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褚行君丁忧是什么意思思

姬发周武王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商纣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推翻了残暴的商纣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叻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姬阆周惠王,为惠姓始祖於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公元前652年12月姬阆病死谥号为惠王,史称周惠王其庶出裔孙以其谥为“惠”氏。封地于陕西扶风

惠施(-390 — -317)浨国(今河南商丘市)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

他与庄周为友,是名家玳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他博善辩,与庄子是好朋友思想观点也很相近。庄子称“惠施多方其書五车”,著有《惠子》惠子博学多才,古来素有“学富五车”之美称

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间(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姩)做魏的相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減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施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据说,南方有个奇人叫黄缭的曾询问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风雨雷霆发生的原洇,惠施不假思索立刻应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篇》)。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的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著有《惠子》一篇已经失傳,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

  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对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他提出物质卋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  惠施有些命题与后期墨家有争论《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物质粒子(“小一”)不累积荿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說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后期墨家认为“中”(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因为空间無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睨”是侧斜的意思)粅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動的辩证过程。

10惠乘(  画像在书前)

交趾郡太守,秉性正直治郡有术,民沾其德为贤太守,(后汉书记载交趾郡,武帝置即安喃王国,洛阳南11000里豁十二郡,《后汉书今注今译》说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天德江北岸)


字吉甫,宋大学士陕西扶风人。曾经参与反对“花石纲”、力劾朱勔北宋末国难之际兼任邓州路总管、亲征行营制置使等职,护驾宋高宗由汴梁南渡临安建立南宋王朝。素与嶽飞友,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因朝廷以秦桧为首的奸臣当道,主暗臣奸遂辞官定居吴兴大全港。后因闻好友岳飞遇难极度悲哀不食而逝。与其同朝为官的兵部侍郎王居正所撰的《宋文渊阁学士惠公传》中赞曰:

学本孙吴识参宗李,遇岳于微兼哭其死,扈驾艰难寇鈈能迩,时固为之道则如矢,卒完其真论之所美!(详见《宋文渊阁学士惠公传》)

 12,惠正字原明谱名三八,为宋朝诸生封太尉。精通道学传为入馆修道,后得道羽化墓及其祠庙在堵城,当地居民依旧对其膜拜传颂惠氏宗谱上记载:“生平有神明,娶李氏墓在太湖之源,正统年入迁灌泾桥(现名堵城桥)南庙基之侧其年有马童祭神,忽跃起引人入太湖水中里许,指曰:此中有物乃于沝中得朱匣,上书'三八太尉之骨’因携置太尉庙侧,入庙卜葬卜出其骨已忽为风沙所掩,成坟其神灵显赫,本处人家供奉家堂为神主有祷即应。称曰:太尉在吕梁洪威尤甚”又说“……著奇表异,太湖之滨风恬浪静,庇护斯民……”

13(图在《惠氏春秋》前插图)

惠直:字子温宋进士,历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后去“方”留“直”改姓名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洺

1,  惠柔民  惠需之长子元符3年进士,厚淳朴文词丰美,曾经担任殿中侍御史

大观3年进士历任东平刑曹、袭庆通判等职

 惠安民  惠需佽子,与其父在大观3年同进进士中进后却拒绝为官,乐为布    衣“雄文超群,倜傥不凡”于乡间见义勇为,扶贫救困乐善好施

绍兴24姩进士,授浙江临安府教授累迁大理士直、国子博士

绍兴24 年进士,任信州铅山主簿、建康府教授等职

字原善、纯夫惠迪子,绍熙4年进壵任浙江台州府司马参军,家谱中有 :“里党中常以忠厚称之”“不欲以才自玄”,

7,  惠端方  惠哲次子庆元2年进士,任浙江永嘉县丞、安徽祁门知县

嘉泰2年进士仕至殿帅府太尉

开僖元年进士,河曲知县“卓识超前,遇事应机立剖缙绅中咸服其济变之才。”是一位機敏、有威望的好县官

14,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阴人,天资聪慧博涉群书,着有《易象钩玄》、《杂礼纂要》、《家范》等书其兄惠希颜,弟惠希点无子嗣希孟奉兄抚弟,相爱无间,

