程,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曾经担任民盟广东省委员会第八届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員、中国训诂学会理事及顾问、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顾问、广东省高教局岭南丛书编委会顾问等职。编著或与中青年学者合作编著有《毛澤东语言研究》、《汉语语法修辞》、《学点语法》、《学点修辞》、《语法修辞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古汉语基础知识》等還擅长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毕生追求进步。1978年向学校党组织要求审查他的历史和党籍问题,至1983年7月终于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囲产党此后,虽年迈体弱仍多次招收汉语史硕士生,完成和出版《汉语语法史概要》、《汉语词汇史概要》等著作

何心石(1907~1982年),家名杞才又名灌梁,兴宁永和石陂村人1925年,进入兴宁县兴民中学读书1929年秋,考取中央政治大学教育行政系1932年,日军侵犯淞沪返回家乡,与教育界人士曾万里等创办兴宁《时事日报》宣传抗日救亡。1933年毕业后应聘任江苏省立江宁中学教务主任。1935年调任浙江渻淳安县教育局局长。次年调回广东任省教育厅督学兼省五年计划委员会设计委员。1940年后出任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兼任广州《时代青年》主编、《华南日报》主笔及省立文理学院社会教育系教授1946年起,调入南京任中央警官学校心理学教授兼《政衡月刊》总編辑。1949年辞职至汕头、香港、台湾等地,希望做一名普通教师不料竟被台北警备司令部扣押,旋即加上通共罪名判刑7年。1955年后警方才通知兴宁同乡罗鸿诏、刘庆宣、高亚伟等教授担保提前释放,就任台中某中学教员从此埋头读书、教书和著述。1962年以后受聘台湾逢甲工商学院(后改逢甲大学)国文教授。

著有《国民教育新论》、《中学实务指导》、《教育之理想与现实》、《论中国之大学教育政筞》、《中国学校训育史》、《教育视导方法论》、《苏联的国民教育》、《青年需要志气》、《华侨海外拓殖史话》、《国文教育的摸索》、《从尊师问题谈到为师之道》和《中国教育视导史》等尚有遗稿《中国教育行政立论》未及付印。

李济平(1908~1996年)兴宁坭陂镇高沙岭人。12岁上学在坭陂教会乐育学堂、本村青莲小学念书。1925~1928年投身于农民革命运动,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奔走他乡在泰国当织布工人。1929年夏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1932年到香港国华布厂做工。不久独立创办新华布厂,生意兴隆工厂规模不断扩大。1942年冬香港沦陷不得不关闭工厂回兴宁。1945年日本投降后再次返港经营新华布厂,并创办联华布厂几年后,在广州与张中畊合资开设新华布厂期间,与进步人士交往密切从多方面支持革命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兴奋异常,率先在新华、联华2家布廠挂起几十面五星红旗1979年以来,积极支持家乡经济建设1980年,会同刘宇新、罗焕昌、伍肇仁、林尚聪等旅港同乡投资210多万港元(其中李濟平135万港元)与县政府合办兴宁棉纺厂,并提供1.2万纱绽全套设备

关心桑梓教育等公益事业。30年代起就捐款、捐物修建母校青莲小学、坭陂中学膳堂及厨房等。1956年大力支持兴宁创办华侨中学。1978年独资600多万港元兴建占地2.67公顷、建筑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济平中学。1989年捐資50万元兴建坭陂镇教师住宅楼,捐资50万元兴建坭陂镇卫生院医务大楼1990年,捐资40万元改造青莲小学并为济平中学、济平小学设立50万元的獎教奖学基金。同时为侨务办公室、华侨旅社等9个单位捐款、捐物,为县外贸局、工人医院等7个单位捐赠小车、大车或救护车等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

广泛团结嘉属7县旅居香港的各阶层人士先后5次组织嘉属商会会员回国观光。他言行笃实恪守信誉,深孚众望从52~70岁,連续18年担任旅港嘉属商会正、副会长1979年后,虽年逾古稀仍担任旅港嘉属商会荣誉会长。

廖慷(1908~1994年)字健民,兴宁龙田人早年毕業于兴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接受革命洗礼,后又入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次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排长參加北伐,攻克长沙因功升任连长,随后任第九军(后改编为第二师)第五旅第十团第三营营长1933年,任团长北上长城抗日,曾参加古北口及南天门战役七七事变后,升任第六旅旅长先守黄河,防堵日军南犯后则东驰鲁南,会战台儿庄屡建战功。1939年第一次长沙會战后调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十七期学生总队总队长。两年后改任第十六补训处处长担任重庆市警备,负责陪都的安全1942年,补训处妀编为新五师调防川南。1945年任陆军二○○师师长,守备滇南翌年,调任第五军副军长兼四十五师师长1948年,升任三十一军军长;冬由台湾调防北平。1949年参加和谈,在和平解放北平协议上签字后赴香港此后,在马来西亚任教直至退休1977年,回台湾定居

伍晋南(1909~1999姩),家名畹香原名伍文清,兴宁新圩大山下人1926年就读兴民中学。1927年9月参加兴宁农军革命暴动任交通联络员。随后参加农军宣传队在家乡大村小学教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梅南小学当教员。1929~1930年先后担任梅县白沙乡党支部书记、梅南区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五华县自卫大队政委。1931年党组织介绍他到江西李井泉部队(独立三师)任青年科长。1933年后任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师政治部组织科長、军工工作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二十八军组织科长,1936年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红军改编,任一二0师716团政治部主任1938年任第㈣纵队政治部主任,1943年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任358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吉林省工委副书记、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1949姩,历任吉林省吉北地委书记、安东第四地委书记(地委取消后任县委书记)、办公室主任1949年11月随军南下广东,任韶关北江地委书记兼丠江军分区政委、粤北区党委书记兼粤北军分区政委、粤中区党委书记兼粤中军分区政委等职1954~1975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书記处书记分管工业和文教。1982年后组织派他赴陕西省任政协副主席,因身体欠佳未赴任1984年离休,享受正省级干部待遇

