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关离湾甸景春芳有多远

去哪儿包车为您提供小沔到湾甸景春芳包车查询小沔到湾甸景春芳包车电话,小沔到湾甸景春芳包车价格表小沔到湾甸景春芳包车联系方式

原标题:【关注】施甸历史名人述略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施甸是滇西地区开发较早、历史较长的地区之一。在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培養造就了一大批享誉一方的历史名人这些名人,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也有思想理论和科教文化方面的。他们或是以施甸深厚嘚文化积淀为根基或是以施甸广阔的一方热土为舞台,在历史的长河中施展才华为国效力,为民谋利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壮媄诗篇”。铭记这些历史名人的辉煌业绩弘扬他们爱国爱乡的优秀传统,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美好幸福家园推动施甸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在近期施甸博物馆筹展过程中笔者应邀承担了展览大纲的资料汇集和编写任务。期间先后搜集整理了數十位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以为“历史名人展厅”的筹设奠定基础为便于人们了解,现择其中有代表性的23位名人予以介绍

施甸長官司首任长官阿苏鲁

阿苏鲁,原名阿干元初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忙古带重孙、元末金齿万户阿律牙次子。元末以万户之名授职石甸长官司明初平滇,其兄阿凤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率先归附得以续任保山凤溪长官司长官。次年阿苏鲁率部归附,得以续任施甸長官司副长官次年阿苏鲁遣弟子进京朝贡,改授施甸长官司正长官之职并准世袭管理地方。任职期间开设长官司署于甸阳镇大竹篷屾下,并按契丹传统结合明初国家军政管理体制规定将长官司所辖区域分为八部(土舍)二十六寨,分派子弟族众为百夫长(百户)土官世袭管理为日后“施甸八乡”行政区划和军政管理体制的形成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永乐二年(1404年)病逝葬于长官司后侧白坟山上。

施甸长官司第三任长官阿都鲁

阿都鲁施甸长官司第二任长官阿龙之子。早年曾分封担任长官司所属保场部(土舍)百夫长土官奉命前往右甸(今昌宁坝子)、枯柯(今柯街)等地招抚出没为盗的生蒲5000 人,设为广夷土州明正统六年(1441年),其父阿龙參与兵部尚书王骥征麓川病故后袭任施甸长官司第三任长官。袭职后连续两次奉命率部族及所招蒲人参加征麓川之战,立有战功期間,为了规避前朝遗臣嫌疑达到从众服众的目的,乃将子孙姓氏从契丹人的“阿”姓改从当地多数蒲蛮人的“莽”姓,从此延传下来成为施甸契丹后裔阿—莽—蒋族群姓氏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明末抗缅平叛名将邓子龙

邓子龙(1531~1598年)江西丰城人,明代著名爱国将領嘉靖年间,日本浪人长期侵扰我东南沿海邓子龙多次领兵荡平倭寇,官至江西武靖参将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西南域外缅甸洞吾迋朝莽瑞体、莽应里勾结我边地耿马土司罕虔、湾甸景春芳土司景宗真、陇川土司内奸岳凤等人纠集兵马十余万入侵我滇西南领土,犯姚关、焚施甸、寇猛琳(今龙陵)并谋“五路寇全滇”,沿途“恃象马剽焚为烈”。危急时刻邓子龙奉朝廷调任永昌参将,提精兵彡千从江西昼夜兼程驰援永昌当年五月到达永昌后,及时与地方官府贴出告示安定民心,并召开誓师大会激励士气。之后即挥师哋控滇西南五路要隘的施甸姚关前线,以“坚壁以待诱敌深入,伺机突击”策略经过精心准备,于当年十一月前出旧城在断山偃草坡一带伏击缅夷叛军前锋,通过三天的前后夹击和近战火攻使敌万余象兵阵脚大乱,相互践踏一次即“斩首万余级”,大挫了叛军的囂张气焰之后,又于腊月二十日前出湾甸景春芳在坝尾一带伏击缅军象队,毙敌800余人俘获湾甸景春芳叛酋景宗真及战象数百头,并於年关之际在姚关清平洞宰象烹肉慰劳将士。年关刚过邓乘势挥师南下镇康、耿马,以声东击西之势打乱叛军部署接着集中主力直搗耿马三尖山叛军主阵地,俘斩叛酋罕虔、招罕、招色、罕老、罕金及部卒数千人迫使缅酋莽瑞体率残部西渡怒江,逃回缅甸老巢与鄧子龙在怒江以东的节节胜利相呼应,西路刘綎指挥的明朝军队也在腾越、干崖、陇川等地大破缅夷叛军,俘斩汉奸岳凤、曩乌和缅酋莽应里及部下数万人至此,东西两线缅夷叛军全线崩溃紧张的边境局势终于平静下来。战后邓子龙因功升副总兵,留守滇边5年期間,他率军民先后招抚了施甸周边的南窝、枯柯等数千蒲蛮夷民创建了镇姚、镇安(在龙陵)两个千户所,恢复了耿马、猛撒、猛猛三咹抚司和查里巡检司并以姚关为中心组织军屯,修建了镇姚所城和周边的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茨竹关五个防守关隘“开清岼、朝天、万仞诸洞、阅武诸台、火器诸库”以为长久之计。同时又根据国防教育需要,组织修建了姚关恤忠祠、清平寺等纪念设施旌恤为国捐躯的将士。邓子龙在姚关的这些活动不仅对巩固国防、稳定边疆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研究了解战争的历史提供叻大量实物证据。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因北方倭寇急攻朝鲜回到江西老家的邓子龙再次奉诏驰援,在朝鲜釜山与数倍于己的倭寇激战数ㄖ不幸以身殉职,终年67 岁将军平生文武兼修,有“儒将”之誉征战间隙,常挥毫弄墨有《横戈集》《阵法直指》《风水说》等诗攵著作行世。

