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的要求有哪些

[转载]诗词的立意和炼意
诗词的立意和炼意
1、诗以意为主。
大家知道,诗以意为主,这是中华诗词能传承数千年的灵魂所在。现在来看,老祖宗定下的章法不错,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什么是“意”呢?意就是作者创作的作品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后汉书》作者范晔在《狱中与甥侄以自序》中所说:做诗文重在内容,不仅仅在辞藻上下功夫,“常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庄子《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教篇》中说:“诗言其志也。”那什么是志呢?历史上的志,指的是思想、志向、抱负等。这是因为秦以前,先人们所掌握的词汇不多,所以,“志”也包含有”意”的意思。这在后来郑玄注释《尚书》时就作了说明。他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毛诗序》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随着抒情诗的发展。《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故后来又有:“志即意和情感”之说。唐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清人王夫之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毛泽东在为《诗刊》题词时,毅然只题了“诗言志”三个大字。这说明,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当代,诗词创作都离不开言情、言志。由于志和情都属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都是作者心意的表达,故诗作者们写诗填词时,应重在立意。
在中国诗史上,曾经有重情、重志和情志一体的三派,虽在他们各抒自见,却均离不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大多的作品都对人们的思想、社会形态起到了启迪、教化的作用。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的《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陈毅的《梅怜三章》(创业艰难百战多,断头今日又如何?此去灵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叶剑英的《五古》(攻城不怕坚,攻书不畏难;科学有险阴,苦战能过关)……还有近代立意新颖的讽剌吃喝风的诗:会议华筵次第开,厨师知趣费心裁。乌江千载西风冷,又见虞姬赋别来。千万首好诗、好词,都向往着美好的世界奋斗、讴歌和寄意……
如何立意呢?我前年讲诗艺时,讲过这样一段故事:
大唐开元冬,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位文人同时从军西北凉州,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天气很冷。三人不甘寂寞,来到一个酒肆饮酒祛寒。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天下事,兴致都很浓。这时,一位买唱的伶女手弹琵琶,面对着墙唱了起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曲子十分优美,唱得也非常感人,词又是描写军旅生活的,特别能打动前来饮酒的军营将士的心。在一片喝采声中,他们看到了墙上写的正是姑娘唱的,那就是诗人王翰在凉州从军时留下的绝句。王昌龄对高适、王之涣说:“我们都是有点名气的人,人家所唱的诗虽好,听后心里总不是滋味。兄弟们平时没有比过高低,不妨今天各人来和诗一首,一来嘛交伶女弹唱助兴,二来嘛比比谁的诗好,不知兄弟意下如何?”高适、王之涣立即赞同。于是,叫店家找来纸笔墨砚,由年龄稍长的王昌龄开头,王昌龄从王翰“欲饮琵琶马上催”诗句中得到启发,就以琵琶为切入点、以边塞怀情来作立意诗一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送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风高秋月照长城。
交与伶女唱别,接下来该高适了,他认为虽然军旅生活苦寒,兄弟在一起喝酒也应欢快,再写愁就没有意义;于是便以边塞寄情来立意挥毫写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伶女又启动朱唇,姣声唱罢,众人叫好。现在该王之涣了,他想:他们二位的诗,的确不错。我如果不另辟途径,实难取胜于二位兄长。踌蹰一会,眉头一展,自己何不该以边塞风情来立意?于是,马上运笔如风,和上一首《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献上,伶女动情弹唱,满座皆惊,人人无不叫好。王昌龄、高适赞道:“兄弟果奇才,造语颖妙,我辈不及也。”王之涣道:“哪里、哪里,昌龄兄的诗寄情高远,高适兄的诗警世诲人,王翰公的诗气势夺人,都令兄弟钦佩之至。”高适道:“之涣兄不必过谦,你那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立意才高远哩!”
