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春枒炒蛋怎么采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
您当前的位置:
>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
发货地址:黑龙江
信息编号:
产品价格:27.50 元/盒
商家相关产品:
商家产品分类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详细信息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价格说明:
查看人数:
本页链接:
http://info.b2b168.com/s168-.html
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亲,本店默认中通快递哦!支持快递、物流等多种发货形式
批量发货推荐铁路货运,运费五折。
本店价格为低价格,代理加盟价格以发布的低批发价格为准。
亲,吃银耳好处多多哦!
银耳又名白木耳,是我国经济价值极高,极珍贵的一种食用菌和药用菌。它不仅是有山珍美名之称,而且在医药学中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良药。我国历代的医学家都认为,银耳具有";补肾、润肺、生津、止咳";之功效。据张仁安《本草诗解药性注》云,";此物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足与人参、鹿茸、燕窝媲美。据《中国药物大辞典》云,";本品入肺、脾、胃、肾、大肠五经,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久咳喉痒,咳痰带血或痰中血丝或久咳络伤肋痛,肺瘘,妇人月经不调,肺热胃炎,大便秘结,大便下血";。
灰分& : 8.0(%) ;
杂质& : 0.1(%) ;
水分& : 15.0(%) ;
耳片厚度& : 4(mm) ;
干湿比& : 1∶15 ;
等级 : 一级 ;
品牌 : 双枒子 ;
种类 : 干木耳 ;
品种 : 银耳 ;
欢迎来到黑龙江省宏福山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黑龙江东宁县绥阳镇,老板是顾照山。
联系电话是,联系手机是黑龙江东宁县绥阳镇,主要经营木耳,食用菌,五谷杂粮,坚果,红枣。
单位注册资金未知。
我要给“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留言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联系方式
黑龙江省宏福山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张金钟(经理)
手机:黑龙江东宁县绥阳镇
地址:黑龙江东宁县绥阳镇
网址:http://www.b2b168.com/c168-.html
“黑龙江土特产白木耳压缩银耳250g盒装 宏福山珍双枒子厂家直供A60”相关产品,你也可查看该供应商更多
粤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04 - .com All Rights Reserved【树】字开头的词语(共198个)_zuciwang.com
【树】字开头的词语(共198个)
【树】字开头的词语(共198个):树拔,树瘢,树碑,树碑立传,树本,树表,树兵,树彩,树草,树杈...
树拔shù bá谓有所建树以摆脱困境。
●明李东阳《一朴居士蔡公墓志铭》:「公少失怙,家贫甚,门户几落。公奋自树拔,与其配林氏备尝艰苦,铢累寸积,积稍裕。」★「树拔」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拔
树瘢shù bān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二:「栽二年之上桑,谷雨时,其间但有芽叶不旺者,以硬木贴树身,去地半指,一斧截断,快锛更妙,糁土封其树瘢。」★「树瘢」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瘢
树碑shù bēi立碑。
●《后汉书o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唐黄滔《赠旌德吕明府》诗:「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
●明刘基《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至正辛卯寺成,将树碑求文以志其所自。」★「树碑」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碑
【树碑立传】成语解释: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树碑立传】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树碑立传】成语故事:【树碑立传】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本shù běn 1.
树的根干。
●《后汉书o李固传》:「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
●《急就篇》卷四「斩伐材木斫株根」唐颜师古注:「树本曰根。」 2.
建立根基。
●《史记o吕不韦列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晋书o曹志传》:「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
●唐韩愈《平淮西碑》:「蔡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树本」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本
树表shù biǎo 1.
竖立标帜。
●《墨子o号令》:「出候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
●《史记o淮南衡山列传》:「又详聚士,树表其上,曰‘开章死,埋此下’。」 2.
建立表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宗经》:「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树表」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表
树兵shù bīng犹言引起战乱。
●《史记o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树兵」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兵
树彩shù cǎi树木的光彩。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河光似羃,树彩成车。氛氲四照,晖丽五色。」
●隋江总《宴乐修堂应令诗》:「庭晖连树彩,檐影接云光。」★「树彩」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彩
树草shù cǎo 1.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 2.
