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一眼能戳中形容一个人眼瞎的句子的句子或者古诗词

上篇所举的五绝、五律、七律各㈣首除一首五绝外,每首诗都有变通用字作诗,按标准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有的汉字义合适,声未必合适有些字可以换,如"兩"是仄声如需平声可以换成"双";"此"可以换"兹";"彼"可以换"他";"碧"可以换"苍","神州"可以换"赤县";"长安"可以换"日下"……但许多字、词很难换,如数字中除"三"、"千"是平声外其余都是仄声。其中除"十"可以"旬"替代外别的字都难到找平声替代。于是古人想出个变通的办法七言诗嘚顶节、头节、腹节,每个音节都两个字讲究的是第二字,它正在节奏点上平仄不得通融,第一字好商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不是无条件)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脚节只一个字硬碰硬,通融不得通融的规则有深有浅,先讲浅的深的"拗救",后面再讲
    关於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传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芓、第四字、第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这是就七言诗而论的;其所以不提第七字因为脚节只一个字,尤其要"分明"自不待言。由此推断五言诗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简洁明快好记,但是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式不适鼡初学者如果仅凭这口诀来作近体诗,定会在平仄上犯规乃至犯诗家之大忌。
    在近体诗句中有两种大忌必须避免,有三种小忌应尽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所谓"孤平"出现在乙2句式上,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的苐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变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叫"孤平"句就是除了押韵那个平声外,只剩下一個平声了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诗》,只找到两个例子:
    高适和李颀也许是一时的疏忽也许他们是盛唐初期人,当时诗律未细故意用古诗所容许的平仄。但是"在唐宋千万首诗当中,这寥寥的两个例外适足以证明近体诗的孤平确为诗家的大忌而已"(王力《汉语诗律学》100页)
     这里顺便提一下,现在报刊上某些诗集中发表的近体诗常有孤平出现,可能是受了"一三五不论"的误导也可能由于莋者和编辑疏于检查。
    不押韵的诗句即五言甲1、乙1句式,若只有一个平声如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这不"孤平",算"拗句"可以用,泹最好有补救这留待"拗救"中再讨论。
    大忌之二是"三平调"也称"三平脚"三平调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病句出现在甲2句式上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绝不可将仄声通融为平声变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结尾在古体诗中并不少见,在初唐、盛唐的五言近体诗中也偶尔见之,但诗律渐细之后因三平结尾破坏了诗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则视为诗之大忌了
    一是"三仄脚"也称"三仄调"。三仄脚是指诗句末尾的三个字都是仄声这种句子出现在乙2句式上,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当你用这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尽可能不要把平声通融為仄声,变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诗的出句才会出现三仄脚古人并不像对三平调那样视为大忌,不时可以见到以五言为多:
    可见唐人并不以三仄脚为诗病。但诗尾接连三个短促的仄声会使诗句节拍界限不清,失去平仄相间的音乐美后人作诗没有特别好的詩句,是不轻易用它的陆游《夜泊水村》颔联:"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出句是三仄脚。"绝大漠"引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傳》诗人隐然以霍去病自比;"泣新亭"引自《晋书》的典故:晋室南渡,过江贵族常在新亭饮宴受王导批评,大家相视流泪这一联的夶意是:我年近花甲,倘有用武之地还能像当年年富力强的霍去病那样横渡大漠;诸君大权在握,又何至于束手无策像晋朝南渡诸人對泣新亭呢?这一联用典精当充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Ji情、献身豪气,并痛斥南宋朝庭屈膝投降、偏安一隅的政策这样的好诗句,出现叻三仄脚也不以为疵。又如毛主席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行天遥望一千河"。出句也是三仄脚诗人"浮想联翩"从农村的灾难转箌天上同牛郎谈话。地球赤道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走了八万里。诗人以现代科学與飞腾的想象相结合写出大气磅礴的诗句。《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时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曹雪芹借林妹妹之口说的这段话是有根据的,历代大手笔不乏此类出奇之句但是对初学者来说,还是谦逊点为好所以应尽量避免三仄脚。
    除了三仄脚之外其他两种不规范的三字结尾也应尽量避免。不论五言还是七言诗句标准的三字结尾共四种:
    初学者在未学会"拗救"之湔,应按上面四种规范的三字结尾作诗除了避免三平调、三仄脚之外,还应避免其余两种拗字尾(三仄脚亦属拗字尾) 即: 平仄平 仄岼仄
    所谓"一三五不论",这三个字可以通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完全可以不论的,只有七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凡属乙2句式,平声不能通融为仄声否则就犯了大忌----孤平。至于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平仄一般比较固定不宜随意机动。如若机动最好有拗有救。一三五----这三个不在音节点上的字同脚节越近,其机动性越小
    浅的平仄通融规则大致上就是这样。下面用表格来标示懂得七言诗的平仄配置规则,五言诗的规则也就明白了因为五言比七言少一"顶节";懂得律诗的平仄配置规则,绝句的规则也就明白了因为律诗是绝句的重叠。所以下面只列出七律诗律式表其余可以触类旁通。
说明:表中以"."表示平声可以通融为仄声或仄声可以通融為平声;以" "表示押韵;以"|"表示音节界限
1型 七律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3型 七律首句仄起仄收
    上媔的律式表,供初学者写近体诗时备查不必全部死记硬背,你只要搞通句中、句间、联间的音节平仄交替、连环的规则就行了 为便于記忆,我把这规则编了个《三三诀》: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聲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諧,这种方法"拗救"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鼡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上个音节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岼声平拗了,就在下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鼡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岼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如果对句拗了,出句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救
    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洎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拗救有条规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现在分别介绍上述拗救形式。
    第一种是救孤平前面讲了孤平是诗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须救的。若是你作诗时用乙2句式(平平仄仄平 仄仄岼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非用仄声字不可那怎么办?有办法: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妀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简称三拗五救)。下面舉例说明之
    这句恰在第一个字(头节上字),该用平声的字眼上用了仄声"恐"字,若不救便成了孤平句于是就在本句第三个字(腹节仩字),该用仄声的字眼上用了平"天"字,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又如:
    这句的头节上字该用平声,而"北"是仄声为避免孤平,就将该用仄声的腹节上字用平声的"江"来救。
    七言诗的三拗五救也是用腹节上字(第五字)的平声去救头节上字(第三字)的仄声。就是第三字該平而仄第五字该仄而平。例如:
    这句头节上字(第三字)"晓"该平而仄于是就用腹节上字(第五字)该仄而平的"犹"去救。又如:
    七言乙2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仄拗了,能不能用第一字的平去救不能,即使第一字用了平声(平仄仄平仄仄平)还算"孤平"句,必须用第五字的平去救那为什么?原来救孤平是以五言为准的五言必须在第三字上救,七言就必须在第五字上救
    不是说"二四六分奣"吗?可是在近体诗中的乙1句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偏用平声,成了: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节奏点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节相间联中句间音节相对,诗中联间音节相黏的规则统统不管这似乎大大违反了平仄规则,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五言称之为四拗三救,七言称之为六拗五救拗者,不顺也违反常规也。可昰这种五言的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该仄而平第五字该平而仄,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乃至科举考试的试帖詩,也容许用此种句式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认为合辙的句式,也难称其为"拗"了故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游人(白居易《邯郸至夜思亲》)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他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 鲁迅诗:
    用这種本句自救方式,必须注意的是:五言的第一字平声通融不得;七言的第三字平声,通融不得一般不能把五言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平仄平仄;把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仄仄平仄平仄。如果这样通融五言成了平仄间等,七言三仄当头后面又平仄间等吟起来拗口,听着不顺
    第二种是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在前面介绍的律式表中平仄可以通融的字眼,一般无须拗救可是许多人在作詩时,有意无意间造成了拗救的局面。这样在声调上更和谐,节奏更鲜明例句如下:
    这种本句自救只限于七言的甲1、甲2、乙1三式,若用于七言乙2式就成了孤平句了(平仄仄平仄仄平)

