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话说从前水泊梁山山存在于民国时期,会怎么样

湘潭县(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县)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县
湘潭县(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县)
湘潭县,隶属于湖南省。位于北部,湘江下游西岸,长衡丘陵盆地北段,北纬27&20′-28&05′、东经112&25′-113&03′之间,东临株洲市、,南接、、,西抵、,北与湘潭市接壤,属。县域总面积213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户籍人口97.84万,常住人口86.12万(2016年末)。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1914年,湘潭县隶湘江道。1950年,县城关区析出,建县级湘潭市。1968年,析出韶山区建省属韶山特区。
湘潭县有“湘中明珠”之美誉,是中国湘莲之乡、
湖湘文化发祥地。县域全境均属资源节约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的前沿阵地。著名景点有:, 等。
境内荆洲老虎坑、堆子山发现时期聚落遗址(属湘中四大),从这里收集的彩绘陶器等文物,证明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县内先民已由狩猎、采集活动,进入畜牧、水稻生产阶段,形成定居。  商周时期,境内出土的文物较多,其中最珍贵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华船形山出土的和老屋出土的窖藏尊、鼎、觯、锸、爵、钟等青铜器。青铜器的种类、形制和纹饰工艺,说明境内先民已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懂得酿造技艺,尚祀神饮酒和娱乐活动。  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长沙郡。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
两汉三国时期
西汉,析置湘南县(东汉为湘南侯国),治所在今,今县地分属湘南和临湘县,隶。  三国二年,分临湘立湘西县,今县地分属湘南、湘西县,隶。晋,湘南、湘西隶属关系未变。南朝齐建元二年(480),湘南县废。今县地分属湘西、、新康县。
梁天监年间(502-519),分阴山县立湘潭县,湘潭县始立,县地多在今县境,治所在衡东石湾附近,隶湘东郡。
隋唐五代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湘潭县域扩大,将、攸水、阴山、并入,今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域亦扩大,湘西、、新康县部分并入。今县地属衡山县,隶潭州。  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名地相符。是时,涌泉,利于灌溉。湘潭、等港口,利于船舶停靠。刘禹锡、杜甫等著名诗人,至此多有诗作,中原文化影响益深。  五代十国时期,县域属马殷楚国,隶潭州。易俗河商业发达,设置场馆。
宋代,湘潭县隶潭州。县人开采金矿,开垦山田,扩种水稻。株洲商业兴起,开征酒税。
元符元年(1098),湘潭县析出2乡、析出5乡置善化县。南宋,县治移至今观湘门直街,设立学堂。崇安人胡安国从荆门移居县域,筑碧泉书堂讲学,《》撰成,创,开一代学风。
元贞元年(1295),湘潭县升为州,隶潭州路。元末,人民不堪重负,湘乡人据境内寨起兵反抗。后为陈友谅农民起义军参政,抗衡朱元璋。
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平湘潭,其部杀易华于下,并大肆屠戮,全县幸存20053人。湘潭复降为县,隶长沙郡。此后,县民多从江西迁入,经过休养生息,人口渐繁。湘潭成为湘江交通枢纽,县治筑城,工商业发达,易俗河成为著名米市。  清顺治六年(1649),清军入城,杀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并“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血洗县城”,全城幸存者不满百人。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占领县城。
清康熙十八年,清军复定湘潭,兵戎蹂躏,境荒田20余万亩。
清咸丰四年,太平军袭占县城。曾国藩以侍郎督师专征东南,治兵衡阳,倚湘潭为饷源,其后筹饷皆取自湘潭,且大新县城。自此,沿江十余里,商贸繁荣,城中街坊街总,楼宇整峻。时称天下第一壮县。  1905年,湘潭辟为寄港地,外国商品涌入,民族工业、手工业受到冲击。同时,县内效兴洋务,电话、电报事业始兴;株萍铁路、长株、株渌段建成;西医随教会传入;废除书院,兴办学堂,数十名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之术。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首先响应,10月27日,湘潭宣布反正。
民国3年,湘潭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撤道,隶湖南省。民国27年,隶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日,县城沦陷,日军在县境四处扫荡,到处奸淫、烧、杀和掳掠,全县死伤13万余人。
民国34年9月20日,日军向驻潭缴械投降。
日,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进驻湘潭县城。11日,南下途中组建的中共湘潭县委率干部百余人抵城,宣布湘潭和平解放。县域隶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专署改名,县域隶湘潭专区)。13日,中共湘潭工委与中共湘潭县委合并。2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旧政权,开展筹粮支前,清匪反霸,安定社会,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1950年,县城关区析出,建县级湘潭市。此后,县内开展减租退押,开始土地改革,试办农业互助组,,着手兴办地方国营企业和区、乡,动员青年参加赴朝参战。
1951年,株洲镇及等7乡从县境析出,建株洲市。同年,开展土改复查,至1952年结束。
1959年,析出五星、卫星、星星、上游四个公社及红旗公社的一部分和入株洲市。1968年,析出韶山区建省属韶山特区。[2]
县政府所在地:,截至2011年,湘潭县辖15个镇、4个乡
镇:、、、、、、、、、、、、、、
乡:、、、
2015年,根据湘潭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湘潭县辖易俗河、谭家山、、白石、茶恩寺、河口、射埠、花石、青山桥、石鼓、桥、、、桥14个镇,分水、锦石、排头3个乡,总面积2132.80平方千米,总人口98.9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易俗河镇大鹏中路518号)。[1]