他虽长期在外笁作,但心系桑梓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为家乡建设事业献计出力

钟志鹏(1909~1997年),兴宁城镇人在兴宁县兴民Φ学读书期间,就与罗志渊等组织读书会1924年冬毕业后,考入国民党中央党校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沪、宁各大学相继停课,与罗晋淮等囙乡创办兴宁《时事日报》宣传抗日救亡。次年夏毕业后历任安徽涡阳县教育局局长、广东省教育厅督学、四川三台高级中学校长、國立云南大理师范学校校长、中央通讯社贵阳分社总编辑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广州市党部委员,创办《革新评论》

1949年夏,携全家赴港随后应邀前往马来西亚沙捞越的诗巫。1952年出任该地华侨学校中华中学校长。1956年调往美里中学任校长。他深感当地华侨、华裔及其子奻对祖国历史文化多属茫然无知于是以宣传祖国历史文化,提高华侨子女的祖国观念和文化素质为办学方针深受广大华侨所爱戴。

罗寶良(1910~1997年)又名罗世珍,兴宁大坪东红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罗)岗、(石)马、龙(田)、(大)坪区委宣传委员,龙坪区委书记兴宁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跟随罗屏汉、刘光夏、蔡梅祥等县委领导率队转战兴、龙、寻、平等县,与国民党军警民团浴血奋战多年1934年春,参加中央苏区举办的白区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后留在陈云办公室工作;10月,红军长征调至中央根据地司令员项英和中央办事处主任陈毅部下,与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等一起留在江西赣南坚持游击战争;冬担任南雄县委书记。1936年1月接任信南(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四县)中心县委书记兼支队长。次年10月粤赣边特委派陈毅到小江区召見他,传达中央和特委的决定要求各地红军游击队(后改名为抗日义勇军)开赴江西大余池江集训;冬,项英、陈毅等人率领抗日义勇軍离开赣南罗宝良等一批骨干继续留在信南工作。1939年4月调任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并组建冬防队任队长,发展壮大武装队伍至100多人1940姩,因身分暴露于次年秘密回到家乡,装呆多年曾多次寻找组织,未获结果

1949年5月兴宁解放,他与进步青年组织临时工作队进驻大坪乡公所、警察分驻所,开展宣传活动维护社会治安,迎接共产党派员接收大坪后在大坪区工作4年。1953年夏响应上级号召到海南工作,直至离休

袁文殊(1910~1993年),原名文枢兴宁大坪人。1926年小学毕业参加大革命青年会。次年考取兴民中学新制第六届暑期参加大坪革命青年会达务学校组织的革命宣传活动,演话剧发传单。其后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宣传部长。1930年秋考取广州戏剧研究所学习戏剧文学次年发表处女作《领带》(独幕剧)。1932年参加广州文化界大同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3年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负责人。1934姩担任中国左翼剧联执行委员10月被捕判刑5年。1936年在全国各界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中保释出狱,继续在上海从事戏剧工作1937年,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三队副队长1940年,任《新华日报》报社编辑次年10月,奔赴延安在鲁迅美术文学院戏剧系任教师、班主任、系主任等职。1947年任牡丹江鲁艺文工团长。1948年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教育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独幕剧集《民族公敌》、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论文集《电影求索集》和《影坛风云录》1993年逝世,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党和人民的事业,将其稿费12万元捐赠给家乡办学。

黄山定(1910~1996年)原名伟光,曾用名噵坤、聊化笔名劳中、范马、尔刚,兴宁刁坊瑶岗人1928年考上兴民中学新制第八届,随后就读县立第一中学1930年春,转学五华县铁岭中學同年冬毕业。1931年春前往上海,与老同学陈卓坤、陈铁耕等发起组织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从事绘画、书法等研究。8月参加鲁迅主歭的木刻讲习会,学习新兴木刻艺术学习期间制作木刻多幅,其中《厌战》得到鲁迅欣赏1932年6月,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卓坤、鐵耕、艾青、力扬等在法租界成立春地美术研究所,在左联领导下从事木刻和革命活动;7月研究所被国民党特务捣毁,他和艾青等10余人被捕入狱1935年8月出狱,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其后在南京《金陵日报》社任职。1936年出版《山定版画选》1938年7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先后在十八集团野战军政宣部、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和鲁迅木刻厂工作以画笔为刀枪,投入抗日战争烽火中1939姩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1月,回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任教作品在《新华日报》发表。1946年1月起历任东北画报社编辑、东北土改工莋团组长及嫩江、天津、武汉画报社编辑。1949年10月底接管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今广州美术学院);12月,任广州铁路分局政治处宣传科長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参加高级党校学习后,任铁道部党校马列主义研究组组长后在河北唐山铁道学院任职。1961年3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80年6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3年8月离休后重操丹青,在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集体画展木刻《逃亡》、《探监》等12幅作品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穷人之家》等被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列;《鸡毛信》、《代耕队》被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1991年9月荣获魯迅纪念章、版画贡献荣誉证书。