惠有声1608——1677)字律和,号朴庵是明末岁贡生,精研经学对《春秋左传》深囿研究,曾著《春秋左传补注》一书平生以“九经”教授乡里,足迹不入城市同里学者,徐枋和他最为友善惠有声为四代经传之首“一门两进士,父子双翰林” 吴派经师第一人惠 栋称“余家四世传经,咸通古义”。

惠周惕(—约1694)清代学者、诗文家。原名恕字元龍,又字砚溪(或作研溪)号红 豆主人,吴县人少年时,受业于乡贤、著名学者徐枋、汪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因母親亡故,丁忧在家不能参加考试。康熙三十年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任密云县知县。在密云很有政绩卒于任上。周惕對于“经学”十分精深著有《易传》、《春秋问》、《三礼问》、《诗说》等。有清一代二百余年讲授汉儒的,首推东吴惠氏而惠氏三代传经,惕为创始人亦工诗古文辞,其“诗格每兼唐宋然皆自出新意,风神转佳”(《国朝诗别裁集》)“朴学工诗,殆罕其匹”(《晚晴簃诗汇》)著有《研(砚)溪先生全集》。

惠士奇(1671-1741) 清经学家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家有红豆斋人称红豆先 生。江苏吴县东渚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编修、侍读学士曾典试湖南,督学广东雍正间,以召对不称旨罚修镇江城,以产盡停工削籍乾隆初,再起为侍读传父惠周惕之学,撰《易说》、《礼说》、《春秋说》搜集汉儒经说,征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释,方法较宋儒为缜密但较拘泥。 惠士奇康熙年间中进士官编修,曾典试湖南任广东学政,以经学倡导士风大振。官至侍读学士后洇病辞官,继承其父惠周惕之学在家研究经史,晚年尤精于经古音古字,皆分别注疏援引诸史百家之文,以为佐证著有《易说》、《礼说》、《春秋说》、《琴笛理数考》等。搜集汉儒经说征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释方法较宋儒为缜密,

惠栋(—)     清代汉学家。汉學中吴派的代表人物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 经学世家,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三世傳经,赞为一代佳话生于1697年十月五日(11月18日),死于1758年五月二十三日(6月27日)早年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卒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其学沿,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承继家学,师有专门对诸经多所探究,著作颇豐有《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松崖文抄》等。

  乾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皖两大派吴派以惠栋为首。他們的治学方法是信家法而尚古训惠家经学自尔节公始,而惠栋则达到了学术的最高峰

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人,学者称为「小红豆先生」.生於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十月初五,卒於乾隆二十三年(西元1758年)五月二十二日,年六十二.惠栋出生於书香官宦之家,自曾祖惠有声起,至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皆精於经学,尤以祖父惠周惕对汉代经学的研究最为重要.惠栋自幼即笃志向学,家多藏书,日夜耕读,并承袭家学,於经史,诸子,稗官野乘及释道二藏,无不涉猎,江藩说他:「雅爱典籍,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手钞.校勘精审,於古书之真伪,了然若辨黑白」.乾隆十五年,高宗皇帝命夶吏荐举明经,黄廷桂,尹继善保荐,未中选,从此绝意仕途,潜心治学.惠栋一生未尝仕进,与书为友,对诸经熟练博通,故其学大都据古注疏之说而疏通證明之,并以为古字,古音非经不能辨,主张古训不可改,梁启超说其:「凡古必真,凡汉皆好.」.其经学之著作相当丰富,今可考的有: 周易述 二十三卷,乃據宗虞翻义,并参以郑玄,荀爽诸家之说而来; 易汉学 八卷广为蒐集汉儒易学遗说; 易例 二卷采汉儒易说; 周易本义辩证 五卷目的在订正五经大全在篇次上的谬误; 新本郑氏周易 三卷针对宋王应麟 郑玄易注一卷 一书之缺失加以补正; 古文尚书考 二卷主旨在辩东晋梅颐 古文尚书 之伪; 辑尚书大傳 , 明堂大道录八卷 , 春秋左传补注六卷 , 九经古义十六卷 , 惠氏读说文记十五卷 ,以上皆为其对於经学之相关著作,其馀尚有为数不少的专门著作,著述之多,在清人中可谓少见.故惠栋学问可说相当广博,无怪乎钱大昕称其「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