2011年末,全县总户数30.8万户, 总人口98.4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9.2万人,9.2万人;男性50.8万人,女性47.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7,达90.1%。
人口出生死亡情况:全县出生人口9807人,出生率12.03‰,其中,男孩5303人,女孩4504人,117.74,死亡人口6543人,死亡率7.32‰,为4.45‰。
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312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1158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35584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248659,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12250人,文盲率1.77 %。
2013年末,湘潭县总人口9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09万人,非农业人口9.13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9。全县出生人口12276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982人,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6.43‰。[3]
湘潭县总量603.75亿立方米,年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5.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090千瓦。
湘潭县全县耕地102万亩,林地108.6万亩,森林覆盖率47.8%。主产稻谷、生猪、鲜鱼、蔬菜、茶叶、水果、湘莲,有“中国湘莲之乡”之称。
湘潭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35种,矿产地有132处,其中中型矿床9处。探明储量居全省前5位的有锰、矽砂、石膏、海泡石,居全国前10位的有锰矿。
湘潭县属中亚热带东部亚带,按植被区系划分,属华中偏东亚系。过去对天然值被利用不当,致使呈为次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组成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经济林及沼泽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态多样致使植被各具特色。县境内里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名目较多,主要有林木类、竹类、药用植物类,花卉类等百个品种。
湘潭县内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等6个种;禽类有麻雀,野鸡等22个种;鳞类有鲤、鲢等40多个种;介类有龟、蟹等6个种;昆虫类有蜘蛛,蝉等46个种;无脊椎类有蜗牛,蚯蚓等6个种,脊椎爬行类有眼镜蛇,水蛇等14个种;两栖类有泥蛙,泽蛙等5个种。
湘潭县地处湘中偏东、湘江西岸,位于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地跨涟水、涓江、流域,为湖南省辖县,属于资源节约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县域地图呈狮状,巨口张向。面积2512.98平方公里,约为五山一水二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和庄园。东至杨梅坳,南至斗茅坳,西南至洴塘,北至。与湘潭市区以湘江为界,县、市区域似犬牙交错,又与宁乡县、、、、、、、、株洲市、、水陆相连。
湘潭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与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最高为西南的,海拔755.1米,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的万家塘,海拔33.2米,相对高差为721.9米,地势比降为10%,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以平原、岗地为主。其中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9.54%。岗地占35.21%。丘陵占18.61%。山地占6.64%。县境属湘中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群山绵延,昌山为县境最高峰,海拨755.1米,系之一。西部凌 空耸峙,海拨437米,有“乌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之势。东南部脉绵延南北50公里,云集、、琵琶山、晓霞山四座高峰。北部,海拨311米,层峦叠翠,秀色一方。县境中部沿、北部沿涟水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东北由湘江、涓水、涟水汇注,形成富饶的湘潭盆地。
湘县域属。按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划分,境内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气温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气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冻。全年冬、夏时间长,春秋两季短,暑热期长,严寒期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温、水的地域差异小,较多,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性。
全县多年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7~18.3℃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1991年极端低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高温达41.2℃,冬夏温差24~25℃。年最低温度一般在-2℃~-8℃之间,年最高温度一般在39~40℃之间。县内年降水日,多年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多的年份曾达190天,最少的年份只12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比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左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为1750.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只997.7毫米。