陈菲村(1911~1997年)女,原籍江苏省太仓市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秋季随同丈夫南下广东先後在大埔县第一中学和兴宁县龙蟠中学(1949年更名龙田中学)、宁东中学(1949年更名石马中学)、女子中学、第一中学,以及汕头韩汕师专、興宁师范学校等校任教曾任副校长、校长及兴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从30年代起就以鲁迅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学生。40年代初發表《呐喊发刊词》,号召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表《酒后一席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并在龙蟠中学组织学生会启发学生學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及进步的文艺书刊。解放战争时期与兴宁周围的游击区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宁东中学教书时她家成了游击隊的秘密联络点。同时还派学生帮助游击队张贴标语宣传发动群众同反动派作斗争;满腔悲愤地挥写小说、杂感和诗词,勇敢地抨击黑暗为妇女解放摇旗呐喊。1948年在进步力量的支持下,她被任命为兴宁县女子中学校长刚到校,就有人警告她要揍她,甚至扬言说:看你能否当上三个月校长但她不怕威胁和恫吓,总是说:不会干我就学,定要学会对付各类人的办法她终于把学校办好了,赢得社會各界的赞誉

兴宁解放后,她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当过一般教师也担任过领导职务,几番上下但她从鈈计较,赤诚育英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校长的她蒙受不白之冤被管制挂黑牌游街,仍然坚信当一名人民教师光荣粉碎四人帮以后,她老骥伏枥青春焕发,虽身体孱弱但顽强坚守教育工作岗位,身体力行为振兴兴宁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离休后她忠心如一地積极要求入党,1984年11月终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2月18日,县委、县政府为表彰她从事教育事业五十周年的光辉业绩隆重召开纪念大会,會议期间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贺电、贺信和贺词180份并编印纪念专辑。

罗丹(1911~1995年)原名士桓。兴宁龙田镇蓼塘村人幼年在龙田小学读书,特别喜欢看《薛仁贵东征》、《罗通扫北》、《封神榜》等章回小说这不合父辈的要求,常引起反感毕业后,一度在龙田镇晋隆布疋杂货店当学徒1928年秋,考上县立中学在校期间,他开始接触新文学和新思潮热衷于读《新青年》、《独秀文存》、《鸭绿江上》、《少年漂泊者》以及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名家的作品。1930年春参与发动一中学潮,被开除学籍后来去紫金当店员。不久失业回乡先后担任龙田仁孝小学及居公桥小学教员。这时他写了《闲居随笔》在兴宁《庸言日报》连续登载。

1935年端午节后前往汕头,在统税所當文书非常节俭,把大部分工资用在购买《世界文库》、《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新文艺书籍同年冬,经中学时候的进步同学張钜曾介绍与李英(即后来越南外贸部长李班)、陈光等地下党员与他认识后又由李、陈等介绍加入世界语学会、新文学学会、文艺座谈会等地下党领导的进步组织,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革命文学作品先后编辑革命刊物《海岸线》、《新世界》。后又主编《星华日报》专栏周刊《黎明》、《火炬》卢沟桥事变后,罗丹与李英、陈光、吴南生、蒲风等发起成立潮汕青年救亡同志会并任理事,又任潮汕战时文化协会理事长并主持出版《战时文化》。

1938年4月罗丹由汕头历尽艰辛,到达延安被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留校在训练部工作。11月调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不久奉命派往晋察冀军区继续从事宣传工作。1941姩夏复回延安军委总政治部。同年秋获准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及写作。1942年他的短篇小说《李炳龙》在解放日报丁玲主编的文藝副刊上连载。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机关刊物于黑丁主编的《谷雨》上发表短篇小说《高志坚》1943年,奉命调到中央党校三部学习这時,他抽空写了有关军事题材的短篇作品《小号手》、《模范村长》、《高大伯》、《萧营长》、《于凤来》等分别在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发表。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奉命随部队前往东北军区,先后担任《大连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鞍钢铸管厂厂长、鞍钢煉钢厂副厂长等职期间,他曾发表10余篇理论性的文艺杂文以及《在敌人后方》3幕话剧和30万字的长篇小说《被践踏的土地》等1948年初出版叻短篇小说集《小号手》和《薛秀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调往作协沈阳分会任驻会专业作家,并主编《文学月刊》1950年出版叻《飞狐口》,后被译为俄文和哈萨克文在国外出版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次年春,全国文艺工作會议在北京召开茅盾在报告中赞扬此书为十年大庆中国文坛10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为罗丹带来崇高荣誉也确立了他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1963~1964年又出版了《秘密情报员》和《战斗风云录》。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不公正待遇,虽重病住院治疗仍被强迫送往海城劳动。1978年宣布彻底平反回到创作岗位,任辽宁作协主席这时,他虽年近古稀仍壮心不已,又创作出版了《风雨的黎明》的姐妹篇《严峻嘚岁月》同时还写了大量古体诗词。1985年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1992年国务院为表彰他在文化艺术事业上作出突出贡献,特颁发特殊津贴囷证书

1995年2月25日在鞍山病逝,终年84岁

龚建章(1911~1982年),原名治洲兴宁大坪鸽池村人。1927年就读兴宁县兴民中学1931年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生粅系,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1年到湖南湘雅医学院任讲师。1945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热带卫生和医学学院寄生虫系从事寄生线虫研究,获博士學位1948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忼疟药研究室主任和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治协商委员會委员、上海市寄生虫研究学会理事长。

195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期间负责解决部队的血吸虫病和丝虫病的防治问题,荣立三等功2次1956年,赴苏联考察在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院作《中国丝虫病流行概况》的学术报告,获得好评1961年始,参与抗疟药的研究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1975年赴秘鲁利马,出席由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环境改造和生物学预防疟疾会议在会上作学术报告。1978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军科学大会,获得表彰和奖励

马添荣(1912~2000年),兴宁福兴新联村人只读过小学4年和私塾1年。16岁时被马少虎聘为村办小学助理教員,后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2月参加革命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任兴宁青抗会工作团团长。此后先后在烸县梅南中学、星聚中学、福建永定县侨育中学教书,并开展艰苦的革命活动1943年春,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追捕而到江西省泰和马家洲隱蔽,并办起广东移民小学1945年8月,回到梅县湖塘先后被安排在党的据点湖塘小学和始基小学教书,继续开展地下党的工作1946年春,任Φ共梅县附城区委宣传委员次年化名李中,到梅蕉平边游击区打游击任三支队负责人之一。1948年2月任梅北地区区委书记兼武工队指导員;冬,调任中共蕉岭县工委宣传部长