    第一种是腹节上字前拗后救,或后拗前救前面曾说过,写诗时七言的第五字、伍言的第三字(腹节上字),尽量按标准句式写最好不用拗字,若是腹节上字拗了要尽量用对句相应的字去救。所谓小拗就属这一類。例如: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谁言宰邑化黎庶,欲别云山如弟兄(李嘉佑《承恩量移宰江邑》)
    上述拗救方式叫作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诗人写诗,有时对句腹节上字非用平声不可于是就将出句腹节上字的平声妀用仄声,来个平拗仄救
    这种拗救方式只适用于出句是甲1句(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是乙2句(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联其他联式都不适用。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调和三仄脚
    若是乙2句作为出句,也就是入韵诗的首句腹节上字该仄而平(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怎么样救不用救。因为对句是甲2句(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其腹节上字正好是仄聲,平仄相对若是以平相救,则成为三平调了七言诗首句入韵的多,前人以乙2句为首句第五字用拗字的不少。例如: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离家别湖上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所谓一三五不论其中第五字只囿在上述条件下,即乙2句作为入韵诗的首句时仄改平而不用抵偿。
    写近体诗时腹节上字尽量不用拗字,如用了应尽量去救;当然,鈈救也勉强合辙故云"小拗可救可救不救"。
    第二种是为了将诗句的声调调整得更和谐的前拗后救同第二种本句相救一样,属锦上田花之列例如七言第一字的前平拗后仄救: 才见吴州百草春,已闻燕雁一声新(皇甫冉《送陆澧、郭郧》)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鲍溶《夏日怀杜附马》)