全县平均日照总时数为小时。7月份日照最多,2月最少。年际之间,差异颇大,最多年日照达2127.7小时,最少年为1449.5小时。境内春季和夏季多东南风,盛夏多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风速大于17米/秒,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每年均有出现,年均7~8次,最大的风速为20米/秒。
该气候适宜动植物生长。县境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农业耕地102万亩,林业用地108.6亩,森林覆盖率47.8%,总量603.75亿立方米。
湘潭县,依湘江,邻省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湘江、、长衡西线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天易高等级公路横亘东西。2005年,在《》公布的“中国大陆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排行榜上,湘潭市(湘潭县人口、面积均约全市的二分之一)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排名第三位。2009年,湘潭县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荣膺“湖南最具投资吸引力县”。
湘潭县,依湘江,邻省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湘江、107国道、公路、纵贯南北,320国道、潭邵高速公路、湘黔铁路、天易大道等级公路横亘东西。[5]
2011年,全县实现GDP190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突破13亿元,净增3.4亿元,总量稳居全市县(市)区之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增长38%;完成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增长4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长55%;比调整为24.4 : 46.6 : 2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4.5亿元,增长41.5%;万元规模能耗下降13%。天易示范区发展势头强劲,增速均在50%以上,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14年,湘潭县286.8亿元,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52.6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633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0:53.2:29.8。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61.4%和29.6%。
2014年,湘潭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10.65万公顷,增长2.1%,粮食总产量74.1万吨,增长3.4%,再获“”称号。蔬菜种植面积2.25万公顷,增长1.8%,蔬菜产量68.14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3.78万吨,增长4.8%;禽蛋产量1.94万吨,增长4.1%。全年出栏肉猪218.47万头,增长2.4%。   基础建设继续夯实。全年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26亿元,完成土石方1212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33公顷。
2014年,湘潭县20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规模工业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15.3%。其中,天易示范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77.7亿,增长22.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19.3%,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5%。实现418.2亿元,增长14.4%,实现利润14.5亿元,增长14.9%。
2014年,湘潭县全县22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增长25.7%。完成205.0万平方米,93.5万平方米。
2014年,湘潭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50.6亿元,增长25.7%;非国有投资115.7亿元,增长22.6%。按投资方向分,其中产业投资60.8亿元,增长28.8%;基础设施投资47.4亿元,增长29.5%;13.0亿元,下降30.1%。全年施工项目43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64个。2014年,湘潭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9个,完成年度投资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9.1%。共签约新项目48个,其中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全年到位内资36.2亿元,6771.5万美元,增长23.5%。
2014年,湘潭县实现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5.3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19.5亿元,增长3.5%。全县实现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进口总额111万美元,增长16.8%;出口总额3889万美元,增长15.1%。全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23家。
2014年,湘潭县全年推出了白石之旅、花石之旅、碧泉之旅三大旅游产品,成功创建5星级鑫田国际大酒店,启动县首部乡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全年接待游客704.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
2014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5亿元,增长15.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7.0亿元,增长17.1%。[4]