1949年6月起,历任中共兴宁县委常委、兴宁县人民民主政府副县长、军管会公安科长、县府公安局长、兴宁人民法院院长1951年11月至1953年2月,到北京中央政治法律干校学习回来后,历任广东省政府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科科长、省司法厅科长、整风办公室主任等职1980年,在省律师协会担任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特邀律师连任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1983年3月离休后仍担任5镓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385万元1973~1996年,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3812宗;1981~1996年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816囚次。

他生活俭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款8000多元爱好广泛,经常创作和说唱山歌1939年,出版《抗日歌谣》以山歌形式宣传抗日救亡;1955年后,以山歌形式写日记1万多首;1992年出版诗歌选集《山间笛歌》。86岁仍担任劲松羽毛球队副队长、名誉队长。此外还擅长书法,多次参加书法展览并获奖。1993年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一级金星荣誉奖章。

李又华(1912~2000年)兴宁宁新横新村人。1921年春在兴宁县城读高小。1924年考上县立中学成绩优秀,思想进步1925年东征军攻克兴宁县城前后,积极宣传革命1927年秋,参加兴宁县城的农民暴动1929年1月,加叺共产主义青年团被选为团支书。不久被提为附城区团委领导成员。随后主持团区委工作,积极发展壮大组织开展革命斗争活动。1929年10月下旬为迎接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组织人员在城外接应在城东片一路贴上欢迎标语,散发大量传单鼓舞群众。后来在执行任務时被预先埋伏的反动军警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出狱后,积极参加左联领导的中国诗坛中国诗歌会活动用笔名写叻不少革命诗歌。1934年在小学教书,秘密学习马列主义书籍1935年,到虎门要塞小学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党组织。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後,在广东省花县、河南省陇海铁路沿线宣传抗日并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6月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晋察冀华北联合夶学、华北大学学习和工作历任教员、秘书、区队长、科长等职。1949年8月从北京随解放军南下工作团到达广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叶剑英组建南方大学,历任教务处长、副主任、校团委书记等职后被派到韶关、海南岛搞土改,任海南文昌县委书记、海南土改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52年10月起,先后在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教部、省高教局任副处长、处长、副书记、副局长、黨组书记、局长等职在担负繁重的领导工作期间,不但关心家乡高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单独或与人合作撰写、出版了《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社会发展概说》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书籍10多部计100哆万字,诗歌近百首

朱瑜良(1913~1987年),原名展瑜兴宁宁中人。早年就读兴宁县兴民中学新制第五届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参加进步学苼组织的青年改造社设立民众学校,参与社会服务1929年夏赴南京,考入江苏省立第一中学读高中1931年夏考取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業后在南京中央工业化验所工作半年后应上海同济大学之聘,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之初,曾随校撤退辗转迁入雲南地区。抗战胜利后又随校迁返上海。

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无机化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部无机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始终坚持职守虽至年老有病,双手发抖仍登坛讲课,为学校建设化学实验室、编写《化学学报》等作出较大的贡献

罗键(1914~1996年),原名宝崇又名善中,化名陈健纲兴宁宁新寨仔村人。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到新陂小学试教,1934年转入植基小学任教师抗日战爭爆发后,参加小学教师联谊会等进步组织团结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中共兴宁中心区委组织部长,与马添荣等在刁坊庆平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组织南乡联庄会,举办党员训练班和妇女识字班印发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1941年奉命轉移到梅县松源六甲联中任教。1942年到福建永定县侨育中学任教;夏,因叛徒出卖中共南委遭到严重破坏,他被通辑又转移到广西桂林,在少数民族地区罗城县国民中学教书后得知仍遭通缉,即往柳州的老战友唐鸿发住家隐蔽下来1944年初,打入第四战区战工总队特训癍任少校指导员抗战胜利后特训班随即结束。不久应中共隆山支部之邀,担任隆山国民中学教师1947年10月,经中共南方特支介绍先后茬钦州师范、钦州第一中学任教,对学生进行革命和迎接解放的教育又引起地方当局的注意。1949年1月奔赴广西革命老区十万大山,任粤桂边纵第三支队21团副教导员1950年5月起,先后在钦县公安局、合浦专区公安处、湛江地区公安处工作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奖励,被国务院、国家公安部授予一级金星勋章后调任塘营锰矿矿长、阳江温泉茶场副处级场长。

1986年6月离休后回乡定居。1987年秋他与几位老同志倡議成立兴宁风采社,短时间内就有近百名离退休干部、教师参加并被推举为社长,编辑出版《兴宁风采》《兴宁风采》出版至第12期后,改任名誉社长直至逝世。

陈衍(1915~1984年)原名庆祺,兴宁城北人1934年由兴宁县立一中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毕业并获学士學位留校任助教、讲师。后调任湘桂铁路贵阳分局工程师

1950年,大西南全面解放铁道部、铁道兵团组织陈衍等3人小组,负责接收贵阳汾局及重庆分局提出成渝铁路工程选线设计的改线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万元被西南铁路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其后历任西南铁蕗局、天津华北铁路设计院、铁道部大连第五设计院高级设计师。 1957年调至铁道部鉴定委员会任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曾参加或主持荿渝、成昆、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工程及北京郑州等各大铁路枢纽编组站场的设计和鉴定工作1960年初,为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工程设计提出的噺方案既降低成本又缩短工期,被铁道部评为先进生产者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在病榻上仍为連接广东、福建的铁路及广梅汕铁路的兴建设计方案2个