从以上的故事来看,只要有了诗情,并以新奇的思维来立意,是不乏写出好诗来的。
2、意在笔先。
即写诗先必立意,“意”是全诗、全词或全文的统帅,它对你的作品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因为,虽然我们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却不可能把许多素材在一首诗、词或曲中和盘托出,罗列纸上。那样的话,就会和开杂货铺、记流水账差不多,哪能像诗、词和文章呢?因此,首先要分析、要有取舍,选择合符自己的意而用之。这也是构思的前过程。如果作者没有这个前过程,心中无数,脑内空空,就不能像搞建筑那样在施工前拟定一个明确的方案来,也就没有主意,就不可能建造出完美的建筑成品来。一句话,意应在笔先。
有人问笔先做甚么?我说,先是触,也就是对物事的接触和感触。再是思,如激动、感奋、欢快、悲悯、愁烦、憎恨等等。通过思(思索和寻味),也就是在作者的反复酝酿、推敲之后,再确定自己的目标。其次是“打腹稿”。说到打腹稿,我不得不讲一个故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每次写作之前,磨墨数升之后,要躺在床上蒙头静思。无论家人外人,大事小事,他都心无旁顾。当他掀开被头,也就是打好腹稿、思虑成熟以后,立即一跃而起,挥笔疾书,一口气便将诗文如行云流水般地在纸面上表现出来。王勃的行为说明,打好腹稿以后就可以动笔做文章了。再其次是运笔。过去,有古人说:“立意靠灵感”,有人问:灵感又靠什么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靠知识的积累,靠素材的掌握。所以,有今人说:“积累好比补充营养,酝酿好比好比十月怀胎,运笔好比一朝分娩。”这话也不假,当我们通过知识的长期积累以后,一旦接触素材,来了灵感(即:明确立意),诗兴一发(即:情志倍增),就会云涌笔端,一气呵成一首好诗、好词,或一篇好文来。
3、立意要高。
作者写诗、填词和作文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就个人怡情养性来说,也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读者读诗、读文,是希望从中获得教益,得到某种启发和提高。这种既丰富精神生活,又提高文化素养的事,本身就赋与高雅、圣洁的含义。如果我们以低俗、消极的思想内涵去充斥它,势必亵渎自己的心灵健康,亵渎他人的玉洁,亵渎社会道德,亵渎人类正气。所以,我们作人要有人品,做诗要有诗品。对于作者的人品和诗品,读者可以从作者的诗文中解读出来,因而,作者在做诗、作文前,立意一定要高,才能与人类社会合拍,才能宏扬民族精神,才能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他人启迪、教益的目的。
这里我再讲一个故事:唐天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52年秋天,杜甫、高适、岑参、储光义、薛据等五位诗人,相继在长安登大雁塔。他们在高塔上看到了喧嚣的市井和达官贵人的豪车宝马,看到了远处的秦山逶迤苍然;听到了深宅大院内传出的歌舞和酒色之声,感慨油然而生。于是,个个都即景赋诗。唐诗中,前面四位的诗都流传了下来,只有薛据的诗至今没有现世。这情景,与我前面讲的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的故事一样,背景也为同一物事,只是立意不同。正因为立意不同,作者的思想境界不同,所写出来的诗品格与层次高低不同。
高适的诗是:盛时惭阮步,未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他的发感是自己地位卑微,对不被重用,遭到游放的牢骚。
岑参的诗是这样:净理了可悟,胜因夙可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这是他在大雁塔上参悟佛理,决定弃官修行的心际。
储光义的诗是: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则力非大厦,久居亦已危。(注:则力,古汉字,单指山高大貌)这是他登大雁塔后感到宇宙空虚、人生危艰的真实写照。
杜甫的诗是: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禹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当时,唐玄宗李隆基的朝政已经非常腐败,安禄山蓄谋叛乱已成定局,大臣们陶醉在歌舞升平中,一个个忘乎所以。杜甫从这座高塔中预感到国家长此以往,将会像秦山(终南山)一样,一旦破碎,会使泾渭二水乱起来,难分清浊。皇家的显贵和独尊,臣子的忠奸,百姓的善恶,也一定会在动乱中淹没。到时,回首叫禹舜,苍梧云正愁,即使先圣转世,也帮不上忙。他是在为即将破碎的山河而忧心,为人民的安宁而忧心,想到将会不再有禹舜那样的清平世界了,忧国忧民之心就促使他发出呼天呛地的嗟叹。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四位诗人登临胜景,由于思想境界不同,即使背景一样,所立之意也不会相同。所作的诗的品位和层次也不一样。诗中可以看出,即便社会环境如此糟糕,高适还在为计较个人得失面发牢骚,岑参看破官场腐败,决定弃官修行,逃避现实,储光义只感心内空虚,一旦国家危难到来,只能当逃兵。唯有杜甫,他不但有敏锐的目光,还有博大的胸怀,为了国家和人民在那里呼喊。所以,他的诗品的层次高于别人。难怪会被后人称为诗圣。
再说,我们主张立意要高,并不是说我们写诗只能写政治性很强的诗。因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宽广的,其精神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既然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近代,许多爱情诗,山水风景诗,花鸟咏物诗,以及亲情、友情、怀乡、爱国等为题材的诗词,至今为人民传诵、百读不厌。那么现在,对真挚、纯洁、忠贞爱情的歌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生死不渝的友情、对勤劳淳朴的民风,对勇于奋斗、不屈不挠、和睦友爱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又未尝不可高吟低唱、大书特书?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作者:无论你从生活的海洋里取哪一滴水,只要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有益于陶冶自己的情操,都可以立意。只要我们的作者在写诗、填词、作文中意存高远,就能在自己的文化天地中有所作为。&
4、不能因词害意。
记得唐朝诗人崔护写了一首绝句《题城郊南庄》。写的是他在一年春游时的感慨:第一年春天,他在城郊南庄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春天再去,只见桃花依旧,那位姑娘却不见了。于是他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写成后,反复吟咏,觉得“意未完,语未工,”有了去年这天,没有今年今天,而且诗也不怎样合律,第三句“人面”与第二句的“人面”在句子开头就重复(绝句中的用词不允许重复的)。崔护是当时的美男子,诗风和他的人一样,力求完美。所以,他就准备进行修改。他想来想去,两年中三月这天确实不能用恰当的词来避免雷同,重复的“人面”也不好用其他的字来替换,因为一代替后全诗就变了味了。所以,他总想不出较之妥贴的句子来。后来,他遇到刘禹锡,谈到此事。刘禹锡和崔护都是中唐进士(刘禹锡中进士是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崔护中进士则是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只比崔护早一科)。他为人豁达,诗风贴近民众。考虑再三之后,认为这首诗无论从情感和意境上看,都很不错,建议崔护:这首诗虽然犯了绝句之忌,却不能因词而害意,还是保持原貌为好。所以,《全唐诗》载崔护这首诗时仍取原貌。我们细读唐诗,不难看出:唐代的诗人,是最讲究格律的(背景:唐科取士,多以诗考),对于一些大诗人写诗,他们宁可不合律绝,也不以词害意。所以,《诗人玉屑》评点说:“盖唐人工诗,取意为主。”至于《中国古典诗歌文库》注释中另有一说,即将第三句中的“不知”改作“只今”,那也只供我们参考。