●《北史o恩幸传·茹皓》:「﹝皓﹞经构楼观,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树草」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草
树杈shù chà亦称「树杈把」。树枝的交汇处。
●田汉《洪水》第二场:「谁想到我们今年要在屋顶上、树杈上和土堆上过中秋哩。」
●《中国民间故事选·荨麻与艾蒿》:「她赶紧跑进房子后面的果树园子,跐溜跐溜很快地爬上了结满甜桃的树杈把上。」★「树杈」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杈
树杈把shù chà bǎ见「树杈」。★「树杈把」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杈把
1.[方]∶柳莺。
树疮shù chuāng亦作「树创」。树木的斫伤处。
●《水经注o渭水一》引《列异传》:「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o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树疮」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瘡
树创shù chuàng见「树疮」。★「树创」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創
树辞shù cí立辞,写作文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乐府》:「八音摛文,树辞为体。」此指创作歌词。★「树辞」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辭
树丛shù cóng密集的树木。
●沙汀《航线》:「在尘埃和草堆和树丛后面,移动着的身影渐渐隐没。」★「树丛」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树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叢
树簇shù cù树木丛生。
●唐项斯《李处士道院南楼》诗:「树簇孤汀眇,帆攲积浪间。」
●唐薛能《望蜀亭》诗:「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树簇」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簇
树皴儿shù cūn ér树木开裂的表皮。
●明汤显祖《牡丹亭o玩真》:「可是嫦娥,怎影儿外没半架祥云托?树皴儿又不似桂丛花琐。」★「树皴儿」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皴兒
【树大根深】成语解释: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树大根深】成语出处: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树大根深】成语故事:【树大根深】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大招风】成语解释: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树大招风】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树大招风】成语故事:【树大招风】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风的成语,西游记的成语,树的成语
树党shù dǎng建立私党。
●《韩非子o说林上》:「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
●《史记o张耳陈余列传》:「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余。」
●《新唐书o常山王承干传》:「而承干病足,不良行,且惧废,与泰交恶。泰亦谋夺长,各树党。」★「树党」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黨
【树倒根摧】成语解释: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树倒根摧】成语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柳翠也,只怕你春归人老,树倒根摧。”【树倒根摧】成语故事:【树倒根摧】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道shù dào建立道义。
●汉贾谊《新书o修政语上》:「致道者以言,入道者以忠,积道者以信,树道者以人。」
●南朝宋鲍照《送别王宣城》诗:「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树道」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道
树德shù dé施行德政;立德。
●汉刘向《说苑o至公》:「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序志》:「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唐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参见「树德务滋」。★「树德」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德
【树德务滋】成语解释: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树德务滋】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树德务滋】成语故事:【树德务滋】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敌shù dí树立仇敌。
●明陈子龙《晋论》:「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天下岂有为晋敌者,而使诸王擅兵于外,以自树敌哉?」
●清薛福成《与英外部商定派员会立坎巨提头目疏》:「幸而窥彼隐情,颇以俄焰方张,亟思联络中国,不欲敛怨树敌,臣得就此设法磋磨。」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从去年以来,我因为喜欢在报上毫无顾忌地发议论,就树敌很多。」★「树敌」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树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敵
树嫡shù dí立嫡子为继承人。
●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南齐书o文惠太子长懋传赞》:「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树嫡」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嫡
树巅shù diān树的顶端。
●唐韩愈《庭楸》诗:「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树巅」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巔
树点shù diǎn树木如点。指高处远眺时所见树木如小黑点状。
●唐岑参《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树点」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點
树顶shù dǐng树的顶端。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树顶」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頂
1. 树的下端,根须由此伸出。
树端shù duān树梢。
●晋陆机《苦寒行》:「阴云兴岩侧,悲风鸣树端。」★「树端」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端
树惇shù dūn亦作「树敦」。 1.
谓立性敦厚。
●《国语o周语上》:「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韦昭注:「言犬戎立性敦厚也。」按,《史记o周本纪》引作「树敦」。 2.
●吐谷浑旧都。在今青海共和县境。
●《旧唐书o外戚传·王子颜》:「击吐蕃,收五桥,拔树敦城。」按,《新唐书o王难得传》作「树惇」。★「树惇」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惇
树敦shù dūn见「树惇」。★「树敦」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敦
树墩shù dūn树身锯去后剩下的靠近根部的一段。也叫树墩子。★「树墩」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墩
树恩shù ēn广施恩泽。
●《东观汉记o冯衍传》:「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
●《后汉书o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树恩」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恩
树耳shù ěr木耳。
●宋朱熹《次刘秀野蔬食·木耳》诗:「树耳黑垂聃,登盘今亦乍。」★「树耳」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耳
树发shù fā指树木淹在潮水中,树干上孳生出的毛发状的细根。
●宋辛弃疾《菩萨蛮》词:「涨痕纷树发,霜落潇湘白。」★「树发」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髮
树蜂shù fēng蜂的一种。体狭长,圆筒形,雌虫腹部黄色,尾端有剑状突起和锥状的产卵器。幼虫蛀食松木,是松树的害虫。★「树蜂」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蜂」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蜂
树肤shù fū树皮。
●《后汉书o宦者传·蔡伦》:「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树肤」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膚
树盖shù gài亭亭如华盖的树冠。
●元马祖常《西山》诗:「山浮树盖连云动,露滴荷盘并水流。」★「树盖」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蓋
树干shù gàn树的主体部分;树身。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o榕》:「榕树,南海桂林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干拳曲,是不可以为器也。」
●杨朔《赤道雪》:「我能认识的只有‘木布郁’树,树干粗得出奇,十几个人连起胳臂,也抱不过来。」树干(2)shù gàn(无)树干(3)shù gàn(无)★「树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树干shù gàn(參見樹幹,樹榦)
树竿shù gān竖着竹竿。
●汉王充《论衡o须颂》:「湖池非一,广狭同也。树竿测之,深浅可度。」★「树竿」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竿
见「 树干 」。 树的主体部分;树身。
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到根里。比喻离开故乡多时,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
【树高招风】成语解释: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同“树大招风”。【树高招风】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树高招风】成语故事:【树高招风】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风的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疙瘩shù gē dā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部。如:他赶车上山去刨树疙瘩。★「树疙瘩」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疙瘩
树根shù gēn 1.