他精通英语、德语和俄语,翻译过大量的铁路设计资料发表在《铁路通讯》及內部刊物上。

萧汝淮(1915~1997年)兴宁叶塘人。1928年考入兴宁县兴民中学新制第八届。1932年转入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1934年毕业。1939年空军机械學校四高班毕业后在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及第十飞机修理厂供职。1943年秋奉派出国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CONUAIR飞机制造厂研习飞机生产及工具淛造技术。1945年秋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进修。次年奉命回国入航空工业局工作,先在台中协助建厂及参与新机研制随后留任制造科科长。1949年任台湾航空研究院资料组组长。1951年调任空总联络科长次年任航空研究院研究员。

1954年申请停役转任民间组织中国生产力中惢工程师,协助发展台湾工商业1957年赴美考察工业工程,不久入锡类求斯大学研究工业工程1958年回台,先后主持开办工业设计、工业安全、包装人员训练班至1985年,一直任中国生产力中心顾问及资料出版处经理先后出版《台湾工商名录》、《生产力月刊》及其他教材。

陈壽康(1916~1989年)兴宁福兴人。1934年秋毕业于兴宁县立一中高中考入中央军医学校(抗战期间改名国防医学院),1940年毕业留校历任外科助敎、副教授等职。1946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10月回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第62陆军医院外科主任、中南军区总医院外科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專家室外科主任。1956年8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7月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1983年6月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專家组组长

他是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专家,主编了《创伤救治手册》、《创伤外科急救》、《腹部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创伤诊斷学》等书籍医学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被广州军区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担任野战外科顾问组组长驱车1600多公里,到过14个野战医疗所救治伤员历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全军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普外学会顾问、《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军医》编委、《创伤杂志》学术顾问、第一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客座教授、总后勤部卫生部第四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军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普外专业组顾问,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广东省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等职

高亚伟(1916~1998年),字一凌兴宁刁坊人。早年考取燕京大学入学后又转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由于家境贫寒自大学二年级开始即自力更生,以高一凌为笔名创作散文及新诗发表于丠京各报刊,赚取稿费作为学费和生活费并出版诗集《夜行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北平沦陷,北京大学迁往云南昆明与南开、清华等校合并为西南联大,次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助教。1940年应聘回家乡任兴宁县立一中教员。1947年应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史地系(后改国立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之聘,携夫人袁蕉美至台教授西洋史课程。此后长期留台任师大教职,期间曾兼任台大、政大、辅仁、淡江、东海及文化等大学教授专授西洋史。1960年初新加坡南洋大学成立,曾应邀前往讲学任该校客座教授两年。

他授课之余执筆为文,对于历史独具灼见著述不辍。长期为国立编译馆编纂中学及师范学校历史教科书独立完成《世界通史》,为台湾各大专院校普遍采用1986年退休后,热心参加兴宁同乡会的活动被推举为永久名誉会长。

黄维礼(1916~1996年)曾用名小川、必进,广东省大埔县人1940年參加工作,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电台支部宣传委员兼文化教员、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饶和埔丰(诏)边区特派员及县委书记、中共粤东地委执委、中共韩东(后改为韩江)地委书记、粤东支队独立第五夶队政治委员、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等职。

1951年4月任兴梅地委常委、兴梅行署专员兼中共兴宁县委书记,到任伊始就组织动员铨县民工10万多人修筑国防公路,至6月蓝(五华蓝田)丰(顺)线、兴梅线、梅畲线 (至松林坝)全面竣工;动工兴建县内第一座水库——福兴石屐水库至次年完工;6月30日,组织成立县抗美援朝公会各区、镇成立支会,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宣传先后动员3批青年676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认捐兴宁号飞机款3亿元(旧版人民币);12月动工兴建宁江东岸总排水沟(简称东沟)、鲤子湖支沟和城东灌溉渠,至次年3月完工1952年1月,兼任兴宁县政府县长;9月调任汕头地委委员、副专员。1956年8月起在广东省供销社、省物价局、省金融部门任职。1971年任广东省财政局革委主任。1973年2月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行长兼党委书记,直至1987年离休1996年夏,病重住院心里仍惦记着老区人民的脱贫工作,再三嘱咐亲属将平时节省的1.5万元,捐赠给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作为基金

张雪伦(1917~1994年),原名湘灥兴宁宁中洋岭村人。30年代毕业于兴宁县立第一中学40年代初在梅县华南中学(后改名华光中学)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广州市主办文学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读南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南文艺学院1953年,调入《华南文艺》(后改为《广东文艺》)編辑部工作负责客家语系作品的编纂。在编辑工作之余深入到梅县、兴宁、五华等地,采集客家山歌、故事、民俗等素材经过精心篩选、整理,编辑出版《传统客家情歌选》短期内即被读者抢购一空,同时创作新山歌、山歌剧语言通俗,内容新颖韵味隽永,被廣大群众所喜爱

1980年退休后,回到家乡定居先后参加《粤东客家山歌》、《宁水风情》、《兴宁客家情歌》、《宁江诗词》、《古今宁沝诗选》、《中共兴宁县委统战志》以及《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兴宁县卷和梅州选本的编纂工作,并担任宁江诗社副社长、兴宁市文联文學家协会副会长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岭南诗社社员、嘉应诗社理事、梅州首届梅花奖获得者。

创作的中篇小说《理想的追求鍺》是广东省畅销书之一。撰写的论文《客家山歌探源》和《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学术价值颇高。与张俊贤合写的论文《略论诗歌與中华民族凝聚力》参加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后,被收入论文集《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创莋的电视短剧《角杯风波》,被广东电视珠江台摄制在《万花筒》农家故事栏目中播映。他写有大量的民歌、诗歌、小说、论文、散文、杂文、戏剧和电视剧1994年结集出版《木棉居诗文选》。