前面讲了“诗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立意要高”和“不能因词害意”的问题,大家明白了它的含义和必要性之后,接下来,我们该接触的是炼意的问题。
什么是炼意呢?所谓炼意,就是指作者从纷纭繁杂的社会生活中,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从千变万化的感情活动中,经过观察、反复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炼出一个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主题,作为指导、贯穿诗词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如何炼意呢?这得从正视社会,接触社会生活说起。因为我们做诗、填词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展示内心世界,陶冶自己情操、宏扬民族精神、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净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服务。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没有浓厚的感情去正视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生活,是不容易、也不可能达到立意、炼意的目的的。
其次,炼意要工。工是什么?是投入创作思维精力的尺度、细度和精度。古人说:大凡做诗,要“工于炼意”,就是说我们为了写出好诗来,要多思维、多提取、多练达。谁都知道,剑要多磨砺,磨砺次数多的剑必然锋利。“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是真理。如果我们不像磨剑那样反复作工,就不会创作出精美的诗文来。
炼意怎样才能达到“工”呢?我认为应掌握如下三个要领:
1、首先要精。
也就是立意要简明集中,要做到一诗一意,防止“二意两出”。即:一首诗,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这样,才能集中全诗文字,抓住重点,把这首诗的主题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出来。《文心雕龙·镕铸》篇说:“二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因为二意两出,全篇就失去中心,失去统帅,战场上失去统帅要打败仗,做诗、写文章失去中心思想,必定东拉西扯,好像人的一个手指上再长出了一根手指,太不雅观。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先应当有一个焦点。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上放射出去。”所以,立意一定要单一明确.明人魏禧《日录论文》中说:“作文者,能善于作删意。”当你做诗之前,你可能有许多想法、有许多情绪在激动。可你在动笔时,却只从其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感受最深的那点来写。为了突出那一点,你得把那些浮浅的、一般的想法统统去掉,这是立意的要诀。一首诗本来很短,要把一个意思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出来,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你再想说两个、三个意思,而且总想面面俱到,那就什么也说不清楚。自己都说不清楚,更别说鲜明、生动地感染别人了。
再说精,不仅对立意要如此要求,而且对诗的内容要求也要精。内容不简练,繁冗的内容不但诗中的句子装不下,而且冲淡主题,读起来乏味。这是由于诗比其他文学体裁要更加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以及它的篇幅短,字数有限所决定的。因此,要求作者必须选取和提炼最能反映生活本质,最富有特征的事物,抓住由此激发出来的强烈的感情实质才行。以毛泽东的《长征》诗,是一首七律,内文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综观我国反映长征的文艺作品,有许多电影和多幕戏剧,有许多回忆录,也有许多长篇巨著和诗词,它们都不及毛泽东主席的这首七律。毛泽东只用八句五十六字,就集中和概括地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克服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他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家那豪迈的情怀。可以说这首诗的内容,是对长征中许多复杂事件,进行最集中、最概括的总结。的确是诗文中最精炼、最生动的典范。所以,我们说精,就是要用一句话代替许多句话,用一件事代表许多件事,以表代的手法来实现“精”。
李白的《静夜思》突出一个“思”字,马致远的《天净沙》突出一个“愁”字,有同工之妙,建议诗友们温习一下,从中得出教益来。
2、其次要新。
这里所说的新,是指新意。也就是立意要新。
大家知道,要求新,必须要有所创造,因为有创造,才能有新。上层领域里,“言前人之所未言,发前人之所未发”,“脱世俗之见”。就谓之创新。换句话说,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应该不雷同于前人,不同于世上庸俗的看法,能给人一种新鲜感,也就为新了。
再说:立意要新,是文学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丰富而纷繁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新陈代谢,各个时代中的诗人,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遭遇以及不同的思想见解,所以,每个诗人创作的东西,既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又呈现出他本人的个性特点。综观诗海,所有成功的诗作尽不雷同。清人赵翼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人物、新事物、新思想随时随地涌现,我们的创作应该反映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抒发新的激情。