建立根基。
●《孔子家语o好生》:「周自后稷,积行累功,以有爵土。公刘重之以仁,及至大王亶甫,敦以德让,其树根置本,备豫远矣。」 2.
树木的根。
●唐白居易《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之一:「树根雪尽催花发,池岸冰销放草生。」★「树根」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根
树根头shù gēn tóu树下。
●《水浒传》第八回:「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
●《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小二﹞树根头拿了一把划楸,只顾荡,早荡将开去,望湖泊里来。」★「树根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根頭
树功shù gōng建立功勋。
●《史记o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三国志o蜀志·郤正传》:「此诚圣贤拯救之秋,烈士树功之会也。」
●清唐甄《潜书o辨儒》:「自宋以来,圣言大兴,乃从事端于昔,树功则无闻焉。」★「树功」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功
【树功立业】成语解释: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树功立业】成语出处: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树功立业】成语故事:【树功立业】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功扬名】成语解释: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树功扬名】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树功扬名】成语故事:【树功扬名】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榾栋shù gǔ dòng一段树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二章:「刘宗敏把一个两百多斤重的树榾栋双手举起,扔出寨垛。」自注:「树榾栋:一段树干。」参见:樹榾棟
树挂shù guà寒冷天,霜雪凝聚在树木的枝叶上或电线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杨朔《春子姑娘》:「有一天,早晨下着好大的‘树挂’,我呵开窗上的冰凌花一望,天空灰蒙蒙地飘着雪粉,院里的树从根到梢挂上一层霜,就像开了一片白花花的梅花似的。」★「树挂」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树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挂
树冠shù guān乔木树干以上连同集生枝叶的部分,其状如冠,故称。
●郭沫若《芍药及其他·下乡去三》:「我真爱那白果树,我爱它那独立不倚、孤直挺劲的姿态,我爱它那鸭掌形的碧叶,那如夏云静涌的树冠。」★「树冠」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树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树冠」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冠
树桄shù guàng树干分枝处。
●梁斌《红旗谱》四五:「他使劲憋住一口气,一个猴儿爬竿,爬到树杈上,腿裆夹住树桄,连喘了几口气。」★「树桄」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桄
树国shù guó 1.
古代指分封或臣属之国。
●《晏子春秋o问上八》:「彼周者,殷之树国也。」
●《晋书o刘颂传》:「且树国苟固,则所任之臣,得贤益理,次委中智,亦足以安。」 2.
谓建立藩国。
●《汉书o贾谊传》:「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颜师古注引郑氏曰:「今建立国泰大,其势固必相疑也。」★「树国」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國
树果shù guǒ 1.
树木的果实。
●《晋书o儒林传·董景道》:「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
●《金瓶梅词话》第四五回:「差玳安送两张卓面与乔家去……俱有高顶方糖时件树果之类。」 2.
栽种果树。
●《南史o谢灵运传》:「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下:「树果得实,树棘得刺。」★「树果」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果
见「 树果 」。
树骸shù hái树起骨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树骸」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骸
树核shù hé果树。
●明刘基《鸡鸣一首赠宗文侄》诗:「中田有麦,园有树核,采山有蔬,可以为宅。」★「树核」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核
树蕙shù huì种植香草。喻修行仁义。
●《楚辞o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朱熹集注:「记种莳众香,修行仁义,以自洁饰,朝夕不倦也。」
●元杨载《次韵引浚仪公题兰竹卷子》:「树蕙连丛竹,秪应族类同。」
●明徐世溥《怀芳草赋》:「彼采萧兮一日三秋,况树蕙兮百亩千头。」★「树蕙」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蕙
树鸡shù jī木耳的别名。
●唐韩愈有《答道士寄树鸡》诗,钱仲联题解:「魏本引祝充曰:‘树鸡,木耳之大者。’」
●宋苏轼《和陶诗·和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黄崧养土羔,老楮生树鸡。」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菜五·木耳》。★「树鸡」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雞
树基shù jī建立基础。
●《三国志o魏志·毛玠传》:「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彊,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晋书o慕容廆载记》:「今羯寇滔天,怙其丑类,树基赵魏,跨略燕齐。」★「树基」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基
树稼shù jià 1.
指农林作物。
●汉王充《论衡o率性》:「夫肥沃硗埆,土地之本性也。肥而沃者性美,树稼丰茂。」 2.
种植庄稼。
●《旧唐书o狄仁杰传》:「今不树稼,来岁必饥,役在其中,难以取给。」 3.
●《旧唐书o让皇帝宪传》:「﹝开元﹞二十九年冬,京城寒甚,凝霜封树,时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此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谓树稼者也。谚曰:树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吾其死矣。’」参见「树介」。★「树稼」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树稼」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稼
树建shù jiàn建立;树立。
●《晋书o齐王攸传》:「伏惟陛下应期创业,树建亲戚,听使藩国自除长吏。」此指建立藩国。
●金王若虚《千户贾侯父墓铭》:「吾观近世,自一介之微,稍跻贵显者,争先树建以为华荣。」此指树立碑碣。
●明袁宗道《说书类·读<论语>》:「学者所学何事,而不知天命,虽行谊极其完,树建极其伟,亦只是日用不知之百姓耳。」此指建立功业。★「树建」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建
树胶shù jiāo 1.