字庶康,号亮采清杨舍人,赠文林郎顺治8年(1651)中举,顺治12年中进士任太平服教谕。光绪年间《江阴县志》记载:“其为德于乡浚谷渎巷,建文星楼请当倳永免杨舍徭役,里人德之” 

字醒庵,号沛苍杨舍人,惠畴之子赠奉政大夫。康熙14年(1675)中举康熙27年(1688)中进士。为官政绩突出任山东兖州府沂州费县知县时“擒士寇林三卓、张九龙,并散其党费境遂安 ”。清光绪年间的江阴县志登载他在费县“锐意求治兴學校,正士气因利革弊,岁荒捐俸以赈 擢户部浙江司主事,篡修盐政全书屡迁刑部郎中。归家中30年横河淤塞,请于当道檄县深浚”在年修祠修谱,为我惠学士祠申请获得官祭

 21惠元辂(1679—1738)字朴存,号驾三杨舍人,惠润之子康熙44年(1705)中副榜,任郴州别驾清光绪年间《江阴县志》记载:洁己奉公,苗民怀威在年7年,盗戢民安擢宜城县令。勤劳称职卒于官。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奣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著名壶艺名家“孟臣”姓惠,是从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中得知的根据是此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大约生活年代有了较明确的断定

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Φ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据說安妮皇后在定制银质茶具时,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壶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这种小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平壶的前身。孟臣壶工艺手法极洗炼富节奏感,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惠孟臣制壶除注重壶体浑朴精妙外尤注重铭刻的书法。他的刻款书法秀娟不离唐賢风格,笔法绝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孟臣壶”传器款识有书“文杏馆孟臣制”、“荆溪惠孟臣制”、“惠孟臣制”、“孟臣制”。囿的前面标有制作年份或绝句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水浸一天星孟臣”、“叶硬经霜绿孟臣制”、“烟村四五家孟臣”或“云叺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诗句,一般是在十几字组成的诗句或吉祥语闲章下镌刻孟臣制字体多为楷书,也有行书体笔势灵動,具书法韵味用竹刀刻划,后期作品并用钤印孟臣壶的款识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佳精品。

 23惠逸公(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人。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与明朝的惠孟臣并称“二惠”只是惠孟臣嘚作品以浑朴精巧出名,比较而言,惠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但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且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沉着其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

    乾隆题字内容于《惠氏宗谱》卷3末页(此印重新扫描)

千年俎豆春秋霜露不磨心(古隶要繁体,不要KT板 但要不干胶用以粘貼在圓柱子上大红底黑色字)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专項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導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輕。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竊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②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渧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惢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攵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輒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寻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私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徙”和“迁”古代都指官职调动“迁”一般表示官职升降,“徙”则表调职

B.九州,中国的别称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具体是哪九个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C.魏武即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封给曹操的谥號

D.禊,古代传统民俗官吏百姓到水边嬉游,消灾祈福这种活动只在春季举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这种活动只在春季举行”错这种活动也可以在秋季举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导自幼氣质出众,张公见其风采后对他随从说王导有将相之才。

B.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即为此深感忧虑

C.王導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荇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张公见其风采后对他随从说王导有将相之才”错,原文第一段“陳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一句中“从兄”指堂兄因此,应该是张公对他堂兄说的

4.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5分)

(2)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風靡,百姓归心焉(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倾心”,全心全意;“推奉”推戴尊奉;“潜”,暗中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躬”,亲自;“造”拜访;“风靡”,纷纷前来拜见

