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墟是什么时候

观澜古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观澜古墟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也是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的实物建筑群,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观澜古墟位于现观澜办事处新澜社区,西临,是具浓郁风情特色的商业街区
,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繁华似锦,是外国商品进入、、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在当时,素有“小香港”之称,是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每逢农历的一、四、七都有集会,且为一天时间。整座建筑楼群主要建于清代中后期。
观澜古墟现状
观澜古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浓郁风情特色的商业街区,整个街区由
一条南北走向的观澜大街,和四条东西走向的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以及沿的西门街组成,四条东西走向的街自北向南依次排开,均由观澜大街通往观澜河边,也就是当时的水路货运码头。
东门街,有一座高八层、占地面积42平方米的古炮楼(后改称成昌楼),它是深圳地区最高炮楼之一,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址。斑驳的历史遗痕,为它增添了更多的沧桑与古朴,巍峨之势仍不减当年,它是智慧与财富的象征。整个古墟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炮楼6座。
新东街,长85米,宽5.4米,是当时的日用百货、水果(、、、、等)、小吃、理发等商业一条街。
卖布街,又叫碎布街,长90米,宽3.2米,是当时洋布、省布(本地产布)的主
要买卖地。洋布全部是从香港贩过来,有水运,也有路运,路运主要靠劳工们双肩挑,早上9点钟出发,下午4点钟左右就可以到家了。这里之所以叫卖布街,是因为它整条街全是经营布匹的,所毗邻的宝安、惠阳、粤北一带的人都要到这里来买布,不仅仅因为它是商贸中心,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引领时代潮流的最新、最洋的布,而且商铺集中,货品繁多,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漫步卖布街,一些具标志性的残留痕迹,如商号二层正门之上的两侧,有“洋贸、布匹、省布”等字样,不难想象当时这里一派人潮涌动的闹市景象。从观澜大街进入卖布街不到50米向右拐,有一条立新巷,巷里有一座不大的古炮楼,它拥有观澜最大的炮楼门。解放前,这座炮楼曾做过国民党某师的指挥部,解放后,曾做过民兵指挥部。在此炮楼的一顶角,生有一颗形态怪异、类似盆景的小,它美丽而凄婉,是这座炮
楼唯一生命的见证。
龙岗顶街,这条街不长,有一座外观壮丽豪华,保存较完整的四层洋楼,名为“公益酒家”,意在服务于民。“公益酒家”占地面积为67.5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具有明显的欧式风格,“公益酒家”的招牌名与楼的整个外观,都保持原貌。这里集酒家、旅馆于一身,主要面向外来的客商。
在公益酒家的背后,有一条龙岗顶巷,巷里有一家当时很有名的狗肉店,叫做“登康狗肉”店,是观澜最早、也最有名的狗肉店。
西门街,全长68米,在当时是杂货一条街。
2005年,观澜古墟被确定为宝安区第三批保护点。
观澜古墟历史
曾经号称“小香港”
据介绍,观澜古墟位于观澜街道,东临,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古墟由观澜大街、卖布街、龙岗顶街、新东街、、西门街、南门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和巷组成,占地6万平方米。据历史资料记载,每条街道在当时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如观澜大街是文化、教育中心,聚集了书店、照相馆等商家,卖布街是各类布匹成衣及配套的专业市场,龙岗顶街主要集中了酒家、旅馆和娱乐场所。鼎盛时期的观澜古墟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是当时惠东宝地区最繁华的集市,号称“小香港”。目前,观澜古墟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红楼(公益酒家)、客家居民楼和西洋民居楼数百栋,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堪称深圳近代民俗一条街。2005年,观澜古墟被宝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确定为保护点,也被区委区政府纳入“十一五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使其成为宝安又一张文化名片。
观澜古墟展望
建空中步行旅游走廊,据信息,整个观澜古墟的规划已完
成,其中将具有地域性的旅游体验等现代元素,作为激活手段使古墟复兴。
针对特色旅游、商业激活、公共活动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特点,宝安区规划分局提出古墟复兴三大策略。首先,梳理商业业态,集合观澜地区各种产业,将其组合编织布置相关角落,在规划建设中引入的商业业态为客家餐饮、社团活动、休闲娱乐、特色旅社、、佛学活动等六大类,使其再现观澜地区现有特色商业和文化功能,使古墟成为浓缩的“小观澜”;其次,规划设计开放活动空间。整个旅游区的各种活动将以古墟为点、碉楼为线自西向东扩展至观澜大街,借助古寺的修缮复兴带动旅游区活动带的形成;再次,规划一条空中步行旅游走廊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场地高差和建筑内垂直交通体系,创造一条穿越室内外的。该旅游走廊将作为刺激点将古墟旅游带活,并引发商业的兴盛。这条空中旅游走廊将成为观澜古墟的黄金走廊。