某些树木分泌的胶质。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o熏陆香》:「薰陆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之。」 2.
指橡胶。多指经过初步加工的半透明胶片,通称生橡胶。★「树胶」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树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膠
树教shù jiào树立教化。
●《晋书o司马孚传》:「帝以孚明德属尊,当宣化树教,为群后作则,遂备置官属焉。」
●南朝宋谢庄《上封禅仪注奏》:「臣闻崇号建极,必观俗以树教;正位居体,必采世以立言。」★「树教」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教
树揭shù jiē竖立。★「树揭」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揭
树节shù jié树立节操。
●刘义庆《世说新语o德行》「孔仆射为孝武侍中」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孔安国﹞少而孤贫,能善树节,以儒素见称。」★「树节」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節
树结shù jié营私结党。
●《明史o尹昌隆传》:「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树结」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結
树介shù jiè严寒时节,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状如着介胄,称为「树介」。
●《新唐书o五行志一》:「永徽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刘向以为木少阳,贵臣象。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谓之树介,介,兵象也。」
●宋王溥《唐会要o杂录》:「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树介」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介
树经shù jīng佛教语。刻于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典。
●唐武则天《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拂石年穷,树经无泯。」参见「贝叶经」。★「树经」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經
树荆棘得刺, 树桃李得荫shù jīng jí de cì ,shù táo lǐ de yīn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警世通言o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树旌shù jīng树立旌旗。
●《周礼o天官·掌舍》「设旌门」汉郑玄注:「若食息,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树旌」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旌
树井shù jǐng树与井。借指人家住处。
●唐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诗:「采地包山河,树井竟川原。」★「树井」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井
「桫椤」的俗称。见「桫椤」(799页)。
树君shù jūn立君主。
●《晋书o阮种传》:「臣闻天生蒸庶,树君以司牧之。」
●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大人睹物,生民树君。」
●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一》:「树君所以牧人,立法所以静乱。」★「树君」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君
树柯shù kē树枝。
●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他开始仔细地顺着露出在雪面上的草枝树柯一件一件寻视着、观察着。」★「树柯」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柯
树科shù kē树棵。指单棵的树。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摺:「瓢古自放在灶窝,驴古自映着树科。」★「树科」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科
树空shù kōng树干中的空隙、洞穴。
●《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三国吴陆玑疏:「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树空」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空
树兰shù lán植兰。
●《淮南子o缪称训》:「男子树兰,美而不芳。」
●唐韩愈《合江亭》诗:「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参见「树蕙」。★「树兰」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蘭
树懒shù lǎn哺乳动物的一种。形状略似猴,产于热带森林中。动作迟缓,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故称。★「树懒」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树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树懒」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懶
参见:樹老蟲多,人老病多
参见: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树类shù lèi谓有后嗣。
●《后汉书o郅恽传》:「今幸得全躯树类,还奉坟墓,尽学问道,虽不从政,施之有政,是亦为政也。」李贤注:「树类谓有胤嗣。」★「树类」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類
★「树篱」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籬
树立shù lì 1.
建立;建树。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唐杜甫《咏怀》之一:「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摺:「某愿为国家树立边功。」
●毛泽东《论持久战》六:「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2.
直立,竖立。
●《汉书o王莽传下》:「是月,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颜师古注:「树,竖也。」★「树立」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树立」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立
树凉shù liáng树荫。
●魏巍《山雨》第九章:「有一天,我跟你大妈在树凉下纺线,说起小雪的亲事。」★「树凉」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涼
★「树凉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
树林shù lín成片生长的树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元萨都剌《早发黄河即事》诗:「依依树林出,惨惨烟雾收。」
●巴金《军长的心》:「车子开出沟口,穿过了树林,天已经亮了。」★「树林」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树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林
树林子shù lín zi树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忽然前面树林子里,一声啸响,赶车的失声道:‘罢了!’」★「树林子」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林子
★「树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
树瘤shù liú树干受伤后因病理或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瘤状物。有些树木的树瘤部分,经加工呈现美丽的木材花纹,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用材。★「树瘤」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树瘤」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瘤
树轮shù lún树的横枝。
●《文选o刘安<招隐士>》:「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吕延济注:「轮,横枝也。」★「树轮」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輪
树莓shù méi落叶半灌木,浆果圆形,味酸可食,与根、皮均可入药。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草七·悬钩子》﹝集解﹞引汪机曰:「树莓枝梗柔软有刺,颇类金樱。四五月结实如覆盆子,采之擎蒂而中实,味酸。」★「树莓」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树莓」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莓
树蜜shù mì枳椇子的别名。
●晋崔豹《古今注o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饧蜜。」
●唐杜甫《入乔口》诗:「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树蜜」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蜜
树苗shù miáo树木的幼株。多指栽培在苗圃中准备移植的小树。★「树苗」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树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参见:樹苗
树杪shù miǎo树梢。
●《陈书o儒林传·王元规》:「元规自执楫桌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树杪」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杪
树名shù míng立名。
●《逸周书o太子晋》:「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孔晁注:「立名生物,谓化施于民也。」★「树名」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名
树明shù míng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
●《管子o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管子>析疑》:「视于不见则目长,听于不闻则耳飞。长目飞耳,则远无所遗,近无所蔽,而明树矣。」★「树明」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明
树末shù mò树梢。
●唐李频《江上居寄山中客》诗:「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元贡奎《郊行》诗:「树末炊烟绿,人家住涧西。」★「树末」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末
树木shù mù 1.