宋代诗人陆游写过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是咏梅的能手,这首咏物词,他托物言志,赞叹为人的坚贞品格与高尚情操。他笔下的梅花,和他以前及同时代文人所写的,已经颇异其趣,其中隐喻诗人在黑暗环境中孤芳自赏,不甘同流合污和至死不变的坚贞的爱国之心。所以,历代诗家认为是首好词,广为传诵。1961年12月,毛泽东也写了《卜算子·咏梅》,同样托物言志,自序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题材相同,而立意全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现了革命家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谦逊自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以及解放全人类为最大幸福的广阔胸怀。
可见,同样的题材,在毛泽东写来,立意全新。他是在新的现实的土壤上,对生活有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映出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的生活不同于古代的生活,我们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古人的思想感情,只要敢于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真实的思想感情,是不会与古人雷同的。要脱陈去俗,锐意创新并不难。
当然,新要新的正确,新的有理。前些时期,所谓“新现代派”的诗,主张“性解放”,散布怀疑、颓丧、悲观、失望和极端个人主义。其实,那不是“新”,只是精神垃圾。
3、最后要深。
这里所说的深,是指炼意的深度。作者写诗,就是要立意深远,感人肺腑。用情之深,才能感人之深。用意之深,才有功效之大。这是作者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源泉、提高创作精度的底蕴。因为,一篇好的文章(一首好的诗词)言理,就是应该至理,这样才能发人深省;言情,就是要至情,才能感人动情;即使咏物写景,也要形象鲜明,使印象深烙读者脑底。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写诗、填词、作文章,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展示内心世界,陶冶自己情操、宏扬民族精神、讴歌真、善、美,为净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服务的目的。杜甫的《兵车行》,描绘了战争所造成的人民苦难,刻划了妻离子别,田园荒芜的惨状: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末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杷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统治者连年穷兵黩武和残酷剥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不但尖锐地揭露了现实的矛盾,而直贯穿着激昂悲愤的强烈感情,感人至深。
王之涣《登鹤雀楼》是一首写景而寄寓哲理的诗,把理、景、情、事融为一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运用浅显而朴素的语言,说明了深刻的哲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事无止境,希望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因景悟理,言寄深远,发人深省。
然而,炼意“深”,不是不经用工,轻易就能达到的,即使古代大诗人,也不能每首诗都言出至理,抒出至情,绘景就能达到优美极致的。但他们的名篇佳作,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层次的感情和神似极致的景物。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力求自己的创作达到立意深刻、感情深厚的境界。
&&&&&&&&&&&&&&&&&&
(来源:《诗词百家》 2015年第五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形容时间飞逝的古诗词有哪些?最好标新立意,浑然大气。_百度知道
形容时间飞逝的古诗词有哪些?最好标新立意,浑然大气。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长绳难系日,古今共同悲。二、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往事如风、烟波如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作文“等待 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 ?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 经历?“等待 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以“等待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作文(70分)“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经历?“等待”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等 待猛兽伏在草丛中窥视着猎物一步步走近,心急的猛兽不等猎物靠得太近就蹿了出去,追逐了半天,却没有收获,而另一些猛兽则在耐心地等待,等猎物走到眼前再施以雷轰般的一击,安稳地填饱了肚子这只是动物中的一个捕食技巧,但用心体味,我们可以发现等待的重要。等待不是完全停止活动地呆着,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形势的同时做周密的准备与计划有些人认为等待的人不过是畏畏缩缩的懦夫,而我要说:会等待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等待的人是在寻找机会,等到机会来临的瞬间,他们就可以充分地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想要打败曹操的百万大军,吴蜀联军就必须等候东风吹动旗帜;想要拍摄老实泉的喷涌,我们就得手持相机守候于其侧;要想有所盈利,股民就得静观股票的涨落“座山观虎斗”或许更多体现了人的狡猾,但没有这种今乎阴险的等待,人类也无法到达今天的地位机会就像流星,从不等待别人将它收入相册,只有我们耐心地去等才可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受不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于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麾下总有请战的将领;总会有人过早地或许过于轻率地作出行动也许他们自诩有着小说中好汉的豪爽与敢作敢为,但他们忘记了好汉们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什么是“该出手时”呢?那也是需要我们等待,等待机会的来临,不经历必要的等待而去做事,我只会想开头那心急的猛兽徒空劳无益,即使我们最终达到目的,势必也会付出额外的代价。