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婴儿流口水老是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微信扫一扫查药更方便
手机查药比价宝宝才三个月总流口水,老人说会”伤精神“
宝宝才三个月怎么没完没了的流口水, 一天恨不得需要换十来个口水巾。家里的老人说口水流多了会“伤精神”,而且皮肤浸在口水里面久了还容易发炎。
怎么办?怎么办? 各位宝妈们先不要着急,且听育儿经跟大家一起分析。
探索口水的“源头”
首先搞明白口水是什么?
很多刚出生的婴儿口水只够湿润口腔黏膜,以及日常吃奶的原因,这些对唾液的刺激不是很大,所以才出生的婴儿很少流口水。
一般在满100天后,口水的量会明显的增加。对于添加了辅食的宝宝则更容易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加之婴儿的口腔还是处于发育期,吞吐唾液的能力还很弱,大部分不能吞咽的唾液就会流出,就是我们说的“口水”。还有一个因素,有些喜欢吃吮指的小宝宝会加重刺激唾液腺的分泌,使得口水更多。
长到6-7个月的婴儿,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所以,有经验的长辈看到小婴儿流口水了,不会皱眉头,反而会流露出很喜悦的表情,因为婴儿要长牙了,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呀。
口水是宝不要小看口水的重要性,其实它的功能很多,如可促进吞咽、刺激味蕾;保持口腔潮湿,维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促进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说话。此外,还有少许的抗菌作用,可在牙齿的珐琅质上形成一层无菌细胞成分的薄膜,有助于防范蛀牙的发生。
口水溢出,婴儿皮肤受罪婴儿流口水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如果不小心,还是有可能影响婴儿健康的。由于婴儿的皮肤较薄,而口水中又含有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消化酵酸,所以当口水流到嘴角、脸庞、脖子甚至是胸部皮肤时,很容易让皮肤的角质层被腐蚀,或是因为潮湿而导致霉菌感染,产生发红或湿疹、发炎等症状。
育儿经建议 :
1、应该经常帮婴儿擦拭不小心流出来的口水,让婴儿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以避免湿疹的发生。
2、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3、尽量避免用含香精的湿纸巾帮婴儿擦拭脸部,以免刺激肌肤。
4、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
5、给婴儿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6、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婴儿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
以上仅供参考! 如果婴儿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还是去医院诊治,请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而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整洁、清爽,并可依症状治疗,如局部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婴儿睡前或趁婴儿睡觉时,以免婴儿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三个月的宝宝流口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宝宝的嘴角总是湿哒哒的,宝宝爱流口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属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接下来我们就为妈妈们介绍一些处理措施,减小口水对宝宝皮肤的影响。1、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2、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这时需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3、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其周围保持干燥。4、为防止唾液把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挂个全棉的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围嘴的首选。5、宝宝在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口水增多,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宝啃点饼干,都能减少出牙时牙龈的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6、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前或趁宝宝睡觉时,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口水疹?
1、在增加开始吃米粉时,家长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坚守辅食添加原则,开始喂辅食,从流质、半固体至固体的逐渐添加过程中,除可让孩子适应成人的饮食,还可训练咀嚼、吞咽的能力,对宝宝口腔肌肉的运用有绝对的帮助。
2、让宝宝吮吸,也是训练吮吸能力的好办法。不过吮吸奶嘴应尽量在宝宝1岁半前戒掉,才不会影响牙齿的发育。
3、吃些键脾胃的食物,比如、赤豆、等,可以添加在宝宝的辅食中。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此外,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主要是“脾失调摄”所致,可分寒热两种情况。属热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红糜烂,多兼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等症;属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虽然糜烂,但局部灰白不红,常伴有胀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表现。下面介绍几则简便验方。
1、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连用7-10天。适用于偏于热证者。
2、儿茶5克,冰糖适量(以甜为度),煎汤代茶饮服,连服5天。适用于热邪壅滞者。
3、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温开水调服或加入饮食中食之均可,适用于寒证流涎。也可每天用白术粉10克加食糖适量,一起蒸食,坚持服用,疗效理想。
此外,无明显寒热者,还可选择外治方法: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调,晚间敷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2-4次可愈。
相关知识点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695
联系编辑:丁笑
联系邮箱:dingxiao#pcbaby.com.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月宝宝流口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