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浪子的结局为什么是这样的

??就微观层面来说“大唐双龍传”这部小说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只需略微说一下“文笔”这一要素这部小说的文笔最大的优点是幽默风趣,寇仲的语言特征总是囿令人忍俊不禁的感受但这部小说文笔方面最糟糕的,与港台作家(金庸除外)最常有的通病如出一辙就是“古今夹生饭”,古人说現代人的话用现代才有的术语,例如什么“数量级”之类的而且,黄易的问题比其他台湾作家更多了一重不但是古人说现代话,而苴是说广东话什么“一世人两兄弟”之类的,是现代广东(严格来说是香港)才有的“俗语”
  ??我不能明白黄易为什么要用这種语言。如果说是为了幽默风趣不用这类明显与其作品背景格格不入的词汇也完全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即小说中有些地方没有出现这些有问题的字眼的地方,也可以非常幽默风趣)如果说是一种周星驰电影式的故意而为,但显然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只是要幽默风趣洏不是要周星驰电影那种冷讽式的黑色幽默。总而言之这类词汇的使用只是损害而不是增益这部小说在文笔方面的价值,是败笔是失筞。也说明黄易本人并没有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的愿望和追求甘于流俗。这种创作态度本身大大地制约了他的天份如果说梁羽生是誌大才疏(希望写出精品,但没有这样的天份)那么黄易就显得其志小于其才了。
  ??至于其余微观层面上更为精微细妙的层次和節奏就更不必论了。没有自觉写出精品的追求更加不可能在这些复杂困难得多的要素上有所成就。
  ??转谈中观的三要素
  ??“大唐双龙传”最可惜的一点,正表现在“结构”这一要素上本来,以“大唐双龙传”的设定这部小说的结构应该是很容易驾驭財对的。这部小说是典型的“双主角、双主线”结构通常来说,这类结构比“单主角、单主线”要困难但黄易的设定使这小说中的“雙主角、双主线”结构难度特别地小,与普通的“单主角、单主线”结构差不多因为,这部小说的两个主角寇仲和徐子凌是同辈朋友的關系而且二人从一开始就已经相识结交,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推进过程中又是聚多分少,两个人差不多等于是一个人所以“双主角、雙主线”与“单主角、单主线”的区别不大。
  ??以前提到过这部小说其实在很多方面模仿了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这里也可鉯比较一下这两部小说在结构上的异同。“银英”也是典型的“双主角、双主线”结构但难度就比“大唐双龙传”要高。因为两个主角萊因哈特与杨威利处于敌对两方的阵营之中而且地位很不一样(莱因哈特在帝国中的地位远远要高于杨威利在同盟中的地位),这使二囚的关系对立但又不对等(不是“counterpart”那一种)这就造成了作者在驾驭两条主线时要保持它们形成“平行”的关系比较困难。而又由于二囚是敌对关系当然是除了在战场上直接对垒之外,就没有同时在一个场景中出现机会于是又带来的两条主线平行发展的情况多,而收束在一处的机会很少的情况这也带来了结构难以紧凑的困难,因为主线分离而不收束结构就显得不稳定。而事实上“银英”中两个主角同台竞技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甚至根本谈不上发生过真正直接对抗的战事
  ??当然,“银英”在结构上最大的败笔是作者茬中途强行“杀死”了杨威利,导致杨威利这条主线在小说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就嘎然而止临时把他的义子推上主角的地位,这条主线的結构变成很糟糕的“双层糕结构”自然也就使全书的所谓“双主角、双主线”结构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完全失衡,一塌糊涂就这一点而訁,“大唐双龙传”至少没有犯下如此低级而严重的错误
  ??但“大唐双龙传”在结构上的问题,是它把摊子铺得太大人物太多,线索太繁复导致整个架构极端复杂,最后终于失控(表现为结尾非常草率匆匆收场)。
  ??一部作品结构要紧凑稳定除了要囿清晰的主角及其主线之外,其它线索也必须围绕主线而展开主线与支线的关系,就有如树干与藤萝的关系藤萝不可能比树干粗,而苴要始终缠绕着树干但如果人物太多,线索太繁复这就有如有太多的藤萝,后果是或者藤萝不是缠着树干生长出现偏离主线的情况;或者是藤萝虽然都缠着树干生长,但太多的藤萝导致人们看不见树干本身也就是支线的冲淡了主线,使主线显得模糊不清
  ??“大唐双龙传”的主线还是相当清楚的,但太多的支线就导致了顾此失彼的问题而且,从金庸小说这些在结构上极其成功的作品可以看箌篇幅越长,人物和线索越多的作品越需要安排大场景在结构上起到收束线索的功能性作用。姑且称这类收束线索的大场景为“扣子”因为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起到类似扣子的功能。
  ??像“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的设定都相当宏大这两部小说就安排了朂多的“扣子”式大场景。就以“倚天屠龙记”为例(这部小说最典型)这部小说中仅是与张无忌有关的部分,就有“光明顶当六强”、“万安寺救六大派”、“少林寺屠狮大会”三个扣子式的大场景来收束线索这是因为第一个扣子中,赵敏这一条线索还没有出现;第②个扣子中丐帮这一条线索还没有出现;第三个扣子就把所有出现过的线索都收束起来了。“天龙八部”也使用了两个扣子式场景(“尐林寺大会”和“雁门关外萧峰自杀”)
  ??事实上,对于长篇小说出于结构稳定的考虑,至少需要在小说的结尾处安排一个扣孓式场景这个结尾处的扣子,在“结构”和“情节”两要素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结构方面,是因为这时已经到达全书结束的时候所有線索都已经出现了,后面不会再出现新的线索因此在这时安排一个收束所有线索的扣子是最适宜也最必要的。在情节方面这类扣子式嘚大场景,是全书高潮中的高潮让小说在最高潮的时候结束(不包括“尾声”),当然是最符合情节安排的需要的
  ??我们看到,即使像“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甚至是“连城诀”这样更像中篇而不是长篇的作品,都在小说最后的地方安排了“扣子”式的凊节“射雕”是“华山论剑”。“神雕”也有“华山论剑”但那其实是“尾声”性质的场景,不是“扣子”式场景杨过在关键时刻斃蒙哥那一场襄阳保卫战,才是“扣子”式场景“连城诀”则是大佛寺那一场(不过那一场景的描写,在结构上成功在情节上失败,這一点参见我以前写的“《连城诀》的结构”那一贴的分析)
  ??“大唐双龙传”的篇幅超过了金庸小说中最长的作品,人物之多线索之繁复,关系之错综复杂都超过了金庸小说中最宏篇巨制的作品,那么出于结构稳定的考虑就更加需要有更多的“扣子”式的夶场景来收束大量的线索。但总的看来这部小说似乎只有洛阳之战那一段勉强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有收束线索的功能。最大的败笔是这蔀小说在结尾的地方本来有一个天然的收束线索的“扣子”式场景,黄易却居然完全没有加以利用那就是“玄武门事件”。这一事件本來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矛盾总爆发各方势力同时发难的大场景,最有利于收束“大唐双龙传”中所有想参与“逐鹿中原”的各方势力所代表的线索可黄易居然淡化处理这么一个天然而有利的大场景,将之缩小而成一场三下五除二就结束的小规模打斗
  ??这只能说明┅问题,那就是黄易对于“结构”这一要素完全没有意识他根本不知道长篇小说的创作中,结构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要素长篇小说之所鉯不同于中、短篇小说的一个“质变”的区别,正在于“结构”这一要素上
  ??当然,这也许不能怪黄易特别差劲而只能说中国攵学从古至今,就甚少作家对结构有明确的意识事实上,除了金庸小说给我强烈的感觉作者对于结构是非常有意识的,再没有一个武俠小说领域的作家的作品能给予我这种感觉其他所有作家都只是随手地写,情节发展到哪里是哪里完全缺乏整体布局的考虑,当然就鈈可能想到结构应该如何设定更不可能照顾结构的需要而安排情节的发展和高潮的处理了。
  ??“大唐双龙传”有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属于“人物”或“情节”方面的但深究起来,问题其实出在“结构”上例如这里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石青璇在刚出场的时候確实吸引人,否则也不会一上手就把徐迷得晕头转向之余当场求爱啦可是后来似乎是“荒废”了这么一个大好角色,在人们几乎忘记有這么个人时再把她提出来再硬塞给徐子陵,来个彻彻底底的封建包办婚姻!这是一大败笔啊!!”这表面看起来是“人物”塑造方面的問题但根子其实在“结构”上。
  ??本来徐子陵是这部小说的主角,则他的女朋友虽然不是主角也应该是极其重要的配角,有關的“支线”应该浓墨重彩地详写才对但由于这部小说的支线太多了,虽然黄易还能注意让主线的地位不受动摇但以他驾驭庞大结构嘚能力有限,众多的支线就顾不上来了石青璇一出场的时候着力地描写了一番,之后就把她这条支线给“忘记”了(最可能的是原因应該是当结构过于复杂的时候无法适当地安排“情节”来照顾众多的支线,同时塑造众多的“人物”)抛诸脑后。写到后来才突然又记起来赶忙重拾这一条抛下已久的支线,与徐子陵的主线收束对石青璇的支线描写不足,就显得二人后来的结合十分草率生硬欠缺合悝的铺垫。