.深圳政府在线.[引用日期]
.龙华新区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宝安日报[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杏坛:北水神仙墟开市,万人趁墟行好运
杏坛:北水神仙墟开市,万人趁墟行好运
&&&&&&字体:[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陆丰文史》第十四辑
历史文化古迹——陆城老墟北极庙简介
一、老墟北极庙元天上帝之由来
老墟北极庙,位于市区北郊河图山岭下,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2008年8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9年)前,北极元天上帝已由湖北武当山天运道教传入陆丰,当地乡民筑庙奉祀,香火甚旺,至今已有600多百年的历史。
北极元天上帝原乃北方天帝,民间信仰之神。民间对北极元天上帝的崇尚是从古人信仰星宿而来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观测星辰以测方位、正四时之举,战国后,人们把全天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二十八群,称二十八宿,并分成四组以“四象”命名,每一组星想像为一种动物,遂有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龟蛇之说。北方龟蛇星组改造为龟蛇合体的动物神,再被人格化而成为道教所敬奉的无量祖师,即道教的守护神——玄天上帝。北宋时,宋真宗因避圣祖赵玄朗讳,将其改为“真武”。大中祥符年间(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帝君”,简称为真武帝君。道教徙也跟着绘真武神像,在各地建庙立位供奉,真武信仰勃然兴起,此时尤以武当山真武庙著名。元代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朝时,因真武为北方神,北方属水,取其水能克火,当时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为避水火之祸,均建真武庙,设玄天上帝像,旁多塑龟蛇二物。因北斗七星之斗星地位尊崇,俗谓“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民间又把玄天上帝作为“司命”之神。后因清代圣祖康熙名玄烨,为避帝讳,遂又改“玄”为“元”,故称 “元天上帝”和“北极庙”。
北帝之所以成为水神,是因为古人以为“南溟之水生于北极”。清初的史学家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粤人祀赤帝,并祀黑帝,盖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北极,北极为源而南溟为委。祀赤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以其司水之源也。”(卷六“真武”条)要解南方之水患,必须根治北极之本,故岭南比起国内其他地方,真武庙建得多,且都建在城镇的北郊,陆城老墟北极庙也如此。这是当时气候长年暴雨,老墟冷水堂一带经常水灾,又是原陆丰乡民每逢“二五八”、“三六九”上墟买卖交易的活动场地,当地乡民为了谋生,筑庙奉祀“元天上帝”,无非是希望仰仗神力制优水怪洪魔。
二、陆城老墟北极庙
陆城老墟北极庙,又称“北帝庙”。据《陆丰县志》(清乾隆十年)等史料记载,该庙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9年),系老墟十八社民俗习惯活动场所之历史文化古迹。其时,择地陆邑城内建庙(现陆城北堤路原市政府内),奉祀元天上帝。但由于历史变迁和建设需要,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迁于陆城老墟河图岭山下重建。河图岭是陆丰旧八景之一——“图岭斜晖”自然景观圣地,每当夕阳西下,岭上林木被抹上一片丹红,此时登崖赏景,一派落日斜晖景致美不胜收。诗曰:“望远余清兴,夕阳山更佳,炊烟冲树起,天畔灿晴霞。总总鸦争树,挥舞燕轻纱。团转狮金球,如奔虎下山。”这是对该庙外河图岭景色的写照。还有对庙内元帝功德显赫的千古佳传。传说在清初甲午年间,苏成围困陆城数月,城内水竭人危,帝於城内显圣掘井供水,城墙炮不能损,且降诗以安民心,诗曰:手执宝剑任方忙,脚踏龟蛇镇八方;眉毛苍白千古在,追灭贼寇万古传。据清乾隆《陆丰县志》记载,有东海滘乡贤林大遇(痒生)撰文以记之(碑刻序文现存庙中,附后)清朝爱国都督林则徐亲笔题匾文“北极殿” 三字赐庙。
“北极庙”经历代修建,1995年在原址(老墟河图岭山下)重建,修复戏台及匾额、钟鼓等文物一批。目前,庙宇总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座庙宇采用粤东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三进布局,分有前殿、拜亭、正殿、左右厢房,庙内正殿供奉元天上帝、太子爷、华光爷、四大元帅等列圣尊神;厢房供奉老母娘娘、观音大士等神像;庙中还保存有碑记、雕塑、印章等文物。在建筑结构上,采用当地祠堂形式,而建筑装饰,则应用了大量的瓷贴、彩绘和石雕,殿顶“双龙戏珠”,栩栩如生,与殿前拜亭“三星拱照”,相映成辉,使得本清静、肃穆的历史文化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在装饰的内容上,也不以历史宗教文化为限,运用大量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如八仙过海、元帝救民等传说,集中显示当地民间艺术创作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对于文化工作者研究当地古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参考价值。如今,陆城老墟北极庙理事会全体成员,为继承古老文化遗产,弘扬历史庵堂民俗文化,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在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下,朝着宗教旅游新亮点目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建设。