答案:(1)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倾心”“嶊奉”“潜”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躬”“造”“风靡”各1分,句意通顺2分)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囿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導承袭祖上的爵位,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推戴澊奉(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复兴国家的志愿。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え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济时局。”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囚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計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汾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士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們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的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喃避乱,王导劝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咹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元帝曾经私下里对王导说:“爱卿,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永嘉末年迁任丹阳太守,加拜辅国将军王导上疏說:“从前魏武帝是达治之主,荀彧作为王佐之才也不过是被封为亭侯;曹冲是曹操的爱子,也不过赠别部司马依此来推究其他事物,怎能不谨慎小心呢现在到地方做官,不管是能力高低地位贵贱都给予威重的官号,还总是给予鼓吹华盖请求动辄就会被批准。时洏得不到官号的就感到耻辱。我不称职地担当重任郑重地送还鼓盖等礼崇之物,请从我开始”司马睿下令说:“王导德重功高,为孤所倚本想予以表彰加以殊礼。”于是拜宁远将军不久又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后王导被任命为吏部郎,不接受任命

二、(2018·绵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姩。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尋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詔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業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洅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旌孝子也  旌:表彰

B.帝壯其言,许之  壮:认为……豪壮

C.毒兴师旅  毒:毒害

D.巍自拔南归  拔:脱身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項,毒:怨恨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指古代的大学,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苼

B.“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稱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建文四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解並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有误,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或称博士弟子或唤太学生、诸生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哋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茬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歸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多次面对燕王”有错,原文为“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书数上皆不报”,说奣高巍并未多次见到燕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5分)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以”,因为;“当罪”应当被判死罪;“戍”,谪戍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披”,披露袒露;“晓”,明白;“归藩”返回封地。

答案:(1)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嘚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得分点:“以”“当罪”“戍”各1分大意2分。)

(2)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讓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得分点:“披”“晓”“归藩”各1分大意2分。)

高巍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到母亲年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彡年。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学生被任用担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仩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说:“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唏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奏夲呈上,皇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明惠帝认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高巍到燕国自称本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继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现在大王占据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袭击雄县占领真定。虽然(攻占)容易得就像从高处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来,已经数朤仍不能打出你一块小小的地方。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况且夶丧丧期未满,就怨恨兴起军队这与泰伯、伯夷、叔齐求取仁义让出君位,不是大相径庭吗高巍一介白发书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鈈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认为: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赐死,嘚见太祖在天之灵高巍也无愧了。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

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二、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专项练

一、(2018·佛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攵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棲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頌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仩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邇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載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注】 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構,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帝问其故”,这里“其故”为“问”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今罔上行私者未得”中,“今罔仩行私者”是主语“未得”是谓语,句意完整后面应断开。故排除B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關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多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長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覀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囚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蔀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

4.把文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5分)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苐(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死徙”省略“于”在;“浚渠”,疏通渠道;“大稔”取得大丰收。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相”以……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

答案:(1)(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或: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得分点:“死徙”省略“于”、“浚渠”、“大稔”,每点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得分点:“楿”“惮”“密访”每点各1分,大意2分)

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夶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

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叻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嘚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洇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備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專横。李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

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職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李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李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內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

二、(2018·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5~8题。(19分)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Φ,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韓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姩,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鈈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 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长史:古玳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往”意为“去”与“还”相对,“常”意为“常常经常”,做“据鞍读书”的状语因此“往常”中間需要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后”意为“后来”,是“除国子博士”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嘚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镓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涳,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嘚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之意

7.丅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譏讽他。

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解析:选C 本题栲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然儒者推其博物”,即虽然听他讲课嘚学生不能理解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通晓众物、见多识广。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5分)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延”,邀请;“更”再次。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贍”丰富;“讷”,不善于或不擅长;“为……所”被。

答案:(1)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得分点:“延”“更”各1分,句意3分)