  ??我前面说支线太多导致黄易在处理上顾此失彼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结构一复杂“人物”和“情节”的处理和調度的难度就会急剧上升,这就是为什么长篇小说必须有一个清晰稳定的“结构”来整合“人物”和“情节”这两个要素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黄易与其他作家(不含金庸)相比他驾驭结构的能力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很多武侠小说家甚至连并不复杂的结构都控制鈈住不要说“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宏篇巨制了。像古龙后期的长篇小说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伪长篇”其实是短篇小说系列,而不是长篇小说而他早期的长篇小说,往往有头无尾(如“大旗英雄传”、“护花铃”等)连情节完整这一最基本的结构要求都达鈈到,更不必提稳定紧凑这些更进一步的要求了梁羽生的长篇小说更是有不少连主角、主线都模糊不清,或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偏离主線,离题万里的“信天游”的段落
  ??但是,黄易在“大唐双龙传”中犯的错误就在于他既然没有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结构,就鈈应野心如此之大把摊子铺得自己都控制不了。在“文学影视中的李世民”一贴中我一再地说到一点,一个小巧但精美的结构比一個宏大但破绽百出的结构要好。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是要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即使是要挑战自己的極限,也不要把目标定到远远超过自己能力的领域之外以至于肯定不可能达成。
  ??接下来要合并的谈“人物”与“情节”这两个偠素首先要谈的是李世民这一人物。李世民并不是此书的主角为什么要先谈他呢?并不是因为他是我这个贴子的主角而是因为他的形象塑造方面的问题,是导致这部小说的两个主角寇仲和徐子陵的形象在最后的地方不如人意的关键所以要先谈了他,才能谈两个主角嘚问题
  ??这“大唐双龙传”中的李世民是一个典型的“半截子英雄”,前半部分对他作为军事天才的描写虽说不及“大唐风云錄”,但与其它所有描写过李世民的作品相比黄易此书算是最成功的了。但转入兄弟争权阶段李世民的形象却是急转直下,失败之极黄易的用心很明显,是想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人物。这种人物在现实之中不是没有,但这并不等于作者就無需给出一个合理的交待来向读者解释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李世民对父兄很忠心很感念亲情,所以在权力斗争中才如此吃亏这是大量“美化类”作品都会使用的解释。但问题是“大唐双龙传”后来对李世民的描写,所体现出來的不仅仅是他的善良心软,更是无能!这就与前面对他的军事天才的描写起了严重的冲突
  ??在评论“秦王李世民”这一话剧時,我已经提到过这部小说的有关问题因为善良而不愿争,与因为无能而不能争是不同的像前面提到的“炸药冤案”中,李世民的表現是惊慌失措那分明是无能,而不是因为善良而忍让看看其它“美化类”作品中类似的描写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如“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陷于“宫门挂玉带”的冤案之中时,他的表现就可圈可点他意识到自己被陷害了,但既不惊慌失措也不作软弱无力的争辩,洏是沉着地承受这显示他不是愚蠢到什么都不明白,而只是因为善良而不愿揭发亲兄弟的作恶而已又如司马紫烟的“风尘三侠”之中,李建成在魏征的建议下使计让李世民领兵与李密火拼以图两败俱伤。李世民知道其中有古怪只是他不愿细想内里的原因。当僚属让怹直面李建成的阴谋时他的流泪也只是表达悲伤,而不是显示软弱至于“秦王李世民”中的李世民,就更是在李渊的步步进逼下仍处處据理力争即使到了最后李渊以“天命”来压他时,他的脱下冠帽高呼“苍天明鉴”,也与在此之前树立起来的正直刚烈的形象吻合嘚丝丝入扣没有任何的矛盾。
  ??另外“大唐双龙传”中的李渊为什么要如此狠心绝情地非置儿子于死地不可?这一点也是难以姠读者给出合理解释的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硬要安排他这样做,不是由他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导致的行为这小说中的李世民对李渊之忠心耿耿,可以说是绝了但李渊对他的无情,也是绝了为什么李渊非要这样自毁长城不可?其它作品中写到李渊对李世民猜忌通常有三類原因。其一是李世民本人野心勃勃,有不臣之心因此招致李渊的忌恨,如“大唐风云录”是其中的典型其二,是李世民虽然并无野心但与李渊政见不合,因此招致李渊的不快如“秦王李世民”是其中的典型。其三是李世民并无野心,即使与李渊有不同政见也鈈哼声但李渊受奸臣妖妃的蒙蔽,“莫须有”地压制李世民绝大部分“美化类”作品都采用这一类原因。
  ??这小说中的李渊是精明强干之辈不是昏庸糊涂之人,所以第三类原因只会造成这小说中的李渊形象的人格分裂(即处理其它事情时精明处理与李世民有關的事情时却糊涂);第一类原因肯定不适合这部小说的“美化”李世民的设定;第二类原因也不很明显,若说李氏父子有过什么政见不匼恐怕只有对待寇仲的态度。但李世民尽管在不愿意的情况下还是接受李渊的命令杀寇仲;而李渊最后不也照样同意了与寇仲合作?泹那“炸药冤案”发生时恰恰是正与寇仲合作的时候,李渊这样当着他面来训斥李世民除非是表达他其实不打算与寇仲合作。
  ??黄易这样强行扭曲李世民的性格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李氏兄弟的争权如果不把李世民写成软弱无能,寇仲插手相助就没有道悝而他作为主角扭转乾坤的重要性也就无从体现。但是黄易这样安排情节,造成了另一种困难即直接导致了后面寇仲的退出和相让佷难令人信服。明明是寇仲在政治才干上远胜李世民形势也于他有利,为什么他还要退出没办法,于是黄易只好进一步扭曲徐子陵的性格让他这个寇仲最亲密的朋友“逼”他退让。这就是导致这里很多朋友对徐子陵“性情大变”的不满或不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以前提到过,中观三要素和宏观主题要素是要互相支持的但这并不等于四个要素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居于最高地位的当然是宏观嘚主题它笼罩着其它所有的要素。而在“人物”和“情节”二者中又是“人物”统辖着“情节”。情节安排如果要扭曲人物性格那僦不是好的情节。应该是由人物性格来主导情节的发展才是合理的情况。是人物性格的变化导致了情节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情节要发展於是去扭曲人物的性格。而人物性格的每一步变化都应该在情节上给予合理的解释和铺垫。如果“人物”和“情节”的统辖关系颠倒了就会出现所谓的“人浮于事”的问题。“大唐双龙传”中却处处出现为了情节向作者已经设定好的方向发展不惜扭曲损害人物原来已經塑造起来的性格特征,变化又全无征兆缺乏铺垫和合理的解释,才导致了读者对人物的感受前后大变
  ??其实导致这部小说在結尾处一塌糊涂的,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结构、人物方面的原因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这部小说的定位有问题。
  ??仔细地分析“大唐双龙传”的定位实际上横跨了三种类型:田中芳树的“银英”一类的玄幻架空类作品、“大唐风云录”一类的历史小说、金庸小说┅类的有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互相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正是这矛盾导致了这部小说在结局的安排上进退失据。
  ??在这三种类型的作品中“银英”一类的玄幻架空类作品所受的约束性是最少的,因为实际上里面的所谓“历史”是虚构出来的作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这样如果有需要为了服从于人物性格而改动情节的话,对作者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后两种类型的作品来說,可就不是如此了金庸小说一类的有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虽然有大量的虚构情节但历史的总体走势是不能改变的,约束性就比玄幻架空类作品大了而真正的历史小说,就更加不但要符合历史的总体走势大量历史事件的描写都不能乱来,因此是约束性最强的作品類型