木本植物的统称。
●《礼记o月令》:「﹝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三国魏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水浒传》第三二回:「宋江看了前面那座高山生得古怪,树木稠密,心中欢喜。」
●杨朔《木棉花》:「夜很黑,虽然铁道两旁树木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挂一盏灯,这并不能给予乘客多大的帮助。」 2.
●《管子o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树木者忧其蠹,保民者除其贼。」★「树木」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树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木
参见:樹挪死人挪活
参见:樹怕剥皮,人怕揭短
参见:樹怕剥皮,人怕傷心
参见:樹怕爛根,人怕無志
参见: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树炮shù pào架炮。
●《元史o阿术传》:「﹝阿术﹞时已遣骑兵夹岸而进,两岸树炮,击其中坚,宋军阵动。」★「树炮」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砲
树皮shù pí树的表皮。
●《南齐书o陈显达传》:「﹝显达﹞攻之四十日,虏食尽,啖死人肉及树皮。」
●《元史o顺帝纪》:「又长庆寺有龙缠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
●杨朔《海罗杉》:「一棵是海罗杉,另一棵是凿树,并排长着,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树皮」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树皮」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皮
树屏shù píng建立藩屏。
●《书·康王之诰》:「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
●孔颖达疏:「封立贤臣为诸侯者,树之以为藩屏。」
●《旧唐书o德宗顺宗诸子传论》:「洎乎周汉,始以子弟建侯树屏,以作维城。」★「树屏」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屏
树渠shù qú用枳棘之属构成的篱落。★「树渠」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渠
树阙(I)shù quē树立宫阙。参见「树阙梦」。树阙(II)shù quē树间空隙。
●宋杨万里《午憩筠庵》诗:「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
●宋刘克庄《仙游县》诗:「烟收绿野连青嶂,树阙朱桥映碧潭。」★「树阙」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闕
树阙梦shù quē mèng受命于天之吉梦。语本《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书》:「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闲,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戴记》显游观之言,《周史》书树阙之梦。」★「树阙梦」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闕夢
树人shù rén培养造就人材。
●《管子o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尹知章注:「树人,谓济而成立之。」
●汉刘向《说苑o复恩》:「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
●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欲为树人计,所当师四夷。」★「树人」在《汉语大词典》第6367页 第4卷 1299★「树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人
树塞shù sāi见「树塞门」。★「树塞」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塞
树塞门shù sài mén设立影壁。
●《论语o八佾》:「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何晏集解引郑玄曰:「人君别内外,于门树屏以蔽之。」
●邢昺疏:「此孔子又为或人说管仲不知礼之事也。邦君,诸侯也。屏谓之树。人君别内外,于门树屏以蔽塞之;大夫当以帘蔽其位耳。」亦省作「树塞」。
●晋何劭《赠张华》诗:「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树塞反坫,三归玉食……则有僭上洿浊之累。」
●清黄鷟来《和陶<饮酒>》之十八:「仲父脱累囚,相门遂树塞。」★「树塞门」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塞門
树色shù sè树木的景色。
●南朝梁何逊《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唐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明陈所闻《念奴娇序·云住阁题》套曲:「千岩万井,见树色江光,须臾龙变云蒸,出岫无心。」★「树色」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色
树善shù shàn 1.
●《左传o襄公三十一年》:「吾子盍与季孙言之,可以树善,君子也。」
●唐高郢《水木有本源赋》:「故树善于人,人怀则甘棠不朽;泛爱于众,众凑则德水长悬。」 2.
●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五》:「树善滋于务本,除恶穷于塞源。」★「树善」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善
【树上开花】成语解释:“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树上开花】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树上开花】成语故事:【树上开花】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树的成语,花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梢shù shāo树的顶端。
●南朝宋谢灵运《泉山诗》:「石室穿林陬,飞泉发树梢。」
●唐雍陶《秋居病中》诗:「幽居悄悄何人到,落日清凉满树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棵树又高又大,他一直爬到树梢。」
●杨朔《木棉花》:「夜间,草丛和树梢流动着的萤火更给你带来不少夏天的消息。」★「树梢」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树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梢
树身shù shēn树干。
●唐白居易《有木》诗之七:「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元陈樵《山房》诗:「门外树身无岁月,山中人语带烟霞。」★「树身」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树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身
树神shù shén树木之神。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有寡妇李宪者,夜起室中,忽见一妇人着绣衣,自称曰:‘我树神黄祖也。’」★「树神」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神
树声shù shēng树立名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樵夫议道,渔父濯缨。臣照作颂,铺德树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宗经》:「励德树声,莫不师圣。」★「树声」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聲
树事shù shì 1.