全年投入县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增长44 %。完成荷花南路、杨柳南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拉开了县城发展框架。大力推进金霞山公园、、天易生态水厂和生活垃圾场建设,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投入城镇建设资金6.4亿元,城乡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城镇化率达33%。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过亿元,完成村道硬化322.7公里,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万余处,全县农村基础条件、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稳妥推进县域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纸厂改制,启动县矽砂矿企业改制工作。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稳步实施,、、工作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县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实际到位内资2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980万美元,签约新项目达8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3个,县域发展后劲显著提升。
湘潭县素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誉,是中国湘莲之乡、湖湘文化发祥地,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其传统音乐入选第一批扩展项目名录。该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精心打打造县域特色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成功举办中国·湘潭第二届湘莲文化节,全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2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综合收入达5.4亿元,同比增长69%。
2011年第三次荣膺 “全国科技进步县”。 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4.5亿元,同比增加18.96亿元,增长41%;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39%;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立项40项,立项资金1288万元;全县R&D经费投入达到3.55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1%,同比提高0.71个百分点;申请专利337件,同比增加151件,增长率87.8%,188件,同比增加62件,增长55.3%。
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是全省唯一拥有三家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县(市、区),连续1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近几年,湘潭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等荣誉。文化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青山唢呐”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全国“唢呐之乡”殊荣,被授予全国“艺术之乡”,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站”。全县城乡就业、保险、医疗、救助等进一步完善,是“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试点先进县”,还先后获评“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全国工作先进单位”。
全县有中小学、共计267所,其中小学189所,初中60所(其中学校8所),3所,高中7所,职高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7个,幼儿园130所。在校中小学生101204人,其中小学生47483人,初中生34143人,高中生19570人,特教生8人,职高在校学生有 12197人,另有在园幼儿 14721人、职业培训学生2661人。全县有教职工7193人,其中小学2503人,初中2719人,高中1314人,职高554人,特教2人。学校建筑面积为1204030平方米,其中小学379379平方米,初中420735平方米,普高313667平方米,职高89949平方米,特教300平方米。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基本普及了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英语教育和农村中小学,全县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达99.1%。高考报名6705人,其中一、二批本科上线2656人,占全市上线人数的51.2%,录取清华、北大7人,连续十三年高考各项评价指标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省示范性:、湘潭县凤凰实验中学、
100%全覆盖,完成286家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县文化馆顺利通过全国第三次县级文化馆评估,实现“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县博物馆开工建设;举办了建党90周年大型红歌赛、第二届中国湘莲文化节、纪念爱国诗僧敬安大师诞辰160周年等系列活动;文物保护工作成绩突出,新增、黎氏(八俊)故居、寺门前义渡、胡安国胡宏墓四处第九批省级,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青山唢呐”保护中心成立并顺利注册登记;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全年查处贩卖盗版碟、非法书刊摊点20余个,并收缴非法书报刊4000余本、盗版光碟2000余张,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投资880万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重点不断加强,全年共报告3212例,发病率338.1/10万,无报告,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秩序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免费14464人,婚前医学检查率79.9 %,住院分娩率99.9%,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100%,19.7/10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4.