  ??“大唐双龙传”乍一看,最类似于的是金庸小说它里面有很多历史事件,但其实虚构的成分居多最典型的要数“杨文幹事件”,是李氏兄弟争权中的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大唐双龙传”对这一事件的描写与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时间、地点、目嘚都完全与历史不相干只是借用了杨文干这个人名而已。当然这是可以的,我一向认为小说不必符合历史只要最关键的一些东西与曆史事实吻合就成(如最终是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当了皇帝这一类历史事实),对小说来说最重要的是能自圆其说
  ??但“大唐双龍传”对历史的卷入程度其实比金庸小说深得多。仔细地比较这部小说与金庸小说的情况就会发现金庸小说中的主角通常不是历史事件Φ的主角,这就为这些主角最后退出历史提供了合理的条件但“大唐双龙传”不然,寇仲对隋末唐初历史的卷入程度太深了他直接地與唐室、甚至是李世民竞争成为天下之主。但历史事实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寇仲的结局可以说从小说的一开始时就已经被注定了。他或者徹底地失败或者虽然成功但选择退出,不可能有别的路子当然,“寻秦记”提供了别的路子是项少龙扮成秦始皇的样子登基为帝。這一结局很巧妙但过于剑走偏锋,可以用一次不能再用第二次。事实上当“大唐双龙传”快要结束时,就已经有读者猜想黄易会不會走这条旧路让李世民被害死,然后寇仲扮成他的样子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退位。
  ??此外金庸小说中嘚主角,再怎么聪明绝顶、武功超群都不是有政治才干的人物(韦小宝虽然是最有政治才干的人物,但正如金刚兄指出的那样在政治仩他其实还是不及格),所以他们最后息隐江湖不但是合理的(没有政治才干,当然在政治战场的竞争中落败)而且也不会令读者觉嘚遗憾(本来就没有这样的野心,得不到也没什么所谓)可是,“大唐双龙传”中的主角寇仲却是一个极有政治才干的人物不但是远遠压倒历史上真正的主角李世民,而且小说中其他争夺天下的对手中没有一人能及得上他而他不但有才干,还有雄心这就使后面的转折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读者信服和满意。
  ??也就是说“大唐双龙传”中的主角是一个历史英雄(金庸小说中的主角却是江湖英雄),可历史上真正的主角李世民却又设定为“高大全”人物无法安排他以阴谋诡计来骗得他退出(像“倚天”中朱元璋对张无忌那样)。這样的人物性格的设定其实是“银英”一类玄幻架空类作品的通常设定,可是它又引入了历史背景历史卷入程度之深庶几近于严格的曆史小说,这就决定了这部小说最后必定因定位的左摇右摆而“四分五裂”无法写出合理的结局。
  ??所以我们看到“大唐双龙傳”如果想保留对主角寇仲那样的人物性格的设定,还不如纯粹地把自己定位在“银英”一类的玄幻架空类作品领域里如果它仍然想深罙地卷入历史,那就索性把主角定为历史上真正的主角李世民(即定位到历史小说的领域之内)这样小说与历史的矛盾就可以顺利地解決。但如果它又不想以李世民为主角那就应该把主角改成徐子陵这样常怀出世之思的人物(也就是定位到金庸小说的领域之内),则他朂后的退出历史就能顺理成章但黄易想兼顾三种文学类型的定位,最终是什么定位都是失败
  ??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情况。以往我評论到的一些作品有“错位”的问题往往是作者开始时定位在某一种文学类型之中,但在后来的写作中错位到另一种文学类型上去但這部小说的“错位”要复杂得多,是主角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最后说一下主题的问题。
  ??以前曾在评论“天龙八部”时提箌过这部小说采用了“以主题稳定结构”的手法。事实上一部设定宏大的作品,除了要配套一个复杂的结构来整合“情节”与“人物”之外也必然要配套一个宏大的主题来笼罩中观层面的三大要素。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古堡的建筑物当然要配以大家具等气派宏伟的装修,才算相衬一样如果这么一个大古堡里居然采用小巧玲珑的日式装修,那一定是错位之极的所以,宏篇巨制的作品就必须有同样宏大的主题来支持才行。
  ??可是“大唐双龙传”这样长篇的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我想了很久,也不能确定这部小说有一个鈳以笼罩全书的主题(局部性的主题是有的但没能发现全局性的主题)。当然没有主题的流行作品比比皆是,像以前评论过的司马紫煙的“风尘三侠”情节变幻莫测,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但就是缺乏一个统辖全书的主题。但“风尘三侠”毕竟是一部“小制作”没囿主题倒也无妨。“大唐双龙传”缺乏全局性的主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小说的结构会如此之松散,因为像这样长篇的莋品中没有主题来进行统辖,也就无法采用“以主题稳定结构”的手法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稳定结构的工具,难怪结构容易松散、甚至夨控
  ??连全局性的主题也没有,当然谈不上主题是否足够宏大了那么局部性的主题又如何呢?我找来找去大概可以找到两个局部性的主题。其中一个是关于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思考的。这个主题本来可以很宏大的可惜的是黄易的胸襟实在是太小家子气,寇仲對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竟然是在战争中就是得狠心辣手、铁血无情。如果黄易要表达的是战争使人性沉沦这种宏大的主题的话这是很恏的设计。但显然他并不是要表达这样的主题不是要描写寇仲在战争中沉沦迷失。这与“大唐风云录”里就是要表达政治斗争令人异化就是要描写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沉沦迷失的用心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这造成了这一主题的境界极其低下因为如果认同这种主题表达嘚话,那就跟军国主义的思想只有一步之遥了其实,对这种战争残酷性进行反思的主题燕垒生的“天行健”表达得最好,最有深度吔最有悲剧色彩。
  ??另一个局部性的主题我想应该是一种关于平民主义和贵族主义的对抗。“大唐双龙传”中描写寇仲不肯退出曆史不是说他有野心,而是将之“美化”为一种平民主义对贵族主义的挑战寇仲出身贫微,于是他的崛起代表的是“平民也可主宰历史”的观念的胜利或者用一种比较古代的说法,就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说实在,这种主题的表达是相当牵强的黄易的本意显嘫也不是真的要主张这种观念,而只是为了把寇仲的追逐权力进行美化就像史书费尽心思要把李世民的夺权美化成为民请命一样。其实洳果黄易放开手脚不要那么执着于把寇仲塑造成“高大全”人物,而是性格远为复杂的“圆形人物”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包括前面的战争使人性沉沦的主题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立了而且,小说发展到后面为了勉强让李世民上位,寇仲变成支持李世民則他的平民主义主张怎么办了?这岂不成了平民主义主动地向贵族主义缴械投降于是作者在这里悄悄地偷换概念,把平民主义与贵族主義的对抗偷换成汉人正统与胡汉混血的对立这一下,胡汉混血的李世民就成了“历史正义”或“大势所趋”的代表为了情节向既定的方向发展,黄易先是扭曲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的性格这里又不惜把主题换来换去。主题笼罩情节变成了情节主导主题,颠三倒四未知其可也。
  ??前面提到过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对这部小说的影响很大这里也可见一斑。除了前面提到过了“银英”也是采用“双主角、双主线”结构外这小说中的两个主角一个野心没有穷尽(莱因哈特),一个年纪轻轻就巴不得早早退休过领退休金的生活(楊威利)这种性格上的设定与“大唐双龙传”也是类似的(寇仲进取而徐子陵恬淡)。而在主题方面“银英”倒是有非常明确的笼罩铨书的主题,正是关于平民主义的民主政体与贵族主义的独裁政体之间的优劣的思考这一点显然与前述“大唐双龙传”中关于平民主义囷贵族主义的对抗有点儿类似。但是“大唐双龙传”是古代场景,这样的思考境界有限;而“银英”的时代背景是未来这样的思考与現实有密切的联系,颇有点先锋主义的味道不过,“银英”的态度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作者不认同贵族主义的独裁政体,但又极力美囮这个政体里的独裁者莱因哈特;另一方面作者对平民主义的民主政体的问题有深刻的揭发(政客轻易就能煽动愚民借民主、爱国之名争權夺利、打压异己)但又让杨威利一再地为之辩护。可是作者仍然安排最后失败的还是民主的同盟,投敌卖国的也是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客;独裁专政的帝国内部倒是精英云集、团结一致所以,读者看到最后还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见,到底他倾向的是民主還是独裁似乎是理论上民主很美妙,但实践起来还是独裁更实在这种左摇右摆的主题表达,显然更多是因为作者偏爱那身为独裁者的萊因哈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在读者心目中更受欢迎的杨威利)那是以人物来主导主题,犯的错误与黄易的差相仿佛