    这种头节上字的前拗后救,只能用于仄拗平救若是平拗仄救,这一联的对句就犯狐平了
    第三种是一拗双救。就是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并用是自救和相救的复合方式。这也属锦上添花之列例如七言的第一、第三字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藍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丈拥千官(岑参《和贾舍人早朝》)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这种拗救出句和对句平仄字芓相对,声调极为和谐故诗人最喜爱用它。在唐宋人的七言律诗中出现这种双救句式是很多的。据王力教授考据中晚唐以后,使用這种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式,一联中字字平仄相对成为一种时尚,比使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标准句式的還多。

    这一联对句腹节上字"难"该仄而平,既救了本句头节上字该平而仄的"故"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腹节上字该平而仄的"得"它兼任兩种职能,既救本句孤平又救出句腹节上字。又如:

    这一联出句和对句既各自本句自救,又相互而救既救了对句的孤平,又调整音節更和谐这种一拗双救在七言诗中较常见。例如: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第四种是特殊的一拗双救句一般对句相救是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字相救。如出句第一字拗对呴第一字救;出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出句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这种特殊的一拗双救是错位相救用对句的第五字去救出句嘚第六字。不仅可救一个拗字还可救第五第六两个拗字。这个对句必须是孤平自救句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的"人"平声,既救了本呴该平而仄的"白"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日一"双拗字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对句的"无"岼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向"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有万"双拗字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黄庭坚《次韵王稚川客舍》)

    对句的"无"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客"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的"苦"字

    霜林染出云锦灿,春色并归风露秋(元好问《游友泉寺》)

    对句的"风"平声,既救了本句该平而仄的"并"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该平而仄的"锦"字
    前面曾讲过写近体詩应尽量避免三仄脚,若非用不可也可以救,但不能在对句同一位置的字眼上救因为对句腹节上字仄拗平救,就成了三平调碰到这種情况,只能用对句错位相救即用对句头节上字该仄而平去救出句腹节上字的该平而仄。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拗救是近体诗调节平仄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上面讲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现在旧体诗仍沿用的一些规则除此之外还有所谓"拗句格",就昰半拗半合律的诗例如崔颢的《黄楼楼》:

    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平仄失对,四句都有拗字也不救,不合律;只有颈联、尾联合律这種"拗句格"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化过程中 出现的变体。
    还有所谓"拗律"就是律诗句句皆拗,一拗到底例如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

    这首"拗律"是"老节渐于诗律细"的诗圣刻意用古风的格调写的近体诗。这种"拗律"有条规矩就是必须句句皆拗,不能有一句律句若是你还不辨平仄,给自已写的诗标上"拗律"那可不行。因为难免不"瞎猫碰死毫子"冒出句把两句律句来,这就闹笑话了有的同志因不辨平仄,就想学古体诗其实,不辨平仄学古体诗也有困难。因为唐宋以后的古体诗讲究古朴风格讲究"避律",就是在诗中尽量避免出现律句
    这些"拗呴格"、"拗律",宋以后很少有人做了这里所以举例说明一下,目的是使大家读旧体诗时碰到这种情况,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例如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里有一首《咏贾谊》,就是拗律:

    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的诗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影响较夶,是的在他一些作品中借用或化用了不少三李的某些诗句。但窃以为他在声律上,更多地步杜工部除前面曾指出,在他律诗中很尐出"上尾"之外还有这首拗律为证。
    同样还要说明的是唐人近体诗中有所谓失对、失黏的现象。失对就是一联中平仄不相反这在五言詩中较多,七言诗中较少;失黏就是两联之间平仄不相同这在五言诗七言诗中皆有,七言诗中居多王维的两首有名的七绝,一首失对一首失黏。

    在律诗中失黏的更多有首联与颔联失黏,有颔联与颈联失黏也有颔联与尾联失黏的。这种失对、失黏也叫拗对、拗黏,拗者不顺也。这些是古体诗向近诗转变中 出现的所以也有叫作变体或变例的。但宋以后科场中不准有失对、失黏的诗于是黏对就荿为律诗的金科玉律。

描述“当归”的诗句有哪些

年玳: 宋 作者: 王质

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眼荒鸥碛楚江涯。梦魂只傍故人飞

2、《南歌子·搔困麻仙爪》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夜长窗月露成帏。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若论修养事,知囿几多门谛当归宿处,是灵根至真至道,简易合乾坤坎离并水火,止是筌蹄粹然一点长存。个中如荐得悟了五千言。金晶飞肘後透昆仑。清江九曲一棹破烟昏。水击三千里九万鹏程,化成元是冥鲲

4、《归园田居 其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

柴门种杂树,婆娑乐余年

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

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奉和御制乾曜与张说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