种植草木之事。
●《周礼o地官·闾师》:「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 2.
建立事业。
●《荀子o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杨倞注:「树,立也。若无分,则人人患于树立己事而争人之功,以此为祸也。」★「树事」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事
树势shù shì树木的形状长势。
●唐许浑《春日题韦曲野老村舍》诗之一:「林繁树势直,溪转水纹斜。」
●唐黄滔《陈侍御新居》诗:「树势想高日,地形夸得时。」★「树势」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勢
树书shù shū指关于种植花木之类的书。
●清周亮工《寄题南郭草堂》诗:「饮地遥商新酒伴,树书时寄老园丁。」★「树书」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書
树枢shù shū建立中枢。
●章炳麟《焦达峰传》:「﹝达峰﹞故能平行湘汉,制其绾毂,桀然为义师树枢,盛哉!斯陈项之亚已。」★「树枢」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樞
1. [方]∶挂在树上的成熟果实。
1. 木薯的别称。
树私shù sī犹营私。
●《晋书o羊祜传》:「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晋书o刘颂传》:「重臣假所资以树私……树私者,乱之源也。」★「树私」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私
【树俗立化】成语解释:树立风俗教化。【树俗立化】成语出处:《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树俗立化】成语故事:【树俗立化】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风的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檖shù suì木名。檖树。一名赤罗,一名山梨。其果实较一般梨子为小。
●《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毛传:「檖,赤罗也。」
●陆玑疏:「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
●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辩证》:「又与苞栎、苞棣、树檖非类,直是当时梓榆耳。」★「树檖」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檖
参见:樹趟子
树条shù tiáo树的枝条。
●南朝梁萧统《玄圃讲》诗:「风来幔影转,霜流树条湿。」
●《旧唐书o东夷传·高丽》:「道宗以树条苞壤为土,屯积以为山,其中间五道加木,被土于其上,不舍昼夜,渐以逼城。」★「树条」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條
【树同拔异】成语解释: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树同拔异】成语出处: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树同拔异】成语故事:【树同拔异】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头shù tóu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韩偓《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梅尧臣《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杨万里《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树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頭
树头酒shù tóu jiǔ以贝多罗树果实的汁液制成的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三·椰子》﹝附录﹞引《明一统志》:「缅甸在滇南,有树类棕,高五六丈,结实如椰子。土人以罐盛曲,悬于实下,划其实,汁流于罐中以成酒,名树头酒。或不用曲,惟取汁熬为白糖。其树即贝树也,缅人取其叶写书。」★「树头酒」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頭酒
树头鲜shù tóu xiān谓初生的桑叶。
●清黄燮清《长水竹枝词》:「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树头鲜。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自注:「桑初落为树头鲜。」★「树头鲜」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頭鮮
树娃子shù wá zǐ方言。树苗。
●贺敬之《栽树》:「我把粪压的好好价,叫树娃子吃的饱饱价。我把水浇的足足价,叫树娃子喝的美美价。」★「树娃子」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娃子
树蛙shù wā两栖动物,状如青蛙而较小。有金黄色的眼圈,体色随环境而变化。趾的尖端有吸盘,用来攀登树木。生活在树、竹子和芭蕉上面。产于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等地。★「树蛙」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蛙
树威shù wēi树立威势。
●唐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自昔哲王以道化下,不竭物以充欲,不劳人以树威,亿兆之心如戴父母。」
●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汤刘二御史再谴》:「则王端毅,亦其所不惬也,意其人以搏击树威,亦嘉靖初给事史道……之流欤。」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在历史上,这结果是正如铢堂先生所说:‘乃是中国的社会不树威是难得帖服的’,所以活该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树威」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威
树伪shù wěi作假。
●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若以众选不可遂私者,吾见选举之法尚在,而作奸树伪者相枕藉也。」参见:樹偽
作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若以众选不可遂私者,吾见选举之法尚在,而作奸树伪者相枕藉也。」
树隙shù xì 1.
造成嫌隙。
●《宋书o明帝纪论》:「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 2.