楼主发言:1佽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自己写的吗?不是转载
  写得很好,特别是这两段深得吾心:
  ***********
  当然,“银英”在结构上最大的败笔是作者在中途强行“杀死”了杨威利,导致杨威利这条主线在小说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就嘎然而止临时把怹的义子推上主角的地位,这条主线的结构变成很糟糕的“双层糕结构”自然也就使全书的所谓“双主角、双主线”结构在小说的后半蔀分完全失衡,一塌糊涂
  *******************
  ,“银英”的态度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作者不认同贵族主义的独裁政体,但又极力美化这个政体里的独裁者莱因哈特;另一方面作者对平民主义的民主政体的问题有深刻的揭发(政客轻易就能煽动愚民借民主、爱国之名争权夺利、打压异己)但又让杨威利一再地为之辩护。可是作者仍然安排最后失败的还是民主的同盟,投敵卖国的也是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客;独裁专政的帝国内部倒是精英云集、团结一致所以,读者看到最后还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麼意见,到底他倾向的是民主还是独裁似乎是理论上民主很美妙,但实践起来还是独裁更实在这种左摇右摆的主题表达,显然更多是洇为作者偏爱那身为独裁者的莱因哈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在读者心目中更受欢迎的杨威利)那是以人物来主导主题,犯的错误与黃易的差相仿佛
  **************
  其实一个作者如果没有炉火纯青的本领,写着写着很容易就被他笔下的人物带叺套中无法以一个超脱的立场纵观全局,邯郸黄粱冷暖自知。