陆城老墟北极庙的历史、艺术价值深受各界人士的肯定,日,广东珠江台摄影组专程到陆丰拍摄陆城老墟北极庙的历史文化古迹,制作成电视纪录片,先后在南方电视台、广东新闻台、陆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各台播出,宣传老墟北极庙的历史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附林大遇序文:
元天上帝御乱庇民功德
城司清维,地职宁维。
帝合德屏民之生,常冥赐福,变显神擎。岁在甲午,苏逆纵鸟合之万众,重围孤城,炮声如雷,永月轰轰,城坦圮毁,层宇颓倾,堆木外逼,竭泉内警。帝即显圣。掘水新井条蹑。
帝即登城顶,随敌所至,靡不克胜,圣守数月,智勇倍增,临城破敌厥,角若崩,寇乃胆寒,解围息争,合邑境无恙,复见泰宁,今虽播迁,尚蒙余庆大哉。
帝德民昌,能各讴思无已聊戏舆情。国朝大钦宾邑庠加冠带蒲阳林大遇敬铭。
《参考文摘》:
1、李作君编著:《真武大帝》,东海彩印有限公司承印,1997年十二月出版,第39页。
2、陈江风主编:《现代化建设与民间文化遗址保护》,学苑出版社,2006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61页。
3、陆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指定北极庙为文化保护单位函》,日行文,第1——2页。
4、东海镇党政办公室文件:《关于成立东海镇北极庙文物保护管理小组的通知》(东办[2008]31号)文件,日行文,第1页。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2015 www.lf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陆丰市委宣传部
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清平古墟整治工程一期完工|工程|新桥|建筑_新浪网
清平古墟整治工程一期完工
清平古墟整治工程一期完工
新桥清平古墟整治工程一期完工。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 通讯员 曾檄文 梁剑发文/图)作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的新桥清平古墟,迎来保护性开发工作的第一阶段。近日,清平古墟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完工,该工程投资5345万元,用于清平古墟的文物修缮和市政工程改造。清平古墟整治工程一期主要建设内容为古墟范围内的广安当铺、桥头商铺、新桥粮仓、桥头碉楼等文物的修缮,包括沿街建筑物外立面刷新改造、景观建筑及景观绿化工程、停车场工程、绿道木栈桥、给排水工程、电力通信及照明工程等。目前,结合桥头片区排涝工程项目的完成,在永兴桥周边500米范围内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古典的格局,打造“古有清明上河图,今有沙井永兴桥”。据悉,设计和施工方考虑永兴桥的重要节点作用和区内难得的水面景观;依托古墟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和较好的建筑群体关系,一期改造工程将沿水岸15栋民宅一起纳入本次整治内,为未来整个古墟内部建筑的全面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且希望通过本次立面改造,能带动周边的其他建筑发展,为景区的发展树立重要的标杆;为二期剩余的其他民宅升级改造奠定基础,希望早日实现完整的清平版“清明上河图”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新桥街道加紧修缮清平古墟
&&&&新桥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清平古墟,它形成于清朝中期,约有200多年历史,古墟内文物汇集。&&&&清平古墟保存有诸多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永兴桥、新桥粮仓、广安当铺等,是一处文物相对集中、空间相对独立、风貌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对于清平古墟的保护建设工作一直在进展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深圳绝无仅有的、闹中取静的、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将极大地改善片区的生活环境,为辖区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近,清平古墟终于将迎来保护性开发工作的重要节点。3月始,清平古墟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已加紧开工,拟投资5345万元用于清平古墟的文物修缮和市政工程改造。&&&&此次清平古墟主要建设内容为古墟范围内的广安当铺、桥头商铺、新桥粮仓、桥头碉楼等文物的修缮,沿街建筑物外立面刷新改造,景观建筑及景观绿化工程,停车场工程,绿道木栈桥,给排水工程,电力通信及照明工程等。&&&&在现场还设立了清平古墟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部,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广安当铺等老建筑内的杂物,古墟内的排水工程正加紧进行。&&&&工程负责人表示,为了早日完整展现古墟风貌,各施工单位在遵循科学、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大力量,加快进度,安全、合理、全力推进清平古墟保护修复工程,今年年底将修复完工。&&&&本版采写:宝安通记者&徐龙晨&&&&通讯员&昌建/图
开启桌面通知
开启后,有重磅新闻时浏览器会向你推送动态通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井清平古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