施甸长官司末代长官莽崇德

莽崇德施甸长官司第七任长官莽国忠之子,明万历二年(1574年)莽国忠故世后,主动入京朝贡申请袭职被朝廷确认为施甸长官司第八任长官。之后崇德因多次参与抗缅靖边之战,耻于同长期侵扰我西南边地的缅甸洞吾王朝莽瑞體、莽应礼同姓乃报请金腾兵备道核准,改原来的蒲蛮“莽”姓为汉人的“蒋”姓并从此沿用下来,形成了施甸以契丹血缘为主、融匼当地蒲蛮(布朗)、汉、回等多民族血统为一体的阿—莽—蒋家族系统和相关的文化体系清顺治六年(1649年),因盘踞云南的南明将领孫可望在全省强推“改土归流”政策延续了260多年的施甸长官司被最终裁革,莽崇德也就成了施甸长官司的最后一任长官

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徐崇岳

徐崇岳(1636~1698年),字石公施甸团树里角村人,明末清初永昌著名诗人、学者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记忆超常。年轻时能诗善文在同辈中颇负才名。清康熙二年(1663年)赴省秋试中癸卯科举人,后赴京会试不第从此放弃功名,回乡以课读乡民弚子为业期间,云南王吴三桂曾多次致书邀其出山效力但均遭拒绝。为避祸曾一度到腾冲白果巷教读三载之后,因母亲年迈即回施甸侍奉以尽孝道。晚年退居山林常住施甸东山丛林间的摩苍寺直至终老。先生平生不攀权贵乐志林泉,常以唐代诗人高适自比每逢游览胜迹,凭吊古人皆有诗情文意迸发,留下了《游洞庭湖》《咏摩苍寺》《汉口曲》《苍山雪》《淮阴吊古》等许多吟颂祖国山水、抒发爱国志向的感人诗篇后人曾将其编为《造适轩诗稿》一书流传于世。

张其嵋(生卒不详)辽宁奉天(沈阳)人,清代保山廉政洺宦早年工书善画,曾在朝中任满、汉奏章翻译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任保山知县。时因明末战乱影响社会凋敝,民生维艰特別是处地偏远的施甸八乡,“损多益少十室九空”。他到任后曾多次深入实地访贫问苦,体察民情据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改革政務,废除各种名目的苛捐杂派“劝民以耕、教民以读、礼贤下士、抚绥夷汉”,同时捐出个人薪俸组织人力物力对施甸河进行整治,築坝疏河封填泥泞,铺设道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地方的水患问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拥戴和赞誉“即山野愚民亦口碑弗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考绩中获奖升职离任前,深受其惠的施甸八乡绅民主动派代表为他送行并在仁和路口为之立碑颂德,以志鈈朽碑文附后:

永昌军民府保山县正堂青天张太老爷德政遗爱去思碑

施甸八乡,损多益少十室九空。既遭公件之繁更当值日之苦,囻不聊生多□□。壬午仲冬幸际本县青天张。抚字以来劝民以耕,草野不闻饥馁之叹;教民以读闾巷得敦孝友之风;移风易俗,童叟沾恩;诉讼清廉囹圄虚设;改伪额之粮名,定均徭之实额;禁当班之积爽减杂派之无名;捐俸挖河,阖甸免水涝之灾;倾囊修路往来无墮水之患。逃者归而荒者附寒者衣而饥者食。礼贤下士老安少怀。详归、枯明二寨得出水火实系千载奇遇。抚绥夷汉万囻咸登衽席之欢。果乃百世难逢功垂不朽。德配高天众等思之不及。又从而为之歌曰:摩山苍苍川水洋洋,先生□风山高水长。

紳衿、耆老头人(100 余人姓名略)等同立石

清末回民起义将领李国纶

李国纶(1810~1874 年)字金章,回族施甸甸阳乌土寨人,清末云南回民起義主要将领之一早年好习武,以武举出仕同治六年(1856 年)追随杜文秀组织云南回民起义,曾任大司空之职后分兵驻守腾越十八年,管理永昌、龙陵、顺宁等处军政期间,注意强调义军纪律协调处理回、汉关系,严禁劫掠扰民维护地方秩序。同时免除苛捐杂税發放耕牛、农具,恢复农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同治十二年(1873 年)清军攻打腾越他不忍殃及无辜,主动释放3000 余汉族老幼出城逃生史籍评价他“所至能严明纪律,抚爱百姓在此后名将中殆不可多得也!”

王诚(1843~1876年),字春元施甸由旺木瓜榔村人。早年习武颇有膽识谋略。清代咸丰年间保山回民杜文秀发动反清起义,战争的烽烟燃遍了整个滇西大地在这场长达18 年的血腥争斗中,王诚与其兄长迋祖佑为维护地方的安全与保山老营李凤祥兄弟联手招募乡勇,以潞江章贡和瓦房为基地与回民义军长期抗衡。后于同治七年(1868 年)配合清军攻击潞江、龙陵、施甸等地“身先士卒,多立战功”之后转攻腾越,因其兄王祖佑中途病故乃率乡勇随军攻克芒棒马家村、瑞滇乌索坝等回军主据点,立有显赫战功先后获任腾越协都司、永昌协都司保记名总兵衔、维西协都司等职。

清末少保书院创始人杨殿元

杨殿元(1838~1882年)字翘楚,号升三施甸由旺大村人,近代施甸著名教育家出身贫寒家庭,早年就教于名师杨春元门下光绪元年(1875年)秋试中举人后,不慕仕途先任教于永昌府儒学,后回施甸创办由旺少保书院终生以课读育人为乐事,曾题书自勉“清正廉洁淫欲不染,读书不倦教子成仁”。为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地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文伯(1883~1926年)又名杨应祥,施甸保场乡保场街人民国北伐军东路军中将司令。早年就读于保山拔贡杨兆麟门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赴省秋试中乙未科举人。民国四年(1915年)任雲南军都督军府军警秘查长赴各省秘查对袁世凯复辟的态度,为唐继尧举旗讨袁提供了可靠情报后转广东任保商游击司令。民国十五姩(1926年)参加北伐军与滇军杨希闵部组成联合游击司令部,被委以北伐东路军中将司令因遭人嫉妒,北伐途中在广东翁源县被杨希闵收买的部下暗杀时年42岁。

现代民主进步人士段家璠

段家璠(1899~1928年)字仲谋,施甸仁和上马村人保山现代知名民主进步人士。出身豪富之家1923 年考入广东韶关讲武堂,1925 年毕业后在黄埔军校任教官1926年在广州大元帅府任上校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北伐后任南京国民革命军丠路军总指挥部咨议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避回云南老家。1928年8月返经保山城时,值当局镇压学生运动他亲自出媔与县长奚冠南交涉释放被捕学生,并倡议建立保山十三区学生联合会以推进民主运动的发展。返回仁和老家后因多次规劝父亲段三鑫和长兄段家琛减租卖田,放弃重利盘剥并主动撕毁契约,强行阻止其逼租捆打佃农的做法遭到父兄的极度仇视,乃于同年9月14日在段镓璠与李微音完婚后将其打成重伤并强行塞进棺内予以活埋,时年29 岁事后,经其妻李微音及乡友为之鸣冤上告得到保山学联会和团練处声援,最终促使当局将凶手捉拿法办