树林空隙。
●明王祎《开先寺观瀑布记》:「从树隙见岩腰采薪人,衣白,大如粟,初疑此白石耳,有顷渐移动,乃知是人也。」★「树隙」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隙
树心shù xīn树干的中心。
●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五:「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杨朔《赤道雪》:「我能认识的只有‘木布郁’树,树干粗得出奇,十几个人连起胳臂,也抱不过来。树心却是空的,大而无用。」★「树心」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心
★「树行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0页
简称「树」。一类重要的有分支和层次关系的数据结构。上一层的一个数据元素可以和下一层中的若干个数据元素相关联,但下一层中的一个数据元素只能和上一层中的一个数据元素相关联。因这种结构形式很像自然界中的树,故名。
树型shù xíng树立典范。
●清谭献《<明诗录>序》:「长沙李相,虽处危疑,而丁中叶休养之会,于是剬诗缉颂,谈者推为宫声,足以树型来哲。」★「树型」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型
树畜shù chù栽种畜牧。
●《孟子o尽心上》:「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严复《救亡决论》:「制船炮开矿产之谓耶?讲通商务树畜之谓耶?」★「树畜」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畜
树萱shù xuān种植萱草。萱草,俗名忘忧草。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毛传:「谖草,令人忘忧。」
●陆德明释文:「谖,本又作萱。」后以「树萱」为消忧之词。
●南朝宋鲍照《代贫贱苦愁行》:「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
●唐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宋晏殊《中园赋》:「若其愈疾栽菊,忘忧树萱。」★「树萱」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萱
树勋shù xūn建立功勋。
●唐刘长卿《从军》诗之五:「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尤称骁健。近辽左李宁远专仗此树勋。」★「树勋」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勳
树丫shù yā树杈子。
●许地山《空山灵雨·桥边》:「方才我贪着要到水边看看我底影儿,把它搁在树丫上。」参见:樹丫
树桠shù yā树杈。
●唐皮日休《寂上人院联句》:「经笥安岩匼,瓶囊挂树桠。」★「树桠」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椏
树牙shù yá建立牙旗。
●《新唐书o回鹘传上》:「﹝菩萨﹞繇是附薛延陀,相唇齿,号活颉利发,树牙独乐水上。」
●明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惟兹回鹘,世长北蕃,树牙乘突厥之衰,通道值贞观之盛。」参见「建牙」。★「树牙」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牙
树芽shù yá树木初生的嫩芽。
●元方夔《溪上》诗:「早麦熟随芹菜饷,晚茶香和树芽蒸。」★「树芽」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芽
★「树枒」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枒
树养shù yǎng种植培养。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树养」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養
树腰shù yāo树干的中部。
●唐杜甫《绝句》之四:「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仇兆鳌注:「转树腰,日影横穿也。」
●元陈思济《漱石亭和段超宗韵》:「后日秋冈冈上去,树腰移榻转斜晖。」★「树腰」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腰
树叶shù yè树木的叶子。
●《汉书o眭弘传》:「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
●《南史o齐纪上·武帝》:「二月丙寅,大风,吴兴偏甚,树叶皆赤。」
●《红楼梦》第三一回:「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背阴覆下的就是阴了。」
●丁玲《水》一:「接着,更隐隐约约在树叶之中,现出闪闪的火光。」★「树叶」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葉
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shù yè diào xià lái pà dǎ pò tóu见「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葉掉下來怕打破頭
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shù yè zi diào xià lái dōu pà dǎ le tóu形容极端胆小怕事。
●《文明小史》第五回:「如是者四五天,倒是金委员等的不耐烦了,晓得柳知府有点别致性情,有时胆小起来,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等到性子发作,却是任啥都不怕。」亦作「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
●柳青《狠透铁》十一:「这是一个标准的上中农,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树衣shù yī 1.
滇中地区用古树梢下的垂丝制成的衣服。
●《谈荟》:「滇中鸡足山多古木,木杪有丝下垂,长数尺许,土人取以为服,名曰树衣。」 2.
指隐逸者的粗服。
●唐孟郊《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诗:「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 3.
一种可食用的苔类植物。
●前蜀贯休《山居诗》之二十:「僧采树衣临绝壑,狖争山果落空阶。」自注:「金华山出树衣。僧多采为蔬菜。味极美也。」★「树衣」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衣
树义shù yì立义;阐发义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陈书o袁宪传》:「居数日,君正(袁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弘正(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之麈尾,令宪树义。」★「树义」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義
树艺shù yì亦作「树蓺」。种植,栽培。
●《周礼o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蓺。」
●贾公彦疏:「教民春稼秋穑,以树其木,以蓺黍稷也。」
●《孟子o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三国魏阮籍《东平赋》:「其土田则原壤芜荒,树艺失时。」
●章炳麟《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牧不自驱策者不得有,山林场圃不自树蓺者不得有。」★「树艺」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藝
树异shù yì立异。
●清钮琇《觚剩·石言》:「端方是尚,朴雅为经,间标新而树异,有象物以赋形。」★「树异」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異
树蓺shù yì见「树艺」。参见:樹蓺
树阴shù yīn见「树荫」。★「树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树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陰
★「树阴凉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
树荫shù yīn亦作「树阴」。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后汉书o独行传·范冉》:「﹝冉﹞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魏书o魏收传》:「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
●杨朔《香山红叶》:「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树荫」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蔭
★「树荫凉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
树影shù yǐng树木的影子。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三:「翔鸾阁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沥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树影」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影
树瘿shù yǐng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唐张鷟《游仙窟》:「金盏银杯,江螺海蚌;竹根细眼,树瘿蝎唇。」
●《元史o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一夕,有神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人即其所而候之,树乃生瘿,若怀妊状,自是光常见。越九月又十日而树瘿裂,得婴儿者五,土人收养之。」★「树瘿」在《汉语大词典》第6374页 第4卷 1306参见:樹癭
树羽shù yǔ 1.
插置五彩羽毛作为装饰。
●《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孔颖达疏:「因树置五采之羽以为之饰。」
●《文选o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鞀,树羽幢幢。」
●李善注引毛苌曰:「置羽于栒上,以为饰也。」
●晋陆机《吴大司马陆公诔》:「龙旗飞藻,灵鼓树羽。」 2.