有一个关于“等待”的寓言“守株待兔”想必大家都知晓,但我所谈的等待与寓言中那无知者的浪费时光可谓大相径庭等待不是弱者期待的上天的怜悯,而是强者的蓄势待发;等待不是愚者的想入非非,而是智者的深谋远虑等待是去做,去思索,去预见,去为最后的一搏做充分的准备。学会等待,我们终会等到可以放手拼搏的时刻,终会体味到等待这人生哲学的奥妙,终能品尝到“久酿”而成的“琼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以“等待”为题。等待有积极地等待,也有消极的等待。积极的等待,是冷静地思考,积蓄力量,磨练耐心,等待时机,为成功做准备;消极的等待是空等,无任何积极行动,几乎等于放弃。在写作时理清自己思路。等待什么?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如“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友人、恋人之间的等待,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中考,等待亚运会,等待祖国统一?为什么要等待?等待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希望。“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百花凋零后等待开放的梅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兵法中的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逸待劳。等待是一种蓄势待发。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酿造美酒需要等待,蛹化蝴蝶需要等待,勾践卧薪尝胆需要等待。为什么不能等待?“守株待兔”只能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 。 。 。 。 。 。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②这是很“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⑥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A.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②⑤①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⑥④③⑤①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西省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阴历每月初一,“朔”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B.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的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沈从文先生,他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牧歌情调。C.《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写就了这部雅俗共赏的小说。D.《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他的《堂吉诃德》就是喜剧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悲剧因素,形成了一种“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闻一多的转变⑴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加“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备感无奈的闻一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誉学界。⑵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何妨一下楼呢”,他竟因此得到 “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者几乎没有可能。⑶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这更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反感。⑷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九·一八”事变使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学潮。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⑸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讲义,怒气冲冲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⑥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遇优厚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⑺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⑻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翼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给他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⑼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一九四四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1947在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杀害。(摘编自雷熙《闻一多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只是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B.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政治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的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D.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等左翼书籍让闻一多对共产党和延安有了新的认识,延安的新社会秩序也让他看到了实现民主的希望。E.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19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闻一多的转变,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2.40年代初及此前,闻一多的基本立场一直站在国民党一边。