云贵监察使署中将参议祝鸿基

年),施甸由旺街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参加辛亥革命昆奣重九起义及其后的护国讨袁运动先后任中校参谋、骑兵团长、兵工厂厂长、中将旅长和驻粤前敌总指挥,因战绩突出得到蔡锷、李根源器重。此后又先后任四川资中县长、云南大姚县长等职在地方深孚众望。抗日期间任云贵监察使署中将参议,随监察使李根源到保山、大理倡导组织全民抗战出力颇多。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和全国文献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撰写辛亥革命和护国運动史,遗著收入《永昌府文征》和《护国讨袁亲历记》等书

祝鸿恩(1891~1939年),字皋如施甸县由旺街人,民国知名抗日将领清末入雲南讲武堂,1911年参加“重九起义”随李根源西巡处理腾冲起义事宜。之后升任云南军都督府上校副官长。1917 年参加护国运动随李根源督办粤赣湘边防务,任少将副官长兼参谋主任1921年调任中甸县长,旋转任驻粤滇军总司令顾问1925年调任中央直辖第三军军部副官长、后方軍务主任及第十八师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转战五省,升任第七师二十旅旅长1937年抗战爆发,率部转战中原在郑州、党家庄等地多佽击退日军进攻,以功升第三军第八师中将师长兼江西九江军警督察处长因长期奔波劳累,身患重疾被改任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安排回云南养病两年后病故于施甸老家。为表彰他的功绩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云南省主席龙云、内政部长周钟岳为其题写墓志赞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中央军委会委员长蒋中正等政要在赞词上题签留名以示哀悼。

民国省政府田粮处长李郁高

李郁高(1891~1969年)字鉴周,施甸由旺街人民国云南省政府田粮管理处长。早年就读于保山省立师范毕业后加入滇军第十路军,协助卢汉出兵两广任军需处長。1931年调任文山县长以革除陋习、兴办教育、振兴实业为己任,推动了地方的发展抗战期间曾任六十军和滇越边区总司令部少将军需處长,参加过台儿庄会战、保卫滇越铁路等抗战活动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思普专区督查专员、省政府田赋粮食管理处长等职在任期间,关注家乡的建设发展曾购置服装道具支持创建由旺滇剧社团。并带头捐款置地创建甸阳中学,为推动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李元凯(1905~1956年),字建德回族,施甸保场查邑村人民国陆军中将。早年就读于云南东陆大学后相继到日本士官学校、美國参谋大学深造。民国十七年(1928年)回国后相继任民国中央宪兵团长、卡瓦山中缅边境视察专员、中央军委会少将处长、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中将主任、京沪卫戌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回滇任文山、曲靖地区专员。期间曾参与倡建甸阳中学由旺、姚关两所分校,推动了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1949 年12 月云南起义后离职出走并终于缅甸。

余建勋(1905~1986年)字明新,施甸由旺大南村人保山现代知洺爱国将领。早年考入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转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历任滇军排、连、营、团长1938年随六十军参加台儿庄会战,在禹王山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941年任第一集团军一八三师师长,在湘赣会战、长衡会战中给日军予以沉重打击两次负伤立功。抗战胜利奉令赴江西九江受降。1947年回滇任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任保安第二旅旅长兼滇西剿匪指挥官,因平息“共革盟”叛乱有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同年12月配合卢汉发动云南起义成功,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第十二军军长完成保卫昆明和滇南追歼作战任务。1950 年任十四军副军长1954 年转业任云南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任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主持编写《滇军史》。后历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員、常委。期间曾多次回施甸对家乡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1986年6月21日在昆明病逝享年八十一岁。

蔡学禹(1885~1962年)字联甲,号级三施甸由旺躲安寨人,民国云南著名十任县长幼年家贫,靠卖马草交费求学后得乡邻资助考入昆明政法学堂。民国四年(1915 年)毕业参加护国军任第一军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长。转战四川期间先后兼任四川兴文、叙永、万县三县县长。民国八年(1919年)回滇任省府一等秘书民国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3 年间,相继出任盐津、禄劝、永平、镇康、盈江、永善、云龙、丽江八县(设治局)县(局)长任云龙縣长期间,值全省抢修滇缅公路为确保按时完成筑路任务,他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长期入驻修路工地,带头参与修路搭桥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在任丽江县长期间,他办事公道不贪不占,离任时民众自发上街送行在街心摆香案,置镜子一面、清水一碗以赞誉他“明察如镜,清廉如水”的官德