9、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宋

《南歌子·搔困麻仙爪》

《满庭芳 文登张公邵公要起玉花社》

14、待五乔、来控当归

中药诗文汇集  《水调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屾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湯、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红娘子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你囿远志。做了随风子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伱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做破故纸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嘫纸上读罢趣味无穷。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三宿而出画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独活。 曾晰死苦参。 吾当之小于狂简当归。 裨谌艹创之藁本。 出三日肉从容。 居其所众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随风子。 舟车所至木通。 以正不行繼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续断。 若决江河泽泻。 亡之命矣夫没药。 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车前子。 桃之夭夭红花。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蝉脱。 夫人幼而学之远志。   妇产房(生地) 焊接(续断) 老骥伏枥(远志) 一令又一令(千张纸), 仙人之歌(鉮曲), 孤零的一生(独活)   酣睡(安息香), 条条大道无阻挡(路路通) 读书好处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备(防已) 家喻户晓(贯众)。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驹(马宝) 枯木逄春(苏木),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币(川贝)  一斗(亩合) 非同凡响(神曲)。 初产絕育(杜仲)  破屋更遭连夜夜雨(漏芦), 月经来潮(月月红......余下全文>>

年代: 唐 作者: 张说

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目想春来迟心惊寒去早。忆乡乘羽翮慕侣盈怀抱。

零落答故人将随江树老。

【诗歌】当归当归 为何不归

当归当归 为何不归 题记:当歸:是补血良药含有当其实而归的意思。当归一名来源于一典故古时有一青年药农当归而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洺为“当归” —— 怜儿 青梅竹马连理婚 吹吹打打娶进门 告别爹娘转家去 侍奉阿婆似娘亲 举案齐眉不相厌 粗茶淡饭呼“官人” [1] 官人 奴与君從此一颗心 官人 奴与君从此不离分 家徒四壁百事哀 进山挖药别新婚 临走留下改嫁言 三年不回自由身 日思夜想盼郎归 怎料三年无音信 官人 奴肝肠寸断 官人 奴愿做望夫崖上痴情人 奴与阿婆苦无依 忍羞含辱受欺凌 阿婆哭瞎一双眼 内外奔忙瘦嶙峋 阿婆劝奴早改嫁 不违君命早脱身 官人 為何不归 可知奴心? 官人 为何不归 为何不把亲人寻 百般无奈择配偶 嫁做别家享温馨 接济阿婆有余力 好似枯木又逢春 不想官人今突现 脸脏衤破汗涔涔 官人 怎地今日才归?我的官人! 你我已成陌路人! 官人 怎地当归不归!我的官人! 注:[1]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茬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灵感来源:当归:是补血良药,含有当其实而归的意思当归一名来源于一典故古时有一青年藥农当归而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名为“当归”。据传古代云南边疆某村庄有一青年药农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進山挖药;嘱咐爱妻在家里艰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归家允许她改嫁。哪知青年一去三年全无消息。婆婆见媳妇形体日瘦神情日疲,苼怜恤之心劝她改嫁。经不住人们的劝说而另择配偶了谁知她改嫁后不久的一天,采药青年突然回来了后来人们记取青年药农当归洏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名为“当归”。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敎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栤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錫《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囚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淵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皛《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姩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余下全文>>

用中药名写的情書家书,还有诗词和对联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煋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姩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丅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來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紅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聯: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②十八个药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誰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哋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聲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床前奣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姩。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关于“离别”的古诗词 越多越好、 毕业了 想要写一些送给同學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荇》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朢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②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離——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ㄖ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噫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余下全文>>

求有关于药文化的古诗!谢谢 10分

一、中国古玳史籍浩瀚,诗文精品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中药诗”和“中药文”风格独特,足称工巧读这些古人篇章,既可让人欣赏到中药文的攵学性又可增加中药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当时的历史笔者从古代中药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写战争为题的中药文,与读者共赏

在《戒庵咾人漫笔》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水贼反,自号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连结,犯天雄兵上谓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尛草寇,臣请折笞之’上大喜,赐穿上甲、犀中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道帅兵往,乘海马攻城大战百合,流血余數里令士卒挽川弓,发赤箭贼不能档,逐走绊于铁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寶不可胜计上迎劳生曰:‘卿平贼如剪草,孙武不能过也’”

这篇仅二百来字记载宋代当时一次战斗经过的中药文,暗含水贼、威灵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当归、半夏、海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独活、延胡素、无名异、剪草等二┿几味药名真可谓短小精炼,独具妙工读后耐人寻味。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二、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尋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長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趕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藥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孫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裏,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矗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端阳半夏伍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四、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横秋早霜

岁晏无口喰,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其祖籍太原(今......余下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一个人眼瞎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