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3.6%,新生儿访视人数率96.28%;9.1‰;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改观,共建造无公害化卫生厕所1100座,“四害”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8578元和8758元,增速达13.7%和16.1%,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投入资金12亿元,全面完成省、市、县实事工程。筹措资金近亿元,率先在全市开展转城户养老保障工作。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试点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全覆盖,稳步提高。全县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进入了全省计划生育模范序列。
湘潭县山川秀丽。湘江和、涟水穿越县境;古之一的、湖湘文化发祥地隐山、高耸入云的、巍峨挺拔的、重峦叠翠的、傍江而立的金霞山可登高览胜;、、夕照亭等古刹殿宇历史文物犹存;、砚井、汉城桥等名胜古迹可游目骋怀。历代留下了“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杯底还缴龙安云,剑边更落金霞山”等千古绝唱。
县内山清水秀,宜商宜居。影响深远的湖湘文化发祥地隐山,巍峨挺拔的乌石峰,高耸入云的昌山,临江而立的金霞山,山山葱翠,云蒸霞蔚;神奇的碧泉潭、幽幽的古砚井、古朴的汉城桥等一处处景点令人流连忘返。历代留下了“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杯底还邀龙安云、剑边更落金霞石”等千古绝唱。境内万顷沃野,藏珠纳宝,蕴含矿产资源33种,极具开采价值。这里的锰、海泡石、大理石、石膏等资源位居全国县(市、区)前列,是世界海泡石之乡,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的五分之二。连续八年获得“”、四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这里的生猪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被评为“全国生猪出栏和调出第一县”。
红色旅游区
位于湖南省,坐落在苍松翠竹的中,距长沙市104公里,是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坐南偏东,东边是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背山面水,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占地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故居已经维修几次,现门额之&&匾系邓小平同志于日所题。
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毛主席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毛泽东父子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皆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
故居前有一口亩地左右的池塘,塘中有荷花,故又叫荷花塘,与之相毗邻的是南岸塘。荷花塘与南岸塘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17年。1910年秋,毛泽东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外出求学。
1912年春,毛泽东回到这里教育亲人投身革命。1925年和1927年毛泽东回乡领导过农民运动,在这里召开过各种小型的会议,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59年6月,毛泽东回乡视察时曾来到这里省视。
日,国务院公布为。
1997年7月,这里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距40km,距韶山毛泽东故居35km,距50km,与之构成湘中伟人黄金旅游线。故居座西北朝东南,主体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砖木结构,粉墙青瓦,是一栋具有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当时名“三华堂”,彭德怀亲手撰写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故居总面积460m?,正堂门首嵌有汉白玉阴刻贴金“彭德怀同志故居”匾额,为邓小平1982年题写。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0月10,公布其为省级。故居周围土墙环绕,正面是湘潭农家式槽门,槽门与故居之间是清幽的小院,院内植有柚子树、柑子树、葡萄藤、棕树、翠柏、月桂及各种花草。其中柑子树为彭德怀亲手种植,人称“昭雪树”。
:位于乌石镇,距湘潭市40km。彭德怀纪念馆位于故居斜对面下,日奠基,历时3年建成,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纪念馆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墙门廊、青灰瓦屋顶以及灰白墙镶着的仿宋窗棂,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韵,又有较强的时代感。纪念馆正厅(又名序厅)有彭总巨型半身铜像一座,高浮雕3组,气势恢宏;壁画2幅,反映彭老总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崇高思想。陈列厅内有照片306张,实物155件,电文、书籍、文稿147件,雕塑2座,油画6幅。还有彭朝鲜的五个指挥所中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山洞 — 空寺洞的场景复原陈列。铜像:位于乌石镇乌石村,重3.8 t,铜像高5m,基座高3.1m,合共8.1m,基座上“彭德怀同志”五个金字,由江泽民亲笔提写。彭总身着元帅服,双手向后,目视远方,昂首挺立,神采奕奕。铜像座落在故居对面的卧虎山上,坐西北朝东南,背依雄伟的峰,前望开阔的田园,表现了“横刀立马”的磅礴气势。铜像的设计者为著名雕塑家程允贤。