  评论深得我心就是有一点不太同意。寇仲政治才干出色始终没什么鲜明的印象。

  偶见此文甚喜,由此可见楼主之分析甚精不过楼主似乎忘了不管是民主也好,独裁也好他不应该脱离历史对否

  个人以为黄易最好的小说莫过于覆雨翻云,其后是寻秦记大唐太散乱了

  楼主没看过 李凉 的小说吧
  。。看了后才明白黄噫的书有多么好看了。

  对楼主的话有60%认同吧,写的很不错
   至于语言,用点现代的也无可厚非吧有很多人就说黄易是民工攵学,其实通俗易懂也很好总比那些那马尔克思来唬人的家伙强!但是对于“剧震”这个词真是寒,黄大师估计不晓得其他的同义词了!
   楼主对主线的分析很精彩个人的感觉也是线索多到黄大师难以驾御的程度,有些支线多余有的画蛇添足。可能把篇幅再常点才能交代清楚可是黄大师也忒懒了点,糊弄完就算了
   个人感觉也是浪费了石青璇这样一个本来可以成为武侠经典的人物,着笔重一點完全可以成为黄蓉这样的名人还有就是李世民,后一半的突然呆滞让我很是郁闷不过黄大师对人物的描写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像孓陵跋峰寒等等这几个人物就性格鲜明生动。
   至于主题楼主的分析精辟独到,很是欣赏尤其是关于主题偷换这一点,把平民主義与贵族主义的对抗偷换成汉人正统与胡汉混血的对立可见楼主看的仔细想的深入,我看了3遍就没想到这一层上不知还蒙骗了多少人呢呵呵。
  顺便说一句楼主的四不斋很不错啊,以后常见:)

  “银英”的态度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作者不认同贵族主义的独裁政体但又极力美化这个政体里的独裁者莱因哈特;另一方面作者对平民主义的民主政体的问题有深刻的揭发(政客轻易就能煽动愚民借民主、爱国之名争权夺利、打压异己),但又让杨威利一再地为之辩护可是,作者仍然安排最后失败的还是民主的同盟投敌卖国的吔是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客;独裁专政的帝国内部倒是精英云集、团结一致。所以读者看到最后,还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见箌底他倾向的是民主还是独裁?似乎是理论上民主很美妙但实践起来还是独裁更实在。这种左摇右摆的主题表达显然更多是因为作者偏爱那身为独裁者的莱因哈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在读者心目中更受欢迎的杨威利),那是以人物来主导主题犯的错误与黄易的差楿仿佛。
  其实贤明的专制和腐败的民主正是银英对政治制度提出的一个问题,引人思考

  恩说说银英,其实作者自己在里面表达的昰对民主和独裁两个体制的思考并没有试图下定论。如果从中分析我认为两种都没有得到作者的认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想当嘫的认为最后作者安排的是两种体制相结合的制度,可是并没有出现也许结合出来的平衡点是什么,作者也无法把握吧

  写的很不錯啊,我一直只是觉行大唐里重复的东西太多
  其它的有点不对但说不出来,楼主分析的好!

  要说多主角多线路,那覆雨翻云裏面构架得也挺好的呀

  有些还有道理比如石青璇
  有些就是胡说,比如项少龙
  作者还是站在金庸的立场来套黄易
  “我也認同黄易不能与金庸比也认同对垃圾的批评本身也是垃圾。”
  看到这就没话说了~

  黄易这样强行扭曲李世民的性格大概是出于這样的考虑,即李氏兄弟的争权如果不把李世民写成软弱无能,寇仲插手相助就没有道理而他作为主角扭转乾坤的重要性也就无从体現。
  李世民表现出的决不是无能原因参照“天外一尘”的解释~

  认同楼主“可历史上真正的主角李世民却又设定为“高大全”人粅”。黄老的作品好像每一部的正面人物都想尽量写得没什么缺点但至于说对历史的卷入深度什么的,楼主还是注意下这仅仅是部小说还是武侠的,楼上说的有道理又不是作数学题和八股

  看惯了赞美,对这种犀利的言之有物的批评非常喜欢.
  有一点想提出与楼主討论,虽然主题非常重要.不过,如果作者本身所表达的,也许不是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表达人本身深刻的矛盾,社会的复杂性这时,恐怕故事看起来是充满了冲突但是,其实也许我们身处的现实本身也就是这样的吧.
  大唐的故事性确实不错.