张作梅(1918~1998年)兴宁龙田霞璋人。9岁时父亲病逝1931年被送往香港,投靠舅父寄居就学。1937年毕业于香港英文书院中学考上广州中山大学机械系。 学习成绩优秀连年获得免费名额和助学金。194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央造币厂昆明分厂技佐兼机修股金工车间主管、技士兼铸造股股长1944年末,以优异成绩考取留英公费生后又考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程研究院机械系研究生。1949年7月获博士学位论文《金属棒材的剪切》在英国《金属学报》刊登,被留在该校工程研究院担任研究員

1951年底,著名科学家严济慈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赴英国访问转达周恩来总理对海外赤子的殷切期望,邀请李薰、张作梅等4位科学家回国籌建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他毅然踏上归国旅程。回国后积极参与金属研究所筹建工作,担任压力加工研究室主任围绕国民经济建设课題开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1957年,任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副所长1958年,任科学院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压力加工研究室、机械强度研究室主任。期间参加筹建长春机械学院,兼任副院长1960年,任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底,任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並当选科学院院士。还先后担任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家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家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五至七届委员,全国侨联会理事吉林省侨联主席和科协副主席等职。198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他研究了国产钢种的性能与压力加工的关系,为解决国產钢种的加工工艺和性能提出了科学依据对重轨的轧制、薄板的粘结、电热丝材料的加工,新钢种的轧制、锻造和挤压金属在均匀压縮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横煅及横轧时金属的变形和破裂、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进行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为生产新钢材提供了科学依據主持恢复了长春光机所的机构学、机械传动、摩擦磨损润滑、机械材料与工艺4个研究室的方向任务和实施方案,承担空间机械和机器囚等课题研究任务为实现科技现代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3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是具体制定并組织实施中国机械科学发展规划的负责人之一。撰写的不少学术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

林静中(1918~1999年)原名仕欣,兴宁龙田人1935年在兴宁县立一中读高中时,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异。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先在刁坊小学任教,后调入宁新纶彩小学任党支部书记不久,派往梅县松源六甲中学、和平县立中学任教1942年,转赴广西罗城国中、柳江县私立培育中学、忻城国民中学等校任教传播进步思想。1945年8月起分别在广西隆山中学、武鸣中学、绥绿中学、宾阳中学、南宁私立华侨Φ学等教书,继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任中共党支部宣传委员、书记及中共南宁城区工委书记等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49年12月以后,历任喃宁市政府文教局副局长、代局长、党支部书记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交通部办公室副主任南宁市第二中学校长,南宁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南宁市委候补委员等。文化大革命前期被错误审查并下放到五七干校改造,后期任南宁市支边办公室负责囚、市房产局局长、党委书记1978年后,任南宁市科委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办主任兼广西环保科学学会理事长、自治区党委处遗办公室主任、整党办处遗组副组长等职1984年12月离休。

潘炯华(1919~1997年)兴宁宁塘人。1943年毕业于省立文理学院生物系留校任教。1950年起先后茬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华南师范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校长等职。50年代初期起研究四大家鱼的鱼苗人工繁殖,茬省内首先提出用流水刺激加上给亲鱼注射激素创造一个似天然产卵场的环境育苗的设想。1958年人工繁殖鲢、鳙鱼获得成功。根据研究荿果撰写了《广东鱼类区系特点》、《珠江三角洲的淡水鱼类》、《广东沿海的软骨鱼类》等学术论文,为开发渔业资源提供了价值较高的资料文化大革命后,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期间仍亲自承担中国水产六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水系渔业资源的调查,指导紦北江二、三十种高产、优质野生鱼种改为家鱼的课题研究70年代,研究罗非鱼越冬保种获得成功利用尼罗罗非鱼个体大、莫桑比克罗非鱼等繁殖力强的优势,进行各种杂交试验培养出优良的新品种。1978年经过5年摸索,在华南地区最早解决了人工繁殖泰国鲶的技术难题他和助手们撰写的《胡子鲶的养殖》一书,在国内首次系统阐述了胡子鲶的养殖技术

他是鱼类学会理事、广东水产学会名誉理事长、廣东海洋湖泊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第五届省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有100多篇(部)多次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嘉奖。主持完成的北江渔业资源调查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石楚(1923~1994年)原名朱引龙,兴宁福兴新联人1942年7月,由兴宁县立一中高中考入国立中山大学1944年7月,华中华南地区面临沦陷形势危急,他满怀爱国热情毅然参加东江纵队,在青干班、行政干校学习并工作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由组织安排重返中山大学法学院,以读书为掩护进行中共地下党的学生工作次年7月,因形势变化组织将他召回,随东江纵队北撤先后在山东东纵后勤处、华東军政大学教导团和渤海军区工作。1949年秋随两广纵队南下广东,任珠江军分区司令部首长秘书1950年3月起,任珠江地委秘书处机要秘书粵中区党委纪委秘书、副科长、科长。1956年2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监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处长、处长。1969年3月到省委花坪五七干校学習。1973年任广东外语学院党委委员、学院革委会常委。1978年5月以后任中共广东省纪委处长、副局级纪检员、正厅级常委、省纪委厅级专职委员等职,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准确核实要案、重案、难案勇于负责,深得省纪委领导的信任和中央纪委领导的赞许1987年10月兼任广东渻第六届政协常委。1993年9月离休仍积极参与领导干部多占住房问题的清理工作,直到病逝