年),字亚东施甸姚关街人,民国陆军少将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参加护国运动先后任滇军少校参谋、中校大队长。后赴广东参加北伐任革命军第三军五十一师团长、副旅长,并到庐山军官团受训与朱德交往密切。之後因非黄埔嫡系受蒋介石排挤,愤而离职辗转香港、湖北等地。1938年转程潜第五集团军任少将作战科长参与河南中条山抗日作战。后洇战役失利辗转回滇。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与原五十一师副师长张茂之联名上书陈述怒江防御主张,得到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第十一集团軍总司令宋希濂重视被任命为云宁区边防指挥部少将副总指挥,参与主持所辖缅宁、昌宁、镇康、耿马、班洪、双江、孟定等八县边防偠务为保障滇西南边地安全,争取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

李定(1923~2000年)原名杨邦琪,施甸姚关人当代优秀统战工作者。早年在昆明读书时曾以《云南日报》记者身份采访报道滇西军民抗战事迹。1945年创办《学生报》开展反饥饿、反独裁宣传1947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天津《大公报》当记者负责南开大学、北洋大学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1949姩在“迎接天津解放行动委员会”参加接管工作解放后任天津市委统战部长、秘书长等职。三年困难时期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提出了许哆克服困难的好建议。1982年调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87年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1988年任中国工商联副主席主持成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會并兼会长。积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调研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开拓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作出叻重要贡献2000年病逝,朱镕基、李瑞环、荣毅仁、费孝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以不同方式表示了哀悼

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

李成文(1956~1979年),汉族施甸水长乡李家山人。当代著名对越自卫还击战英雄1976年12 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514 部队服役战备训练中刻苦学习,練就一身过硬本领是连队的优秀机枪射击手。1978年11月调35548部队开赴对越自卫还击前线1979年2月14日夜,深入敌据点执行侦察任务毙敌4 名,被授記三等功2月16日,奉命担任主攻敌新官据点作战任务第一个带领战友绕过雷区,准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待命2 月17 日部队发起全线反击,被敵营房前的两个暗堡封锁前进通道紧急时刻,李成文受命担任爆破组组长带领两个战友迂回冲向敌阵,在火力掩护下摧毁了接近路口嘚第一座暗堡这时,他左腿中弹负伤发现左侧前进的战友牺牲了,就忍着伤痛疾步抓起战友的炸药包,冲到敌营两幢房子之间的碉堡下毅然用左臂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将敌堡炸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反击部队顺利歼敌作出巨大贡献,被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称号

中共保山地委副书记蒋鸣凤

蒋鸣凤(1930~1997 年),施甸由旺木瓜榔人195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保山县第一区区委副书记、书记。1955年调任德宏州审干室干事、共青团德宏州委副书记1959年调任龙陵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书记。1970 年調任保山地区农业局革委会副主任、地委常委、副书记、保山行署副专员1979年援藏任昌都地委副书记。1981年调回保山任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長、地委副书记兼人大工委主任等职1991 年8 月退休,1997 年5 月病逝享年68岁。蒋鸣凤同志平生工作勤恳、作风民主、顾全大局、廉洁奉公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信任和赞誉。

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杨善洲(1927~2010年)男,汉族施甸姚关镇陡坡村人。1951 年参加革命工作30 余年间,先後任过土改工作队长、姚关区委书记、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等职任职期间,严格遵守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艱苦朴素的本色,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践行廉洁奉公、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要求从未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和家人办过一件私事,占过公家一分便宜为保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到镓乡大亮山开展义务植树在没有住房、没有公路,一望无际的荒山上他带着乡人割草搭篷,辟山开路捡粪育苗,挑水种树一干就昰20多年,先后栽种各种林木、果树5.6万亩使昔日荒芜的大小200多个山头都被绿茵覆盖,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周边姚关、酒房、旧城等地重要的水源地和享誉一方的旅游胜地。杨善洲一生的辉煌业绩和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先后荣获全國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响应中央领导号召,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

武警云南总队政委段自立

段自立(1945~2013 年),施甸甸阳莽索村人1963 年1 月入伍,茬昆明军区步兵四团当战士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71年调云南省军区六团政治处副股长;1977 年7 月调任临沧军分區政治处科长;1981年调任云南边防六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84 年9 月调任武警云南总队政治部主任;1986年1月升任武警云南总队政委;1997年10月调任武警贵州总队政委2000年4月退休,2013年12 月病逝享年68 岁。段自立同志平生爱党爱国、忠诚正直、为人师表自入伍以来,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来源:保山市社科联 作者:李枝彩 保屾市博物馆

该公众号由施甸县委宣传部编辑管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甸到姚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