指立羽葆。
●南朝梁江淹《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君王澹以思,树羽望楚城。」胡之骥注:「羽,旌旗也。」
●唐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仇兆鳌注:「树羽,立羽葆盖也。」★「树羽」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羽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孔子家语o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宋 陈亮 《祭凌存仲母夫人文》:「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元立嫡】成语解释:指立嫡长子为储君。【树元立嫡】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树元立嫡】成语故事:【树元立嫡】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树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树援shù yuán谓建立奥援。
●《镜花缘》第六八回:「惟是臣离本邦业已二载,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树援」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援
树怨shù yuàn犹结怨。
●《孔子家语o致思》:「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史记o春申君列传》:「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树怨」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怨
树栽shù zāi见「树栽栽」。★「树栽」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栽
树栽栽shù zāi zāi亦称「树栽」。方言。树苗。
●贺敬之《栽树》:「一心呀一意要砍柴,这几根树栽栽好当引火柴。」
●贺敬之《栽树》:「老汉:‘只要你老婆子把树栽,想要那树栽跟上我老汉来。’」★「树栽栽」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栽栽
树栽子shù zāi zǐ树苗。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贞观中,顿丘县有一贤者,于黄河渚上拾菜,得一树栽子大如指。持归,莳之三年,乃结子五颗,味状如柰,又似林檎多汁,异常酸美。」★「树栽子」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栽子
★「树葬」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树葬」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树栅shù shān构筑栅栏。
●《三国志o魏志·文帝纪》:「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树栅」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柵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
树汁shù zhī树木流出的汁液。
●《水经注o汝水》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树汁耳。」★「树汁」在《汉语大词典》第6368页 第4卷 1300参见:樹汁
树枝shù zhī树木的枝条。
●《管子o轻重丁》:「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无尺寸之阴。」
●唐姚合《游春》诗之二:「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
●茅盾《残冬》一:「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里的树枝都变成光胳膊。」★「树枝」在《汉语大词典》第6369页 第4卷 1301参见:樹枝
树脂shù zhī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大类。松香、安息香等是天然树脂。人工合成的树脂种类很多,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树脂是制造塑料的重要原料。★「树脂」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树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树脂」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脂
树脂整理又称“防皱整理”。利用合成树脂或交联剂处理织物,以提高织物的抗皱防缩等性能的化学整理方法。因早期所用整理剂为能自身缩聚的树脂,如尿素甲醛、三聚氰胺甲醛等,故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954页(80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树植shù zhí 1.
●清唐甄《潜书o权实》:「治虽未竟也,乃三旬而得树桑八十万。长子,小县也;树植,易事也;必去文而致其情,身劳而信于众,乃能有成。」
●清刘大櫆《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吾父亲为树植,且至数千株。」 2.
●宋曾巩《上杜相公书》:「阁下复毅然坚金石之断,周旋上下,扶持树植,欲使其有成也。」★「树植」在《汉语大词典》第6371页 第4卷 1303参见:樹植
树帜shù zhì树立旗帜。借指起义。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武昌树帜,余在沪渎。值先烈陈英士先生异军突起,君自南土来书。」★「树帜」在《汉语大词典》第6373页 第4卷 1305参见:樹幟
树稚shù zhì幼树。
●《红楼梦》第十七回:「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树稚」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稚
树置shù zhì 1.
●《晋书o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托疾不还。」
●《资治通鉴o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尔朱荣虽居外藩,遥制朝政,树置亲党,布列魏主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 2.
树立,建树。
●唐白居易《<唐故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序》:「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镃基富贵,焯燿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树置」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参见:樹置
树种shù zhǒng 1.
树木的种类。如针叶种、阔叶种等。 2.
树木的种子。★「树种」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树种」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種
树株shù zhū树棵。指单棵的树。
●《元典章·户部九·农桑》:「加之军马营寨飞放围猎……损坏树株,以致农桑堕废。」
●郭沫若《蜀道奇》诗:「马、杨、李、苏其辈出,冰、翁、亮、照其如林中之树株。」★「树株」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株
树桩shù zhuāng树木砍伐或死亡后残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
●沙汀《航线》:「系在枯树桩上的破船,远远的镜子样晃着的湖泊和河道,都明明白白地望得见了。」★「树桩」在《汉语大词典》第6372页 第4卷 1304★「树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1页参见:樹樁
树啄shù zhuó指啄木鸟。
●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铿。」
●钱仲联集释引顾嗣立曰:「《尔雅翼》:啄木口如锥,长数寸,常啄枯木,取其蠹。」★「树啄」在《汉语大词典》第6370页 第4卷 1302参见:樹啄
树子shù zǐ 1.
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公羊传o僖公三年》:「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何休注:「无易本正当立之子。」
●《谷梁传·僖公九年》:「毋易树子。」范宁注:「树子,嫡子。」
●清梁章钜《称谓录·子》:「诸侯之嫡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 2.
●《晋书o孙绰传》:「﹝绰﹞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
●宋杨万里《题韩亭韩木》诗之二:「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树子」在《汉语大词典》第6367页 第4卷 1299★「树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樹子
(C) 2017 ZuCiWang.Com 投诉:wanmeila(@)qq.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色生香发布会后采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