乌石寨:位于湘潭县乌石镇,元末明初红禁军领袖陈友谅之参政在乌石屯兵,并在峰顶及四周建立48寨,抵抗明军,拒不降服。乌石寨是易华的大本营,乌石寨之下的黄泥坪、五家坪、苏家坪、赵家坪是其练兵场。该部攻城掠地,夺取湘潭、及附近30余县,威震一方。乌石寨山峰陡峭,进可攻,退可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人为纪念易华,建镇德寺,供奉塑像祭祀易华。
乌石峰:位于乌石镇乌石村,为之一,南接衡山,北接岳麓,高耸入云,钟灵毓秀。少年时代的彭德怀在这里砍过柴,放过牛,拾过野果,摘过野菜。这里留下了他年少时的脚印,洒满了他年少时的汗水,山下东边的彭家围子,就是他的故居。伫立在彭德怀纪念馆观景台,可以一览她雄伟秀丽的英姿。烟雨朦胧的雨天,但见乌石轻雾曼飘若隐若现。若在远处眺望,则乌石峰一峰独耸,傲然挺立,有如威武雄壮的将军。山上有虎口、虎啸谷、楠木冲水库、幽林虎径、乌石庙、德怀陵、德怀亭等景观。  德怀陵:位于乌石镇乌石峰山麓,为彭德怀骨灰安放地,墓碑为巨型花岗岩长城造型,墓体为黑色花岗岩棱型造型。德怀陵以乌石峰为屏障,苍松翠柏环绕,气势雄伟,庄重肃穆。
白石文化旅游区
白石风景区:位于,之下,之旁,距湘潭市、株洲市40km,距60km,是长沙——南岳人文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地。该景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主要景点有星斗塘老屋、梅公祠、寄萍塘三处故居,有紫荆湖、等名水,有莲花峰、等奇峰。这里山水风光异彩纷呈,齐白石诗云:“江滔滔、山巍巍”, “桃源在”、“香径斜”。有星斗塘、齐白石祖墓、、、天妃宫等与齐白石一生有着渊源的古迹文物,还有千年古桥、千年古树、神秘、传奇灵慧泉等文化景观。
:又名齐家老屋、星塘老屋、星斗白屋,位于杏子坞星斗塘。距湘潭市50km,距彭德怀故居68km,距花石湖20km,距南岳衡山40km,通过107国道与南岳相连。故居坐西朝东,背依紫荆峰,右有星斗塘,左有稻田,门前为芬芳馥郁的。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一土墙茅舍,是湘中普通农家院落。日,、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诞生于该茅舍南正房,并在此生活了36年。故居房屋面积350 m?,由堂屋、两间正房和南北厢房构成。1993年被列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对故居有深厚的感情,对养育他成人成才的这片沃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五龙山:五龙山位于的柱塘铺境内,海拔164m,据《湘潭五龙山大杰寺碑记》载:“钟衡岳之灵,毓湘水之秀”,“五峰排闼,其形蜿蜒,故谓之五龙”。此山古木参天,云霞辉映,有江南名刹——大杰寺坐落其间,为明代高僧慧安所建,至今500年。
尹氏宗祠:位于白石镇,又名妙公祠,座西北朝东南,年修建,清末古典式建筑。占地2000m?,是保留齐白石雕刻瑰宝的仅存建筑,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整个建筑的设计、雕刻手艺、木工全部由齐白石大师负责,充分展示了白石大师雕刻技艺的独到精深。尹氏宗祠的大门门联为“金天帝胄,洛水儒宗”,反映了该家族昔日的辉煌。门右有“收族”,门左有“敬宗”,墙头有浮雕水泊梁山、王义章摆渡、梅花等浮雕,宗祠由庭院、善养堂、祖宗堂、戏台等构成。祖宗堂壁上题有“诚、勤、慎、清”四个遒劲大字,厅中陈设齐白石雕刻制作的精美香案,祠堂还陈设了齐白石早年雕刻制作的床铺、洗脸架等文物,上面有慈母教子、夫妻同乐、童子戏耍、桃园结义、松鹤延年、慈母喂狗、仕女图等富有浓郁地方生活情趣的浮雕。该祠解放前为当地尹氏族人祭祀先人和讲学的场所,曾先后设立“养正校”、“诚正学校”,著名爱国人士马璧教授曾在此教书。解放后更名为“尹家冲学校”。现在祠堂墙壁上还保存着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使人们回忆起那个特殊的年代。
:紫荆山位于白石乡,海拔383m,有莽莽万亩竹林,峰披竹浪,景色秀美。山顶可远望、、株洲、衡山、、、湘乡等地,也可近观、花石湖、湘江。峰顶有帝兴庵遗址、灵慧泉,五马奔槽等景点。
:晓霞山位于中路铺镇,海拔452m。在晓霞山观日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分外妖娆,故名。晓霞山植被丰茂,一座座翠绿的山岭簇拥着晓霞主峰,故名晓霞翠岭。  莲花寨:位于白石乡,山顶峰峦如五瓣荷花,中间为莲花池,昔有野莲绽放。传说是王母的侍女沐浴的地方,侍女热爱凡间生活,从天廷盗仙莲植于此,从此湘莲广为种植,故有仙女出浴、王母赐莲之景。莲花寨山下有贡莲田,盛产“寸三莲”。站在莲花寨上可见“群山碧涛”、“湘江玉带”、“白石明镜”等秀丽奇特的景观。
紫荆湖:又名超英水库,位于白石乡紫荆峰下,水面平静,水质清澈,湖中有神龟恋等景观。   马宋祖居地:马英九祖居地位于白石乡马家堰潭口村, ,距107国道8.5公里。马英九祖屋寺门前,位于湘江河边,与隔江而望。马家曾是马家堰寺门前的名门望族。宣统二年,寺门前码头义渡加捐维修,捐资6千文,码头捐资石碑上有记载,现仍清晰可见马立安的名字。马立安对村民们很慷慨,常接济贫困邻居,是当地最受人尊敬的乡绅。现已修建书善亭,并将功德碑移到亭内保护。
隐山旅游区
隐山风景区:隐山位于黄荆坪,海拔437m,距湘潭市区40km。又名龙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自宋元以来至民果初年,隐山成了州府官吏,文人雅士,迁客骚人荟萃之地。因北宋大文学家,大理学家周敦颐隐居讲学而闻名天下,并因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创立,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至此,曾亲笔御书“天下隐山”。不仅有隐山碧泉书院,三贤祠,胡安国胡宏父子合葬墓地及左宗棠故居,等人文历史资源,而且自然风光优美,有美轮美奂的“四美湖”,神秘莫测的,天然温泉以及历代为州官府吏,文人墨客浏览的圣地“四池” (莲花池,洗笔池,化砚池,雷池),“八景” (即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珂里桥,栗林桥,狮龙桥,神仙桥,龙五桥)等,游客既可寻幽访古,又可休闲度假,采莲赏荷,登山探险。  碧泉书院:位于锦石乡碧泉村,距离500m,为胡安国初建,清代光绪24年重修,民国29年再次重修。前门有楹联:“武夷道脉,名家。”昔碑文甚多,有重修碧泉书院捐资碑,碑文有“皆有所衿式,受命于先师”,“将以斯道觉民也,乐得英才而教之”。现碧泉书院已毁,遗址尚存。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诗云:“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来此,及今忘寒暄。人事几变更,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被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径行地,尚想笑语温,爱此亭下水,若炯玻璃盆。晴香浓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栏更忘言”。