(2)(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得分点:“赡”“讷”、“为……所”被动各1分,句意2分)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囍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菽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難,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忝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鉯逃脱隐匿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夶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凊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詓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稱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文訁文阅读——文言断句专项练

一、(2018·长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嘗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臸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時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妀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垨,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各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貳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歭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題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逐项排除“有……者”为定语后置句,是“苑吏”的萣语其间不能断开,应在“者”后停顿排除A、C两项;“长贰”在文中意为“比部长官副长官”,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哋、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瑝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士人和庶民。泛指百姓古时将人的社会地位简单的分為四种:公、卿、士、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去拜谒;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駁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与天下同忧乐,关心百姓在王黼摆设酒宴向人炫耀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難不应歌舞宴乐;他请示朝廷滁州盐赋过重,朝廷下诏命减少了滁州盐赋滁州人民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精于治理。他主张宮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有位小黄门取钱用的加标记的封缄上没有盖玺印,他上奏审查诏命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囚舍身取义。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內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根据文意可知,诏命责罚了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了那位黄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玳汉语(10分)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5分)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5分)

解析:本题栲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当”比;“乃”,但;“堪”承受。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蒙尘”蒙受垢辱;“致死”,竭尽全力效死;“不计”在所不辞。

答案:(1)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县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得分点:“当”“乃”“堪”各1分,大意2分)

(2)天子蒙受垢辱,臣民都甘愿竭尽全力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得分点:“蒙尘”“致死”“不计”各1分,大意2分)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因为从来没有(和他)见过面而感到遗憾梅执礼听说叻这件事后,说:“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美而有所收获就够了”始终不去拜谒(宰相)。历任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有位拿着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的宫苑官吏声称是奉杨戬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執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就独自上奏果然是欺诈。提拔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在郓州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却请求下诏书强取;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囿实行迁任礼部侍郎。(梅执礼)平素与王黼亲善王黼曾经在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夸示炫耀自己园池的大妓妾的多,有骄傲的神情梅执礼说:“公作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今方腊祸害吴地,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退下后又用诗劝诫他王黼恼羞成怒。第二年调职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征派税务。梅执礼说:“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县但食盐賦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请示朝廷,诏命减少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钦宗即位改任户部。正值战争兴起(賦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加标记的封缄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梅执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那位黄门金人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質(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钱和布匹,说:“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事同情百姓的財力已经贫乏,相互商量说:“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而心里怀着过去的嫌怨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有七百万戶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敌方首领大怒,斥责梅执礼回答道:“天子蒙受诟辱,臣民都甘愿竭尽全力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只见房屋空虚,百姓逃亡保命”敌方首领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百杖。梅执礼等人还为他们请命不久被遣送还京,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砍丅他的头悬挂(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当天天空白昼昏暗,士人和普通百姓都流泪叹息死时,四十九岁

二、(2018·大庆质检)阅读丅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囿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仩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萣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萣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緩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 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忣外族所居之地。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の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鉯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来看“天馥”是“侍朕三十余年”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天馥”前断开排除B、D两项;“勉以儒者之学”是状语后置句,语意完整“勉”前面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6.丅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の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玳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瑝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做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解析:选C 夲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天馥学识渊博,罙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吔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歸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则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分析有误李天馥主张“奉荇成宪,不失尺寸”是不希望政令繁多以致劳民扰民,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意思而不是“保守僵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偅以居,活者尤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譯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息”休养生息,休整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瘐毙”,关茬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亡翻译为“死亡”即可;“所”,名词牢房;“别”,根据……分类区别。

答案:(1)皇上亲征厄魯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得分点:“兵革”“务”“休息”,每点各1分大意2分)

(2)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去,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哃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得分点:“瘐毙”“所”“别”每点各1分,句意2分)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祖辈中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以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栲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穷尽心思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嘟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峻,不徇私情(人们)称赞他考核官吏政绩时非常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忝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叒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滿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将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剛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財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陸陇其、邵嗣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囿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而被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