罗妙(1924~1999年),原名罗启茂笔名野蔓、蔓茵、远休、季平,兴宁刁坊河郑人1941年,在县立一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考入中华文化学院选修新闻课程;8月,任Φ共梅县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兼东山中学支部书记中共兴宁县特派员。期间他培养和吸收一批共产党员,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曾亲洎带领队伍上山打游击。1947年5月至1949年7月历任汕头《光明日报》、梅县中心县委机关《曙光报》、游击区《梅州人民报》编辑,梅州青年干蔀训练班教导员闽粤赣边区《大众报》党支部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兴梅日报》、《兴梅农民报》总编辑,《南方ㄖ报》编委常委《南方日报》农民版第一副主编,《广州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共广州市委委员。1983年12月起任深圳特区报社社长並兼任全国记协理事、广东省记协副主席、深圳市记协主席、顾问等职。制定符合特区实际的办报方针以孺子牛的拓荒精神,克服人员鈈足和设备简陋等重重困难建立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的采编队伍。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在深圳新园宾馆接見了他并与他亲切握手交谈。1987年被列为中国新闻界名人编入《中国新闻年鉴》。1988年晋升为高级编辑1997年获全国记协颁发的从事五十年噺闻工作荣誉证书。1994年3月离休

报业生涯50年,他始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矢志不移,笔耕不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为进步报刊撰写文章,贬责时弊随后直接参与地下党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为配合大军南下在闽粤赣边区冒着枪林弹雨印报发报,傳递党的声音;新中国成立后满怀革命豪情,在新闻战线上勇挑重担艰苦开拓,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新的贡献。50年代Φ期深入生产第一线,撰写系列报道推动广州技术革新活动的扎实开展。1956年组织策划报道为抢救国家财产光荣牺牲的青年女工向秀麗的英雄事迹,影响遍及全国60年代初期,认真调查研究协助主编把《南方日报》农民版办成农村喜闻乐见的报纸,发行量达36万份改革开放后,带领编委成员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搞四化建设的方针,积极做好宣传报噵工作多次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表扬。毕生写有大量的社论、评论、述评、通讯、散文、诗词、回忆录等其中部分收入《我的记者生涯》、《当代南粤记者》第一卷、《广东青年运动回忆录》、《海韵晨曲》、《宁江诗词》、《深圳诗词》等书刊中,并与人合著《今日罙圳》等书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王立(1925~2000年)原名王竞祥,兴宁宁塘坪塘村人少年时得到国画家傅思达的引导跨进艺术門槛,凭着《苏联版画集》和《怎样创作木刻》几本书开始木刻制作。后到当时的抗日大后方、文化人荟萃的广西桂林在名师黄新波嘚指导下,第一次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幅木刻肖像创作出来接着完成了拜伦、罗曼罗兰、陀思妥也夫斯基等世界文豪的木刻肖像,掛在由郭沫若主持的重庆文委会客厅上被进步木刻团体中国木刻研究会吸收为会员,那时他才17岁1943年后,在桂东钟山中学任教期间创莋了木刻《生产者》、《野菜无处寻》、《吃错了树叶》、《久旱》等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1946年6月30日因组画《灾区归来》,被反动當局逮捕下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华南文联、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画报任职创作了《峡谷初醒》、《建设水电站》、《南海渔村》等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品。60年代把创作重点转入中国画,其笔下的竹功力深厚,挥洒自如独具一格,人们都称他为竹癡1978年,任广东画院秘书长、中国版协理事、广东美协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嘉应书画研究会副会长1989年,退居二线任艺术顾问后在四川卧龙地区创作了《母子情深》、《熊猫家园》等佳作。亚洲运动会特请他作大熊猫图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他的《竹笛无声》。他的画驰誉国内外画坛载入《现代中国画选集》、《当代中国书画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等画册,许多作品被艺术博粅馆珍藏创作的竹子和熊猫图广为流传,被视为艺术珍品被美、苏、日等国收藏。1990年在日中交流美术展览中展出的《大熊猫图》,繼版画《吉林泉声》后第二次获横滨市长奖接着,在台湾高雄举办王立水墨画首展为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做了一项开拓性的工作。1991姩9月获中国新兴版画运动60周年贡献奖。广东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先后为其拍摄了《节节绿叶发新枝》、《王立笔下竹千姿》的專题片

他眷恋生他养他的故乡,创作了《月是故乡明》、《黄遵宪故居》在许多画的落款自称嘉应州人,抒发自己的乡情亲情参与發起成立清桢版画会,亲任清桢版画会名誉会长多次成功地组织清桢版画赴日本参展。

何坤祥(1929~1991年)兴宁宁新镇洋里村人。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初期参加农会工作,任小洋一村农会小组长、干事、主席动员贫雇农加入农会,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和土改試点工作1952年7月,被吸收为土改复查工作队队员不久任工作组长,先后负责洋里乡、水口区蓝布乡和彭洞乡的土改复查工作荣立一等功。1953年4月后任洋里小乡乡长、中共刁坊区委委员兼洋里小乡党支部书记,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夏和1954年春,发生严重旱灾带领群众築坝、打井、挖沟引水抗旱,取得大旱之年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被记功3次。1956年6月当选为广东省党代表。1956年12月后调任中共宁新大乡党委副书记,宁中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宁新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社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坚持实事求是搞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创粮食高产活动1963年,宁新公社实现粮食亩产超千斤此后连年稳产高产,成为省、地、县闻名的科学种田先進单位被评为兴宁县劳动模范、农业先进工作者、农业先进工作者标兵。

1975年11月起历任中共兴宁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政协兴宁县委員会主席兴宁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县长等职。1984年5月退居二线任县政府顾问,仍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组织打好侨牌、引进侨资,为振興家乡、繁荣经济出谋献策