胡安国墓:宋代著名思想家、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墓位于排头乡的隐山脚下。该墓为胡安国夫妇及其子胡宏合葬墓,墓前原有石狮、石马、石羊,现已毁。该墓坐落于一山凹内,犹如仙鹅抱蛋。墓碑联语有“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放学三湘恋地形,碧泉驻迹讲诗文。潭州开派分枝秀,留得声名到此今。”高度概括了胡安国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周小舟故居:位于黄荆坪,为一幢大型双天井复合式传统建筑。正堂大门上方悬挂“周小舟故居”匾额。故居结构复杂,保存较为完好。是建国后第一任省委书记,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批判。 
 左宗棠故居:又称桂在堂,位于乌石景区黄荆坪,距离隐山东麓3km处。左宗棠少年时入赘周家——桂在堂,并在此学习生活长达12年,桂在堂是诗书礼乐之家,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因而造就了左宗棠等一大批人才。桂在堂现已遗弃,其白粉墙上尚留存四幅描述左宗棠建造马尾船厂的墙画。 皇帝钦赐之青石碑刻:“皇清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府君之神道”。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碧泉潭:位于锦石乡碧泉村。传说该潭“头在江西铁树观,尾在湖南碧泉潭,摇一摇,摆一摆,洗掉湖南做中海。”碧泉潭有三奇,即:泉貌奇。潭面酷似开水荡漾,团团波纹逐圈扩散,在阳光照映下,被染成七色,瑰丽无比;水质奇,碧泉水终年保持在20℃左右,盛夏酷暑来到泉边,顿觉凉气袭人,清爽适身,隆冬则热气蒸腾,宜于洗脸濯足;潭中鱼类的习性奇,每当黎明之前,泉中会涌来大量螃蟹,太阳一出便逃遁无踪,此地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河口休闲区
河口:湘潭县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两型社会”建设规划范围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园区始建于2007年1月,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园内从养生角度富氧绿化,种植湘莲、西瓜、野菜、红枣、金银花、樱花等各种可供采摘和欣赏的生态植物。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园区正在投资建设大型综合性高品质生态休闲观光场所———宏兴隆高端会务休闲中心,该中心集荷花欣赏、水产养殖、休闲垂钓、水上餐饮娱乐、游览观光、大型商务、旅游度假于一体。几年来园区不断发展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做大做强特色产品,生态休闲内容日益丰富。
:花漾山谷温泉山庄是一家以五星级标准打造的现代休闲山庄。坐落在风景秀丽、树木苍翠的湘潭县河口镇陶仑村,地处湘潭县潭衡高速连线上,距湘潭县城12公里,交通便捷,占地面积占地320亩,营业项目集疗养、住宿、餐饮、娱乐、垂钓、登山、会议于一体,是休闲旅游、商务会议、餐饮住宿、温泉疗养、贵宾接待的综合型度假村。别墅、餐厅、风景走廊等的建筑材料均以原木为主,带私家温泉池的18栋,各方面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位于与井字镇交界处。昌山巍峨峻峭,气势磅礴,海拔755.1m,为湘潭县第一高峰,方圆20km,东南与南岳遥相对峙,并与南岳共称“姊妹峰”。昌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其主峰为锦鳌峰,又称灵应峰,为“昌山之秀”,云雾蒸腾,奇峰耸立,上有定海寺,系明末僧人竹浪所建。昌山有九景,清光绪四川提都学使、书法家赵启霖题联:“仙女拜观音,手捧香炉,头顶三碗斋饭;太公钓锦鳌,身骑青龙,脚踏北斗七星”便含此意。
顶峰村:因位于昌山之顶,故名顶峰村。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该村因其交通不便以及信息闭塞一直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这里山水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现建有度假村休闲服务区,按星级宾馆服务标准,结合昌山人文文化,独特建筑风貌,下设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体验天然户外大氧吧,领略顶峰无限风光。
:位于石鼓镇,铜梁山风景秀美,险峰峭立,幽谷悬泉,云雾盘绕。春天,百花吐艳,万紫千红;盛夏,气温只20多度,是理想的避暑佳境。铜梁山景点甚多,最为突出的是曹家坳瀑布和铜梁水库。村口曹家坳,有溪水从巨型青石沟壑倾泻而下,形成高100余米、宽5米余的瀑布。瀑布飞泻时,水雾喷发,甚是壮观。尤其是大雨过后,周围山窝有9条小瀑布同时飞泻,形成瀑布群,景象更是迷人。铜梁水库内绿水荡漾,碧波粼粼,浮于水中。库内有机帆船和小木船穿梭水面,乘载游人或从事捕捞。周围青山环绕,风平浪静时,青山倒影,水天一色。
历史古镇洛口区
老城:位于县城东侧。古称洛口,原为古时米市的中心地带,总共有“三街、六巷、十二码头”,现残存一部分青石路面及部分码头。另有一座肖家祠堂尚保存完好。
山:位于县城易俗河镇东侧湘江南岸,海拔151.2m,系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朝阳映翠,岚气金光,绚丽多彩。民间传说:附近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医术,女名霞姑,识草药,两人相互配合,长期在金霞山一带治病救人,造福一方。乡人为纪念他们,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为山名。山体为石灰岩,以产石灰石著称。山上昔有霞栖庵、龙兴庵,今有龙兴寺。金霞山树木葱茏,青翠欲滴,现有133.4公顷的森林公园,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龙兴寺:龙兴寺(原名安禅院)位于湘江河畔的金霞山上,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经批准对外开放的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咸康,历代高僧辈出,享有“湘南名刹”之盛名。在政府的支持下,寺院新修了法堂藏、经阁、千佛塔、放生池、普同塔和化身窑,生活与接待用房百余间。