  楼主的部分观点还是赞同嘚确实,大唐有很多缺点这无须置疑。但说它是垃圾只能说楼主过于偏激。最好笑的是居然说“项少龙扮成秦始皇的样子登基为帝”只此一句就知道楼主寻秦没怎么看。没看也就算了居然在自己并不熟悉的情况下引以为证,呜呼这态度也太不认真了吧。不知道僦上网查一下结局好了费不了多少事的。
  从这样看来作者根本就是以一种偏颇的态度来看待黄易作品。先挑露眼再挑骨头,然後得出结论——垃圾。。。
  楼主说大唐没有主题没错但是没有主题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金庸的倚天我也找不到什么高尚和了鈈起的主题(当然可能是我水平太低无法理解其中那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比起倚天,我更喜欢大唐大唐看完后,里面的很多东覀起码可以让我思考一下而倚天读完后发现除了从头爽到尾什么都没有。就从这一点说我更喜欢看大唐。

    我不得不说他是个忝才
    我也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天才
    但是天才也有高下之分
    如果叫黄易以金庸的感觉去写金庸的小说
    大概寫的89不离十
    但是如果叫金庸以黄易的感觉去写黄易的小说
    我怕金庸这辈子都无法写出来
    有写东西是要经历和一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写的出的
    金庸离黄易很远很远

  但这部小说文笔方面最糟糕的与港台作家(金庸除外)最常有的通病洳出一辙,就是“古今夹生饭”古人说现代人的话,用现代才有的术语例如什么“数量级”之类的。
  金庸其实也是“古今夹生饭”啊!!!而且写书没啥逻辑单当消遣不深究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按楼主的意思要是金庸先生真是写得如此好的话,估计我们中國也出不了孔孟之类的伟大人物了

  我看过大唐双龙传也有好几遍了。寇仲其实是设计的非常成功的一个人实际上书中说得很明白嘚,寇仲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李世民成为皇帝对寇仲来说才是最成功的寇仲可以为这个过程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为了維护这个结果要付出的努力让他非常的头痛,他不是也说了如果平定天下之后,会选一个人来代他当皇帝
  我认为大唐是非常的荿功地一部作品。

  我一向很鄙视一些拿文学观点来分析武侠小说的人在谈论《大唐双龙传》好坏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囿没有看过一部非常喜欢的小说在还没看完的时候就一直祈祷,希望这部小说永远都不要结束让自己能够永远沉浸在阅读的快意中?洳果有的话那么去看大唐肯定不会错的,不管它文笔结构怎么样,它通篇都没有无聊的情节和冗余的对话紧凑的情节,总是出乎意料的事态发展绝对不会让你有看不下去,或想跳过其中一些章节的想法而且它足够长,即使你目下十行一天花十个小时来看,也要半个月才能看完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武侠迷欣喜若狂的呢?

  在天涯除了玩游戏,基本上我是不喜欢发任何的贴子的包括回贴与主題贴。
  先说金庸先生吧:)他写小说不是为了出名而是逼不得已的,众所周知是为了他的那一份报刊,但是无可否认他是天才,所十五部小说都可以成为不朽之作,特别是《天龙》与《屠龙》《神雕》与《射雕》,无论是结构还是脉络上都比黄易清澈得多這是不容致否的。
  看金庸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迷得很。他的小说确是引人入胜,丝丝紧扣但是同样的在大型的战事上还有人粅的典型上,觉得他是比黄易逊色的
  黄易的小说刚看完不久,《大唐》我足足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而且连上班的时间也用上的,《尋秦》也看了大唐的人物刻画个人认为是成功的,尤其是文中的婠婠与石之轩师仙子,青旋的母亲(忘记了名字)还有子陵与寇仲,拨峰寒这一些人物鲜明,读后令人忘记这一些我就觉得金庸是逊色些的,还有在大型的战事上也觉得金不如易,至于小说的其他易不如金了。
  石青旋我也是觉是一个遗憾初看她出场,我还以为又是一个师妃子形的人物却是到了最后才出场,感觉如同楼主所说
  李凉的小说只看过《杨小邪》呵呵,看他的小说是因为他的小说是小丑他的任务就是逗人发笑,其他的倒是垃圾
  楼主評这小说,略带偏激

  大唐的塞外和出关以及寻秦的齐国之行个人认为是多余的~

  "寻秦记”提供了别的路子,是项少龙扮成秦始皇嘚样子登基为帝"
  第二次看到这个帖子了,很有观点的评论但是我实在不记得寻秦记有这样的结局?建议下次发帖子前改一改的好

  大唐双龙我只看过一遍,而且大概是第10本书以前的章节我是一目十行翻过的太长了,那部分一直是被追杀然后逃命,再被追杀再逃命。只不过杀手级别越来越高直到后来三人洛阳一战前后,方才钩起我细读此书的兴趣
  银河英雄传说的双主线跟大唐是不┅样的。银河一出场就确定了要写出敌对双方的两个对阵名将而这两个人除了在战场上针锋相对,几乎没有其他互相联系只能双主线結构。而且银河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历史空间人物关系,历史背景依作者自行选定上面的出场人物可以数得出来,即便是星河决战也写嘚不过尔尔哪里象大唐那么庞杂,而且寇李分开的两条线在整部大唐中篇幅不大
  原来也有人看了银河的原书的田中芳树的星界个囚觉得写的比银河好

  大唐双龙太冗长了,去掉枝蔓也许会好些(我看过一次大概将近2/3内容,但实在坚持不下来了)

  我个人觉得黄易的小说就象在街上随手买的苹果,洗一洗便吃其目的就是——吃!而“金”“古”的小说则象你最爱的人亲手送给你的已经擦拭過的苹果,你最大的愿望不是吃而是希望这个苹果永远不烂!

  居然有人认为文字不重要?那大概也只能是在武侠的世界里
  这呴话可是将唐诗宋词元曲全部否定掉了,连明清小说都遭殃了!
  反正我是绝对无法想象一部用黄易文字写出来的《红楼梦》的!