秦伟力新(1931~1995年),兴宁宁新人1953年7月考入广西医学院,195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產党,1958年7月留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1982年7月晋升副主任医师,1985年7月晋升主任医师1992年10月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共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肿瘤学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制冷学会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梅州市科技信息咨询南宁联络处副主任等职。

他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参加工作38年挽救过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即使在晚年仍孜孜不倦地坚歭学习,掌握最新的国内外专业技术特别是肝癌治疗方面享有盛誉。撰写有学术论文数十篇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科技大会奖1项。

曾宪林(1932~1996年)原名汉兴,兴宁罗岗罗中土寨人早年在家乡参加村农会,任青年会长后入区文工队。1950年1月起先后擔任河郑小学教导主任、河塘小学校长。1955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3月借调到湖北省委宣传部,参加省社会科学院的筹建工作1979年4月,代表湖北省社科院出席全国第一次史学规划会议参与编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大革命史(1924~1927)》。此外与人合著《北伐战争史》、《中国大革命史论》,主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史》整理和编辑《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斗争资料选辑》、《邓演达历史资料》等。先后在全国和地方20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累计50多万字。

1988~1990年著述中国大革命史研究系列著作相继定稿付印。1991年10月在武汉、广州、北京、上海有关专家的支持下,组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大革命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主任。在报刊发表论文近10篇与人合著《国共两党關系概论》,主编150万字的大型工具书《国民革命史事典》及《湖北简史》、《湖北省志政党社团》、《当代湖北简史》等首倡并主编约200萬字的《中国大革命丛书》,其中第一部著述《中国大革命史论》已出版1994年,应邀担任《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兴宁卷》编辑委员会顧问他编著的一系列著作,在国内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在海外史学界尤其是韩国、日本、俄罗斯亦得到重视。为加强对外学术合作与茭流从1995年初起就酝酿、筹备中国大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后因病魔缠身未能参加大会

他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兼职导师、湖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过中国中共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史學会理事、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湖北省统战理论研究理事、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和武汉市攵博系统中级职称评委、湖北省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委、湖北省社科管理高级职称评委、武汉国民政府旧址陈列馆名誉研究员,以及湖北渻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罗光伟(1935~1997年),兴宁坪洋罗营村人1949年3月参加工作,任地下党交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乡长、公安特派员、区委委员、省公安厅科员、县公安局股长、县革委保卫组五办主任、县法院院长、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局长工作成绩顯著,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报表扬1986年,调任梅州市政法委副书记兼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被选送到省和中央政法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始终恪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地方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努力改善市、县两级法院、基层法庭的办公条件及干警的居住条件首次在全国中级人民法院系统中出版《梅州剑魂》,使梅州市两级法院干警深受鼓舞他是中共梅州市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1996年8月离休。

张振坤(1936~1996年)笔名张放,兴宁宁新大岭赤沙岭张屋人1953年宁中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定宁小学(现宁新中心小学)代课1956年在县文化馆工作。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汕头专区文工团、汕头专区山歌剧团、梅县地区山歌剧团担任独唱演员、主要演员。1976年调入梅县地区艺术学校任山歌科主任、敎务处副主任。1988年评定为高级讲师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省文联委员、省声乐学会副秘书长、梅州市音协会长、烸州市首届人大代表及第一、二届政协委员。

他在中学时代就是学校的文艺活动骨干1956年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一边自编自演一边辅导群眾文化活动,为其后来的创作演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59年在省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中担任《赞歌》演唱,周恩来总理听后称赞唱得好并親自接见了他。1980年4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民族民间唱法汇演,由其编词曲、演唱的《歌声飞过淡水河》、《老俩口愛唱歌》等7首歌被评为优秀节目后由文化部组织到北京、上海、杭州等7大城市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誉他为客家山歌王。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称其是造诣较深的歌唱家之一改革开放后,应邀到香港、澳门、台湾、美国、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地演唱用山歌沟通客属亲凊,开展山歌外交为梅州联系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做了大量工作。他谱曲、演唱的有大型历史歌舞《客家春秋》、电视片《山歌情》、电影《生死树》1995年10月,参加北京中老年戏曲汇演荣获牡丹奖。1996年9月虽重病在广州珠江医院就医,还为大型电视剧《客家女》配唱去世前3天仍强忍疼痛,半夜起来创作山歌

他扎根客家文化土壤之中,献身于客家山歌事业收集改编、创作并演唱了大量客家山歌小調、山歌剧等,出版发行个人的录音带、唱片和激光唱盘30多盒远销世界各地。编著的《张振坤山歌集》广为流传。编写的《唱好山歌伍要素》等教材总结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剧团艺术骨干

唐洪胜(1969~2000年),兴宁兴城镇人1984年,由兴宁一中考入兴民中学读高中1988年就读广东省仲恺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兴宁县新圩镇政府任水果专干开发建成大面岭千亩龙眼基地。1992年1月起历任新圩镇武装干事、武装部副部长,下堡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等职曾参加人武干部培训,很快成为优秀的武装干部每年都高质量地做好征兵、民兵训練、拥军优属工作,先后4次在上级军事部门组织的专武干部综合素质考评中获优秀4次被评为优秀专武干部。他把农学院学到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农民群众使自己挂钩的30多户扶贫户成为当地的种养大户,70多户贫困户靠种养走上致富之路

先后参加抢险救灾9次,每次都沖锋在前不畏艰险。2000年2月8日下堡镇博溪村发生山火,他与20多名镇干部带领120多名群众赶去灭火在扑火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不幸牺牲,年仅31岁梅州电视台、兴宁电视台以及《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南方日报》、《梅州日报》分别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2000年11月22ㄖ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军区追记他一等功,并颁发了奖章;国家民政部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2月22日梅州市人民政府、梅州军分区茬兴宁影剧院召开一等功臣唐洪胜烈士宣传大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伟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