这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3.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4.请解释文章题目“闻一多的转变”中“转变”的含义,并谈谈你的看法。(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协作校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有些曲目是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16 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剧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4分 33 秒》,作曲家约翰·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 4 分 33 秒,由“无声的音乐”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有声的音乐”,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这些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西方的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也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作出了他的《前奏曲》。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倡乐”和“非乐”。“倡乐”的代表为儒家,孔、孟、荀三人都有自己“倡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而“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1.下列关于“西方文学与西方音乐”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对音乐和诗歌的强大影响,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B.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各种音乐大量涌现,很多都难以归为某一流派。D.现代派中有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4 分 33 秒》,这类有声的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B.“倡乐”的代表为儒家,“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倡乐”和“非乐”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音乐思想,二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其中曹植、嵇康、阮籍三人最有名,“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D.两宋时期的音乐对于文人已不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二战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西方某些现代派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B.16 世纪末,在弗洛伦萨艺术家的艺术主张下出现的一批歌剧取材于希腊神话,音乐的这一重要发展同文学密不可分。C.《前奏曲》的创作印证了,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音乐和文学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D.音乐与文学都是人们抒发感慨的艺术方式,二者就如同两支同根而生的双生花,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其人生炫美的赞颂和平寂的哀伤。B.“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是对弘一书法风格的精准评价,意思是他的书法创作,清逸的线条泯灭了锋芒,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C.弘一晚年的出家既是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更是为了传经授禅,普度众生。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E.文章题目是“一钵了却谁的浮生”,结尾又说“一钵了却他的浮生” 一问一答,首尾照应。其中“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旨在告诉人们是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2.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6分)3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其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人生选择的看法。(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B.共其乏困 C.秦伯说 D.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B.以其无礼于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惟君图之 予之生也幸D.吾其还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以其无礼于晋 D.恐年岁之不吾与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相同的一项(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A.函梁君臣之首 B.素善留侯张良C.吾得兄事之 D.则思江海下百川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àng 挣脱zhèng 氛围fèn 庇护bìB.瘠薄jí 无垠yín 干瘪biē 缱绻qiǎnjuǎnC.澎湃péng 绯红fēi 觇视chān 摒弃bìngD.傫然lěi 褶皱zhé 剔透tì 蹩进bi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仿照划线句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腊梅,在严冬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向立意的中考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