1500多年的建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成就了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成就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县域精神。宋代大理学家胡安国父子曾在这里的隐山、碧泉书院隐居和著书讲学,开创了千年生生不息、大潮迭起的湖湘文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在隐山蛰居十多年的左宗棠从这里走出去以后,成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这里曾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党和国家原领导人华国锋、曾先后在这里工作。齐白石、国学大师王闿运、近代文学艺术界杰出人物等文化名人,也出生在这片沃土。这里还是台湾政要马英九、宋楚瑜先生的祖居地。这里,可谓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龙舟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划龙舟、吃粽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的端午节,在花石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每年端午,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都会涌到的河畔。细伢子在看龙的人堆里挤进窜出,他们的装扮传递着节日气息,头上戴 菖蒲 ,耳上夹艾蒿,衣襟上挂香包,额上用雄黄酒写着一个“王”字。还有那新婚不久回娘家的小俩口,挑担箩筐还挤着看热闹,箩筐里的拜节礼也很有端午特色:几包薄荷酥,几十个粽子、包子、盐鸭蛋,还有几把蒲扇。红男绿女,鼓乐喧天,泛舟逐浪,热闹景象比过年更胜。
花石划龙舟,一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屈原高洁的品格和殉道的操守,从古至今赢得了三湘人民的无穷敬仰。花石人民每年端午都要在屈原熟悉的湘江上竞渡龙舟,还要包粽子、吃粽子,以炽烈、虔诚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如同“日月”悬天的伟大爱国者的永恒纪念。二说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要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守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
花石龙舟极多规矩讲究,神圣得如同虔诚的宗教仪式。造龙船时就有些奇怪的名堂,据说龙头要用樟木,龙筋用树木之王——椿树,龙身还要用一根偷来的树,龙船才划得快。龙船下水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众人抬着龙头,焚香鸣炮,汇聚河边叩拜、吊唁屈原,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由道师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再由老人杀鸡用鸡血为龙点眼,由“头桡”将龙头安于船首,龙舟“上水”,开始精彩的竞赛。
几龙竞渡,俗称“赛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各乡龙船,悬挂固定颜色标志的旗帜,一字排开等待号令。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乡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几十个划手光着膀子、穿条仕蓝布短裤,手操桨板,吆喝着号子,彰显着男子汉的阳刚魅力。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坚毅果敢。赛上水,逆水行舟,风紧浪急,鼓声喧天,舵手力捺龙头,划手节奏一致地划动桨板,水逐浪飞,夺得锦标后,龙舟“汇水”。赛下水,龙舟不调头,众人快速转身反向而坐,鼓声密集,观众喊声震天,顺水顺舟,龙舟有如游龙戏水。
黄昏时刻,斗龙结束,龙舟“散河”,“收香”归家,赢者如凯旋而归的英雄,输者互相勉励来年再赛夺,乡民们一律鸣放铁铳“接龙”。 烧一大锅“龙船饭”,大伙聚餐分享,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堂客们趁机舀取龙舟中的水,加入艾叶、石竹、金银花等百草煎水为细伢子洗澡,驱邪辟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潭钟灵地秀,文化底蕴深厚,花石民俗中的“龙”文化只是本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渐渐步入小康,驱鬼逐邪的迷信风俗逐渐减少,但逢年过节人们舞耍一番,借龙灯、龙舟表达欢快喜悦之情,感受生命的辉煌与力量的壮美,并从中吸取着一种奋发向上和飞扬激越的勇气和信心。据报道连韩国都已将端午节注了册,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然有责任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来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
湘潭县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是历史名人荟萃地。
县境山奇水复,钟灵毓秀,受湖湘文化熏陶,孕育一代代才俊。
明清时期,“科第甲于长沙,六艺亢于九府”。清代,县人进士80人,县令总兵以上者100余人。
民国时期,少将军官以上28人,省级文官以上3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副军以上人物26人,、工程院院士4人,澳洲社会科学院士1人,省部长11人,海内外知名人士6000余人。
湘潭县诞生了,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罗亦农,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湘
潭县为世人所瞩目。在民主革命中,涌现了同盟会领袖,革命英雄、秋瑾。
在人民革命中,产生了共产主义英烈、、林蔚、杨昭植。
在人民军队将领中,孕育了卢冬生、、韩联生、刘先胜、罗华生、熊飞、刘鹏、彭绍辉、彭钢、丁荣杰、贺先觉、张喜云、胡传觉、郭应斌、左宗国、许再华。
在科学巅峰上,站立了曾士迈、黎念之、彭先觉、杨小凯、、石声汉、、、欧阳 、谭世杰、黎秀芳、方彰林。
在科技发明领域里,集合了发明家王庆河、朱培立。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流中,铭记了胡安国、周诒端、、王闿运、尹金易、、周怀恒、胡迈、李傥、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严北溟、谷霁光、吕骥、石夫、夏湘平、武石。
在新中国治国洪流中,步出了、、黄道奇、、、。
在古近代名宦中,积淀了狄棐、谭世绩、周之屏、、石万程、陈鹏年、周系英、、赵启霖。
在台湾政治风云中,走出了何浩若、宋希濂、楚崧秋、宋楚瑜、马英九。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清代名将左宗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华国锋、胡耀邦,从这里走出去,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湘莲之乡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
湖南最具投资吸引力县(09年)
全国文化先进县
湖南省文明县城
全国生猪出栏和调出第一县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
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泊梁山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