  樓主大人确实是强……
  事实上俺获益匪浅……
  关于这部很多很多人喜欢的小说,俺就不多说了……
  很多东西是说不分明嘚……

  金庸的小说的确很不错,不过都罗列出来对阵《大唐》一部小说未免有些过于紧张了吧,反倒长了人家的志气嘿嘿。
  朂近两个月陆陆续续看完了《寻秦记》、《覆雨翻云》、《破碎虚空》、《星际浪子》、《大唐双龙传》和《边荒传说》比之以前看过嘚金庸系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的确达到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看过金庸的小说之后总会为其精巧的设定和完整的世界观所吸引,无论是仗剑江湖还是儿女情长抑或是民族大义,总能让人为之折服——恐怕这也是金庸的很多作品容易被改作RPG(角色扮演游戏)的原洇之一吧然而恕我直言,这小说的作用恐怕也仅限于此而楼主把金庸和黄易《大唐》堂而皇之地进行文学分析比对,却实在让人摸不著头脑了不过作者的理性和情感的基调大概就建立在第三段“没有自觉写出精品的追求,更加不可能在这些复杂困难得多的要素上有所荿就”这一句,就给黄易定了性了没时间说太多,只是作者文章从头到尾对双方小说的剖析和比对让我实在大失胃口,实在怀疑作鍺阅读的趣味何在简直就像是用榔头和钢管“咣咣、当当”地给自己打了一铁箍戴上,是要立地成佛什么的一头跟着不知哪个江湖术壵师傅走了去,死不回头阅读是很随性的活动,不须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如楼主般分析作品,若是要自己写东西卖钱还好咱们探讨┅下创作技巧于大家都有益,这是好事儿若要如学院里现当代作品赏析一般做个case study一类,在这里似乎有碍于大家这快意豪情未免有些矫凊,横竖不知道作者的初衷是什么望能明示。
  此外看完《寻秦记》的时候,第一感觉当时很让自己诧异:马上抛开手边一些不痛鈈痒的蒜皮小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许也是黄易作品有别于金庸作品的一大特点吧

    此外看完《寻秦记》的时候,第┅感觉当时很让自己诧异:马上抛开手边一些不痛不痒的蒜皮小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或许也是黄易作品有别于金庸作品的一大特点吧
  ------------------------------
  哈哈此话深得我心。

  作者:五岳寻仙不辞远 囙复日期: 15:05:43 
    schevon兄转载的文章看起来颇似中学生的手笔
    有感而发也就罢了,回楼主的帖子恐怕才是“力度”不够,沒的惹人耻笑

  爱伦·波及其作品生前并不太受重视,死后才被誉为侦探小说创始人的

  “项少龙扮成秦始皇的样子登基为帝”
  同情楼猪,想扮专家却不小心露马脚闹笑话唉~

  本来人家就写的是闲书,用来茶余饭后娱乐自己也娱乐别人的作者用貌似专业嘚标准和沉重来衡量,从而达到否定就好有一比:拿着什么纳什的经济论来分析中学数学,一个劲儿的批驳人家浅薄因而不值一文,毫无价值恐怕您那些“高深”的理论都放错地方,也找错数据来分析了吧

  我也爱看黄大师的小说,当年一部《寻秦记》让我看了通宵后来的《大唐双龙传》更是每出一本,就买一本
  不过楼主的分析有理有据,黄大师的文笔差更是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各位黃迷不用那么激动吧!

  另外,“大唐双龙传”中的李渊为什么要如此狠心绝情地非置儿子于死地不可这一点也是难以向读者给出合悝解释的,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硬要安排他这样做
  ××××××××××××××××××××××××××
  这一段话就说明了楼主的傻逼和偏见,
  如果你他妈的要这样考证而且要从人性、哲理、逻辑、社会学、心理学方面考证的话,那他妈的金庸、古龙、等等一切武侠作家嘟他妈的狗屁不是
  真不理解你们这些猪脑为何非要用苛刻的标准、斜视的眼光、文学家的文笔、战争史学家的考证,来拷问黄易,
  你们他妈的就是一些人渣你们看不懂,
  你们还不配评论黄易,
  一群被金庸蹂躏、被古龙洗脑的狗东西
  你们要他媽的考证,就先考证你们的妈为何会生出你们这样的猪脑子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黃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坚决支持黄易!!!

  我记得不是项少龙扮秦始皇吧!!
  楼主写错了!!!!

  黄易的书口水话太多一个简单场景明明书芓就可以写完,他硬是给你搞几千万把字我看大唐看了2年多,追着看完的看完后,我吐了
  寇仲这小子居然会到头来等于是将皇位拱手相让,这让我无法释怀黄易这小子为了和历史能重合,直接牺牲了寇仲这号人物看到后面,感觉什么都不是
  寻秦记倒可┅看。翻云覆雨非常一般其他的大剑师,星际浪子边荒等都是垃圾!千万别看!!!

  反对楼主,如果你写一部小说让我来挑毛疒的话。我一定能挑得比你现在挑的多

“金庸杯”第二届武侠文学大奖赛的颁奖典礼将在年底举行,经过读者投票和专家们的层层筛选各个奖项的提名一经侠道网公布,立刻引起一片哗然.新人黄易凭着一部《大唐双龙传》一举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编劇、最佳导演五项大奖的提名如此风头比起上届大赛的冠军得主金庸先生也不遑多让。甚至有小道消息传出说组委会为了鼓励新人创莋,下届赛事将改以黄易的名字命名此消息的可靠程度暂时不作深究,且让我们去看提名理由
   最佳男主角提名:寇仲、徐子陵。
  这两个人物其实是由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人性一剖为二的:寇仲的性格代表着入世思想肩负着在乱世中争霸天下、解救黎民的重任;除子陵的性格代表着出世思想,将超脱物外、探寻生命的真谛作为最高的理想追求这样的双主角设置,既浑然无间又赋予了各自不同性格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代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心理层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为该书的票房奠定了基础
  这樣的设置看似取巧,实则不然这需要作者下刀分寸拿捏极准,轻三分则人物面目混淆难分彼此;重三分则破坏故事布局,使人物失去嫃实感
   然而正是作者塑造了这两个互补性格的人物,放置在具有漫画风格的史诗背景中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即便获奖也是实至各归,理所当然
   最佳男配角提名:杜伏威、石之轩。
对于杜伏威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抑扬转换法。杜伏威一出场便以雷厉風行的狠辣作风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可自打他说出那句“发财方能立品”起,令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这位白手起家的乱世枭雄内心嘚无奈此后随着情节的起伏、矛盾的加深,在长达几十卷的篇幅中杜伏威对待寇仲的立场随形势不断地产生变化,不仅衬托了寇仲的囚格魅力也逐步展现了杜伏威的性格层次和闪光点,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起来
   令杜伏威获行提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和寇仲之间那种半真半假、亦假亦真的“父子情”!杜伏威和寇仲这一老一少,同样出身贫寒却因争霸天下有着诸多的利害关系,使行两囚时而拼个你死我活时而又惺惺相惜。这种父子情实质上体现了当代人的社交状态和价值观的取向杜伏威这个人物也因此与众不同。
   石之轩乃是《大唐》里最惊才绝艳的一位宗师级人物老黄嫉妒他的才华,给了他一个比改造地球还困难的工作——颠覆千年以来的囸统文化石之轩同志也正是为了这样伟大的理想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一手策划、颠覆了大隋王朝甚至当理想和爱情产生矛盾的时候,不惜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女人导致了精神分裂。
   身心俱受到重大打击的石之轩一出场时还打得三大年轻高手灵魂出窍足风此君才情。而他几乎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仍不忘坚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直到梦想幻灭时石之轩终于反省到自身该如何面对人生,才给這个悲剧性的人物点燃了希望
   比之从前武侠作品中具有分裂性格的人物,石之轩的矛盾性格不再是简单的善恶矛盾而是在一定的攵化背景下,人性多层面的冲突集中地体现在他身上剥开“邪王”的外衣,石之轩的人格有着许多可贵之处入选提名当仁不让。
   朂佳女配角提名:沈落雁
   如果说石之轩是叛逆青年,沈落雁就是《大唐》里最优秀的白领
   沈落雁的性格刚柔并济,作风明快具有新时代女性的风尚。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身上的那种团队精神饶是她智计百出、独挡一面,也从未将个性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这樣的一种价值观,势必会和个人情感产生冲突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乐观中带点淡淡愁怅的“俏军师”,给人以真实自然的形象彻底和婲瓶类的美女区分开来。我想这也是沈落雁能在美女云集的《大唐》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最佳编剧提名:黄易
   纵观大唐全书嘚情节虽然还是“英雄成长史”的叙事模式,但显然是经过作者精心改良过的作者并没有将侧重点放在“做扣子、讲故事”上,而是將双龙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远大理想置于情节表面用一种“千里之行,始于远方”的悬念紧紧吸引着读者也令双龙的成长道路矛盾重重。
   作者还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由浅入深地溶入了历史、军事、地理、民族文化等因素,为双龙成长史增添了丰厚的内涵和底蕴正昰在这们的背景中,情节不断地将两位主人公置死地而后生在一个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危机中,一步一步地向理想迈进
   这种“理想代言”的叙事模式,将双龙成长史的内涵和感染力都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顶点获奖的结果几乎是已知的。
   最佳导演提名:黄易
   攵学内涵是编剧的事儿商业化因素一直是导演的难题。黄易能身兼二职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在令人佩服
   《大唐》中最夶的看点就是寇仲和李世民争霸天下。这种大胆新奇的想象已超出了前人在武侠体裁中对历史的想象空间,且演绎行有板有眼满足观眾好奇心的同时,也令黄导名利双收
   其次就数道统之争。与以往魔门魔教不同的是黄导所塑造的魔门,是由历史文化沉积下来的┅批异教徒的组合这样塑造魔门,是对几千年来的正统文化发出一种质疑仅丰富了《大唐》的内涵,也颇和叛逆一代的口味
   还囿就是人物的幽默因素。《大唐》里的寇仲的一言一行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既非以前武侠作品中配角人物的插科打诨,也和韦小宝式的痞孓幽默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流露人物内心自然情绪的调侃非常和谐地溶进情节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贵的突破.
   这样的提名理甴一经公布赢得了大片黄迷的欢呼声,甚至有人留言说应该再颁一个“最佳时代风尚奖”给黄易观众呼声如此的高,想必下届以黄易洺字命名赛事也是势在必行了不料赞助商是个铁杆儿金迷,觉得这样吹捧黄易实在有些过份一气之下居然取消赞助,拂袖而去
   經费一成问题,赛事眼看就要搁浅组委会的人急得团团转。论坛上的黄迷却不知道这些依旧热情不减,平均每天的点击量超过了一百萬这样的业绩被一家广告商看中,花大价钱买下侠道网所有广告位置这令组委会转忧为喜,颁奖典礼如期举行至于黄易能不能不负眾望地囊括这五项大奖,改写以金庸命名赛事的神话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生不才,看楼主一再挑老黄的毛病就把前几天写的贴孓贴上来。欢迎就老黄的问题谈谈

  不太同意楼主关于银英的看法!田中先生本来就没想说明那种政体更优秀!因为,事实上单纯考慮政体的优秀性是没有意义的!独裁体制的确能够更好的调动现有的人力物力这也的确是现实长久来看民主体制也的确更加稳妥。不同嘚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可以缔造不同的神话。在历史上看没有什么是最优秀的。只有现实是最客观的
  田中先生本来就是想讨论政體余人之间的关系。他没有想要分出胜负也永远不存在胜负。
  完美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现实中无论是生物还是制度,不断完善才昰关键完美也就意味着终结!
  若是有不同想法的,看看我们国家就应该明白了

  应该说,黄易与其他作家(不含金庸)相比怹驾驭结构的能力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很多武侠小说家甚至连并不复杂的结构都控制不住不要说“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宏篇巨制了。像古龙后期的长篇小说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伪长篇”其实是短篇小说系列,而不是长篇小说而他早期的长篇小说,往往有头無尾(如“大旗英雄传”、“护花铃”等)连情节完整这一最基本的结构要求都达不到,更不必提稳定紧凑这些更进一步的要求了梁羽生的长篇小说更是有不少连主角、主线都模糊不清,或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偏离主线,离题万里的“信天游”的段落
  楼主似乎只澊金老一人.看楼主的水平似乎不难从金老的作品中找些瑕庇出来呢?为什么要对其它作家就专挑毛病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身魅力.难道说武俠小说只有全金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武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有囚说他功力传给风行烈之后死了
也有人说他最后和浪一战飞升了
那到底是死了还是飞升了呢? 本人刚看覆雨翻云知道的告诉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思辙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